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1:①易读:术语不多,通俗易懂;②多图:图片丰富,涵盖古今;③趣史:拒绝枯燥,生动有趣;④深度:综合分析,挖掘背景;⑤有序:系统分类,年表清晰。
  编辑推荐2:1张历史大事总表,50种知识小百科,近120幅特色图片,300多份专业文献,7000年世界文明史……从理论到实践,一部关于医学如何改变历史的通俗读物!
  编辑推荐3:全书由牛津大学医学史专家亲笔撰写,北京大学医学史博士担纲翻译,力求、通俗、有趣。
  编辑推荐4:从放血术到青蒿素,用图片和文字讲述医学发展的故事。      
内容简介
     世界史,说到底就是一部文明史;而文明史,根本绕不开医学史。
  本书运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丰富的配图,以医疗技术的发展为主线,讲述了重要事件和人物的背后故事,论述了医学怎样改变人类历史的进程。诸多鲜活的历史细节,随处可见:
  ①军事医学的应用:拿破仑时代,战场上出现*早的救护车;美国内战中,吗啡被首次用于缓解疼痛;二战期间,抗生素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等。
  ②理论知识的丰富:从古希腊的体液理论,到1878年的细菌理论,再到现代的基因理论等。
  ③医学实践的发展:从古代的放血、通便等峻猛疗法,到18世纪的顺势疗法,再到现代的“魔弹”药物、疫苗和手术干预等。
  ④科技进步的便利:19世纪,注射器和针头改进了注射技术、X射线为治疗癌症带来了希望;20世纪末,手术机器人可实施复杂的外科手术等。
  ⑤卫生体制的健全:从19世纪50年代南丁格尔的护理改革,到1930年美国成立药监局,再到1948年的世界卫生组织建立等。
  ……
  本书收录1张完整的历史大事总表、50种知识小百科、近120幅特色图片、300多份专业文献,附有诺贝尔医学奖总表,系统刻画了人类7000年的医学发展史,生动展示了世界文明进步的伟大历程。它还用一定篇幅讲述了中国医学史,如中药、针灸、青蒿素等。全书由牛津大学医学史专家亲笔撰写,北京大学医学史博士担纲翻译,力求通俗、有趣。     
作者简介
     玛丽·道布森(Mary Dobson),牛津大学博士,医学史专家。牛津大学威康医学史研究部(Wellcome Unit for the History of Medicine)前主任,剑桥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研究员,哈佛大学哈克尼斯奖学金(Harkness Fellowship)获得者。除本书外,代表作还有《疾病图文史》《牛津插图西方医学史》《现代英格兰早期死亡和疾病概略》等。     
内页插图
          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   疾病的概念和理论
第1章   坏血与坏气 
疾病的概念:从古埃及到东方
血、胆汁和体液论的"疾病"观
当古希腊和古罗马医学遭遇中世纪的伊斯兰世界和欧洲
瘟疫
传染性痘症和发热
沼地热 :瘴气与疟疾
罪恶的空气与结核
霍乱流行——"接触传染论者"与"瘴气论者"
斯诺的"幽灵地图"
第2章   血肉之躯
打开身体 :最早的解剖
血淋淋的绞刑架与维萨里的血肉躯体图
威廉·哈维与血液循环理论
探索和命名人的内部结构
显微镜 ——但还没有看到微生物  
从床边到停尸间 :"疾病的位置"
解剖学之于外科学的重要性
"偷尸人"
在解剖台上——鲜血四溅、内脏四溢
伯克的躁狂
实验室科学和细胞
第3章   从细菌到基因
早期的"细菌理论"
路易·巴斯德挑战旧的医学理论
罗伯特·科赫与细菌理论的发展
发现霍乱病因的竞赛细菌学时代的黎明
热带病侦探
病毒"猎人"
揭开"生命的秘密":DNA 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医学之谜:朊病毒到蛋白质折叠异常疾病
第二部分  从业者和病人
第4章   内科医生与郎中 
古代世界的医生
从中世纪伊斯兰到欧洲文艺复兴的医学教育
现代早期欧洲的庸医
炼金术士、占星家与"皇家的触摸"
床边医学 :观察和倾听病人
"伤寒玛丽"
合格的女医生
科学与医学"安慰术"
现代医学实践的转变
第5章   医院与护理 
古老的医学神庙
伊斯兰"穆斯林医院"
中世纪和现代早期欧洲的保健、同情心与慈善机构
隔离感染者
收留被遗弃者的医院
18和19世纪的医院:走向死亡的通道?
