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侵吞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炮制出笼伪满洲国。从这一刻起,从东北义勇军到东北抗日联军,东北各民族、各阶层爱国军民奋起抵抗,历经千难万苦,血洒白山黑水,谱写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壮烈诗篇。这其中,包括蒙、回、朝、满、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少数民族,他们与东北爱国军民一道,为构筑中华民族血肉长城倾注了自己的生命和热血。
全面抗战爆发后,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游击区,抑或是大后方,无数少数民族官兵威武不屈血洒疆场,后方的少数民族群众毁家纾难拥军支前,汇成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团结一心、共御外侮的铁流。他们中,有新疆、西藏的维吾尔、哈萨克、藏、回族的中上层人物和普通民众,有四川及西北大后方的藏、彝、苗、回、羌族各界百姓,有西南华南各省的东乡、土家、撒拉、仡佬、高山、景颇、蒙古以及壮、瑶、苗、侗、彝、京、水、畲族等各族民众。可以说,中国56个少数民族都为这场民族战争做出了应有贡献。他们的业绩理应书写在中华民族抗日斗争的光辉史册上。
本书力求全面客观反映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各少数民族的英勇牺牲和伟大贡献,让抗战精神永存,让少数民族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精神永存。
王希亮,1946年生,山东省龙口籍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从事东北地方史和中日关系史的研究。迄今独自完成论著、译著20余部,其中有《日本对中国东北的政治统治》、《日本政界战争观研究》、《东北沦陷时期殖民教育史》、《日本右翼势力与东北亚国际关系》、《日本战争责任与历史认识问题研究》、《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剖析》、《战略轰炸的思想》、《虏囚的记忆》等,合著有《战后50年日本人的战争观》、《日本右翼研究》等多部。另在国外杂志以及《历史研究》、《世界历史》、《日本学刊》、《抗日战争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
对于《少数民族与抗日战争》这部作品,我只能用“震撼”二字来形容。它以一种极为罕见的视角,将中国抗日战争的全景图,从一个全新的维度进行了绘制。我过往对于抗日战争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是集中在正面战场和延安的领导,但这本书却将我带入了那些更加广阔、也更加鲜为人知的区域,特别是那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作者通过对历史档案的细致梳理,以及对民间口述传统的挖掘,成功地展现了这些地区在抗战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我看到了,在日军的疯狂扫荡下,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是如何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组织起自己的武装力量,与侵略者进行不屈的斗争。这些斗争,可能没有宏大的战役规模,但其背后所蕴含的顽强意志和牺牲精神,丝毫不逊色于任何一场正面战场的大捷。书中对不同民族在抗战中遇到的具体困难,例如文化隔阂、语言障碍,以及在战略协同上的一些挑战,都进行了坦诚的探讨,这使得整部作品更加真实可信。它让我明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共同胜利,是各民族在共同的目标下,团结协作、共赴国难的必然结果。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揭示了抗战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让我们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这段伟大的历史。
评分《少数民族与抗日战争》这本书,给我的阅读体验带来了一次意想不到的惊喜。它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讲述了那些常常被主流叙事所忽略的声音。我一直以为,抗日战争中的民族问题,可能更多地体现在一些高层的政策或者政治运动中,但这本书却将焦点放在了最基层、最直接的参与者身上。我读到了,在日军的铁蹄踏过大地时,那些偏居一隅的少数民族村寨,是如何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与侵略者进行殊死搏斗的。作者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去还原那些具体的场景:可能是山林中的伏击,可能是对敌人情报的传递,也可能是对被解救的战俘的救助。这些细节的呈现,让我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更感受到了普通人的伟大。书中还特别强调了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支援和团结,这种跨越族群的战友情谊,在最黑暗的年代里,显得尤为珍贵。我看到了,汉族同胞如何冒着生命危险,去帮助被日军围剿的少数民族游击队,也看到了,少数民族同胞是如何将自己的家园,作为抗日力量的庇护所。这种真挚的情感和无私的奉献,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民族大义有了更深的体悟。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珍贵的史料,更在于它唤醒了我们对那些默默奉献的英雄们的记忆。
