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及其驱动技术

电动汽车及其驱动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 约瑟夫·贝雷塔(Joseph Beretta) 著,赵克刚 译
图书标签:
  • 电动汽车
  • 驱动技术
  • 新能源汽车
  • 电机
  • 电控
  • 电池
  • 充电
  • 能量回收
  • 汽车工程
  • 电力电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08311
版次:1
商品编码:11767693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7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电动汽车及其驱动技术》从车辆电动化的角度入手,详细介绍了电动汽车的最新发展,较全面地论述了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主要技术,以及关键总成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读者通过本书可以较好地串联起电动汽车相关的机械、电气、化学等多方面知识。本书可以作为电动汽车课程教学的教材,同时也可以作为专业人员的参考书。
  真心希望电动汽车领域的同仁,无论是机械工程师还是电气工程师,能够从本书中有所收益。

目录

译者的话
原书前言
第1章电动汽车发展简介1
1.1汽车概述1
1.2汽车工业重要数据——来自CCFA(法国汽车制造商协会)的数据1
第2章基本定义3
2.1基本概念3
2.1.1汽车能量的基本知识3
2.1.2汽车动力学的基本知识4
2.2不同的电气传动系统6
2.2.1基本定义6
2.2.2驱动系统定义8
2.2.3热�驳缁旌隙�力系统11
2.2.4复杂混合系统12
第3章电动汽车16
3.1电动汽车的发展历史16
3.2纯电动汽车18
3.2.1蓄电池尺寸18
3.2.2车辆的指标19
3.2.3车辆质量的计算19
3.2.4微型车上的应用实例21
3.3电动汽车的充电系统23
3.3.1什么是电池的充电?23
3.3.2不同类型的充电器24
3.3.3充电效率28
3.3.4充电的安全问题29
3.4油电混合动力汽车31
3.4.1传统汽车的评估31
3.4.2混合动力传动实施方案39
3.4.3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的研究背景43
3.4.4混合动力的功能47
3.4.5混合动力汽车的评估61
3.4.6第一辆上市的混合动力汽车65
3.5燃料电池汽车80
3.5.1历史介绍80
3.5.2燃料电池种类的选择81
3.6参考文献96
电动汽车及其驱动技术目录第4章电动汽车的部件97
4.1电动机98
4.2功率电子变换器100
4.2.1电动汽车特性100
4.2.2功率电子元件101
4.2.3发电机�步邮掌鳘驳缭�102
4.2.4整流器103
4.2.5斩波器104
4.2.6逆变器111
4.3电池与静态储能系统113
4.3.1各类电化学电池114
4.3.2镍氢和锂离子电池不同应用的定位116
4.3.3循环回收过程118
4.4燃料电池与车载燃料储存119
4.4.1燃料电池的历史119
4.4.2各种燃料电池技术120
4.4.3PEM燃料电池121
4.4.4燃料电池部件的技术与成本127
4.4.5燃料电池的外部设备130
4.4.6燃料电池的数学模型133
4.4.7燃料以及其存储134
4.4.8总结142
4.5参考文献143
第5章电动汽车的前景与演变144
5.1机动运输能力144
5.2新技术146
5.2.1电动机147
5.2.2电力系统148
5.2.3电力能源148
5.3新型汽车150
附录168
附录A欧洲轻型车排放管理控制168
附录B.1带有飞轮储能的并联式混合传动案例168
附录B.2带有气动储能装置的并联式混合传动案例169
附录C各车型功能集合170
附录D丰田普锐斯发动机171

前言/序言

  译者的话
  在今天中国的汽车工业从业人员看来,电动汽车的未来一片光明。但自电动汽车问世以来,一直是在争议中前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动汽车进入第三轮发展热潮。译者本人也在此契机下开始接触并进入了这个领域。但受行业内各种观点的影响,译者本人的态度也是像海浪一样,有起有伏。而远在法国的JosephBeretta先生及其同事们对电动汽车一直充满信心。他们基于科技史发展的全局角度认识到,车辆的电动化是社会发展潮流的一种必然表现,因此也就有了本书的出版。我与我的团队一起有幸完成了本书的翻译工作,希望读者不仅能通过我们的工作较为全面地了解到电动汽车及其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也能够感受到原作者们对电动汽车的热爱和信念。
  本书是集体劳动的结晶。广东工业大学刘延伟博士参与翻译工作并校订了全部章节。我的研究生姚伟浩、常浩同学也为此书付出的辛勤的劳动。
  本书的工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SFC51405087)的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水平有限,文中难免存在错漏及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译者原书前言
  自20世纪初起,电气工程(电灯、电动机器人等)逐渐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今天,它已经出现在我们日常的大多数事物中。
  日前,电气工程与汽车行业之间有了越来越多的交叉与联系。虽然在过去的十年中,这个领域的发展是比较缓慢的,但是在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律清除了最后的壁垒的推动下,现在已开始加速发展并且我们将会见证这个历史潮流。
  虽然电动汽车还没有取得真正的成功,但是目前汽车电力电子设备已经在市场中占有了一个重要的位置。
  这本书是献给那些致力于电气工程定位发展的先驱,也献给有着天才创意同时坚信电动汽车的光明前景和为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而欢呼的梦想家们。本书所描述的就是他们的工作。