分娩:洗手可救人一命
"南丁格尔护士"
伦敦的专科医院
结核病疗养院
从疯人院到精神病院
"不眠之地"——现代医院
第6章   理发师与外科医生 
古代的外科学
"锯骨师"与刀工
想想有多疼
麻醉技术前的手术幸存者
让病人入睡
从败血症到防腐术和无菌术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外科创新
第一例器官移植
换掉破碎的心
人造器官和干细胞
从钥匙孔到未来:机器人和远程外科手术
21 世纪的外科医生
全球手术现状:一些患者比另一些患者机会更多
第7章   拔牙者与牙医
"牙虫"与古代最早的"牙医"
洗牙
糖、梅毒与坏血病:腐蚀牙齿
拔牙者与江湖郎中
从拔牙者到牙科医生
"滑铁卢牙齿":牙豁子
汞合金填充物
笑气:疼痛的终结
牙科学的转变
牙科专家
"让孩子开口微笑":全球口腔卫生
第三部分  医学上的各种疗法
第8章  放血与通便
放血和临终前的场景
"让血管呼吸":柳叶刀与水蛭
清洗身体系统
"一夜销魂后,终生汞为伴"
食疗
从民间治疗到神奇疗法
治愈之术与好奇之心
控制感染
不同疗法的尝试与交流
第9章   鸦片、吗啡与海洛因 
"罂粟汁"
外科手术的"催眠海绵"
帕拉塞尔苏斯与止痛"秘药"——鸦片酊
"一个鸦片吸食者"的自白
开在英格兰沼泽地的罂粟花
吸食鸦片和鸦片馆
从鸦片到吗啡,再到其他
海洛因 :以"安全的家庭药物"之名兜售
第10章   药房与专利药
草药书与药典
药材园和植物园
"家庭医疗"和自助诊断手册
药房之中
云游商贩和庸医疗法
专利和特许专卖药物
从小药房到大品牌
药物造假和有毒药物
第11章   补充与替代医学
针灸和艾灸
欧洲和美国的顺势疗法与自然治愈力
传统的草药疗法——在东西方医学中
补充与替代医学
第 12 章   老药方,新药物
从古柯树到可卡因
从柳树皮到阿司匹林
抗疟疾:从金鸡纳树皮到奎宁
青蒿素——揭开另一种抗疟灵药的秘密
草木樨与华法林的发现
第四部分  现代药品和疫苗
第13章  从"魔弹"到"重磅炸弹 "
第一种"魔弹"
青霉素的故事
链霉素和抗生素时代
补充治疗——维生素、胰岛素和"避孕药"
放疗和癌症化疗
治疗革命:从安定到反应停
抗病毒药物
癌症化疗的进展
"重磅炸弹"药物和生物技术突破
从药店到"大药厂"
被忽视的热带病
继续寻找"魔弹"
个体化医学和定制药品
第14章   试验性治疗与临床试验
詹姆斯·林德与坏血病
天花人痘接种的收益与风险
计数方法
首个随机对照试验
检验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小白鼠"引发的争议与更严格的管理
"神奇药物"与头条新闻
检验"传统"疗法
检验治疗的考验与磨难:21世纪安全和疗效的评估
第15章   接种与预防医学
"天花的消灭"
天花派对和人痘接种
爱德华·詹纳:牛痘预防天花
疯狗与路易·巴斯德的狂犬病疫苗
白喉与阿拉斯加诺姆的"仁慈接力赛"
伤寒和斑疹伤寒疫苗
卡介苗:结核疫苗
小儿麻痹症疫苗——索尔克的针剂与沙宾的糖丸
麻疹与扩大免疫规划
流感:季节漂移与世界流行性变迁
预防癌症病毒的疫苗
"等待疫苗"——三巨头和 NTDs
信息传播 :从疫苗到卫生和"健康生活方式"
千年发展目标(2000—2015 年)
历史大事表
延伸阅读
致   谢
英汉词汇对照
1901—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年表      
精彩书摘
     第2章  血肉之躯
  内部结构……大多是未知的 ;至少,人类的内部结构是这样,因而我们不得不参考动物的内部结构,它们的自然结构与人类是相似的,应探查它们。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 384—前 322 年)
  “偷尸人”
  很快,解剖或尸检迫切地需要越来越多的尸体。以16世纪的英国为例,理发师—外科医生的团体获准每年有权解剖4个死刑犯的尸体;一个世纪后增加到6具。18世纪中期,法官判处谋杀罪死罪,之后也可用于解剖。即便如此,合法的尸体远远不能达到解剖学家的增加。那么该想点其他什么办法呢?
