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译注丛书:诗经译注

国学经典译注丛书:诗经译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程俊英<撰> 著
图书标签:
  • 国学
  • 诗经
  • 经典
  • 译注
  • 古代文学
  • 中国文化
  • 诗歌
  • 文化典籍
  • 传统文化
  • 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64002
版次:1
商品编码:1105338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学经典译注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国学经典译注丛书:诗经译注》是我国早期的诗歌总集,向来被认为是中国古典文学之源,其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和多样式的文学风格,对后世文学影响极大。《国学经典译注丛书:诗经译注》是《诗经译注》的全译本。每首诗下有题解,阐明背景、诗旨。注释博采众长,简明精当。译文在信、达的基础上力求其雅,以全体民歌译古代民歌,每句对译,便于读者比照对读本。《国学经典译注丛书:诗经译注》的作者博采古今《诗经译注》注家之长,融会贯通,筛汰选炼,解题和注释写得简明而精当,是当今古典文学爱好者不可不备的基本读本。

目录

前言
国风
二雅

精彩书摘

  【注释】①硕人:见《邶风·简兮》注④及《考槃》注②。这里指庄姜。颀(qi):身长貌。其颀,即颀颀。《齐风·猗嗟》有“颀而长兮”之句,是古代不论男女,皆以高大修长为美。②第一个“衣”字读去声,是动词,当“穿”字解。锦:指锦制的衣服。褧(jiang):亦作纲,罩衫;用枲麻植物一类的纤维织成布,制成单罩衫,女子在嫁时途中所穿,以蔽尘土。③齐侯:指齐庄公。子:这里指女儿。《礼·丧服传》注:“凡言子者,可以兼男女。”④卫侯:指卫庄公。⑤东宫:这里指齐太子得臣。东宫是太子住的宫名,因称太子为东宫。⑥邢:国名,在今河北省邢台县。姨:指妻的姊妹。⑦谭:国名,亦作郭、覃,在今山东省历城县。私:女子称她姊妹的丈夫为私,见《尔雅·释亲》。⑧荑:初生白茅的嫩芽。⑨凝脂:冻结的脂油。⑩领:颈。蝤蛴(qiuqi):天牛的幼虫,色白身长。(11)瓠(hu)犀:葫芦的子。犀,栖的假借字。《尔雅·释草》注引《诗》作“瓠栖”,栖,齐的意思。葫芦的子,白而整齐。(12)螓(qin):虫名,似蝉而小。《孔疏》:“此虫额广而且方。”蛾:蚕蛾,其触须细长而弯。三家诗螓作“争”,蛾作“娥”,都是“美好”的意思,亦通。(13)倩:笑时两颊现出酒涡的样子。(14)盼:眼睛黑白分明的样子。《论语·八佾》引此句诗,马注:“盼,动目貌。”《毛传》:“盼,黑白分。”(15)敖敖:身材高大的样子。敖是赘的省字,《说文》:“赘,颏,高也。”(16)说:通“税”,停驾休息。《文选·上林赋》张揖注引此句诗作“税于农郊”。农郊,近郊。(17)四牡:驾车的四匹雄马。有骄:即骄骄,健壮的样子。(18)朱愤(fen):马嚼两旁用红绸缠绕做装饰。朱熹:“愤,镳饰也。镳者,马衔外铁,人君以朱缠之也。”镳镳:盛美的样子。这里用名词“镳”作形容词,因为四匹马都有镳。(19)翟(di):长尾的野鸡。茀(fu):三家诗作“蔽”,遮蔽女车的竹席或苇席。古代贵族常用彩色雉毛饰车菇。朝:朝见,指庄姜出嫁到卫国和庄公相见。
  ……

