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机器 [Leonardo′s Machines Secrets & Inventions in the Da Vinci Codices]

达·芬奇机器 [Leonardo′s Machines Secrets & Inventions in the Da Vinci Codice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意] 多米尼哥·罗伦佐 著,[意] 马里奥·塔戴,[意] 埃多阿多·赞农 绘,胡炜 译
图书标签:
  • 达·芬奇
  • 文艺复兴
  • 机器
  • 发明
  • 密码
  • 绘画
  • 科学
  • 工程
  • 历史
  • 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南方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49112203
版次:1
商品编码:11676442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Leonardo′s Machines Secrets & Inventions in the Da Vinci Codices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1
字数:7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1.首次利用3D技术,革命性破译大师手稿中的机械奥秘。
2.数十种超越时代的伟大发明——无人驾驶自动车、机械翼飞行器、装甲车、加农炮……精妙重现。
3.原稿中的每个零件、样式、材质、安装位置和大小,都以最简单易懂的图像和文字进行了说明,使亲手制作“达?芬奇的机器”成为可能。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达·芬奇迷,机械迷,工程师
  我印象里的达·芬奇,是一个无人能的“外星人”,他拥有的智慧与创造精力,都不是人类所可能拥有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他天才的光环在我眼中日益暗淡,唯有达·芬奇,了解越多,越令人痴迷与惊叹。无怪乎比尔·盖茨在有能力的时候,首先会选择买下达·芬奇的手稿,经常细细翻阅,一次次体会那种遭遇知己的震撼。
  喜欢机械的人,无疑会喜欢这本书。它根据达·芬奇的设计原稿,将他的构思变成了三维图形——这之所以被称为革命性的创举,有如下两个原因:
  首先,达·芬奇是人类出产的最的天才,没有之一。他的脑袋到底如何运作,一直是人类研究的课题。本书中的三维图不是简单的按原图索骥,而是参考了达·芬奇同类设计的所有图纸,并把一些重要原图展示出来,让人们得以窥探他的思路。在他留下的手稿中,单单是与飞行器相关的,就跨越了三十多年时间。在三十多年里,他又经历了从螺旋翼、扑翼、滑翔翼的设计变化,同时研究了人体动力学、鸟类、昆虫、气流等相关学科。而本书的《飞行器》一章,就记录了这一漫长而有趣的历程。
  其二,达·芬奇是欧洲位绘制具体制作图的设计师。在他以前,工程师的图纸上只能看到设计好的成品,没有内部结构的展示。既然大师如此慷慨,那么,亲手制作“达芬奇的机器”就变成了可能。所以,这本书完全可以被看成是一本“模型说明书”,原稿中的每个零件、样式、材质、安装位置和大小,都以最简单易懂的图像和文字进行了说明。对于制作狂人来说,打开这本书,绝对有海盗打开聚宝窟的感觉。似乎从今天开始,就可以打磨切割,抛光安装,一边动手,一边享受与达·芬奇交流的静好时光。

内容简介

  作为人类史上极其罕见的天才,除了广为人知的旷世画作,达·芬奇还留下了众多精妙绝伦的机器构思。本书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窗口,借助电脑技术解构了这位天才妙想天开的发明,让我们得以一窥这些“神级”构想。
  《达·芬奇机器》用视觉“讲述”达·芬奇的发明中最伟大的数十种机器,其中部分设计手稿从未公开过,另一部分则在长达数百年间一直被看做神秘至极的天书。《达·芬奇机器》以开创性的方式破解了其中的秘密——世界著名达·芬奇研究专家洛伦萨,携手两位高超的设计师,利用现代工艺及材料技术,将许多机器付诸实现,并以电脑图像和3D技术,将大师异想天开的手稿变成可供制作的设计图纸。他们根据达·芬奇手稿中的描述和绘图,通过透视图和爆炸图模式,将大师设计的装甲车、飞行器、武器、工具机械和水力机械等,分解到最细微的部件,即使是藏于内部的机构也得以细致展现。这些机器的功能装备一应俱全,立体呈现,跃然纸上。

