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译注丛书:诗经译注》是我国早期的诗歌总集,向来被认为是中国古典文学之源,其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和多样式的文学风格,对后世文学影响极大。《国学经典译注丛书:诗经译注》是《诗经译注》的全译本。每首诗下有题解,阐明背景、诗旨。注释博采众长,简明精当。译文在信、达的基础上力求其雅,以全体民歌译古代民歌,每句对译,便于读者比照对读本。《国学经典译注丛书:诗经译注》的作者博采古今《诗经译注》注家之长,融会贯通,筛汰选炼,解题和注释写得简明而精当,是当今古典文学爱好者不可不备的基本读本。
【注释】①硕人:见《邶风·简兮》注④及《考槃》注②。这里指庄姜。颀(qi):身长貌。其颀,即颀颀。《齐风·猗嗟》有“颀而长兮”之句,是古代不论男女,皆以高大修长为美。②第一个“衣”字读去声,是动词,当“穿”字解。锦:指锦制的衣服。褧(jiang):亦作纲,罩衫;用枲麻植物一类的纤维织成布,制成单罩衫,女子在嫁时途中所穿,以蔽尘土。③齐侯:指齐庄公。子:这里指女儿。《礼·丧服传》注:“凡言子者,可以兼男女。”④卫侯:指卫庄公。⑤东宫:这里指齐太子得臣。东宫是太子住的宫名,因称太子为东宫。⑥邢:国名,在今河北省邢台县。姨:指妻的姊妹。⑦谭:国名,亦作郭、覃,在今山东省历城县。私:女子称她姊妹的丈夫为私,见《尔雅·释亲》。⑧荑:初生白茅的嫩芽。⑨凝脂:冻结的脂油。⑩领:颈。蝤蛴(qiuqi):天牛的幼虫,色白身长。(11)瓠(hu)犀:葫芦的子。犀,栖的假借字。《尔雅·释草》注引《诗》作“瓠栖”,栖,齐的意思。葫芦的子,白而整齐。(12)螓(qin):虫名,似蝉而小。《孔疏》:“此虫额广而且方。”蛾:蚕蛾,其触须细长而弯。三家诗螓作“争”,蛾作“娥”,都是“美好”的意思,亦通。(13)倩:笑时两颊现出酒涡的样子。(14)盼:眼睛黑白分明的样子。《论语·八佾》引此句诗,马注:“盼,动目貌。”《毛传》:“盼,黑白分。”(15)敖敖:身材高大的样子。敖是赘的省字,《说文》:“赘,颏,高也。”(16)说:通“税”,停驾休息。《文选·上林赋》张揖注引此句诗作“税于农郊”。农郊,近郊。(17)四牡:驾车的四匹雄马。有骄:即骄骄,健壮的样子。(18)朱愤(fen):马嚼两旁用红绸缠绕做装饰。朱熹:“愤,镳饰也。镳者,马衔外铁,人君以朱缠之也。”镳镳:盛美的样子。这里用名词“镳”作形容词,因为四匹马都有镳。(19)翟(di):长尾的野鸡。茀(fu):三家诗作“蔽”,遮蔽女车的竹席或苇席。古代贵族常用彩色雉毛饰车菇。朝:朝见,指庄姜出嫁到卫国和庄公相见。
……
我最近在寻找一些能让我沉下心来阅读的读物,偶然看到《国学经典译注丛书:诗经译注》的介绍,虽然内容我还没有接触到,但光从“译注”这两个字,就勾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对《诗经》一直抱着一种又敬又畏的心情,感觉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但又常常被厚重的文字和陌生的语境所遮蔽。一本好的译注,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够打开这扇古老的大门,让我们得以窥见其内在的瑰丽。我特别看重译注的“讲解深度”。有些译注可能只是简单地把字句解释一遍,对于诗歌背后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诗人创作时的情感起伏,却一带而过。而我更期待的是,能够在那样的译注中,读到关于风俗、礼仪、民情,甚至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细致描摹,仿佛能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从“丛书”这个概念来看,它似乎不是单打独斗,可能还会有其他经典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对于喜欢系统性学习的读者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评分在琳琅满目的图书市场中,一本叫做《国学经典译注丛书:诗经译注》的书,以其朴实无华的外表和“国学经典”的定位,成功吸引了我的目光。我一直认为,《诗经》是中国文学的源头活水,它承载了太多先民的情感、智慧和生活方式。然而,古汉语的隔阂,常常让我们望而却步,或者只能浅尝辄止。因此,一本好的译注,对于我们现代人理解和欣赏《诗经》至关重要。我特别关注译注的“文化视野”。《诗经》里的诗歌,很多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婚恋习俗、祭祀活动等等,如果译注能够将这些文化背景融入其中,深入浅出地加以阐释,那无疑会大大提升阅读的趣味性和深度。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字词字典”,更是一扇“文化窗口”,让我们能够通过《诗经》,更真切地感受那个时代的风貌。从“丛书”的编纂方式来看,这套译注很可能有着一套相对统一的学术标准和编撰理念,这对于追求系统性学习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加分项。
