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经济学 [Ecological Economics of the Oceans and Coasts]

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经济学 [Ecological Economics of the Oceans and Coast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Murray Patterson 编,陈林生,高健 译
图书标签:
  • 海洋经济
  • 海岸带管理
  • 生态经济学
  • 海洋生态系统
  • 海岸带生态系统
  • 资源经济学
  • 环境经济学
  • 可持续发展
  • 蓝色经济
  • 海洋政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海洋出版社
ISBN:9787502790370
版次:1
商品编码:11743197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Ecological Economics of the Oceans and Coasts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经济学》由四个相关主题构成,其中每个主题都强调为构建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经济学必须重视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包括:(1)海洋生态过程如何支撑海洋与沿岸带系统?(2)生态经济学如何应对因人类与海洋系统相互影响产生的“价值冲突”?(3)生态经济学家如何从多维视角,综合性思考与理解海洋与沿岸带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关系?(4)为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利用之目标,如何对现实世界实施经济分析研究,以得出相关理念与观点。

内容简介

  《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经济学》由四个相关主题构成,其中每个主题都强调为构建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经济学必须重视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包括:(1)海洋生态过程如何支撑海洋与沿岸带系统?(2)生态经济学如何应对因人类与海洋系统相互影响产生的“价值冲突”?(3)生态经济学家如何从多维视角,综合性思考与理解海洋与沿岸带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关系?(4)为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利用之目标,如何对现实世界实施经济分析研究,以得出相关理念与观点。

作者简介

  陈林生,安徽怀宁人,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海洋经济,区域经济。译第12—15章。高健,安徽宿州人,上海海洋大学研究生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海洋环境与资源经济评价和海洋环境管理政策。译第1章。

目录

主要编写者
前言

第1章 走进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经济学
1.1 构建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经济学的重要意义
1.1.1 海洋和海岸带生态与经济的重要性
1.1.2 海洋和海岸带面临的经济压力不断增大
1.1.3 人类应加强海洋与海岸带管理
1.2 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经济学的特点
1.2.1 可持续发展的规范性目标
1.2.2 生物地球物理方法
1.2.3 复杂系统方法论
1.2.4 跨学科与多元方法论
1.3 本书的框架与结构
1.3.1第1部分:基础生态学、复杂性及其科学问题
1.3.2第2部分:海洋环境的经济价值与其他价值
1.3.3第3部分:海洋可持续利用:复合生态、经济与社会维度的观察
1.3.4第4部分: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经济学的实施
第1部分 基础生态学、复杂性及其科学问题

第2章 全球海洋与海岸带生态学
2.1 海洋的物理特征
2.1.1 海洋的地理区划
2.1.2 海洋环流
2.2 海洋的生物学特征
2.2.1 海洋生物学基本原理
2.2.2 浮游生物
2.2.3 自游生物
2.2.4 底栖生物
2.2.5 海洋生物营养能源的转移
2.2.6 南大洋海域
2.2.7 亚热带海洋
2.2.8 厄尔尼诺海流与生物生产力
2.2.9 温带海洋
2.2.10 沿岸海域
2.2.11 珊瑚礁
2.3 海洋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2.3.1 气候变异进程
2.3.2 控制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
2.3.3 未来的气候变化
2.4 未来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2.4.1 全球生物生产力
2.4.2 海洋酸化
2.4.3 珊瑚礁
2.5 小结