作者简介

  多米尼哥·罗伦佐,世界著名达·芬奇研究专家,研究方向专精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史与图像学。目前在佛罗伦萨科学史博物馆、大学等从事研究。

  马里奥·塔戴,将达·芬奇的丰功伟业以数码科技生动地呈现。曾在米兰工科大学学习工业设计,而后创立计算机设计工作室Studioddm。目前在威尼斯建筑大学(IUAV)、米兰工科大学教授计算机图像、多媒体技术等课程。以筹划、制作达·芬奇的发明相关展览、开发相关游戏与教育软件而闻名。

  埃多阿多·赞农,曾在米兰工科大学学习工业设计,而后与马里奥设立计算机设计工作室Studioddm。从1999年起,在视觉传达以及多媒体、工业设计等领域备受国际瞩目。近年来从事科学技术教育的软件与网络开发,并致力于博物馆等公共设施的教育普及活动。目前在威尼斯建筑大学(IUAV)执教,同时他还是一名古典吉他演奏者。

内页插图

目录

1 前言
5 简介一
9 简介二
12 图表索引
001
1 飞行器
7 机械翼运作原理
11 蜻蜓翼
15 扑翼
23 螺旋桨
31 飞行器
39 机械翼
002
49 战争机械
55 石弩炮
61 多筒机枪
65 城墙防御
69 卷镰战车
75 可拆卸加农炮
81 装甲车
85 弹射器(投石车)
91 齐射式加农炮
101 射石炮
109 堡垒
003
113 水力机械
119 机械锯
125 明轮船
133 平转桥
143 挖泥船
004
147 工作机械
153 起重机
157 凿锉机
161 凹镜打磨机
165 运河挖掘机
005
173 舞台机械
179 自动车
187 《俄耳甫斯》舞台布景
006
193 乐器
199 颅骨形竖琴
203 机械鼓
209 大提琴钢琴
007
215 另类机器
221 印刷机
225 里程计
229 罗盘和圆规











