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曆史巨人身邊 師哲迴憶錄

在曆史巨人身邊 師哲迴憶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海文 著,師哲 口述
圖書標籤:
  • 迴憶錄
  • 師哲
  • 曆史
  • 人物
  • 傳記
  • 文化
  • 教育
  • 學術
  • 思想
  • 名人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九州齣版社
ISBN:9787510832901
版次:1
商品編碼:11620251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95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二十餘年長銷不衰,從毛澤東身邊的心腹紅人,到秦城監獄“6601”號囚犯,他的命運臧否,是一個崢嶸歲月的真實注腳。
  ★首次增補更多未披露曆史內情,新增“主席的婚事”章節以及大量曆史照片、中外人名對照錶、大事記和索引,更加方便讀者查找、研究。
  ★在毛澤東身邊工作十八年,他是延安整風、國共談判、中蘇關係、朝鮮戰爭等諸多重大史實的親曆見證者;與中共領袖人物密切交往,他的所見所聞、所思所講,成為不可替代的珍貴史料。
  ★學者瀋誌華、楊奎鬆大力推薦的黨史研究必讀經典。

內容簡介

  師哲親曆瞭中蘇關係從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諸多重大事件,如:國共閤作、大革命失敗、反對托洛斯基、江浙同鄉會、蘇聯肅反、國共第二次閤作全民抗戰、皖南事變、蘇聯衛國戰爭、整風運動、重慶談判、轉戰陝北、土地改革、戰略決戰、建國、《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簽訂、《毛澤東選集》齣版、中國五年計劃、蘇聯援助一百五十六項、日內瓦會議、蘇共二十大、波匈事件。他曾隨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硃德、鄧小平、彭德懷五次訪蘇。這本迴憶錄重點刻畫瞭毛澤東和硃德、周恩來、任弼時、劉少奇等老一輩革命傢的形象,引人入勝,並係統地介紹瞭師哲本人所經曆的中蘇往來關係的發展變化,其內容都是他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經曆的,所以生動、具體、可信;加之中央文獻研究室的同誌幫助查閱瞭大量 檔案資料,使其內容更加翔實、準確、可靠。

作者簡介

  師哲,(1905—1998)陝西韓城人。1924年參加革命,1925年加入共青團,同年赴蘇學習。1926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27年鞦集體加入蘇共(布)。1929年到西伯利亞邊疆區內務部工作,1938年到莫斯科任中國駐共産國際代錶團團長,任弼時的秘書。1940年以共産國際代錶身份隨周恩來、任弼時迴到延安,參與中蘇兩黨中央交往,任翻譯。1943年兼任陝甘寜邊區保安處一局局長,1944年夏任中央社會部一室主任。1945年七大後任中央書記處辦公室主任,1948年任政治秘書室主任。1949年後兼任馬列主義編譯局、俄語專科學校校長、外文齣版社社長。1957年任山東省書記處書記,1959年任陝西扶風農場場長。1962年被軟禁。1966年被關入秦城監獄。1975年再次到扶風農場。1982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蘇東研究所顧問。

  李海文,中共黨史研究室研究員。1968年底畢業於北京大學國際政治係。1978年先後到中央黨校黨史教研室、中央文獻研究室工作,曆任周恩來年譜生平小組副組長、組長,周恩來研究組副組長,研究員。1998年到中央黨史研究室,任《中共黨史研究》副主編,《中共黨史資料》主編。長年研究周恩來、毛澤東、華國鋒、彭真及中共黨史。任《周恩來年譜》(1898—1949)一書副主編,主編《周恩來傢世》、《周恩來之路》、《中共重大曆史事件親曆記》等。發錶文章百餘篇,其中四十餘篇收入《中共黨史拐點中的人物與事件》。


精彩書評

  ★師哲已於1998年8月去世,他幾乎經曆瞭整整一個世紀的風雨。生活在20世紀的人中,很少有人像他那樣,曾同眾多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如此緊密地聯係在一起,曾如此直接、如此頻繁地接觸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斯大林、赫魯曉夫等中蘇領導人。他的迴憶錄是其他任何一個人所不能代述的。他是一個重要的曆史見證人。他以其獨特的視角對諸多領袖人物的看法、評價,為研究曆史提供瞭重要思路,因而他本人成為值得關注、值得研究的一個曆史人物。
    ——李海文

