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部门壁垒:共担责任共创卓越

打破部门壁垒:共担责任共创卓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Patrick Lencioni(帕特里克.兰西奥尼) 著,郝广行 译
图书标签:
  • 组织管理
  • 团队协作
  • 领导力
  • 企业文化
  • 流程优化
  • 跨部门合作
  • 责任共担
  • 卓越绩效
  • 战略执行
  • 高效沟通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97229
版次:1
商品编码:12006271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11-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196
字数:1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中层、基层管理者,员工

  兰西奥尼的商业寓言读来不但引人入胜,而且颇具实用价值,相信凡是对部门之间扯皮和办公室政治有所体会的人都会从本书中获益良多。

内容简介

  部门壁垒问题是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其破坏力巨大:降低生产率、造成优秀员工流失、阻碍公司目标实现等。本书通过一个寓言故事,生动地再现了公司内部激烈的部门冲突。 故事的主角裘德是个年轻而冲进十足的管理顾问。在和客户交流的过程中,裘德意识到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非常棘手的问题――公司部门间的扯皮和内耗问题。在历经波折之后,裘德终于找到了一种简单实用的解决办法――设定主题目标,把杂乱无章的部门间争斗转化为高效的团队合作。 兰西奥尼的商业寓言读来不但引人入胜,而且颇具实用价值,相信凡是对部门之间扯皮和办公室政治有所体会的人都会从本书中获益良多。

作者简介

  帕特里克.兰西奥尼(Patrick Lencioni),全球畅销书《团队协作者的五大障碍》的作者、管理咨询师。被《华尔街日报》评选为全美五大商业演说家之一,《财富》杂志评选为“你应该知道的十大新锐管理大师”之一。他的咨询、演讲和写作工作无不体现了对企业和团队管理的深刻洞见,经常见诸《华尔街日报》《哈佛商业评论》《财富》《今日美国》等报刊杂志。他一共写作了10本书,全球销量超过500万册。

  兰西奥尼是Table Group公司创始人、总裁。自1997年起,Table Group公司致力于帮助领导者提升其组织的健康,打造具有高凝聚力的卓越领导团队,促进组织绩效改善及跨部门沟通,提供员工参与度与敬业度。

  从《财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高科技新型产业公司,到大学、专业运动队、非营利性组织,成千上万的高级经理从他的演讲、咨询、培训中受益。他帮助企业领导和管理团队在公司战略框架下有更出色的表现。


目录

第1部分 寓言故事
楔子 // 003
1. 顺风顺水 // 004
2. 公司合并 // 007
3. 两则广告 // 009
4. 下定决心 // 013
5. 开业大吉 // 015
6. 四个客户 // 018
7. 旗开得胜 // 022
8. 急转直下 // 025
9. 重整旗鼓 // 030
10. 部门壁垒 // 033
11. 一拍即合 // 035
12. 再战江湖 // 039
13. 一败涂地 // 053
14. 凌晨急诊 // 061
15. 暂时喘息 // 066
16. 大胆假设 // 068
17. 小心求证 // 070
18. 峰回路转 // 072
19. 桃花源记 // 074
20. 柳暗花明 // 079
21. 孤注一掷 // 084
22. 再会东家 // 087
23. 里应外合 // 092
24. 萨城风云 // 109
25. 新的客户 // 124
26. 回归家庭 // 126
27. 但求一战 // 128
28. 挽回声誉 // 130
29. 卓有成效 // 134
30. 新的征程// 137
第2部分 理论与总结
1. 部门壁垒问题 // 141
2. 跨越部门壁垒的工具模型 // 144
3. 如何确立主题目标 // 154
4. 案例研究 // 156
5. 围绕主题目标进行管理 // 163
6. 主题目标与远景规划 // 167
7. 主题目标与矩阵式组织结构 // 170
8. 跨越壁垒 从现在开始 // 172
致 谢 // 174

