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与知觉(第5版)

感觉与知觉(第5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哈维·理查德·施夫曼 著,李乐山 等 译
图书标签:
  • 感觉心理学
  • 知觉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 心理学教材
  • 感觉与知觉
  • 实验心理学
  • 神经科学
  • 心理物理学
  • 信息处理
  • 意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558004
版次:1
商品编码:1160532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14
字数:958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感觉与知觉(第5版)》是一本关于感知心理学的专业教科书,主要内容包括:感知心理学起源、主要研究方法、有关的生理学和解剖学内容、视觉系统、基本视觉功能、颜色视觉、形式感知、空间感知、恒常性和错觉、感知发展、听觉系统、定向感官、皮肤与触觉、味觉、嗅觉、时间感知等。全书一共19章,涵盖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新研究成果。本书内容通俗易懂,兼顾了广度和深度,适合于作为医学、心理学、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军事操作员和飞行员训练等方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
  《感觉与知觉(第5版)》特色:
  内容清晰易懂,读者不需具有超过基本心理学的知识和生物学专业背景
  各章基本自成体系,便于根据不同的学习要求做取舍
  书中包含几百幅插图以帮助学生演示和验证重要概念
  每章开始有主题概述,章末有小节和学习问题,并附有本章关键术语
  第5版对每章内容都做了更新,增加了一些新材料和实例

内页插图

目录

前 言
第1章 感觉与知觉引言
1.1 感觉与知觉
1.2 为什么研究感觉与知觉?
1.3 感觉与知觉的历史和科学根源
1.4 感觉与知觉的研究方法
1.5 从生理学角度解释神经传导
1.6 小结
1.7 关键术语
1.8 学习问题

第2章 精神物理学
2.1 察觉阈值与绝对阈值
2.2 信号检测理论
2.3 阈下知觉
2.4 差别阈限
2.5 费希纳定律
2.6 史蒂文斯幂定律
2.7 精神物理学判断的相对性
2.8 小结
2.9 关键术语
2.10 学习问题

第3章 视觉系统
3.1 物理刺激
3.2 光的接收
3.3 脊椎动物眼睛的解剖结构
3.4 眼睛位置的变化:机动性和定位
3.5 视觉调节
3.6 瞳孔的机动性
3.7 眨眼
3.8 眼睛和大脑
3.9 感受视场
3.10 小结
3.11 关键术语
3.12 学习问题

第4章 基本视觉功能和现象
4.1 暗视觉与明视觉
4.2 暗适应
4.3 基本视觉功能的极限
4.4 视敏度
4.5 眼球运动
4.6 知觉中的时序因素
4.7 物体识别和定位:聚焦和周边系统
4.8 小结
4.9 关键术语
4.10 学习问题

第5章 颜色视觉
5.1 颜色视觉的功能
5.2 颜色的本质
5.3 颜色混合
5.4 后像
5.5 记忆颜色
5.6 颜色恒常性
5.7 颜色感知理论
5.8 色觉缺陷
5.9 主观颜色
5.10 小结
5.11 关键术语
5.12 学习问题

第6章 视觉图案与形式感知:知觉组织的基本过程
6.1 轮廓和对比度知觉
6.2 刺激变化
6.3 空间频率分析
6.4 知觉处理
6.5 小结
6.6 关键术语
6.7 学习问题

第7章 知觉组织的高级过程
7.1 图形背景知觉
7.2 格式塔方法
7.3 主观轮廓
7.4 知觉组织的神经基础
7.5 图形的方向和造型的感知
7.6 知觉定势
7.7 小结
7.8 关键术语
7.9 学习问题

第8章 运动感知
8.1 运动探测器
8.2 眼的运动系统
8.3 运动感知的光学刺激
8.4 生物运动
8.5 运动感知的失真
8.6 似动现象
8.7 运动路径预测
8.8 小结
8.9 关键术语
8.10 学习问题

