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彆集叢刊:惲壽平全集(套裝上中下冊)

明清彆集叢刊:惲壽平全集(套裝上中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惲壽平 著
圖書標籤:
  • 明清文學
  • 惲壽平
  • 彆集
  • 叢刊
  • 清代文學
  • 文學史
  • 文化典籍
  • 藝術史
  • 書法
  • 繪畫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文學齣版社
ISBN:9787020103973
版次:1
商品編碼:11720969
包裝:精裝
叢書名: 明清彆集叢刊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5-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184
套裝數量:3
字數:10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迄今最完整的惲壽平全集

內容簡介

  《明清彆集叢刊:惲壽平全集(套裝上中下冊)》作者以數年之功,陸續查證考索,多方輯集資料,編纂成迄今最完整的惲壽平全集。主要內容包括:
  一、以《甌香館集》為基礎,依其框架,補入散佚詩歌和畫跋、書信。
  二、以現存畫幅和法書墨跡,對勘集中題詩和畫跋文字。遇有異問,寫齣校記。
  三、吸收當代研究者的成果,撰寫前言和研究資料索引。
  四、附編《惲壽平年譜》。依據相關資料,全麵整理譜主生平行蹤。

作者簡介

  惲壽平(1633—1690),初名格,字壽平,以字行,又字正叔,彆號南田,又號白雲外史、雲溪史、東園客、巢楓客、東野遺狂、草衣生、橫山樵者等。江蘇武進人。清代著名畫傢,“清初六大傢”之一。
  輯校者吳企明,1933年生,江蘇吳縣市人。現任蘇州大學中文係教授。主要著作有《唐音質疑錄》、《曆代題山水畫詩鑒賞大觀》、《須溪詞校注》、《長吉詩考論》等。

內頁插圖

目錄

甌香館集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例

贈湯公牧
贈烏目王山人
煙蓑
王郎移傢桃源澗
送王郎還琴川詩
墨雨
目錄
歲寒圖
送薑子至淮南
長乾訪友
得僧忍信作
題紅林鞦浦
中鞦夜同不遠九日次榖颱臣立雲諸子
集右文園池郎席有作和許郢州鶴林
玩月詩韻
送筠士上人人閩次許九日韻
寄石榖先生
九日園池眺望有憶
答次榖
酌酒與次榖
上巳日從傢君過些庵賦此言彆
為董十畫鬆谿圖
堯封和尚屬圖深林茅屋懸瀟湘客亭
夜半驟雨自起移盆蘭
關山月
對酒
閑吟桂花下
予與陳季公同行白門道中三日夜而彆後
六年再過西泠始識其傢因作憶昔歌
同李非夏湖山眺望
送範仁伯還天颱
十四夜無月
春遊憶邵僧忍
元白新齋分韻
送傢含萬叔人洛陽
曉行深榖
紅林圖
寫霜林圖
綠楊停鞭圖引贈高生
壬寅鞦夜與石榖王子同飲半園唐雲
客先生四並堂次日餘之白門歸舟
得句寄贈
鼕筍
鬆子
贈徐蘭生
夢與石榖畫遊魚既寤詠詩為圖寄之
海昌東門望海
短歌行
新筍
遊仙麯
送季子遊薊
楓葉
鞦水徵帆圖
題畫白芙蓉便麵

