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②》是“蒋勋说青春红楼”系列中最重要的篇章。碎为微尘的红楼众生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读懂他们,就是读懂了我们自己的一生。曹雪芹在静观来来去去、碎为微尘的众生,各自有各自的因果,各自要了各自的冤业。《红楼梦》使人在宿命前懂得谦卑,越多看一次,越懂得生命的不忍。
这次,蒋勋要说的是《红楼梦》里女孩子们的人生、爱情与命运。《红楼梦》作者细细描述一生遇到的许多少女,一起度过荒唐又美好的青春,一起喜悦,一起忧伤。她们虽然“身为下贱”,也都像是前世的知己,也都有“心比天高”的生命尊严。
在《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②》中,谈了很多青春女性。有作者蒋勋最尊敬的公正宽容的平儿;最心疼的天真单纯的金钏;有刚开始不容易十分了解,后来越读越觉得动人心魂的晴雯;有大方气派、严词拒绝好色老爷纠缠霸占的鸳鸯;有从唱戏转为丫头的藕官,她(他)在舞台上一直演男角,爱上戏台上的女性角色,假戏真做,回不到现实,仍然迫求爱恋着女子,她是《红楼梦》里深情的“女同志”;还有漂亮调皮的芳官,像个小男孩,宝玉也喜欢让她男装打扮,还有厨娘的女儿柳五儿,丫头还没做成,却卷进窃盗官司里,身体病弱,令人同情悲悯。
《红楼梦》里有好多丫头,她们在整部小就中占据的分量,被作者描述的用心程度,都丝毫不逊色于主要的贵族小姐们。
附:蒋勋说青春红楼系列装帧设计的巧思:
小编在做好“青春红楼系列”的内文设计和封面设计以后,心情非常忐忑。因为较之台湾繁体版,改变很大,不知道能否得到蒋勋老师的认同。内文由之前的黑白变成了彩色,平装变成了精装,增加了很多清代画家孙温的彩色插图,其中很多图片都是设计师非常用心地从大的场景图中抠出来的,一朵小花、一棵树、一只猫、一个花瓶、一把扇子……没想到蒋勋老师在收到邮件后,很快就回复了,赞设计得非常好,“丽质而具巧思”。
封面设计有繁华的寓意,印金的工艺会让封面从众多的书中脱颖而出。为了完美地呈现蒋勋老师所称赞的“丽质而具巧思”,在纸张的选择上只能用“不计成本”来形容。外封封面用纸高阶超感;腰封是一种质朴之气很浓的纸“木棉”;内封硬壳为了突出文艺气质,选择了带独特纹理的纸“云宣”;打开一本书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环衬了,好比是一个家的玄关,一种具有丝绵效果的“云龙”最适合了。用领导的一句话说,为了蒋勋,值了。
一、晴雯的指甲
很同情这一位新来的医生,进了一个花团锦簇的房间。大红愫幔深垂,看不到病人,单单看到编幔里伸出一只手,手指上养着两根三寸长的指甲,指甲上是金凤花染得通红的痕迹。晴雯的美,晴雯的骄矜,雯的“心比天高”,晴雯生命里如此蛾烈、宁为玉碎的熟情都呼之欲出了。
记得林语堂写过一篇短文“论晴雯的头发”,大意是写晴雯妆扮不够正派,没有遵照传统良家妇女规矩,头发没有梳整齐。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突擎检查儿子的房间,一一查看儿子身边的丫头,看哪一个是“狐媚子”,会勾引带坏儿子宝玉。
晴雯当时受了风寒,正在养病,突然从病床上被拉起来,头发衣衫来不及整理,立刻被王夫人看到,认定她就是勾引儿子不学好的“狐媚子”,不容分说,晴雯被撵出了贾府,哀怨凄惨,病死在家里。
王夫人出身名门,又嫁进豪门做正室夫人,但是她有“丫头恐惧症”。她自己的丈夫贾政就搞上两个丫头,成为“姨娘”,也就是一般人说的“姨太太”。丫头升格成为妾,是做为原配正室的王夫人潜意识里最大的威胁。王夫人管不到自己丈夫搞丫头,就把潜意识里对丫头的恐惧,转移到监视自己儿子身旁的丫头们。
贾宝玉还是个青少年,十四岁上下,刚刚发育,对爱情和性有好奇,但都还懵懂模糊。他跟丫头金钏调笑玩闹,金钏就被王夫人认为是狐狸精,赶了出去,金钏不堪受辱,跳井自杀而死。
王夫人安排了稳重的丫头袭人在宝玉身遑,袭人安静守分,她就是每天头发梳得一丝不乱的正派典型吧。王夫人信任她,她有时也扮演“特侦组”的角色,在王夫人面前打小报告,暗示某些丫头有问题。
王夫人把袭人当成可靠的眼线,做为遥控儿子行为、约束防范其他丫头的工具。
但是做母亲的不知道,跟宝玉上床,早就玩了性游戏的丫头,正是袭人。
林语堂可能慨叹,华人儒家社会喜好以外貌评论人的道德,其实常有误判。人性复杂,头发梳得一丝不乱,并不表示心里规矩。
但是人的外貌当然是重要的印象,是不是“狐媚子”,时至今日,我们的社会也还是像王夫人,常常如此用外貌判断善恶吧。
晴雯高傲,她我行我素,不跟世俗妥协,是极有个性的少女。
袭人刚好相反,圆滑内敛,不张扬骄矜,很懂得保护自己,虚心慎虑给自己安排好出路。袭人有点像台湾谚语说的“惦惦吃三碗公”那种人,不吭声,什么都做了。