第9章 空间感知:单眼视觉和双眼视觉
9.1 空间感知的单眼线索
9.2 双眼线索
9.3 空间线索的相互影响
9.4 小结
9.5 关键术语
9.6 学习问题

第10章 恒常性和错觉
10.1 知觉恒常性
10.2 视觉错觉
10.3 相互影响论和艾姆斯错觉
10.4 景深、距离和恒常性错觉
10.5 月亮错觉
10.6 缪勒莱尔错觉
10.7 庞左错觉
10.8 波根多夫错觉
10.9 横纵向错觉
10.10 对比错觉
10.11 模糊、可反转图形和多稳态图形
10.12 错觉的多重因素
10.13 不可能图形
10.14 小结
10.15 关键术语
10.16 学习问题

第11章 感知发展
11.1 感官系统的发展
11.2 新生儿的知觉
11.3 感知肌肉动作协调的发展
11.4 对失真视觉刺激的知觉适应
11.5 视觉与衰老
11.6 小结
11.7 关键术语
11.8 学习问题

第12章 听觉系统
12.1 物理刺激
12.2 耳朵的解剖图和构造
12.3 内耳的功能
12.4 听觉疾病
12.5 比较听觉结构
12.6 小结
12.7 关键术语
12.8 学习问题

第13章 基本听觉功能和现象
13.1 强度
13.2 频率
13.3 听力和声音的持续时间
13.4 多音调刺激的效果
13.5 主观音调属性
13.6 小结
13.7 关键术语
13.8 学习问题

第14章 听觉的感知方式:声音是信息
14.1 听觉通道与中心组织结构
14.2 听觉的空间感知
14.3 音乐感知
14.4 口语的感知
14.5 口语感知的一般问题
14.6 听觉场景分析
14.7 动物的交流
14.8 小结
14.9 关键术语
14.10 学习问题

第15章 定向感官
15.1 定向感受器
15.2 哺乳动物的定位系统
15.3 运动不适
15.4 定向的其它机理
15.5 小结
15.6 关键术语
15.7 学习问题

第16章 皮肤感官
16.1 皮肤的功能:保护和感觉
16.2 皮肤和大脑
16.3 触摸和压力
16.4 复杂的触摸
16.5 运动感
16.6 触觉系统
16.7 温度
16.8 疼痛
16.9 小结
16.10 关键术语
16.11 学习问题

第17章 味觉的化学感官
17.1 化学感受的多样性和起源
17.2 基本味觉和化学刺激
17.3 味觉解剖学和生理学
17.4 味觉阈值
17.5 适应性
17.6 味觉的交互作用
17.7 味觉偏好和味觉世界
17.8 小结
17.9 关键术语
17.10 学习问题

第18章 嗅觉的化学感官
18.1 嗅觉感官的功能
18.2 气味的特征
18.3 嗅觉系统的解剖图和生理机能
18.4 嗅觉编码
18.5 嗅觉异常
18.6 气味的阈值
18.7 适应
18.8 气味偏好
18.9 对气味的辨识与记忆
18.10 嗅觉的精神生物功能:信息素(外激素、费洛蒙)
18.11 共同化学感官
18.12 小结
18.13 关键术语
18.14 学习问题

第19章 时间的感知
19.1 时间知觉的生物学基础
19.2 时间知觉的认知理论
19.3 年龄和时间流逝
19.4 时间感知和空间环境的尺寸
19.5 时间和距离:τ效应和κ效应
19.6 小结
19.7 关键术语
19.8 学习问题

