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当我们惊叹于今日法兰西文化的流光溢彩,感叹它的优雅、浪漫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之时,也不妨回潮到它文明的源头,一睹它昔日风采和其时光冲淡之中的流变吧。
《一本书读懂法国历史》用简短的篇幅,简明扼要地勾勒出了一幅较为完整的法国历史三卷,让广大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法兰西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并从中了解到法国人独特的聪明才智和浪漫风情。
目录
第一章 源远流长的法兰西文明
法兰西最早的原始先民
高卢文明的多样性
法国先驱者凯尔特人
罗马时代的到来
大罗马帝国的建立
第二章 从独立统一再到崛起光辉之路
民族大迁徙
高卢法兰克人的统一
查理大帝
西法兰克独立
路易十一专制时代
第三章 在斗争中建立的君主专制制度
中世纪的法国思想文化
文艺复兴中的巨人
红衣主教的铁腕统治
路易十四时代
第四章 开创思想解放之门的启蒙运动
启蒙时代的到来
早期启蒙运动代表
狄德罗与百科全书派
第五章 暴风骤雨的法国大革命
锁匠国王的统治
攻占巴士底狱
狂热激情的大革命
人权宣言
君主立宪政体制的倾覆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第六章 拿破仑帝制的嬗变与法兰西帝国
拿破仑的崛起
拿破仑法典
拿破仑帝国
穷途末路
滑铁卢之战
第七章 倒行逆施的波旁王朝复辟
波旁王朝复辟
波旁王朝二次复辟
七月革命
七月王朝
第八章 从第二共和国到第三共和国
第二共和国的建立
六月起义
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建立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巴黎公社
第九章 浴火重生的法兰西共和国
马恩河的奇迹
“老虎”克雷孟梭
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兰西”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
第十章 高度自由的科技与教育体制
法国工业革命
高度发达的自然科学
法兰西科学院
伟大的居里夫人
科学巨人巴斯德
科幻小说鼻祖凡尔纳
第十一章 法兰西高度崇尚的文学和艺术
法国文学的发展
法兰西近代文学
法国现代派文学
法兰西艺术成就
艺术之家卢浮官
精彩书摘
罗马时代的到来
凯尔特人在高卢共分为三支,即中部的高卢人、北部的比尔及人和西南部的阿基坦人。高卢人是体质上较为纯粹的凯尔特人,居住在加龙河以北至塞纳河的广大地区;比尔及人是凯尔特人与日耳曼人的混合,他们于公元前3世纪从莱茵河以东迁来,定居在塞纳河和莱茵河之间的地区;阿基坦人在种族上具有凯尔特人与当地伊比利亚人混合的特征,分布于比利牛斯山与加龙河之间。这三支凯尔特人具有共同的语言、文化、宗教特征,相似的风俗习惯,但讲不同的方言,体质形态上也有差异,他们分别组成约60多个邦。这种邦从组织形式上讲,是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它们拥有的人口和所占土地的多寡很不相同,人口多的可达数十万,如北部比尔及人中的俾洛瓦契邦,据凯撒记载,人口总数约40万,比利牛斯山中的邦则不过数万人而已。每个邦下面又有几个部落区。各邦的氏族部落都有一定的领土和疆界,较大、较强的邦有森农内斯、爱杜依、塞广尼、林恭内斯、阿浮尔尼、别都里及斯、桑东尼、雷穆维契斯、庇克东内斯等。
高卢辽阔的土地和丰饶的物产早就为古罗马人所窥视。公元前2世纪,罗马共和国经过三次布匿战争,打败北非的迦太基,同时,先后征服巴尔干半岛、西班牙的一部分,并染指凯尔特人居住的地区。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后不久,罗马征服山内高卢。此后经过几十年时断时续的战争,于公元前118年占领法国地中海沿岸地区,建立了纳尔榜高卢行省,确立了罗马对山外高卢的部分统治,控制了凯尔特人居住地区与地中海地区联系的交通要道。罗马征服山南高卢和纳尔榜高卢后,对凯尔特人的语言、习惯、文化有较多了解,军队中吸收凯尔特士兵,从而获得了一个补充兵员和进攻的基地。
公元前l世纪中叶,罗马成为领有整个地中海地区的大国。原先以城邦为基础的共和制度已不适应各地的发展,难以应付日益激化的矛盾和一次又一次的起义。罗马统治阶级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找到了军事独裁这一新的统治形式。一些人为夺取最高统治地位,时而结盟联合,吋而明争暗斗,出现从共和制向帝制转变的过渡统治…前后两次“三头政治”。
……
前言/序言
