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档拍照手机和高质低价的数码相机已经普及的年代,关于拍好儿童肖像的书籍肯定不会有太多的读者。按照我的规划,这本书应该能对门外汉、入门级的摄影者,甚至是老练的专业人士都有所帮助,能让他们拍摄出动人的高品质儿童照片。我将展示如何判断客户对照片的取向,我将提供一些技巧,让你办好一次体验活动,使孩子们能放松、开心并在相机前展现出真实的自我。当然,我还会提供许多技术信息,帮助你获得尽可能好的图像品质。当你翻阅本书时,你将从一些儿童摄影行业顶端级专家的话语和图片中得到启迪。对于如何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拍摄活动来提高摄影水平,你也能在书中找到很棒的答案。这一切能让你在拍照过程中变得越来越专业,创作出真实而自我的儿童肖像佳作。
商定拍摄事宜时,我会询问家长小孩的眼睛和头发是什么颜色的,以便我向他们推荐与小孩的自然色彩相配的衣服。结果,一件简单的牛仔夹克就让男孩漂亮的蓝眼珠如此醒目和生动。
这位年轻的女士来自一个我长年拍摄的家庭,这是为她的高中毕业舞会所拍的照片。我还受雇为这个家庭的3个孩子拍摄毕业之年的影像。每一年的年末,我都会为他们奉上一本装满照片的影集,将他们跳舞、运动和参加家庭活动的美好瞬间留在了其中。
无论你的摄影经验处于何种水平,你都会在本书中找到许多方法和
技巧,在拍摄儿童时你会感到更加容这一切让你在拍照过程中变得越来越专业,从而易,并能获得更多的成功作品。创作出真实而自我的儿童肖像佳作。
让我们开始吧。
在儿童摄影中,地点能改变一孩子切。孩子们在自己家中较为自在。在和家长、孩子寒暄之后,我会要求在他们家中四处走走,寻找较好的光线。许多时候,我会让孩子
“帮助”我寻找光线并和我一起溜达。在这个例子中,较佳光线位于楼上父母的卧室中,我让小丫头在大床上摆姿势,拍摄起来十分有趣和容易。
詹妮弗;乔治(Jennifer George),是一位屡获国际大奖的职业摄影师,曾获WPPI(国际婚礼及人像摄影协会)大赛“2003年度首映大奖、第yi名”,被美国职业摄影师协会授予“2005年度zuijia摄影师金奖”,加州职业摄影师协会授予“2001年度加州zuijia摄影师”、2001年度和2004年度的“zui受喜爱的摄影师大奖”、“2004年度加州zuijia家庭摄影师奖”;圣迭戈职业摄影师协会“2009年度zuijia人像摄影师”奖等。
目录
1.技术文档 001
从发烧友变为专业人士 001
相机的选择 002
曝光控制 002
调整曝光 005
手动曝光控制的魅力 005
镜头 006
了解你的相机 007
我的摄影包里有什么 007
专家视点:Marc Weisberg 008
2.如何起步 009
你真的想从事儿童摄影? 009
儿童肖像摄影的演变 010
营造完美的体验是关键 014
最佳拍摄阶段 015
专家视点:Judy Host 016
3.学龄前儿童 019
玩乐专题 019
让家长发挥作用 023
专家视点:Mike Strickland 024
解读孩子的个性 030
专家视点:Jason Romero 031
4.小学生 033
“艺术”风格的肖像照 033
“生活中的一天”专题 034
挑战 036
5.初中生 037
孩子的什么打动了你 037
服装的选择 038
6.高中生 041
高中前期 041
毕业之年 044
Taylar的专题 051
7.生活化的风格 055
自然的时刻 055
自然光线 056
我的生活化摄影之路 057
8.沟通与协商 059
经验和期望 059
着装 060
随身服饰包 062
9.姿势 065
摆放姿势的有效做法 066
让父母充当道具 066
兄弟姐妹合影的姿势 067
快速变换姿势 068
好做法与坏做法 069
姿势与构图 069
10.构图 070
三分法则 071
三角形、S形和C形 072
横线、竖线和斜线 074
平衡与张力 075
色彩的协调 076
人物的摆放和拍摄的角度 077
眼睛最动人(还有小手和小脚) 080
专家视点:Michelle Lipowski 081
11.背景 083
采用专业的做法 083
生活化/外景地的背景 084
经典的肖像 085
12.无处不在的美妙光线 087
外景地专题的优势 087
学会观察光线 088
生硬与柔和的光线 089
光线的强度与方向 090
日落与最佳光线 090
使用反光板、柔光板和消光板 091
窗口的光线 092
辅助闪光 092
光比 093
色温与白平衡 094
光比 093
色温与白平衡 094
13.后期制作 096
下载与存档 096
整理照片 096
Lightroom常识 098
基本的修饰 100
专家视点:Marc Weisberg 102
14.总结 104
鸣谢 107
这本书的结构组织,真是体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它不是杂乱无章地堆砌知识点,而是构建了一个严谨的知识体系,从最基础的光线感知,到复杂场景下的光影控制,再到后期处理中的光影还原,层层递进,逻辑清晰得让人赞叹。我尤其欣赏它对于“时间感”的强调。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去分析不同时段光线带来的不同情感倾向,比如正午的硬光带来的冲击力,以及黄昏时分的温暖与忧郁的对比。这种系统化的讲解,让我终于弄明白了为什么有些照片看起来“有灵魂”,而我的很多作品却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原来是缺少了对时间流逝的精确捕捉和表达。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进行了一次漫长的田野考察,每走一步都有清晰的指引,每遇到一个难题都有详尽的剖析。对于想要系统性提升摄影思维的人来说,这套梳理简直是无价之宝。
