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芝麻开门:口碑营销的神奇魔力
No.1 小米:15亿元销售额背后的口碑营销
No.2 聚美优品:“陈欧体”制造的口碑效应
No.3奇虎360:靠争论打响自己的口碑
No.4 凡客诚品:网络口碑促进消费者下单
No.5 动感地带:好音乐带来好口碑
No.6 相宜本草:正确利用社交网络
第2章 网络口碑:“流行病”的源头
No.1 网络口碑营销的形成
No.2 网络口碑的四大法则
No.3 网络口碑传播平台
No.4 网络口碑的参与者
No.5 网络口碑传播的内容
No.6 网络口碑营销的可信性与有效性
No.7 主动创造良好的口碑效应
No.8 网络口碑传播需要引导
第3章 产品:有什么值得关注和传播
No.1 性价比是吸引消费者的第一要素
No.2 “卖相”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No.3 质量是一切营销的根本
No.4 优质的服务使消费者成为回头客和传播者
No.5提高产品的适用性
第4章 消费者:我为什么要为你“叫好”
No.1 对产品或服务的准确定位
No.2 能够引起客户共鸣的体验
No.3 满足客户的心理需求
No.4 使客户得到最优的价值
No.5 成交不是结束,是优质服务的开始
No.6 及时处理客户的抱怨
No.7 在细节处打动客户
第5章 传播:说什么、如何说
No.1 客户体验是传播的依据
No.2 善于制造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口碑话题
No.3 用免费信息引起消费者注意
No.4 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口碑
No.5 好故事铸就好口碑
No.6 情感对产品口碑的作用
No.7 打造一个“意见领袖”
No.8 让口碑话题不断更新的秘诀
No.9 增加互动活动,提高消费者的参与度
第6章 平台:网络时代,口碑通过什么说
No.1 借用论坛进行口碑营销
No.2 信息时代的微博口碑营销
No.3 大众化的微信口碑营销
No.4 不能忽视的口碑网站力量
No.5 有效利用媒体的传播作用
No.6 利用企业网站直接向消费者进行传播
第7章误区:避开!这是“雷”
No.1 高投放≠高回报
No.2 虚假信息要不得
No.3 网络口碑营销的各种因素联系要紧密
No.4 盲目模仿,适得其反
No.5 “品牌口碑”不能盲目塑造
第8章 借势:用他人的手托起好口碑 118
No.1 价格借势确立自己的优势
No.2 对比同类产品塑造优势口碑
No.3 通过公益活动获得良好口碑
No.4 借“名人”之势的口碑效应
No.5 客户的好评是好口碑的保证
No.6 借用媒体提升口碑效应
第9章 扭转:负面效应的神奇力量
No.1 “被污染”的农夫山泉引发的效应
No.2 把负面口碑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
No.3 “负面效应”也能制造“正面口碑”
No.4 防范于未然,做好口碑管理
No.5 危机公关:让负面口碑反弹
No.6 口碑营销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
读完《互联网思维下的口碑营销》,我的感觉就像是进行了一场关于“沟通”的哲学探讨,而不是学习一场“营销”的实战技巧。书中对“互联网思维”的解析,更多地停留在对其本质的理解,比如透明度、参与感、价值共享等,并试图将这些理念融入到口碑传播的语境中。然而,我更关心的是,在实际操作层面,如何才能让消费者“愿意”替我传播,如何才能在信息爆炸的环境下,让我的品牌信息脱颖而出,并赢得消费者的好感和推荐。书中对于“如何创造引爆点”、“如何设计病毒式传播路径”等具体的营销动作,并没有太多着墨。我期待的是一些能够让我眼前一亮的创意营销案例,或者是一些能够帮助我建立用户信任、培养用户忠诚度的实用方法。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偏向于理论化和概括性,缺乏一些具体的、可量化的指标和工具,这让我很难将书中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它更像是一份“意识形态报告”,而不是一份“作战手册”,对于需要即时解决营销难题的我来说,帮助有限。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是《互联网思维下的口碑营销》,但是当我拿到这本书,并带着极大的期待去翻阅时,却发现它并没有如我预期的那样,深入探讨那些引人入胜的互联网营销案例,例如如何利用病毒式传播制造话题,或者如何通过社群运营构建忠实用户群体,甚至是如何巧妙地运用KOL(关键意见领袖)来放大品牌声量。我原本以为会看到很多关于如何分析用户行为数据、洞察消费者心理,从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口碑传播策略的深度解析。书中缺少了对当下热门社交平台如抖音、小红书等在口碑传播中的具体应用技巧的介绍,也没有提及如何通过内容营销来吸引眼球,进而激发用户的分享欲望。更令我感到一丝遗憾的是,关于如何处理负面口碑,化解危机公关的实际操作指南,也未能在书中得到充分的阐述。我期待的是一些能够切实指导实践的工具箱,或者是一些能够激发我创新思维的案例分析,但最终获得的,更多的是一些宽泛的理论框架,对于如何将其落地到具体的营销活动中,我仍感到有些迷茫。整体而言,这本书在理论层面的探讨似乎有所欠缺,未能给我带来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也未能在我的实际工作思路中激起太多新的火花。