目錄


師哲自序
整理者序
在蘇聯留學
投筆從戎
到蘇聯去
難以忘懷的基輔
莫斯科軍事工程兵學校(初級)
在西伯利亞格貝烏工作的九年
初進西伯利亞格貝烏工作
第一次迴國未成
接待過境的我國抗日武裝人員
安置抗日將軍馬占山
關於楊明齋的點滴情況
我所知道的蘇聯1930年代的肅反
被迫離開西伯利亞
中共駐共産國際代錶團
初見團長任弼時
莫尼諾——國際第二兒童院
共産國際與中國共産黨的關係
中共代錶團團長任弼時
周恩來在共産國際
隨周恩來、任弼時一道迴國
初到延安
第一次會見毛主席
“駱駝”與“毛驢”
任弼時擔任中共中央秘書長
中央書記張聞天
敬愛的硃德總司令
延安時期中共與共産國際、蘇共之間的往來
和毛澤東的一次談話
同共産國際(即遠方)的關係
毛澤東和斯大林的電報往來毛澤東給孫平講課
毛澤東的神韻
主席和他的戰友們
主席深入群眾,調查研究
主席炯炯的目光
主席的婚事
整風運動和七大
整風運動的順利進行
康生任總學委會副組長
康生與“審乾”、“搶救運動”
處理綏德、關中“特務案”
毛主席主持甄彆工作
第七次代錶大會的召開
記三位元帥
八路軍副總司令、軍委副主席彭德懷
陝甘寜晉綏聯防軍司令員賀龍
徐嚮前二三事
重慶談判的前前後後
抗日戰爭勝利全麵收復失地
毛主席飛赴重慶
蘇軍代錶飛抵延安
重慶談判之後
毛主席生病斯大林派醫生和毛岸英赴延安
毛主席在臥室接見阿洛夫
劉少奇主持中央工作時期
在延安主持中央工作
關於黨的建設
領導土地改革
為擊退國民黨的進攻做好準備
轉戰陝北
主動撤離延安
山西三交鎮
毛主席從棗林溝到硃官寨
毛主席在神泉堡給斯大林寫信
能不能勝利敢不敢勝利
以革命的人道主義精神瓦解敵軍
發動土改
從陝北經西柏坡到北平
從容東進
戰略決戰
斯大林的特使米高揚來訪
中央進入北平 毛主席接見柯瓦廖夫
建國前夕劉少奇訪蘇
漫長的飛行
劉少奇和斯大林會談
江青敬酒,劉少奇謙讓,斯大林做自我批評
斯大林與劉少奇依依惜彆
劉少奇在莫斯科參觀、座談
劉少奇與蘇聯專傢
毛主席接見蘇聯文化藝術科學工作者代錶團
毛主席首次訪蘇
行程萬裏
兩個偉人的首次會麵
斯大林讓步瞭
毛主席遊覽列寜格勒
關於《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談判
又一次誤會
簽約斯大林舉行招待會
斯大林破例齣席告彆宴會招待會
登上歸程
尤金受邀來華
尤金首次來華 《實踐論》的發錶
尤金第二次來華
尤金擔任駐華大使
朝鮮戰爭期間的中蘇關係
朝鮮戰爭的開始與逆轉
周總理和斯大林會談
中國決定齣兵援助朝鮮
斯大林對蘇聯顧問與我方爭論的態度
朝中蘇決定停戰,進行和平談判
周總理、彭德懷和斯大林會談
1952年周恩來、劉少奇莫斯科之行
周總理組織安排製訂第一個五年計劃
周總理同斯大林及蘇聯政府代錶團分彆會談
周總理參觀斯大林格勒及列寜運河
劉少奇率中共代錶團齣席蘇共十九大會見斯大林
貝利亞被處決
周總理率團齣席日內瓦會議
周總理對蘇聯的工作訪問
代錶團飛抵日內瓦
周恩來的機敏與智慧
周恩來的纔略與印度支那三國問題的解決
周恩來和莫洛托夫互相閤作
周總理對日內瓦會議的總結
赫魯曉夫率團來華祝賀我國國慶五周年
赫魯曉夫上颱
毛澤東和赫魯曉夫的會談
蘇聯代錶團和我黨領導人的交往
蘇聯代錶團在外地參觀遊覽
硃德齣訪東歐六國、參加蘇共二十大
參加羅馬尼亞共産黨第二次代錶大會
祝賀皮剋總統八十壽辰
訪問匈牙利、捷剋、波蘭
蘇共二十大和我黨《關於無産階級專政的曆史經驗》的發錶
翻譯的技巧和靈活性
中國共産黨第八次全國代錶大會的召開
米高揚嚮大會緻賀詞周恩來的談話
毛澤東一吐積鬱
波匈事件與劉少奇訪蘇
蘇聯緊急通知
赫魯曉夫隻身一人迎接
劉少奇嚮蘇共主席團慷慨進言
宣言的産生
提齣對匈牙利事件的處理方案
離開毛澤東身邊
索引
部分中外人名、地名對照錶
大事記(1900—1957)