前言/序言


汉风初韵,诗意千年:《诗经》赏析与解读 《诗经》,这部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不朽地位的伟大诗歌总集,是中国文学最早的源头,也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它犹如一面斑斓的锦绣,织就了先秦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从宏大的祭祀典礼到细腻的个人情思,从家国天下的忧患到田园生活的恬淡,无不栩栩如生,动人心魄。它不仅是文学研究的瑰宝,更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社会习俗乃至民俗风情的绝佳窗口。 本书旨在带领读者深入《诗经》的海洋,拨开历史的尘埃,感受那些古老而又鲜活的诗句所蕴含的深厚情感与智慧。我们并非对某个特定版本进行机械的复述或注释,而是力求从文学、历史、民俗等多个维度,对《诗经》进行一次立体化的赏析与解读,让读者能够触碰到这部经典最真实、最动人的脉搏。 一、时代的回响:从《诗经》看先秦社会风貌 《诗经》的产生,跨越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这一漫长而重要的历史时期。这三百余篇诗歌,如同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为我们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 政治的脉动与民生的忧乐: 《国风》中的诗歌,尤其是那些描写民间疾苦、反映社会不公的作品,深刻揭示了统治阶级的腐朽与剥削,以及人民群众的辛劳与反抗。例如,《硕鼠》一诗,以辛辣的比喻痛斥剥削者,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压迫的深恶痛绝;《伐檀》则通过对君子与小人不同生活状态的对比,反映了当时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这些诗歌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更是研究当时社会经济状况、阶级关系的重要史料。 祭祀的庄严与祖先的崇拜: 《颂》篇中的诗歌,多是用于祭祀祖先、歌颂君王功德的乐章。它们庄重典雅,充满了对神灵和祖先的敬畏,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和伦理观念。《周颂》中的《维天之命》等,更是歌颂了周朝开国的盛世景象,表达了对王朝延续的期盼。《鲁颂》中的《駢拇》等,则反映了诸侯国的政治状况和历史事件。 朝会的华美与贵族的风采: 《雅》篇中的诗歌,主要分为《大雅》和《小雅》,前者多为贵族宴饮、朝会时吟唱的颂歌,后者则内容更为广泛,既有贵族的生活描写,也有对社会现象的评论。例如,《大雅·文王》就热情赞颂了周文王的功绩,展现了贵族对理想君主的期望。《小雅·鹿鸣》则描绘了君臣宴饮的欢乐场景,充满了雅致的宴会氛围。这些诗篇为我们勾勒出先秦时期贵族阶层的文化生活和道德追求。 战争的残酷与离别的哀愁: 战争是古代社会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诗经》中也不乏描绘战争场景的诗歌。它们有的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艰辛,如《秦风·蒹葭》中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虽然描绘的是思念,但《诗经》中描写征夫远行的诗篇,如《王风·君子于役》,则充满了对战争离别的无奈与哀伤。这些诗歌让我们感受到战争对个体家庭的深远影响,以及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二、情感的低语:人类共通的情感在《诗经》中的回响 《诗经》之所以能够跨越千年,依然打动人心,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所表达的,是人类最普遍、最真挚的情感。 爱情的萌芽与失落: 《诗经》中的爱情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爱情篇章。它们或热烈奔放,或含蓄婉约,展现了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恋。如《周南·关雎》,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开篇,描绘了男子对心仪女子的深深爱慕,以及由此而生的辗转反侧;《邶风·静女》则以活泼的笔调,展现了男女约会的场景,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与甜蜜。然而,《诗经》中的爱情,并非总是如愿以偿。一些诗篇也表达了爱情的失落、被弃的痛苦,如《卫风·氓》,讲述了一个女子从少女的爱恋到被夫家抛弃的悲惨经历,字字泣血,令人心碎。 思念的煎熬与期盼: 远方的亲人、征战的丈夫、离别的友人,都构成了《诗经》中无尽的思念。这种思念,时而如潮水般涌来,时而又化作淡淡的忧伤。如《王风·采葛》,用“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来形容思念的深度,将相思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鄘风·柏舟》则以“泛彼柏舟,亦泛其流”的意象,表达了被误解的孤独与思念。 亲情的温暖与牵挂: 《诗经》中也有许多描写亲情的诗篇,展现了家人之间的关爱与牵挂。如《小雅·常棣》劝勉兄弟和睦,展现了家族内部的情感维系;《卫风·硕人》则赞美了女性的贤淑与美丽,也间接表达了对家族荣耀的期盼。 