法国是欧洲历史与文明的发源地,它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欧洲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重要影响。从凯尔特人到罗马人,从墨洛温王朝到卡佩王朝,从十字军远征到法国大革命,在这片风光旖旎、土地肥沃的土地上,历经着一波波的风云变幻。在聚散离合之中,法国与英国演绎着百合与狮子的传奇;在风雨飘摇之际,法国涌现出一代代名人。不只是逸闻趣事,也不仅仅是地图解说,拿起这本书,你会读出法国甚至整个欧洲的人文地理发展脉络,以及不管国际关系如何变化,法国人骨子里永远都不会褪去的骄傲。
提起法国,人们的第一联想就是浓厚的法国式浪漫主义:塞纳河边慢悠悠的散步,香榭丽舍林荫下的低回徘徊,酒吧里的慢酌,咖啡馆里的静静细语……法国式的浪漫无一例外地与拥抱、亲吻、鲜花、烛光、香水、掌声紧紧联系在一起。只有你身临其境融人真正的法兰西风情,你才会发现,其实法国人的这些浪漫无不表现出一种对优雅、精致、品质生活的追求。浪漫已经渗透于法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它是一种优雅、大气、从容的态度。在法国人的眼中,浪漫已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情调的追求,而是融人生活的每一时刻、每个方面,是一种现实的生活方式。
诚然,遥远的法兰西文明对很多人来说充满了向往之情,但是真正了解法国式浪漫的风土人情的却是寥寥无几。我们对法国的了解,或许只停留在一些简单的建筑或事物上:高耸人云的埃菲尔铁塔、充满艺术瑰宝的卢浮宫、玲珑剔透的玻璃金字塔、名扬四海的法国香水、令世界名媛为之追随的巴黎时装、醇香浓郁的法国葡萄酒……
法国经济发达,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主要工业部门有矿业、冶金、汽车制造、造船、机械制造、纺织、化学、电器、动力、日常消费品、食品加工和建筑业等;核能、石油化工、海洋开发、航空和宇航等新兴工业部门近年来发展较快,在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核电设备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术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航空和宇航工业仅次于美国和独联体,居世界第三位;钢铁工业、纺织业占世界第六位。
然而,在这个民族自身的发展历程中,经常弥漫着战争的硝烟、革命的狂热和理想主义精神。在欧洲历史的舞台上,它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很难想象,人类历史的舞台上没有了法兰西会是什么样子?当每一出历史大剧的幕布拉开的时候,我们总能看到在舞台比较中央的位置活跃着法兰西的身影,它曾扮演过欧洲的第一主角,也曾以自己躯体流出的鲜血点缀胜利者的光环。
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发达程度,也决定这个国家民族和人民的风土习惯。当我们惊叹于今日法兰西文明的流光溢彩,感叹于它的优雅、浪漫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之时,也不妨回溯到它文明的源头,一睹它昔日风采和其时光冲淡之中的流变吧。
本书用简短的篇幅,简明扼要地勾勒出了一幅较为完整的法国历史画卷,让广大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法兰西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本书中为您介绍了源远流长的法兰西文明,感同身受其曾经的光辉岁月,工业革命的领先技术,影响世界的伟人路易十四、拿破仑、戴高乐等,还有在这片神奇的沃土上爆发的启蒙运动、攻占巴士底狱、拿破仑战争、巴黎公社……希望通过读这本书,能让读者对法兰西文明有一个比较明晰、客观的认识,并从中了解到法国人独特的聪明才智和浪漫风情。
……
罗马的阴影与高卢的雄心:欧洲大陆的黎明之歌 书名: 《罗马的阴影与高卢的雄心:欧洲大陆的黎明之歌》 作者: [此处填写一个听起来像历史学家的名字,例如:安东尼·德·拉罗谢] 出版社: [此处填写一个严谨的历史类出版社名称,例如:普鲁士学术出版社] 定价: [请自行想象] ---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深入探究西欧文明奠基时期的磅礴史诗,聚焦于高卢部落在铁蹄下的挣扎、罗马帝国的扩张及其对欧洲大陆不可磨灭的塑造过程。本书旨在剥离后世的浪漫主义滤镜,以扎实的考古发现、碎片化的古代文献以及语言学证据为基石,重构一个充满冲突、融合与转型的关键时代——从凯尔特文明的鼎盛到西罗马帝国的瓦解,为理解现代欧洲的地理版图、法律基础与文化基因提供一份无可替代的参照系。 第一部分:被遗忘的林地——高卢的青铜与铁器时代 本书伊始,我们将潜入公元前数世纪的高卢腹地,一个被罗马史家轻蔑地称为“蛮族”的广阔世界。