精彩书摘

  旗开得胜

  眼下,裘德对自己究竟能为这些客户带来何种价值尚不明了,但根据他在咨询服务领域的经验积累——有顾问委员会的义务差事,也有在原公司对付费顾问的观察——他自信能够为客户创造远远超出服务成本的价值。在最开始的3 个月里,裘德就像一个溜进自家商店肆意玩耍的孩子,不知疲倦地品尝各式各样的零食与糖果。你会发现他要么置身JMJ 工厂里进行调研,要么参观儿童医院的手术室和药库,或者带上特蕾莎深入麦迪逊的总统套房来一把“客户体验”。

  当然,体验各种新鲜事物的同时,裘德仔细观察着企业经营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然后想尽各种办法加以解决。不管是和客户讨论,还是与消费者交谈,裘德都如此快乐,甚至将参加他们的会议视为一种享受。“看吧,我天生就是当咨询顾问的料!”裘德不无得意地对妻子说。

  和所有热爱本职工作的人一样,裘德迅速取得了突破。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他的服务充分展现了一个称职的咨询顾问的价值,为每位客户都做出了无法忽视的贡献。在麦迪逊酒店,裘德说服丹迪将营销目标从商务人士转移到高端休闲游客身上。在分析麦迪逊酒店与大型连锁酒店的竞争时,裘德以独到的眼光指出,尽管大型连锁酒店可以通过较低廉的价格和高科技的室内设备吸引商务人士,却不能为高端休闲游客提供旧金山的独特氛围和历史厚重感,而这本应是麦迪逊酒店的优势所在。因此,裘德大胆进言酒店老板丹迪,请他不要自降身价与对手打价格战,而是在营销上大力彰显麦迪逊低调奢华、卓尔不群的上流品位,即可牢牢抓住高端休闲游客群体骚动的内心。

  在萨克拉门托儿童医院,裘德为忙得昏天黑地的院长琳赛引入了一套简易的监控管理系统。这下可帮琳赛减轻了不少负担,她可以轻松掌握医院许多角落的情况,再不用为诸多紧急的琐事伤脑筋,从而腾出大把时间处理一些真正重要的事务。裘德每周会给琳赛打上一个电话,请琳赛和他聊点医院最近发生的事。这位新任院长经常和他聊上很久,时不时发发牢骚,讨论点无法和医院员工谈及的敏感问题,同时也愈发感到裘德顾问对她的重要性。

  在JMJ,满怀着对制造业的崭新认知和一腔热情,身为门外汉的裘德成功发现了一些冗余流程。工厂的车间主管们历经多年的岗位工作,对这些流程早已司空见惯,反而忽视了其中不合理的部分。裘德是如此地谦虚好学,一脸诚恳地对不懂的地方刨根问底,尽管问题有时简单得让人好笑。JMJ 之前来过许多常春藤名校出身的高价顾问,常常自以为是,在基层车间的员工们面前难掩其尖酸刻薄、傲慢无礼的嘴脸。相比之下,裘德实在是太朴实无华了,轻而易举赢得了车间员工们的信任,让他们乐意言听计从。至于圣体教会方面,拉尔夫神父告诉裘德,教会适逢人事上的一些变动。因此他决定耐心等待几个月,尘埃落定之后再让裘德参与进来。

  总而言之,开门营业一个季度以来,裘德的卡森斯咨询公司整体表现超乎预期,不仅收入可观,客户满意度也很高。此时特蕾莎孕期已经过半,裘德身为光杆CEO 可以自由支配时间,按照特蕾莎的心意随时陪伴左右,自然让特蕾莎极为开心。这段日子里,裘德经常感叹生活如此美好,甚至常常奇怪自己究竟为什么没有早点投身咨询行业。

  ……

前言/序言

  序言

  20 多年前我就知道“部门壁垒”这个词的存在,它描述的是企业和组织中部门之间的办公室政治与地盘争端。那时,我以为这个词会像许多其他管理学术语一样随着时间而消失,然而情况并非如此。

  事实上,这种现象几十年如一日地仍然深深困扰着企业和CEO 们。当我告诉一些客户我打算写一本关于部门壁垒的书时,他们都异口同声、真挚诚恳地回应:“谢天谢地你有这个想法,请一定要写这本书,我们公司的部门冲突简直快让我发疯了!”