晴雯任性跋扈,但心地却极好,她在病中为宝玉“补裘”,通宵做苦工,做到凌晨,身体小支昏倒,无怨无悔,情感热情动人。然而,在一个习惯处处以伪善道德评论别人私生活的社会,高傲任性的晴雯自然是要倒霉了。
晴雯受辱化亡前,作者写了她的生病,写了她在病中美到惊人的画面。晴雯,一个丫头,能够在充满压抑的卑屈的环境里,大胆活出自我。作者笔下的晴雯,美到倾城倾国,美到天地为之低昂,因为她活出了完整的自己。
第五十一回医生给晴雯探脉,在书里仅只两三行篇幅,却写出了晴雯逼人的美。
作者写的不是头发,而是她三寸长金凤花染红的两根指甲。
晴雯生病,依照贾府惯例,怕主人受感染,是要撵回家去住的。宝玉当然不忍,他知道丫头家都穷,不够暖,也无力延医诊治。宝玉因此偷偷把晴雯藏在屋里,赶紧找人去请医生来看病。晴雯知道规矩,要宝玉还是跟负责管理大观园的李纨通报一声。
贾府中有人生病,都是请太医来看,那一天刚好常来的王太医有事,就请了一位新的医生。
这新医生也不知道给谁看病,只看到三、四个老嬷嬷放下暖阁的“大红缔幔”(这一场戏写得像电影画面,好大阵仗),年轻医生有点看傻了,又见到红色编幔里伸出一支手,那支手上有两根指甲“足有三寸长”,“尚有金凤花染得通红的痕迹”,这医生赶紧回过头来,不敢多看。一个老嬷嬷才拿了手帕把晴雯的手遮掩了。
这么寥寥数行文字,晴雯的美,晴雯的骄矜,晴雯的“心比天高”,晴雯生命里如此蛾烈、宁为玉碎的熟情都呼之欲出了。作者不是在写丫头,他在写晴雯尊贵的自我。
看到这一段,很同情这一位新来的医生,进了一个花团锦簇的房间。大红愫幔深垂,看不到病人,单单看到编幔里伸出一只手,手指上养着两根三寸长的指甲,指甲上是金凤花染得通红的痕迹。
这新来的医生要诊脉,他的手指搭在这样一只编幔外的手腕上,要细听脉搏呼吸,寸、开、尺,细细的脉搏连接着看不到的五脏六腑,要在那么细微的脉动里,听到一歌肉体最深处的体温涌动。
新来的医生像是陷入一种肉体的激动中,他竟安定不下来,调不好自己的脉息,糊里糊涂开了药方。
这一场戏这么短,却使入看过后难以忘记,画面如此鲜明,色彩、触觉、体温、气味,都这么细微。然而看不到人,在没有视觉的玄想里,着新医生如入五里雾中,看完了病,走出房间,他还在犹疑:刚才缡幔里的病人到底是“小姐”,还是一位“爷”?
《红楼梦》作者仿佛陷入自己青少年时的回忆,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位医生,一只长指甲染红从辅幔里伸出的手,他自己也像那位医生,被大红孺幔里的长指甲吓到了,呆住了,然后才发现一张药方上乱开的蕖。
十四岁的青少年猛然醒了过来,他说:“该死,该死!”发现药方上的“_枳宝”、“麻黄”都是猛药,体质柔弱的少女是用不得的。
宝玉因此又请了老年有经验的王太医来,果然药量都减,也没有了“枳宝”、“麻黄”。
小小一段,那两根金凤花染红的三寸指甲,让人怵惊篱心。而那两根指甲,晴雯肉体上最珍惜的部分,正是她受冤屈临死前咬断交到宝玉手中的遗物。
二、平儿理妆
人世间再伤心,也不可以不美吧。美是生命最后的救赎。宝玉要平儿梳头洗脸化妆,在生命最伤痛的时刻,依然要让自己光鲜亮丽起来。
一个小少爷,为丫头洗手帕晾干,又用熨斗熨平衣裳,读者或许觉得不可思议,然而作者清楚:他要人世如此干净平坦。
平儿是《红楼梦》里我很喜欢的一个角色,她性情温和包容,处处委屈求全。特别让人心疼。
平儿是王熙凤的陪嫁丫头,豪门贵族的小姐出嫁,要陪嫁好几个丫头。这些丫头的命运可想而知,她们是人却变成陪嫁的物品,没有被当作人看待。王熙凤又是特别尖刻好妒的女人陪嫁的丫头死的死,有的打发嫁人,只剩下一个平儿,忠心耿耿,任劳任怨,惟王熙凤命令是从,才在身边留得住。成为王熙凤最得力的助手。
王熙凤管家,等于今天企业的总经理,人人都说她能干,但是没有平儿这一特别助理,王熙凤的管理不会那么顺遂。
举一个例子,第七回王熙凤去看秦可卿,意外遇到她的弟弟秦钟也在。王熙凤没有带见面礼,小丫头回报,平儿斟酌一下,选了一匹尺头、两个状元及第金裸子送去,适时送到,很得体,没有失礼。
王熙凤管理严峻,对待下人苛刻,没有慈悲心。平儿常瞒着王熙凤放宽一点,为王熙凤做好事,也让管理不会变得苛薄。
王熙凤治家成功,一大部分是平儿担下了大大小小杂事,能够执行王熙凤的命令,又能斟酌分寸轻重,适度调整缓急宽严。平儿在今天,绝对是一等一的管理好手,无论在政府或企业,平儿都是难得一遇的人才。
平儿又从不争胜好强,王熙凤爱逞能,爱出风头,平儿把风光功劳都归于王熙凤,她却内敛低调,不居功自大。
陪嫁丫头不能一直单身,王熙凤又需要平儿在身边,因此就让贾琏收为妾,平儿看起来是从丫头等级成为妾了,但是在王熙凤这样善妒的大老婆下面做妾,平儿处境的为难可想而知。
平儿知道贾琏怕王熙凤,因此认了做一辈子王熙凤的奴仆,她名义上是贾琏的妾。却不让贾琏碰她,有时贾琏在房中,平儿就跑到房外,隔着窗说话,让王熙凤不起疑心,没有忌恨她的理由。平儿这样委屈求全,也算是明哲保身的方式吗?
