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特電機

微特電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莫會成 等 著
圖書標籤:
  • 微型電機
  • 特種電機
  • 電機控製
  • 電機驅動
  • 電力電子
  • 嵌入式係統
  • 自動化
  • 機器人
  • 傳感器
  • 電子工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電力齣版社
ISBN:9787512380080
版次:1
商品編碼:11768364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80
字數:1116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微特電機》係統地介紹瞭各種微特電機運行原理、性能特點和設計方法等內容。全書共分三篇:上篇介紹通用基礎理論,分彆從電磁理論基礎、磁路分析與永磁磁路、交流繞組基礎、損耗與發熱、振動、噪聲與電磁兼容、電機常用分析方法等方麵進行詳細講述;中篇介紹伺服與控製電機,從電氣伺服驅動係統的共性問題齣發,主要講述瞭永磁直流電動機、永磁交流伺服電動機、感應伺服電動機、開關磁阻電機、步進電動機和傳感器等;下篇介紹驅動與特種電機,主要講述同步電機、單相電機、交直流兩用電動機、直綫電機、磁滯電動機、超聲波電機等。
  本書內容新穎豐富,涵蓋麵廣,水平較高,實用性強,對從事微特電機設計、研發、管理和銷售等相關人員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有一定指導作用,還可作為電氣工程師和相關領域工程技術人員以及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的參考書。

目錄

前言
上篇 通用基礎理論
第1章 電磁理論基礎 3
1.1 磁場中的幾個基本物理量 3
1.2 麥剋斯韋方程組 4
1.3 電磁感應定律 5
1.4 洛倫茲力與電磁轉矩 8
第2章 磁路分析與永磁磁路 10
2.1 鐵磁材料 10
2.2 永磁材料 12
2.3 磁路基本定律 25
2.4 永磁磁路的分析與計算 28
第3章 交流繞組基礎 36
3.2 幾種常見的交流繞組 38
3.3 正弦磁場下交流繞組的感應電動勢 42
3.4 諧波電動勢及其削弱方法 45
3.5 正弦電流時交流繞組的磁動勢 48
第4章 電機的損耗與發熱 57
4.1 能量守恒原理 57
4.2 損耗分析 57
4.3 電力電子供電下損耗的修正 62
4.4 電機的發熱 64
4.5 微特電機的冷卻與工作製 75
第5章 電機的振動、噪聲與電磁兼容 78
5.1 電機振動 78
5.2 電機噪聲 80
5.3 電機的電磁兼容 89
第6章 電機常用分析方法簡述 104
6.1 電機分析的一般過程 104
6.2 電機常用動態分析方法 106
6.3 坐標變換 109
6.4 常用的坐標係和坐標變換 112
6.5 電機的電磁場 117
6.6 電機中的物理“場”和電機中的多種“路” 128
中篇 伺服與控製電機
第7章 電氣伺服係統概述 135
7.1 概念與分類 135
7.2 基本特性參數 138
7.3 交流伺服係統的PWM 控製技術 143
7.4 伺服電動機轉矩波動 160
7.5 伺服係統常用的控製策略 165
第8章 永磁直流電動機 171
8.1 概述 171
8.2 工作原理和結構 171
8.3 基本方程和運行特性 178
8.4 電樞反應 183
8.5 調速及控製方法 184
8.6 換嚮分析 186
8.7 設計概要 193
8.7.1 額定數據和指標體係 193
8.7.2 設計要點 194
8.8 永磁直流力矩電動機 199
8.9 幾種無鐵心永磁直流伺服電動機 205
第9章 永磁交流伺服電動機 210
9.1 電機基本結構 210
9.1.1 電機結構 210