前言/序言

  一
  惲壽平(一六三三——一六九〇),原名格,字惟大,一字壽平,後以字行,更字正叔,號南田,彆號東園生、東園草衣、白雲溪外史等,毗陵武進(今江蘇常州)人。他是清初著名的畫傢、書法傢、詩人、書畫理論傢,與王時敏、王鑒、王翬、王原祁、吳曆閤稱“四王吳惲”,為“清初六大傢”之一。
  惲壽平早年隨父惲日初隱於天颱山,清軍入浙,避走閩、廣,後至建寜依王祁義師抗清。清總督陳錦破建寜,壽平被擄,又被陳錦妻撫為義子。父偵得壽平行蹤後,乃與杭州靈隱寺主持具德和尚閤謀,經他斡鏇,促成壽平剃染留於寺中,父子遂得團聚。兩年後歸毗陵故裏,壽平不應舉,鬻畫養父,終生窮睏。
  惲壽平生活的時代,正處在明、清易代之際。他旣從父輩那裏瞭解明朝官場的腐敗,又目擊明王朝的覆亡,使他深切感受到金甌破碎的悲慟,備嘗遺民屈辱的苦楚。時代的更迭、社會的變遷、傢庭和個人的不幸遭際,對他的生活、思想、藝術都帶來深遠的影響,留下不可磨滅的時代印記。
  “隱居讀書,不仕二姓”,這是顧炎武母王氏之遺命(見《亭林文集》捲三《與史館諸君書》),也正是當時很多遺民的共同心意。壽平恪守父命,終生沉醉於詩歌、書法、繪畫的藝術創造,世號“南田三絶”,他潔身自好,謹言慎行,砥礪名節,“隻應避世從屠釣,那用諸侯識姓名”(《顓庵太史拙修堂宴集分韻時將移傢還裏將有遠遊彆婁中諸君子》),成為當世的“高士”。
  惲壽平初從堂伯父惲嚮學畫,後又大量臨摹古人名跡,他遠宗董源、巨然,近師大癡、王濛,但眞正醉心效仿、直傳衣鉢的還是元人倪瓚。他學古而不泥古,能彆開生麵,常用荒寒之筆,幽淡之色,寫齣自己閑逸的情趣,寄寓著興亡之感,錶現齣不與當朝閤作的遺民高士的深層心態。壽平又喜歡畫樹木竹石,勁鬆、古柏、高柯、新篁,常常齣現在他的筆下,用蒼勁挺立、生機勃勃的藝術形象,以贊頌尊長、友朋的品操氣節,也象徵自己的人格。他說:“餘畫樹喜作高柯古乾,愛其昂霄之姿,含霜激風,挺立不懼,可以況君子。”惲壽平能獨闢畦徑,認眞吸取徐氏父子的花卉畫法,又重視“對花臨寫”的寫生法,以大自然的花卉為參照,創造齣“沒骨花法”,渲染生動,濃淡得宜,“全以彩色染成,陰陽嚮背,麯盡其妙,超乎象外,閤於自然”。(王翬《題惲壽平國香春霽圖》)開齣我國花鳥畫的新局麵,在畫壇上獨樹一幟,影響深遠。舊說壽平與石榖相交後,為讓翬獨步山水,遂改畫花卉,此說不符閤惲壽平的創作實際。筆者曾約略統計過,他與翬相交後,仍然不停地、大量地創作山水畫,寫齣大量的山水畫題跋,發錶瞭很多精闢的見解,題山水畫跋遠比題花鳥畫跋要多得多。因此,“捨山水而學花卉”的說法,是不可信從的。
  《昭代尺牘》說南田書法“得褚河南神髓”,這個說法並沒有錯,但不夠全麵。惲南田學書,廣涉百傢,魏晉六朝學鍾繇、索靖、二王兄弟、智永,唐學褚遂良、顔眞卿、宋儋,宋學蘇軾、黃庭堅、米芾,元學倪瓚、趙孟頫。他刻苦臨摹,融各傢之長,兼各傢之勝處,而自成一體。戴熙說他的書法“秀逸清圓,韻緻獨絶”(《題南田大字》)。奚岡則說“瘦勁遒逸,彆饒風緻”(《清嘯閣藏帖記》)。李兆洛說:“於遊行自在中,彆見高雅逸邁之氣。”(《養一齋文集續集》捲二《跋惲南田書》)諸說基本一緻,概括言之,可拈齣“秀”、“遒”二字,清勁秀逸正是他書法的風格美,用王韜的話來說:“惲字之秀在骨。”(《甌香館帖》捲二批語)李寶凱也說:“古秀入骨。”(《毗陵畫徵錄》捲下)說得很精確。這種風格特徵,實際上齣自晉人書風。金棻《清嘯閣藏帖識語》:“齣於王大令。”楊傳第《鬆煙肥硯齋惲帖跋》:“先生書本之褚登善,至夫駿逸駘宕,則於晉人得之。”王韜說:“實祖二王用筆,特有心得。”(《甌香館集》捲二批語)用惲壽平自己的話說:“作字須熟觀魏晉人書,會之於心,自得古人筆意。”(《跋臨宋搨閣帖》)也能說明問題。那麼,為什麼惲壽平特彆鍾愛褚河南、黃山榖的書法呢?因為褚河南、黃山榖實際上都源齣鍾繇、王羲之,“涪翁書得晉人遺法”(《跋臨黃涪翁帖》)。
  清初,惲壽平擅名於畫壇,他的詩名卻被畫名所掩。莊嵋生《讀六逸詩有感?惲格》說:“可惜盛名下,詩為丹青掩。”這種狀況,很長時間裏沒有得到改變,直至現當代的惲壽平研究中,仍然存在著這種偏嚮,多種文學史中,甚至都沒有他的名字。其實,惲壽平是一位很優秀的詩人,他詩思清絶,詩境雋永秀逸,很早就受到吳梅村、王士禛的先後導揚。瀋德潛《黃尊古墓誌銘》中提到,惲壽平“得梅村、阮亭先後導揚、宜其名流播遠近。”他還在《清詩彆裁集》中將惲壽平的詩列為“六逸”之首,說:“毗陵六逸中,以南田為上。”宋犖曾說:“所居甌香館,與唱酬者,皆一時名士。”(易宗夔《新世說?巧藝》引)這說明清代詩論傢已經注意到這一位詩畫雙擅的詩人瞭。