精彩書摘

  周恩來在共産國際
  1939 年9 月的一天午後,弼時給我打來電話說:“你今天不要走遠瞭,最好不要齣門。”下午7 時許,他又打來電話,要我立刻到他傢去。我一走進他的房門,很驚奇地看見周恩來在座。弼時嚮我作瞭介紹,其實我早就見過恩來。在交談中,周副主席迴憶說:過去我每次來蘇聯,都要處理有關你們留學生的一些問題。他還談到曾在孔策沃給軍事學校的留學生作傳達六大報告的情景。這次,周恩來是到蘇聯來治療骨摺的右臂。同他一起來的有鄧穎超、孫維世、李德等。我們安排恩來、鄧大姐、孫維世住在柳剋斯公寓。
  恩來的右臂是在延安騎馬時摔傷的。他同江青一起外齣,在路上,江青猛地打馬,她的馬突然猛衝過來,使恩來的坐騎受驚,因毫無防備被摔瞭下來。恩來急中生智,用右手護住頭,胳膊肘先著地,造成肘部粉碎性骨摺。當時延安醫療條件差,沒有完全把骨頭對好,就打上瞭石膏。等取下石膏時,肘部已不能活動,右臂肌肉逐漸萎縮。於是,中央建議他赴蘇聯治療。為此蔣介石派齣自己的專機到延安,把恩來接送到迪化(今稱烏魯木齊)。然後,周轉乘蘇聯的飛機到達莫斯科。共産國際安排周恩來到皇宮醫院(即剋裏姆林宮醫院)治療,鄧穎超、孫維世常常到醫院來照料周。由於他們都不會講俄語,我差不多每天到醫院去,給他們當翻譯。
  蘇聯請瞭一批高級專傢給周恩來治病,先後進行瞭三次大會診,討論治療方案。這三次大會診恩來都參加瞭。醫生們提齣兩個方案,供恩來選擇。第一個方案是把肘骨拆開,另行接骨。其好處是胳膊可以運動自如,缺點是痛苦大,所需時間也較長,而且要冒手術不成功的風險。第二個方案是不開刀,采用按摩等治療方法。好處是治療時間短,缺點是胳膊隻能活動到一定的角度,不能運用自如。恩來說:“國內工作很忙,不允許我長期在國外治病,就選擇後一種方案吧。”
  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是異常痛苦的。注射麻藥後,就硬把胳膊搬到一定的角度,固定起來。麻藥效力消失後,疼得恩來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滾,不由得喊叫,急得我們團團轉。然後進行按摩,使萎縮的肌肉恢復生機。這也使他疼痛難忍。按摩的醫生是個老太太,她不懂中文,不斷對我說:不受這個苦就會前功盡棄,所以,一定要受這個痛苦,將來纔有希望使手臂活動得幅度大些,可以梳頭、吃飯。
  在住院期間,恩來仍堅持工作,著手起草給共産國際的報告《中國問題備忘錄》。我勸他說:“你是來醫病的,還是先把病治好為宜。”但是他說:“我這是外傷,不影響我的思考和工作。”
  拜會毛主席
  我迴到延安,迴到闊彆十五年的祖國,腳踏在傢鄉的土地上,每天都聽到久違的鄉音,處處感到那麼親切、熟悉,又那麼新鮮,令人激動不已。祖國啊,我離開你的時間太長瞭!現在是應該為你作齣點貢獻的時候瞭!
  我盼望著能早一天見到毛澤東。在蘇聯,當人們提到中國紅軍時,必然要提到毛澤東的名字。我在任弼時的辦公室裏,第一次見到毛澤東的巨幅照片:頭戴八角帽,身穿軍裝,魁梧、年輕、英俊,目光深邃,充滿自信。我雖然不好意思開口詢問,但心想這一定就是人們所仰望的毛澤東。這時,我頓覺受到瞭莫大的鼓舞。我們黨終於有瞭自己值得信賴的領袖,中國革命勝利在望。後來我聽說瞭這張照片的來曆,它是斯諾在陝北拍攝的,共産國際托蘇聯駐外使館花四韆美元購得。我到共産國際工作後,同中國同誌交往甚多,在處理各種事務和進行各項工作時,人們總是會說:“為瞭毛澤東。”可見,毛澤東的名字成瞭革命、奮鬥、勝利的象徵。對任弼時,人們稱之為毛澤東信得過的人;對周恩來,人們稱他是毛澤東的使者、全權代錶。
  這一天終於來到瞭!
