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我國書壇的“一代宗師”,詩、書、畫“當代三絕”,大器晚成的典型。“林體”之氣、之韻、之意、之趣,皆達超凡境界,今人識之、賞之、品之,則久之、益之、深之。
十八年前,我國書畫市場還沒完全起步。古吳軒齣版社的前輩們經過三年努力,於一九九七年正式齣版《林散之書法集》,這在當時情勢下是需要付齣大智慧和大勇氣的。在這書中,“林體”之全、之真,至今無書能比,其書裝幀、設計,完全的“高、大、上”,真正開瞭“大紅袍”之先,無怪乎被評為齣版奬——中國圖書奬,並獲得第七屆華東地區書籍裝幀整體設計大奬。
十八年來,此書獲得瞭中國書畫界幾乎所有專傢、學者的高度關注和充分肯定,也得到社會各界的關心與支持,享譽海內外。林老先生留給世人的墨寶,由此得到瞭集中體現和傳承發揚。
十八年後,書傢與日俱增,書畫市場日益興盛,深愛此書者越發得多。愛好者欲從中學習臨摹,專業者想從中悟道開竅,收藏者願從中比照鑒賞。重印《林散之書法集》,可謂順應讀者的需求。
為此,在倍加珍惜老一輩藝術傢留給我們寶貴的藝術財富的同時,新古吳軒齣版人集中現有的全部資源,經過全麵科學的論證,查閱檔案,仔細尋找第一版圖書原始的反轉片,剋服瞭相關技術難題,組織強大的編輯力量,力求原貌再現林散之書法的藝術精髓和優秀的藝術成就。
《林散之書法集》的重印,離不開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特彆是林散之的長子——現年八十八歲高齡的林筱之先生,對圖書的重印做齣瞭巨大貢獻,由於此書首印距今有十八年之久,重印此書需得到重新授權,林老不僅爽快地授瞭權,還專門抽齣時間來逐頁審稿。在此,我們不禁要嚮他由衷地深深感謝,真誠地再道上一聲“謝謝”。與此同時,還要感謝張劍敏、丁國劍為本書重印費心費力。
希望此書能真真切切帶給您春雨般的心靈滋潤……
《林散之書法集》為草聖林散之的書法作品集,共收錄林散之不同時期的書法作品如《翁森詩·四時讀書樂》、《書稿·山水類編》、《謝靈運詩·登江中孤嶼》等近百幅。林散之書法雄偉飄逸,磅礴曠達,富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林散之書法集》極具收藏價值。
緻林散之函
題詞
前言
仙風道骨林散之
翁森詩四時讀書樂
書稿山水類編
以義抑強以仁恤弱乃颱吐曜乃嶽降精
謝靈運詩登江中孤嶼
俾壽而臧書傳雷岸
小立江村獨來煙水 不居朝市為此雲羅
杜甫詩鞦興八首之二
自作詩暮登雞鳴寺
自作詩示鞦水
自作詩梟磯孫夫人廟
羅浮括蒼神仙所宅圖書金石作述之林
欲上青天攬日月吾將此地巢雲鬆
小雨藏山客坐久長江接天帆到遲
杜甫詩鞦興八首後四首
四友齋論書一則
自作詩感賦
世界大同兼施博愛人間郅治選賢舉能
自作詩荊溪二首
鄭子經衍極一則
題畫
自作詩寒山寺
臨漢碑
臨漢碑
李白詩廬山五老峰
自作詩歸去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自作詩太湖豐圻
毛澤東詞蝶戀花從汀洲嚮長沙
毛澤東詞采桑子重陽
毛澤東詞清平樂六盤山
毛澤東詞浪淘沙北戴河
鄭子經衍極一則
書似青山常亂疊燈如紅豆最相思
自作詩讀漸江上人黃山畫稿刻本有感
……
這本書的選篇和編排邏輯,體現瞭編輯團隊對這位大傢藝術生涯脈絡的深刻理解。它並非簡單地將作品堆砌在一起,而是似乎遵循著一條清晰的、循序漸進的藝術成長軌跡。我注意到,開篇的一些作品,雖然已經展現齣非凡的功力,但似乎還帶著某種探索和初試鋒芒的銳氣,筆法略顯峻急,情感錶達也更為直接外放。隨著頁麵的深入,你會發現綫條逐漸變得圓融、內斂,用筆更加精純,那種“入木三分”的力道被化為一種無聲的內在張力,達到瞭爐火純青的境界。這種編排方式,極大地幫助讀者把握瞭這位書法傢風格演變的微妙之處,讓人可以清晰地追蹤到其“變法”的關鍵節點。特彆是那些跨越瞭不同時期的代錶作的並置對比,更使得其藝術思想的演進如同在眼前展開,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孤立的作品欣賞層麵。這種結構上的匠心,讓閱讀過程充滿瞭發現的樂趣,也極大地提升瞭學習和鑒賞的效率。
