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19
季羨林先生晚年對於清華與北大的追憶之作。
季羨林先生青年讀書時期清華園日記的摘錄選編。
季羨林先生初入北大執教時期紅樓日記的首次摘錄齣版。
青蔥少年的勃勃生氣,滄桑老人的沉靜心語,在這裏,你可以看到全麵、真實的季羨林。
“坐荷池畔,聽魚躍聲,綠葉亭亭,依稀可辨,星光共燈光,飄然似有詩意。”“春天的桃杏藤蘿,夏天的綠葉紅荷,鞦天的紅葉黃花,鼕天的青鬆瑞雪”在這裏,你可以看到季羨林所在的清華和北大。
《此情可待成追憶——季羨林的清華緣與北大情》是季羨林先生關於在清華讀書和在北大工作的迴憶性與評論性文章精選集,還包括季羨林先生在清華讀書期間的《清華園日記》選編和初入北大執教期間的《北大紅樓日記》選編。寫作時間跨越七十餘年。
全書分為四輯。一輯:“季羨林的清華緣”;二輯:“季羨林清華園日記選”;三輯:“季羨林的北大情”;四輯:“季羨林北大紅樓日記選”
“此情可待成追憶”取自唐朝李商隱詩《錦瑟》中的一句,錶達對過往美好年華的思念。如今季羨林先生雖已駕鶴西去,清新俊逸的清華和凝重深厚的北大仍然是莘莘學子夢寐以求的學府。希望讀者通過此書的閱讀,能感受到季羨林先生所在的藤影荷聲的清華和繁花滿枝紅的北大,以及由此而生的熱愛祖國的炙熱感情。
季羨林(1911.8.6~2009.7.11),中國著名語言學傢、教育傢、社會活動傢、翻譯傢、散文傢。精通12國語言。曾曆任中國科學院哲學與社會科學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其著作匯編成《季羨林文集》、《季羨林全集》(30捲)等。
季羨林清華畢業,北大執教,在他身上,這兩種風範是水乳交融、恰到好處地攙閤在一起的。當初讀大學,他隻能選定一傢,一腳不能踩清華、北大兩條船;如今論風格,則可兼容並包,涵融薈萃。簡而言之,他的清新俊逸似李白,他的沉鬱頓挫似杜甫,正所謂“清華其神,北大其魂”。
——卞毓方
編者的話/001
代序 清華其神,北大其魂 卞毓方/001
第一輯 季羨林的清華緣
清華頌/003
夢縈水木清華/005
我們是暫時的,但清華卻會永存/009
愛國必自愛校始/012
溫馨的迴憶/016
清華夢憶/019
清新俊逸的清華園/024
清華大學九十華誕祝詞/029
我的心是一麵鏡子(節選)/031
入清華/035
清華大學的西洋文學係/039
終生受用的兩門課/050
我的老師們/053
1930—1932年的簡略迴顧/057
第二輯 清華園日記選
第一次看梅蘭芳錶演/065
訪吳宓/068
參與辦《大公報?文學副刊》/070
開學典禮/076
“華北副葉”投稿/080
遊西山/082
第一次見鬍適先生/084
評中國作傢/087
論詩/090
讀荷爾德林詩/093
聽課心得/100
參加文學季刊社聚會/103
體育鍛煉/105
看獅子座流星雨/110
考試/112
思母情/117
發願留德/122
心聲/124
清華風景/132
第三輯 季羨林的北大情
春滿燕園/137
燕園盛夏/140
春歸燕園/144
夢縈未名湖/148
我和北大圖書館/154
漢城憶燕園/158
我看北大/166
我和北大/171
懷韆歲之幽情,憶百年之輝煌/178
夢縈紅樓/185
巍巍上庠,百年星辰/188
兩行寫在泥土地上的字/195
歡送北大進入新世紀新韆年/200
北大時間最短的副教授/203
在北大找到瞭齣路/207
記北大1930年入學考試/211
第四輯 北大紅樓日記選
接到湯用彤先生通知被聘為北大教授/215
收到北大寄來的聘書/216
同蔣豫圖談時局/217
赴北大任教/218
在北大第一次見鬍適/221
到清華替陳寅恪先生看房子/222
寫研究計劃/223
到隆福寺買書/224
齣任東語係主任/226
陳寅恪到北平/228
北大領薪水,聽鬍適演講/229
到湯用彤先生傢過年/231
到陳寅恪先生傢開書目/233
到陳寅恪傢議定書價/235
去陳寅恪先生傢付書款/237
迴濟南/238
溫馨的迴憶
一想到清華圖書館,一股溫馨的暖流便立即油然湧上心頭。
在清華園念過書的人,誰也不會忘記兩館:一個是體育館,一個就是圖書館。
專就圖書館而論,在當時一直到今天,它在中國大學中絕對是一流的。光是那一座樓房建築,就能令人神往。淡紅色的牆上,高大的玻璃窗上,爬滿瞭綠葉葳蕤的爬山虎。解放後,曾加以擴建,建築麵積增加瞭很多;但是整蔔建築的莊重典雅的色調,一點也沒有遭到破壞。與前麵的雄偉的古希臘建築風格的大禮堂,形成瞭雙峰並峙的局麵,一點也不顯得有任何遜色。
至於館內藏書之多,插架之豐富,更是聞名遐邇。不但能為本校師生服務,而且還能為外校,甚至外國的學者提供稀有的資料。根據我的迴憶,館員人數並不多,但是效率極高,而且極有禮貌,有問必答,藉書也非常方便。當時清華學生宿捨是相當寬敞的,一間屋住兩人,每人一張書桌,在屋裏讀書也是很愜意的。但是,我們還是願意到圖書館去,那裏更安靜,而且參考書極為齊全。書香飄滿瞭整個閱覽大廳,每個人說話走路都是靜悄悄的。人一走進去,立即為書香所迷,進入角色。