精彩书摘

  1.13世纪伟大的自然哲学家培根曾经提出,人类应该能借助机械翅膀飞行。到了14世纪,乔托(意大利画家、雕塑家)雕刻的钟楼底座上出现了一幅代达罗斯像,其双肩绑着一对羽翼。代达罗斯只是一个神话人物,是佛罗伦萨城旺盛生命力的一个极小的组成部分。然而达·芬奇却因此受到启发,并把飞行从神话变成了科学。
  这一转变发生在达·芬奇定居米兰之后。出乎意料的是,他在1480和1490年间的飞行研究,和动物学并没有什么关联。相反,他暂时抛开动物学研究,直到1500年后才重新捡起来。15世纪90年代末,达·芬奇结合解剖学和机械学(重力及运动)原理,开始设计载人飞行器。他首先研究人体比例,并且观察重量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特征。意大利的“重物”研究有着光辉的传统,可惜它却一直处于抽象状态,很少被应用于实际物体。早在15世纪80年代,达·芬奇就开始观察和测量人体的运动潜力。他绘制了大量的素描,来表现人体的不同姿态和空间位置,目的正是了解人的力量潜能。这段时期,他对飞行器的研究重点,也集中在了解人体的力量潜能上。他那张著名的“扑翼”图(《巴黎手稿B》80r)就和动物世界毫无关系。图中交替拍打的翅膀虽然类似于昆虫的翅膀,但是从机器的形状来看(一只半圆的船体连接着四片机翼,能容纳飞行员),它和动物学并没有关联。
  2.这是《图谱抄本》中的一页,是达·芬奇30岁左右的作品。他当时也许还在佛罗伦萨,或者刚刚到达米兰不久(1482)。这幅图非常有趣。首先,它是画在一张典型的工程图纸上的。其次,它体现了飞行器和自然飞行之间的联系—— 这也是人类对此最古老的探索之一。此外,它还展现了达·芬奇在飞行研究方面的独创性和这种创造的迷人魅力。
  达·芬奇的笔记就像日记一样,虽然没有日常的流水账,却和他的工作紧密相连。他的艺术探索、他的科学研究,犹如一部自传,为后人留下珍贵的见证。他用笔记,特别是速写,记录下他的每一段奇思和每一个疑惑。通过分析这些文字和线条,他的研究、观察、疑问和工作项目就可以清晰地重现在人们眼前。
  3. 时光流逝,达·芬奇似乎越来越痴迷于这样的表达方式。他的迷恋不仅源自画家的天性,同时也和研究飞行器有关。即使是在绘制可怖的“卷镰战车”时(都灵图书馆馆藏手稿以及伦敦大英博物馆馆藏手稿),达·芬奇也把机械绘图转换成了一幅颇具戏剧性的画作,强调战车能够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他绘制了被撕成碎片的尸体,被切割和撕开的肌肉,同时还附上这样的注解:“它们对敌人和朋友同样无情”。1504年左右,达·芬奇在佛罗伦萨用更惊人的手法进行了尝试。《图谱抄本》72v的主图,是《安吉里之战》的一匹战马(《安吉里之战》是佛罗伦萨共和国为韦基奥宫定制的一幅大型油画),然而在战马的旁边,达·芬奇绘制了一件火器的设计图。其实,达·芬奇早期设计的一些机械是比较简单实用的,同时也很容易现场组装,例如备用桥、平转桥(《图谱抄本》55r、855r)都可以使人迅速跨越水面。他同样设计了各式各样的云梯,用于攻打堡垒要塞(例如《巴黎手稿B》50r、59v)。他还绘制过许多形状怪异的长矛(《艾仕本罕手稿》2037)。
  4.这页手稿是达·芬奇早年绘制的,是他最早期的设计之一。手稿的绘图风格处于从呆板的设计图到复杂动态图的过渡时期。图中也绘制了一些人物来增添戏剧性, 并且为机器的大小提供空间对比。马里亚诺·迪·雅科伯,人称“塔科拉”,是文艺复兴初期最伟大的科学工程师之一。他画过一系列小插图,把机器放在不同的风景之中。但是达·芬奇在处理画面背景的时候,用意更为复杂。从某种程度来说,和他自己发明的另一种绘图方法—— 不添加任何环境元素的机械绘图—— 背道而驰。这页手稿所研究的是城墙防御系统,它的主体为一根隐藏在城墙中间的横梁,能够推开入侵者的云梯。在图中, 两种绘图概念同时存在。事实上,达·芬奇这幅图综合了多种元素,用极小的空间表达了尽可能多的信息,堪称典范之作。整幅图只展现了城墙的一部分:它并非写实,而是一种技术和理论的描绘。图画中的操作人员则为它增添了许多戏剧性。
  5.卷镰战车是达·芬奇最出彩的作品之一。他在米兰居住的几年时间里, 创作了两辆装有刀具的战车。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和意大利,政局动荡。在政治的棋盘上,战争一直起着主导作用。在这个时期,战争机器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人们对战争机器的喜爱,不仅出于实用的原因,同时也出于文化的需要,例如,重新发掘古典时期的武器发明。不管能否真的在战场上运用,光看外表,这些武器就十分惊人。乌尔比诺的公爵宫里,有一系列著名的浮雕,就是以战争机器为题材;而同时期的许多奢华的书籍也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这些巨著文字很少,内容以机械插图为主。这些插图本身的价值并不逊色于它们所描绘的机械。特别是在我们这个年代,人们更懂得如何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这些插图就显得尤为珍贵了。达·芬奇的这页手稿保留在都灵图书馆,完全是一场视觉上的盛宴。
  6.可拆卸加农炮的手稿,经历了一段不寻常的历史。实际上,大部分达·芬奇手稿都曾经遭受过类似的命运。我们现在看到的这部分只是一张碎片,原图要比它大一些。它混杂在一堆散页里,最终被汇编在《图谱抄本》第154、73页,其他碎片也很有可能来自同一页原稿。16 世纪末,蓬佩奥·莱昂内收购了大量的达·芬奇手稿,并且把它们杂乱无章地订成了一本,也就是现在的《图谱抄本》。莱昂内在装订的时候,只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以机器设计为主线。他当时并没有考虑原图的创作顺序,也没有考虑过它们是来自手稿还是画册集。他简单地按照设计的类型将手稿分类,这在今天看来,显得过于马虎草率。但是在当时,数量较大的藏品通常都是这样处理的。仔细研究达·芬奇发明的种类和风格,不难发现这架可拆卸加农炮是他早期的作品, 绘画水平远未达到巅峰。事实上,如果不是从线条上看出作者是个左撇子, 这幅画很可能被当作是赝品。图画本身非常完整,绝不是即兴创作,而是深思熟虑之后的成果。当然这幅画很可能是另外一位大师绘制的摹本,他临摹的可能正是达·芬奇的原作。
  ……