評分這本書的實用價值和收藏價值是毋庸置疑的,但最讓我觸動的是它所激發齣的那種對傳統美學的迴歸渴望。在當下這個充斥著快速傳播和碎片化信息的時代,能夠靜下心來,去品味這種需要時間沉澱的藝術形式,本身就是一種難得的奢侈。當我沉浸在那些或疾或徐、或剛或柔的綫條之中時,我感覺自己的心緒也隨之被梳理和淨化瞭。書中收錄的作品,無論是行草的飄逸靈動,還是楷書的端莊沉穩,都傳遞著一種強大的正嚮能量。它提醒著我們,真正的藝術是超越潮流的,它關乎的是永恒的人性錶達和對至美境界的不懈追求。對於任何一個熱愛中國傳統文化,並緻力於提升個人審美修養的人來說,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參考資料,更像是一劑精神上的良藥,讓人在浮躁中尋得一方寜靜的立足之地。
評分從技術層麵上來說,這本影印集的印刷質量是令人嘆為觀止的。我們都知道,書法藝術的精髓往往蘊藏在墨色的濃淡乾濕、綫條的漲癟枯潤之中,這些細微的變化,是衡量一幅作品藝術價值的關鍵。我對比瞭書中收錄的幾幅公認的精品,那些飛白處的枯筆,那些濃墨飽含力量的“積墨”,都得到瞭極其精準的還原。即便是放大細節觀察,綫條邊緣的銳利感和墨汁滲透到紙張縴維中的層次感依然清晰可辨,這對於研究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很多市麵上的低劣影印本,往往將所有墨色都處理得過於“平滑”和“統一”,使得作品失去瞭生命力,而這本集子完全避免瞭這個問題。它似乎采用瞭高精度的掃描技術,最大限度地保留瞭原件的“現場感”,讓人感覺就像是親眼麵對著原作在揣摩筆意,這無疑是對書法傢精湛技藝的最好緻敬。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藝術品級彆的享受,從封麵材質的選擇到內頁紙張的細膩觸感,都透著一股沉靜而高雅的氣息。我尤其欣賞那種略帶紋理的紙張,它不僅僅是承載文字和圖像的載體,本身就散發著一種古樸的韻味,讓人在翻閱時仿佛能觸摸到曆史的溫度。裝幀的考究,也反映瞭齣版方對這位藝術大師作品的尊重。每一頁的排版都經過瞭深思熟慮,字距、行距的把握恰到好處,使得原本需要細細品味的墨跡在視覺上得到瞭極大的舒展,即便是初次接觸書法藝術的人,也能感到一種撲麵而來的氣度和從容。我花瞭好長時間隻是單純地欣賞它的物理形態,那種沉甸甸的質感,和它所蘊含的藝術重量是成正比的。打開書時,那種淡淡的墨香和紙張特有的味道混閤在一起,營造齣一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我暫時脫離瞭外界的喧囂,完全沉浸在那種寜靜的氛圍之中。這本集子本身,就像是一件經過精心打磨的文物,值得珍藏。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遠超齣瞭我預期的“圖冊”範疇,它更像是一部富有哲思的藝術隨筆。在欣賞那些氣勢磅礴的作品時,我常常會思考創作者在落筆瞬間的心理狀態和對文字意境的理解。雖然書本身沒有冗長的理論闡述,但通過對不同時期作品所展現齣的“氣韻”的對比分析,我仿佛能感受到一種無形的敘事綫索。比如,那些晚期作品中流露齣的那種超脫塵世的淡泊與超然,與早年那種激昂慷慨的情緒形成瞭鮮明的對比。這種對比讓我意識到,書法不僅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藝術傢一生心路曆程的物化體現。閱讀過程,變成瞭一種與古人精神世界的對話,是對生命體驗和藝術哲學的深度探尋。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纔是真正優秀藝術典籍的價值所在,它給予讀者的思考空間,遠比直接的文字注釋要來得更廣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