术语表
参考文献
作者索引
主题词索引
译后记

前言/序言

  大多数人对他们如何感知周围外界觉得好奇,但是几乎不理解所需要的处理过程和机理。当他们认识到感官是感知环境的关键结构时,他们不知道这些感官如何工作。认识这个世界的基本问题也许如下所述:感官如何收集和搞到关于外界的信息?这个问题是基本的也是重要,人们以许多方式已经强调过,在许多场合也已经强调过。它引发了各式各样的回答,并集中在形形色色的复杂议题上。在这本《感觉与知觉》中,我面临这个基本问题,要解释实际的外界如何与感官相互影响并刺激感官,由此感官和神经系统如何转换和整合并处理这些刺激,使得能够感知外界环境。很清楚,在强调这个任务时,我已经假设读者不需要超过基本心理学课程和一些生物学专业背景。
  本书第5版的基本目的是增添了许多新发现和新概念,从上一版后感觉和知觉领域发展得很快,然而仍然保留了第4版开始的主要结构变化和早先各版的普遍性主题。正如在前一版《感觉与知觉》中一样,第5版提供了在生物行为环境下对感觉和感官的综合回顾。为了满足这些目的,我尽力对该学科各种理论、原理和基本发现做出广泛与平衡的处理。另外,以前的读者将会认识到强调感官的适应性和功能重要意义,这也正是本书的中心议题。全书中会发现大量的感官和知觉活动及其明显适应的后果的案例。然而,本书也保持了谨慎的折中,并且不集中在任何特殊理论概念性观点。
  以前的读者将会注意到本书涵盖了各种感官系统。本书强调视觉,接着强调听觉,但是没有把任何感官当作“少数派”感官,对皮肤感官只做有限的介绍,方向感和时间知觉通常都被完全忽视了,这里都单独设立了几章讨论这些议题。
  第5版的修改
  熟悉以前版本的读者会很快发现这一版在内容和表达上有大量修改。全书在新的题目中增添了令人兴奋的迅速发展的神经科学的内容(特别是认知神经科学),与此相关的是大脑影像技术。另外,明显增加了感官神经系统的临床和病理条件以及它们的有趣的知觉结果,诸如各种形式的视觉失认症。
  第5版的一些新材料和修改的重点在各章大致如下。第1章给读者引入了认知神经科学和大脑影像技术。它也增加了自然选择和它在感觉和知觉适应中的作用。第2章精神物理学包含了感官测量的重要基础,有几节内容修改很多,尤其是阈下知觉。第3章仍然分析了视觉基本机理,但是大量主题,尤其是关于眼与脑联系的机理已经被更新了,另外增加了若干实例,强调所描述的若干视觉处理过程。第4章是关于基本视觉材料,增加了对时间流动因素的研究处理,包括掩蔽和后效,反映了这些现象的基本特征,这些材料最初放在第4版的第7章,另外增加了新的一节是关于鸟的视觉敏锐度,还增加了几个学生实例。第5章压缩了大量内容,增加了大量彩色板图,它们清楚地表现了颜色编码现象的实验本质。第6章强调从下而上的处理,并包含了若干新主题及相关的图和实例,还增加了一节关于注意的神经基础。第7章被重新组织了,但是它继续强调从上而下的处理过程,增加了关于大脑成像和感知有关的病理学条件,例如面部失认症。另外,还增加了几个插图,强调主观轮廓的错觉本质。正如上述所注意到的,掩蔽和后效的主题最初在第4版的第7章。第8章是关于运动感知,增加了眼的运动系统,并总结了最近的新发现,主要是关于在维持感知稳定视觉环境中,推测放电和流出信号的作用,尽管在视网膜图像上有许多变化。对生理运动的材料已经基本更新了。第9章和第10章主要是关于空间感知,扩充了立体影像,增加了新的一节关于双眼竞争。