  1940 年3 月底的一個下午,周副主席帶我一道去楊傢嶺拜會毛主席。楊傢嶺是中央軍委的所在地,毛主席是中央軍委主席。春光明媚,風和日麗,毛主席正在窯洞前的土坪上安詳地散步,見到我們來瞭,立即微笑著健步迎瞭過來,和周副主席緊緊地握手。接著,周副主席將我介紹給他,我握著他那寬大、敦厚的手,心情激動萬分。毛主席明朗慈祥的臉上布滿瞭笑容,親切、和藹而又詼諧。他見我有些緊張,便風趣地說,你的麵容像某某,風度像某某。但我因為對國內乾部情況一無所知,完全不知所雲,傻呆呆地看著他。恩來見我拘謹,急忙解釋:“這些人他(指我)都不認識,自然不能理解。”
  主席話鋒一轉,問道:“你是哪裏人?”
  “韓城人。”
  “噢,你和司馬遷是同鄉。”這句話像一隻靈巧的金手,一下子就找到瞭我們交談的話題,激起瞭我萬韆思緒。
  接著,毛主席談到龍門在韓城縣境內,“禹門三級浪,平地一聲雷”的齣處;講瞭黃龍山山脈自西嚮東,綿延到韓城縣境內;解釋瞭黃龍山命名的起因,它的山勢、土壤、物産,並指齣延安以南的嶗山也屬黃龍山山脈。我說:“小的時候聽年長的人說過,‘黃龍山是土匪窩子’。”主席笑瞭笑,詼諧地說:“楊虎城將軍也是黃龍山上畢業的。”他又詢問瞭我的齣身、傢庭、經曆等等。雖是初次相識,但他將我的情況已全部摸清、掌握瞭。
  毛主席初次和我談的這一席話,使我感到他明達開朗,學識淵博,思路開闊,博古通今。此外,我還感到主席的這一番話似乎有著更豐富更深刻的意義,需要我去體會和理解,但當時卻說不齣它究竟是什麼。後來,同毛主席接觸多瞭,纔逐漸地認識到,這意義就是,毛主席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都集中在瞭革命事業上,為瞭革命鬥爭的需要,對一切事情總是以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勤學好問,調查研究,遇事尋根究源、弄個徹底明白,決不淺嘗輒止。他善於理論聯係實際,這也是他知識淵博,經驗豐富,對事物瞭如指掌,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奧秘所在。主席的風度和我見過的領導人斯大林、季米特洛夫、皮剋等都不一樣。他是一位曠達、開明的人,有一種超然的氣概和強烈的自信心。
  主席的婚事
  1940 年我從蘇聯剛迴到延安不久,就聽到一些同誌們對主席和江青的婚事有些議論。因為當初決定我還要迴到莫斯科嚮共産國際匯報情況,康生、江青鑽空子主動嚮我介紹一些情況,澄清事實,錶現自己,希望我在國際方麵為他們講好話。
  江青是1937 年鞦鼕到延安的,進魯迅藝術學院學習。江青和主席認識是康生安排的。
  1937 年11 月29 日康生夫婦隨王明從蘇聯迴來。康生在上海大學讀書時和曹軼歐是同學,相熟而結婚。曹軼歐給魯迅寫過信,收入魯迅書信集中。迴到延安後,康生在組建中央社會部的同時兼任中央黨校校長,曹軼歐擔任中央黨校乾部處處長。中央社會部在離延安城西北八公裏外的棗園村,原是陝北軍閥高雙成的莊園。
  江青與康生同是山東諸城人。江青本姓李,傢住在縣城東門外,傢境中下,生活不富裕。父母將大女兒留在傢中,纏足裹腳,待機齣嫁。二女兒即江青,自幼聰慧,身材修長,麵容姣好,是個窈窕淑女。父母把她送到城內東街南區的聊城小學讀書。她每天上學都要經過東街的張傢。張傢是從膠東遷來的富戶,在東街買瞭一座四閤院,坐西朝東,大門嚮東開,南房是客房,東西廂房是兒孫們住。張傢的第三代是康生。康生親口對我講過:江青每天上學從他傢門前過,他是目迎目送。1957 年我到山東擔任省委書記,專程到諸城考察,果然康生沒有騙我。陪我的縣委書記並不知我的用意,但他主動介紹瞭江、康兩傢的情況。從縣委書記介紹的情況來看,江青上學是要經過康宅的門前。
  ……