第3章 海洋的生物多样性
3.1 何谓生物多样性
3.2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2.1 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
3.2.2 海洋生物多样性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3.2.3 海洋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3.2.4 海洋生物多样性对保持基因库的作用
3.2.5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
3.2.6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文化及内在价值
3.3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特征
3.3.1 物种水平上的海洋生物多样性
3.3.2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类群构成
3.3.3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大尺度空间纬度模型
3.4 海洋生物多样性下降与丧失
3.4.1 生物多样性下降与丧失
3.4.2 人类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第4章 海洋与海岸带:一个复杂庞大的自动调整系统
4.1 海洋调查:简化论或完整系统方法论
4.2 何谓复杂适应性系统
4.3 海洋生态系统是否可以描述为复杂适应性系统
4.3.1 海洋系统的自然发生特性
4.3.2 海洋系统的适应性
4.3.3 海洋系统的自组织行为
4.3.4 海洋系统的非均衡行为特征
4.3.5 海洋系统的路径依赖特征
4.4 对生态经济学的意义或启示
4.4.1 组织理论
4.4.2 预警原则
4.4.3 海洋生态系统管理是一个期权选项
4.4.4 如何管理生态系统顺应力
4.5 结论
第2部分 海洋环境的经济价值与其他价值

第5章 评价海洋资源的新古典经济学优化框架
5.1 前言
5.2 总经济价值
5.3 非再生性资源
5.3.1 套利理论
5.3.2 模型扩展
5.3.3 可持续性
5.3.4 存量资源政策
5.3.5 市场准入
5.3.6 税收
5.3.7 实证分析
5.3.8 案例研究
5.4 可再生资源
5.4.1 可再生资源政策
5.4.2 产量和要素控制
5.4.3 产权
5.4.4 案例研究
5.5 结论

第6章 海岸带和沿岸海域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非市场价值
6.1 前言
6.2 概念框架
6.3 海岸带和沿岸海域生态系统产品及服务的分类
6.4 海岸带和沿岸海域生态系统服务评估
6.5 文献回顾
6.5.1 支持性服务
6.5.2 调节性服务
6.5.3 文化性服务
6.6 讨论

第7章 生态影子价格及其贡献价值:评价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理方法
7.1 生态系统中各组成部分 的贡献价值
7.1.1 仅有提供价值——只有前向联系的生态舱
7.1.2 仅有接收价值——只有后向联系的生态舱
7.1.3 既有提供价值又有接收价值——有前、后联系的生态舱
7.2 贡献价值的生态定价方法
7.2.1 什么是生态价格
7.2.2 通过数值运算确定生态价格的简例
7.2.3 “方阵系统”中数学测定的生态价格
7.3 施莱峡湾生态系统的生态价格
7.3.1 施莱峡湾生态系统的特点
7.3.2 施莱峡湾生态系统的投入产出模型
7.3.3 施莱峡湾生态影子价格的决定
7.3.4 对于上述结果的“生态学”解释
7.3.5 对于上述结果的“经济学”解释
7.3.6 非人类物种与人类的贡献价值
7.4 全球海洋系统的生态价格
7.4.1 全球海洋系统的投入产出模型
7.4.2 全球海洋系统的派生生态影子价格
7.5 结论

第8章 开放的地平线:海洋与海岸带的精神与文化价值
8.1 引言:亲近大海
8.2 对海洋不合理的掠夺
8.3 两极:陆地和海洋的辩证论点
8.4 动态平衡中的淡水和咸水
8.5 跨越边界:跨学科的开放性
8.6 探索非二元关系:那个歌唱大海的老妇
8.7 恢复理智的价值观:从理财学到神学
8.8 对海洋的爱:从生态学到生态哲学
8.9 结论:开放的眼界
第3部分 海洋可持续利用:复合生态、经济与社会维度的观察

