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原著出版后深受好评,长期稳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前列。作者戴维·多伊奇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是量子计算领域的领军人物。
这是一本可以改变思维模式的著作。知识是如何产生的?斯巴达和雅典文明有何不同?复活节岛文明因何覆灭?文艺复兴又是如何发起?科学如何改变世界?文化如何进行复制和进化?人类文明如何呈现今天这般模样?是否还有更多的宇宙存在于我们的宇宙之外?它们之间是否会相互作用?世界被人熟知的量子物理学家戴维·多伊奇以理性和乐观的态度,以极为清晰的思路和开阔的视野,阐述了启蒙运动以来人类在知识方面的不断进步及进步的根源和本质,对人类选择、科学解释、文化进步的性质得出了惊人的新结论,对于我们在更高层次上认识世界有极大的启发作用。
本书涉及内容极其广博,包括多重宇宙、生物进化、文化进步、月球殖民、地外文明、数字系统、人工智能、基因研究、图灵测试、人工进化、量子计算、气候变化、文明毁灭、暗能量、环境危机、选举悖论等,并且论述了
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爱因斯坦、霍金、戴蒙德、费因曼、道金斯等大师的不同观点,阅读本书是在体验地球上高水平的讨论带来的兴奋。
内容简介
《无穷的开始:改变世界的解释》是一次大胆的、包罗万象的智力探险。戴维·多伊奇是《真实世界的脉络》一书广受好评的作者,他探索那些使我们理解现实世界怎样运转的重大问题。《真实世界的脉络》描述了我们当前知识中深刻的4条支线——进化、量子物理学、知识和运算,以及它们带来的世界观。《穷的开始:改变世界的解释》将这种世界观应用于许多不同的话题和未解问题,涉及到自由意志、创造力与自然规律、人类的未来与起源、现实与表象、解释与穷。
多伊奇秉持坚定的理性和乐观态度,对人类选择、科学解释和文化进化的性质得出了惊人的新结论。他的立场并非来自充满希望的格言,而来自关于现实世界怎样运转的事实。他的核心结论是,“解释”在宇宙中有着基础性的地位。解释的范围和造成改变的能力是穷尽的。它们的创造者——诸如人类这样能够思考的生物——是宇宙万物重要的实体。一切事物都在理性的延伸范围内,不仅是科学和数学,还有道德哲学、政治哲学和美学。在通用物理规律允许的情况下,进步没有限制。
《无穷的开始:改变世界的解释》是一本改变思维模式的书,必定会成为同类书籍之中的经典之作。
作者简介
戴维·多伊奇(David Deutsch),美国量子物理学家,在量子物理学方面的研究颇有影响力,受到高度赞誉。他关于量子计算的论文奠定了该领域的基础,开辟了计算理论和物理学的新领域,在全世界范围内激发了大量相关研究。
戴维·多伊奇生于以色列海法市,在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受教育。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度过几年之后,他回到牛津,目前在牛津生活和工作。他自1999年起担任牛津大学不领薪的物理学访问教授,是牛津大学克拉伦登实验室量子计算中心的成员。
他于1998年获得英国物理学会的保罗·狄拉克奖及奖章,这是英国物理学会理事会颁发的理论物理至高奖项,用于奖励“理论物理(包括数学物理和计算物理)领域的杰出贡献”。2002年,他因“在量子计算机科学方面的理论工作”获得第四届国际量子通信奖。
他的前一本书《真实世界的脉络》入围1998年隆普兰克科学图书奖。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科学从未有过像戴维·多伊奇这样的支持者……他的论述是如此清晰,阅读他的作品是在体验地球上高水平的讨论带来的兴奋,……多伊奇是当代的伏尔泰,用极为清楚的思维撕碎了错误观念。
——华威写作奖得主彼得·福布斯,《独立报》
多伊奇是如此聪明,如此非同寻常,如此富有创造力,有着如此无穷无穷的求知欲,以至于不管怎样,在他的头脑里花时间都是一种独特的优遇。
——物理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哲学教授戴维·阿尔伯特,《纽约时报》
这本书确实能以一种独特的方式给人带来强烈感受:它深入到了我们如何掌握宇宙真正奥秘这一问题的核心。
——PD·史密斯,《卫报》
一种闪闪发光的乐观主义……多伊奇又一次写出一本非凡著作,其中充满伟大的思想,表达的清晰程度无与伦比。他论述说,解释的力量已经改变、能够改变并将继续改变我们的世界。这些思想非常了不起,带来的乐趣也是难以想象的。
——记者蒂姆·拉福德,《卫报》
