《論文學》一書收錄瞭徐復觀先生有關文學方麵的數十篇文章,既有論證嚴謹、材料豐富的對文學專門問題的探討,也有韻味閑適、揮灑古今的與文學相關的隨筆。
讀者可以通過這些文章,瞭解到徐復觀先生利用文獻梳理、文字考訂等方法治學的方式和嚴謹的態度,以及他善於捕捉細微的筆觸。
《論文學》是徐復觀先生有關文學問題的單篇文章之閤集,包含徐先生對文學某一領域的研究,如文學欣賞、文學研究等,也包含他對文學中具體問題的研究,如與其他學者對《紅樓夢》、古詩等具體文學問題的商討。此外,書中還收錄瞭作者為其他一些文學著作所寫的按語以及若乾篇詩文。
相關視頻:
徐復觀教授,始名秉常,字佛觀,於一九〇三年元月卅一日齣生於湖北省浠水縣徐傢坳鳳形壪。八歲從父執中公啓濛,續在武昌高等師範及國學館接受中國傳統經典訓練。一九二八年赴日,大量接觸社會主義思潮,後入日本士官學校,因九一八事件返國。授身軍職,參與娘子關戰役及武漢保衛戰。一九四三年任軍令部派駐延安聯絡參謀,與共産黨高層多次直接接觸。返重慶後,參與決策內層,同時拜入熊十力先生門下。在熊先生的開導下,重啓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信心,並從自身的實際經驗中,體會齣結閤中國儒傢思想及民主政治以救中國的理念。年近五十而誌不遂,一九五一年轉而緻力於教育,擇菁去蕪地闡揚中國文化,並秉持理念評論時事。一九七〇年後遷居香港,誨人筆耕不輟。徐教授於一九八二年四月一日辭世。他是新儒學的大傢之一,亦是颱、港最具社會影響力的政論傢,是二十世紀中國智識分子的典範。
按語:《論陳含光的詩與文藝奬金》
按語:《從小、大雅看上古時代的言論自由》
與梁嘉彬先生商討唐施肩吾的一首詩的解釋
與梁嘉彬先生的再商榷
中國文學的選、注、譯等問題——梁選《古今文選》序
答虞君質教授
文體觀念的復活——再答虞君質教授
弗洛伊德對現代文學的影響
泛論報紙小說
颱北的文藝爭論
偶讀偶記
永恒的幻想
略評《中國新文學大係續編編選計劃》
迴給王雲五先生的一封公開信
——有關中山文化學術基金董事會的審查水準問題
文學與政治
與許冠三談翻譯和中文法定
言行之間
讀周策縱教授《論李商隱的一首〈無題〉詩》書後
白話、白話文、白話文學
論“抽樣”之不可靠——曹頫的筆跡與《乾隆甲戌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的鈔者問題
敬答中文大學《紅樓夢》研究小組汪立穎女士
從何寫起
老覺淡妝差有味
曹頫奏摺的諸問題(附補記)
從怪異小說看時代
答楊牧問文學書
揚雄待詔承明之庭的年代問題——敬答施之勉先生
讀馮至《論洋為中用》
漫談中共第四屆文代大會
讀艾青《新詩應該受到檢驗》
文藝與政治——由《七十年代》兩篇文章所引起的思考
讀王利器《文心雕龍校證》
文藝創作自由的聯想——翟誌成《中共文藝政策研究》序
詩文匯編
為人生而藝術,為人生而文學,這是東西藝術、文學的主流。人生不是孤立的,每一個人必生長於社會群體之中;真正的文學,是對人生的批評,是對人生的開闢。批評得愈切,開闢得愈深,即愈可以證明人生是與社會同在,與其國傢民族同在。所以為人生而文學,實際也即是為社會而文學,為其國傢民族而文學。在被開闢齣來的人生主觀中,常常即是客觀社會得到照明、得到關切的主客交流之地。所以文學傢所深切感到人生問題,必然地,同時即是社會問題,即是國傢民族問題。一個詩人,盡管隻歌詠個人的哀樂,但若歌詠齣來而可稱為文學,則他個人的哀樂,必不期然而然地通於社會國傢的哀樂。把自己深切所感到的人生社會問題,挾著深厚的“同感”,以藝術性的文字媒介錶現瞭齣來,這即是文學。其中錶現得更具象化、更形象化的,要算詩與小說這類的純文學。問題錶現齣來瞭,同時也即是在社會之前被照明瞭。於是文學傢之所感,也可給社會以感染的作用,因而使社會也能感到同樣的問題的存在。有的人生、社會的問題,隻要被錶現齣來而發生感染的作用,更進一步發生熏陶蘇醒的作用,問題也即得到解決瞭。若問題的自身隻能由文學傢提齣,但並不能由文學傢解決時,則由文學傢的提齣而使社會感到問題的存在。這也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並且是解決問題的最根源的一步。真正的文學傢,便是人生問題的解決,對社會問題的解決,能提供這最根源性的第一步。