第9章 经济活动对海洋一海岸带生态环境的影响
9.1 影响海洋与海岸带系统的经济因子
9.1.1 海岸带经济增长和人类群体
9.1.2 “循环累计因果关系”(循环积累论)加速了海岸带发展
9.1.3 海岸带经济的非均衡发展
9.1.4 世界经济增长和不断递增的商品需求
9.1.5 海岸旅游业
9.1.6 不断增长的水产品需求和渔业补贴
9.1.7 人类不断增长的矿物和能源产品需求
9.1.8 人类对农产品和食物需求的持续增长
9.2 对海岸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9.2.1 海岸生态系统的栖息地减少
9.2.2 红树林减少
9.2.3 河口(入海口)面积减少
9.2.4 珊瑚礁减少
9.2.5 海草床面积的减少与丧失
9.2.6 海藻林面积的减少
9.2.7 营养物污染因子对海岸生态系统的影响
9.2.8 非营养性污染物对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影响
9.2.9 外来物种对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影响
9.2.1 0气候变化对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影响
9.2.1 1海岸带沉降侵蚀的影响
9.3 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9.3.1 海洋捕捞渔业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9.3.2 废弃物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9.3.3 营养盐类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9.3.4 石油废弃物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9.3.5 温室气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9.4 结束语

第10章 海洋管理的经济生态模型
10.1 生物经济模型在海洋管理中的应用
10.2 开发动态生态经济模型的基本工具
10.3 生态经济模型案例
10.3.1 马蹄蟹与滨海鸟类种群动力的相互关系
10.3.2 马蹄蟹生态学
10.3.3 滨乌生态学
10.3.4 模型结构和假设
10.3.5 模型运行结果
10.3.6 海洋保护的效率与经济利益
10.3.7 针对性保护和管理问题
10.3.8 保护区动态和价值模型
10.3.9 关闭保护区对鲸鱼运动和赏鲸产业的影响
10.3.10 关闭金枪鱼渔业的经济影响
10.3.11 讨论
10.4 总结
10.5 致谢

第11章 生态经济面临的挑战:贫困与资源分配不均
11.1 “环境一贫困一不公”的相互关系
11.1.1 人类发展:生态经济学的社会维度
11.1.2 贫困和公平的概念
11.1.3 贫困和不公与环境问题的相互关系
11.2 海洋区域贫困、不公平性与可持续发展
11.2.1 海洋与海岸带的人类可持续发展
11.2.2 渔业与人类可持续发展
11.2.3 超越生物物理学的定式思维模式
11.3 可持续生计方法
11.4 南非沿海的贫困和不公平问题
11.4.1 南非沿海及其渔业问题
11.4.2 南非迈向可持续发展的沿海谋生之道
11.4.3 渔业转型:一个尚未完成的议程?
11.5 结论
第4部分 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经济学的实施

第12章 最小信息管理:利用捕鱼者对动态渔业系统的评估
12.1 最低限度信息管理(MIM)的概念
12.1.1 市场机制和MIM
12.1.2 最低限度信息的框架
12.1.3 实施ITSQ制度
12.2 政策影响:MIM的应用
12.2.1 通过MIM建立最优捕获量的估计
12.2.2 监测生物数量走向复苏:隐性折现率的作用(IDR)
12.2.3 生物经济模型经济政策参数变化的影响
12.3 结论
附录

第13章 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产权设计
13.1 产权与效率
13.1.1 经济租
13.1.2 产权的经济价值
13.1.3 初始配额
13.2 公共产权
13.3 产权制度的演变
13.4 新西兰配额管理体制
13.4.1 总可捕捞量
13.4.2 个人可转让配额权
13.4.3 覆盖的种类
13.4.4 毛利人的权利
13.4.5 监督与承诺
13.4.6 误捕
13.4.7 资源租金
13.4.8 龙虾业可持续发展的结果