评分哎呀,最近淘到一本摄影书,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吸引人,封面那种淡淡的,带着点复古感的米白色调,配上简洁有力的字体,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本来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结果翻开来才发现,它更像是一本充满灵感的艺术画册。里面的案例图片展示得极其用心,每一张照片的构图、光影的处理都达到了教科书级别的水平。特别是关于色彩搭配的部分,作者似乎对色彩的心理学有着深刻的理解,教你如何通过冷暖色调的微妙变化来烘托情绪。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留白”的章节,它让我明白了,有时候少即是多,画面中适当的空白区域能让主体更加突出,也给观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这本书的排版也做得非常舒服,字体大小适中,行距宽松,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它不仅仅是教你按快门,更重要的是引导你去观察世界,去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美丽瞬间。对于我这种刚入门不久的摄影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太及时雨了,里面很多实用的布光技巧,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拿出去实战演练一番了。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底真是没得挑,读起来有一种老派摄影大师的沉稳与睿智,完全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速成秘籍”。它深入探讨了光线的本质——那种无形却又决定一切的元素。作者没有简单地罗列参数和设置,而是将光线拟人化,描述它如何“抚摸”物体,如何“雕刻”轮廓。比如,书中有一段关于清晨“薄雾光”的描述,读起来简直就像在听一首轻柔的诗,让你瞬间就能在脑海中构建出那种朦胧、温柔的画面感。我特别赞赏作者在理论阐述中穿插的个人感悟,那些关于耐心、关于等待的文字,教会了我摄影不只是技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之前总是在追求高像素和复杂的后期,但读完这本书后,我开始反思,真正好的照片,往往是那些最朴素、最真实的光影记录。它鼓励我放慢脚步,去感受不同时间点光线的细微变化,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心灵触动。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绝对值得反复品读,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体会。
评分我最近还发现,这本书的翻译质量也令人惊喜,完全没有那种生硬的“机器翻译腔”。译者似乎也是一位深谙摄影艺术的行家,他准确地捕捉到了原文中那些微妙的、带有艺术气息的表达,并用同样富有美感的中文重新呈现了出来。例如,书中描述一种特定布光效果时所用的词汇,精准而富有画面感,这在很多中译外文书中是很难得的体验。阅读体验的顺畅,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另外,书中穿插的一些摄影史上的小故事和大师语录,都经过了精心的甄选,它们不仅仅是点缀,更是对当前所学知识点的有力佐证和升华。这让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趣味性,不再是枯燥的理论灌输。总而言之,这本书从视觉设计到文字内容,从理论深度到实践指导,都展现了顶尖水准,绝对是我书架上最值得珍藏的一本摄影宝典。
评分说实话,我对摄影器材的讲解类书籍往往提不起太大兴趣,总觉得那些东西更新得太快,而且太依赖设备。但这本摄影艺术的书却巧妙地避开了那些冰冷的硬件参数,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如何“驾驭”你已有的设备上。它有一部分内容是关于如何利用环境光和反光板进行“低成本”布光,这一点对我这个预算有限的摄影人来说,简直是福音。书里提供了大量利用日常物品,比如白墙、窗帘甚至镜子来引导和柔化光线的创意方法。我试着书里介绍的一种在阴天窗边拍摄的方法,效果立竿见影,那柔和的光线几乎不需要怎么后期调整,画面就显得非常通透自然。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它让你更加关注“人”和“环境”,而不是被“机器”所束缚。它让我明白,好的摄影师是用眼睛和心去创作的,而不是用最贵的镜头。这种解放思想的教学方式,比那些堆砌参数的书籍高明了不止一个层次。
评分喜欢欧美的人像风格
评分妥妥的
评分很不错。正在阅读中,纸张可以
评分不错
评分书有点旧了,无大碍,京东物流,真是超乎我想像的快呀!
评分最近学摄影,一般吧,新手看看还可以。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挺好
评分很不错的一本书,赞赞赞一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