忧国忧民的情怀: 一些士大夫的诗篇,流露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百姓疾苦的关切。他们目睹政治的黑暗,社会的不公,内心的忧愤难以抑制。《大雅·瞻卬》就表达了对国事衰微的深深忧虑。 三、艺术的瑰宝:先秦诗歌的艺术成就 《诗经》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其精炼的语言、多样的表现手法以及质朴的风格之中。 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这是《诗经》最主要的艺术手法。《赋》是直接叙述,如实描写;《比》是打比方,将甲物比作乙物;《兴》是触景生情,以景物的描写来引起诗人的情感。这三种手法巧妙地结合,使得《诗经》的语言既朴实又富有表现力,情感既含蓄又深刻。例如,《桃夭》一诗,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明媚春色起兴,来比喻新娘的美丽和青春,寄托了对她婚姻美满的祝福。 重章叠句的结构: 许多《诗经》的诗歌都采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即在基本意思不变的情况下,只更换词语或句子,来层层递进地抒发情感,增强音乐性和感染力。这种手法使得诗歌节奏明快,富有韵律感,便于吟唱。 精炼的语言与鲜活的比喻: 《诗经》的语言极其精炼,字字珠玑,如同经过锤炼的宝石。它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例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将思念之情比作“悠悠”的绵长。 质朴自然的风格: 《诗经》的诗歌总体风格是质朴自然的,不事雕琢,却自有风韵。它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因此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画面感。 四、传承的智慧:从《诗经》看中国传统文化基因 《诗经》不仅是文学经典,更是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哲学思想的启蒙: 《诗经》中的一些诗篇,已经隐约透露出先秦时期朴素的哲学思想,如对天命的敬畏,对道德的强调,以及对人伦关系的思考。例如,《周颂·维天之命》就体现了对天命的尊重。《小雅·节南山》则对统治者的失德进行了批判。 伦理道德的范本: 《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都蕴含着重要的伦理道德观念,如孝道、友爱、忠诚、贞节等。它们不仅是当时社会道德规范的体现,也为后世的道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审美情趣的奠基: 《诗经》所展现的自然景物描写,对人物的刻画,以及对情感的处理,都奠定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基础。那种清新、自然、含蓄的美学风格,一直影响着后来的文学创作。 语言文字的演变: 《诗经》是研究汉语发展演变的重要文献,其中的词汇、语法、音韵等,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语言学资料。 结语 《诗经》是一部读不尽的书,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它是一声来自遥远时空的呼唤,邀请我们走进那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时代,去倾听先民的心声,去感受那份质朴而又深沉的情感。本书希望通过深入浅出的解读,帮助读者跨越历史的鸿沟,与《诗经》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从中汲取智慧,感受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让我们一同漫步在《诗经》的田园、庭院、战场和宫廷,领略汉风初韵,品味千年诗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在寻找一些能让我沉下心来阅读的读物,偶然看到《国学经典译注丛书:诗经译注》的介绍,虽然内容我还没有接触到,但光从“译注”这两个字,就勾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对《诗经》一直抱着一种又敬又畏的心情,感觉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但又常常被厚重的文字和陌生的语境所遮蔽。一本好的译注,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够打开这扇古老的大门,让我们得以窥见其内在的瑰丽。我特别看重译注的“讲解深度”。有些译注可能只是简单地把字句解释一遍,对于诗歌背后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诗人创作时的情感起伏,却一带而过。而我更期待的是,能够在那样的译注中,读到关于风俗、礼仪、民情,甚至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细致描摹,仿佛能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从“丛书”这个概念来看,它似乎不是单打独斗,可能还会有其他经典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对于喜欢系统性学习的读者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评分