第11章是关于感知的发展,已经采用了许多新引用材料,关于听觉系统的那几章,第12、13、14章也如此。在这几章中许多节被修改或重写了,增加了新研究的大脑成像和病理学内容,例如失乐症。第15章是关于定向感官,第16章是关于皮肤感官,都已经更新。特别是,关于复杂触觉的那一节已经被扩展去强调皮肤感官的细微处,也包含了最新研究的瘙痒问题,疼痛感知方面的内容也被修改,包含了大量新研究。第17章和第18章是关于化学感官,增加了味觉和嗅觉失调内容。另外,修改了气味、感情和记忆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反映了嗅觉研究的迅速发展。最后第19章关于时间感知很简短,这一章也修改了,增加了最新的生物钟的生理学基础。
  教育学特征
  感知和知觉领域涵盖了各种各样的主题,我注意到了这一点,试图让各种背景的读者都能够看懂这本书,并且充分使用教育学方法提高阅读兴趣,使得这本书能够满足最广泛读者的需要。每一章都写得尽力自成体系,只有少数例外,因为它们与其他章联系比较密切。这使得比较容易取舍该课程的教材内容,而没有损失很多。如果有些教师没有涵盖典型的全部传统的感觉和知觉的内容,个别章节、主题可以被删去而不影响阅读的连续性。本书文本的大量特征是为了增强学生掌握本书材料。的确,本书的特点之一是充分利用插图演示。我仔细选择了几百幅插图去演示和验证重要概念,以保证学生能够理解。可能在本学科的任何其他书中都没有这一版中这么多的插图。读者会发现每章开始有一段关于主题的概述,每一章结尾有小结和一系列综合性问题,它们可以作为课后作业、自我测验或小组讨论。这些问题要求学生分析该章的关键主题和原理。因为本书有太多内容是来自其他分支(解剖学、生物学、医学、物理学、化学等等),因此感觉和知觉的专业词汇必然反映出来这种情况。我有意限制了专业词汇的数量,但是读者仍然会面临许多不熟悉的困难生词。为了减少这些问题,使得这些术语比较有意思,我解释了它们的起源。这也有助于减少读者对这些词汇的神秘感。关键术语用粗体字印刷出来,并在第一次出现时给出了定义,以帮助读者识别本章的重要词汇,每章结束时也列出了这些关键术语。另外,本书后面还给出了统一且最新的词汇表,以供读者查找方便,它也包含了关键术语。
  很明显,感觉和知觉不是枯燥的科学领域,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请记住这一点,这一版强调了一系列有意思的、容易完成的实例,这不需要什么设备。大多数情况下,它们能帮助验证和显示专门的感觉和知觉概念。有些情况下,它们也能作为班级讨论和讲座的要点。此外,通过这些实例吸引读者的注意和活动,它们可以作为第一手经验使读者熟悉一些现象,也可以为本文的普遍性讨论提供直接证据。在这个意义上,实例帮助弥补了我们实际感觉和知觉的丰富体验与过分传统处理(作为抽象的实验室事情)之间的差距。
  最后,在第5版中,我试图写一本面向学生的重要的书,它应该可读并且有意思,内容新颖并且涉及广泛,尤其是能够抓住感觉和知觉这个复杂对象的兴奋之处。
  致谢
  准备这一版时需要大量支持和帮助,在这里我想对许多人的贡献表达感谢。在各个阶段许多学识渊博的心理学家审阅和评价过各章的技术内容,无疑,非常感谢他们充满思想和建设性的建议。这里我要感谢的人如下:
  春·R·罗,卫斯理延大学(Chun R. Luo, Wesleyan University)