  从坟墓里偷刚刚掩埋的新鲜尸体似乎是一个选择。他们会聚集一伙人趁夜深人静之时挖坟掘墓,这其中往往会有医学生。他们会用铁楸把棺盖撬开,然后小心地把尸体搬出来,以确保不会有衣物或其他物品被顺走。因为如果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便会被视为“贼”,而尸体却不是“财产”(即使盗墓本身已经是违法行为)。这种团伙会将尸体放在口袋里,然后飞奔到某个解剖学校的后门,于是人们把他们叫做“偷尸人”,解剖学家会把他们叫做“尸体复活者”。成人尸体叫做大号,小孩尸体或者小个子的尸体则是按照身高来出售。大卫·帕特森(David Paterson)是外科医生兼解剖学家罗伯特·诺克斯私人解剖学校的门房,他的职责便包括:
  看门、清洗和打扫屋子,生火看火,擦洗桌子,清除和掩埋解剖室里的内脏;将准备带到教室的尸体清洗干净;侍候学生,帮他们做一些零碎的工作,比如洗骨头,刮骨,将解剖衣送洗(由帕特森的母亲和姐姐来做),并时刻准备接收包裹(即尸体)以及去找尸体。
  在解剖台上——鲜血四溅、内脏四溢
  外科医生—解剖学家以及他们的学生们不得不身手敏捷地剖开解剖台上的尸体。穿上围裙(但没有手套),解剖过程要有逻辑有顺序,不过是按照不同身体部位腐烂的速度不同来定的。首先,打开腹部,把大肠、长长的小肠、脾脏、胆囊和胰脏拿出来;接着是肺脏,不过得先用钢锯锯开胸廓。之后,要取出心脏,这在17世纪末被认识到是生理系统的中心,再者是剩下的重要器官:大脑、肝脏、膀胱、肾脏和生殖器官。最后是腐烂速度最慢的肌肉,需要从骨头上剥下来,剩下的骨头可以用线再串成一具彼此相连的骨骼。
  器官通常要风干然后腌制,一般放在酒精中保存(19世纪晚期被福尔马林取代)。有色树脂和蜡被注入器官、血管和软组织内。鼓励医学生触摸和检查每个器官,甚至品尝体液的味道,比如胃液和尿道中的黏液。对于一些医学生来说,解剖台的恶臭和对解剖的恐惧是难以承受的,而对于另一些来说,知识的获得以及最终对人体的理解意味着掌握了拯救他人性命的技能。正如一个颇具批判性的报纸记者所写的,“一天过去了,但几乎没有报告中会提到新的受难者为‘科学兴趣’所作出的理所当然的牺牲。”
  对于很多人来说,一想到死后可能会被解剖就吓得汗毛倒立,特别是对于那些深信在上帝最后审判日时必须保持身体的完整才能进入天堂的人来说。人们还发明了铁笼子(尸体保险柜)来防止富人们的尸体被盗。约翰·亨特还是想方设法“购得”了查尔斯·伯恩(Charles Byrne, 1761—1783年)的尸体。伯恩身高近8英尺,是著名的“爱尔兰巨人”,并靠作为“世界上最高的人”谋生。有关他的故事有这样一个版本,他说服他的朋友们,在他死后把他的尸首安置在海边铅制的棺材中,确保他不要被解剖掉。尽管他计划周详,但是他死后多年之后,他的骨架还是被装在一个华丽的玻璃箱中,陈设在约翰·亨特的博物馆中了。可以想见,肯定是亨特收买了看守尸体的人,花高价买了下来。亨特没有解剖尸体,而很可能是将其煮熟后做成了骨架。“爱尔兰巨人”的骨架,目前仍然可以在伦敦亨特博物馆里看到,现在看来他的巨人症是因为患有由一种罕见的基因突变引起的垂体肿瘤。
  伯克的躁狂
  伯克是屠夫,黑尔是贼。
  诺克斯来买牛肉。
  ——无名氏
  臭名远扬的盗尸贼最后在1828年走到了尽头。威廉·伯克和威廉·黑尔,住在苏格兰爱丁堡一个廉价的公寓里,二人发现如果把人体卖给当地的外科医生兼解剖学家罗伯特·诺克斯可以发一笔横财。尸体会送到诺克斯门房帕特森那里,由他负责接收,最初的尸体虽然多种多样,但都是死于非命的穷苦的流浪汉或妓女。伯克和黑尔会给被害人灌酒,一旦喝醉失去意识,就把他们闷死。
  最后,当他们在对第16个被害人年迈的爱尔兰妇女玛丽·多彻蒂(Mary Docherty)行凶后被捉,他们在1828年10月31日谋害了她。在将她的尸体运到诺克斯的解剖学校之前,伯克和黑尔举行了一个万圣节派对,他们用开玩笑的方式告诉客人们不要到伯克的床边去。由于被吊起了胃口,客人们恰好这么做了。然后他们就发现了藏在一捆稻草底下的玛丽·多彻蒂的死尸。伯克和黑尔赶紧把她送到了帕特森那里,但为时已晚,警察已经立案调查了。二人被捕:黑尔作为证人告发了同犯,而伯克被处以绞刑,之后他的身体也被解剖掉了。他的死亡面具、皮夹连同他的皮都被当作“念想”放在爱丁堡皇家外科学会外科大厅博物馆展出,正如当时的地方法官所说,“这样,后世子孙可以记住你犯下了怎样的滔天罪恶。”黑尔后来便消失了,诺克斯则离开了苏格兰。