9.1.2 電樞繞組型式 210
9.1.3 轉子結構 211
9.1.3.1 錶貼式轉子結構 211
9.1.3.2 內置式轉子結構 212
9.1.3.3 混閤式轉子結構 213
9.2 永磁無刷直流電動機 214
9.2.1 係統構成 214
9.2.2 工作原理 215
9.2.3 性能分析 218
9.2.3.1 參數與穩態特性 218
9.2.3.2 動態模型與動態模擬 220
9.2.3.3 電樞反應 221
9.2.4 轉矩波動 222
9.2.4.1 定義與原因 222
9.2.4.2 換相與轉矩脈動 223
9.2.5 無刷電機的運行模式 226
9.2.5.1 開環運行 227
9.2.5.2 轉矩控製模式 227
9.2.5.3 速度控製模式 227
9.2.5.4 位置控製模式 228
5
9.2.5.5 常用無傳感器位置檢測方法簡介 228
9.3 方波驅動與正弦波驅動比較 229
9.3.1 基本概念 229
9.3.2 轉矩與反電動勢常數 230
9.3.3 轉矩密度與功率密度 232
9.3.4 轉矩波動 233
9.4 永磁交流伺服電動機的動態模型 233
9.4.1 三相係統下的數學模型 233
9.4.2 兩相坐標係下的動態模型 237
9.4.2.1 αβ0坐標係中的動態模型 237
9.4.2.2 dq0坐標係中的動態模型 239
9.4.3 電磁功率和電磁轉矩 241
9.5 永磁交流伺服電機的矢量控製 244
9.5.1 電壓極限圓與電流極限圓 244
9.5.2 恒轉矩軌跡與最大轉矩/電流軌跡 245
9.5.3 犻d=0控製 246
9.5.4 cosφ=1控製 246
9.5.5 最大轉矩/電流比控製 247
9.5.6 弱磁控製 248
9.5.7 不同控製策略下的機械特性 250
9.5.8 永磁交流伺服係統基本構成 250
9.6 永磁交流伺服電機直接轉矩控製 252
9.6.1 轉矩生成與控製 252
9.6.2 電壓矢量與磁鏈軌跡 253
9.6.3 滯環控製與係統 255
9.6.3.1 滯環比較器控製 255
9.6.3.2 控製係統 257
9.6.4 磁鏈和轉矩估計 257
9.6.5 直接轉矩控製與矢量控製 259
9.7 永磁交流伺服電機實踐與設計特點 260
9.7.1 確定任務目標 260
9.7.2 方案與設計特點 261
第10章 分數槽集中繞組伺服電動機 266
10.1 概述 266
10.1.1 定義 266
10.1.2 分數槽電機的優點 266
10.2 分數槽電機的約束條件和極槽配閤 267
10.2.1 分數槽電機極槽約束條件 267
10.2.2 分數槽電機極槽配閤的選擇 268
10.3 繞組係數和繞組磁動勢分析 272
10.3.2 繞組磁動勢分析 276
10.4 齒槽轉矩分析 282
10.4.1 齒槽轉矩的性質及其産生規律 282
10.4.2 齒槽轉矩分析及削弱方法 282
10.4.2.1 齒槽轉矩分析 282
10.4.2.2 齒槽轉矩的削弱方法 284
10.5 不平衡磁拉力分析 288
10.5.1 不平衡磁拉力産生的原因 288
10.5.2 靜態(空載)UMP 289
10.5.3 動態(負載)UMP 291
10.5.4 産生UMP的規律 294
10.6 需要進一步分析討論的問題 294
第11章 感應電動機伺服控製係統 296
11.1 伺服控製方法概述 296
11.1.1 控製方法簡介 296
11.1.2 控製方法分析比較 297
11.2 標量控製技術 299
11.2.1 變壓變頻控製技術 299
11.2.1.1 控製原理 299
11.2.1.2 機械特性 300
6
11.2.1.3 基頻以下補償控製 301
11.2.2 轉速開環恒壓頻比控製技術 302
11.2.3 轉速閉環轉差頻率控製技術 304
11.3 矢量控製技術 308
11.3.1 基本理論 308
11.3.1.1 空間矢量 308
11.3.1.2 坐標變換 314
11.3.1.3 任意同步鏇轉MT坐標下的矢量變換 316
11.3.1.4 MT坐標係下轉子磁場定嚮矢量方程 318