文學是以自由意誌為中心的活動,政治是以權力為中心的活動。權力不一定是壞的,但權力與私人的權力欲望結閤在一起,倒必然是壞的,所以西方有人以政治為人類無可避免的一種罪惡。我們可以隨意指齣,在人類曆史上最大的罪惡,多是環繞著政治所發生的。但此一罪惡之所以無法避免,乃係人類必在集體中始能生活。有集體生活,便不能不有政治,政治的基本目的,本在於解決集體生活中的共同問題。作為一個值得稱為政治傢的人,應當是能發現集體生活中的問題,而企圖通過權力予以解決的人。因此,政治傢與文學傢,有共同的對象—作為集體生活實體的社會、國傢、民族;有共同的課題—對那些無窮無盡的問題的解決;並且有共同的心靈—對那些問題,能思能感的心靈。不過,文學傢是通過文字的藝術性以作精神上的解決,而政治傢則通過權力運用上的藝術性以作行為上的解決。若以文學傢所提供的解決,是最根源性的第一步,則政治傢所提供的解決,是決定性的第二步。
……
齣版前言
徐復觀先生的著作散見於海內外多傢齣版社,選錄文章、編輯體例不盡相同。現將他的著作重新編輯校訂整理,名為《徐復觀全集》齣版。
《全集》共二十六冊,書目如下:
一至十二冊為徐復觀先生譯著、專著,過去已齣版單行本,《全集》基本按原定稿成書時間順序排列如下:
一、《中國人之思維方法》與《詩的原理》
二、《學術與政治之間》
三、《中國思想史論集》
四、《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
五、《中國藝術精神》與《石濤之一研究》
六、《中國文學論集》
七、《兩漢思想史》(一)
八、《兩漢思想史》(二)
九、《兩漢思想史》(三)
十、《中國文學論集續篇》
十一、《中國經學史的基礎》與《周官成立之時代及其思想性格》
十二、《中國思想史論集續篇》。編輯《全集》時,編者補入若乾文章,並將原單行本《公孫龍子講疏》一書收入其中。
十三至二十五冊,將徐復觀先生散篇文章分類擬題編輯成書:
十三、《儒傢思想與現代社會》
十四、《論智識分子》
十五、《論文化》(一)
十六、《論文化》(二)
十七、《青年與教育》
十八、《論文學》
十九、《論藝術》。並將原單行本《黃大癡兩山水長捲的真僞問題》一書收入其中。
二十、《偶思與隨筆》
二十一、《學術與政治之間續篇》(一)
二十二、《學術與政治之間續篇》(二)
二十三、《學術與政治之間續篇》(三)
(二十一至二十三冊是按《學術與政治之間》的題意,將作者關於中外時政的文論匯編成冊,擬名為《學術與政治之間續篇》。)
二十四、《無慚尺布裹頭歸·生平》。並將原單行本《無慚尺布裹頭歸—徐復觀最後日記》收入其中。
二十五、《無慚尺布裹頭歸·交往集》
二十六、《追懷》。編入親友學生及各界對徐復觀先生的追思懷念以及後學私淑對他治學理念、人格精神的闡明與發揮。
徐復觀先生的著作,以前有各種編輯版本,其中原編者加入的注釋,在《全集》中依然保留的,以“原編者注”標明;編輯《全集》時,編者另外加入注釋的,以“編者注”標明。
為更完整體現徐復觀先生的思想脈絡,編者將個彆文章,在不同分類的捲中,酌情少量選取重復收入。
《全集》的編輯由徐復觀先生哲嗣、颱灣東海大學徐武軍教授,颱灣大學王曉波教授,武漢大學郭齊勇教授,颱灣東海大學薛順雄教授協力完成。
九州齣版社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這本書我翻瞭幾頁,就被那深邃的思想和嚴謹的論述深深吸引瞭。作者對於文學的理解,絕非停留在錶麵的遣詞造句和情節設置,而是深入到文學的本質,探討其在人類精神世界中的位置與作用。他將文學與哲學、曆史、社會緊密地聯係起來,從更宏觀的視角審視文學的演變與發展。我尤其欣賞他對於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學作品的辨析,那種既有文化自覺,又不乏世界眼光的評論,讓人耳目一新。書中提到的許多觀點,都引發瞭我對自身閱讀經驗的重新審視,讓我開始思考,我所讀過的那些作品,究竟承載瞭怎樣的文化基因,又在何種程度上塑造瞭我的思想。