  盗尸贸易依然存在于西方部分国家。英国于1832年通过了《解剖法案》,解剖学家可以合法地获得“无人认领的”穷人尸体,以供“解剖检查”之用。这意味着在原则上,任何死于医院、工厂、监狱或其他慈善机构的人,只要没有特别说明他们不想被解剖,或者是在24小时之内没有亲戚前来认领,那么就合法地成为解剖学家的“财产”了。
  著名的医学教科书《格式解剖学》(Gray’s Anatomy, 1858年)很可能就是基于“合法批准的尸体”,插图由亨利·范戴克·卡特(Henry Vandyke Carter, 1831—1897年)绘制,该书直到今天仍在再版。伦敦圣乔治医院的亨利·格雷(Henry Gray, 1827—1861年)写该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和从业者对人体解剖有更准确的把握,尤其是将这门科学更多地应用到外科实践中。”
  ……      
前言/序言
     人总是要面对各种不堪忍受的瘟病,但也总是殚精竭虑、孜孜不倦地找寻保持健康、治病救人、延长寿命的良方。
  ——罗伯特·泰尔伯(Robert Talbor,1642—1681年),
  英国庸医,号称发明了治疗疟疾的"秘方"
  医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一直被称为人类最大的福祉。千百年来,寻找缓解、治疗和治愈疾病的良方已经凝聚了无数的医生、郎中和患者的心血和智慧。医学亦是一门倾听患者、诊断或预防疾病及理解病因的艺术。医生与患者竭其所能试图洞察过往的瘟疫、恶疾以及许多发现,科学家们继续在致力于挖掘身体和精神的谜团。
  改变医学的成就不胜枚举:詹纳与牛痘接种;巴斯德、科赫与"细菌理论";福洛伦斯·南丁格尔及其护理改革;李斯特与防腐灭菌术;伦琴与X线 ;克里克、沃森与DNA双螺旋。但是,当中也不乏创痛与悲剧——在麻醉术发明之前的几百年中,病人不得不忍受外科手术刀带来的无尽伤痛;在19世纪,还要忍受在死后落到被穷光蛋从棺材里挖出来然后搬上解剖台的下场。戏剧化的情节亦有发生,比如约翰·斯诺在1854 年移除了宽街上水泵的把手,以预防伦敦霍乱的传播。当然,让人疑窦丛生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比如,为什么千百年以来,古人所用的放血术和鸦片依然经久不衰?里程碑性的事件历历在目:1796年,第一例儿童天花病人的牛痘接种;1922年,患有糖尿病的男孩接受了胰岛素注射;1954年,曾经同卵双胞胎间器官移植的梦想一朝成真;2011年,第一例接受人造器官移植的病人成功培养了自己的干细胞。
  本书将回溯医学的故事中一些重要的主题和里程碑。第一部分探讨了人们对疾病原因的理解,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体液理论到细菌理论,再到现代的基因理论。第二部分对医学的实践给予了审视:包括医生、护士、外科医生、牙科医生等在家庭和医院中对病人进行治疗和照护的个体。第三部分描述了医学上的各种疗法,包括放血、针灸和草药,以及江湖术士"灵丹妙药"中一些危险的麻醉药。第四部分追溯了现代药品和疫苗的发展史:从抗生素的诞生到癌症治疗的突破,再到生物技术的崛起突破性地实现了有机体的修改和重新组装,比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成的供人使用的蛋白质、疫苗和单克隆抗体等曾经想都不敢想的产品。