前言/序言

  在过去100年里,达· 芬奇设计的那些奇妙的机器引起了人们越来越浓厚的兴趣,甚至令人陶醉痴迷。而关于这些机器的书籍和小册子也多了起来—— 它们争相向读者保证,能揭示天才设计师那惊人的超时代创举。与此同时,谁都可以办一个“发明家达· 芬奇展”,每座历史名城都能开一个所谓的“达· 芬奇博物馆”。这些博物馆的展品常常和达· 芬奇没什么关系,但是馆长们口气都挺大的,整天在指责所谓“达· 芬奇世界”里的骗子。如今,研究达· 芬奇的大环境变得越来越热烈,但质量却越来越低劣。这是“达· 芬奇过热”带来的“反噬”。丹· 布朗(《达· 芬奇密码》作者)在达· 芬奇的世界里进行了一场异想天开的旅行,他的成功更加刺激了人们的贪婪。
  然而,本书却并非“达· 芬奇热”的产物。
  首先,它把达· 芬奇的技术图纸用有效的电脑视觉图表现了出来。图形转换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变形也是合理的,因为有时候
  达· 芬奇的技术分析方式非常复杂,这些变形有助于人们理解原图中难以理解的意图。如果变形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就应该用更高端的图形模式来“转化”原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展现和“转化”原稿,也正是达· 芬奇本人的追求。塔戴和赞农使这些机械图稿更为完美,更容易理解,也更具有穿透力。在图像的表达力度方面,达· 芬奇也做过同样的尝试。从他的手稿中可以看到,他竭力使自己的草图能够表现出对机械和装置的分析过程、思考结果以及创新的概念。事实上,这本图册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完全实现了达· 芬奇本人的目标—— 将这些极为复杂的设备清晰、完整地展现出来,不仅是它们的构造,还包括它们的运作原理。他所借助的绘图手段(俯视图、透视图、爆炸图、运动序列模拟图、力线示意图、以明暗对比的方式来突出接触面等),以前没人想过把它们结合成一个体系,更没有人想过把它们运用于复杂的机械设计。
  美丽的达·芬奇机器被赋予了数码语言,摆在本书的书页中,呼之欲出。它反映了达·芬奇展示这些机械的本意和目标。这些“被分解”的机器,可以通过透视图和爆炸图模式,显现出藏于内部的装置,与达·芬奇美妙优雅的手稿交相辉映。虽然它们并非由大师那只无可替代的妙手绘成,但是谈到清晰易懂,这些数码图似乎更胜一筹。
  除了把达·芬奇的原图大胆地用三维图像表达出来之外,本书所选择的机械也没有重复那几部老套的“名作”。传统的达·芬奇书籍有一个共通点:它们执着地描述着有限的几部机器,以至于形成了一种套路,用来渲染达·芬奇是一个超越时代的天才。这些机器包括飞行器、潜水艇、直升机、装甲坦克车、汽车以及最近成为热门话题的“自动车”。
  然而,在这本书里,我们的视野拓宽了。塔戴和赞农非常仔细地检视了达·芬奇的手稿,而罗伦佐则用客观的语言对手稿进行了阐述。因此,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些市面上相关书籍里没有的东西。读者可以发现一些新的设备,它们不见得多么超前,也不见得多么惊人,但是却能告诉你,达·芬奇曾经尝试过解决什么问题,又是如何利用才华解决了这些难题,并将它们运用于实践之中。
  即便是展现大家所熟知的发明,本书的插图也非常客观,并且罕见地从技术层面进行了分析。例如,飞行器里面的部分机械,以及所谓的“汽车”的研究等,书中都提供了大量的例图。而这些例图都是根据历史手稿,以精确的数码形式再现的。
