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浩江是日本一位三次获得星云奖的女性科幻作家,是罕见地能在作品中完美结合美、科学与幻想三者的作家。
《博物馆行星》是菅浩江评价很高、获奖很多的一部小说,同时获得日本星云奖、读者票选年度优佳科幻前列、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
《博物馆行星》受到日本读者、评论家一致好评,日本4.6分高分,被视作“为日本科幻增添动人亮色”的作品。
菅浩江是日本一位获得三次星云奖的科幻女作家,是代表现代日本科幻成就的重要作家之一。《博物馆行星》收录九篇短篇连作,是其评价很高、获奖很多的作品,同时获日本星云奖、读者票选年度优佳科幻前列、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
在地月间第三拉格朗日点上,有一颗名为“阿弗洛狄忒”的小行星,它是人类历史上最宏大、最庞杂的博物馆。在这里,大脑与庞大数据库直接相连的“学艺员”们,每天处理着围绕无数艺术品的谜团,求索着之美的意义……
菅浩江,日本女性科幻小说作家。宇宙作家俱乐部会员,科幻作家协会会员,推理作家协会会员,曾三度荣获星云奖。著有《博物馆行星》《雨笼》《五人姐妹》等作品,《博物馆行星》是其中评价很高、获奖很多的一部。
毫无疑问,菅浩江有着科幻作家的魂,然而如果不是有着足够的想象力,也无法写出这样的作品。
——《SF Magazine》(日本专业科幻杂志)
请以你的眼、你的耳、你的心,去欣赏这一本给日本科幻增添动人亮色的作品吧。
——三村美衣(日本科幻评论家)
能够真正完美诠释美、科学、幻想的科幻小说,实在不多,直到菅浩江写出了这一本《博物馆行星》。
——丁丁虫(日本科幻译者、研究者)
这孩子是谁?
黄昏。博物馆行星上最惬意的时刻。
树影婆娑。希腊风格的展示馆群,如同忧愁的维纳斯像般裹了半身的薄墨。周围的街灯洒出朦胧而温暖的光芒,给走向酒店的人们染上些微橙色。
综合管辖署“阿波罗”的学艺员田代孝弘钟爱黄昏时分的恬静,而且今天晚上不用值夜班。他借口处理杂务返回官署再打发掉剩下的一小时,就可以好好放松了。
这一个小时一定要喝着咖啡优哉游哉地过,孝弘下定决心。绝对不再去想香炉的事。
写有诗歌的瓷香炉,令重视诗文的音乐舞台文艺部“缪斯”与执着于设计的绘画工艺部“雅典娜”针锋相对,各不相让。在保管室旁临时设置的会议室里,两边的负责人唇枪舌剑,口沫横飞,让居中调停斡旋的孝弘脑袋都快炸掉了。至于那座香炉,则是自顾自地蹲在桌子上,静静地闪耀着白色的光芒,仿佛在说“随你们的便”。
孝弘暴露在左来右往的激烈辩论中,努力克制自己不要去怨恨这座妄自尊大的香炉。
战斗告一段落的孝弘,在阿波罗官署前抬头眺望街灯,反省自己的想法。
——摩涅莫辛涅,继续日记。
——了解。记录开始。
受到头脑中数据库计算机温柔声音的鼓励,孝弘记下面向今后的自省。
——物品不会说话。它们不是生物,当然也没有感情。之所以显得澄清晶莹,仅仅是反映了带有那种想法的人心。如果凝练的诗文、精雅的造型能让观赏者的心感受到相应的气氛,那自然是香炉的神奇力量。作为学艺员,绝对不能受周围状况的干扰,让物品本身染上无关的印象。恨人,不可恨物。
孝弘加上一个言语无法表述的“结束”念头,女神当即做出反应。
——记录完毕。追加于现有的日记末尾。
——谢谢。关闭连接。
孝弘正要走向官署的走廊。
“对不起——”
他被一位年轻女子叫住了。
孝弘回头一看,只见一位身穿阿弗洛狄忒事务员工作服的女性正在小心翼翼地走过来。她身高适中,眼睛大得仿佛要掉下来似的。孝弘想不起她是谁。
“您是美和子的丈夫吧?”