  在很多国家,人类期望寿命已经超过七八十岁,差不多是 19 世纪中期的两倍。与之息息相关的包括挽救生命的药物、疫苗和手术干预,公共卫生、营养、生活水平和卫生保健的改进。为满足放血需求建造的水蛭养殖场,到全球制药企业的建立,再到"魔弹"药物和生物技术,一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然而,挑战依然存在。心血管疾病、癌症仍然是人类最主要的死因,尽管它们在高收入国家的致死率有所降低,但在中低收入国家却变得日益显著 ;疟疾和结核病等自古有之的感染病,以及艾滋病等新型疾病也是杀戮一片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们的期望寿命要比西方国家短 20—30 年。一方面,人们对新发传染病无药可医充满了恐惧 ;另一方面,抗生素耐受又成为了全社会瞩目的大问题。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痴呆症已经迅速攀升为老龄化人群的重要问题。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全球范围内卫生不公平现象的减少——这些挑战,我们希望随着医学知识和技术的进步,能够在将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与此同时,不论是医生、护士、家人还是朋友,给予良好的"临床护理"和照顾,对于一个即将康复或者是出于弥留之际的病人,都是弥足重要的。威廉·奥斯勒(William Osler, 1849—1919年)见证了医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他明智地告诉我们 :"这门古老的艺术永远都无法取代,但必将被融入新的科学之中。"将"科学"之精华与医学之"安慰术"融在一起,势必是世界健康之未来。
  玛丽·道布森
  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
  2013年3月    
				
 
				
				
					医学图文史:改变人类历史的7000年(彩色精装典藏版)  一部穿越时空的视觉史诗,一本凝固人类智慧的医学巨著。  想象一下,我们一同踏上一段穿越七千年漫长岁月的旅程。在这段旅程中,我们并非行走在刀耕火种的原始大地,也非迷失在无垠的星辰大海,而是深入人类最根本、最深刻的探索——关于生命、疾病与健康的奥秘。这便是《医学图文史:改变人类历史的7000年》,一本以视觉为触角,以文字为骨骼,编织而成的宏大史诗。它不是冰冷的学术论述,而是跃动的生命图景,记录着人类如何从对未知病痛的恐惧与懵懂,一步步走向理解、干预乃至征服的辉煌历程。  这是一本为所有对生命充满好奇,对历史怀有敬畏之心的人们准备的礼物。它以极其珍贵的历史图像和深入浅出的文字,为我们徐徐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医学画卷。从新石器时代粗糙的骨骼治疗痕迹,到古埃及的草药与巫术仪式;从古希腊哲学与解剖学萌芽,到古罗马的公共卫生体系;从中世纪宗教阴影下的炼金术士与草药医生,到文艺复兴时期解剖学与生理学的革命;从启蒙运动时期科学理性精神的觉醒,到工业革命带来的微生物学、麻醉学与外科学的飞跃;从20世纪基因技术的突破,到21世纪精准医学与人工智能的曙光……每一个节点,都凝聚着无数先驱者的智慧、勇气与不懈追求。  【内容前瞻:跨越文明的视觉盛宴,洞悉生命本质的深度探索】  第一部分:萌芽与探索——原始时代至古代文明     远古的呼唤: 我们的旅程始于人类最早的生存痕迹。史前人类如何应对骨折、创伤,他们仰赖的神灵与自然的馈赠,那些埋藏在地下的骨骼诉说的原始医学智慧,都将被栩栩如生地呈现。你可以看到古老的巫术仪式如何与朴素的伤口处理相结合,感受先民在面对死亡阴影时的挣扎与求生本能。    文明的曙光: 古埃及,尼罗河畔的文明,以其对尸体防腐术的精湛技艺,为我们留下了早期人体结构的宝贵线索。他们对疾病的分类、治疗方式,以及与宗教、魔法紧密相连的医学实践,将通过精美的壁画和莎草纸文献复原。    智慧的殿堂: 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光辉,也照耀到了医学领域。