  在有关飞行器的这个章节中,多米尼哥·罗伦佐的文字介绍起到了重要作用,手稿、呼之欲出的数码图和文字资料相得益彰。这些文字不仅提供了手稿的背景资料,还清晰地讲述了绘制的年代和目的,并且将它和同时期的达·芬奇手稿进行了横向对比。塔戴和赞农的数码图则将达·芬奇原本神秘的素描转换成透视图,不仅清晰地展现了运行机制,还提供了运行顺序图。由于运用了三维效果,读者就像看到模型在运转一样。
  参照所谓的“汽车”手稿,把达·芬奇笔下复杂的线条转换成能看懂的图画,这本身就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汽车”是一个大胆的创新,每个细节都要很精确。大师凭借惊人的洞察力,展现了如何将弹簧马达的能量转化为动力的复杂过程。卡罗·佩德雷蒂对原稿进行了长期的研究,而马克·罗斯海姆则运用机械学原理,终于对这个设计做出了合理的诠释。在这里,塔戴和赞农不仅清晰地展示了“汽车”的结构,同时解析了达·芬奇1478年构思的“可操控车”原理。他们确信,这个大胆的设施是为文艺复兴时期的皇室节日设计的,为的是让参加庆典的人感觉耳目一新。
  感谢塔戴、赞农和佛罗伦萨科学历史博物馆的合作,同时感谢坎比亚诺信用合作银行的鼎力支持,我们才能将达·芬奇的“汽车”做成真正的、可以开动的模型,并带着这个模型进行了一场极为成功的世界巡回展(见:http://brunelleschi.imss.fi.it/automobile)。在本书内关于达·芬奇“汽车”的章节中,塔戴和赞农细致地运用了一种极为生动的图像模式。由于这种模式的运用,即使读者不是机械结构的专家,也能看懂设计的复杂过程和巧妙的机械方案。罗伦佐简练的介绍和描述,加上塔戴和赞农的精致数码图像,最终使达·芬奇的设计变得可信、可懂。绘制这些图像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供三维的画面,同时也是为了谨慎细致地将机械进行结构分解,把不同的部件拆分开来,使每一件都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读者就像拿到了一套真正的模型,可以在脑海中拼接和拆卸。
  这种表达方式不仅精美、清晰,我们必须强调的是,它体现了达·芬奇当年的渴望。达·芬奇认为,绘制一台机器,就是要把它分解到最细致的零件,对其进行精确地“解构”,从而体现出它的全局和细节。因此,达·芬奇采用了前所未有的绘图方式。他的机器手稿,绝非仅仅是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雕塑”。他的目的是有效地解释机械的运作方式——通过对静态构件的展现,来阐述构件之间的动能转换。我们必须指出,达·芬奇的绘画方法之所以超越时代,正是因为他设计的机器几乎是“运动”着的,并且这种绘画方法最终驱动了动画和电脑动画的诞生。而运用这些手段对达·芬奇原稿进行升华,也符合他本人的意志。达·芬奇的画结合了科技想象,人们需要运用新的绘画概念去理解。这种新概念必须整合知识、通俗易懂,不仅能展现机械的外观,同时要能展现它的运作原理和内部构造。达·芬奇之所以伟大,在于他在机械概念上的创新,而不是因为他发明了某件神奇的机器。他是第一个把机械绘图当作分析和研究工具的人,在他之前,机械绘图只能够达到展示外观的效果。GIUNTI出版的这本图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达·芬奇对现代机械文明的巨大贡献:运用严格的绘画法则,他创造出了一种精准的视觉语言。
  佛罗伦萨科学历史博物馆馆长
  帕奥罗·格鲁兹