我们不满足于传统史学将高卢人视为模糊的背景板,而是致力于还原其复杂而多元的社会结构。 凯尔特世界的复杂性: 详细考察了爱登尼(Aedui)、阿维尔尼(Arverni)等主要部落联盟的政治形态。探讨了祭司阶层——德鲁伊(Druids)的角色,他们不仅是宗教领袖,更是法律的仲裁者、教育的传承者和政治权力的幕后推手。我们分析了德鲁伊教义中关于宇宙观和循环历史的观念,这些观念如何在面对外部冲击时展现出惊人的韧性。 经济与贸易网络: 重点描述了高卢手工业的精湛技艺,特别是青铜冶炼和铁器制造。通过对马赛(Massalia)等希腊殖民地的贸易路线分析,揭示了高卢与地中海世界的早期经济联系。高卢人并非原始的掠夺者,而是成熟的贸易参与者,其对奴隶、食盐以及贵金属的渴望驱动着内部整合与对外扩张的冲动。 北方的风暴: 细致梳理了日耳曼部落的早期迁徙对高卢边境带来的持续压力。通过对“西诺比斯战役”(公元前121年)的重新解读,探讨了罗马介入高卢事务的最初动机——并非纯粹的征服欲望,而是对内部秩序与既有贸易利益的保护。 第二部分:凯撒的阴影——高卢战争的权力转移 本部分是全书的转折点,聚焦于尤利乌斯·凯撒征服高卢的十年(公元前58-50年)。我们摒弃了对凯撒个人英雄主义的过度渲染,转而分析这场战争在军事、政治和文化层面的深远后果。 军事革新与后勤保障: 深入剖析了罗马军团的组织优势,特别是其无与伦比的工程能力和快速反应部队的部署。我们详细对比了罗马重装步兵与高卢轻装步兵在森林与河流环境下的作战效能。同时,对凯撒如何利用其在地方贵族间的矛盾,实行“分而治之”的策略进行了详尽的案例研究。 阿维尔尼的悲歌: 重点描绘了维钦托利(Vercingetorix)的抵抗运动。他并非孤立的英雄,而是高卢各部族在面对灭顶之灾时,一次罕见而短暂的政治统一的象征。对阿莱西亚之战的战术分析揭示了围城战的复杂性,以及高卢人最终失败的关键——后勤线被彻底切断与缺乏持续的战略协同。 拉丁化:开端与抗拒: 凯撒的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更是文化上的。我们考察了高卢语(Gaulish)与拉丁语的接触和渗透过程。分析了高卢精英阶层为融入罗马权力体系所做的文化适应,以及底层民众对新税收制度和罗马法律的消极抵抗。 第三部分:行省的熔炉——罗马化与高卢的“黄金时代” 征服结束后,高卢并未立即沦为贫瘠的行省,而是在奥古斯都和图拉真时代的强力治理下,迎来了长达两百年的“罗马和平”(Pax Romana)。 城市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 细致考察了里昂(Lugdunum)、尼姆(Nemausus)等重要高卢城市的规划布局。分析了罗马道路网(如著名的“奥古斯都之路”)如何重塑了当地的经济地理,加速了农产品的流通,并将高卢的财富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罗马。 法律、公民权与社会流动性: 本章深入探讨了罗马法律体系在高卢的移植过程,特别是区分了“行省法”与后来的“公民法”。探讨了高卢贵族通过服兵役和获取公民权,逐步渗透到罗马帝国中上层行政体系中的路径,这标志着高卢人身份的根本转变。 宗教的融合与冲突: 研究了高卢本土神祇(如泰瓦特或赫尔墨斯-塔拉尼斯)如何与罗马神祇进行“对等”安置(Interpretatio Romana)。同时,考察了早期基督教如何借由这些成熟的贸易网络,在公元二、三世纪开始在南部城市扎根,并为后来的宗教变革埋下伏笔。 第四部分:帝国的裂痕——危机、蛮族涌入与高卢的再塑 本书的高潮部分聚焦于三世纪的帝国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日耳曼部落对高卢边境的持续冲击,最终导致了西罗马统治的瓦解。 边境的军事化与权力分散: 阐述了帝国如何不得不将权力下放给地方总督和边境驻军。高卢的军队不再单纯效忠于遥远的罗马皇帝,而是日益效忠于能够提供薪饷和安全感的本地军事领袖。 法兰克人的渗透与“同盟”制度: 重点剖析了法兰克人(Franks)作为“同盟者”(Foederati)被允许进入高卢北部定居的复杂历史进程。这并非一场简单的大规模入侵,而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权力转移过程。考察了高卢罗马贵族如何与这些日耳曼军事精英进行联姻、合作甚至竞争,以求在动荡中保全其土地和特权。 文化的断裂与连续性: 在帝国行政体系崩溃后,高卢的文化遗产如何存续?本书通过分析晚期高卢的文学残篇和主教的著作,论证了虽然政治结构崩塌,但罗马的城市生活模式、拉丁语的行政职能以及天主教的组织结构,为西欧在中世纪的重建提供了至关重要的骨架。 结语:高卢的遗产 《罗马的阴影与高卢的雄心》通过对一个关键时代的细致重构,揭示了现代法国的文化地理并非凭空产生,而是罗马的严密秩序与凯尔特固有的地域精神相互作用、激烈碰撞的产物。它邀请读者深入了解,在我们今日所见的欧洲版图之下,埋藏着怎样一套复杂的征服、融合与最终重生的叙事。本书是理解欧洲文明转型期的必读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