希波克拉底誓言的诞生,体液学说的兴起,以及早期对人体结构的初步探索,标志着医学开始走向理性与观察。我们将看到古希腊医生的诊断工具,以及他们如何将医学与哲学、伦理紧密联系。    帝国的基石: 古罗马,以其卓越的工程技术和组织能力,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的公共卫生体系。水道、浴场、医院的建立,对传染病的早期认识,以及外科手术的实践,都体现了罗马人在维护公民健康方面的成就。那些留存至今的古罗马医疗器械,将诉说着那个时代的严谨与实用。    东方智慧的光芒: 在遥远的东方,中华文明也在独立发展着独具特色的医学体系。阴阳五行、经络学说,针灸、中药的运用,以及《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的诞生,共同构建了东方医学的璀璨星河。我们将领略中医独特的辩证施治思想,以及它对数千年中华民族健康的守护。  第二部分:传承与变革——中世纪至文艺复兴     宗教与草药: 中世纪欧洲,教会成为医学知识的主要载体,修道院也成为了重要的医疗机构。草药学、炼金术士的探索,以及对瘟疫的恐惧与应对,构成了这一时期医学的复杂图景。我们将看到中世纪的手抄本插图,描绘着修道士们采集草药的场景,以及民间流传的治疗偏方。    阿拉伯的桥梁: 在西方文明的断层期,阿拉伯学者继承并发扬了古希腊罗马的医学遗产,并将其与东方医学融会贯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阿维森纳的《医典》成为西方中世纪重要的医学参考书,他们对药学、眼科学、外科学的贡献,在医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浴火重生: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重新点燃了对人体的好奇心。维萨里的《法布里卡的解剖学》,以其前所未有的精确和精美插图,颠覆了盖伦的权威,开启了现代解剖学的新纪元。我们将沉浸在那些精细到毛发的解剖图谱之中,感受艺术家与科学家融合的力量。  第三部分:科学的崛起——启蒙运动至近代     理性之光: 启蒙运动将科学理性精神推向了极致。哈维发现血液循环,林奈建立生物分类法,他们对人体和生命规律的系统性研究,为近代医学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微观世界的奥秘: 显微镜的发明,如同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宇宙。列文虎克首次窥见了微生物的真实面貌,巴斯德和科赫的细菌理论,彻底改变了人类对传染病的认知,开启了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黄金时代。我们将看到那些早期显微镜下绘制出的微观生物图谱,以及它们如何改变了我们对疾病的理解。    痛苦的终结: 麻醉术的发明,是医学史上最伟大的突破之一,它极大地减轻了手术的痛苦,为复杂外科手术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无菌术的推广,则大幅降低了术后感染率,挽救了无数生命。    化学与药物的飞跃: 从斯托克斯的化学疗法到弗莱明的青霉素,抗生素的发现,标志着人类在与细菌的战争中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胜利。化学的发展,也为药物的合成和精准治疗开辟了道路。  