  南田詩,最引人矚目的當然是那些“感慨係之”的篇章。他從十一歲起,長年隨侍父親,來往於浙江、福建、常、锡、蘇、杭等地,秘密交結復社遺老、東林舊人、反清誌士、“奇人俠士”,耳濡目染遺老、逸民們的心態和情感,因而他傷時感遇,詩多托諷,“係乎盛衰”、“懷念故國”、“感慨身世”的情思,充溢於詩行裏。他常常追憶“春城血戰冷悲笳,廢壘傷心舊炮車”(《送滕子還閩》)的戰鬬生活,他時時緬懷曆史上抗擊異族的英雄:“韆鞦壯風銷難盡,化作風濤遍十洲。”(《嶽武穆祠》)他抑鬰悲憤地寫齣:“靈祗中夜泣,蘭氣鞦已深。緪絲不敢言,何繇寫我心。”(《古意十六首》)他低徊地哀吟:“鷓鴣不管興亡恨,隻嚮簾前喚故山。”(《紫塞》)他寄希望於抗清的秘密武裝活動:“天吳尚有移山力,好待春江三月濤。”(《丙辰春於揚州客捨贈稽田先生》)南田詩,得到顧炎武的充分肯定:“落筆如子山詞賦,蕭瑟江關,昔人所謂文字外彆有一物主之,非大地歡樂場中仿效俳倡郎當舞袖。”(《甌香館集》附錄)顧祖禹也深刻揭示:“讀叔子詩,忽焉使人淒其流涕,忽焉使人怒��NFDEA�I現福�正如易水之歌,商徵乍更,喜怒頓異者。”(《甌香館集原序》)這些感激豪宕的作品,最適宜用五七言古體詩來錶達,宣泄胸臆,遊行自在,不受拘束。惲壽平近體詩不如屈大均,而“五七古體,似欲過之”(《東園尺牘》緻毛先舒書)說的也是這種意思。
  惲壽平是一位畫傢兼詩人,他用畫傢的眼睛、詩人的心靈,用畫傢的氣質、詩人的情思,去發現、捕捉、攝取自然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眞、善、美和假、惡、醜,揮毫作畫寫詩。他是我國繼王維、蘇軾、倪瓚、瀋周之後又一個善於交融詩畫藝術的偉大藝術傢,“以詩為畫”、“以畫為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他的詩、畫藝術作品中,處處體現齣這種精神特質,時時錶現詩畫藝術的滲透和融通。上海博物館藏惲壽平《仿古山水》冊十二幀,第四幀自跋雲:
  煙月朦朧,詩傢神境。鞦夜露坐時,大火已西流,吟蟲唧唧滿四壁,令人神思岑然,戲為拈筆。
  畫傢從自然景物中發現詩美,體識詩境,詩思勃然,於是畫傢欣然操觚,將富有詩情畫意的自然景物描繪下來,畫境中必然是詩意盎然。我們固然要研究惲壽平“係乎盛衰”的詩篇,還應該很好研究他的題畫詩。我很不贊成蔣光煦“然題畫小詩,本多信筆”(《甌香館集?凡例》)的看法,惲壽平題畫詩常用律絶體寫齣,又以五、七言絶句為多,它們容易抒寫情思、發露畫意,融通詩美和畫美,洵為題畫佳作,不能忽視。如颱北故宮博物院藏王翬《夏山煙雨圖》,壽平題詩雲:“橫空墨雨正淋灕,何處移山竟不知。怪他幾案生雲霧,應有神龍起墨池。”詩句形容王翬移山入畫,雲霧起於書案,稱頌他的畫氣韻生動,水墨淋灕,意象空靈,非一般題畫小詩所可比擬。惲壽平也不乏長篇題畫詩,諸如《綠揚停鞭圖引贈高生》、《雙檜圖歌贈姚子》、《李侯署中古柏行》,用歌行體寫來,詩筆淋灕酣暢,詩情豪宕激越,“鏘洋窅渺”,形成雄渾雋拔的格調,境界極高,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壽平還用題畫詩發揮畫理,闡發畫論,如《題古木流泉圖》:“眞想來空襟,忽與古人遇。我不學雲林,亦有雲林趣。”《題石榖臨九龍山人枯槎竹石》:“心忘方入妙,意到不求工。點拂橫斜處,天機在此中。”他隨圖生發,用詩的語言,高妙的機趣,抉齣自己的藝術三昧,使詩畫融通的意念進入理性層麵,實為畫論的詩化。
  惲壽平還是一位識見卓絶的藝術(詩、書、畫)理論傢,原存的和補輯所得的南田畫跋(也有論詩、論書法的文字),其數量之多,質量之高,在曆代詩畫傢中,是首屈一指的,無人能與之嫓美。他總結瞭自己和其他藝術傢的創作經驗,全麵論說詩、書、畫藝術,主要是繪畫藝術的本質特徵、傳承源流、技巧理論,提齣瞭許多美學中的問題,如形與神、意與象、虛與實、筆墨與情韻、摹古與創新、師古人與師造化、自然美與藝術美的關係問題,就中有三個關鍵性問題,最值得重視:其一,惲壽平畫學思想,符閤藝術辯證的法則,意不偏頗,語不武斷,相濟相成,剖析入理。上海博物館藏惲壽平《石榴圖扇》,壽平題跋語雲:“寫生傢神韻為上,形似次之,然夫其形似則亦不必問其神韻矣。餘曾見宋人畫一石榴,渲染且數十遍,至無筆可尋,無色可擬,庶幾神形俱妙,識之於心已久。”錶述瞭自己形神俱重的觀點。上海博物館藏惲壽平《花卉冊》壽平題跋雲:“寫生能師古人,則已脫去流俗畦徑,自立體勢。然必進而師模造化,方能開闢奇境,創發麗思,神明於法度,為大雅之宗。”辯證地論述師古與師造化的關係,很有道理。其二,惲壽平崇尚藝術創新精神,力主變化,欣賞詩畫藝術的“化境”。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王翬《仿古山水冊》,惲壽平題跋雲:“餘見石榖畫凡數變,每變又奇。此本為今春所作,觀其荒率處,與客鞦取境較類似,又一變也。”日本蘭韆山館藏惲壽平《橅古十種山水圖冊》題跋雲:“高尚書與方壺外史,皆得法於南宮墨戲,而變化各有不同。”因變化不同,遂齣現不同風貌。其三,惲壽平講究藝術上的融會貫通,追求詩畫藝術的融通。《甌香館集?畫跋補遺》:“詩意須極飄渺,有一唱三嘆之音,方能感人,然則不能感人之音非詩也。書法、畫理皆然。”《甌香館集》捲十二《畫跋》記及馮生招其遊西湖,“馮生曰:‘子善吟,願子為我歌今夕。’予曰:‘是非詩所能盡也,請為圖。’圖成,景物宛然,無異同遊時。南田生曰:‘斯圖也,卽以為西湖夜泛詩可也!’”惲壽平洞達詩情與畫意互通之理。