  能为大家解决燃眉之急固然是好事,只是我对于部门壁垒的观点未必是一些企业领导喜闻乐见的。

  这是因为,我合作过的很多高管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往往倾向于这样的思维方式:“为什么这些员工就不能学着和其他部门的员工好好相处?难道他们不知道大家是一个团队吗?”沿着这种思路,采取的行动只会是些看似有效、实则不然的手段,如组织各种培训、张贴备忘录和宣传海报等。

  这些行为招来普通员工们的冷嘲热讽。实际上,他们极其希望消除部门壁垒,这样自己的工作可以轻松许多。但关键在于,普通员工们无法做到这一点,问题的解决需要企业的高层领导者挺身而出。

  领导者需要做的第一步,是解决管理层团队成员们共同工作的行为障碍,即我在《团队协作的五大障碍》一书中提倡的做法。然而,要解决部门冲突远不能止步于此,因为就连相当有凝聚力的管理层团队也无法避免部门壁垒的问题,团队成员反而可能因此质疑彼此的信任和承诺。接下来,领导者需要超越行为层面,着眼于整个企业来解决部门壁垒问题。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介绍一种简单实用的工具模型,帮助大家解决企业的部门壁垒问题,限制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部门壁垒的负面影响包括浪费企业资源、降低生产效率、危及目标达成,久而久之足以摧毁整个组织。除此之外,它让相当多的个人成为牺牲品,本应是同一战壕的员工们之间互相争斗,沮丧、压力和失望充斥着参与者的内心,没有其他任何因素能像部门壁垒一样带来巨大的职业焦虑和员工流失。而且,这种工作上的压力会进而渗入他们的家庭、友情等个人生活场景。

  好在这一切都是可以避免的。事实上,我从未有其他的工具像本书所阐述的模型一样被如此广泛地使用于各个企业客户。

  和我的其他作品一样,《破除藩篱跨越部门壁垒的秘诀》通过一个虚构的寓言故事来展开。不同的是,这本书里描绘的并非一家而是好几家公司如何消除内斗、最终提升企业凝聚力的情况。