  当纳德·H· 麦克博尼,匹兹堡大学(Donald H. McBurney,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约翰·皮那,明尼苏达大学(John Pin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波特·A·崴斯,德雷塞尔大学(Burton A. Weiss, Drexel University)
  迈克·J·白布库克,蒙塔那州立大学(Burton A. Weiss, Montana State University)
  迈克·R·温格,圣母玛利亚大学(Michael J. Babcock,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托马斯·R·埃勒,科勒木森大学(Thomas R. Alley, Clemson University)
  大卫·F·库克,伊利诺大学(芝加哥)(David F. Cook,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
  查尔斯·M·特里巴赫,罗杰威廉大学(Charles M. Trimbach, Roger Williams University)
  保罗·阿特雷,堪萨斯大学(Paul Atchley, University of Kansas)
  吕忠林,南加利福尼亚大学(Zhong�睱in Lu,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布鲁斯·拜格,加利福尼亚大学(伊尔文)(Bruce Ber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Irvine)
  我感谢约翰·威立出版社许多人对这一版所付出的努力,对高级编辑克里·塔哇瑞斯(Kelly Tavares)的作用致以特别感谢。在生产阶段中,克里是一位不平常的人,我第一次请她解决任何问题,她都解决了。她处理了大量细节并极有耐心,以专家水准监管了整个出版过程。特别感谢白蒂·匹萨格诺,她是卓越的编辑和校对。她的能力澄清了许多要点,做了一些编辑修改,这些表现得都非常有应变能力和创造性。我感谢插图协调员安娜·梅尔霍、尼科拉·霍拉彻和萨拉·怀特设法获得了适当的照片和插图,还感谢高级设计师凯文·莫菲设计了这本有吸引力的书。特别感谢心理学编辑艾伦·沙茨,她使我考虑要修改第4版。我尤其感谢艾伦选择的编辑助理艾曼·胡德森、凯特瑞·卡德格纳和最近的丽莉·德格拉斯。他们对我帮助很大。
  借这个机会还感谢许多人在这个版本和过去版本的各个阶段做出的特别贡献。我感谢杨·施夫曼、诺拉·施夫曼、秀·格莱斯特波斯奎特和耶拿特·大卫,感谢他们的帮助和有价值的反馈。我还感谢对这一版的准备有直接或间接贡献的人们。杨·施夫曼和诺拉·施夫曼设计和建议了大量插图。哈若得·艾伦和金妮·施夫曼提出了许多想法都很有帮助。马悦里·F·W·格里高尼斯帮助我得到许多原始照片。让·甘德曼、马沙尔·卡若托拉、勒维因·施夫曼给我提供了若干重要的文献参考。詹姆斯·霍米博士帮助我调整重点。部门计算机工程师帕特里克·格瑞斯帮助我登上信息高速公路。伯尼塔·格里菲特帮助完成大量的联系事务、许可问题和文字处理,用各种方式帮助完成了这一版的最终文稿。
  哈维·理查德·施夫曼