“是我……”
她有一头栗色的长发,长到背心。她一边拨头发,一边道歉说:“突然打扰,十分抱歉。我是资料室装箱的职员,美和子经常来资料室,所以听说了一些您的事情。”
“啊,不好意思。”
孝弘的回答并不算冷淡,但她眨了眨眼睛,自嘲般地说:“您当然很疑惑吧。直接连接者不会光临资料室。您肯定在想‘这个人到底是谁啊?’”
“哎呀,那可没有。”
无视孝弘的否认,她接着说:“您也可以动用权限来调查职员名单的详细档案。在您查询摩涅莫辛涅的时候,我会等着的。我的名字叫潘克斯特,赛伊芙·潘克斯特。您当然可以根据我的相貌进行图像检索,不过以防万一,还是用名字比较稳妥。”
这人不好相处。孝弘忍住没有叹气——他经常遇到这样的人。
对直接连接者来说,大脑连接到数据库,其实就相当于带着一位背着大百科全书的全能秘书。虽然能够用无法付诸言语的暧昧印象进行检索确实很方便,但直接连接的价值本身也就仅此而已。但是,有不少非连接者都对直接连接存在误解,尤其是孝弘这样具有高级权限的人,更容易受人误解。非连接者常常会这样想:眼前这个人只要稍微转个念头就能看透我的一切,真是个妄自尊大的神,不对,不对,是恶魔。
孝弘用上尽可能真诚的语调:“要不要调阅你的档案,要看你找我有什么事。看你欲言又止的样子,很难开口吧?难不成美和子打算与我分手,和你在一起?那样的话,我可要赶紧查查你的档案了。”
“我想,美和子不是同性恋。”赛伊芙一脸严肃,冷冷地回答,“抱歉没有及时解释。我来找您,是因为我完成不了所长交代的一项任务,所以想是不是能拜托您帮忙。”
“稻草人啊,那又是……”
孝弘一不小心说出了所长的绰号。和稻草人所长亚伯拉罕·柯林斯扯上关系的事情恐怕没那么容易解决。
赛伊芙微微一笑,理了理头发。
“您一定没问题。我的能力太差。如果是您,一定觉得很简单。”
不要说简单啊,孝弘差点脱口而出。和所长扯上关系的事还没有遇上过简单的。就算自己这种具有权限A的阿波罗职员也是一样。如果自己真是她以为的那种无所不能的人物,那早就往稻草人的脑壳里塞点大脑进去了。就因为塞不进去,所以每天才这么辛苦。
孝弘勉强保持冷静。
“是不是简单,在听你介绍之前,恐怕不好说。先去官署吧,不介意的话,咱们去会议室谈谈。既然提到了稻草人……呃,所长的名字,我怕站在这儿听着听着都会晕倒的。”
她轻轻点点头:“不胜荣幸。我还是第一次进入阿波罗的官署。”
“哪儿的官署都一样。乏味得很,又乱。不用紧张,潘克斯特小姐。”
称呼紧张戒备的对象不能太郑重,孝弘想。他开玩笑似的问:“喊你莎莉行吗?”