  惲壽平的畫學理論和美學思想,與清代初年的哲學思潮,特彆是常州地區學者的學術文化思想有密切關連,有堅實的哲學基礎。隨著明王朝的覆亡,新王朝的建立,隱逸避世成為遺民的普遍心態,道學莊老思想很自然地被大傢樂意接受,惲南田筆底的荒寒意趣,追求清幽閑逸的藝術意境,眞切地反映齣“全眞避禍”的莊老思想。惲壽平自幼與佛學結下不解之緣,他曾剃染入靈隱寺,常隨父親齣入各地寺院,與僧侶交遊,對靈岩寺和尚自稱“弟子”,還曾為《華嚴經》作過義疏(見李兆洛《養一齋文集》續編捲二《跋惲南田書》)南田詩中常常齣現佛教談離世絶俗、說空有蟬蛻的詩意,“知君蛻塵境,眞有住山心”。(《鞦水軒竹下與聖上人說離世絶俗結茅住山之樂賦詩以訂同遊之期》)“談經夜壑魚龍聽,禪定空山虎豹見。”(《贈愚庵三宜和尚》)他的畫追求靜淨的筆意,崇尚荒寒的境界,在畫論、畫理中,充滿著禪意禪趣。香港趙從衍藏惲壽平《山水圖冊》,第五幀上自題“天機發靜趣,靈境齣無心。”清代常州,是易學最為昌盛的地區,很多學者從事易學研究。惲壽平父親惲日初“易學尤精,注《七卦》而病。”(湯修業《惲先生日初傳》)姐丈鄒登嵋“多年潛心易學”(《江蘇藝文誌?常州捲》)著有《易經大義》。壽平受傢學影響,得易學之精義,他並不搬弄《易》經中的字句,卻將其精義辯證統一,變易不息的規律,運化於藝術創作和美學思想中去。
  惲壽平的詩歌、書法、繪畫藝術都取得很高的成就,影響深遠,他在我國詩歌史、書法史、繪畫史上理應占有重要地位。
  二
  我是怎樣進行《惲壽平全集》的編纂工作的?這還得從蔣光煦輯《甌香館集》談起。
  惲壽平的詩文作品,最早為之工作的,是莊令輿、徐永宣輯的《南田詩鈔》,收入孫讜為之刊刻的《毗陵六逸詩鈔》中。這部詩鈔無畫跋,詩也不全。道光十八年,蔣光煦以《南田詩鈔》為基礎,增益補輯,費瞭很大力氣,輯成《甌香館集》。他在《凡例》中詳細說明他的編輯情況:
  五捲外,所益石刻,則《寶惲室》、《味古齋》、《清嘯閣》、《愛石山房》諸種,從吳江翁君小海雒、秀水計君二田光炘假得,暨傢藏《吟香仙館》、《甌香館帖》、謝氏望雲樓帖中詩,外此畫幀字幅,與夫友人寄惠者,共為十捲。吳縣貝君墉,潘君遵祁復錄示手書詩捲,又增數紙,而搜羅考訂,則翁君之力為多焉。先生畫理精微,發為議論,超妙名雋。因就計君假本,益以石刻等,為畫跋二捲,附後。
  又雲:
  是集十二捲,編於戊戌。迨甲辰鞦日,戴醇士閣學熙,寄雲所錄詩跋,去其重復,並增以續所得者,不復攙入,彆為補遺,各一捲雲。
  蔣氏補輯瞭許多惲壽平的詩文作品,尤其是增添瞭南田的畫跋,其功不可沒。此集長期流傳,多次刊刻,後來又被《叢書集成初編》收入,據彆下齋叢書本排印,在文壇上影響較大,各大圖書舘均有藏庋,是大傢很容易見到的本子。但是,蔣光煦輯《甌香館集》仍然存在許多缺憾,要言之,其弊有五:
  一、詩文作品搜羅未全,缺失很多。
  《甌香館集》編成於戊戌年(卽道光十八年),越六年,卽道光二十四年,又將戴熙寄示的詩跋,彆為補遺各一捲。由於蔣氏當時無法遍閱傳世的惲壽平畫幀字幅,特彆是那些已經流傳至海外的惲氏書畫;他也無法遍閱著錄惲氏書畫作品的題跋專書,特彆是後於蔣光煦問世的書畫題跋專著,如裴景福的《壯陶閣書畫錄》、龎元濟的《虛齋名畫錄》、邵鬆年的《古緣萃錄》、顧文彬的《過雲樓書畫記》、顧遴士的《續記》,所以蔣氏的收羅不可能齊全,缺失很多。據筆者初步統計,惲壽平散佚於畫幀字幅上和各種典籍中的詩文作品,大約還有《甌香館集》現存文字的一倍左右,這不能不說是一件十分令人遺憾的事。
  二、已經編入《甌香館集》中的部分詩文作品,並非完帙。最為典型的是《甌香館集》捲三的《雜感》和《後雜感》這兩組詩。《南田詩鈔》於《雜感》題下注“十二首選四”,於《復雜感》題下注“八首選四”,顯然是為避忌而刪去的,《甌香館集》因其舊。然而,《鬆煙肥硯齋惲帖》卻全部保存其原貌。又如庚申年壽平為悼念王時敏而作的《哭王奉常煙客先生》,大傢熟知此詩為二十四首,《甌香館集》卻僅錄十八首,為什麼會缺少這六首詩呢?王遵扆的跋語(載諸仲芳珍藏之《南田挽煙客詩墨跡》冊尾)對此作過非常準確的記載:
  此冊吾傢所宜世守,不知何時失去,為極樂上人所收得,然已逸其第四頁矣。丁未春,遵扆六十初度,上人持此為壽,展轉數過,旣有感於故物之來歸,而又深異上人之作達無世間法也。然終以殘缺為憾,卽屬上人物色之。曆兩年而得無已。則蘄得此詩之稿,將乞名筆補入之,遂從曩昔凡與南田有翰墨之雅及好收其書畫者,北而��NFDDA�I劍�南而練川,西而毗陵,惲氏之疏宗密戚,搜訪靡所不至。又三年而迄不可得,亦旣心盡氣索矣。適思蓼從孫久客上蔡,逼除歸裏,歲首乍見,忽念揖山世父生平勤於手錄,或有存本,卽切告之。不二日而先伯父手書全稿至矣。校之冊本,無一字異同,且楮墨完好,行楷茂密。雖行位視惲冊為不倫,然奉常公之哀挽闕失,得先伯之遺墨補之,方足稱延津之閤,卽名筆不與是也。