11.3.2 轉子磁場定嚮矢量控製技術 323
11.3.3 氣隙磁場定嚮矢量控製技術 334
11.3.4 定子磁場定嚮矢量控製技術 335
11.4 直接轉矩控製技術 336
第12章 步進電動機及驅動係統 348
12.1 概述 348
12.2 基本工作原理、電磁轉矩和結構 349
12.2.2 結構型式 354
12.3 特性 358
12.4 主要技術指標和參數 359
12.4.1 主要參數 359
12.4.2 主要性能指標 360
7
12.5 驅動與控製 361
12.5.1 基本原理 361
12.5.2 脈衝分配器 362
12.5.3 恒壓驅動方式 363
12.5.4 高低壓驅動方式 364
12.5.5 恒流斬波驅動方式 365
12.5.6 調頻調壓驅動方式 366
12.5.7 微步驅動方式 367
12.5.8 控製與驅動芯片 369
12.5.9 步進電動機的控製 370
12.5.9.1 加減速控製 370
12.5.9.2 閉環控製 371
12.5.9.3 控製器 371
12.6 設計要點 372
12.6.1 基本結構 372
12.6.2 轉子外徑 372
12.6.3 定子主要數據和氣隙長度 372
12.6.4 衝片設計 372
12.6.5 氣隙磁導計算 373
12.6.6 磁通密度和磁動勢 373
12.6.7 繞組設計 374
12.6.8 最大靜轉矩驗算 374
12.6.8.1 磁阻式步進電動機最大靜轉矩 374
12.6.8.2 混閤式步進電動機最大靜轉矩 374
12.7 選型 374
12.7.1 步距角的選擇 374
12.7.2 係統的定位精度 374
12.7.3 轉矩的選擇 375
12.7.4 阻尼方法的選擇 375
第13章 開關磁阻電機係統 377
13.1 概述 377
13.1.1 係統組成及原理 377
13.1.1.1 係統組成 377
13.1.1.2 係統基本工作原理 378
13.1.1.3 係統特點 378
13.1.2 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 379
13.2 開關磁阻電機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 381
13.2.1 基本結構 381
13.2.2 工作原理 381
13.2.3 相數與定、轉子齒極數的關係 382
13.2.4 繞組連接方式與磁極分布 382
13.2.4.1 繞組連接方式 382
13.2.4.2 極性分布(以四相為例) 382
13.3 基本電磁關係與特性 383
13.3.1 基本電磁方程 383
13.3.2 相繞組電流 384
13.3.3 電磁轉矩與能量轉換 385
13.3.4 數學模型 386
13.3.5 機械特性 387
13.4 電磁設計基本原則 387
13.4.1 設計特點 387
13.4.2 主要技術參數 388
13.4.3 輸齣方程 388
13.4.4 電磁負荷 389
13.4.5 主要尺寸和主要參數選擇 389
13.4.6 轉矩計算 391
13.4.7 損耗計算 392
13.4.7.1 繞組銅損耗 392
13.4.7.2 鐵心損耗 393
13.5 功率變換器 393
13.5.1 主電路設計 393
13.5.2 功率變換器的容量 394
13.5.3 開關器件的選擇 394
13.5.4 輔助電路 395
13.6 控製係統 395
13.6.1 設計原則 396
13.6.2 控製原理 396
13.6.3 控製器設計概述 397
8
13.7 檢測與反饋 398
13.7.1 位置檢測 398
13.7.2 電流檢測 398
13.7.3 轉速檢測 399
13.8 製動和發電運行 399
13.8.1 製動運行原理 399
13.8.2 發電運行 400
13.8.2.1 工作原理 400
13.8.2.2 發電運行時的控製 400
13.9 特種開關磁阻電機 401
13.9.1 全距繞組排列的開關磁阻電機 401
13.9.2 加輔助繞組的開關磁阻電機 402
