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西方国家中兴起了新的学科——死亡学,而法国历史学家菲利普?阿里耶斯1977年所著《面对死亡的人》一书则起了开创性的作用。本书展现了西方从中世纪早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人们对死亡态度的历史。阿里耶斯的著作奠定了一套对死亡观的话语解释系统,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阐释、修正和取舍的基础。
上卷包括两个部分、五个章节,分别研究了历史上面对死亡态度的演化,教堂中的圣墓,来世观念与末日审判,葬礼的变迁以及墓地的雕像。
下卷共分三个部分、七个章节,分别研究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死亡观念的变化,对死亡的冷漠态度,对于尸体的处理,假死现象,面对死亡的浪漫主义态度,公墓以及现代西方工业社会里出现的被倒置的死亡的现象。
作者简介
菲利普·阿里耶斯(1914-1984),法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
精彩书评
★该书知识丰富,思想深邃,十分详细地阐述了死亡的历史……一部非凡的作品。
——罗伯特尼斯比特,《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毫无疑问,这部非常优秀的作品为未来的死亡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标准及目标。正如此前阿里耶斯的一部关于儿童史的著作成为了该研究领域的典范之作,衡量其他同类作品的水平一样,未来关于死亡历史的著作,必将借鉴这部伟大的综合性著作,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阐释、修正和取舍。
——劳伦斯斯通,《纽约书评》
目录
第一部分人皆会死
第一章被驯服的死亡
预感死之将至
暴卒
圣徒之死不同凡俗
仰卧而去:通俗的死亡仪式
公众性25
史之留痕:二十世纪的英国
十九、二十世纪的俄罗斯
死者入眠
繁花似锦的花园
听天由命
被驯服的死亡
第二章圣陵旁,教堂中
圣人的庇佑
公墓成镇,墙内安葬
墓地:“教会的怀抱”
被诅咒的葬法
教规:教堂内严禁下葬习俗:教堂即墓
地
堂院与藏骸所
集体墓葬坑
骸骨堆
敞开的大墓地,
避难所与居住地广场和公共场所
教堂取代圣人哪座教堂?
教堂的何处?
何人葬入教堂?何人葬入墓地?图卢兹的
例子
英国的例子
第二部分自身之死
第三章死的时刻生的记忆
来世说,心态的标识
最后的登基
末日审判,生命之书
生命终结时的审判
关于死的种种母题
传教方针的影响?死亡率过高?
对生的热恋
贪恋红尘与静物画收藏家
挫败与死亡
第四章对彼岸的担保
古仪式追思祷告悲伤逝抱紧遗体
为亡灵祈祷
古老仪式:念诵人名
害怕下地狱,炼狱与等待
罗马弥撒:死人的弥撒
圣体拜领台的祈祷
僧侣的情感:教堂的财富
中世纪后期的新仪式:教士的作用
新的送葬队:教士和穷人组成的队列
遗体从此藏在灵柩台上的棺材里
丧葬弥撒
入土之日在教堂做法事
下葬之后的种种法事
慈善基金及其公告
教友会
此岸和彼岸的保障;遗嘱的功能;财产的重
新分配
财富与死亡;用益权
立遗嘱:良心的责任,个人的行为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被驯服的死亡
我们分析的起点是中世纪前期的死亡形象,比如说罗兰之死。不过死亡形象远早于罗兰:那是最古老的历史——大概是史前史——中长夜漫漫、无时间记载的死亡。罗兰身后,这一形象留传下来:在拉封丹寓言中那位樵夫身上,托尔斯泰小说中那些农民身上,乃至二十世纪的一位英国老妇人身上,我们又遇见了这一形象。但中世纪早期比较特别:教会中的博学之士要传承和恢复上古先哲文化,可骑士贵族却把大众口头文学中的形象强加给他们。罗兰之死被视为圣徒之死,但并非那种神秘莫测的离奇之死,例如高郎翰或梅艾涅国王之死。中世纪的圣徒是教会文人从世俗骑士文化中借来的观念,这个文化本身源自民间。
一种古老文明面对死亡所特有的态度,它源远流长,起始于人类之初,熄灭于我们眼下。而此一时代和此种文学的意义就在于用实实在在的文本清晰地再现了这种态度。我们想要讲述的是一部演变史,在本书的整个过程中,为了理解历史的每一点变化,我们都必须回过头来参照这一传统态度。预感死之将至
让我们先来天真地问一句:在《罗兰之歌》中,在圆桌骑士的传奇中,在关于特里斯丹(Tristan)的诗歌中,骑士们如何死去……
他们决不会糊里糊涂地死去:仙逝之时总有习惯性的仪式,赞叹性的描述。普通正常的死并不阴森恐怖,虽说也有人会因伤猝死,因激动过度而亡。
