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艺实习

电子工艺实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春阳 编
图书标签:
  • 电子工艺
  • 实习
  • 电子技术
  • 实验
  • 实训
  • 电路
  • 焊接
  • 元器件
  • 电子制造
  • 动手实践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106990
版次:1
商品编码:1174681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21世纪全国应用型本科电子通信系列实用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6-05-12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6
字数:27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电子技术人才的要求日趋实用化,本书主要介绍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测量、选用及常见故障的识别与排除;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电子产品的焊接及相关的组装与调试工艺、生产安全;另外还介绍有关光盘刻录的知识及相关刻录软件的使用方法与技巧。本书着重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创造性思维,有关理论性强的知识点本书予以省略。本书主要面向高等工科院校电子、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本科学生。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电子元器件1.1 电阻器1.1.1 概述1.1.2 电阻器的主要参数1.1.3 电阻器的标识方法1.1.4 电阻器的测量1.2 电位器1.2.1 概述1.2.2 电位器的主要参数1.2.3 几种常用的电位器1.2.4 电位器的合理选用1.2.5 电位器的质量判别方法1.3 电容器1.3.1 概述1.3.2 电容器的主要技术参数1.3.3 电容器的命名和标识方法1.3.4 几种常见的电容器1.3.5 电容器的合理选用和质量判断1.4 电感器1.4.1 电感线圈1.4.2 变压器1.5 开关和接插元件1.5.1 开关1.5.2 接插件1.5.3 选用开关和接插件应注意的问题1.6 半导体分立器件1.6.1 常用半导体分立器件的分类1.6.2 半导体器件的命名方法1.6.3 晶体二极管1.6.4 晶体三极管1.6.5 场效应晶体管1.6.6 晶闸管1.7 集成电路1.7.1 集成电路的分类1.7.2 集成电路应用须知1.7.3 型号命名与识别方法1.8 表面安装元器件1.8.1表面安装元器件的特点和分类1.8.2片状电阻器1.8.3片状电容器1.8.4片状矩形电感器1.8.5表面安装半导体器件1.9 传感器1.9.1 概述1.9.2 热敏电阻器1.9.3 压敏电阻器1.9.4 光敏器件1.9.5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1.9.6 霍耳传感器1.10 LED数码管和LCD液晶显示器1.10.1 LED数码管1.10.2 液晶显示器1.11 本章小结第2章 焊接技术2.1 焊接工具2.1.1 常用安装工具2.1.2 电烙铁的种类2.1.3 电烙铁的选用2.1.4 电烙铁的正确使用2.2 焊接材料2.2.1 焊料2.2.2 焊剂2.2.3 阻焊剂2.3 手工焊接技术2.3.1 焊接要求2.3.2 焊接前的准备2.3.3 焊接操作2.4 电子工业生产中的焊接2.4.1 浸焊2.4.2 波峰焊接技术2.4.3 再流焊接技术2.4.4 高频加热焊2.4.5 脉冲加热焊2.4.6 其他焊接方法2.5 表面组装技术2.5.1 SMT的特点2.5.2 SMT组装方式与组装工艺流程2.5.3 SMT的装卸方法2.6 本章小结第3章 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3.1 印制电路板的设计资料3.1.1 印制电路板的类型和特点3.1.2 印制电路板板材3.1.3 印制板对外连接方式的选择3.2 印制电路板的设计3.2.1 印制电路板的排版布局3.2.2 一般元器件的安装与布局3.2.3 印制板草图设计3.3 印制电路板的制作3.3.1 印制板制造的基本工序3.3.2 印制电路板的简易制作过程3.3.3 多层印制电路板制作简介3.4 本章小结第4章 电子产品装配调试4.1 电子产品装配工艺4.1.1 装配工艺技术基础4.1.2 电子产品装配工艺4.2 电子产品调试工艺4.2.1 调试工作的内容及特点4.2.2 调试的一般程序4.2.3 整机的调试方法4.3 整机故障检测方法4.3.1 故障检测的一般步骤4.3.2 故障检测的常用方法4.4 