然而在第四十四回里,平兄还是遭殃了。
贾琏趁王熙凤生日寿宴忙乱搞上了仆人鲍二的老婆,王熙凤捉奸,听到鲍二家如此羞辱,恼羞成怒,不问青红皂白,就劈打身边的平儿。
王熙凤踢门进去,与鲍二家的撕打,又命平儿帮着打。贾琏气急,也动手打平儿。
一直委曲求全、从不惹是生非的平儿,也终于搅进这样难堪肮脏的处境,弄到披头散发,涕泗滂沱,绝望到要借贾琏手中的剑自刎,一了百了。
李纨平日就心疼平儿,看到平儿此日难堪受辱,就把她带到稻香村去安慰平抚。
事情过后,宝玉把平儿接到怡红院来,向平儿道歉。宝玉说:“好姐姐,别伤心,我替他两个赔不是吧。”平儿虽然气苦,也不解为何宝玉要向她赔不是,便说:“与你什么相干?”宝玉笑说:“我们兄弟姊妹都一样。他们得罪了人,我替他赔个不是,也是应该的。”
佛经对“大悲”的解释是“不舍一切有情”宝玉对平儿受辱受苦不忍,他不觉得平儿只是奴仆丫头,真心希望有情众生都欢喜安乐,也真心为贾琏之俗、王熙凤之威抱歉,好让平儿安心。文学里体悟“大悲”的,竟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
平儿懂事,没有对贾琏、王熙凤一句怨言,真心感谢宝玉的体贴温暖。
宝玉不只在言语上体贴,他觉得平儿受了气,受了侮辱,为了王熙凤做寿特意穿的新衣服也脏了,就提醒平儿换下脏衣裳。他说:“可惜这新衣裳也沾了,这里有你花妹妹的衣裳,何不换了下来,拿些烧酒喷了,熨一熨。把头也另梳一梳,洗洗脸。”
宝玉觉得,人世同再伤心,也不可以不美吧。美是生命最后的救赎。宝玉要平儿梳头洗脸化妆,在生命最伤痛的时刻,依然要让自己光鲜亮丽起来。
宝玉张罗丫头舀洗脸水、烧熨斗。他又见平儿哭过,撕打过,头发乱了,脸上没有光彩,就说:“姐姐还该擦上些脂粉,不然倒像是和凤姐姐赌气了似的。”
人生在世,不要跟别人“赌气”,,不要跟自己“赌气”,糟蹋大好生命。第四十四回里,宝玉就认真帮平儿整妆起来。
宝玉的爸爸贾政如果此时看到儿子替丫头涂脂抹粉,大概又要气得昏倒。然而《红楼梦》平儿理妆这一段,确实是最动人的人生风景。
伤心过,痛苦过,肮脏过,难堪过,宝玉带着平儿,从梳头化妆开始,让自己重新洁净美丽起来。
宝玉在妆台前打开一个宣黛瓷盒,瓷盘里一排十根玉簪花棒。宝玉拈了一根递与平儿,向平儿解释:“一这是紫茉莉花种,研碎了兑上香料制的。”平儿把粉倒在掌上,果然轻、白、红、香,四样俱美,扑在脸上匀浮润泽,不会涩滞。
胭脂盛在小小白玉盘子里,像玫瑰膏子。宝玉再向平儿解释:“那市卖的胭脂都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渣滓,配了花露蒸叠成的。”平儿用细簪子挑一点儿,抹在手心里,用一点水化开,抹在唇上,手心剩下的用来拍在两颊上。
“平儿依言装扮,果见鲜活异常且又甜满颊。”宝玉又把花盆内正盛开的枝并蒂秋蕙,用竹剪刀撷了下来,给平儿簪在鬓上。
细读《红楼梦》这一段,对化妆品的讲究,粉与腮脂的制作方法,或许使人叹为观止,一点不输今日欧洲名牌。
然而平儿理妆,还是在说生命任凭如何难堪受辱,也还是要重新整顿,让自己美好起来吧。
在宝玉眼中,平儿是聪明清俊的上等女孩儿,宝玉心疼这样的生命。平儿走了留下她的衣裳手帕,上面犹有泪渍,宝玉洗了晾上,用熨斗烫平。
一个小少爷,为丫头洗手帕晾干,又用熨斗熨平衣裳,读者或许觉得不可思议,然而作者清楚:他要人世如此干净平坦。
三、黄金莺
宝玉说汗巾子是大红的,莺儿就回答:“大红的须是黑络子才好看。”
莺儿教导宝玉的色彩观念,也许是华人色彩运用重要的一课。
莺儿如果生在今日西方,一定是名牌服饰界最抢手的名设计师了。
《红楼梦》里我喜欢一个不太受人注意的丫头——黄金莺。她是薛宝钗的丫头,宝钗精明内敛,处事圆融,她一手调教的丫头,也处处显露能干大方的气度。在小说里,平常大家都跟着宝钗叫这个丫头莺儿。一直到第三十五回,宝玉捱了父亲毒打,养伤期间,闲来无事,就常跟丫头们厮混,他因祸得福,更多了机会认识身边一些出身贫寒却才华品貌出众的少女。他也才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莺儿,知道莺儿原来姓黄。本名黄金莺。
第三十五回,袭人带了莺儿到怡红院,帮忙替宝玉打几条络子。络子,我们今天不太用了,今日通俗的说法也就是中国结。用不同粗细、不同彩的线,编制设计出不同的形式花样,用来编结玉佩、扇柄、荷包、香囊,或者就垂挂在腰带上做装饰。这种络子,在古代,特别是富贵人家。用得特别多。一般女性。无论小姐、丫头,常常就要忙着做这些手工,莺儿就是《红楼梦》里编结络子一等一的高手。