  我诚挚地希望这本书可以帮助你同样做到这一点。


在组织这座复杂且精密的机器中,部门之间的隔阂如同看不见的墙壁,阻碍着信息的自由流动,削弱着团队的整体效能,甚至潜藏着吞噬企业活力的风险。当责任被孤立,当协同成为奢望,当创新因推诿而停滞,我们便走入了一个效率的死胡同,一个增长的瓶颈。 《跨越围墙:责任共担,卓越共赢》 并非一本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探讨,它是一次深入一线、直击痛点的实践与反思。本书将带领读者踏上一段挑战传统、重塑协同的旅程,探寻如何打破那些根深蒂固的部门壁垒,将原本孤立的个体汇聚成一股磅礴的力量,共同承载起组织的责任,最终实现协同的卓越与共赢。 为何部门壁垒如此顽固? 本书将从组织心理学、社会学以及企业管理学的角度,剖析部门壁垒产生的根源。我们发现,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必然结果。 目标异化与KPI的囚笼: 当每个部门的KPI(关键绩效指标)被过度强调,并与部门个体利益紧密挂钩时,部门间的协作很容易被“我的目标”与“你的目标”之间的潜在冲突所取代。为了达成自身KPI,部门可能倾向于保留信息、将资源优先分配给自己,甚至将问题推给其他部门,而非积极寻求共同解决方案。这种“KPI囚笼”的存在,让合作变成了“损人利己”的风险游戏。 沟通的断层与信息的孤岛: 组织架构的层级、部门间的物理隔离、沟通渠道的缺乏或不畅,都可能导致信息在部门间无法有效传递。沟通的断层让团队成员难以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进展、面临的挑战以及潜在的需求,由此产生的误解和信息不对称,自然会加剧隔阂。信息成为稀缺资源,部门间的信任基础也随之动摇。 文化与价值的差异: 不同部门往往会形成自己独特的“小文化”,包含着不成文的规矩、工作风格以及价值导向。例如,技术部门可能更注重细节和逻辑,而销售部门则可能更偏向于速度和客户导向。这些差异本身并非坏事,但如果缺乏有效的桥梁来整合和协调,它们就可能演变成部门间的刻板印象和偏见,导致“我们”与“他们”的对立感。 权力与资源的博弈: 在资源有限的组织中,部门间围绕权力、预算和人员的竞争在所难免。这种博弈往往会加剧部门间的对立,使得合作成为一种“让步”或“妥协”,而非天然的驱动力。谁能争取到更多的资源,谁就能在组织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这种思维模式自然会将部门间的关系导向竞争而非协作。 领导力的缺位与认知偏差: 领导者未能清晰地传递“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理念,未能建立起跨部门协作的激励机制,甚至自身也存在部门偏见,都会纵容部门壁垒的形成。当领导者只关注本部门的业绩,而忽视整体协同的价值时,部门间的隔阂便会悄然滋生并固化。 打破围墙的动因:为何我们必须改变? 《跨越围墙:责任共担,卓越共赢》明确指出,打破部门壁垒并非一场可有可无的管理改革,而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战略必然。 效率的跃升与成本的降低: 当信息能够自由流动,当问题能够在早期被多部门共同识别和解决,当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被最大程度避免,组织的整体效率将得到显著提升。协同解决问题远比各自为政、出现问题再互相推诿要高效得多,由此带来的成本降低也是显而易见的。 创新的火花与持续的竞争力: 真正的创新往往诞生于不同视角、不同知识体系的碰撞。当技术、市场、运营、研发等部门的智慧能够融合,才能激发出超越现有框架的解决方案。部门壁垒的存在,无疑会扼杀这些创新的火花,使组织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失去竞争力。 员工的满意度与归属感: 长期处于部门隔阂的环境中,员工容易感到孤立、沮丧,甚至对组织产生疏离感。当他们能够感受到团队的力量,能够为整体目标的达成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从中获得成就感时,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对组织的归属感将大幅提升,这对于人才的保留和吸引至关重要。 客户体验的整体优化: 客户不关心组织内部有多少个部门,他们只关心能否获得顺畅、高效、满意的服务。当销售、客服、技术支持、产品开发等部门能够无缝协作,共同为客户提供一致且优质的体验时,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自然会随之提升,成为组织最宝贵的资产。 风险的共担与韧性的增强: 在面临外部环境变化或内部危机时,一个高度协同的组织能够更快速、更有效地做出反应,共同应对挑战。责任的共担意味着风险也能够被分散和化解,而不是由某个部门独自承担,从而增强组织的整体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如何建造通往“卓越共赢”的桥梁? 本书将为您提供一套系统、可操作的方法论,帮助您拆解部门壁垒,构建协作的桥梁,最终实现责任共担与卓越共赢。 重塑组织愿景与使命: 领导者需要以身作则,清晰地传达“我们是一个整体”的理念。将组织的整体愿景与使命置于部门目标之上,强调跨部门协作对达成这些最终目标的必要性。在日常沟通、会议和决策中,持续强化这一认知。 建立跨部门的沟通机制与平台: 定期跨部门会议与工作坊: 设立定期的、有明确议程的跨部门会议,讨论共同关注的问题,分享信息,协调资源。鼓励举办跨部门工作坊,让不同部门的员工共同参与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共享信息平台与知识库: 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或知识共享平台,让所有员工都能便捷地获取相关信息。鼓励员工主动分享工作心得、项目经验和最佳实践。 “破冰”与团队建设活动: 组织一些非正式的跨部门社交活动,让员工在轻松的环境中增进了解,建立人际关系,打破部门间的隔阂。 优化激励与考核体系: 引入跨部门协作的KPI: 在部门KPI中加入与跨部门协作相关的指标,例如项目按时完成率(涉及多个部门)、客户满意度(涉及前端与后端协同)、跨部门沟通效率等。 建立集体奖励机制: 对于成功完成的跨部门合作项目,应给予团队整体的奖励,而非仅仅是个人或部门的绩效提升。这能够有效引导员工从部门利益转向组织整体利益。 鼓励“贡献者”而非“守门人”: 考核体系应鼓励那些积极分享信息、主动提供帮助、促进跨部门合作的员工,而非那些只专注于本部门事务、甚至阻碍合作的“守门人”。 推行敏捷工作方法与项目管理: 跨职能团队的组建: 在项目初期就组建包含来自不同部门关键人员的跨职能团队,让他们共同负责项目的全过程。