评分坦白讲,《互联网思维下的口碑营销》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本关于“理念”的书,而不是一本“实操指南”。它试图从一个更高的维度,去解读互联网时代口碑形成的逻辑和趋势,但对于我这种希望解决具体营销难题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干货”含量似乎有些不足。我期待的是一些能够帮助我分析竞争对手口碑策略、如何利用大数据预测口碑传播效果、以及如何构建一套有效的口碑监测和管理体系的详细指导。书中虽然提及了“用户生成内容”(UGC)的重要性,但对于如何有效地激励用户产生高质量的UGC,以及如何对UGC进行筛选和二次传播,并没有给出太多可操作性的建议。同样,关于如何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兴媒体形式来放大品牌口碑,书中也只是点到为止,并未深入探讨其核心玩法和策略。我总觉得,这本书在“如何做”这个问题上,留下了太多的空白,而将更多的笔墨放在了“为什么”和“是什么”的探讨上。这使得我在阅读过程中,反复思考“然后呢?”,却找不到清晰的答案。
评分读完《互联网思维下的口碑营销》这本书,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略显学术化的气息,仿佛它更侧重于对“口碑”这一概念在互联网时代进行一种理论性的梳理和界定,而非直接提供一套落地执行的“武功秘籍”。书中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阐述互联网思维的核心要素,例如用户中心、去中心化、共享经济等,并尝试将这些概念与口碑传播的机制联系起来。然而,对于我这样一位渴望快速掌握营销技巧的读者来说,这种宏观的理论铺垫,似乎与我期望的“如何让我的产品在互联网上获得好口碑”这一直接目标存在一定的距离。我期望看到的,是那些能够直接在我脑海中勾勒出具体操作步骤的内容,例如如何设计一个能够鼓励用户分享的奖励机制,或者如何通过社群互动来培养用户的品牌忠诚度,甚至是如何利用数据分析来衡量口碑传播的效果。书中的一些论述,虽然逻辑严谨,但却显得有些空中楼阁,缺乏具体的操作性指导。对于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巧妙地引导用户产生积极评价,从而形成裂变式传播,书中的具体方法论似乎还不够清晰。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更多具体的案例分析,从真实的项目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经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概念的阐释上,这使得我在阅读过程中,始终感觉隔靴搔痒。
评分以我个人的阅读体验来说,《互联网思维下的口碑营销》这本书,在探讨“口碑”与“互联网”结合的路径上,似乎显得有些“过于超前”,或者说,它聚焦的视角比较独特,没有完全触及我所期待的那些大众化的、大家都在讨论的“爆款”营销手法。我原本以为会看到一些关于如何制造网络热点、如何策划病毒式传播的细节,但书中更多地是在讨论一些更为本质性的问题,比如品牌如何建立信任、如何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自然地吸引用户的推荐。书中关于“社群”的论述,更多地集中在建立用户之间的连接,而非如何通过社群来直接驱动销售或口碑的传播。此外,对于如何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内容创意,吸引用户主动传播,书中也没有提供太多具体的“招式”。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些具体的“工具”和“方法”,例如如何利用用户生成内容(UGC)来提升品牌可信度,或者如何通过用户访谈来挖掘产品卖点,并将其转化为口碑传播的素材。书中的一些观点,虽然有其独到之处,但对于我而言,理解和应用起来都存在一定的门槛,未能给我带来那种“一看就懂,一用就灵”的即时反馈。
评分案例很多,虽然有些案例现在来看已经不合时宜,不过,其中包含的思想和方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评分质量不错,值得购买,京东的服务很好,发货送货都很快
评分好评
评分不是太深入
评分很有用的书 值得推荐给大家看看
评分赞~
评分赞~
评分好高好高好高好高好好好
评分不错吧 例子挺多的 分析一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