宝玉养伤,闲着无聊,就要莺儿来打几条络子。宝玉是少爷,显然对女性编织手工不甚了解,他就随意说:“替我打几根络子。”莺儿问“装什么的络子?”宝玉随口又说:“不管装什么的,你都每样打几个吧。”宝玉说了外行话,莺儿笑
了,她说:“这还了得,要这样,十年也打不完了。”
专业有专业的坚持,莺儿虽是丫头,在编结络子上她是专业,她就一步一步教会宝玉对编结络子的知识。
莺儿建议,先打扇子、香坠儿、汗巾子这三样东西的络子。这三样都是宝玉外出时身上带的小配件,夏天用的折扇,装香料的香囊,还有用来紧内衣的汗巾子。这些贴身用的东西,宝玉也特别讲究挑剔,这些物件上的络子,一定也要身边熟悉的人亲手做,不变给外面的裁缝。
莺儿建议了三项,宝玉就挑了汗巾子。宝玉紧内衣的私密汗巾子,也是他跟有情人初见面时交换的信物。他跟唱戏的蒋玉菡就空换过汗巾子,而那条北静王送给蒋玉菡的大红汗巾子,紧在宝玉身上,被忠顺王府的人知道,认为宝玉私下勾引王爷的男宠,告了宝玉一状,才害得宝玉被父亲一顿毒打。
宝玉正在养伤,似乎还惦记着汗巾子跟蒋玉菡的关系,就要求莺儿先打一条紧汗巾子的络子。
莺儿进一步就问:“汗巾子是什么颜色?”
宝玉说:“大红的。”
《红楼梦》心事的呼应,常在这些细微物件上。带着父亲毒打的肉体上的痛,贾宝玉还是思念着蒋玉菡。也担心这少年优伶否遭受忠顺王府的毒手,日思夜想,
他脱口而出的“大红汗巾子”已经不只是物件,还隐喻了多少说不出的深情。
第三十五回,表面似乎是莺儿被邀请来打络子。却是作者隐喻宝玉这少年与蒋玉菡切割不断的情爱关系。络子是用线缠绕的“结”,张爱玲曾经说过,中国女性手工缠绕的结,都像情感的结,如西方心理学说的[Complex],缠得很紧,很难解开,却又希望遇到一个真正能解开的人。
《楞雅经》的句子:“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
宝玉心中许多“缠缚”的结,好像也都是前世因果。
第三十五回接下莺儿与宝玉的对话,就围绕在对象如何配色的主题了。
现代华人的色彩学大多全盘接受西方的观念,冷色、暖色、互补色。学美术设计的人,更是以一套西方配色法做为放诸四海百世不移的范本。
第三十五回里,莺儿教导宝玉的色彩观念,也许是华人色彩运用重要的一课。在极度西化的美术领域,莺儿这一套色彩观念,会不会是今日华人美术反省自己传统色彩学的契机?
宝玉说汗巾子是大红的,莺儿就回答:“大红的须是黑络子才好看。”
想象一下,大红与黑色的关系,让人想到PRADA的配色,莺儿好像在三百年前就完全懂了服饰名牌的配色法。
下面莺儿与宝玉的对话,今天的美术老师可以拿来作教材。
宝玉问:“松花色配什么?”莺儿说:”“松花配桃红。”
这就是华人传统的配色学,不一定是互补,而常常是对比,接近马谛斯野默派二十世纪初提出的现代色彩观念。
松花绿要配明亮的桃红,其实一直到今天,民间的庙宇彩绘,或者传统戏曲的服饰里,也还看得到这种配色关系。《西厢记》里的小生。一身松花绿的袍子,但是一掀袍角。就亮出耀眼的桃红襟里。桃红也是民间年节喜庆最喜欢用的色彩,桃红不只是红,桃红有春日明亮的光,明度很高,因此才活泼美丽,充满喜气。
宝玉也懂色彩,他听到“松花配桃红”。就赞美一句“这才姣黠。”
红绿对比是“姣黠”,容易被看到,鲜亮夺目。膏玉接着就想,如果不表现“姣黠”,不想那么“炫”,想要低调温和一点,要如何配色?他就接着说了一句
“再要雅淡之中带些姣黠”。这像是颇难的美术考试了,然而都难不倒莺儿,莺儿很快胸有成竹地回答“葱绿柳黄可倒还雅致。”
“雅致”是优雅低调,含蓄内敛,不能像”狡黠“那样扎眼。所以“葱绿”“柳黄”是调和色,两种彩里都有不同层次的“黄”与“绿“,构成谐和的色谱。
古今中外配色的美学千变万化,西方昂贵的服饰名牌常常靠独特的配色法让人惊譬,大笔大笔赚钱。莺儿如果生在今日西方,一定是名牌服饰界最抢手的名设计师了。
《红楼梦》在二十一世纪能给汉语文化圈带来的无尽财富,或许还未完全被急功近利的商人发现吧。
四、李纨
在《红楼梦》所有花枝招展的女性中,李纨永远是灰扑扑的。一个长年守寡的青春女子,永远在委屈中,不能有强烈的爱恨,不能放肆任性。然而第三十九回,李纨忽然背叛了自己。这一天,她仿佛想好好任性一次。让人感觉到她还是活着的,在如冰的寒水中。还有一点肉体余温。