其主要特点便是留出了一段预警的时间。“啊,和蔼慈祥的老爷,这么早您就想到了死?”“是的,”郭凡答道,“要知道我活不过两天了。”无论是大夫,陪伴者,还是神父——后者若没到场是因为没人通知——,都没有他本人清楚。唯有临终之人方知道大限来临的确切时刻。
国王班不幸从马上跌下。他失去了一切,带着妻儿逃离自己的领地和城堡。他停下来观看远方正在燃烧的城堡,“那曾是他的全部安慰”。他痛不欲生:“国王班如此想着,用双手蒙住双眼,巨大的悲哀攫住了他,撕扯他的心,他流不出泪、透不过气来,脸色苍白,重重地从坐骑上摔下去……”那时的人常常失去知觉,即便那些从不畏死的蛮勇战士,也会动不动就昏过去。男人一激动就昏过去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巴洛克时期。只是到了十七世纪后男人或日雄性才有必要控制自己的感情。到了浪漫时期,昏厥成了女人的专利,并为她们所滥用。如今,昏厥不再有其他含义,只是一种临床症状罢了。
国王班苏醒过来,发现鲜血从自己的口、鼻、耳中流出,“他看着天,尽力地说……啊,上帝,救救我,我看见、我知道我的大限到了。我看见而且我知道。”
奥利维(0IiVier)和屠宾(Turpin)感受到死亡的阴影,几乎说出了一模一样的话。“罗兰感到死神占领全身,从头部延伸到心脏。”他“感到命数已尽”。
被有毒的武器刺伤后,特里斯丹“感到生命渐渐逝去,他明白自己就要死了。”
虔诚的僧侣与骑士们的行事方式并无二致。据拉乌尔·格拉贝(RaoulG1aber)所言,备受人尊重的埃尔韦在圣马丁一德一图尔隐居了4年,尔后感到自己升天在即,于是涌来大量朝圣者,盼望目睹奇迹。另一位懂点医术的僧侣迫不得已,催促前来接受他医治的教友们抓紧时间:“他确知自己死期已近。”图卢兹的奥古斯丁博物馆里保存了一份1151年的文件。,文件讲述了纳尔波尼的圣保罗教堂的圣器管理人如何看出自己时日不多:看见死神来到身旁,他预感到死之将至。当着众僧侣的面,他做遗嘱,做忏悔,然后去教堂领圣体,并当场咽气谢世。
某些预感非常神奇:特别是其中的一种,决不会有误,那就是幽灵的出现,哪怕它出现在梦中。国王班的遗孀自丈夫去世、儿子神秘失踪后皈依宗教。许多年后,一天晚上她梦见了儿子和侄子们,据说他们都死在一个美丽的花园里:“她明白主终于满足了她的愿望,她即将魂归天国。”
……
面对死亡的人(上卷):卧像的时代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不错,用券优惠。送货快,质量好。希望京东以后可以多点优惠券~
评分
☆☆☆☆☆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西方国家中兴起了新的学科——死亡学,而法国历史学家菲利普?阿里耶斯1977年所著《面对死亡的人》一书则起了开创性的作用。本书展现了西方从中世纪早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人们对死亡态度的历史。阿里耶斯的著作奠定了一套对死亡观的话语解释系统,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阐释、修正和取舍的基础。
评分
☆☆☆☆☆
这套书上下都很好啊。
评分
☆☆☆☆☆
卧像的时代 买来看看的
评分
☆☆☆☆☆
非常好的产品 正品包装 喜欢
评分
☆☆☆☆☆
评分
☆☆☆☆☆
每一个接受正规教育的人,从古至今,没有一个能脱离阅读的。阅读的对象既可以是美好的,又可以是丑恶的;既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是霉变的,既可能是艰深的,又可能是肤浅的。但是无论如何,通过阅读,自己的心灵和外部世界、和古典先贤、和社会各个层面、和知识各个层次产生了联系。这种联系,将雕刻出不同的灵魂塑像。 阅读,在今天已经有了更多的形式,比如网络,比如电视等传媒。阅读就是传播与接收的互动。无论是什么形态,阅读几乎可以说是一种本能了,从人类进入信史或者说,人类进入文明史之后,直到今天,依然是。古,但不老。在当前色彩斑斓的世界里,阅读依然是一项基本的人生技能。 特别提醒:这份文字以下部分属于读书笔记,摘录的东西比较多,因此,如果没有兴趣读下去的兄弟姐妹们,请到此为止。 读书挺多年,自己是否真的知道如何读书呢?要解决自己的问题包括:昏昏欲睡问题,东一榔头,西一棒棰问题,记忆问题,横向掌握问题等等。“伟大的作者经常也是伟大的读者,但这并不是说他们阅读所有的书。只是在我们的生活中,阅读是不可或缺的。在许多例子中,他们所阅读的书比我们在大学念的书还要少,但是他们读得很精。因为他们精通自己所阅读的书,他们的程度就可以跟作者相匹敌。他们有权被称作权威人士。在这种状况下,很自然地,一个好学生通常会变成老师,而一位好的读者也会变成作者。”
评分
☆☆☆☆☆
这套书上下都很好啊。
评分
☆☆☆☆☆
关于人类对于死亡态度的一部著作。很有意思,可以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