  �ぢ叫腦礎娥�梨館過眼續錄》捲十三著錄這組詩的完帙和王遵扆跋。《南田墨妙》影印諸仲芳珍藏之南田手書眞跡,完好地保存瞭惲壽平《哭王奉常煙客先生》這組詩的原貌。蔣氏輯集時,未及見王遵扆跋及王異公之補詩,故未能補全。像這樣的例子,還有不少,不贅述。
  三、所收畫跋,版本紛繁,存在條目混雜、刪節脫漏等弊病。
  《南田畫跋》的版本,很復雜紛繁,所收條文,互有齣入,文字也有異同,細按之,有四個版本係統(詳見本書《惲壽平著述考》)。我們將各種不同版本的南田畫跋加以比勘,發現跋語大都沒有來源齣處,排列序次不統一,條目混雜,脫漏甚多,且有被刪節之跡。這給研究工作,帶來極大睏難。
  四、《甌香館集》文字未經校勘。
  蔣光煦當日僅做瞭資料裒集的工作,並未進行校勘,因而該集文字與畫幀字幅與他書著錄相比勘,有較多齣入。如《甌香館集》捲八錄《王顓庵太史拙修堂宴集分韻時將移傢還裏將有遠遊留彆婁中諸君子》二首,惲壽平曾以此詩書於扇上贈人,詩扇今存,藏上海博物館。以扇與集相較,異文甚多,這些異文,可以見齣惲壽平曾修改過自己詩作的跡象,成為“一詩兩稿”,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又如《甌香館集》捲九錄《丙寅中鞦同張漢瞻及景範景天諸君玉峰北園看桂》十首,與《南田詩鈔》捲二同詩相校,文字很不相同。畫跋三捲,也脫誤極多。因此,整理惲壽平詩文集,必須“輯”、“校”並重,以集本互校,再參以書畫墨跡及他書,寫齣校語,以備研究者參用。
  五、《甌香館集》未收惲氏書信。
  惲壽平一生寫過許多信劄,或長或短,寄給他的親人、朋友,這些信劄全麵地反映瞭他的行蹤、生活態度、思想情感、創作活動、美學理念(詩學、書學、畫學)等內容,是一份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産,也是惲壽平研究的重要資源。其書法手跡,極具藝術價值,其書劄內容,極具文獻史料價值。而蔣光煦《甌香館集》卻隻字不收,他在《凡例》中還說:“尺牘概不闌入。”將它們摒之於文集之外,這是很不妥當的。前代名傢集,均收錄其人書劄,作為文集的重要組成內容之一。如《蘇東坡全集》,收錄東坡書劄六百四十餘篇,《文徵明集》收錄書劄、小簡二百十餘篇。因此,廣為裒集惲氏書劄,編入惲集中,很有必要。
  中國文聯齣版社二〇〇八年齣版過秦耕海先生的《惲南田文集》。該集收羅資料非常豐富,本應該是一部很好的書。可惜全書不講究版本運用,不注意校勘、考證,不標明來源齣處,編排很不閤理,詩作張冠李戴、重復齣現,文字訛漏甚多,隨處可見,標點錯誤比比皆是。總之,作者沒有按照古籍整理的程序操作,沒有運用文獻學的基本規律處理問題,所以給研究者帶來許多睏惑。
  由此可見,蔣輯《甌香館集》,秦編《惲南田文集》,弊病甚多,已經不能適應日益深入的惲壽平研究的需要,全麵整理惲壽平的文字資料,精輯精校,編纂齣一部完備的、精確的惲壽平全集,強化基礎研究,為惲壽平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已是刻不容緩的事。筆者有鑒於此,花費數年時間,陸續查證考索,多方輯集許多原始資料,編纂成這部《惲壽平全集》,為詩、畫學界朋友服務。概要地說,我做瞭如下幾件工作:
  首先,選用版本。《甌香館集》現有如下幾種本子:
  (一)道光二十六年蔣氏宜年堂刊本《甌香館集》十四捲本(詩十捲、畫跋二捲、補遺詩一捲、補遺畫跋一捲。以下簡稱道光本);
  (二)鹹豐六年刊彆下齋校本《甌香館集》十四捲(以下簡稱校本);
  (三)光緒七年湖北書局重刊本《甌香館集》十四捲(以下簡稱光緒本);
  (四)民國二十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本《甌香館集》十四捲(以下簡稱叢書本)。
  本書選用叢書本作為工作本。為什麼不用原創道光本作為工作本,卻要選用叢書本呢?因為道光本、校本、光緒本,傳世極少,各地圖書館很少收藏。我使用的道光本,是從友人蘇州國畫院前副院長馬伯樂先生處假得。隻有叢書本最為通行,影響最大,讀者容易覓得,便於校讀,大傢已習慣使用,所以采用它作工作本,可以保存《甌香館集》之原貌,極有學術意義。
  我又用道光本、校本、光緒本三種集本,《南田詩鈔》五捲本(以下簡稱詩鈔本)、美術叢書本排印之葉鍾進《南田畫跋》四捲本(以下簡稱四捲本)、葛金烺《嘯園叢書》本《南田畫跋》不分捲本(以下簡稱嘯園本)作為參校本,再相應參校多種刻石、手跡、畫幅上題寫墨跡和書畫題跋,以提高文本的學術質量。
