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2013年是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也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于2013年9月24~25日在北京共同举办了主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毛泽东的奠基和探索”的第十三届国史学术年会。本届国史学术年会旨在通过科学评价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正确认识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把历史与现实、学术与政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深入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历史借鉴。
目录
认真学习马列和毛泽东著作
毛泽东的历史功绩
从五大坐标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
第十三届国史学术年会总结
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
毛泽东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军事指导艺术
毛泽东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贡献
毛泽东关于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思想
群众路线:从毛泽东到党的十八大
毛泽东思想时代价值的再认识
毛泽东的文化观、文化建设思想及其时代价值
毛泽东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准备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从三篇文章看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贡献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贡献
在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邓小平作出的贡献
毛泽东对唯物史观的丰富与发展
对第二个《历史决议》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考察
毛泽东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毛泽东与新中国的政治制度
毛泽东对“多党合作、协商民主”制度的开创奠基和坚持发展
毛泽东与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
毛泽东对民族地区发展问题的认识和探索——以《论十大关系》为中心的考察
试论毛泽东对执政党监督体系建设的探索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领导反腐败斗争的举措、经验及其启示
毛泽东关于党“自我净化”思想的现实启示
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贯彻实施群众路线的理论与实践
试析毛泽东对干部参加劳动制度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贡献
劳模表彰: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应用实践
论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
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与“为民务实清廉”研究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的侨务思想与实践
1985年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增选中央(候补)委员研究
毛泽东与新中国独立完整工业体系的建立及中国的现代化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和完善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发展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形成的理论贡献
延安时期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的思考及历史影响浅析
论毛泽东调动地方“积极性”的思想和实践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经济周期理论的论述与当代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分析
党探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开端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新论——兼论毛泽东工作重心转移提出的价值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没收隐匿官僚资本的实践——以敦裕钱庄为例
毛泽东与新中国土改前后富农政策的调整
毛泽东国有经济理论的核心理念及其重大影响
毛泽东的屯垦思想研究
小岗村实行“大包干”推动农村经济改革的启示
毛泽东生态经济思想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毛泽东与资源综合利用
20世纪70年代前期大规模引进成套技术设备述论
毛泽东对中非经济合作发展的奠基贡献
毛泽东与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毛泽东文艺思想与新中国文艺建设
毛泽东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建设话语的形成
论毛泽东对新中国文化建设队伍基本状况的分析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历史命运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新闻思想的一次集中体现——浅析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行动指南——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改革开放初期的科技政策
1992~1998年的科技改革
再谈毛泽东与计划生育
毛泽东与信访制度的创建
右派被劳动教养并非因为毛泽东的一两句话
“大跃进”时期河北伤寒疫情之政府应对
20世纪60年代中国南部沿海防御及对南海权益的捍卫
毛泽东与中国统一大业
从金门岛事件到炮击金门——毛泽东对祖国统一的维护
毛泽东与广西剿匪
论毛泽东人民军队民主建设思想
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与新中国海权的维护
毛泽东和平外交思想及其历史贡献
毛泽东在1949年三大外交决策中的形势判断——以中美苏三方文献档案对比研究为视角
1949年中国共产党对国际法政策探析:以原美国驻华使馆若干问题为中心
试论新中国成立初期对英交际工作——以中英国庆招待会为例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对日政策的调整、推进及结果探析
毛泽东关于亚非拉的战略思想
从“一条线”构想到“三个世界”的划分——论世界多极化趋势下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演进
毛泽东“三个世界”战略思想的时代意义与当代价值
编后记
精彩书摘
毛泽东在探索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中积累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是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财富。
当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不久,发生了苏共二十大和赫鲁晓夫秘密报告事件,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毛泽东提出了进行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1956年3月17日,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讨论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会上说,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值得认真研究,特别是这个报告所涉及的问题以及它在全世界所造成的影响。现在看来,至少可以指出两点:一是他揭了盖子,一是他捅了娄子。说他揭了盖子,就是讲,他的秘密报告表明,苏联、苏共、斯大林并不是一切都是正确的,这就破了迷信。说他捅了娄子,就是讲,他作的这个秘密报告,无论在内容上或方法上,都有严重错误。后来事态的发展,证明毛泽东这个看法是正确的。
正是这种揭开盖子所起的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积极作用,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人对自己的建设道路的思考和探索。与此同时,毛泽东又对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深表忧虑,这引发了他对如何防止党和国家变质的思考,力求要探索出一条能够保持党和人民政权纯洁性的有效途径。毫无疑义,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党在社会主义时期面临的一项最重要的任务。但仅仅说在这个时期只是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还不足以涵盖毛泽东在他生命的最后20年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也不足以反映党在社会主义时期所面临的历史课题。有一种说法,说毛泽东在经济建设中犯了诸如“大跃进”这样的错误,走不通了,所以重提阶级斗争,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这实际上是一种简单化的说法。诚然,这两大探索是伟大的起步,在一定意义上说,错误是难以避免的,都不是完全成功的,但却都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所以应当如实地说,20世纪50年代以后毛泽东所致力的探索,是包含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是两大探索,而这二者都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历史性课题,关系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命运和前途问题。
毛泽东把“文化大革命”作为他一生的两件大事之一,也是从他致力于解决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能够巩固政权、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这一历史课题上说的。“文化大革命”作为解决这一历史课题的一种尝试,实际上是一种失败的尝试,这正是历史的悲剧所在。但作为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历史课题,是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的。我们否定“文化大革命”这一全局性的错误,但不能否定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初衷,不能否定保证党和人民政权的纯洁性、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这一历史课题。所以,对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时期两大探索的概括,是符合毛泽东在这一历史时期的理论和实践活动,符合他的本意的。
毛泽东提出要进行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是一个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加以探索的历史性课题。如果说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第一次结合,是在经历并总结两次胜利、两次失败这样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才得以完成的话,那么,党在新时期面临“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新的课题,也将经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历史过程,其间包括将会遭遇到的挫折和失误,也就是一种并不奇怪的历史现象。
……
前言/序言
null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毛泽东的奠基和探索:第十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Mao Zedong's Foundation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毛泽东的奠基和探索:第十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Mao Zedong's Foundation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毛泽东的奠基和探索:第十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Mao Zedong's Foundation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毛泽东的奠基和探索:第十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Mao Zedong's Foundation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