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听懂了吗?
念书、工作、失眠,该听什么音乐?
怎样才能做到从脚步声识人?
如何通过改变声音建立自信?
如何通过聆听改善人际关系?
台湾超人气美女教师李明茜
讲授音乐与心灵的清新秘籍
二十九个聆听小练习 叫醒你的耳朵
附赠光盘集合贝多芬/德彪西/肖邦/李斯特等经典名曲
以吃维生素的态度
聆听音乐
滋养属于自己的有机生活
要想真正听懂音乐,关键在于唤醒“聆听”能力。
本书给你的建议就是:用心、开放、接纳地听,听到的不只是表面的乐声,还有内里的人生意涵。
当生活中养成聆听习惯,你在音乐世界的收获将更加丰富,你的人生也将美满得超乎想象!
这是一本讲如何听音乐与其他声音的书,旨在让人体会各种声音与人的联系、在生活中的应用,内容涉及音乐欣赏、心灵修养、人际沟通方法等,文风清新亲切。这本书没有特别艰难的理论程序,除了音乐上的专业建议,更重要的是个人的聆听与记录,透过记录清楚掌握自己的改变,一点一滴地累积聆听能力。当生活中养成聆听习惯,进入音乐世界,收获将更丰富。聆听自己,会让你更懂得如何爱自己。
台湾人气美女教师,音乐文化传播学者,畅销书作家。德国海德堡音乐和表演艺术大学毕业,主修钢琴,获音乐教育和钢琴演奏双硕士。任教于台湾海洋大学,致力于推广音乐生活化,广受各界邀请演讲,主讲的“音乐与心灵”课程备受欢迎。担任多家杂志、报纸的专栏作家,撰有《琴键上的咖啡》《德国晃荡学琴簿》等畅销书。
声音给我们的想象,比我们所能想象的,多很多很多。
——陈绮贞
音乐一下子就让我感受到了爱的力量,像炽热的阳光和凉爽的月光,或者像暴风雨似的来到了我的内心。
——余 华
视觉冲击的泛滥,其实对于人内心的照顾是非常不周的。这个时候,音乐就是一个能够安抚人们内心的东西,此时,人们也更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好。
——小野丽莎
音乐是生活,生活是音乐。
——谭 盾
推荐序一 重新发掘“听的力量”
推荐序二 让音乐成为一生的好朋友,活出生命的丰富与幸福
推荐序三 音乐疗愈
作者序 怎么听,才有力量?
学会聆听 让生活更美好
彩色人生,从保养听力开始
吸收古典音乐养分,听就对了!
单纯聆听,活化大脑
念书时该怎么聆听
宁静,是聆听的先决条件
听远方的声音
听出好嗓音
“五音不全”不再是宿命
学乐器生活品质更好
找到自己的乐器
善用聆听 让身心都健康
当音乐与身体共振
活化大脑的三种营养剂
聆听心跳,听懂自己
放开身体听音乐
听大自然的歌,疗愈身心
洗个音乐澡,放松进梦乡
脚步声的秘密
失恋,听逆疗,还是听同质?