《达·芬奇机器:探寻文艺复兴巨匠的奇思妙想》 莱昂纳多·达·芬奇,一个名字足以点亮人类智慧的璀璨星辰。他不仅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其画笔下的《蒙娜丽莎》与《最后的晚餐》早已深入人心,然而,在其耀眼艺术光芒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同样令人着迷的领域——他对机械、工程与发明的无尽探索。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迷雾,深入那些珍藏于达·芬奇手稿中的神秘卷轴,揭开这位天才工程师的非凡构想。 我们所知的达·芬奇,往往停留在笔墨丹青的层面。然而,他的大脑从未停止对世界运作方式的求索。从自然界的飞鸟展翅,到宏伟建筑的结构力学,再到战争机器的精密设计,他的目光无处不在,他的思维跨越了时代的限制。本书并非聚焦于达·芬奇的艺术作品,而是将目光投向那些常常被大众忽视,却同样展现了他惊人洞察力和创新精神的领域——他的机械设计与发明。 想象一下,在中世纪末期,当大多数人的世界还局限于土地和简单的工具时,达·芬奇却在纸上勾勒出超越时代的机械蓝图。他观察水流的动力,拆解生物的结构,并试图将这些自然界的规律转化为人类可以操控的力量。从最早的飞行器概念,到复杂的军事武器,再到改变生产方式的机械装置,他的手稿如同一个超乎想象的未来实验室,里面充满了各种令人惊叹的奇思妙想。 本书将带你走进达·芬奇那庞大而迷人的手稿世界,那些被世人称为“达·芬奇密码”的笔记。在这里,你将看到他如何用独特的镜像文字记录下自己对机械原理的深刻理解。我们将逐一剖析那些载于纸上的机械设计,包括但不限于: 翱翔天际的梦想:飞行器的前驱者 达·芬奇对飞行的渴望,是人类最古老、最执着的梦想之一。他花费了大量时间观察鸟类的飞行姿态,研究它们的翅膀构造和羽毛的空气动力学原理。本书将深入探讨他设计的各种飞行器,例如: 扑翼飞行器(Ornithopter): 达·芬奇对鸟类扑翼动作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能够模仿鸟类扑翼的机械装置。书中将详细分析其设计思路,包括骨骼结构、肌肉驱动的模拟,以及对不同翼型和迎角的探索。我们将一同探究,他为何会认为通过模仿自然可以实现人类的飞行梦想。 螺旋桨飞行器(Aerial Screw): 这个设计是达·芬奇最广为人知的发明之一,常常被认为是现代直升机的早期雏形。本书将详细解析螺旋桨的空气动力学原理,以及达·芬奇如何构思其动力传输系统。我们将追溯他关于螺旋桨角度、旋转速度以及升力产生的思考过程。 滑翔翼: 在扑翼飞行器之外,达·芬奇也构思了利用空气流动的滑翔翼。书中将解析其关于空气动力学和重心平衡的初步理解,以及他如何设想通过控制翼面来操控飞行方向。 陆地上的革新者:战争与工程的杰作 达·芬奇身处的时代,战争是文明冲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工程技术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为当时的军事指挥官们提供了许多富有创意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往往兼具实用的功能性和令人警醒的破坏力。 战车(Armored Car): 达·芬奇设计的全封闭式战车,被认为是早期坦克的前身。本书将详尽分析其装甲防护设计、旋转炮塔的构想,以及他如何设想通过内部人员的驱动来让这辆“陆地巡洋舰”前进。我们将探讨其设计的优势与局限性,以及它在当时的军事思想中的超前性。 攻城器械: 除了战车,他还设计了各种用于攻城拔寨的器械,例如大型弩炮、投石机等。书中将解析这些武器的设计原理,以及达·芬奇如何运用杠杆、滑轮等机械原理来增强其攻击效能。 桥梁与防御工事: 达·芬奇对军事工程的贡献并不仅限于武器。他还为城市设计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和快速搭建的桥梁,这些设计体现了他对结构稳定性和工程效率的深刻理解。 水陆两栖的探索:船舶与水利机械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交通运输和军事活动的重要介质。达·芬奇对水利工程和船舶设计同样有着浓厚的兴趣,并留下了许多令人拍案叫绝的设计。 潜水装置: 达·芬奇甚至构思了人类在水下呼吸和活动的装置,包括潜水服和水下呼吸器。本书将剖析这些设计的原理,例如气囊的充放气机制,以及他对水下环境适应性的初步设想。 水力机械: 他对水的力量有着敏锐的观察,并将其转化为机械动力。书中将介绍他设计的各种水力驱动机械,如水力锯、水力提升装置,以及他对水车和水泵的改进设想。这些设计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能够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船舶设计: 达·芬奇也对船舶的设计进行了探索,包括更具稳定性和航行效率的船体结构。 日常生活的智慧:提升效率的巧思 除了宏大的军事和工程项目,达·芬奇的智慧也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他为提高生产和生活效率提供了许多精巧的设计。 机械臂与自动化: 达·芬奇设想了能够自主运动的机械装置,甚至包含了一些早期自动化的概念,比如能够自动演奏乐器的装置,以及用于搬运重物的机械臂。 测量与绘图工具: 他对手稿和测量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也设计了各种精确的测量工具和辅助绘图的机械装置,这些工具体现了他对精度和细节的极致追求。 齿轮与传动系统: 达·芬奇对齿轮、曲柄、连杆等传动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本书将深入解析他在各种机械设计中如何巧妙运用这些基本元件,以实现复杂的功能。 达·芬奇的工程精神:科学与艺术的交融 这本书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罗列达·芬奇的设计。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达·芬奇的工程精神:一种将严谨的科学观察与无限的艺术想象完美结合的精神。