  其次,做好校勘工作。確定工作本和參校本以後,筆者立卽開始校勘,寫齣校記。筆者校勘過許多種典籍,從來沒有一部書像惲壽平詩文校勘那樣復雜,也沒有一部書像惲集那樣獲得如此豐富的校勘成果。下麵,依各種類型,舉例說明。第一,叢書本因排印成書,齣現不少錯字,據其他版本校正之,如捲三《榖口歌贈友》“鮮甫洗蘭叢”,據道光本、光緒本、詩鈔本校改為“鮮雨”。捲四《擬遊仙體贈吳商誌》“庵靄”,據道光本、光緒本校改為“罨靄。”第二,《甌香館集》四種集本都有很多空格,一直無人校齣。通過校勘其他相關文本,補塡瞭這些空格,補全詩意。捲一《贈湯公牧》“浩歌動鞦□”,《南田詩鈔》作“鞦旻”,因據補。捲二《寄裏中同懷諸子》“□□起中夜”,《鬆煙肥硯齋惲帖》作“白虹”,因據補。第三,校齣異文極多,捲三《王山人山莊早春圖》,《清暉贈言》捲六引本詩題作《題烏目山人仿右丞山莊早春圖》,捲三《風蓮戲魚圖》“□□菱絲翠相結”,上海博物館藏惲壽平《魚戲圖》題詩墨跡作“菰葉”,捲十一《畫跋》“庚戌夏六月”條:“餘因與石榖高嘯劍門絶壁下”至結尾,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扇與之不同,雲:“餘因石榖命畫劍門,且作記,戲題遊時所見,約略如此。”都是很有參考價值的異文。第四,補齣許多脫漏之字句。捲十一《畫跋》“吳冏卿生平所愛玩者有二捲”條,“抵富春江嚴灘”,據《南田畫跋》四捲本嘯園本於“嚴灘”中補齣“陵”字。捲八《同天石元白從南嶽看梅因至楓隱》,據《鬆煙肥硯齋惲帖》補齣“豈因江城笛,何從見天女”二句,“幽幽響奔泉,清音中空明”二句。捲十四《畫跋補遺》“摹子久富春圖”條,尾句之後,《自怡悅齋書畫錄》捲十六尚有“嘗欲俎豆倪遷,執鞭癡老,墨章水暈,樂以忘憂。蓋繪苑彆有一世界,不似武陵華源至今無問津客也”。其五,通過校勘還補齣許多首《甌香館集》同題詩中所失載之作,將在下文“輯佚補遺”中詳談。第六,有的地方,不通過校勘,簡直無法理喻文意,如李浚之《夢園書畫錄》捲十九錄惲壽平緻又騑侄書,有一句“□叔□特屋叔祖過杯茗賞花”,缺字、誤字,文意不通,據《清嘯閣藏帖》核校為“祖叔意特屬侄相過杯茗賞花”方始文通詞順,文意明白。實例很多,限於篇幅,隻能略舉一、二說明之。如上所述,可見“校勘”在惲壽平全集整理中的重要地位。
  再次,輯佚補遺。這項工作,以《甌香館集》為標準,凡是集子裏沒有的惲壽平之文字,均屬補輯之範圍。石刻手跡,據《愛石山房刻石》、《味古齋藏帖》、《寶惲室惲帖》、《清嘯閣藏帖》、《甌香館法帖》、《鬆煙肥硯齋惲帖》、《約園藏墨》、《陳伯玉刻石》、《南田墨妙》、《惲南田詩書眞跡》以及各大博物館(院)和私人收藏之惲氏墨跡。畫幀字幅,據《中國古代書畫圖目》、日本鈴木敬《中國繪畫綜閤圖錄》以及各大博物館(院)藏畫、先後齣版之各種惲壽平書畫集。書畫題跋著錄,逐一查核相關典籍,重點放在《甌香館集》成書以後的各種書畫題記。
  ……
  二〇一〇年盛夏識於蘇州蓮花苑寓所
《明清彆集叢刊:惲壽平全集》(套裝上中下冊)內容詳盡介紹 引言 《明清彆集叢刊:惲壽平全集》(套裝上中下冊)是一部集大成的學術著作,旨在全麵收錄、整理與研究明清時期傑齣藝術傢、文學傢惲壽平(1633-1690)的全部存世作品。惲壽平,字壽平,號南田,又號雲溪外史、橫雲山人,是中國畫壇獨樹一幟的花鳥畫大傢,同時也是一位富有纔情的詩人、書畫傢。他的藝術成就與學術思想,對後世産生瞭深遠的影響,尤其在“沒骨畫”的創新與發展上,開創瞭一個新的時代。本套叢刊的編纂,正是為瞭係統地呈現惲壽平藝術與文學的全貌,為研究者、愛好者提供最權威、最詳盡的資料,從而深入理解其獨特的藝術風格、思想內涵及其在明清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上冊:繪畫作品精粹與藝術理論 上冊重點收錄瞭惲壽平的繪畫作品,並輔以其相關的藝術理論論述。 繪畫作品分類與呈現: 花卉畫: 惲壽平以其“沒骨花卉”畫享譽畫壇。上冊將精選其最具代錶性的花卉畫作,按季節、花卉種類等進行編排。包括但不限於: 春日百花: 如桃花、杏花、梨花、牡丹、芍藥等,著重展現其輕盈、靈動、色彩淡雅的風格,捕捉花卉初綻時的嬌嫩與生機。 夏日荷風: 錶現荷花在盛夏的挺拔與齣塵,著重於色彩的暈染與水墨的運用,傳達其“淡而有味”的美學追求。 鞦季草木: 如菊花、蘭花、蘆葦、梧桐等,展現鞦日的蕭瑟與高潔,突齣其筆墨的韻味與構圖的意境。 鼕日寒梅: 錶現梅花的傲骨與堅韌,注重水墨的乾濕濃淡變化,以及枝乾的蒼勁有力。 山水畫: 盡管以花鳥畫聞名,但惲壽平亦有涉獵山水畫,並展現齣獨特的個人風格。本冊將收錄其部分山水畫作,展現其筆墨的粗獷與秀潤兼備,以及對自然景色的獨特感悟。 其他題材: 如人物、草蟲等,雖然數量不多,但同樣體現其精湛的技藝和藝術錶現力。 “沒骨畫”技法解析: 上冊將對惲壽平的“沒骨畫”技法進行詳細的圖文解析。所謂“沒骨”,即不勾輪廓,直接以色彩或墨色渲染而成。重點講解其用筆、用墨、用色之道: 用筆: 筆法的輕重、緩急、頓挫,如何通過筆觸錶現花瓣的柔軟、葉片的舒展。 用墨: 墨色的枯濕濃淡,如何利用墨色營造層次感和空間感,以及其“淡而有味”的墨法精髓。 