记忆第一印象,做个有感觉的人
音乐日记
银发族的歌
安定心神的乐音
懂得聆听 让关系更美好
倾听,是最佳安慰剂
改变发声,建立自信
懂得聆听,建立良好关系
听陌生的声音
聆听孩子的歌
活用聆听 让事业更顺利
餐厅选对音乐生意兴隆
卖场选对音乐业绩一级棒
办公室音乐
聆听音乐 世界变得不一样
公共场所的音乐
植物爱听歌
贝多芬效应
摇滚乐怎么听才迷人
宗教音乐注入生命活力
找回遗失的听觉本能
人类有很多本能早已被遗忘,以致丧失了许多感受美好的机会:古人可以嗅出风的气息,预测气候;沙漠里的原住民将耳朵紧贴在沙漠上能听辨出何处有水源,这些是人类的本能,感官愈不受干扰,敏锐度愈高。虽然生活在充满干扰的科技环境中,感官还是可以通过训练保持一定程度的敏锐,听觉当然也是。一般都是将听觉的功能放在生活沟通上,听说话声:人的交谈、电视机里剧情对白、新闻报道、影片中的对话等。这些声音的变化有限,耳朵接收到的刺激也有限。说话的语调再怎么丰富亦有它一定的限度,毕竟不像唱歌有明显高低起伏,不需要特别敏锐的听力都能保持正常的聆听,但只能听到表面上的字义,而错过了很多真实丰富的内涵,例如语调的细微变化。同样一句话,语调不同,含义就不同。斩钉截铁地说“不要”、娇嗔地说“不要”、消极地说“不要”、淘气地说“不要”,意义可天差地别,这是网络聊天所无法取代的。敏锐的人可以从中听出情绪变化、对方的性格特质以及言语背后的含意。
说话声虽然对听觉造成不了多大刺激,但千万别忽略了世界上还有很多声音能够刺激听觉,例如聆听远方的声音。听远方的声音会发现世界远比想象中丰富;通过聆听远方声音,能训练出更上一层楼的聆听能力。
练习聆听远方的声音
欲体验聆听到远方声音,可以到一处空旷山峰,对着远方呼喊,等候回音传来。就像古时候住在两座不同山头的人,对着另一方呼喊,声音穿透山谷回荡到这一头,不过传到这方耳边的必然和当初发出的声音不同。通过不同的空间,声音会被软化、分散,最后变成属于听者的独特感觉。捎口信的是风,是空气,所以季节和时段的不同,捎来的音信也有变化,这是来自远方声音的丰富变化性。
聆听遥远的声音仿如眺望远方地平线,凝视远方时,你的视线超越平常范畴,无边无际地往前看,没有设限最远可以看到哪里。聆听远方也是,竖直耳朵,将听觉摆放在无限度的远方,不去设限最远可以听到什么。这样的练习带我们脱离固守的自我,注意力从电视机、计算机、手机等极为受限的大小屏幕转向辽阔的天地,开发感官觉察力。持续聆听,直到与声音接轨为止。
倾听宇宙的声音
这项练习让我联想到在喜马拉雅山的修行者,在山谷间打坐冥想,冥想不是封闭感官,而是打开感官,进入更辽阔的觉察范畴,接收来自宇宙的信息。这些信息是自宇宙发出的各种声音,只有沉静者才能听见。例如梵文,是修行者在修炼过程进入高度冥想时听到的音节,它不是用来说话沟通的语言,是宇宙的声音,是最原始有能量的声音。
除了修行者,有创造力的人亦具有与宇宙接轨的天分,例如小说家托尔斯泰、音乐家莫扎特都曾表示自己丰沛的灵感,其实全取之于宇宙。莫扎特表示自己并非天才,他只是将听到的声音写下来而已。后世有人因此称莫扎特拥有一对“宇宙耳”,能听到宇宙的声音。
聆听远方的声音,也许无法让你听到宇宙的声音,但是能够开拓你的感官觉察力,开发潜能。通过聆听掌握各种现象:听到走路脚步声可分辨对象,与客户初次见面从说话音调掌握对方的个性喜好,听汽车引擎变化掌握车速,听主管开关门掌握其今天心情的好坏,听机器运转声了解它的老旧程度等。懂得聆听,一切尽在掌握中。
……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的感受,那就是“震撼”。我一直从事市场营销工作,深知品牌形象的重要性,但从未将“声音品牌”提上日程。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它深入剖析了顶级品牌声音识别度的构建过程,从标志性的广告语调到客服人员的接待规范,每一个细节都被拆解得清清楚楚。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是学习如何说话,更是学习如何设计一种令人难忘的听觉体验。作者的论述逻辑严密,引用了大量的跨学科案例,从古典音乐的共鸣原理到现代心理学的说服力研究,知识的密度非常高。阅读过程中,我不得不时常停下来做笔记,因为很多观点需要时间消化和反思。这本书绝对不是那种“速读”就能掌握的,它更像是一本需要反复咀嚼和实践的工具书,为我们这些需要用声音建立权威和信任的专业人士,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石和实操路径。
