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本書原著齣版後深受好評,長期穩居美國暢銷書排行榜前列。作者戴維·多伊奇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是量子計算領域的領軍人物。
這是一本可以改變思維模式的著作。知識是如何産生的?斯巴達和雅典文明有何不同?復活節島文明因何覆滅?文藝復興又是如何發起?科學如何改變世界?文化如何進行復製和進化?人類文明如何呈現今天這般模樣?是否還有更多的宇宙存在於我們的宇宙之外?它們之間是否會相互作用?世界被人熟知的量子物理學傢戴維·多伊奇以理性和樂觀的態度,以極為清晰的思路和開闊的視野,闡述瞭啓濛運動以來人類在知識方麵的不斷進步及進步的根源和本質,對人類選擇、科學解釋、文化進步的性質得齣瞭驚人的新結論,對於我們在更高層次上認識世界有極大的啓發作用。
本書涉及內容極其廣博,包括多重宇宙、生物進化、文化進步、月球殖民、地外文明、數字係統、人工智能、基因研究、圖靈測試、人工進化、量子計算、氣候變化、文明毀滅、暗能量、環境危機、選舉悖論等,並且論述瞭
亞裏士多德、柏拉圖、愛因斯坦、霍金、戴濛德、費因曼、道金斯等大師的不同觀點,閱讀本書是在體驗地球上高水平的討論帶來的興奮。
內容簡介
《無窮的開始:改變世界的解釋》是一次大膽的、包羅萬象的智力探險。戴維·多伊奇是《真實世界的脈絡》一書廣受好評的作者,他探索那些使我們理解現實世界怎樣運轉的重大問題。《真實世界的脈絡》描述瞭我們當前知識中深刻的4條支綫——進化、量子物理學、知識和運算,以及它們帶來的世界觀。《窮的開始:改變世界的解釋》將這種世界觀應用於許多不同的話題和未解問題,涉及到自由意誌、創造力與自然規律、人類的未來與起源、現實與錶象、解釋與窮。
多伊奇秉持堅定的理性和樂觀態度,對人類選擇、科學解釋和文化進化的性質得齣瞭驚人的新結論。他的立場並非來自充滿希望的格言,而來自關於現實世界怎樣運轉的事實。他的核心結論是,“解釋”在宇宙中有著基礎性的地位。解釋的範圍和造成改變的能力是窮盡的。它們的創造者——諸如人類這樣能夠思考的生物——是宇宙萬物重要的實體。一切事物都在理性的延伸範圍內,不僅是科學和數學,還有道德哲學、政治哲學和美學。在通用物理規律允許的情況下,進步沒有限製。
《無窮的開始:改變世界的解釋》是一本改變思維模式的書,必定會成為同類書籍之中的經典之作。
作者簡介
戴維·多伊奇(David Deutsch),美國量子物理學傢,在量子物理學方麵的研究頗有影響力,受到高度贊譽。他關於量子計算的論文奠定瞭該領域的基礎,開闢瞭計算理論和物理學的新領域,在全世界範圍內激發瞭大量相關研究。
戴維·多伊奇生於以色列海法市,在英國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受教育。在美國得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度過幾年之後,他迴到牛津,目前在牛津生活和工作。他自1999年起擔任牛津大學不領薪的物理學訪問教授,是牛津大學剋拉倫登實驗室量子計算中心的成員。
他於1998年獲得英國物理學會的保羅·狄拉剋奬及奬章,這是英國物理學會理事會頒發的理論物理至高奬項,用於奬勵“理論物理(包括數學物理和計算物理)領域的傑齣貢獻”。2002年,他因“在量子計算機科學方麵的理論工作”獲得第四屆國際量子通信奬。
他的前一本書《真實世界的脈絡》入圍1998年隆普蘭剋科學圖書奬。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科學從未有過像戴維·多伊奇這樣的支持者……他的論述是如此清晰,閱讀他的作品是在體驗地球上高水平的討論帶來的興奮,……多伊奇是當代的伏爾泰,用極為清楚的思維撕碎瞭錯誤觀念。
——華威寫作奬得主彼得·福布斯,《獨立報》
多伊奇是如此聰明,如此非同尋常,如此富有創造力,有著如此無窮無窮的求知欲,以至於不管怎樣,在他的頭腦裏花時間都是一種獨特的優遇。
——物理學傢、哥倫比亞大學哲學教授戴維·阿爾伯特,《紐約時報》
這本書確實能以一種獨特的方式給人帶來強烈感受:它深入到瞭我們如何掌握宇宙真正奧秘這一問題的核心。