《城市脉搏:现代都市生活指南》 本书并非聚焦于具体的工程技术或科学原理,而是深入探讨了现代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我们每日的通勤方式、居住空间的优化,到人际交往的演变、精神生活的滋养,再到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实践以及对未来城市发展的畅想,本书提供了一幅全面而细致的城市生活画卷。 第一章:流动的城市:出行的新逻辑 本章抛开了对单一交通工具的技术解析,转而关注城市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逻辑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节奏。我们将探讨共享出行的兴起及其对个人出行习惯的改变,分析公共交通网络如何重塑城市空间与居民活动范围。此外,还会讨论步行与自行车文化在城市中的复兴,以及这些“慢”出行方式如何为都市生活带来新的体验和健康益处。同时,本章也会审视城市规划如何通过优化道路网络、交通信号以及停车设施来提升整体出行效率,并探讨新技术(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如何为城市交通带来新的可能性,但其核心在于研究这些技术如何服务于更便捷、更人性化的城市出行体验,而非技术本身。 第二章:栖息的艺术:打造舒适的居住空间 本章不涉及建筑材料的化学成分或结构力学的计算,而是聚焦于如何让我们的居住空间更好地服务于生活本身。我们将探讨小空间大智慧的设计理念,如何通过巧妙的布局和多功能家具来最大限度地提升居住效率和舒适度。从智能家居系统的普及对生活便利性的影响,到绿植在家居环境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通过色彩、光线和材质来营造温馨宜人的居家氛围,本书都将一一呈现。此外,还将触及社区公共空间的营造,以及邻里关系对居住体验的重要性,强调人与空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第三章:连接的时代:人际交往的温度 本章将目光从物理世界延伸到数字世界,探讨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的新模式。我们将分析社交媒体如何改变我们的沟通方式、信息获取渠道以及社交圈的构成。深入讨论线上社区的崛起,以及虚拟交往与现实社交的平衡。同时,也会关注传统社交方式在数字时代的演变,例如基于兴趣的线下活动,以及如何在这种连接日益紧密的社会中,保持真诚的情感交流和深厚的人际关系。本书将探讨如何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依然能够建立和维系有意义的人际羁绊。 第四章:内在的风景:精神世界的耕耘 本章将探讨现代都市人在快节奏生活中,如何寻求内心的宁静与成长。我们将审视各种形式的精神滋养方式,包括冥想、正念练习、瑜伽等,分析它们如何帮助我们缓解压力,提升自我认知。探讨阅读、艺术欣赏、音乐聆听等文化活动对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性。此外,还会关注个人成长与学习的途径,例如线上课程、工作坊以及社群学习,以及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为自我发展留出空间。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发现并培养自己的精神爱好,丰富内心世界,提升生活幸福感。 第五章:绿色的足迹:可持续生活新风尚 本章将深入探讨个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而非讨论能源转换效率或环保材料的制造工艺。我们将关注绿色消费的趋势,例如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选择环保产品以及支持可持续品牌。探讨减少食物浪费的方法,以及在家中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的实践。此外,还会介绍如何通过节能减排来降低能源消耗,例如合理使用电器、选择节能的生活方式。本书还将鼓励读者参与到社区环保活动中,共同为打造更绿色的城市贡献力量,强调通过微小的行动汇聚成改变的力量。 第六章:城市的未来:愿景与行动 在最后一章,我们将从更宏观的视角审视城市的发展趋势,以及个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本书不会详细阐述智慧城市的技术架构或城市规划的宏大蓝图,而是聚焦于居民对未来城市的期望和参与方式。我们将探讨社区参与的重要性,如何通过公民意识和行动来影响城市的发展方向。关注科技发展如何为城市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可能性,但其核心在于探讨这些便利如何转化为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品质的提升。此外,还会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社区韧性以及包容性等议题进行探讨,鼓励读者积极思考并参与到塑造更美好城市未来的行动中来。 《城市脉搏:现代都市生活指南》旨在为每一位城市居民提供一份贴近生活、可感可行的指南,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并享受现代都市生活的丰富与多元。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非常合理,逻辑清晰,循序渐进。从最基础的电动汽车工作原理讲起,逐步深入到各个关键子系统的技术细节,最后再将它们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种由浅入深的学习路径,非常适合我这样的初学者。而且,每个章节之间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前面章节的内容为后面章节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更复杂的内容。我尤其喜欢作者在章节结尾处设置的小结,能够帮助我回顾和巩固本章所学到的知识。