本章小结第5章 电子产品的整机结构和技术文件5.1 电子产品的整机结构5.1.1 工作环境对电子产品整机结构的要求5.1.2 整机机箱结构选择5.1.3 操作面板的设计5.1.4 整机内部结构安排5.2 电子产品的技术文件5.2.1 电子产品的工艺文件5.2.2 电子产品的设计文件5.3 本章小结第6章 电路设计与制板Protel DXP6.1 Protel DXP概述6.1.1 CB板设计的工作流程6.1.2 初识Protel DXP集成环境6.2 原理图的设计6.2.1 原理图的设计流程6.2.2 原理图设计的基本原则6.2.3 原理图的绘制6.2.4 电路原理图绘制实例6.2.5 生成各种报表6.2.6 原理图设计常见问题和使用技巧6.3 原理图元件库的制作6.3.1 原理图元件的组成6.3.2 原理图元件的绘制过程6.3.3 绘制元器件原理图符号的常用工具6.3.4 原理图库绘制实例6.4 印制电路板PCB元器件库的设计6.4.1 元件封装设计前的准备工作6.4.2 建立元器件PCB库6.4.3 利用向导创建元器件PCB封装6.4.4 在元件封装设计中常见的问题6.5 PCB设计6.5.1 PCB板的设计流程6.5.2 创建PCB文件6.5.3 PCB编辑器的画面管理6.5.4 PCB图的设置6.5.5 绘制PCB的实例6.6 本章小结第7章 电子实习课题7.1 直流稳压/充电电源的制作7.1.1 工作原理7.1.2 产品制作流程7.1.3 元器件的选用7.1.4 印制电路板A板的设计7.1.5 电路板的组装7.1.6 电路调试7.2 HT-7610B红外传感器控制灯电路7.2.1 电路主要元器件7.2.2 电路原理7.2.3 元器件的选用7.2.4 印制电路板设计7.2.5 电路板的组装和调试7.3 HX203TFM/AM集成电路贴片收音机的组装7.3.1 CXAll91M集成电路引脚功能7.3.2 工作原理7.3.3 产品安装工艺7.3.4 整机调试7.3.5 常见故障和排除方法7.4 指针式万用表的组装7.4.1 万用表的工作原理7.4.2 元器件选用7.4.3 MF47型万用表的组装和调试7.5 本章小结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光影流年:我的摄影人生》 序言 翻开泛黄的相册,指尖拂过那些定格的瞬间,仿佛能闻到岁月的醇厚香气。我叫李明,一个平凡的城市居民,却怀揣着一颗对光影的赤诚之心。这本《光影流年:我的摄影人生》,并非是一部枯燥的技术教程,也非一本严谨的艺术理论集,它是我用镜头记录下生命轨迹的流水账,是我与世界对话的私密日记。在这里,没有复杂的专业术语,没有晦涩的哲学思辨,只有最真挚的情感,最纯粹的观察,以及那些被光线温柔触碰过的,生命中最动人的片段。 第一章:启蒙——当好奇遇上按下快门 我的摄影启蒙,源于一个孩童般的好奇心。那是一台老旧的胶片相机,爸爸偶尔会在节假日拿出,小心翼翼地架设三脚架,然后,在一番专注的“咔嚓”声后,小心地将胶卷取出。那时候,我并不知道那是什么,只觉得那黑色的盒子,能够捕捉到那些稍纵即逝的笑脸,能够让时间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直到我收到我的第一台属于自己的相机——一台功能简单的傻瓜机,一切才真正开始。那是一次生日礼物,一台可以轻松拍摄的入门级相机。我迫不及待地背着它,穿梭在大街小巷。校门口卖糖葫芦的老爷爷,街角熟睡的流浪猫,雨后湿漉漉的青石板路,都成了我的拍摄对象。我并不懂构图,不懂光圈快门,只是凭着直觉,觉得“好看”就按下快门。 那些早期的照片,色彩失真,焦点模糊,甚至有些画面歪七扭八,但在我眼里,它们却闪烁着无与伦比的光芒。每一张照片,都承载着我第一次独立观察世界的惊喜,第一次尝试记录生活的热情。我开始意识到,相机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机器,它更像是一双额外的眼睛,让我得以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去审视我所熟悉的一切。 我记得第一次拿到冲洗好的照片时的激动,那是一种近乎魔法的体验。那些曾经只是我眼前晃过的画面,竟然被永久地定格在了一张张纸片上,可以反复观看,可以分享。那份惊喜,至今仍让我难以忘怀。我开始在学校的宣传栏里张贴我的照片,虽然只是些稚嫩的作品,但看到有人驻足观看,有人露出微笑,我便觉得无比满足。 第二章:探索——从记录到表达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摄影技术也在缓慢而坚定地进步。我开始阅读一些摄影杂志,虽然很多理论依然难以理解,但那些大师级的作品,却像是指引方向的星辰,让我看到了摄影更广阔的可能性。我开始学习一些基础的摄影知识,比如如何利用自然光,如何调整相机参数,如何构图。 我迷恋上了黄昏时分的暖色调,迷恋上了清晨的薄雾,迷恋上了雨滴落在玻璃窗上的晶莹。我开始有意识地去寻找那些能够打动我的瞬间。我不再仅仅是“拍下”,而是开始思考“如何拍下”才能更好地传达我的感受。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一家摄影展。那些作品,有的磅礴大气,有的细腻入微,有的则充满了故事感。