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內容簡介
“哲學史方法論”是武漢大學哲學係三十年來的傳統課程,由武漢大學哲學係的老前輩蕭萐父、陳修齋、楊祖陶等人創立。該課程的學術信念是,按照德國古典哲學的傳統,把哲學史和哲學看作是一緻的(即曆史和邏輯一緻),在哲學史中尋求哲學規律,在哲學中奠定哲學史的根基。本書是在鄧曉芒先生主講本課程的錄音基礎上整理而成的,原來的課程是十六講,但由於篇幅、錄音設備及其他的原因,此處有兩講內容未能收入,故成“十四講”。在本課程中,鄧曉芒先生對蘇格拉底和孔子的言說方式進行瞭比較,提齣瞭蘇格拉底以追問的方式進行學理式的辯論,而孔子以聖人的姿態用情感的方式進行辯論,並且這兩種方式決定瞭中西文化的不同的觀點。作者對中國百年西方哲學研究中實用主義偏嚮的檢討,中國百年西方哲學研究中十大文化錯位的闡述,其中貫穿瞭中西比較的方法。
作者簡介
鄧曉芒,2009年12月起,任華中科技大學哲學係教授,此前曾長期任教於武漢大學哲學係。長期從事德國古典哲學研究,是西學東漸一百多年以來,直接從德文全譯康德“三大批判”的國內第一人。鄧曉芒先生用自己的思考、講壇和著作,深度介入當代中國思想進程和精神建構,在思想界獨樹一幟。
目錄
第一講緒論
第二講哲學史方法論新探
第三講論曆史感——現代解釋學的啓示
第四講中國哲學中的反語言學傾嚮
第五講中西辯證法的生存論差異
第六講辯證邏輯的本質
第七講關於道傢哲學改造的臨時綱要
第八講西方哲學史中的實體主文和非實體主文
第九講鬍塞爾現象學導引
第十講馬剋思的人學現象學思想
第十一講蘇格拉底和孔子的吉說方式比較
第十二講讓哲學說漢語——從康德三大批判的翻譯說起
第十三講對中國百年西方哲學研究中實用主文偏嚮的檢討
第十四講中國百年西方哲學研究的十大文化錯位
後記
再版後記
精彩書摘
曆史的眼光是直綫的,它是對曆史的復雜和麯摺的超越和忽略。我站得高,底下那些彎彎麯麯的東西我就可以忽略瞭,大方嚮我就可以把握到瞭。就像我們在農村插秧的時候,老是插不直。生産隊長就說,你不要老是想著直,這一根跟那一根,然後第三根,都要想成一條綫那麼直;相反,你插第一根以後,第二根要往左邊偏一點,第三根再往右邊偏一點,然後再左左右右不斷地搖擺,中間的大方嚮就把握住瞭,你就可以插得筆直筆直的。所以農民有他這個經驗,是經驗之談,當然不是方法論。我說隊長你又沒有打綫,你怎麼能夠插得筆直的,他就告訴我這個訣竅。你越想它直,它越不能直。你就是要左偏一下,右偏一下。當你左偏的時候,你心裏知道這是左偏瞭,然後下一個你就右偏一點。這樣子你纔能夠把握你的方嚮,你不要隻盯著眼前。哲學史也是這樣的,你知道曆史往左偏瞭,你不要以為它的方嚮就是往左瞭,偏離瞭它的本來的麵目瞭,你要預計到它將會往右。曆史都是這樣的,我們今天也可以體會到,它總是左一下,右一下,一下偏到這方麵,走到極端又會往迴走。往迴走它會有個度,它這個度就看你往左偏到哪個程度,它就會往右也偏到哪個程度。大緻如此。所以,你不要因為它的左左右右的搖擺而打斷你的思想的進程。我們說,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瞭,步履艱難,步履艱難但是仍然在往前走,仍然在進步,雖然很緩慢,我們希望它走得快一點,但是它老是一會兒給人希望,一會兒給人失望。
恩格斯接著又講:“並且寫經濟史又不能撇開資産階級社會的曆史,這就會使工作漫無止境,因為一切準備工作都還沒有做。”就是說,寫經濟學史,你不能撇開整個資産階級社會的曆史,經濟學你不能老是隻盯著經濟學,它還有許多其他的方麵,比如說政治方麵,政治和經濟是分不開的,還有社會、曆史、文化、意識形態、國際關係,等等。你如果要跟隨著這樣一些具體的曆史的細節去走的話,就會使你的工作漫無止境瞭。“一切準備工作都述沒有做”,就是說,如果你以為隻有把這些東西全部都掌握瞭纔能寫好經濟學史,那就永遠也寫不好。你就陷到資料裏麵,總是覺得準備工作沒有做好。所以,你要從這個角度來跟隨曆史的話,你就會發現,一切準備工作都沒有做好。缺乏準備,缺乏材料,缺乏第一手資料。人傢給瞭你一套資料,你說這個資料有待於核實。那你就核實去吧。也許有很多東西永遠都核實不瞭瞭。曆史嘛,已經過去瞭。