“行,按您的意思。既然是您,一定很轻松就能找到它丢失的名字。”
从纯粹的文学性角度来看,这部作品的语言风格呈现出一种令人惊艳的“去中心化”倾向。你会发现作者在不同章节间切换的语感差异巨大,仿佛是不同的叙述者在接力讲述。有些部分文风华丽,充满了古典主义的韵律感,大量使用长句和复杂的修饰语,读起来像是在欣赏一首精心谱写的交响乐;而另一些片段则骤然变得简洁、尖锐,几乎是新闻报道式的冷峻,直击要害。这种刻意的风格分裂,我认为是作者在尝试模拟不同文化、不同信息载体在传递历史真相时的扭曲与失真。它挑战了读者对“一致性”的期待,但最终却构建了一个更具真实感的破碎图景。阅读过程中,你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分辨哪些是经过美化的叙述,哪些是冰冷的记录。这种对文本表层之下的探索,远比线性叙事来得刺激和有价值。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门槛不低,它需要读者投入相当的耐心和专注力,但一旦沉浸其中,回报是极其丰厚的。它不是那种读完后合上就忘的作品,它像一个复杂的谜题,在你合书之后仍然会在你的脑海中继续运转、重组。它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强烈的“疏离感”和“敬畏感”。你感受到的不是征服未知,而是谦卑地站在未知面前的渺小。作者通过对“尺度”和“时间”的颠覆性处理,有效地消解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傲慢。它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所认知的现实,不过是宇宙中无数可能性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切片。这种被宇宙洪流的宏大感所淹没的体验,是阅读过程中最令人难忘的部分,它不仅提供了娱乐,更提供了一种深刻的、形而上的震撼。
评分我对其中探讨的伦理困境深感震撼。这本书巧妙地避开了简单的善恶二元对立,将焦点投射到了一系列极度复杂的道德选择上。试想一下,当一个文明必须在保护个体自由与确保种族延续之间做出取舍时,那种撕裂感是何等真实?作者没有提供任何轻松的答案,反而将这些难题赤裸裸地摆在了我们面前,迫使我们去面对人类自身在极端环境下的反应模式。我特别欣赏作者对“异质性”的处理,那些非人类心智的运行逻辑被描绘得既疏离又有着内在的统一性,让你在感到费解的同时,又鬼使神差地能够理解其行为动机。这种对复杂性的拥抱,让整部作品的讨论层次瞬间提升,超越了普通的冒险故事范畴。它迫使读者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我们所珍视的“人性”在面对绝对的生存压力时,究竟还剩下多少坚实的内核?读完后,我需要好一阵子才能将自己的思维从那种高度紧张的哲学思辨状态中抽离出来。
评分我必须强调这部作品在构建世界观(Worldbuilding)上的细致入微和大胆创新。许多科幻作品往往只是给出了一个设定,然后便急于展开情节,但在这里,设定本身就是故事的核心驱动力。无论是关于时间感知系统的独特解释,还是对引力场如何影响社会结构的详细阐述,都显示出作者在前期做了海量的、近乎偏执的研究和构思。这些细节并非装饰品,而是深深嵌入到角色行动逻辑和环境限制中的基石。例如,书中关于资源分配的描写,其精妙之处在于,它不是简单地设定“稀缺”,而是探讨了在特定物理法则下,什么是“稀缺”的定义本身,以及这种定义如何塑造了等级制度和信仰体系。这种体系的严密性,让故事的每一个转折都显得顺理成章,充满了内在的逻辑自洽性,让人拍案叫绝。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手法简直令人叹为观止,作者似乎拥有一种魔力,能将读者瞬间拉入那个宏大而又充满细节的异星世界。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部冷硬的科幻作品,充斥着晦涩难懂的技术术语,但事实恰恰相反。它更像是一部融合了人类学、历史学与宇宙哲学思考的史诗。你不是在“阅读”一个故事,而是在“经历”一次文明的兴衰、一次物种的变迁。尤其是对那些失落的遗迹和符号系统的描摹,那种渗透在文字间的历史厚重感,让人仿佛真的能触摸到亿万年前的尘埃。叙事节奏的把控也极为精妙,时而如涓涓细流般细腻地勾勒出个体的情感波动,时而又猛地拔高到星系尺度的宏大冲突,每一次情绪的转换都自然而然,毫不突兀。这种对“尺度感”的完美驾驭,让我这个习惯了快节奏阅读的读者,也不由自主地慢了下来,去细细品味每一个措辞背后的深意。它挑战了我对传统叙事结构的认知,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讲故事”这件事本身,非常值得反复推敲。
评分还行吧。。。。。。。
评分略好
评分朱迪·皮考特作品第一辑中,收录了最为中国读者所熟知的代表作《姐姐的守护者》《第十层地狱》,曾被翻拍成电视剧的畅销作《死亡约定》《换心》,和高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从未与中国读者见面的《说故事的人》。
评分而我也做不到科学的分析。我只能说,这本书真的很美,很美。
评分孝弘暴露在左来右往的激烈辩论中,努力克制自己不要去怨恨这座妄自尊大的香炉。
评分BBC的关于混沌理论体系的纪录片。当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被混沌理论瓦解之后,蝴蝶效应就应运而生了
评分奇怪会爱上这样的女子,任何一个男人无法逃避,我也不能...
评分一年一度的大促,总有买不完的书。
评分good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