《感觉与知觉(第5版)》精彩内容抢先览 深入探索人类感知世界的奥秘,揭示大脑如何接收、处理和理解外部信息 《感觉与知觉(第5版)》是一本集理论性、实践性与前沿性于一体的心理学经典著作,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引人入胜的人类感觉与知觉系统导览。本书的第五版在继承前几版精髓的基础上,融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发展,力求呈现一个最权威、最前沿的感知科学全貌。无论您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还是对人类认知机制充满好奇的求知者,都能在这本书中获得宝贵的知识和深刻的洞见。 第一部分:感知的基础——感觉器官与神经机制 本书伊始,便将读者带入人类感知世界的起点:我们的感觉器官。我们将系统地考察五种经典的感觉通道——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以及它们各自独特的生物学基础。 视觉:光影的魔术 眼睛的结构与功能: 从角膜、晶状体到视网膜,我们将详细解析眼睛如何捕捉光线,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聚焦于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阐述它们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工作机制,以及感受器激活后的信号传导通路。 视觉信息处理: 深入探讨视觉信息如何通过视神经传递至大脑,并在不同的视觉皮层区域进行加工。分析颜色视觉的形成机制,如三原色理论和对立过程理论。理解形状、运动和深度的感知,介绍边缘检测、运动适应、视差和双眼视差等关键概念。 视觉的复杂性: 探索视觉错觉的成因,揭示大脑在解释模糊或不完整信息时所采取的策略。讨论面孔识别的特殊性,以及“从下而上”和“从上而下”的信息加工在视觉感知中的协同作用。 听觉:声波的律动 耳朵的构造: 分解外耳、中耳和内耳的精妙构造,理解它们如何收集、放大和转换声波。重点解析耳蜗的功能,以及毛细胞在频率选择性振动和神经冲动产生中的关键作用。 声音的感知: 探讨响度、音高和音色的感知机制,介绍相关声学特性如振幅、频率和波形。理解声音的空间定位,解析双耳听觉的优势,如头影效应和到达时间差。 听觉信息处理: 介绍听觉通路如何将声音信息传递至听觉皮层,以及不同皮层区域对语音、音乐等复杂声音的加工。讨论听觉注意力的选择性,以及如何从嘈杂环境中提取有用的声音信息。 触觉:肌肤的触感 皮肤的传感器: 揭示皮肤中各种机械感受器(如帕奇尼小体、迈斯纳小体、鲁菲尼终末和默克尔盘)的功能,理解它们如何感知压力、振动、温度和疼痛。 触觉信息处理: 追踪触觉信号如何沿着脊髓传递至大脑的体感皮层,并进行精细的空间定位和特征提取。讨论温度感知和疼痛感知的神经通路,以及情绪和文化因素对疼痛体验的影响。 本体感觉与前庭感觉: 扩展触觉的范畴,介绍本体感觉(身体姿势和运动感知)和前庭感觉(平衡和空间定向感知)的重要性,及其与触觉的整合,共同构建我们对身体与空间关系的认知。 味觉与嗅觉:化学的对话 味蕾与嗅觉感受器: 剖析舌头上味蕾的结构,以及它们如何识别甜、酸、苦、咸和鲜(Umami)五种基本味觉。解析鼻腔中的嗅觉上皮和嗅觉感受器,理解它们如何探测空气中的气味分子。 味觉与嗅觉的交互: 强调味觉和嗅觉的紧密联系,解释“风味”是如何由这两种感觉通道协同产生。讨论“嗅盲”现象,以及食物偏好和厌恶的形成机制。 大脑的化学感知: 追踪味觉和嗅觉信号如何被加工,以及它们在决策、情感和记忆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知觉的组织与解释——大脑如何赋予意义 在理解了感觉器官如何捕捉原始信息后,本书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究大脑如何组织、整合和解释这些信息,从而形成我们所体验到的有意义的世界,即知觉。 组织原则:格式塔的智慧 格式塔定律: 深入阐释格式塔心理学关于知觉组织的几大基本定律,包括邻近性、相似性、连续性、闭合性和共同命运原则。通过丰富的实例,揭示这些原则如何帮助我们从纷繁的刺激中识别出有序的整体。 图形与背景: 探讨知觉中的图形-背景分离现象,理解大脑如何区分前景对象与背景环境。 恒常性:稳定知觉的基石 知觉恒常性: 详细介绍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和亮度恒常性。分析大脑如何克服物体在观察者视角或光照条件变化时产生的图像变化,维持我们对物体稳定属性的感知。 深度与空间知觉:丈量世界的维度 单眼线索与双眼线索: 系统梳理用于判断距离的各种线索,包括单眼线索(如遮挡、相对大小、纹理梯度、空气透视、线性透视、运动视差)和双眼线索(如视差和集合)。 空间导航: 探讨大脑如何构建和维持我们对周围环境的空间表征,以及地图定向能力。 运动的感知:捕捉动态世界 phi现象与自主运动: 介绍和解释运动的感知,包括错觉运动(如phi现象)的原理。讨论“运动后效应”和“运动模糊”等现象。 运动系统的协同: 强调视觉运动信息与本体感觉、前庭感觉等信息的整合,以实现对自身运动和外部物体运动的精确感知。 