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季陶与日本

戴季陶与日本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张玉萍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6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41349
版次:1
商品编码:1147847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博雅史学论丛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2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戴季陶与日本》以国民政府时期对日政策的重要人物——-戴季陶先生为切入点,描绘出20世纪前半期中日关系史的时代剪影,以小见大地带领我们窥探到那段风雨飘摇的近代民国历史。
  研究戴季陶和日本的关系及其对日本的认识,是研究两千多年中日两国交往史和认识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作者在此书中对戴季陶日本观的变化和特质进行了历史性的考察,成功地描绘出了新颖的戴季陶的形象。

内容简介

  戴季陶(1891-1949)清末留学日本,归国后作为孙中山的心腹、机要秘书兼日语翻译,始终活跃于近代中日关系第一线,后成为中国国民党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并且,他还以其一部《日本论》闻名于世。本书充分发掘海内外第一手档案资料,考察戴季陶活动,以戴季陶的经历、思想及日本观的变迁为纵轴,以各时期中国的政治形势、对日舆论及孙中山的日本观为横轴,从整体上立体地捕捉戴季陶对日本的认识。书稿基础为2002年完成的东京大学博士论文,2011年2月刊行日文版《戴季陶と近代日本》(法政大学出版社),得到学界好评,并荣获第三届山口一朗纪念奖。今由作者本人译为中文,日方出版社免费授予中文出版权。

作者简介

  张玉萍,北京人,日本东京大学博士毕业,现执教于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任讲师。

目录

戴季陶与日本
目录

目录



序一杨天石Ⅰ

序二村田雄二郎Ⅳ


绪论戴季陶研究的现状
一戴季陶其人
二研究动向
三史料和方法


第一章与日本之邂逅
一初遇日本
二留日热潮的酿成
三戴季陶的日本留学
四在日本大学的学习
五日本留学的中断
小结


第二章敌国日本
一“天仇”时代
二对日本之警戒
——上海舆论中的日本观
三日本敌视论
——戴季陶的日本观
小结


第三章提携国日本
一从政治评论家到政治实践者
二将中国革命升至世界革命水平
三反日民族意识之觉醒——中国国内的日本观
四中日提携论——戴季陶的日本观
小结


第四章模范与竞争对手
一访问日本
二反日感情之高涨——上海舆论中的日本观
三道德性援助——孙中山的日本观
四批判性提携论——戴季陶的日本观
小结


第五章对抗与联合
一集知行于一身
二新旧思想的取舍
三史上空前的反日运动
——上海舆论中的日本观
四批判日本帝国主义
——孙中山的日本观
五对抗、联合论
——戴季陶的日本观
小结


第六章从期待到幻灭
一“大革命时代”中的轨迹
二三民主义与民族国际
三反日舆论的理性化——上海舆论中的日本观
四对日本国民的期待——孙中山的日本观
五幻灭性日本论——戴季陶的日本观
小结


第七章“剿共”与抗日
一国难当头
二国际化战略
三日本非敌论
小结


结论戴季陶日本观的变迁
一戴季陶日本观的轨迹
二戴季陶与日本


附录一戴季陶访日录

附录二戴季陶与日本相关史料

附录三宫崎滔天家藏与戴季陶有关的书简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事项索引

前言/序言







戴季陶与日本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戴季陶与日本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戴季陶与日本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戴季陶与日本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四在日本大学的学习

评分

  135年春的一个晚上,南造云子在躲避军统特工的追捕时为戴季陶遇见,南造云子的美貌令戴季陶心旌摇荡。让戴季陶为之倾心。他明明知道对方身份可疑,却仍然收留她躲了几日,让她逃脱了追捕,以后两年里,戴季陶都在暗中保护着这个日本女间谍。戴季陶可能没有想到他这样保护的女人却一直在利用他,并没有对他动真感情。“西安事变”发生后,一向和蒋介石关系亲如兄弟的戴季陶竟然主张不顾蒋介石的安危拒绝和谈主张武力解决。戴季陶的反常政治表现,与他受到南造云子的蛊惑与利用有关。

评分

首次自意大利文移译的权威全本*

评分

首次自意大利文移译的权威全本*

评分

评分

书不错,速度快,很满意,还会来!