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仿佛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开始意识到,摄影不仅仅是记录,它更是一种语言,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有力工具。 我开始尝试不同的拍摄题材。我拍摄了家人的肖像,捕捉他们岁月留下的痕迹;我拍摄了城市的风景,记录它的变迁与活力;我拍摄了生活中的小物件,在它们身上发现不为人知的细节之美。每一次拍摄,都是一次与被摄对象的对话,一次对生活细致的体味。 我记得有一次,为了拍摄一组关于老街区的照片,我背着相机,在烈日下穿梭了整整一天。我走进那些古老的宅院,与老人攀谈,听他们讲述过去的故事。我用镜头捕捉他们脸上的皱纹,他们眼神中的故事,以及那些已经被时光侵蚀的墙壁。那组照片,最终在一次小型社区展览中展出,得到了不少人的肯定,这让我第一次感受到,我的摄影作品,竟然可以引起他人的共鸣。 第三章:沉淀——在平凡中发现诗意 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我也逐渐从一个热衷于追逐“大场面”的摄影爱好者,转变为一个更懂得在平凡中寻找诗意的人。我开始放慢脚步,用更宁静的视角去观察。 我发现,那些最打动我的画面,往往不是发生在轰轰烈烈的大事件中,而是隐藏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清晨洒进窗户的光线,在空气中跳跃的尘埃;公园里,一位老人缓缓推着摇椅,脸上挂着安详的微笑;街边,一个孩子专注地看着路边的一朵野花,眼神里充满了纯真。 我开始更注重光影的运用。我学习如何利用侧光勾勒出物体的轮廓,如何用逆光营造出梦幻般的氛围,如何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光斑。我发现,光影不仅仅是可见的,它更是一种情绪的表达。一束温暖的光,可以传递希望;一片阴影,可以烘托寂寥。 我开始尝试黑白摄影。在黑白的世界里,色彩的干扰被剥离,我得以更专注于线条、形状和光影的对比。我发现,黑白照片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能够更加直接地触及事物的本质,传递出一种永恒的质感。我拍摄了城市的老建筑,在黑白的光影下,它们更显庄重与历史感;我拍摄了人像,在剥离色彩后,人物的情感反而更加凸显。 我也开始对“时间”这个概念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喜欢拍摄那些具有时间印记的事物:老旧的门锁,斑驳的墙壁,一棵经历风雨的古树。我试图通过我的镜头,去捕捉这些事物身上流淌的时间痕迹,去理解它们所经历的故事。 一次,我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去拍摄一个废弃的码头。锈迹斑斑的铁链,断裂的木板,海风吹过时发出的呜咽声,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被遗忘的历史。我静静地等待,直到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整个码头,我按下了快门。那张照片,后来被我命名为《遗忘的角落》,它安静地挂在我的书房,时常提醒我,每一个角落,都有值得被记录的故事。 第四章:感悟——镜头之外的世界 摄影,早已不仅仅是我的一个爱好,它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成为了我认识世界,理解自己的一种方式。通过镜头,我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表达。 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被各种琐事所羁绊,忽略了周围的美好。而相机,像是一把钥匙,能够打开我通往更广阔世界的门。我走出家门,去探索未知的街区,去感受不同的人文风情。我与街头的艺人交流,与劳作的农民谈心,与背包客分享旅途中的故事。每一次的相遇,每一次的交流,都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生的丰富与多元。 我也开始更加珍视我身边的人。我用镜头记录下与家人朋友相聚的时光,捕捉他们脸上洋溢的幸福。我知道,这些瞬间,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我拍摄了父母白发苍苍的背影,拍摄了孩子天真烂漫的笑容,这些照片,成为了我心中最温暖的慰藉。 摄影也教会了我耐心与坚持。很多时候,一个完美的瞬间,需要长时间的等待。我可能要在同一个地方守候几个小时,只为等待那束恰到好处的光线;我可能要尝试无数次,才能捕捉到那个最生动的表情。这种等待与坚持,也逐渐渗透到我生活的其他方面,让我学会了更加从容地面对困难。 当我回首翻看这些年的照片,我看到的不只是一个个独立的画面,而是一个完整的生命轨迹。