这种模式能够从根本上减少信息孤岛和沟通障碍。 迭代与反馈机制: 采用敏捷开发或项目管理方法,强调短周期的迭代和持续的反馈。这意味着不同部门能够更频繁地进行沟通和调整,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培养共享责任与主人翁意识: “共享决策权”: 在某些与多个部门相关的决策上,适当地赋予相关部门代表参与决策的权利,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并愿意为最终决策负责。 “问题追溯”到“解决方案创造”的转变: 当问题发生时,不再是简单地追究责任,而是将重点放在“如何一起解决这个问题”上。鼓励员工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而非仅仅指出错误。 领导者的示范作用: 领导者需要在公开场合承认自己的不足,表达对其他部门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并在出现问题时主动承担起协调和推动解决的责任。 建立信任与同理心的文化: “换位思考”的培训与引导: 组织相关的培训,帮助员工理解不同部门的工作内容、挑战和目标,培养同理心。 公开透明的决策过程: 尽可能公开组织的重要决策过程,解释决策背后的逻辑,让所有员工都能理解,从而减少猜疑和不信任。 表彰合作典范: 公开表彰那些在跨部门协作中表现突出的团队和个人,树立榜样,传递积极信号。 《跨越围墙:责任共担,卓越共赢》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一份行动指南,一份对组织发展潜能的深刻挖掘。它邀请您一同审视那些阻碍前进的藩篱,学习构建坚固的协作桥梁。在这里,责任不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共同前行的动力;卓越不再是遥远的梦想,而是触手可及的彼岸。让我们一起,打破围墙,共担责任,共创属于我们组织的辉煌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却又充满了力量。它没有那些华而不实的理论堆砌,而是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合作”的深刻道理。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能联想到自己工作中的一些场景,那些因为信息不通畅、部门间推诿而导致的效率低下,那些因为缺乏整体视角而错失的机遇,仿佛都随着书中的文字而一一浮现。书中提出的“打破壁垒”并非是要消灭部门的存在,而是要重塑部门之间的关系,让它们从“竞争”走向“协同”,从“孤立”走向“连接”。“共担责任”的理念更是触动了我,它让我们意识到,个人的成长和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团队的福祉。当我们不再斤斤计较于“谁的功劳”,而是真正地将团队的成功视为自己的成功时,那种凝聚力和战斗力是无比强大的。我开始尝试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寻求跨部门的合作机会,倾听不同的声音,分享自己的经验,我发现,这种“放下身段”的姿态,反而赢得了更多的尊重和支持。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卓越,从来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的结果,而是所有人同心协力,朝着共同目标奋进的辉煌。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读了之后,迫不及待想在工作实践中检验其理念的书。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打破部门壁垒”并非易事,需要自上而下的推动和自下而上的呼应,而“共担责任”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建立清晰的沟通渠道、明确的协作流程以及统一的绩效评价标准,来逐渐消弭部门间的隔阂,形成高效的协同作战能力。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赋能”的部分,它强调的是要赋予员工更大的自主权和责任感,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指令。这种“赋能”的理念,与“共担责任”相辅相成,能够极大地提升团队的士气和创造力。读完这本书,我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对如何提升团队整体效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开始思考,如何在我的日常工作中,尝试引入一些书中提到的方法,比如组织跨部门的头脑风暴会议,或者建立一个共享的知识库,来促进信息和经验的交流。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实践书中理念,定能带领团队迈向“卓越”。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剂强心针,瞬间点燃了我对工作模式的全新思考。以往,总觉得部门之间的界限分明,信息传递滞后,责任划分模糊,导致项目推进磕磕绊绊,难以形成合力。读完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些看似难以逾越的“墙”,并非不可打破。作者用生动的案例,层层剖析了部门壁垒产生的根源,从组织文化、沟通机制到个人认知,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尤其是在“共担责任”的部分,书中提出的“利益共同体”和“风险共同体”的概念,让我耳目一新。它不再是简单的“我的事”、“你的事”,而是将整个团队的目标和成败视为一体,鼓励大家主动跨越部门藩篱,去理解和支持其他部门的工作。这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方法的改变,更是一种思维模式的升华。我开始尝试主动与跨部门的同事沟通,了解他们的痛点和需求,积极提供自己的支持,意外地发现,很多曾经看似无解的难题,在协同合作中迎刃而解。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解决眼前的组织问题,它更像是一种“赋能”,让我具备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强的协作能力,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定能受益匪浅。