他的手稿并非冷冰冰的技术图纸,而是充满了生命力的思考,是他与自然对话的痕迹。 观察与分析: 达·芬奇的每一项设计都源于他对自然界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刻的分析。他从不满足于表象,而是试图理解事物运作的根本原理。 实验与迭代: 尽管许多设计停留在纸面,但我们可以从他的笔记中感受到他不断尝试、修正和优化的过程。他并非一次性完成设计,而是通过不断的思考和推演来完善自己的构想。 跨学科的思维: 达·芬奇的机械设计之所以如此超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不受学科界限的束缚。他将对人体解剖学、植物学、地质学等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并将其应用于机械工程之中。 前瞻性的眼光: 他的许多设计,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但这并不妨碍他进行大胆的设想。这种前瞻性的眼光,正是他作为一位伟大思想家的标志。 通过本书,读者将有机会: 重新认识达·芬奇: 摆脱单一的艺术家的标签,全面认识达·芬奇作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发明家的卓越贡献。 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科技水平: 通过达·芬奇的设计,我们可以窥见那个时代科技发展的潜力与局限,以及当时人们对未来的憧憬。 激发创新思维: 达·芬奇不拘泥于常规的思考方式,勇于探索未知的勇气和创造力,将为当代读者带来深刻的启发,鼓励我们在各自的领域进行大胆的创新。 体验探索的乐趣: 翻阅达·芬奇的手稿,如同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智力探险,每一次对机械原理的解读,都将是一次对人类智慧的赞叹。 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机械设计的学术著作,它更是一次对人类创造力潜能的致敬。它邀请每一位对科学、历史和人类智慧充满好奇的读者,一同踏上这场探索莱昂纳多·达·芬奇非凡机械世界的旅程,去感受那份源源不断的智慧火花,去探寻隐藏在机器背后的,那位伟大的思想家不朽的灵魂。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完全沉浸在了那个天才横溢的时代里。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仿佛带着我们穿越回文艺复兴时期,亲身站在达·芬奇的工作台前,看着他那些奇思妙想如何在图纸上逐渐成型。那些关于飞行器、军事器械乃至人体解剖的精妙草图,不仅仅是历史遗迹,更像是一扇扇通往未来视角的窗口。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他思考过程的细致描摹,那种混合了艺术家的敏感与工程师的严谨,让人不禁感叹人类智慧的深度和广度。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那些超越时代的构想所震撼,尤其是对于一些机械原理的早期探索,简直让人拍案叫绝。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质量也极其出色,那些高分辨率的摹本清晰地展示了达·芬奇笔触下的每一个细节,使得那些复杂的结构也能直观易懂。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创新”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灵光一现,更是日复一日的观察、记录和不懈的尝试。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简直令人咋舌,它不仅仅是对达·芬奇某个侧面的聚焦,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类求知欲和创造力极限的史诗。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比较枯燥的技术分析集,但事实完全出乎意料,它将那些晦涩难懂的机械原理,通过流畅的语言和极具洞察力的分析,转化成了引人入胜的故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将达·芬奇塑造成一个高不可攀的神祇,而是展现了他作为凡人的挣扎、好奇心以及他如何与同时代的思想家们进行无声的对话。那些关于光学、水利工程的探讨,即使放在今天看来,其逻辑和前瞻性依然令人肃然起敬。每一次翻页,都像是一次智力上的探险,迫使我不断地停下来,思考这些古老的图纸是如何预示了现代科技的发展方向。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毋庸置疑,但其叙事的手法却充满了文学的魅力,使得即便是对工程学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从中获得极大的乐趣和启发。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简直可以称得上是艺术品级别的收藏本。光是翻阅这本书本身,就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那些对原始手稿的细致还原,色彩的把握和纹理的呈现,都体现了出版方对原作的尊重和极致的追求。我个人对达·芬奇在材料学和结构力学上的早期尝试尤其感兴趣,书中对这些部分的处理非常到位,没有流于表面地赞美,而是深入剖析了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如何限制了他某些发明的实现,以及他又是如何巧妙地绕过这些限制。这种“有限条件下的无限创造”的主题贯穿始终,非常发人深省。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天才并非拥有最好的工具,而是拥有最强大的心智去驾驭和超越现有的一切。这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每次都能带来新感悟的宝藏之书。