——PD·史密斯,《衛報》
一種閃閃發光的樂觀主義……多伊奇又一次寫齣一本非凡著作,其中充滿偉大的思想,錶達的清晰程度無與倫比。他論述說,解釋的力量已經改變、能夠改變並將繼續改變我們的世界。這些思想非常瞭不起,帶來的樂趣也是難以想象的。
——記者蒂姆·拉福德,《衛報》
多伊奇講述瞭一個條理清晰、引人注目的故事,談及多種多樣的話題,包括花朵(和臉孔)為什麼美麗,在美國眾議院公平地分配席位在數學上不可能,為什麼墨守成規比你想象的更難,哪些文化能維持自身、哪些文化不能(提示:墨守成規的文化注定要滅亡)。你一旦接觸到他那非同尋常地新穎的世界觀——或者也許是多重宇宙觀,就無法再用原來的方式看待這些問題以及許多其他話題瞭。
——小說傢、《走齣圍牆》和《編碼寶典》的作者尼爾·史蒂芬森
閱讀《無窮的開始:改變世界的解釋》就像閱讀菲利普·K·迪剋的作品一樣充滿樂趣,像閱讀伯特蘭?羅素的作品一樣富有啓發性。多伊奇教我們怎樣理解反直覺的東西可能是真實的,他教得如此成功,以至於這些反直覺的東西甚至可能變成直覺的。這本書實在精彩絕倫。
——小說《大氣乾擾》的作者裏夫卡·加爾亨,《紐約客》
目錄
第1章 解釋的延伸
第2章 更接近現實
第3章 思想的火花
第4章 創造
第5章 抽象的現實
第6章 嚮通用性跳轉
第7章 人工創造力
第8章 窮的窗口
第9章 樂觀主義
第10章 蘇格拉底的夢
第11章 多重宇宙
第12章 一位物理學傢的壞哲學史以及對壞科學的若乾意見
第13章 選擇
第14章 花兒為什麼美麗
第15章 文化的進化
第16章 創造力進化
第17章 不可維持
第18章 開始
參考書目
索引
譯後記
前言/序言
《無盡的迴響:文明的潮汐與思想的星辰》 序章:文明的初啼 在人類蹣跚學步的黎明,當第一縷火光驅散永夜,當第一聲模糊的呼喊劃破寂靜,文明的種子便悄然埋下。那是對未知世界的敬畏,對生存的渴望,以及對群體聯係的本能需求。從洞穴壁畫上傳遞的狩獵經驗,到部落祭祀中傳遞的對宇宙的樸素理解,人類的每一次進步,都如同一滴水珠匯入浩瀚的文明之海。 《無盡的迴響:文明的潮汐與思想的星辰》並非一本關於某個特定發明或某個偉大人物的史書。它是一次宏大的穿越,一次深邃的探尋,試圖觸及文明脈搏最原始的跳動,理解驅動人類不斷嚮前、不斷攀登的根本動力。它探討的,是那些超越時空、超越地域的共性,是塑造瞭我們過去、影響著我們現在,並必將指引我們未來的精神基因。 第一章:秩序的黎明——從混沌到規則 在文明的初始階段,混沌是常態。自然界的無常,部落間的衝突,對生存的嚴酷考驗,都迫使人類思考“秩序”的意義。本書將深入考察早期人類社會如何從無序走嚮有序。這不僅僅是關於法律的誕生,更是關於道德觀念、社會結構的萌芽。 從血緣宗族到等級分明,從氏族公會到早期城邦,我們看到的是人類對自身組織能力的探索。宗教的齣現,在提供精神慰藉的同時,也扮演瞭凝聚人心、確立行為準則的重要角色。神話故事中的善惡對決,宇宙起源的講述,都在無形中構建瞭早期人類的價值觀體係。我們還將審視,農業革命如何改變瞭人類的生活方式,催生瞭定居、私有製和更復雜的社會分工,進而對秩序的形成産生瞭深遠影響。本書將通過對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法律條文,古埃及的法老統治,古希臘的城邦民主萌芽等案例的分析,呈現不同文明在構建秩序方麵的獨特路徑和共通之處。 第二章:思想的火種——符號、語言與知識的傳承 人類之所以能夠纍積進步,核心在於其非凡的符號化能力和語言的創造。本書將追溯語言的起源,探討聲音、手勢如何演變成復雜的交流係統,以及文字的發明如何成為知識傳承的革命性突破。 從象形文字到錶音文字,書寫工具的演變,信息傳遞的效率,都深刻地影響瞭文明的傳播和發展速度。我們還將深入探討,在口頭傳播為主的時代,知識是如何被記錄、記憶和傳承的。神話、史詩、歌謠,這些充滿韻律和情感的載體,承載著先人的智慧和經驗。 本書將重點關注早期教育的形態,例如古希臘的蘇格拉底式對話,古中國的宗族教育,以及宗教機構在知識傳播中的作用。我們還將審視,不同文明在發展自身哲學、數學、天文學等知識體係時的早期探索。例如,古巴比倫的星象記錄,古印度的幾何學成就,古中國對陰陽五行理論的構建,都展現瞭人類對理解世界、探索規律的孜孜以求。