评分《少数民族与抗日战争》这本书,就像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抗日战争时期,那些不曾被太多人关注到的角落,也让我看到了无数令人动容的个体故事。我以前总觉得,历史的洪流之下,个体的声音往往会被淹没,但这本书却用大量鲜活的史料和生动的叙述,将那些曾经被遮蔽的个体命运,一一呈现出来。我看到了,生活在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是如何在战争的阴影下,艰难地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又是如何将自己的力量,汇入到整个民族的抗争洪流中。书中对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生活方式,与他们在抗战中的具体行动之间的联系,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让我对中华大地上各民族的独特魅力,有了更深的认识。我特别被书中描绘的一些情节所打动:比如,某个少数民族的青年,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加入抗日队伍,成为一名勇敢的战士;又比如,某个少数民族的妇女,如何在家乡组织起来,为抗日战士提供后勤支援。这些看似微小的个体行为,汇聚起来,却构成了强大的民族力量。这本书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所有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的结果,它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伟大胜利。它让我更加珍视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也让我对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充满了敬意。
评分读完《少数民族与抗日战争》,我内心翻涌着复杂的情感,既有对先辈英勇事迹的敬佩,也有对历史真相的深刻反思。这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功绩,而是深入挖掘了少数民族在抗战这一宏大历史叙事中的独特视角和贡献。作者巧妙地将宏观的战争进程与微观的个体命运相结合,通过大量的口述史料和地方志的梳理,勾勒出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群像。我看到了,在最艰难的时刻,那些平时可能被边缘化的群体,是如何挺身而出,成为抵抗侵略的中坚力量。例如,书中对某个西南少数民族如何利用其地理优势,成功阻击日军,为正面战场争取宝贵时间,进行了详尽的描述,这种策略性的运用,展现了他们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此外,作者还探讨了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与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关系,以及在此过程中所发生的种种博弈与合作,这使得整部作品更具深度和历史厚度。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抗日战争的胜利,绝非仅仅是汉族人民的胜利,而是所有中华儿女,无论其民族背景如何,共同奋斗、牺牲所换来的。它打破了我过去对这段历史的片面认知,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完整、更加多元的抗战画卷,也让我对“中华民族”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这本《少数民族与抗日战争》着实让我惊艳。我原以为这会是一部严肃的历史学术著作,充满了枯燥的史料和宏大的叙事,但翻开它,我却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作者以一种非常鲜活、生动的方式,将那些曾经被历史洪流裹挟的少数民族同胞们,从尘封的档案中带了出来。他们不再只是一个模糊的群体符号,而是有着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个体。我看到了那些来自大山深处的猎人,如何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在黑夜中成为游击队最可靠的眼睛;我听到了那些平时温顺的牧民,如何在民族危亡之际,义无反顾地拿出世代积累的财富支援前线;我感受到了那些身处边陲的少数民族妇女,如何用她们瘦弱的双手,缝制军衣,救治伤员,用她们的坚韧守护着家园。书中对许多具体的战役、阻击战、以及在敌后开展的艰苦卓绝的斗争,都有着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亲身感受到了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抗击侵略者的伟大壮举。更让我感动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少数民族在抗战中所面临的困难和牺牲,他们不仅要面对外敌,有时还要克服内部的矛盾和误解。正是这种真实,才让这部作品更加动人,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抗日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民族融合的重要性。这本书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升华,让我对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内容相对来说很简略,更带有科普性质
评分设计中日历史问题研究 值得阅读
评分一般
评分书不错,喜欢文史的朋友可以看看!!
评分以前从来不去评价,使用京东几年来不知道浪费多少评价,自从知道评价可以升级会员等级的时候,才知道评价的重要。后来我就把这段话复制了,走到哪,复制到哪,即能升等级,又能么么哒.京东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白条,而且我已经买了很多次了,重点是东西真的很好呐!
评分妇女与战争的关系是很值得研究的选题,看看这本书研究的程度如何
评分终于出版了,现在网上把有些书的价格都抄的离谱了!这本书现在我已经买下了,现在我来给它写段评论吧! 先从哪里说起呢?还是先从它的品相说起吧!也就是先从它的外表说起吧!也就是说封面很平很新,没有折角,印刷精致美丽大方,当然就很漂亮啦。从目录来看,这本书的选题还是很好的,还是很成功的,换句话说这本书的选题质量不是很坏,不是很失败。一个好的选题就保证了书的大半质量。这本书资料详实,论证扎实,考据精密,且符合学术史的主流趋势,是一本相当不错的书,读来可以让人受教很多。
评分买书却没有发票,这是个什么情况?不理解。
评分书不错,喜欢文史的朋友可以看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