13.10 單邊雙勵磁的雙凸極電動機 403
13.10.1 永磁式雙凸極電動機 403
13.10.2 具有直流勵磁的雙凸極電動機 403
13.11 應用 404
第14章 伺服係統常用傳感器裝置 405
14.1 概述 405
14.2 鏇轉變壓器 405
14.2.1 結構和分類 406
14.2.1.1 結構 406
14.2.1.2 分類 406
14.2.2 工作原理 407
14.2.3 主要技術指標和參數 409
14.2.4 設計特點 410
14.2.5 多極和雙通道鏇轉變壓器 412
14.2.5.1 分類與結構 412
14.2.5.2 工作原理 413
14.2.5.3 多極鏇變繞組特點 414
14.2.5.4 主要技術指標和參數 415
14.2.5.5 設計特點 416
14.2.6 磁阻式鏇轉變壓器 417
14.2.7 可變差動變壓器(RVDT、LVDT) 420
14.2.7.1 鏇轉可變差動變壓器(RVDT) 420
14.2.7.2 直綫可變差動變壓器(LVDT) 420
14.2.8 鏇轉變壓器解碼 420
14.3 自整角機 424
14.3.1 分類 425
14.3.1.1 力矩式自整角機 425
14.3.1.2 控製式自整角機 425
14.3.2 結構 425
14.3.3 工作原理 426
14.3.3.1 力矩式自整角機工作原理 426
14.3.3.2 控製式自整角機工作原理 426
14.3.4 主要技術指標和參數 427
14.4 測速發電機 430
14.4.1 分類與特點 430
14.4.2 永磁直流測速發電機 430
14.4.2.1 基本原理和結構 431
14.4.2.2 輸齣特性 431
14.4.2.3 主要技術指標及設計製造特點 431
14.4.3 交流異步測速發電機 432
9
14.4.3.1 基本原理和結構 432
14.4.3.2 輸齣特性 433
14.4.3.3 主要技術指標、誤差及其補償 433
14.4.4 其他測速發電機 433
14.5 光電編碼器 435
14.5.1 增量式光電編碼器 435
14.5.2 絕對式光電編碼器 439
14.5.3 混閤式光電編碼器 440
14.6 磁編碼器 440
14.6.1 磁電式編碼器 441
14.6.2 磁阻式編碼器 441
14.7 霍爾位置傳感器 442
14.7.1 開關型霍爾傳感器 442
14.7.2 綫性型霍爾傳感器 443
14.8 溫度傳感器 444
14.8.1 熱敏電阻 444
14.8.2 熱電阻傳感器 445
14.8.3 熱電偶傳感器 445
14.9 電流傳感器 445
下篇 驅動與特種電機
第15章 永磁同步電動機 451
15.1 概述 451
15.2 結構 451
15.2.3 轉子隔磁措施 455
15.3 穩態運行性能 455
15.4 磁路分析與計算 458
15.4.2 空載漏磁係數 461
15.5 主要參數計算和分析 464
15.6 異步起動永磁同步電動機 467
15.7 盤式永磁同步電動機 476
15.8 橫嚮磁通永磁同步電動機 482
15.9 爪極式永磁同步電動機 486
第16章 永磁同步發電機 490
16.1 概述 490
16.2 轉子磁極結構 490
16.3 運行性能、參數和特性 494
16.4 混閤勵磁同步發電機 498
16.5 永磁風力發電機設計特點 501
第17章 單相感應電動機 503
17.1 概述 503
17.2 單相感應電動機工作原理 504
17.3 單相感應電動機的主要類型及用途 506
17.4 單相感應電動機的氣隙磁場 511
17.5 單相感應電動機的繞組 517
17.6 單相感應電動機運行分析 521
17.7 單相感應電動機設計要點 536
17.8 單相感應電動機調速方法 540
17.8.1 L型接法調速和T型接法調速 540
第18章 單相串激電動機 544
18.1 概述 544
18.2 運行原理與基本結構 544
18.3 基本電磁關係 547
18.4 設計特點 551
18.5 電磁兼容性(EMC)與噪聲 553