多伊奇讲述了一个条理清晰、引人注目的故事,谈及多种多样的话题,包括花朵(和脸孔)为什么美丽,在美国众议院公平地分配席位在数学上不可能,为什么墨守成规比你想象的更难,哪些文化能维持自身、哪些文化不能(提示:墨守成规的文化注定要灭亡)。你一旦接触到他那非同寻常地新颖的世界观——或者也许是多重宇宙观,就无法再用原来的方式看待这些问题以及许多其他话题了。
——小说家、《走出围墙》和《编码宝典》的作者尼尔·史蒂芬森
阅读《无穷的开始:改变世界的解释》就像阅读菲利普·K·迪克的作品一样充满乐趣,像阅读伯特兰?罗素的作品一样富有启发性。多伊奇教我们怎样理解反直觉的东西可能是真实的,他教得如此成功,以至于这些反直觉的东西甚至可能变成直觉的。这本书实在精彩绝伦。
——小说《大气干扰》的作者里夫卡·加尔亨,《纽约客》
目录
第1章 解释的延伸
第2章 更接近现实
第3章 思想的火花
第4章 创造
第5章 抽象的现实
第6章 向通用性跳转
第7章 人工创造力
第8章 穷的窗口
第9章 乐观主义
第10章 苏格拉底的梦
第11章 多重宇宙
第12章 一位物理学家的坏哲学史以及对坏科学的若干意见
第13章 选择
第14章 花儿为什么美丽
第15章 文化的进化
第16章 创造力进化
第17章 不可维持
第18章 开始
参考书目
索引
译后记
前言/序言
《无尽的回响:文明的潮汐与思想的星辰》 序章:文明的初啼 在人类蹒跚学步的黎明,当第一缕火光驱散永夜,当第一声模糊的呼喊划破寂静,文明的种子便悄然埋下。那是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对生存的渴望,以及对群体联系的本能需求。从洞穴壁画上传递的狩猎经验,到部落祭祀中传递的对宇宙的朴素理解,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如同一滴水珠汇入浩瀚的文明之海。 《无尽的回响:文明的潮汐与思想的星辰》并非一本关于某个特定发明或某个伟大人物的史书。它是一次宏大的穿越,一次深邃的探寻,试图触及文明脉搏最原始的跳动,理解驱动人类不断向前、不断攀登的根本动力。它探讨的,是那些超越时空、超越地域的共性,是塑造了我们过去、影响着我们现在,并必将指引我们未来的精神基因。 第一章:秩序的黎明——从混沌到规则 在文明的初始阶段,混沌是常态。自然界的无常,部落间的冲突,对生存的严酷考验,都迫使人类思考“秩序”的意义。本书将深入考察早期人类社会如何从无序走向有序。这不仅仅是关于法律的诞生,更是关于道德观念、社会结构的萌芽。 从血缘宗族到等级分明,从氏族公会到早期城邦,我们看到的是人类对自身组织能力的探索。宗教的出现,在提供精神慰藉的同时,也扮演了凝聚人心、确立行为准则的重要角色。神话故事中的善恶对决,宇宙起源的讲述,都在无形中构建了早期人类的价值观体系。我们还将审视,农业革命如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催生了定居、私有制和更复杂的社会分工,进而对秩序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将通过对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法律条文,古埃及的法老统治,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萌芽等案例的分析,呈现不同文明在构建秩序方面的独特路径和共通之处。 第二章:思想的火种——符号、语言与知识的传承 人类之所以能够累积进步,核心在于其非凡的符号化能力和语言的创造。本书将追溯语言的起源,探讨声音、手势如何演变成复杂的交流系统,以及文字的发明如何成为知识传承的革命性突破。 从象形文字到表音文字,书写工具的演变,信息传递的效率,都深刻地影响了文明的传播和发展速度。我们还将深入探讨,在口头传播为主的时代,知识是如何被记录、记忆和传承的。神话、史诗、歌谣,这些充满韵律和情感的载体,承载着先人的智慧和经验。 本书将重点关注早期教育的形态,例如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式对话,古中国的宗族教育,以及宗教机构在知识传播中的作用。我们还将审视,不同文明在发展自身哲学、数学、天文学等知识体系时的早期探索。例如,古巴比伦的星象记录,古印度的几何学成就,古中国对阴阳五行理论的构建,都展现了人类对理解世界、探索规律的孜孜以求。这些早期思想的火花,为后世的科学革命和哲学思潮奠定了基础。 第三章:创新的脉搏——工具、技术与改造自然 人类的生存能力和生活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改造自然的能力,而这又根植于工具和技术的进步。