第14章 海洋和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治理:整合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必要性
14.1 新西兰峡湾的海洋资源保护
14.2 海洋和海岸带的显著特点
14.2.1 多样性
14.2.2 多规模和多层次内部及之间的相互作用
14.2.3 动态性
14.2.4 不确定性
14.2.5 复杂性
14.2.6 有限和脆弱的弹性
14.2.7 公共利益——我们的全球遗产
14.3 当前海洋和海岸带治理的性质、地位和缺点
14.3.1 什么是海洋和海岸带治理
14.3.2 环境治理:社会生态系统的适应性治理
14.3.3 “维持种群”的国际海洋和海岸带治理
14.3.4 当前海洋和海岸带治理工作的主要缺点
14.4 海洋治理的生态经济学方法的紧迫性
14.4.1 需要快速反应
14.4.2 嵌入式系统的需要,多中心的机构
14.4.3 积极响应和灵活的机构
14.4.4 领导力和战略决策
14.4.5 整体论、公民科学和社会学习的需要
14.4.6 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14.4.7 参与式以人为本的发展
14.5 优先行动
14.5.1 背景敏感与有关规范、规则和制裁
14.5.2 明确界限、协调和全成本核算
14.5.3 负责和透明的决策
14.5.4 愿景和注意事项
14.5.5 商议和联合解决问题
14.5.6 原则、增量和自适应
14.5.7 “共同关注”的社区
14.6 结论