第19章 直綫電機 556
19.1 概述 556
19.2 直綫電機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 557
19.3 主要指標和參數及設計、工藝特點 561
19.4 驅動與控製 563
19.5 直綫電機的應用與選用原則 565
19.6 直綫感應電動機 567
19.7 直綫直流電動機 572
19.8 直綫同步電動機 575
19.9 直綫步進電動機 582
19.10 其他直綫電機 587
第20章 低速同步電動機 590
20.1 概述 590
20.2 基本工作原理和結構 591
20.2.1 工作原理 591
20.2.2 結構 595
20.3 基本理論分析 596
20.4 永磁低速同步電動機的電磁設計 603
第21章 磁滯電動機 612
21.1 概述 612
第22章 超聲波電機 624
22.1 概述 624
22.2 壓電陶瓷和壓電振子 628
22.3 機械摩擦及超聲波電機的摩擦材料 633
22.4 行波超聲波電機 635
22.5 其他超聲波電機 654
參考文獻 658

前言/序言

  我國微特電機行業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其生産規模已躍居世界第一。和我國製造業一樣,微特電機行業也正經曆著由大變強的轉變。可以預計,今後10~20年將是我國微特電機行業非常重要的發展變革時期,特彆是《中國製造2025》的發布和實施,一定會激勵我國製造業大步前行。而作為高端裝備製造業中的核心零部件,微特電機在其中起著技術引領、支撐與保障作用;同時隨著傢庭平均擁有微特電機數量的不斷增加,其性能、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品質。我們堅信,中國微特電機的盛世即將來臨。乙未仲夏,恰逢西安微電機研究所成立50周年。對西微所而言,可謂風雨兼程半世紀。曾經曆經輝煌,也曾經受磨礪,在風浪中前行。作為西微所的一員,更作為微電機行業的老兵,不禁浮想聯翩,夜不能寐,總想為西微所、乃至為微特電機行業留下點紀念,於是便有瞭寫書的念頭,瞭卻一份情結!想好瞭便做,於是邊工作,邊構思,曆經數月,之後又拉瞭幾個同事一起,前後一年有餘。中間也有過徘徊,然而這本《微特電機》終於還是與讀者見麵瞭。
  微特電機具有鮮明的技術特徵,並非傳統意義上大、中、小電機嚮下的自然延伸,已經成為電機技術領域中最具發展潛力和最活躍的分支,它不僅廣泛使用於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的各個領域,而且已經成為運控裝置和智能化裝備中的關鍵核心部件。本書堅持全麵、實用和新穎的原則,比較係統地介紹瞭各類微特電機的原理和結構、性能和參數、設計和製造以及控製方法和特點等,力求使讀者對微特電機有比較全麵和詳細的瞭解。
  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為通用基礎理論,力求從新的視角,用新的思路對電機的基礎理論和常用技術進行簡明的分析討論,內容涉及電磁理論基礎、磁路、繞組、損耗與發熱、振動與噪聲、電磁兼容以及常用的電機分析方法等。中篇討論的是伺服與控製電機,主要介紹永磁直流電動機、永磁交流伺服電動機、磁阻類伺服電動機以及伺服係統用傳感器等內容,這部分是今後相當長時間微特電機主要技術發展趨勢。下篇為驅動與特種電機,內容包括永磁同步電機、單相電機、直綫電機、串激電機、低速同步電機、磁滯電機和超聲波電機。除瞭超聲波電機是新品種、磁滯電動機較少應用外,其他品種電機已獲得廣泛使用。對於某些微特電機如測速發電機等,現在已很少使用,但為瞭保證成書的完整性,仍然予以保留;而對於有些非電磁原理的特種電機,如磁滯伸縮驅動器、記憶閤金電機及光熱電機等,因尚處於探索和實驗階段,則未收入本書中。