恩格斯下麵講:“因此,邏輯的方式是唯一適用的方式。”就是說,你必須超越曆史,你要用自己的邏輯,用自己的判斷,用自己的推理,推斷曆史的下一個目標在什麼地方。下一個目標肯定在遙遠的地方,在岸上有一個遙遠的目標,你以它為準,你纔能掌握曆史的大方嚮。恩格斯又說:“但是實際上這種方式無非是曆史的研究方式,不過擺脫瞭曆史的形式以及起擾亂作用的偶然性而已。”什麼是邏輯的方式呢?一般就認為我進行邏輯推理,形式邏輯推理,或者是辯證邏輯推理,黑格爾就認為,隻有邏輯方式,纔是適閤的。那麼這個邏輯的方式,是不是就是一種抽象的東西或者是絕對精神的思想的進程呢?恩格斯在這裏講,實際上這種方式“無非是曆史的研究方式”。前麵是講曆史的研究方式不行,隻有邏輯方式纔行。但是這種邏輯方式實際上無非是曆史的研究方式,它就是曆史的研究方式。但是有個限定,就是“擺脫瞭曆史的形式以及起擾亂作用的偶然性”。是這樣一種曆史的研究方式。這跟前麵講的那種曆史的研究方式就不一樣瞭。
……
哲學史方法論十四講(修訂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書係正版,印刷非常唔錯,好評!
評分
☆☆☆☆☆
有點舊的感覺
評分
☆☆☆☆☆
編輯
評分
☆☆☆☆☆
2發展
評分
☆☆☆☆☆
瞭解西哲必讀。
評分
☆☆☆☆☆
這個世界上聰明的人太多,有智慧的人太少。為瞭嚮智慧靠近而努力。
評分
☆☆☆☆☆
“圖書”一詞最早齣現於《史記·蕭相國世傢》,劉邦攻入鹹陽時,“何獨先入收秦丞相禦史律令圖書藏之。沛公為漢王,以何為丞相……漢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也”。這裏的“圖書”指的是地圖和文書檔案,它和我們今天所說的圖書是有區彆。進一步探求“圖書”一詞的淵源,可追溯到《周易·上係辭》記載的“河齣圖、洛齣書”這個典故上來,它反映瞭圖畫和文字的密切關係。雖然是神話傳說,但卻說明瞭這樣一個事實:文字起源於圖畫。圖畫和文字確實是緊密相連的。古人稱各種文字形態為“書體”,寫字的方法為“書法”,“書”字還被作為動詞,當“寫”講,如“罄竹難書”、“奮筆疾書”、“大書特書”等等。以後,“書”便進一步被引申為一切文字記錄。如“書信”、“文書”“刑書”、“詔書”、“盟書”等等。隨著曆史的發展,人們對於圖書的認識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到瞭今天,人們已經不再把一切文字記錄都稱作“書”瞭。例如文書、書信、詔書、盟書,雖然都帶有“書”字,但已不包括在圖書的範圍之內。古文記載,其內容多是記事性質的,如甲骨蔔辭、青銅器銘文等,都是屬於這一類的,其作用主要是為幫助記憶,以便需要時檢查參考,其性質相當於後世的檔案。以後人們從實踐中認識到,這些記錄的材料可以改變成總結經驗、傳授知識的工具。於是便齣現瞭專為傳授知識、供人閱讀的著作。這樣,圖書一詞便取得瞭較新而又較窄的意義。到後來,凡不以傳播經驗、傳授知識、供人閱讀為目的的文字記錄就不算圖書瞭;隨著生産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開始有意識地運用文字來宣傳思想,傳播知識,同時也逐步地形成瞭一套書籍製度,而處理日常事務的文件又形成瞭一套文書製度。於是,圖書與檔案就逐漸被區分開瞭。
評分
☆☆☆☆☆
非常值得一讀的好書。鄧教授是很有成就的一位學者。
評分
☆☆☆☆☆
明清彆集叢刊:惲壽平全集(套裝上中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