這些早期思想的火花,為後世的科學革命和哲學思潮奠定瞭基礎。 第三章:創新的脈搏——工具、技術與改造自然 人類的生存能力和生活品質,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改造自然的能力,而這又根植於工具和技術的進步。本書將不僅僅列舉一係列的發明,更重要的是探究驅動創新的內在機製。 從石器時代的手斧,到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的冶煉技術,工具的每一次飛躍,都極大地拓展瞭人類的能力邊界。農業工具的改進,使得糧食産量大幅提升,支持瞭人口的增長和城市的齣現。建築技術的進步,使得人類能夠建造更宏偉的建築,抵禦更惡劣的環境。交通和通訊技術的早期發展,如輪子、帆船、驛站係統,則極大地縮短瞭時空的距離,促進瞭貿易和文化交流。 本書將關注“偶然的發現”與“係統的研發”之間的關係。許多偉大的發明並非一蹴而就,而是源於對自然現象的細緻觀察,以及對已有技術的不斷改進。我們還會探討,社會結構、經濟激勵和戰爭需求如何催生特定的技術創新。例如,軍事技術的競爭,往往是早期科技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同時,本書也將反思,技術發展對人類社會和環境帶來的雙重影響,為我們理解當今世界的技術倫理問題提供曆史的視角。 第四章:交流的橋梁——貿易、遷徙與文化的融閤 文明的繁榮,並非孤立發展的結果,而是交流、互動與融閤的産物。《無盡的迴響》將描繪人類曆史上最為動人的交流圖景。 從早期部落間的以物易物,到陸上和海上的貿易路綫的形成,商品、技術和思想的流動,是文明進步的重要催化劑。本書將重點關注絲綢之路、香料之路等著名貿易通道,分析它們如何將不同文明緊密聯係在一起。遷徙是另一種重要的交流形式。人類的足跡遍布全球,每一次的遷徙,都帶來瞭新的生活方式、新的技術和新的思想。 更重要的是,文化融閤帶來的“交叉授粉”效應。當來自不同文明的人們相遇,他們的宗教信仰、藝術風格、哲學思想、科學知識相互碰撞,往往會激發前所未有的創造力。希臘化時期,東方與西方文化的融閤,伊斯蘭文明對古典知識的繼承與發展,都為我們展示瞭文明交流的巨大能量。本書將通過對這些曆史案例的分析,強調開放、包容和互鑒對於文明持續進步的至關重要性。 第五章:信仰的星辰——意義、價值與精神的追求 在物質進步的同時,人類從未停止對意義和價值的追尋。本書將深入探討,各種形式的信仰、宗教和哲學如何塑造人類的精神世界,並成為驅動文明前進的隱形力量。 從對自然神的崇拜,到多神教和一神教的齣現,宗教在提供道德規範、社會凝聚力和對生命意義的解釋方麵發揮瞭核心作用。本書將考察,不同宗教的教義、儀式和價值觀如何影響社會組織、法律製度乃至藝術創作。 哲學作為對宇宙、人生、知識和價值的理性思考,同樣是文明進步的重要源泉。從古希臘的柏拉圖、亞裏士多德,到古中國的孔子、老子,再到古印度的釋迦牟尼,這些偉大的思想傢及其學說,不僅構建瞭不同文明的精神基石,更以其深邃的思想,不斷啓發著後人對真理的探索。本書將關注,這些思想如何在不同的曆史時期被傳承、發展和解讀,以及它們如何影響瞭人類的道德觀念、政治理想和科學方法。 終章:無盡的迴響——曆史的啓示與未來的遠航 《無盡的迴響:文明的潮汐與思想的星辰》並非一本僅僅迴顧過去的史書,它是一麵鏡子,映照齣驅動人類文明不斷前行的永恒動力。從秩序的構建,到思想的孕育;從技術的革新,到文化的交融;從精神的追尋,到價值的探索,每一次的進步,都是無數個體和集體不懈努力的結果。 本書最終指嚮的是,文明的進步並非一條直綫,而是一個潮起潮落、螺鏇上升的復雜過程。理解這些“無盡的迴響”,意味著認識到人類的智慧、勇氣、好奇心以及閤作精神,是永不枯竭的能量源泉。在當下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重溫這些關於文明本質的深刻洞察,將為我們應對未來的挑戰,把握未來的機遇,提供寶貴的智慧和堅定的信念。這是一場關於人類自身奧秘的探索,也是一次對未來無限可能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