  本書第1~7章、第9章和第10章由莫會成編寫;第8章、第14章、第17章、第19章和第22章由閔琳編寫;第11章由吳玉新和鄢傢財編寫;第12章、第13章、第15章、第16章、第20章和第21章由李中軍編寫;第18章由黃大緒編寫。全書由莫會成統稿並審定;張樸和牒正文負責總校訂。西安交通大學拾以厚和西安科技大學莫為兩位研究生也參與瞭其中部分內容的編寫工作。
  書中部分內容體現瞭作者多年來的研究成果和西微所同事們的經驗體會,在編寫過程中參閱瞭大量技術文獻,其主要部分已列在參考文獻目錄中。這裏謹對參加本書編寫的作者錶示誠摯感謝,同時對傢人以及所有參與、關心和支持編寫工作的同事和朋友們深錶謝意。
  本書對從事微特電機設計、研發、管理和銷售等相關人員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有一定指導作用,還可作為電氣工程師和相關領域工程技術人員以及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的參考書。
  盡管目標明確,願望良好,但由於作者能力和水平所限,內容仍有諸多不如意之處,敬請讀者見諒。加之時間匆忙,成稿倉促,錯疏之處懇請讀者指正。
  莫會成
  乙未年仲夏於長安

《流光溢彩:城市夜景攝影的藝術與技巧》 在鋼鐵與玻璃構築的現代都市叢林中,當夜幕降臨,霓虹閃爍,平日裏熟悉的景象便被賦予瞭截然不同的生命力。它們如同被點燃的星辰,在黑暗的畫布上繪製齣令人目眩神迷的光影畫捲。《流光溢彩:城市夜景攝影的藝術與技巧》正是為瞭捕捉和傳承這份短暫而輝煌的美麗而誕生的。 本書並非空泛地描繪城市夜色的宏大敘事,而是深入淺齣地解析如何用鏡頭語言,將夜晚的都市魅力定格成永恒的瞬間。我們將一同探索,究竟是什麼樣的光綫,什麼樣的角度,什麼樣的色彩,能夠喚醒城市沉睡的靈魂。 第一章:夜的召喚——認識城市夜景攝影的魅力 在開始技術探討之前,我們需要先感受夜景攝影的獨特魅力。這一章將從攝影師的視角齣發,引導讀者領略城市夜景中蘊含的情感、氛圍和故事。我們將分析夜景攝影之所以吸引人的原因,例如光與影的強烈對比、人造光源帶來的奇幻色彩、以及寜靜夜晚下的城市獨有韻味。我們會通過大量精美的樣片,喚醒讀者內心深處對夜的嚮往,激發他們拿起相機的衝動。 第二章:撥開迷霧——夜景攝影的準備工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按下快門之前,充分的準備是成功的基石。本章將詳盡介紹進行城市夜景攝影所需的一切: 器材的選擇與考量: 詳細解析不同類型相機(單反、微單、甚至高性能手機)在夜景拍攝中的優劣,重點闡述鏡頭(廣角、中焦、長焦)的選擇對構圖的影響,以及三腳架、快門綫、濾鏡(如CPL、ND)等輔助器材的重要性。我們會以實用角度齣發,幫助讀者根據自身情況做齣明智的器材選擇。 安全第一: 夜晚拍攝往往涉及未知環境,本章將強調安全的重要性,包括選擇安全可靠的拍攝地點、留意周邊環境、必要時攜帶照明設備、以及與他人同行等。 天氣與時間的智慧: 不同的天氣狀況(晴朗、多雲、雨後)會帶來截然不同的夜景效果。本章將教你如何預測和利用天氣,抓住拍攝的黃金時機,例如黎明前和黃昏後的“藍色時刻”,以及雨後濕漉漉的地麵反射齣的迷人光影。 信息收集與勘察: 提前研究拍攝地點,瞭解地形、光源分布、交通情況等,是高效拍攝的關鍵。本章將介紹如何利用地圖、網絡資源進行前期勘察,並提供實用的現場勘察 checklist。 第三章:光影的魔法師——相機設置與曝光控製 夜景攝影最大的挑戰在於極低的亮度。本章將深入剖析相機設置的每一個細節,讓你成為光影的真正掌控者: 快門速度的藝術: 慢快門是夜景攝影的靈魂。我們將詳細講解如何利用慢快門捕捉流動的車軌、絲滑的水流,以及錶現光綫的軌跡。同時,也會討論如何根據拍攝對象和創意需求,精確控製快門速度。 光圈的奧秘: 光圈不僅控製進光量,還影響景深和星芒效果。本章將講解如何選擇閤適的光圈來獲得清晰的建築輪廓,或創造齣迷人的“星芒”。 ISO的平衡之道: 在低光環境下,提升ISO似乎是必然選擇,但高ISO會帶來噪點。本章將指導讀者如何在保證畫麵亮度與控製噪點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並介紹降噪技術的應用。 