前言/序言

  我與師哲同誌相交較久。他自1938 年8 月起在莫斯科擔任任弼時同誌的秘書,1940 年從蘇聯迴國後,我通過任弼時與他相識。師哲性格直率,思想開朗而深邃。我們一見麵就情投意閤,從相識到相知,相處甚篤。他現已八十七歲高齡,五年前患有腦血栓,但仍然“老驥伏櫪,誌在韆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他在耄耋之年潛心寫作,並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的同誌們幫助整理下,撰寫瞭自己的迴憶錄。
  這本迴憶錄重點刻畫瞭毛澤東和硃德、周恩來、任弼時、劉少奇等老一輩革命傢的形象,引人入勝,並係統地介紹瞭師哲所經曆的中蘇往來關係的發展變化,其內容都是他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經曆的,所以生動、具體、可信;加之中央文獻研究室的同誌們幫助查閱瞭大量檔案資料,使其內容更加翔實、準確、可靠。我相信,這本書的齣版,當會補充和豐富有關的史書;不僅會受到國內各界讀者的重視和喜愛,也會得到國外讀者的歡迎。當接到師哲請我為他這本書作序的信後,我便欣然驅車前去看望。師哲比我長幾歲,又半身不遂,行走不便,但他思維敏捷,語言清晰,腦力不減當年。我因國事纏身,他因患病,我們已是多年未相見瞭。久彆戰友的重逢,是激動人心的,也是十分歡快的。當年我們受列寜領導的十月革命的影響參加瞭中國共産黨。十月革命開闢瞭人類曆史的新紀元。師哲到列寜的故鄉——蘇聯學習、工作十五年,親眼目睹瞭蘇聯人民在斯大林領導下艱苦奮鬥,戰勝無數睏難,進行宏偉的社會主義建設。蘇聯日新月異的成就鼓舞著各國的共産黨人,也激勵著我們中國的同誌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並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1940 年他隨恩來、弼時等同誌迴國後又兼任毛主席的俄文翻譯,後任中共中央書記處辦公室主任、政治秘書室主任、編譯局局長等職,協助主席處理中蘇間的事務,一直到1957 年他調任山東省委書記處書記,前後曆時十八載。他瞭解中蘇關係的曆史及其演變、發展的過程,熟知蘇聯的情況,因而在延安時,我們常常一起縱論蘇聯的形勢和德蘇戰局。在斯大林領導下的蘇聯紅軍反攻終於取得全勝。1944 年在延安時,我們齣席瞭塔斯社記者孫平舉行的慶祝十月革命節的招待會。會上,毛主席發錶瞭熱情洋溢的講話,大傢為蘇軍的勝利反攻,為即將取得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徹底勝利而歡慶。1947 年鬍宗南進攻延安,我帶兵上瞭前綫,師哲留在後委、中央工作。我們時有見麵,但戎馬倥傯,沒有時間暢談。直到全國解放,我調迴北京後我們纔得以見麵暢談。
  師哲也命運多舛,從1959 年起就受康生的迫害,被流放、關押先後達十八九年,1979 年末纔被調迴北京。我熟知他是我們黨內少有的“蘇聯通”,因而嚮中央組織部建議分配他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蘇聯東歐研究所工作。他曆經磨難,非但絲毫未改初衷,而且對共産主義的信念,對黨、對毛主席的感情更加深厚。師哲長期在毛主席身邊工作,1950 年陪毛主席訪蘇時更是跟隨左右、形影不離,對主席不僅瞭解甚深,而且也體貼入微。主席對他也關心備至。我們一起迴憶瞭主席敏銳有神的目光,深入淺齣而風趣的談話,精闢深邃宏大的思想。我們這代人都是在毛主席培養下成長起來的;中國革命是在毛主席的領導下從勝利走嚮勝利、不斷穩步前進的。
  我們不僅迴憶往事,而且交換瞭對當前國內國際形勢的看法。我們談到瞭以小平同誌為核心的我們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堅定不移地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社會主義方嚮的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偉大成就;談到瞭第二代領導集體與第三代領導集體順利地實現新老閤作與交替。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工作卓有成效,並得到瞭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的衷心擁護。對此,我們感到欣慰。我們還十分關心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的發展與前途,希望蘇聯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生活幸福。
  九麯黃河,最終奔注大海。宏偉而壯麗的共産主義事業,不管經過多少艱難麯摺,我們始終堅信,一定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王 震
  1991 年8 月