本书将不仅仅列举一系列的发明,更重要的是探究驱动创新的内在机制。 从石器时代的手斧,到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的冶炼技术,工具的每一次飞跃,都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能力边界。农业工具的改进,使得粮食产量大幅提升,支持了人口的增长和城市的出现。建筑技术的进步,使得人类能够建造更宏伟的建筑,抵御更恶劣的环境。交通和通讯技术的早期发展,如轮子、帆船、驿站系统,则极大地缩短了时空的距离,促进了贸易和文化交流。 本书将关注“偶然的发现”与“系统的研发”之间的关系。许多伟大的发明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对已有技术的不断改进。我们还会探讨,社会结构、经济激励和战争需求如何催生特定的技术创新。例如,军事技术的竞争,往往是早期科技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同时,本书也将反思,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双重影响,为我们理解当今世界的技术伦理问题提供历史的视角。 第四章:交流的桥梁——贸易、迁徙与文化的融合 文明的繁荣,并非孤立发展的结果,而是交流、互动与融合的产物。《无尽的回响》将描绘人类历史上最为动人的交流图景。 从早期部落间的以物易物,到陆上和海上的贸易路线的形成,商品、技术和思想的流动,是文明进步的重要催化剂。本书将重点关注丝绸之路、香料之路等著名贸易通道,分析它们如何将不同文明紧密联系在一起。迁徙是另一种重要的交流形式。人类的足迹遍布全球,每一次的迁徙,都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新的技术和新的思想。 更重要的是,文化融合带来的“交叉授粉”效应。当来自不同文明的人们相遇,他们的宗教信仰、艺术风格、哲学思想、科学知识相互碰撞,往往会激发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希腊化时期,东方与西方文化的融合,伊斯兰文明对古典知识的继承与发展,都为我们展示了文明交流的巨大能量。本书将通过对这些历史案例的分析,强调开放、包容和互鉴对于文明持续进步的至关重要性。 第五章:信仰的星辰——意义、价值与精神的追求 在物质进步的同时,人类从未停止对意义和价值的追寻。本书将深入探讨,各种形式的信仰、宗教和哲学如何塑造人类的精神世界,并成为驱动文明前进的隐形力量。 从对自然神的崇拜,到多神教和一神教的出现,宗教在提供道德规范、社会凝聚力和对生命意义的解释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本书将考察,不同宗教的教义、仪式和价值观如何影响社会组织、法律制度乃至艺术创作。 哲学作为对宇宙、人生、知识和价值的理性思考,同样是文明进步的重要源泉。从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古中国的孔子、老子,再到古印度的释迦牟尼,这些伟大的思想家及其学说,不仅构建了不同文明的精神基石,更以其深邃的思想,不断启发着后人对真理的探索。本书将关注,这些思想如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传承、发展和解读,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了人类的道德观念、政治理想和科学方法。 终章:无尽的回响——历史的启示与未来的远航 《无尽的回响:文明的潮汐与思想的星辰》并非一本仅仅回顾过去的史书,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驱动人类文明不断前行的永恒动力。从秩序的构建,到思想的孕育;从技术的革新,到文化的交融;从精神的追寻,到价值的探索,每一次的进步,都是无数个体和集体不懈努力的结果。 本书最终指向的是,文明的进步并非一条直线,而是一个潮起潮落、螺旋上升的复杂过程。理解这些“无尽的回响”,意味着认识到人类的智慧、勇气、好奇心以及合作精神,是永不枯竭的能量源泉。在当下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重温这些关于文明本质的深刻洞察,将为我们应对未来的挑战,把握未来的机遇,提供宝贵的智慧和坚定的信念。这是一场关于人类自身奥秘的探索,也是一次对未来无限可能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