白平衡的色彩魔法: 城市夜景的色彩是其魅力所在。我們將深入探討不同白平衡設置對畫麵色彩的影響,教你如何運用白平衡還原真實色彩,或創造齣獨特的藝術氛圍。 測光模式的精準把握: 麵對復雜的光源分布,選擇正確的測光模式至關重要。本章將詳細講解點測光、中央重點測光、評價測光等模式在夜景中的應用技巧,幫助你避免曝光不足或過度。 RAW格式的優勢: 為什麼在夜景攝影中強烈推薦使用RAW格式?本章將闡述RAW格式在後期處理中的巨大優勢,以及它為創意提供的無限可能。 第四章:構圖的語言——讓你的照片“說話” 技術是基礎,而構圖則是照片的靈魂。本章將教你如何運用構圖的法則,讓你的城市夜景作品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和藝術感染力: 引導綫與透視: 如何利用道路、橋梁、建築綫條來引導觀者的視綫,增強畫麵的縱深感。 黃金分割與三分法: 經典構圖法則在夜景中的應用,如何找到畫麵的視覺焦點。 對稱與重復: 城市建築的規律性如何轉化為獨特的構圖元素。 前景與背景的呼應: 如何利用前景元素(如行人、車輛、水麵倒影)來豐富畫麵層次,並與背景的宏大建築形成對比。 留白與簡潔: 在繁復的城市夜景中,學會運用留白來突齣主體,營造意境。 視角與高度的創新: 嘗試不同的拍攝角度和高度,發現城市夜景不為人知的另一麵。 第五章:後期處理的升華——讓夜景更加璀璨 齣色的後期處理能夠將一張閤格的夜景照片提升到藝術品的境界。本章將帶領讀者走進後期處理的世界: RAW文件預處理: 在Lightroom或Camera Raw中進行的初步調整,例如曝光、白平衡、細節恢復等。 色彩的調校: 如何調整色彩飽和度、色相,突齣霓虹燈的鮮艷,或營造寜靜的藍色基調。 明暗的雕塑: 利用麯綫、色階等工具,精細調整畫麵中的高光和陰影,增加畫麵的層次感和立體感。 降噪與銳化: 如何在不損失過多細節的情況下,有效處理高ISO帶來的噪點,並適度銳化畫麵,使其更加清晰。 局部調整的魔力: 例如減淡加深工具,如何針對性地處理畫麵中的關鍵區域,突齣主體,弱化乾擾。 創意效果的添加: 例如光暈、延時攝影轉GIF、色彩分離等,為你的夜景作品增添更多藝術趣味。 第六章:主題與創意——捕捉城市的獨特故事 攝影不僅僅是記錄,更是錶達。本章將鼓勵讀者跳齣單純的“拍好看”的思維,去挖掘城市夜景背後更深層次的故事和主題: 人文關懷: 在宏大的城市夜景中,融入行人的身影、勞作的燈火,展現城市的溫度。 建築的光影敘事: 聚焦於特定建築的燈光設計,分析其如何展現建築的風格與曆史。 動感與靜謐的對比: 捕捉城市白天繁忙與夜晚寜靜的強烈反差。 季節與節日的限定美: 聖誕節的彩燈、春節的燈籠,如何捕捉特定時期獨有的城市夜景。 主題係列創作: 鼓勵讀者圍繞某個主題(如“城市脈搏”、“光影之河”)進行係列創作,形成個人風格。 結語:夜色永恒,等你定格 《流光溢彩:城市夜景攝影的藝術與技巧》旨在成為每一位熱愛城市夜色,渴望用鏡頭捕捉其魅力的攝影愛好者的忠實夥伴。我們不提供萬能的公式,但提供一套係統的方法論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讓你能夠循序漸進地掌握城市夜景攝影的精髓。願這本書能點亮你的創意火花,讓你在未來的每一次夜景拍攝中,都能創作齣令人驚嘆的作品。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對工程技術充滿好奇的讀者,我對微特電機的存在及其在現代科技中的關鍵作用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這本書的書名“微特電機”直截瞭當,讓我對它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希望它能夠為我提供一個深入瞭解這些微小但強大的驅動裝置的窗口。我期待書中能夠係統地介紹微特電機的分類、基本原理以及它們是如何被設計和製造的。例如,我想瞭解直流有刷電機、無刷電機、步進電機、伺服電機等不同類型的電機,它們各自的結構特點、工作方式以及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優劣勢。我尤其希望能夠獲得關於電機選擇方麵的指導,比如在設計一個微型機器人或者一個精密儀器時,需要考慮哪些關鍵因素來選擇最閤適的微特電機,例如轉速、扭矩、精度、功耗、壽命和成本等。書中是否能提供一些實際的選型案例或者計算方法,幫助我理解這些參數的重要性?此外,我也對微特電機在當前和未來科技發展中的應用前景非常感興趣,希望書中能夠包含一些關於其在人工智能、物聯網、新能源汽車、智能醫療等新興領域的創新應用和發展趨勢的探討。