《红楼梦》里有一个常常出场,却仿佛不存在的角色。她总是被人忽略,被人遗忘,没有光亮,也没有色彩,好像连性别都模糊了,这个人就是李纨。
李纨是贾宝玉哥哥贾珠的妻子,嫁进豪门,成为玉字辈的长媳。原来应该是举足轻重的角色,却一直没有任何出色表现。李纨的父亲是做官的人,观念传统,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李纨出身书香世家,书却读得不多,父亲觉得女子认识一些字。家务上帮忙记帐即可。
李纨的悲剧,不只是有这样一位箝制女性才华的父亲,她不到二十岁嫁到贾府,怀了孩子,没多久丈夫贾珠就病死了。
熟悉古代社会对守寡女性的道德压抑,就能够了解李纨接下来的命运有多么悲惨。
小说开始,李纨就守寡了,带着一个儿子贾兰过日子。在《红楼梦》所有花枝招展的女性中,李纨永远是灰扑扑的。她的头上没有鲜盛的花,没有珠翠头饰。她的衣裙也似乎没有色彩,灰、黑、褐色,总是低调到好像希望自己的存在不被发现。连她后来在大观园住的地方也叫“稻香村”,不种花,只有五毂;没有鸟雀,只养鸡鸭。
一个正当青春的女性,丈夫死了,她也跟着死了,只是“未亡人”,带着没有死透的肉体活在人间,不再有青春,不再有欲望,不再有喜怒哀乐。
李纨才二十岁,然而她已经槁木死灰了。是她心甘情愿如此,还是一整个豪门家族,一整个社会,压迫着这个女性,年纪轻轻就守寡。
李纨可以和王熙凤对比,她们是妯娌,李纨的丈夫贾珠和王熙凤的丈夫贾琏是玉字辈的堂兄弟。王熙凤一出场永远明亮耀眼,一身都是靓丽的色彩,珠光宝气。李纨刚好相反,灰沉黯淡,看《红楼梦》看了很多次,都想不起来李纨穿戴过什么让人能够记忆的服装饰品。
一个二十岁死了丈夫的青春女性,生命已经结束。她唯一的盼望只是孩子,把孩子养大,把孩子教育好,有一天可以考试做官,做了官,这母亲就可以成为“夫人”。
李纨是十二金钗之一,《红楼梦》第五回当然也有李纨的判词: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判词里“李”、“完”的谐音,贾“兰”的名字,都嵌在里面。一生仿佛只是为生下一个孩子而来,孩子养成了,她的工作也完成了。从青春开始,她的一生活在如冰一般的处境中,她年轻的肉体也已如冰一般寒冷。
然而,这年轻就注定要死去的肉体,还会有一点点死灰复燃的温度吗?
有一次看《红楼梦》第三十九回,读到一段有关李纨微不足道的小事,忽然震动起来。发现一部伟大文学活藏着如此细微的人性悲悯,匆匆看过不易发觉,匆匆看过也很难立刻感觉到作者动人的隐微心思。
第三十九回,写贾宝玉跟一群姊姊妹妹在藕香榭吃螃蟹、赏桂花写菊花诗。入秋的季节了,螃蟹肥美,凤姐就命丫头平儿来要螃蟹。螃蟹装了一盒,平儿拿了要走,大家留地坐一会儿。平儿能干,又是有分寸的丫头,大概觉得主人要她来办事,自己坐下来吃螃蟹玩闹,好像不成体统,平儿要走,不肯坐下。
李纨忽然反平日随和,执意坚持要平儿留下来。她跟平儿说“偏要你坐。”李纨这天有点放肆,不但把平儿拉在自己身边坐下,还端了一杯酒,送到平儿嘴边。硬要灌她酒。
平儿不得已,李纨毕竟是主人,不好太拂逆她。平儿喝丁一口,起身又要走。李纨任性起来,说了一句个性强烈的话,“偏不许你去。顾见得你只知有凤丫头,就不听我的话了。”
一个长年守寡的青春女子,永远在委屈中,不能有强烈的爱恨,不能放肆任性。然而第三十九回,李纨忽然背叛了自己。这一天,她仿佛想好好任性一次。李纨的话像是在吃醋,为什么王熙凤有这么得力忠心的丫头,为什么平儿对王熙凤这么好,李纨仿佛希望平儿也能对自己好一点,她吃醋了,她撒娇了,一个从来不表现喜怒哀乐的女性,忽然让人感觉到她还是活着的,在如冰的寒水中。还有一点肉体余温。
李纨命令其他人把螃蟹送去,而且传话给王熙凤说,“就说我留下平儿了。”
李纨,终于可以放肆的李纨,让人心痛。知道上千年来有多少像李纨这样青春守寡的女性的悲剧,读到这一段就特别辛酸。
作者多么体贴李纨肉体上的荒凉,他描述了这一天李纨如何渴望着身体上的温暖。李纨“揽”着平儿,勾肩搭背,渴望着拥抱。这不是李纨平日会有的动作。
也许是因为酒,也许是因为入秋以后身体的寂寞荒凉,李纨忽然想抓住一些什么。
李纨不只用身体“揽”着平儿的身体,她同时像是挑逗似地对平儿说:“可惜这么个好体面模特儿,命却平常。”李纨像是为平儿委屈,长得这么好,却只是丫头。
李纨的惋叹像是对平儿,又像是对自己。《红楼梦》的作者不是对天下所有女子都“万鼙同悲”吗?