第15章 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经济学的总结和未来面临的挑战
15.1 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本的海洋和海岸带
15.1.1 沉淀功能
15.1.2 资源功能
15.1.3 未来生态经济学研究的挑战
15.2 不能克服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不可知性
15.3 价值冲突与估值
15.4 需要一个空间维度
15.5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整合
15.6 不良的治理和政策执行
15.7 最后的评论:从前沿经济学到生态经济学
译者简介
远洋之歌:深海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与可持续管理 导言:蓝色星球的脉动与挑战 地球,这颗被广阔海洋覆盖的星球,其深层生态系统的健康与人类文明的福祉息息相关。本书《远洋之歌:深海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与可持续管理》旨在深入剖析全球深海环境的独特生物学、地质学与水文特征,并探讨在日益严峻的全球变化背景下,如何构建科学、公正且具有前瞻性的深海资源管理与保护框架。我们聚焦于那些远离大陆架、光线无法穿透的黑暗世界——海沟、深海平原、热液喷口与冷泉区,这些区域不仅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宝库,更是地球物质循环的关键节点。 本书突破了传统海洋学仅关注上层水体和大陆架生态系统的局限,将研究的目光投向了地球上尚未被完全理解的广袤区域。我们将以跨学科的视角,整合海洋生物学、地球化学、生态毒理学以及资源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深海生态系统的未来提供一个全面的审视。 第一部分:深渊的构建:深海环境的物理与生物基础 第一章:深海的界定与物理海洋学特征 本章首先界定“深海”的物理边界,通常指水深超过200米以下的区域。我们将详细阐述影响深海环境的关键物理参数:高压、极低温度、绝对黑暗以及稀缺的营养物质供应。重点分析深海环流系统——温盐环流(Thermohaline Circulation)——如何塑造深海环境的稳定性和物质输送机制。此外,还讨论了深海沉积物的形成、沉积速率以及其在碳循环中的作用。 第二章:生命的极限挑战:深海生物适应性与生物地理学 深海生命是地球生命适应力的最佳例证。本章深入探讨深海生物为应对高压、低温和食物匮乏所演化出的独特生理与形态特征,包括生物发光机制、巨型化现象(Deep-sea Gigantism)以及特殊的繁殖策略。我们将详细考察不同深海栖息地的生物群落结构: 深海平原生态系统: 主要依赖于“海洋雪”的有机物沉降,探讨极端稀疏群落的能量流动效率。 深海热液喷口与冷泉系统: 阐述基于化能合成(Chemosynthesis)的初级生产力如何支撑起高度特有的生物群落,并分析这些生态系统在生命起源研究中的意义。 海山与海山链: 探讨其作为生物“孤岛”的角色,以及对深海物种扩散的阻碍作用。 第三章:地质驱动力:深海中的地球化学过程 深海不仅仅是生物的栖息地,更是地球化学反应的前沿阵地。本章关注关键的地球化学循环,特别是海洋碳汇机制中的深海部分。我们分析了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埋藏过程,以及深海热液活动如何释放大量还原性物质,并参与到全球硫、铁、锰等元素的循环中。此外,本章也将探讨深海沉积物作为古气候记录档案的价值。 第二部分:人类活动的压力与新兴的开发热潮 第四章:深海资源的多样性与战略价值 本书详细梳理了人类当前和未来可能在深海开发的几类核心资源: 1. 多金属结核 (Polymetallic Nodules): 主要分布在深海平原,富含锰、镍、铜、钴等关键战略金属。 2. 富钴结壳 (Cobalt-rich Crusts): 附着于海山和海底山坡,是稀土元素和稀有金属的重要来源。 3. 海底热液硫化物 (Seafloor Massive Sulfides, SMS): 富集金、银、铜、锌等,是新兴的硫化物矿床。 本章分析了这些资源的地质形成时间尺度(通常百万年级别)与人类开采活动的时间尺度之间的巨大不匹配性,并探讨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战略地位。 第五章:深海采矿的技术挑战与环境风险评估 深海采矿(Deep-Sea Mining, DSM)是当前最受关注的深海活动。本章系统性地评估了不同采矿技术(如底栖采矿车、提升系统)在操作过程中对环境的直接冲击。环境风险评估(ERA)部分将重点分析以下关键影响: 沉积物扰动与羽流(Plumes): 讨论采矿活动产生的悬浮物羽流如何扩散,影响水体能见度、生物过滤系统以及中层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噪声与光污染: 探讨采矿设备产生的持续性噪声和人工光源对深海生物,特别是依赖化学感应和生物发光的生物的干扰。 栖息地破坏: 评估对热液喷口和结核床等脆弱、慢恢复生态系统的不可逆转的物理破坏。 第六章:深海生物资源的可持续性考量 除了矿产,深海生物资源(如深海鱼类捕捞、生物制药潜力)也面临压力。本章分析深海渔业的脆弱性,由于深海鱼类生长缓慢、成熟期晚、繁殖率低等K-选择策略的特点,使其极易因过度捕捞而崩溃。同时,我们探讨了深海微生物资源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前景,以及相关的知识产权和惠益分享问题。 第三部分:治理、保护与面向未来的管理框架 第七章:国际海洋法体系下的深海治理真空 深海(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即“公海深海”)的治理权责复杂。本章详细解读《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中关于“人类共同继承财产”(Common Heritage of Mankind)的原则,以及国际海底管理局(ISA)在矿产资源管理中的角色和权力边界。同时,分析现有国际框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不足,特别是对于“区域敏感特有生物多样性区域”(Areas of Particular Environmental Interest, APEIs)的保护力度与执行机制。 第八章:生态系统保护优先原则的构建 为了应对采矿威胁,本章提出建立强健的生态保护区域网络(Marine Protected Areas, MPAs)的必要性。重点讨论深海MPA的设计原则,包括如何基于深海生物地理学数据来确定保护区域的代表性、有效性和连通性。此外,探讨“预防性原则”(Precautionary Principle)在深海环境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主张在科学认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时,应优先采取限制性措施。 第九章:可持续管理的综合性经济模型 传统经济模型往往将深海视为无限的资源库。本章引入生态经济学视角,构建深海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框架,包括碳汇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持和地球化学循环的“非使用价值”。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态承载力”(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的资源利用模型,倡导将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并通过跨代际公平的原则来指导资源分配决策。 结论:深海的未来选择 本书最后总结了当前深海管理面临的紧迫性:是选择短期利益最大化的资源掠夺,还是选择基于科学、审慎和全球合作的长期生态保护。深海的未来,是对人类智慧和伦理的终极考验。我们呼吁国际社会、科研机构和产业界共同努力,确保“远洋之歌”得以持续、和谐地奏响。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经济学》这本书的题目感到非常着迷。在当今世界,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海洋和海岸带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日益加剧。然而,这种开发往往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长此以往,不仅会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也会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希望。我迫切地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定义“生态经济学”的,以及这种学科如何能够应用于分析和解决海洋及海岸带地区面临的各种挑战。例如,书中是否会探讨如何评估和定价海洋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比如渔业的产出、沿海地区的防洪能力、以及海洋作为碳汇的功能?如果能够将这些隐性的价值显性化,那么在制定经济政策时,我们就能更全面地权衡利弊,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帮助我们找到一条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能保护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环境的“双赢”之路。