第四部分:现代的辉煌与未来的展望——20世纪至今     基因的密码: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打开了生命遗传的潘多拉魔盒,基因工程、基因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我们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影像的洞察: X射线、CT、MRI等医学影像技术,让我们能够“透视”人体内部,直观地了解病灶,极大地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精准的未来: 精准医学的兴起,将根据个体的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为患者提供量身定制的治疗方案,开启了个性化医疗的新篇章。    人工智能的赋能: 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识别、药物研发、疾病预测等方面的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着医学的智能化进程。    人类健康的守护者: 从世界卫生组织的成立,到全球疫苗接种计划的推广,人类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危机方面,也在不断进步。  【本书特色:一本值得珍藏的传世之作】     视觉震撼: 本书收录了数量庞大且极为珍贵的历史医学图像,包括古老的壁画、精美的插画、珍贵的历史照片、以及现代医学影像的奇观。每一张图片都经过精心挑选和高清还原,力求呈现出最真实、最动人的历史瞬间。这些图像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历史的见证,是理解医学演进的关键线索。    严谨而不失趣味: 内容由顶尖医学史专家和资深科普作家联合打造,既保证了学术的严谨性,又兼顾了叙事的流畅性与趣味性,让普通读者也能轻松领略医学的深邃魅力,避免枯燥的专业术语堆砌。    跨越时空的人文关怀: 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科学发现的罗列,更是关于人类求知、求生的不懈精神的赞歌。它展现了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人们如何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与疾病抗争,为人类的健康福祉奋斗。    精湛的装帧工艺: 特别选用彩色精装典藏版本,封面设计典雅大气,内页采用高品质纸张印刷,色彩饱满,细节清晰。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彰显其作为一件传世之作的价值。无论是作为个人的阅读收藏,还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珍贵礼物,都显得诚意十足,意义非凡。  【为何阅读本书】  阅读《医学图文史:改变人类历史的7000年》,你将不仅仅是在阅读一本书,更是在与人类最伟大的智慧对话,与最深刻的生命秘密共舞。     重塑你对健康的认知: 了解疾病的起源,理解治疗的演变,你将更深刻地理解“健康”二字的来之不易,以及现代医学的伟大成就。    激发对科学的敬畏: 那些曾经被视为不可能的医学难题,是如何被一代代科学家、医生们逐一攻破的?他们的智慧、毅力与奉献精神,将深深触动你。    拓展历史的视野: 医学的发展史,与人类文明史、社会史、文化史密不可分。本书将帮助你从一个全新的维度理解人类历史的进程。    启迪生命的思考: 当我们凝视生命之初的脆弱,感受医学进步带来的希望,你将对生命本身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感悟。  这是一次穿越古今的知识探险,一次深入人心的智慧洗礼。翻开《医学图文史:改变人类历史的7000年》,你将发现,历史的脉络,生命的奥秘,尽在其中。它是一扇窗,让你窥见人类文明最璀璨的篇章;它是一面镜,让你反思自身与生命的存在。  这是一本属于全人类的医学史诗,一部值得拥有、代代相传的智慧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