这一段再看下去,作者委婉透露了李纨的手在平儿身上的抚摸探索。作者不是直接描写,而是透过被李纨“揽”着的平儿忽然说了一句“奶奶。别这么摸得我怪痒痒的。”李纨这一天的放肆任性在这一句话里被看到了。接下来李纨又说:“哎呦!这硬的是什么?”一句话藏细心的读者心领神会,李纨的手摸到平儿身上哪处了?
平儿轻描淡写地回答:“是钥匙。”钥匙一定是放在内衣贴身处的。李纨的手如此深入摸索平儿的肉体,她如此渴望体温吗?
两个女性身体的亲密触觉写到如此动人。仿佛她们的身体都有钥匙打不开的门,紧紧闭着,门里的肉体都已荒芜成废墟了。
五、栊翠庵喝茶
雪带着梅花蕊的香,存放在青瓷缸中,埋在地下,五年后打开,为几个青春知己喝一次茶。这是喝茶吗?还是妙玉借着喝茶,引领青春的生命进入如此带着梅花雪香的世界?她的青春在寺庙中消亡,她的青春与美在佛前一一成为梦幻泡影。
第四十一回,贾母着刘姥姥逛大观园,走着走着就到了妙玉修行的栊翠庵。
栊翠庵是大观园里的尼姑庵,一般人平常不太会去。尼姑庵的住持妙玉个性孤僻,一向不与人来往,栊翠庵也就成了大观园中一般人最不常有机会了解的一个处所。
妙玉出场是在《红楼梦》第十七回,嫁进皇室的元春要回家省亲,贵妃外出非同小可,所以起建了豪华壮观的省亲别墅。贵妃回家要看戏,就在南方採买了十二名唱戏的女孩儿,组成戏班。贵妃回家要拜佛做醮,祭祀天地,就在花园内盖了寺庙道观,买了十二个小道姑、十二个小尼姑。尼姑庵需要人主持,管家林之孝就推荐了妙玉。
妙玉出身仕宦人家,读过书,通文墨,生活极讲究品味。但妙玉从小多病,家人曾买替身代她出家,来为妙玉消业除灾,都没有用,最终还是妙玉自己入了空门,带发修行,跟了一个师父修道,师父死了,她住在牟尼院,正巧贾府找人主持寺庙,就用请帖把妙玉请来。
妙玉是《红楼梦》里出场不多,却形象鲜明的一个角色。
她还没有出场,第五回里贾宝玉作梦。到了太虐幻境,看到大柜子里一个一个女儿的命运账册,其中十二金钗的判词里就有妙玉。
欲漾何曾漾,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妙玉非常自负,有强烈洁癖。第四十一回里,她用成膏五彩泥金改中奉茶,盛了“老君眉”给贾母喝。贾母喝了一口,就递给刘姥姥,要她尝尝看。刘姥姥喝了,觉得太淡,说:“再熬浓些就好了。”
妙玉从心底里嫌弃刘姥姥的粗俗、贫穷、肮脏,稍后就命令小尼姑把杯子扔了。
宝玉知道妙玉嫌杯子脏了,觉得扔了可惜,就为刘姥姥讨了这杯子,说:“她卖了也可以度日。”妙玉勉强同意,还说了一句:“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是我吃过的,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她。”
妙玉心里好像有许多恨,恨贫穷,恨无知,恨粗俗,恨肮脏。她恨刘姥姥,恨这样贫贱的乡下老太婆跑进栊翠庵,糟蹋她珍贵的器皿、珍贵的茶。
宝玉安慰了她,在刘姥姥走后,还派人为妙玉把栊翠庵的地都清洗一次。
一个修佛的人这么怕脏,一个修佛的人心中有这么多的恨,或许是妙玉的悲剧吧。
这么有洁癖的人,判词里却说“欲漾何曾漾”?一个修佛的人,心里都是是非爱恨。不能平等包容从作者眼中看来,总觉得悲悯吧。
“云空未必空”,妙玉口中说的“空”,,恰恰好是她自己做不到的吧。
许多评论《红楼梦》的人都不喜欢妙玉,林语堂就是最典型的一个例子。他们不喜欢妙玉的作假,妙玉心中明显暗恋着宝玉,却表面装作十分冷淡清高。在评论者的笔下,妙玉常被评写为一个六根不净的尼姑,心里有着七情六欲,不是一个彻底的修行人。
多看几次《红楼梦》,却不觉得作者讨厌妙玉。作者当然知道妙玉修行不彻底,但是《红楼梦》本身像佛经,本来就在写人性不彻底的修行。
人世间有谁修行彻底了呢?妙玉的不彻底,与其他人物没有那么大的不同。评论家对她苛刻挑剔,或许还是因为她是“尼姑”吧。世俗中男性常有“尼姑思凡”的嘲讽刻薄,然而《红楼梦》作者并不强调妙玉身上“尼姑”的标签。
妙玉十八岁,身体多病,父母双亡,她的带发修行,也只是为自己消业除灾的一种无奈选择。她像大观园里所有的少女一样,有强烈的爱恨,只是在这个尼姑庵中,被贴上了尼姑的标签。
她没有机会认识任何男性,唯一来往的男性就是宝玉,除了宝玉,她没有任何对象可以寄托她年轻的热情。评论家嘲讽妙玉,《红楼梦》作者却对她充满悲悯同情,文学的伟大与否,也许恰在此有了分际。