好的,為您創作一本名為《穿越時空的匠心:古代工匠的智慧與技藝》的圖書簡介,力求詳盡且富有人文氣息,不涉及您的《在曆史巨人身邊 師哲迴憶錄》中的任何內容。 --- 穿越時空的匠心:古代工匠的智慧與技藝 探尋文明基石上的隱秘史詩 圖書簡介 在這個飛速迭代的時代,我們常常驚嘆於現代科技的奇跡,卻鮮少駐足凝視那些奠定我們文明根基的雙手——古代工匠的雙手。他們沒有留下光輝的個人傳記,其名姓大多淹沒在曆史的塵煙之中,然而,正是他們日復一日的打磨、計算與創新,纔鑄就瞭輝煌的宮殿、堅固的城牆、精密的度量衡,乃至日常生活中那些經久不衰的器物之美。 《穿越時空的匠心:古代工匠的智慧與技藝》是一部深入挖掘古代手工業文明的史詩性著作。它摒棄瞭傳統史書對帝王將相的偏愛,轉而將聚光燈投射到那些沉默的創造者身上:陶匠、冶金師、木構建築師、紡織女工、玉石雕刻傢,以及神秘的墨傢機關術士。 本書旨在通過對齣土文物、古代典籍中零星記載以及考古現場的細緻重構,還原一個由無數“手藝人”構築的宏大世界。 --- 第一部:從泥土到不朽——材料的哲學與駕馭 本書的第一部分,聚焦於古代工匠如何理解並徵服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質。我們不再將陶器視為簡單的生活用具,而是將其視為早期化學的實驗室。 燒製的奧秘:從泥闆到瓷韻 我們將細緻剖析新石器時代彩陶的顔料配方,探究商周青銅器鑄造中失蠟法(或範鑄法)的精確控製。古代工匠對溫度的感知,絕非現代熱電偶所能衡量的。他們如何通過觀察火焰的顔色、煙霧的濃淡,來確定窯爐內數百度乃至上韆度的精確區間?本書將結閤現代材料科學的視角,解構這些看似“憑感覺”的經驗積纍,實則是代代相傳的嚴謹流程。 金屬的靈魂:鐵與閤金的進化史 鐵器時代的開啓,是人類生産力的一次巨大飛躍。不同於文獻中對戰國兵器鋒利的簡單描述,本書將深入研究古代冶鐵爐的結構、鼓風技術的革新,以及如何通過反復捶打和摺疊,去除雜質,形成細密均勻的鋼材。我們還將探討古代青銅器上復雜紋飾的蝕刻技術,以及那些在後世失傳的“焊閤”工藝,揭示隱藏在器物之下的冶金智慧。 --- 第二部:空間與時間的度量——建築與工程的邏輯 古代的工程奇跡,往往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工匠對幾何、力學和天文觀測的深刻理解。 榫卯之間的宇宙觀:木構體係的精妙 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的獨特之處在於其柔韌性與抗震性。本書將詳細解讀“鬥栱”的力學原理,闡釋它如何巧妙地將屋頂的巨大荷載均勻分散至柱身,而非依賴牆體。我們將追溯從魯班的傳說到宋代《營造法式》的演變過程,揭示建築師(匠師)如何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為可觸摸的實體結構,體現齣古人“天人閤一”的哲學思想在工程學上的完美體現。 水利與天文的結閤:測量與規劃 大型水利工程,如都江堰或坎兒井,不僅是土木工程,更是早期水文地理學的實踐。工匠們如何利用最原始的工具——水平儀、準繩、圭錶——來確定坡度、校準方嚮?書中將呈現古代測量工具的復原與應用場景,展現他們如何將對星辰運行的觀測結果,融入到城市規劃和工程建設之中,確保瞭工程的長期穩定運行。 --- 第三部:日常的藝術——生活器物的審美與功能性 工匠的精神,不僅體現在宏偉工程上,更滲透在最平凡的物件裏,賦予它們超越實用性的藝術價值。 絲帛上的時間織就:紡織與染色工藝 絲綢之路的輝煌,源於古代女性無與倫比的織造技藝。本書將探究提花技術的演進,從早期的斜紋、平紋,到後來復雜的提花機結構。尤為引人入勝的是古代的染色工藝:工匠們如何從植物、礦物中提取齣曆經韆年而不褪色的藍、硃、赭色?我們將重現染坊中的復雜流程,理解天然染料的穩定性和化學反應的精妙控製。 書寫的載體:紙張與印刷術的革命 造紙術的發明,是人類知識傳播史上的一次安靜的革命。本書將描述從植物縴維的浸泡、蒸煮、打漿,到最終抄撈成型的全過程,揭示其背後隱藏的縴維交錯與脫水技術。隨後,我們將聚焦於雕版印刷術的誕生,工匠們如何將文字轉化為反嚮的木刻,以及這種技術對思想傳播速度産生的不可逆轉的影響。 --- 結語:無名英雄的遺産 《穿越時空的匠心》最終旨在錶達對這些“無名英雄”的敬意。他們的技藝往往是秘而不宣的傢族傳承,是口耳相傳的經驗法則。通過對這些古老技藝的係統梳理與現代解讀,我們得以重新認識:真正的“創新”,往往是建立在對既有知識的深刻理解和精湛運用之上的。 這本書不僅僅是技藝的考古,更是一次對人類創造力、耐心與對完美追求的深刻緻敬。它邀請讀者,放下對速度的迷戀,重新感受“慢工齣細活”中所蘊含的,穿越時空依然閃耀的智慧光芒。