评分最近在书店里瞥见《国学经典译注丛书:诗经译注》,虽然还没来得及深入了解,但它身上散发出的那种“严谨”气息,让我驻足。我一直觉得,对待经典,尤其是像《诗经》这样源远流长的作品,最需要的就是一份认真的态度。译注工作,绝非易事,它涉及到对文字的精准把握、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我一直担心市面上的一些译注,为了追求所谓的“创新”或者“通俗”,而丢失了原著的神韵,甚至产生误导。这套“国学经典译注丛书”的名称,就自带一种“正统”和“权威”的光环,这让我对接下来的译注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在“字词考据”方面能有足够的功底,比如对一些生僻字、古语词的解释,能够有充分的依据,而不是随意发挥。同时,在“篇章解读”上,也能够有独到的见解,能够揭示出诗歌更深层次的含义,而不是停留在表面。从包装和排版上看,它似乎也体现了一种“内敛”和“素雅”的风格,这与我心目中经典读物的气质倒是十分契合。
评分最近重读《诗经》,偶然翻到一本《国学经典译注丛书:诗经译注》,虽然没机会细看,但光看装帧和目录就觉得颇有分量。这套丛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的“厚重感”,不是那种空洞的篇幅堆砌,而是内容上的扎实。封面上“国学经典译注丛书”几个字,就带着一股子传承千年的文化气息,让人心生敬意。我一直觉得,读《诗经》如果能有靠谱的译注,会事半功倍。毕竟,有些古语的韵味,现代人隔着几千年,确实难以一下子领会。我尤其关注的是译注的“准确性”和“通俗性”之间的平衡。很多译注要么过于学究气,读起来像是在啃枯燥的学术论文,要么过于浅白,失去了原著的深邃和意境。我希望这套书能够做到既忠实于原文,又能让普通读者读懂其中的妙处。从封面设计来看,它似乎想要摆脱一些经典读物“高冷”的形象,更亲近读者一些。不过,我还没来得及翻阅里面的具体译注内容,所以只能从整体印象来做初步的判断,但这种“初印象”往往也是很重要的,它决定了读者是否有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评分我最近对中国古代的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诗经》,感觉那里面蕴藏着最原始、最纯粹的情感。偶然看到《国学经典译注丛书:诗经译注》的介绍,就觉得这或许是我寻找的那一本。我一直在想,古代的诗歌,其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与现代人肯定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仅仅读原文,很多时候可能只能体会到表面的意思,而难以领略其精髓。一本好的“译注”,就像是一位贴心的向导,能够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迷雾,去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和意境。我特别看重译注的“翻译风格”。有些译注可能会过于直白,把诗歌的韵律和音乐性给磨灭了;有些则可能过于华丽,反而失去了原文的质朴。我期待的是一种既能传达原意,又能保留一些诗歌自身韵味和节奏的译文。此外,我还会关注它的“注释是否详尽”。除了字词的解释,一些文化典故、历史背景的说明,也是我非常看重的,这些都能帮助我更全面地理解诗歌。这本书的“丛书”定位,也让我觉得它背后可能有一个更宏大的国学梳理计划,这让我对其品质抱有更高的期待。
评分一起买了三本书,都没收到货!!!
评分买个媳妇看的,,,,,经典就是经典。。。。
评分书很不错,不过,程俊英的诗经注析更好点。
评分书内注释很细致,但纸张太糙,不便在上面做笔记。
评分商品包装完好,书籍精美,你,值得拥有一本。
评分纸张不好像盗版
评分书质量纸质一般,是仿版的。
评分只有塑料袋包
评分一起买了三本书,都没收到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