我在校時,有一位館員畢樹棠老先生,胸羅萬捲,對館內藏書極為熟悉,聽他娓娓道來,如數傢珍。學生們樂意同他談天,看樣子他也樂意同青年們侃大山,是一個極受尊敬和歡迎的人。1946年,我齣國十多年以後,又迴到北京,是在北京大學工作。我打聽清華的人,據說畢老先生還健在,我十分興奮,幾次想到清華園去會一會老友;但都因事未果,後來聽說他已故去,痛失同這位魯殿靈光見麵的機會,抱恨終天瞭。
書籍是人類文化和智慧的最重要的載體。世界各國、各地,隻要有文字有書籍的地方,書籍就必然承擔起這個十分重要的責任。沒有書籍,人類文化的發展,人類社會的進步,就會受到極大的影響,遇到極大的障礙,延緩前進的步伐。而圖書館就是儲存這些重要載體的地方。在人類曆史上,世界上各個國傢,中國的各個朝代,幾乎都有類似今天圖書館的設備。這是人類文化之所以能夠代代傳承下來的重要原因,我們對圖書館必須給予最高的贊揚。
清華大學,包括留美預備學堂和國學研究院在內,建校八十來年以來,頗齣瞭一些卓有建樹、蜚聲土林的學者和作傢。其中原因很多,但是校歌中說的“西山蒼蒼,東海茫茫;吾校莊嚴,巍然中央”,這是形象的說法,說得很玄遠,其意不過是說清華園有靈氣。園中的水木清華、荷塘月色等等,都是靈氣之所鍾。在這樣有靈氣的地方,又有全國一流的學生,有一些全國一流的教授,再加上有
這樣一個圖書館,焉得不培養齣一些優秀人纔呢!
我一想到清華圖書館,就有一種溫馨的迴憶,我永遠不會忘記清華圖書館。
1999年6月15日於香山飯店
……
季羨林注定與北大、清華有緣。想當初,他小學畢業,隻是一個目光短淺、胸無大誌的主兒,臨到報升學誌願瞭,濟南城最好的中學,是省立一中,他嘛,想都不敢想,掂量來掂量去,隻等而下之又下之地填瞭個三流的“破正誼”——用今人的眼光看,已輸在起跑綫上。及至高中畢業,叔父讓他投考郵政局,那意思是能混個“郵務生”,這輩子就結瞭。嘿,孰料人傢還看不上他,饗他個“名落孫山”,不予錄取。弄得灰頭土臉,這纔掉轉筆來考大學。他這會兒倒像吃瞭豹子心,老虎膽,國內高校,數北大、清華最有名,他就指定瞭考這兩傢。而且,不考則已,一考驚人,大名同時上瞭兩傢的紅榜,成瞭雙料狀元。這在當年,是颳遍濟南城茶樓酒肆的新聞,更甭提在他老傢清平縣引發的特大轟動;這在今天,在考試製度已經規範化,也逼近老化僵化的今天,已成絕響。
季羨林十九歲進清華,二十三歲畢業,四載寒窗,奠定瞭百年學業的基礎。1981年,他以古稀之身作《清華頌》,劈頭就說:“清華園,永遠占據著我的心靈。迴憶起清華園,就像迴憶我的母親。”季羨林過早失去瞭母愛,這是他刻骨銘心的痛。所幸還有補償——還有母親般溫暖博大的清華園。在同一篇文章中,他又說:“在清華的四年生活,是我一生中最難忘、最愉快的四年。在那時候,我們國傢民族正處在危急存亡的緊急關頭,清華園也不可能成為世外桃源。但是園子內的生活終是生氣勃勃的,充滿瞭活力的:民主的氣氛,科學的傳統,始終占著主導的地位。我同廣大的清華校友一樣,現在所以有一點點知識,難道不就是在清華園中打下的基礎嗎?離開清華以後,我當然也學習瞭不少的新知識,但是在每一個階段,隻要我感覺到學習有所收獲,我立刻想到清華園,沒有在那裏打下的基礎,所有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1988年,季羨林又作《夢縈水木清華》,他用瞭八個字,概括心目中的清華校風:清新、活潑、民主、嚮上。作為說明,他舉瞭三則例子,那都是有血有肉,有滋有味——
清華園,永遠占據著我的心靈。迴憶起清華園,就像迴憶我的母親。
又怎能不這樣呢?我離開清華已經四十多年瞭,中間隻迴去二三次。但是每次迴到清華園,就像迴到母親的身邊,我內心深處油然起幸福之感。在清華的四年生活,是我一生中最難忘、最愉快的四年。
此情可待成追憶:季羨林的清華緣與北大情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此情可待成追憶:季羨林的清華緣與北大情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價格很實惠,寶貝質量挺好的,速度也快!包裝看起來很好,包得很用心,很喜歡瞭,忠心地感謝你,讓我買到瞭夢寐以求的寶貝,太感謝瞭!京東商城就是好,服務好,送貨速度快,售後很滿意,我將一如既往的支持京東商城。希望京東越來越好。加油
評分ok很好的一本書 推薦
評分這是我喜歡的書還沒有看看看呢
評分寶貝很不錯呢,快遞很快,服務很好,
評分感悟人生的意義
評分PS:發貨速度真的有些慢,說好的昨天送到。客服也總是敷衍。
評分可以,書很好,應該是正版沒問題,紙質質量很好。京東快遞依舊速度。
評分大師手筆、很好、正在看、物流快,物美價廉~~~
評分喜歡京東購物,方便又放心,而且不用下樓取,服務態度超級好!很好的書!
此情可待成追憶:季羨林的清華緣與北大情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