物体识别:从碎片到整体 特征分析与模式匹配: 探讨不同的物体识别理论,包括基于特征的识别(如原型理论、模板匹配理论)和基于结构的识别(如成分结构识别理论)。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整合: 再次强调自上而下(基于已有知识和预期)和自下而上(基于刺激本身的特征)的信息加工在物体识别中的相互作用。 第三部分:意识、注意与知觉的边界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触及更深层次的认知过程,探讨意识、注意力和知觉的局限性,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我们的感知体验。 注意力:聚焦与过滤 选择性注意: 深入分析选择性注意的理论模型,如早期选择模型、晚期选择模型和衰减模型。通过“鸡尾酒会效应”等经典实验,阐明我们如何筛选信息。 分配式注意与多任务: 探讨注意力的有限性,以及我们如何在多个任务之间分配注意力。分析多任务处理的挑战和效率。 无意识加工: 讨论“阈下感知”和“盲视”等现象,揭示信息可以在没有意识参与的情况下被加工。 意识的本质:知觉的主观体验 意识的测量与研究: 探讨研究意识面临的挑战,以及目前的研究方法。 知觉的涌现: 讨论意识是否是感官信息处理的某种“涌现”属性,以及它与大脑活动的复杂关系。 知觉的局限与扭曲:错觉、幻觉与认知偏差 知觉错觉的成因: 再次强调错觉并非“眼见为虚”,而是大脑在解释复杂或模棱两可信息时产生的必然结果。 幻觉的产生: 探讨幻觉的生理和心理机制,包括药物影响、精神疾病以及感知剥夺等。 认知偏差对知觉的影响: 分析先入为主、期望效应、确认偏差等认知偏差如何塑造我们的知觉体验。 《感觉与知觉(第5版)》的特色与价值 案例丰富,图文并茂: 本书精选了大量生动形象的实例、引人入胜的实验设计以及精美的插图,使得抽象的理论概念变得易于理解和记忆。 紧跟前沿,与时俱进: 第五版融入了最新的神经科学技术(如fMRI、EEG)在感知研究中的应用,以及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在理解知觉机制方面的交叉研究成果,展现了感知科学的最新动态。 思辨性强,启发思考: 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罗列,更注重引导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问题,鼓励读者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更广泛的社会现象分析。 结构清晰,逻辑严谨: 全书章节安排合理,从基础到深入,层层递进,逻辑链条清晰,便于读者系统性地掌握感觉与知觉的全貌。 《感觉与知觉(第5版)》是您探索人类感知奥秘的理想指南。通过阅读本书,您将不仅能更深刻地理解自己如何感知世界,更能认识到人类心智的精妙与复杂,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叙述口吻非常像一位充满热情的导师,他引导你进行一场深入的内在探索。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对“解释性框架”的构建,即知觉科学家们如何看待和解决感知世界的基本问题。作者不仅仅罗列了理论,更重要的是展示了理论是如何被构建、检验和修正的整个科学过程。书中对“知觉的构建性”这一核心观点的阐述非常透彻,比如我们如何“填补”视野中的盲点,如何根据过去的经验去“预测”当前的状态。这让我认识到,我们所感知的世界,并非完全是客观输入的结果,而是大脑精心“渲染”出来的最佳猜测。这种对大脑能动性的强调,极大地挑战了我们对现实的直观感受。而且,书中对不同文化背景下感知差异的探讨,也为理解人类经验的多样性提供了宝贵的视角。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够改变你观察世界方式的指南,它让你从一个被动的接收者,转变为一个主动理解和解析自己感官体验的探险家。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心理学殿堂里的一颗璀璨明珠,尤其是它对人类感官系统运作机制的深入剖析,让人读完后对我们习以为常的“看”和“听”产生了全新的认识。作者的叙述方式极其生动,仿佛不是在阅读枯燥的学术理论,而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一起探索大脑接收和解释外部世界信号的奇妙旅程。书中详尽阐述了从视网膜上的光感细胞如何捕捉光线,到视觉皮层如何构建出我们所见的立体图像的全过程,中间穿插了大量经典实验的案例分析,极具说服力。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错觉问题时的严谨态度,没有简单地将错觉归类为“错误”,而是将其视为大脑在快速、高效地处理复杂信息时所采取的一种合理策略的体现。对于任何对认知科学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极大地拓展了我们理解“真实世界”的边界。读完后,我走路时都会不自觉地去留意光影的变化,去分辨不同材质的声音,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都变得更加耐人寻味,充满了科学探索的乐趣。

