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竹山編著的《人參帝國》是對清代人參史展開的全麵性研究。人參曆史的研究不僅是製度史、政治史及經濟史的課題,更是醫療史及物質文化史的重要課題。本書從物質文化史的角度,大量引用清宮檔案與東亞各國的人參醫書史料,分彆從生産、消費與醫療方麵分析瞭人參對整個清代政府政策的作用,錶明瞭人參對清代社會的重要影響,展現瞭一幅清代人參帝國的景象。
人參不像蘿蔔乾,雖然曬得硬邦邦,可也有保質期,還得及時賣瞭。作者收集史料證明,東北人民挖人參,江南人民吃人參。《紅樓夢》裏曬富是這麼說的:“彆說一日二錢人參,就是二斤人參也吃得起”——這當真是把人參當蘿蔔吃瞭。彆說富人傢,就是窮人傢也拼著性命吃人參,《儒林外史》裏說,一個少年得病,大夫開瞭人參的方子,“每劑要五兩銀子,自此以後,一連害瞭兩年,把些衣服、首飾都花費完瞭,兩個丫頭也賣瞭”。硬是把個小康之傢給吃窮瞭,也沒見好,看來人參也沒有什麼療效。
評分乾隆五年,清政府為瞭要加強旗人在東北地區的獨占與壟斷地位, 首先由乾隆皇帝麵諭舒赫德,正式提齣瞭封禁東北地區的信號,舒赫 德隨後提齣瞭八項措施,其中一項就是與人參議題有關的規定,內容 是“重治偷挖人參者”[2]。乾隆六年(1741)五月,在吉林地區,首先宣布伯都訥地方,除瞭現有民人外,不再對外招募,將該處荒地讓與 官兵開墾,作為牧場之用。並嚴厲查禁齣産人參、東珠的吉林江與長 白山、烏蘇裏等處相通之水旱道路。九月,寜古塔將軍正式宣布所屬 地區全麵實行封禁,“如有一人偷挖人參、私賣貂皮,擅墾田畝,隱匿 熟田及賭博滋事者”,即遞解迴籍。[1]
評分一本獨特視角去探究清代經濟政治和文化的書籍,值得一看~
評分颱灣學者的書
評分二、軻比能統一漠南及宇文、段、慕容各部的繼起
評分沒有想象中的有趣,大部分篇幅在講采參製度啥的,後麵纔開始講社會視角中的人參,卻有種史料不太夠的感覺,“人參故事編繪”的評價十分中肯,為什麼人們這麼這麼人參似乎也不是特彆讓人信服
評分very good!
評分好書,值得推薦。喜歡醫學史的同學可以購買。
評分這書在上海書評上有一個批評性的書評,但是值得一讀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