在琳琅满目的图书市场中,一本叫做《国学经典译注丛书:诗经译注》的书,以其朴实无华的外表和“国学经典”的定位,成功吸引了我的目光。我一直认为,《诗经》是中国文学的源头活水,它承载了太多先民的情感、智慧和生活方式。然而,古汉语的隔阂,常常让我们望而却步,或者只能浅尝辄止。因此,一本好的译注,对于我们现代人理解和欣赏《诗经》至关重要。我特别关注译注的“文化视野”。《诗经》里的诗歌,很多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婚恋习俗、祭祀活动等等,如果译注能够将这些文化背景融入其中,深入浅出地加以阐释,那无疑会大大提升阅读的趣味性和深度。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字词字典”,更是一扇“文化窗口”,让我们能够通过《诗经》,更真切地感受那个时代的风貌。从“丛书”的编纂方式来看,这套译注很可能有着一套相对统一的学术标准和编撰理念,这对于追求系统性学习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加分项。

评分

最近在书店里瞥见《国学经典译注丛书:诗经译注》,虽然还没来得及深入了解,但它身上散发出的那种“严谨”气息,让我驻足。我一直觉得,对待经典,尤其是像《诗经》这样源远流长的作品,最需要的就是一份认真的态度。译注工作,绝非易事,它涉及到对文字的精准把握、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我一直担心市面上的一些译注,为了追求所谓的“创新”或者“通俗”,而丢失了原著的神韵,甚至产生误导。这套“国学经典译注丛书”的名称,就自带一种“正统”和“权威”的光环,这让我对接下来的译注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在“字词考据”方面能有足够的功底,比如对一些生僻字、古语词的解释,能够有充分的依据,而不是随意发挥。同时,在“篇章解读”上,也能够有独到的见解,能够揭示出诗歌更深层次的含义,而不是停留在表面。从包装和排版上看,它似乎也体现了一种“内敛”和“素雅”的风格,这与我心目中经典读物的气质倒是十分契合。

评分

最近重读《诗经》,偶然翻到一本《国学经典译注丛书:诗经译注》,虽然没机会细看,但光看装帧和目录就觉得颇有分量。这套丛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的“厚重感”,不是那种空洞的篇幅堆砌,而是内容上的扎实。封面上“国学经典译注丛书”几个字,就带着一股子传承千年的文化气息,让人心生敬意。我一直觉得,读《诗经》如果能有靠谱的译注,会事半功倍。毕竟,有些古语的韵味,现代人隔着几千年,确实难以一下子领会。我尤其关注的是译注的“准确性”和“通俗性”之间的平衡。很多译注要么过于学究气,读起来像是在啃枯燥的学术论文,要么过于浅白,失去了原著的深邃和意境。我希望这套书能够做到既忠实于原文,又能让普通读者读懂其中的妙处。从封面设计来看,它似乎想要摆脱一些经典读物“高冷”的形象,更亲近读者一些。不过,我还没来得及翻阅里面的具体译注内容,所以只能从整体印象来做初步的判断,但这种“初印象”往往也是很重要的,它决定了读者是否有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评分

我最近对中国古代的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诗经》,感觉那里面蕴藏着最原始、最纯粹的情感。偶然看到《国学经典译注丛书:诗经译注》的介绍,就觉得这或许是我寻找的那一本。我一直在想,古代的诗歌,其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与现代人肯定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仅仅读原文,很多时候可能只能体会到表面的意思,而难以领略其精髓。一本好的“译注”,就像是一位贴心的向导,能够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迷雾,去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和意境。我特别看重译注的“翻译风格”。有些译注可能会过于直白,把诗歌的韵律和音乐性给磨灭了;有些则可能过于华丽,反而失去了原文的质朴。我期待的是一种既能传达原意,又能保留一些诗歌自身韵味和节奏的译文。此外,我还会关注它的“注释是否详尽”。除了字词的解释,一些文化典故、历史背景的说明,也是我非常看重的,这些都能帮助我更全面地理解诗歌。这本书的“丛书”定位,也让我觉得它背后可能有一个更宏大的国学梳理计划,这让我对其品质抱有更高的期待。

评分

一起买了三本书,都没收到货!!!

评分

买个媳妇看的,,,,,经典就是经典。。。。

评分

书很不错,不过,程俊英的诗经注析更好点。

评分

书内注释很细致,但纸张太糙,不便在上面做笔记。

评分

商品包装完好,书籍精美,你,值得拥有一本。

评分

纸张不好像盗版

评分

书质量纸质一般,是仿版的。

评分

只有塑料袋包

评分

一起买了三本书,都没收到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