我看到了自己的成长,看到了世界的变化,更看到了那些被我珍藏在心底的,无数个动人的瞬间。 结语 《光影流年:我的摄影人生》,记录的是我用镜头捕捉到的光影,更是我用心感受到的生活。它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依然会带着我的相机,继续行走在路上,用我的眼睛去发现,用心去记录,用我的镜头去诉说,那些关于生活,关于爱,关于每一个平凡而又不凡的瞬间。 愿我手中的相机,永远是对生活最真诚的赞美;愿我捕捉到的光影,永远能温暖你我的心房。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更像是一次有趣的探险,让我有机会亲手触碰那些曾经只在书本上见过的电子元件,并赋予它们生命。我喜欢书中那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它不会一次性抛出大量的复杂信息,而是将知识分解成易于理解的小块,并通过生动的图文演示,让我能够轻松地掌握。尤其是在讲解一些较为复杂的电路时,书中会先从简单的原理入手,逐步引导读者搭建起完整的电路,这种“化繁为简”的设计,让我觉得学习电子工艺并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是可以通过努力和实践去实现的。

评分

翻开这本《电子工艺实习》,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充斥着各种晦涩难懂的公式和图表。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用最朴实易懂的语言,循序渐进地引导着我探索电子世界的奥秘。从最基础的元器件识别,到复杂的电路焊接,书中每一个步骤都描绘得细致入微,仿佛亲眼看到老师傅的手在操作一般。我尤其欣赏的是,它不仅仅停留在“怎么做”,更深入地解释了“为什么这样做”。比如,在讲解电阻的色环代码时,书中不仅仅给出了对照表,还生动地解释了电阻的阻值是如何通过材料和结构的差异来确定的,这让我对电阻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指导,更是它传递的一种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在电子工艺的世界里,哪怕是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整个电路的失败。书中反复强调的“规范操作”、“耐心细致”这些字眼,仿佛烙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记得在学习焊接时,书中详细描述了焊锡的用量、烙铁的温度、焊接的角度等每一个细节,并解释了这些细节对焊接质量的重要性。这让我意识到,任何一项技能的精进,都离不开对基础的极致追求。通过这本书,我不仅学会了如何制作简单的电子设备,更培养了一种对工作负责、精益求精的精神,这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将受益匪浅。

评分

《电子工艺实习》的编排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就像一条条指引我们穿越迷宫的丝线。它从最基础的工具介绍开始,让我们熟悉常用的螺丝刀、镊子、剥线钳等,然后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元件焊接、电路板制作等环节。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每一个元器件的介绍,不仅仅是给出了规格参数,还附带了其在实际电路中的作用和应用场景,这让我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将其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大大提升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个初次接触电子工艺的门外汉来说,学习过程中最常遇到的困境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看书上的图纸,总觉得抽象,拿到实际的元件,又不知从何下手。《电子工艺实习》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将理论知识巧妙地融入到实际操作的环节中,每一个实习项目都设计得既有代表性,又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当我按照书中的指导,小心翼翼地将二极管焊接到电路板上,并通过万用表进行测试,看到指示灯成功亮起时,那种成就感是难以言喻的。书中还非常贴心地列出了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这极大地减少了我在实践中遇到的挫败感,让我能够更自信地继续探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