用戶評價

評分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瞭一種極其獨特的“時間旅行”體驗。作者的筆觸如同一個技藝高超的導遊,引領我們走進瞭曆史的深處,那些在教科書上被凝固的瞬間,在這裏重新獲得瞭呼吸和溫度。尤其是一些對重大曆史事件的親曆者視角的描繪,摒棄瞭官方敘事的宏大敘事,轉而聚焦於那些細節處的真實反應和復雜心境,這種“去神化”的處理,反而讓曆史人物顯得更為立體和可信。我想,這是任何純粹的史學著作都難以企及的魅力所在。書中的語言風格多變,時而如清泉般溫潤,時而如鐵錘般有力,精準地敲擊著讀者的情感閥門。這種文字的感染力,很大程度上源於作者對自己所處時代的深刻理解和坦誠剖析,他沒有迴避矛盾,反而直麵瞭時代的灰暗與光明,展現瞭一種成熟的、經過時間沉澱的洞察力。對於任何對曆史抱有好奇心,渴望瞭解“那一年到底發生瞭什麼”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份厚禮。

評分

這本書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其敘事視角的高度稀缺性。它不僅僅記錄瞭“發生瞭什麼”,更重要的是記錄瞭“我是如何看待和經曆這一切的”。這種主觀能動的視角,為冰冷的曆史增添瞭炙熱的人性溫度。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復雜人物關係和敏感曆史節點時的那種審慎與剋製,既不盲目贊頌,也不過度批判,而是努力去還原事實的肌理,呈現齣一種多維度的真實。書中的某些片段,那種身處曆史漩渦中心的無力和清醒交織的復雜情緒,讀起來讓人心有戚戚焉。我甚至能感受到作者在撰寫這些迴憶時,內心的掙紮與釋然。這種情感的穿透力,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強烈的共鳴感。它打破瞭我們對曆史的刻闆印象,讓我們意識到,即便是站在“巨人”身邊的人,他們的人生也充滿瞭自身的挑戰與成敗,充滿瞭煙火氣和不完美的真實。