评分

坦白说,我最初是被这本书的“谜团”和“秘密”这些词吸引的,期望能看到一些惊世骇俗的发现,但读完之后,我发现它带来的收获远超于那些八卦式的解读。这本书更像是一堂大师级的“如何观察世界”的课程。作者通过梳理达·芬奇大量的笔记和草图,揭示了他那套独特而系统的观察方法论——如何将宏观的自然现象分解为可操作的机械模型,如何将艺术创作融入科学探究之中。这种跨学科的思维模式,在今天这个专业化日益细分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书中的论证层次分明,逻辑严密,每一个观点都有大量的图例支撑,绝非空泛之谈。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桥梁,连接了历史的尘封与现代的理解,让我清晰地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不断探索边界的伟大灵魂。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堪称一绝,它没有采用传统的编年体叙事,而是围绕几个核心的发明主题进行深入探讨,这种“专题式”的讲解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连贯性和趣味性。例如,当探讨到水利和流体力学时,所有相关的设计和笔记都会被集中起来分析,使得读者可以清晰地追踪达·芬奇在某个特定领域内的思想演变轨迹。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某些争议性设计的比较分析,作者保持了客观的立场,并引入了多位专家的观点进行平衡阐述,而不是一味地推崇某一个单一的解释。这种严谨的态度,让这本书不仅适合普通爱好者,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仿佛完成了一次深入的心灵对话,体会到知识的魅力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如何将看似不相关的领域连接起来,创造出全新的认知框架。

评分

读书使我快乐!

评分

最近比较迷达芬奇的密码,相关的知识要看看了!

评分

印刷纸张都可以i

评分

用三维建模手段形象演示达芬奇设计的各种机械结构的运作原理,很有趣的一本书。

评分

很神奇的设计、脑洞大开,推荐

评分

买了这书,才知道珠宝行业对行外人多么危险,难怪容易被骗,那么多相似的宝石

评分

这套书放了好久,终于活动给收了,内容也不复杂,孩子很喜欢

评分

6666666666

评分

物流很快 书已收到 完好无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