评分

对于长期在企业中摸爬滚打的管理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及时雨”。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部门本位主义和信息孤岛严重阻碍了组织的敏捷性和创新力,而《打破部门壁垒:共担责任共创卓越》这本书,则系统地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作者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大量的企业实践案例,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如何做”。从建立跨部门沟通的有效机制,到设计激励协同的绩效考核体系,再到培养全员责任感的企业文化,书中都给出了详实的指导。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共创卓越”的论述,它强调了在打破壁垒的基础上,如何通过集思广益、资源共享,激发团队的创造力和潜能,最终实现超越个体能力的卓越成果。这不仅仅是关于如何解决现有问题,更是关于如何引领组织迈向更高峰的战略性思考。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行动路线图,让我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去审视和优化我所在部门及整个组织的协作模式,相信这将为我们带来显著的效率提升和业绩增长。

评分

老实说,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部门壁垒”这个词并没有太深刻的体会,总觉得这是大公司才有的“通病”。然而,随着我阅读的深入,我才发现,无论公司规模大小,或者是在一个看似扁平的团队中,都可能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壁垒”。它可能是一种无形的隔阂,也可能是固化的思维模式,但其最终结果都是阻碍了信息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有效整合。这本书最让我赞赏的一点是,它并没有将问题归咎于某个部门或个人,而是从更宏观的视角,揭示了造成壁垒的系统性原因,并提供了一系列具有操作性的建议。例如,书中提出的“打破信息孤岛”的方法,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在团队内部建立更透明、更及时的信息共享机制,以及如何鼓励员工主动分享知识和经验。而“共担责任”的理念,则让我更加重视团队的整体目标,鼓励大家跳出部门的局限,从公司的整体利益出发去思考和行动。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平时可能忽略的一些问题,也为我指明了改进的方向。

评分

京东快递就是快啊!过年还发货,大大的点个赞?

评分

兰西奥尼的系列书,虽然简短但非常棒

评分

棒棒的,而且速度很快第二天就到啦

评分

培训老师推荐书籍,买了慢慢看

评分

新版,囤货中

评分

很好的产品,关键是快

评分

很好的产品,关键是快

评分

因为作者,买的这本书,团队协作的五大障碍很棒。

评分

棒棒的,而且速度很快第二天就到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