即使是對於一些我不太熟悉的作傢或作品,作者的解讀也足夠清晰明瞭,引人入勝,讓我産生瞭進一步瞭解的強烈願望。這本書不是那種快餐式的讀物,它需要你靜下心來,反復咀嚼,纔能體會到其中蘊含的深刻哲理。我期待能有更多的時間,深入其中,汲取更多智慧的養分。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文學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思想的載體。作者在書中對文學作品的解讀,總是能挖掘齣其背後所承載的深層思想和價值觀念。他不僅僅是在評價一篇文章的好壞,更是在探討這篇文章所代錶的時代精神、文化思潮,以及作者個人的思想體係。我曾經對一些經典的文學作品感到睏惑,覺得它們似乎與現實生活格格不入,但讀完這本書後,我纔豁然開朗。作者用他深刻的見解,為我揭示瞭這些作品在當時社會所起的巨大作用,以及它們如何影響瞭後世的思想。他對於文學的“功能性”和“超越性”的論述,都讓我受益匪淺。這本書讓我意識到,閱讀文學作品,其實也是在與曆史對話,與人類的思想進行碰撞。
評分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與一位智者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作者的語言風格十分獨特,既有古典的韻味,又不失現代的犀利。他對於概念的界定清晰而精準,對於論證的邏輯嚴密而有力。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於“中國文學精神”的探討,那種對民族文化根脈的深深眷戀和對當代文學發展方嚮的深切憂慮,都讓我感同身受。他並沒有迴避當下文學創作中存在的問題,而是直言不諱地提齣瞭自己的見解,並給齣瞭一些富有建設性的思考。我尤其欣賞他對於“道”與“詩”之間關係的闡釋,這種將哲學與文學巧妙融閤的分析,展現瞭他深厚的學養和獨特的洞察力。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的文學視野得到瞭極大的拓展,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也更加深入。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文學評論集,更是一部關於文化思考的著作。
評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文學鑒賞,不僅僅是文字的技巧,更是對人性深處的挖掘。這本書在這方麵給我帶來瞭極大的啓發。作者對於文學作品中人物塑造的分析,簡直是入木三分。他不僅僅是指齣人物的性格特點,更是追溯這些性格的根源,探討他們在特定社會環境下的選擇與掙紮。這種深入人心的解讀,讓我覺得那些文學人物仿佛活生生在我眼前,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命運起伏,都變得格外真實和可感。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悲劇美”的論述,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悲劇視為一種不幸,而是從中發掘齣人性的光輝與尊嚴,以及麵對睏境時所展現齣的強大力量。這種對悲劇的超越性理解,讓我對文學有瞭全新的認識,也對生活本身有瞭更深刻的感悟。這本書讓我明白,優秀的文學作品,永遠是人類情感與理智的鏡子,映照齣最真實、最動人的靈魂。
評分坦白說,起初我拿到這本書時,並沒有抱太高的期望,總覺得文學評論類的書籍容易流於空泛。然而,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看法。作者的分析角度極其刁鑽,總能在看似平常的文學現象中,發掘齣非同尋常的意義。他對於文學的“形式”與“內容”的辯證關係,有著獨到的見解。他認為,形式並非是空洞的技巧,而是思想的必然載體,而內容也並非是脫離形式的空談,而是需要通過恰當的形式纔能得以充分錶達。我特彆喜歡他對於“意境”的探討,那種將讀者的情感體驗與作者的創作意圖融為一體的解讀方式,讓我對文學作品的欣賞達到瞭一個新的高度。這本書讓我明白瞭,真正的文學鑒賞,是一種高度的主觀與客觀的統一,是一種心與靈的共鳴。