评分

我最近偶然发现了一本名为《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经济学》的书,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仅从目录和一些零散的章节来看,就足以让我对它充满期待。这本书似乎在探索一种全新的、更可持续的海洋和海岸带发展模式,这让我这个长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人感到非常兴奋。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如何将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经济活动的繁荣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我们都知道,海岸带地区往往是经济活动最集中的区域,渔业、旅游业、港口开发等等,这些活动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常常对脆弱的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帮助我们找到一条既能实现经济增长,又能保护海洋生态的道路。尤其是在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今天,海岸带地区面临着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增多等挑战,如何在这种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更是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一盏指路明灯,让我看到了希望。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量化方法,以及如何将这些价值纳入经济决策过程。同时,我也关注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成功的案例,或者一些创新的政策工具,能够指导我们如何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我们宝贵的海洋和海岸带资源。

评分

我近期接触了一本名为《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经济学》的书,虽然我尚未有足够的时间去细致研读,但其蕴含的思想火花已足以引起我的强烈兴趣。它似乎在试图建立一种全新的话语体系,来理解和处理海洋及海岸带地区面临的复杂挑战。我们都知道,海岸带地区是人类活动最频繁、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同时也是最脆弱、最容易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长久以来,经济发展似乎总是与环境破坏紧密相连,形成一个难以打破的恶性循环。这本书的题目预示着它将尝试打破这种困境,通过生态经济学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一种审慎而创新的思考方式。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如何界定“生态经济学”在海洋与海岸带背景下的具体含义,以及它将如何量化那些常常被忽视的生态价值。例如,湿地的净化能力、珊瑚礁的生物多样性如何转化为经济考量?又例如,红树林的防护作用对沿海社区的经济安全有多大贡献?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量化模型或评估工具,那将是对我们制定科学决策的宝贵财富。

评分

最近在书店里翻阅到一本《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经济学》,虽然还没有深入阅读,但其标题就足以让我产生强烈的共鸣。我一直认为,我们对海洋和海岸带的认识和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是被狭隘的经济利益所驱动的,而忽视了这些地区所承载的丰富生态价值和长远发展潜力。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为这种短视的思维模式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反思。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清晰地阐释,如何将“生态”的理念融入到“经济”的决策过程中,尤其是在海岸带这样高度敏感和多元化的区域。例如,在进行港口扩建、旅游开发或者海上风电项目时,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套全新的评估体系,能够更全面地衡量项目的环境影响和社会效益?同时,我也关注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比如关于蓝色碳汇的经济价值,或者海洋生物多样性对渔业和旅游业的长期贡献。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政策建议,指导我们如何建立更具弹性和可持续性的海洋经济模式,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

评分

最近我被一本新书《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经济学》深深吸引,尽管我还没有机会全部读完,但这本书的独特视角和前瞻性思考让我眼前一亮。它不仅仅是在讲述海洋的资源有多么丰富,或者海岸带经济有多么重要,而是更深层次地探讨了“生态”与“经济”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如何在这种关系中寻求一种动态的平衡。我一直觉得,我们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常常是“就经济论经济”,忽略了其背后支撑这一切的生态基础。这本书似乎正是要弥补这一缺失,它强调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加条件。我非常赞同这种观点,因为健康的生态系统能够提供诸如渔业资源、防洪减灾、碳汇等不可替代的服务,而这些服务一旦遭到破坏,其经济损失将是难以估量的。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当前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可持续的模式,并提出能够真正实现“绿色增长”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海洋经济的未来充满了更多审慎的乐观,也让我开始思考,作为个体,我们应该如何参与到这场变革之中,共同守护这片蔚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