评分我必须承认,最初选择这本书是出于一种职业上的功利心,希望能快速提升我的视频解说效率。然而,这本书带给我的远超出了预期的效率提升。它真正做到的,是帮助我找到了我声音的“核心频率”。作者用一种近乎诗意的方式描述了声音的共振和频率对听众潜意识的影响。我开始关注我的声音在不同环境下的物理表现——在小房间里和空旷的大厅里,声音的反馈是多么不同。书中关于声场构建和麦克风选择的章节,结合了大量的技术细节,但阐述得非常清晰,没有让技术术语成为阅读的障碍。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真实性”在声音魅力中的无可替代性。这本书让我明白,技术是手段,而最终打动人心的,永远是声音背后那份真诚而独特的个体印记。我感觉我的声音从“工具”升级成了“伙伴”。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独特,带着一种温暖而坚定的叙事力量。它没有那种传统教材的刻板和枯燥,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洞察人心的导师在与你进行一次深入的下午茶对话。最让我感到亲切的是,作者毫不避讳地分享了自己声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卡壳”和“弯路”。这种坦诚让人感到非常放松,也给了我极大的勇气去正视自己声音中的瑕疵。其中关于“情绪自检”的练习尤其有启发性,它不只是教你如何发出漂亮的声音,更重要的是,它教你如何管理那些会不自觉地“污染”我们声音的负面情绪。当我学会识别并暂时放下焦虑和急躁时,我的声音自然而然地变得沉稳和悦耳了。这本书是一剂良药,治愈了我在表达上的不安全感,让人真正爱上用自己的声音去呼吸。
评分哇塞,这简直是为我这种“社恐”人士量身定做的“声音破冰指南”!我以前总是担心自己的声音太小气或者太平淡,开会的时候恨不得把自己隐形。但这本书提供的方法非常实用,不是那种空泛的说教,而是像手把手教你做实验一样。比如,书中提到如何通过调整呼吸节奏来增强自信,我尝试了一下,效果立竿见影,整个人都挺拔了不少。更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关于“如何倾听”的部分。以前我总觉得说话是重点,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沟通高手是懂得倾听的艺术。它教会我如何捕捉对方声音中的弦外之音,如何用恰当的回应让对方感到被理解和尊重。这种从“表演”到“连接”的转变,彻底改变了我对人际互动的看法。现在我敢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了,声音虽然还不是完美,但那种从内心散发出的笃定感是任何技巧都模仿不来的。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人大开眼界,我原本以为这只是本关于播音主持技巧的普通入门读物,没想到它深挖了声音的内在力量。作者巧妙地将声音与情感、心理学联系起来,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人的声音能让人瞬间安静下来,而有些却让人心烦意乱。书中不仅讲解了基础的发声方法,更重要的是,它引导你去探索声音背后的个人故事和情绪连接。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声音的色彩”那一章,它让我开始用全新的视角去倾听世界,去感受不同语调带来的细微差别。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说话者,而更像是一个声音的雕塑家,开始有意识地去打磨自己的表达方式,让它更具感染力和穿透力。它对日常交流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无论是工作汇报还是与家人的日常对话,那种微妙的积极变化都让人惊喜。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技巧层面,它更像是一部关于自我发现和情感沟通的哲学指南。
评分给孩子买的,假期看。谢谢!
评分内容通俗易懂,方便操作,初学者可以看看。
评分看上去还不错吧,以后应该还会买的!
评分是,???????
评分用音乐治疗的方式从艺术性表达出发 很有用
评分内容还可以,休闲读物
评分给孩子买的,假期看。谢谢!
评分看上去还不错吧,以后应该还会买的!
评分商品满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