評分書店看上瞭這本非常好的書,一直想買可惜但是太貴又不打摺,迴傢決定上京東看看 ,果然是有摺扣。毫不猶豫的買下瞭瞭,京東速度非常快的,從配貨到送貨也很具體 ,快遞也非常好,很快收到書瞭。書的包裝真的非常好,沒有拆開過,非常新,可以 說無論自己閱讀傢人閱讀,收藏還是送人都非常有麵子的說,特彆精美;各種十分美 好雖然看著書本看著相對簡單,但也不遑多讓,塑封也都很完整封麵和封底的設計、 繪圖都十分好畫,讓我覺得十分細膩而且具有收藏價值。書的封套非常精緻推薦大傢 購買。 打開書本,書裝幀精美,紙張很乾淨,文字排版看起來也非常舒服非常的驚 喜,讓人看得欲罷不能,每每捧起這本書的時候 似乎能夠感覺到作者毫無保留的把 作品呈現在我麵前。深入淺齣的寫作手法能讓本人猶如身臨其境一般,好似一杯美式 咖啡,看似快餐,其實值得迴味 無論男女老少,第一印象最重要。”從你留給彆人 第一印象中,就可以你讓彆人看齣你是什麼樣的人。所以多讀書可以讓人感覺你知書 答禮,頗有風度。多讀書,可以讓你多增加一些課外的知識。培根先生說過:“知識 就是力量。” 不錯,多讀書,增長瞭課外知識,可以讓你會感到渾身充滿瞭一股力 量。這種力量可以大大可以激勵著你不斷地前進,不斷地成長。從書中,你會往往可 以發現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使你不斷地改正錯誤,擺正自己前進的方嚮。所以,圖 書也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多讀書,可以使你變聰明,變得有智慧去戰勝對手。書讓 你變得更加聰明,你就可以勇敢地麵對睏難和挑戰。 讓你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這個 問題。這樣,你又可以嚮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邁齣瞭結實的一步。
評分如果有瞭鬍子就算學識淵博,那麼,山羊也可以講課瞭。
評分徐復觀教授,始名秉常,字佛觀,於一九〇三年元月卅一日齣生於湖北省浠水縣徐傢坳鳳形壪。八歲從父執中公啓濛,續在武昌高等師範及國學館接受中國傳統經典訓練。一九二八年赴日,大量接觸社會主義思潮,後入日本士官學校,因九一八事件返國。授身軍職,參與娘子關戰役及武漢保衛戰。一九四三年任軍令部派駐延安聯絡參謀,與共産黨高層多次直接接觸。返重慶後,參與決策內層,同時拜入熊十力先生門下。在熊先生的開導下,重啓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信心,並從自身的實際經驗中,體會齣結閤中國儒傢思想及民主政治以救中國的理念。年近五十而誌不遂,一九五一年轉而緻力於教育,擇菁去蕪地闡揚中國文化,並秉持理念評論時事。一九七〇年後遷居香港,誨人筆耕不輟。徐教授於一九八二年四月一日辭世。他是新儒學的大傢之一,亦是颱、港最具社會影響力的政論傢,是二十世紀中國智識分子的典範。
評分同時趕兩隻兔,一隻也捉不到。一迴生,二迴熟,三迴過來當師傅。
評分1、文學是人文學科的學科分類之一,與哲學、宗教、法律、政治並駕於社會之上層。
評分還沒有看,經典的書先囤著
評分徐復觀的文學觀很值得大傢去學習,尤其是在現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他的文學觀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蘊。因此我們,閱讀可以瞭解自己,以及自己的存在方式,尤其是精神的存在方式。這本書很好地幫助我們瞭解文學的定義以及我們自己。
評分井淘三遍吃好水,人從三師武藝高。
評分(三)指辭章修養。元結《大唐中興頌序》:“非老於文學,其誰宜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