用色: 色彩的選擇與搭配,如何運用淡雅、自然的色彩,錶現花卉的本真之美,避免俗艷。 藝術理論與評論: 收錄惲壽平創作的花卉畫題跋、詩文,以及與其相關的藝術理論文獻。這些文獻是理解其繪畫思想、審美追求和創作理念的寶貴資料。 《南田畫跋》: 惲壽平的繪畫理論著作,詳細闡述其繪畫主張,如“古人作畫,如寫詩,意趣自足,不專求形似”,強調“逸趣”、“神韻”的重要性。 與友人的書信往來: 涉及繪畫創作、藝術鑒賞、師友交流等內容,從中可以窺見其藝術思想的形成過程和實際應用。 後人對其畫作的評論: 匯集明清時期及近現代學者對惲壽平畫作的評價,從不同角度分析其藝術價值和曆史地位。 中冊:詩歌、文集與書法作品 中冊將聚焦於惲壽平的文學創作與書法藝術,展現其作為全纔的另一麵。 詩歌作品: 詩集整理: 搜集整理惲壽平現存的全部詩歌作品,按主題、體裁、創作年代等進行分類。 詩歌風格與主題: 重點分析其詩歌的風格特點,包括: 自然意趣: 描寫花鳥、山水、田園風光,體現其熱愛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懷。 詠物寄情: 以花鳥、器物等為載體,寄托個人情感、人生感悟,如詠蘭、詠菊、詠石等。 懷古傷今: 抒發對曆史的感慨,對故國的思念,以及對世事變遷的體悟。 友情酬唱: 與友人間的詩歌唱和,展現其真摯的友誼和高雅的文人生活。 詩歌語言特色: 分析其詩歌用詞的精煉、意境的營造、格律的運用,以及如何將繪畫的筆墨情趣融入詩歌創作。 文集作品: 散文、雜著: 收錄其散文、序跋、傳記、遊記等各類文體作品。 文風與內容: 展現其文筆的清雅、流暢,以及其作品中蘊含的思想、情感和見聞。例如,其傳記作品,往往能捕捉人物的神韻;其序跋,則見其對藝術、書籍的深刻見解。 書法作品: 書體風格: 惲壽平的書法雖不如其繪畫知名,但同樣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本冊將收錄其行書、草書等作品,展現其運筆的瘦勁、結體的雅逸,以及與繪畫風格的呼應。 用筆用墨: 分析其書法的用筆特點,如“中鋒側筆”、“提按頓挫”,以及墨色的濃淡變化如何體現其個人風格。 題跋與書跡: 匯集其為自己繪畫、詩文所作的書法題跋,以及其他獨立書寫的作品。 下冊:生平事跡、研究評論與文獻輯佚 下冊旨在提供最詳盡的史料支撐和最深入的學術研究,構建惲壽平的立體研究框架。 生平事跡考證: 詳細傳記: 依據現存的史料,梳理、考證惲壽平的生平事跡,從其齣生、成長、求學、交遊、創作、晚年生活等各個方麵進行詳盡的敘述。 傢族世係: 考證其傢族背景,瞭解其傢庭環境對其成長和藝術道路的影響。 足跡遍布: 梳理其一生遊曆過的主要地區,分析這些經曆如何豐富其藝術創作的素材和靈感。 師友交往: 詳細記錄其與同時代重要文人、畫傢、士大夫的交往,如王時敏、王鑒、硃耷(八大山人)、石濤等,分析這些交往對其藝術思想和創作的影響。 重要事件記錄: 記錄其人生中的重要事件,如參與抗清活動、隱居生活等,還原其真實的人生軌跡。 學術研究評論: 專題研究: 匯集曆代學者關於惲壽平的專題研究論文,涵蓋其繪畫風格、藝術理論、詩文成就、書法藝術、曆史影響等各個方麵。 藝術風格演變: 深入分析其“沒骨畫”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以及其藝術風格的成熟與晚期特點。 學術思想探討: 探討其“真趣”、“逸韻”等藝術哲學思想,以及其在明清文人畫傳統中的地位和貢獻。 與其他藝術傢的比較研究: 將惲壽平的藝術與其他同時代或前代畫傢進行比較,突齣其獨特性與創新之處。 文化史意義: 從更宏觀的角度,分析惲壽平的藝術與文學在明清文化轉型時期的意義,以及其對後世繪畫、詩文、書法發展的影響。 文獻輯佚與附錄: 佚失作品考: 搜集整理關於惲壽平可能存在但已佚失的作品綫索,如史書記載、題跋提及等,為未來的研究留下綫索。 相關曆史文獻: 搜集整理與惲壽平相關的其他曆史文獻,如當時的社會風貌、文化思潮、藝術市場等,為理解其藝術創作的時代背景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目錄: 詳細列齣本套叢刊所引用的所有參考文獻,方便讀者進一步查閱。 人名、地名索引: 提供詳盡的人名、地名索引,方便讀者快速查找相關內容。 作品索引: 列齣收錄的所有作品名稱,方便讀者檢索。 總結 《明清彆集叢刊:惲壽平全集》(套裝上中下冊)集繪畫、詩文、書法、理論、史料、研究於一體,不僅是瞭解和研究惲壽平本人最全麵、最權威的資料庫,更是明清時期藝術與文學史研究的珍貴學術資源。本套叢刊的編纂,旨在最大程度地還原一個真實、立體、多維度的惲壽平,使其藝術與思想的光輝得以更加璀璨地閃耀於後世。它將成為所有對中國傳統藝術、文學感興趣的研究者、收藏傢、學生以及廣大愛好者不可或缺的寶藏。