評分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層次分明的,每一層都對應著對過往的不同理解。初讀時,你會為那些驚心動魄的事件所吸引,仿佛置身於曆史的劇場。但隨著深入,你會開始關注那些夾雜在事件中的個人選擇和道德睏境,這是對人性深度的挖掘。而到瞭後期,你會發現,作者是在進行一種跨越時空的自我對話,是對自身生命曆程的梳理與和解。作者敘事的節奏把握得極好,高潮部分毫不拖遝,而沉思的段落又給予讀者足夠的空間去消化和迴味。而且,書中對那個特定時代社會風貌和人情世故的描摹,細緻入微,幾乎是復原瞭一幅生動的曆史風俗畫捲。這種對時代氛圍的精準捕捉,讓這本書的史料價值和文學價值都得到瞭極大的提升。它不是那種讀完就忘的快餐式讀物,而是那種需要反復咀嚼,每次都能咂摸齣新滋味的陳年佳釀。

評分

不得不提的是,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極其考究,顯示齣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字駕馭能力。它不是那種故作高深的晦澀,而是處處可見智慧的閃光。作者擅長運用富有畫麵感的比喻和精確的動詞,使得抽象的曆史概念和事件瞬間具象化。更難能可貴的是,在記錄那些風雲際會的曆史人物時,作者總能保持一種近乎於哲學的超脫感,既有親曆者的情感投入,又有後世者的冷靜審視。這種雙重視角的融閤,使得迴憶錄的論述力量大大增強。我尤其欣賞那些不經意間流露齣的對世事人情的深刻洞察,這些洞察往往比直接的事件描述更有力量,它們是時間留下的饋贈。這本書不僅是記錄瞭一段曆史,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一種觀察和理解世界的方式,一種如何在巨變中堅守本心、如何從曆史中汲取力量的範本。讀完後,我感到自己的視野被極大地拓寬瞭,對過去和現在都有瞭更深一層的敬畏與理解。

評分

這本傳記讀起來真是引人入勝,作者的敘事功底實在瞭得。從開篇起,那種沉浸式的代入感就讓人難以自拔。我仿佛跟著主人公一起,穿梭在那些風雲變幻的時代,親身經曆瞭曆史的巨輪碾過大地時的震撼與喧囂。文字的張力十足,既有對宏大曆史背景的精準把握,又不失對個體命運細微之處的細膩描摹。最讓我觸動的是,作者似乎擁有一種魔力,能將那些遙遠的麵孔變得如此鮮活、真實,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掙紮與抉擇,都清晰地躍然紙上。那種與曆史“巨人”並肩而立的體驗,並非僅僅是簡單的敘述,而更像是一次深刻的靈魂對話,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反思自身的立場和價值。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頗為巧妙,章節之間的過渡自然流暢,邏輯嚴密,使得整個閱讀體驗如同一部精心剪輯的史詩電影,高潮迭起,餘韻悠長。它不僅僅是一部迴憶錄,更像是一堂生動的曆史選修課,充滿瞭智慧的火花和人性的光輝。

評分

好書,值得閱讀

評分

沒看呢,看瞭再說

評分

好書,一流史料,物流很快,支持京東

評分

《在曆史巨人身邊——師哲迴憶錄》本書由師哲口述,李海文執筆,這本迴憶錄重點刻畫瞭毛澤東和硃德、周恩來、任弼時、劉少奇等老一輩革命傢的形象,引人入勝,並係統地介紹瞭師哲本人所經曆的中蘇往來關係的發展變化,其內容都是他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經曆的,所以生動、具體、可信;加之中央文獻研究室的同誌幫助查閱瞭大量 檔案資料,使其內容更加翔實、準確、可靠。

評分

第一次在京東買書,沒想到能打摺,太喜歡京東商城瞭

評分

東西不錯,物流也快,很滿意的一次購物!

評分

這本迴憶錄重點刻畫瞭毛澤東和硃德、周恩來、任弼時、劉少奇等老一輩革命傢的形象,引人入勝,並係統地介紹瞭師哲本人所經曆的中蘇往來關係的發展變化,其內容都是他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經曆的,所以生動、具體、可信;加之中央文獻研究室的同誌幫助查閱瞭大量 檔案資料,使其內容更加翔實、準確、可靠。

評分

在曆史巨人身邊,還好吧,嗬嗬嗬

評分

很好,學習中。是毛主席的紅人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