妙玉是懂得生活品味的,也透露了她从官宦家庭长大的自负高傲。第四十一回,她撇下了贾母等主要人物,单独约了黛玉、宝钗到耳房吃“体己茶”,,宝玉也跟了来。宝钗上了她的榻,黛玉坐在她的蒲围上,她如此嫌厌刘姥姥的体污,却对黛玉、宝钗这些青春中的知己同伴没有了洁癖。
妙玉拿出“舨照犀”给宝钗用,又拿犀牛角制的“点犀盘”给黛玉用。出了家,妙玉的茶器还如此珍贵讲究。她给宝玉斟茶的杯子,则是她自己日常用的“绿玉斗”。作者知道“洁癖”最终是是嗅觉触觉的自闭,妙玉如此厌恶刘姥姥用了她的成煮五彩盒碗喝茶,然而她仿佛渴望着自己唇齿的记忆,可以借着一只杯子与宝玉亲近。《红楼梦》看似没有心理分析,但细微处的人性空间是耐人寻味的。
黛玉问了一句:“这也是旧年的雨水?”雨水烹茶已经够讲究了,黛玉却遭了妙玉白眼,妙玉说了一段有关那水的来历:“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
妙玉的故事令人心痛,这样的洁癖,这样的坚持。这样爱美,在梅花盛放的花瓣上收积雪,雪带着梅花蕊的香,存放在青瓷缸中,埋在地下,五年后打开,为几个青春知己喝一次茶。
这是喝茶吗?还是妙玉借着喝茶,引领青春的生命进入如此带着梅花雪香的世界?她的青春在寺庙中消亡,她的青春与美在佛前一一成为梦幻泡影。
那一个下午,栊翠庵的茶里流着青春生命共同的记忆。作者在嘲讽妙玉吗?或者她正是“都云作者痴”的“痴者”之一。觉悟了,就不是“痴”“痴”也正是修行的不彻底。
看到自己或他人生命修行的不彻底,可能嘲笑,也可能悲悯,各人有不同的领悟。
妙玉可能是《红楼梦》里许多人的一面镜子吧。
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自序——微尘沙数,都有未完的故事
丫头们的花塚
在第二辑的《红楼梦小人物》里,谈了好几位丫头。有我最尊敬的公正宽容的平儿;有我最心疼的天真单纯的金钏;有我刚开始不容易十分了解,后来越读越觉得动人心魂的晴雯;有大方气派、严词拒绝好色老爷纠缠霸占的鸳鸯;有从唱戏转为丫头的藕官,她(他)在舞台上一直演男角,爱上戏台上的女性角色,假戏真做,回不到现实,仍然迫求爱恋着女子,她是《红楼梦》里深情的“女同志”;还有漂亮调皮的芳官,像个小男孩,宝玉也喜欢让她男装打扮,还有厨娘的女儿柳五儿,丫头还没做成,却卷进窃盗官司里,身体病弱,令人同情悲悯。
《红楼梦》里有好多丫头,她们在整部小就中占据的分量,被作者描述的用心程度,都丝毫不逊色于主要的贵族小姐们。
小说开始,贾宝玉十三岁,喝了酒,在秦可卿卧房睡了,做了一个梦,到了“太虚幻境”,看到好多大橱柜,上面部有封条,有一个橱柜上标记着“金陵十二钗正册”,警幻仙姑跟他说,橱柜里是他们家族女子命运的账册。小男孩好奇,想知道自己姊姊妹妹们的命运。
帐册分“正册”、“副册”、“又副册”;“正册”里记的是小姐们,如贾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姊妹,如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妙玉、王熙凤、李纨、秦可卿、巧姐,也就是一般人说的十二金钗。
“副册”里记的的是妾,像薛蟠的妾香菱就在副册里。
贾宝玉第一本翻开的不是正册,不是副册,而是“又副册”。“又副册”正是最低卑丫头们的命运账册。
“又副册”里,他看的第一个判词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这是晴雯的判词,是贾宝玉最亲近、最纵容、也最疼惜的贴身丫头。
晴雯在小说里的故事很多,有娇纵任性的“撕扇”,也有义气肝胆、士为知己者死的“补裘”。晴雯性格顽皮慧黠,冬天的大雪夜晚,她穿着内衣,就跑出门外去吓唬麝月,结果招了风寒,病中劳力劳心为宝玉“补裘”,酿成重病。晴雯最后被王夫人从病床上拉起,看她头发不整,就断定是“狐媚子”,会带坏少爷,立刻赶出贾府。晴雯最后静静死于家中,凄伤哀惋,贾宝玉在她临终时赶去看她,她咬断两根养到数寸长的指甲,放到男孩手心,交换内衣,生死诀别,写得极动人。
晴雯故事的分量,比小姐贾迎春、惜春都更重要,使人心痛疼惜。作者心中眷恋不舍,在小说里占据的篇幅,也不下于贾元春或妙玉。
用主人,奴仆的高下,排列品评《红楼梦》角色的重要性,可能是对《红楼梦》极大的误解。《红楼梦》作者其实大大颠覆了他自己时代的阶级观念,他细细描述一生遇到的许多少女,一起长大,一起度过荒唐又美丽的青春,一起喜悦,一起受伤,一起分享心事、分担心事。她们虽然“身为下贱”,也都像是前世的知己,也都有“心比天高”的生命尊严。她们仿佛重来人间,要了彼此的因果,各人还各人该还的眼泪。