评分

这是一部内容扎实、论述细致的心理学经典入门读物,尤其对于那些初次接触知觉科学领域的读者而言,它无疑是绝佳的起点。它没有将复杂的神经科学术语堆砌起来故作高深,而是采用了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理解“知觉是如何发生的”。书中对不同模态感官(如听觉、触觉乃至嗅觉)的比较性讨论非常精彩,清晰地勾勒出了每种感官在生态环境中的特定功能和局限性。作者在解释“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处理机制时,运用的类比和图示都恰到好处,使得那些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例如,关于“注意力的过滤作用”那几章,我简直是醍醐灌顶,这才明白为什么在嘈杂的人群中我总能准确捕捉到别人呼唤我名字的声音,那种选择性注意力的强大和隐蔽性令人叹服。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告诉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会这样”,这种探究因果逻辑的深度,让它远超一般的科普读物,更像是一本严谨的教科书。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翻开这本关于感觉和知觉的书籍,我还有些担心内容会过于晦涩难懂,毕竟它涉及了大量的心理物理学和实验心理学内容。然而,作者的行文风格却展现出一种令人惊喜的流畅性和洞察力。它没有停留在描述性的层面,而是致力于解释人类是如何从原始的物理刺激中构建出稳定的、有意义的心理表象的。书中对“适应性”的讨论尤其深刻,展示了我们的感官系统是如何不断地调整和校准以适应环境变化的。特别是关于多感官整合的章节,它不再将视觉、听觉等孤立看待,而是强调它们在构建连贯现实体验中的协同作用,这对我理解现实世界中的沉浸式体验,例如观看一场高质量的现场音乐会时的感受,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框架。这本书的排版和案例选择也十分用心,确保了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可验证性,使得学习过程充满了实践的乐趣,而不是纯粹的死记硬背。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人类感知系统的书籍,而这本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关于“我们如何看见”和“我们如何听见”的描述,更深入挖掘了知觉背后的认知建构过程,以及文化和社会因素对我们感知经验的影响。特别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疼痛”这一复杂知觉的讨论,它清晰地揭示了疼痛不仅仅是简单的物理信号传递,更是一个包含情感、预期和上下文信息的复杂心理产物。这种跨越纯生理和纯心理学界限的探讨,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理解。阅读过程中,我反复停下来思考作者提出的那些发人深省的问题,比如我们的意识体验是如何从非意识的神经活动中涌现出来的?这种对底层机制的追问,让这本书具有了深刻的哲学意味。它成功地将复杂的科学实验结果转化为可以被非专业人士理解和欣赏的知识体系,是一本既适合专业人士深入研究,也适合好奇的普通读者探索心智奥秘的宝藏。

评分

是一本关于感知心理学的专业教科书,主要内容包括:感知心理学起源、主要研究方法、有关的生理学和解剖学内容、视觉系统、基本视觉功能、颜色视觉、形式感知、空间感知、恒常性和错觉、感知发展、听觉系统、定向感官、皮肤与触觉、味觉、嗅觉、时间感知等。全书一共19章,涵盖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新研究成果。本书内容通俗易懂,兼顾了广度和深度,适合于作为医学、心理学、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军事操作员和飞行员训练等方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

评分

国内遮阳面的专业书好少,不务正业的叫兽。

评分

好书,慕名购买

评分

是一本关于感知心理学的专业教科书,主要内容包括:感知心理学起源、主要研究方法、有关的生理学和解剖学内容、视觉系统、基本视觉功能、颜色视觉、形式感知、空间感知、恒常性和错觉、感知发展、听觉系统、定向感官、皮肤与触觉、味觉、嗅觉、时间感知等。全书一共19章,涵盖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新研究成果。本书内容通俗易懂,兼顾了广度和深度,适合于作为医学、心理学、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军事操作员和飞行员训练等方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

评分

是一本关于感知心理学的专业教科书,主要内容包括:感知心理学起源、主要研究方法、有关的生理学和解剖学内容、视觉系统、基本视觉功能、颜色视觉、形式感知、空间感知、恒常性和错觉、感知发展、听觉系统、定向感官、皮肤与触觉、味觉、嗅觉、时间感知等。全书一共19章,涵盖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新研究成果。本书内容通俗易懂,兼顾了广度和深度,适合于作为医学、心理学、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军事操作员和飞行员训练等方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

评分

太棒了。。。。。。不能再帮。。。。。。。。。兔兔兔兔停机后all路透中文网 太棒了。。。。。。不能再帮。。。 太棒了。。。。。。不能再帮。。。。。。。。。兔兔兔兔停机后all 太棒了。。。。。。不能再帮。。。 太棒了。。。。。。不能再帮。。。。。。。。。兔兔兔兔停机后all路透 太棒了。。。。。。不能再帮。。。。。。。。。兔兔兔兔停机后all路透中文网 文网 。。。。。兔兔兔兔停机后all路透中文网 透中文网 。。。。。兔兔兔兔停机后all路透中文网

评分

非常专业的书,很值得看

评分

正在看这本书 回学到很多东西

评分

挺深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