评分

这本书让我对电动汽车的“智能”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在描述驱动技术时,特别强调了软件算法在其中的核心作用。他解释了如何通过精确的控制算法,来实现电机的平顺启动、精准加速、高效制动,甚至是通过能量回收来优化续航里程。他还谈到了车联网技术如何与驱动系统协同工作,例如通过OTA(空中下载)更新来优化车辆的性能和功能。这种软硬件结合的理念,让我看到了电动汽车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而是一个高度集成化的智能终端。

评分

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虽然我之前对电动汽车这个领域不算特别了解,但读完它之后,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思维的洗礼。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各种技术名词,而是将那些看似复杂的原理,用一种非常生动、甚至带点故事性的方式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电池技术发展历程的描写,从最早的铅酸电池,到如今锂离子电池的百花齐放,再到未来固态电池、甚至更前沿的量子电池的畅想,每一个阶段的突破都伴随着无数科研人员的汗水和智慧。作者没有回避其中的技术挑战和瓶颈,反而深入剖析了这些困难是如何被一步步克服的,这让我对科学探索的精神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

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包含了不少实际的案例分析。作者选取了一些市面上非常受欢迎的电动车型,对它们的驱动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等进行了深入剖析。通过这些具体的例子,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前面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比如,在分析某款高性能电动车的加速能力时,他会详细讲解其所采用的电机类型、电池组的放电能力以及控制算法的优化。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让我的学习过程更加扎实,也让我对不同电动车的优劣有了更清晰的判断。

评分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电机驱动技术部分的处理。我之前一直以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就是一块电池加上一个电机,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详尽地介绍了永磁同步电机、异步感应电机、开关磁阻电机等不同类型电机的原理、优缺点以及在不同车型上的应用。尤其是在解释电机的功率密度、效率、扭矩输出特性时,作者运用了不少形象的比喻,比如将电机类比成一个精密的“心脏”,而驱动系统则像复杂的“循环系统”,将能量精准地传递给车轮。他还深入分析了逆变器、控制器等关键部件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实现平顺、高效的动力输出。读到这里,我才真正明白,为什么同一款电动车,不同品牌在加速性能、续航里程和驾驶感受上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作者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对电动汽车的热爱。他很少使用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最直接、最清晰的语言来解释复杂的概念。即使是一些涉及到高等数学和物理学原理的部分,他也尽量将其简化,让非专业读者也能理解。我最喜欢的是作者在讲解某个技术难点时,会从历史的角度切入,讲述前人在解决类似问题时所遇到的困境和最终的解决方案。这种“追根溯源”的方式,不仅让我了解了技术的演进过程,更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严谨和艰辛。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书在电池技术部分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我之前一直以为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完全取决于电池的容量,但读完之后才发现,电池的管理系统(BMS)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详细阐述了BMS如何监控电池的充放电状态、温度、内阻等参数,并通过复杂的算法来确保电池的安全、高效运行,并最大限度地延长电池的寿命。他还探讨了不同电池化学体系的优缺点,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型电池技术,比如固态电池在安全性、能量密度方面的巨大优势,这让我对接下来的电池技术发展充满了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吸引人,不像我之前读过的一些技术类书籍那样枯燥乏味。作者似乎很擅长抓住读者的好奇心,常常会在关键的技术节点设置一些小小的悬念,然后引出背后的原理。例如,在介绍能量回收系统时,他并没有直接给出公式和图表,而是先描述了传统燃油车刹车时能量的“白白浪费”,然后引入电动汽车的“神奇”之处——如何将刹车产生的动能重新转化为电能储存在电池中。这种“发现式”的讲解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仿佛在跟着作者一起探索,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电动汽车行业发展中的有趣轶事和人物故事,这让原本严肃的技术讨论变得更加鲜活有趣。

评分

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探讨技术的同时,也关注到了电动汽车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作者不仅仅局限于“车”本身,还延伸到了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电网的压力、以及对传统汽车产业链的颠覆。他用一种宏大的视角,审视了电动汽车作为一项颠覆性技术,如何重塑我们的出行方式、能源结构,甚至是城市规划。书中对未来智慧交通、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概念的讨论,虽然篇幅不多,但极具前瞻性,让我对电动汽车的未来充满了期待。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科普读物,更是一本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的启示录。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对电动汽车的热情和专业度是显而易见的。他不仅在技术细节上抠得很深,而且在叙述方式上也充满了温度。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像是在和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聊天,他不仅知识渊博,而且乐于分享,并且能够用最容易理解的方式将复杂的技术娓娓道来。他提出的许多观点,都经过了深思熟虑,并且能够引发读者对电动汽车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入思考。这本书让我对电动汽车的兴趣从“了解”提升到了“热爱”,我非常期待能在这个领域有更多的探索。

评分

正版货品,质量有保障!

评分

帮领导买的,他还没有还我钱???

评分

物流慢了,特点没了。书还是可以的。

评分

帮公司采购的,速度快,服务好,书也很干净。

评分

不错的书,还是有帮助。

评分

现在纯电动汽车很热,买本专业书学习一下,不错!

评分

专业技术方面的书,给老公买的。

评分

帮领导买的,他还没有还我钱???

评分

帮领导买的,他还没有还我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