评分

哦的样子吧我们班男生宿舍吗那是

评分

东西很不错,应该说,在自己预期之外。另外,京东小哥的服务也真是到位。

评分

2012年华为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到2011年已超过15万人, 华为总部办公楼海外员工比例也在上升。为了对员工进行保障,华为同年投入达58.1亿。 2012年华为在经济、环境、社会方面的实践与绩效:华为员工人数在2010至2012年呈逐年增加的态势,截至2012年底该公司共拥有来自156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5万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占总员工人数的45.36%,外籍员工人数接近3万。与2011年相比,2012年华为中国员工的人数占总员工人数的百分比降低了77.2%至72.09%,海外员工本地化比例正逐年上升,2012年从2010年的69%、2011年的72%增至73%。同时,2012年华为海外中高层管理人员本地化比例达22%,全部管理岗位管理者本地化比例达29%。华为2012年全球员工保障投入达人民币58.1亿元。据悉,这笔支出主要用于为华为全球员工购买各国家和地区法律规定的各类保险,为员工提供人身意外伤害险、重大疾病险、寿险、医疗险及商务旅行险等商业保险福利,并设置了特殊情况下的公司医疗救助计划。此外,为了应对员工在全球多个国家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华为建立起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相关流程及常设组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流程,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对员工的危害。去年底,华为就曾包机救助安哥拉代表处一位重病员工。 2高管名单编辑董事会华为2010年年报中第一次披露了所有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名单、简历和照片。年报显示,2010年底,全体持股员工投票选举产生51名持股员工代表和9名候补持股员工代表,并由持股员工代表选举产生公司新一届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新一届董事会成员为孙亚芳、郭平、徐直军、胡厚昆、任正非、徐文伟、李杰、丁耘、孟晚舟、陈黎芳、万飚、张平安、余承东。监事会梁华、彭智平、任树录、田峰、邓飚。 CFO 孟晚舟——总裁任正非之女,掌管起这家公司的财政大权。 3企业标识编辑标识示意 华为LOGO 华为新的企业标识在保持原有标识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基础上,更加聚焦、创新、稳健、和谐,充分体现了华为将继续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通过持续的创新,支持客户实现网络转型并不断推出有竞争力的业务;华为将更加国际化、职业化、更加聚焦客户,和我们的客户及合作伙伴一道,创造和谐商业环境以实现自身的稳健成长。核心理念一、聚焦:新标识更加聚焦底部的核心,体现出华为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的核心理念;二、创新:新标识灵动活泼,更加具有时代感,表明华为将继续以积极进取的心态,持续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创新,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共同面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三、稳健:新标识饱满大方,表达了华为将更稳健地发展,更加国际化、职业化;四、和谐:新标识在保持整体对称的同时,加入了光影元素,显得更为和谐,表明华为将坚持开放合作,构建和谐商业环境,实现自身的健康成长。 4发展战略编辑为适应信息行业正在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华为做出面向客户的战略调整, 华为华为的创新将从电信运营商网络向企业业务、消费者领域延伸,协同发展“云- 管- 端”业务,积极提供大容量和智能化的信息管道、丰富多彩的智能终端以及新一代业务平台和应用,给世界带来高效、绿色、创新的信息化应用和体验。华为将继续围绕客户的需求持续创新,与合作伙伴开放合作,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提供ICT 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更快地提高工作效率。 5运营网络编辑华为P6(23张)华为向电信运营商提供统一平台、统一体验、具有良好弹性的Single解决方案,支撑电信网络无阻塞地传送和交换数据信息流,帮助运营商简化网络及其平滑演进和端到端融合,快速部署业务和简单运营,降低网络CAPEX和OPEX。同时,华为专业服务解决方案与运营商深度战略协同,应对无缝演进、用户感知、运营效率和收入提升等领域的挑战, 助力客户商业卓越。 6主营业务编辑华为P6手机(25张)华为聚焦ICT基础设施领域,围绕政府及公共事业、金融、能源、电力和交通等客户需求持续创新,提供可被合作伙伴集成的ICT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升通信、办公和生产系统的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华为将继续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运营商、分销和电子商务等多种渠道,致力打造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终端品牌,为消费者带来简单愉悦的移动互联应用体验。同时,华为根据电信运营商的特定需求定制、生产终端,帮助电信运营商发展业务并获得成功。华为还将对网络、云计算、未来个人和家庭融合解决方案的理解融入到各种终端产品中,坚持“开放、合作与创新”,与操作系统厂家、芯片供应商和内容服务商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构建健康完整的终端生态系统。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戴季陶与日本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