这些丫头,多半是因为家里穷,被卖出来。像袭人,就是从小签了卖身契卖到贾府,袭人原来服侍贾母,后来贾母心疼孙子宝玉,就把训练得得最可靠稳重的袭人拨到宝玉房里照顾。
贾母自己身边最得力的丫头是鸳鸯,如果细心看鸳鸯这角色。就知道她扮演的是贾母的特别助理兼机要秘书兼特别看护,是个多重重要的角色。
鸳鸯不是买来的的奴才,她的爸爸金彩就是贾府老仆人,在南方看房子,哥哥金文翔和嫂嫂也都在贾府做佣人,算是“家生子”的奴仆,地位很低卑。
鸳鸯经过贾母调教,平日不言不语,安静守分,但只要贾母提及一件事,或想起一件东西,鸳鸯可以即刻回答,东西放在哪里,事情如何处理,她都一清二楚。
甚至连贾母玩牌,都要鸳鸯在一旁帮忙,洗牌、收钱都是她负责。贾母要和牌了,缺一张“二饼”,她就打暗号,让其他三家故意放炮给贾母,让老人家开心。
像鸳鸯这样忠心耿耿、不跋扈、不张扬、又聪明伶俐的助理秘书,相信今天政府公部门或企业主管,也都觉得是难得一见的好帮手吧。
然而,这些貌美、聪慧、能干、青春的少女,到了十五、六岁,除了侍奉主子,她们自己都将面封着什么样的未来,有什么样的结局下场呢?
作者写到鸳鸯,一个服侍贾母,从不为自己前途打算计较的少女,有一天被好色的老爷贾赦看上了。
贾赦是贾母的儿子,儿子看上老妈的年轻女佣,要老婆邢夫人出面讨来做小老婆,闹了一场风波。贾母当然不高兴,指责儿子说,官不好好做,左一个小老婆,右一个小老婆,年纪又大了,娶回来搁在房里,平白耽误少女青春。
贾母的话听了令人心痛,不知当时有多少清白少女,就这样被好色霸道的老爷糟蹋了。
鸳鸯对这件事反应强烈,当着贾母和众人面前哭诉,拿出剪刀就要断发,发誓侍奉贾母归了西,自己一辈子不嫁人,或死,或做尼姑去。
鸳鸯这样做,当然也是给老爷难看。贾赦有权有势,碍于母亲情面,一时要不到手,但仍然放话说,她终究逃不出我的掌心。
是的,一个世代地位卑微的奴婢,能逃得出霸道残酷主人的掌心吗?
晴雯、鸳鸯、平儿,还有跳井自杀的金钏,被人口贩子拐卖的香菱,厨娘的病弱女儿柳五儿,一个一个故事读下去,恍然觉得《红楼梦》的“葬花”,讲的并不只是林黛玉的“儇今葬花”,讲的不只是贵族小姐,竟然是所有少女共同的预知死亡记事,是一座大观园里曾经拥有美丽青春的少女生命的飘零消亡。
作者为她们立了埴塚,为她们细细撰写椎心刺骨的碑记。
在《不了情暂撮土为香》这一回,贾宝玉不参加王熙凤的寿宴,带着焙茗溜出家门,快马出城,他说要找一个冷清的地方。到了荒郊野外,他要香,要香炉。读者于是想:宝玉是要祭奠什么人吧?
然而宝玉不说,作者也不说。整整一回,不知道这个十几岁的少年,为何满眼泪水,为何看着水仙庵的洛神像落泪?最后香炉放在寺院井塞上,细心的读者或许才意识到,不久前有一个刚投“井”自杀的丫头,但作者始终没说出这丫头名字。
这一天是这投井自杀丫头的生日。没有人会记得一个微小如尘土的众生的死亡和祭日,然而“红楼梦”的作者记得,他让贾宝玉有意避开热闹繁华的王熙凤寿宴,他要诚心在孤独的“花塚”前燃一炷香,为所有受苦死去的女子静默祝祷。
《红楼梦》的现代性,或许要到了二十一世纪,才慢慢被青年发现吧。现代或许没有那么难懂,对人性的关怀,对最微不足道的生命的关照,在她们受苦孤独时多给一点温暖安慰。如同宝玉,烧一炷香,香烟袅袅,就是无量、无边、无尽的微尘众生,一时都有了缘分吧。
二零一四年四月二十八日于清迈屏河岸曼陀罗民宿
五月五日立夏改写
京东快捷方便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红楼梦就像是一本佛经。很喜欢蒋勋老师所解读的红楼梦。小人物里仍有感动。每个小人物都有可能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会继续阅读这一系列的其他书籍
评分第三部 第三部啊(?>ω<*?) 已经追了两部了 好像全看完。。
评分是“蒋勋说青春红楼”系列中最重要的篇章。碎为微尘的红楼众生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读懂他们,就是读懂了我们自己的一生。曹雪芹在静观来来去去、碎为微尘的众生,各自有各自的因果,各自要了各自的冤业。《红楼梦》使人在宿命前懂得谦卑,越多看一次,越懂得生命的不忍。
评分包装精致,内容也好看,好书,喜欢。
评分京东送货快 而且书值得读 不错
评分一直想买了,总算有简体中文版了
评分看起来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