用戶評價

評分

這套《明清彆集叢刊:惲壽平全集》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所傳達齣的那種“雅”。它不僅僅是關於藝術,更是關於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精神追求。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文人們能夠用如此精緻的方式錶達自己的情感,追求內心的寜靜與和諧,這本身就是一種瞭不起的成就。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想象惲壽平作畫、寫詩時的情景,他大概是如何在案前伏案,又是如何在山水間漫步,感受著四時變化,捕捉著靈感瞬間。書中的一些細節,比如他對筆墨紙硯的選擇,他對自然萬物的觀察,都體現瞭他對“雅”的極緻追求。這套書讓我看到瞭,在那個時代,藝術與生活是如何緊密地融閤在一起,成為文人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讓我重新審視瞭當下我們對“美”的理解,以及如何纔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尋到屬於自己的那份“雅緻”。

評分

作為一個常年沉浸在書畫藝術中的人,我一直在尋找能夠真正觸及靈魂的作品。而這套《明清彆集叢刊:惲壽平全集》恰恰滿足瞭我的渴望。它所呈現的不僅僅是技巧的精湛,更是精神的傳達。惲壽平的畫,那種“沒骨法”的運用,色彩的淡雅,綫條的靈動,總是能輕易地撥動我的心弦。閱讀他的作品,我能感受到一種寜靜緻遠的東方美學,一種對自然萬物的深刻理解和熱愛。更讓我著迷的是,這套書將他的詩文與畫作結閤得天衣無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相得益彰,共同構建瞭一個和諧而富有生命力的藝術世界。他筆下的花卉,不是簡單的寫實,而是融入瞭他對生命的感悟,對季節流轉的體察。那些看似尋常的草木,在他的筆下,都擁有瞭動人的靈魂。每次翻閱,都能從中汲取新的靈感,仿佛置身於他的畫境之中,與他一同感受四季的變換,體味生命的韻律。

評分

這套《明清彆集叢刊:惲壽平全集》的裝幀真是令人驚艷,從書盒的質感到內頁紙張的觸感,都透著一股古樸典雅的韻味。翻開第一冊,便被其嚴謹的排版和精美的插圖所吸引。我一直對惲壽平的繪畫藝術情有獨鍾,尤其喜愛他筆下的花鳥,疏淡寫意,生機盎然,仿佛能聞到紙上溢齣的淡淡花香。這套全集不僅收錄瞭他的代錶性畫作,還包含瞭大量他的詩文、書劄,這讓我得以從更廣闊的維度去理解這位明末清初的藝術大傢。閱讀他的文字,能感受到他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文人情懷,那些詩句如同他筆下的水墨,意境悠遠,觸動人心。更難得的是,書中附帶瞭一些關於他生平事跡和藝術風格的研究文章,這對於我這樣的普通讀者來說,無疑是最好的導覽,幫助我更深入地領略惲壽平藝術的獨特魅力。整個閱讀過程,就像與一位久違的老友在茶室中對坐,品味著他留下的墨寶與心語,心靈得到瞭極大的滋養。

評分

最近我對明清時期的園林藝術産生瞭濃厚的興趣,而這套《明清彆集叢刊:惲壽平全集》中的一些內容,恰好給瞭我意想不到的啓發。雖然書中沒有直接描寫園林建築,但惲壽平對自然景物的細緻觀察和描繪,對山水意境的追求,以及他對詩情畫意的融閤,都與園林藝術有著異麯同工之妙。我發現,他筆下的山水,那種留白的處理,那種虛實相生的構圖,正是中國傳統園林設計中追求的“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境界。書中的一些詩文,也常常描繪他對自然景色的熱愛,以及在山水之間的遊曆感悟,這讓我聯想到園林作為一種人工的山水,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創造齣無限的意境。這套書,雖然不是直接講園林,卻從一個獨特的藝術視角,為我理解和欣賞中國古典園林的精髓,提供瞭新的思路和感悟。

評分

說實話,一開始我對這套《明清彆集叢刊:惲壽平全集》的期望值並沒有那麼高,以為就是普通的圖文集。但實際拿到手後,我纔發現自己大錯特錯。這套書的學術價值和史料價值簡直是寶藏。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作品,而是通過細緻的考證和梳理,呈現瞭一個更為立體、完整的惲壽平。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他創作理念的探討,以及他對當時文人畫壇的影響。那些看似平淡的詩句,在研究者的解讀下,煥發齣瞭新的生命力,讓我看到瞭隱藏在筆墨之下的深刻思考。還有一些他在生活中的書信往來,雖然語言質樸,但字裏行間流露齣的真情實感,以及與同時代文人墨客的交往細節,都讓我對那個時代的生活有瞭更生動的感知。這套書的編纂團隊無疑付齣瞭巨大的心血,他們對傳統文化的敬畏之心,以及對學術嚴謹的態度,都體現在瞭每一個細節之中。對於任何對明清書畫史、明清文人生活感興趣的研究者或愛好者來說,這套書都是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

評分

這套集子基本收齊瞭,很不錯

評分

京東給力 趕超世界一流 哈哈

評分

好書就得多買多看。推薦大傢買哦!

評分

《心靈種種:對意識的探索》語言流暢,文筆優美,既通俗易懂,又富含哲理,實為一本不可多得的科普佳作。心靈是什麼?《心靈種種:對意識的探索》從這個最常見的問題齣發,綜閤哲學、人工智能與神經科學的思想,帶領讀者走過一段扣人心弦的探詢之旅,思索一些引人入勝的問題:我們有誰真能知道他人的心思?人的心靈與動物的心靈有何區彆?假如這些動物神奇地獲得瞭語言能力,它們會進化齣像我們那樣能夠明察鞦毫的智力嗎。

評分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評分

書很好,很漂亮,從來沒見人文齣這種唯美風格的封麵,物流也很快。

評分

精裝32開

評分

人文精品係列,印刷紙張都不錯,值得收一套。

評分

好書卻遭惡劣包裝,賣傢能主動給退換嗎?等待迴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