評分

當我看到“微特電機”這本書名時,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無數精巧的機械裝置,以及它們背後的驅動核心。這本書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的專注性,它似乎承諾瞭要將我帶入一個關於微小動力源的宏大世界。我渴望瞭解微特電機的分類、原理以及它們是如何被設計和製造齣來的。例如,我一直很好奇,為什麼有些微特電機需要電刷,而有些卻不需要,這其中的技術差異和性能影響是什麼?在實際的工程應用中,工程師們是如何根據不同的負載特性、工作環境以及成本限製來選擇最閤適的電機類型的?這本書能否提供一些實際的選型指南,或者是一些關於電機參數計算的示例?我尤其關注那些在極端條件下工作的微特電機,比如在高溫、高濕、甚至真空環境下,它們需要具備怎樣的特殊設計和材料要求?同時,我也希望這本書能夠展現微特電機在當今科技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在微型機器人、先進醫療設備、無人機、以及智能穿戴設備等領域的創新應用。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更深入地理解微特電機是如何成為這些精密儀器得以運轉的基石,並且對未來的技術發展趨勢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評分

作為一名對機械和電子領域抱有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常常被那些精巧而微小的機械裝置所吸引,而微特電機無疑是其中的關鍵。這本書的標題“微特電機”精準地概括瞭它的主題,讓我對它充滿瞭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帶領我走進微特電機繽紛多彩的世界。我想深入瞭解不同類型的微特電機,比如直流有刷電機、直流無刷電機、步進電機、伺服電機等等,不僅僅是它們的名稱,更重要的是它們各自的內部結構、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在實際應用中各自的優勢和局限性。例如,為什麼有些設備會選擇成本較低但維護相對麻煩的直流有刷電機,而另一些則會不惜成本選擇效率更高、壽命更長的直流無刷電機?書中能否給齣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讓我看到這些選擇背後的考量?我尤其希望能夠瞭解到,在設計和製造微特電機時,有哪些核心技術和工藝是至關重要的?書中是否有關於電機效率、功率密度、噪音控製、精度控製等關鍵性能參數的詳細解讀,以及如何通過設計和材料的選擇來優化這些參數?我對微特電機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也充滿瞭好奇,希望書中能夠展現它們在消費電子、工業自動化、醫療設備、航空航天等領域的創新應用,讓我感受到微特電機是如何悄無聲息地改變我們的生活,推動科技進步的。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潔卻不失專業感,一種深沉的藍色調搭配燙金的“微特電機”幾個大字,立刻就吸引瞭我這種對機械工程領域稍有涉獵的讀者。我一直對那些能夠驅動我們日常生活無數精密設備的微小動力源感到好奇,從智能手機的震動馬達,到精密儀器的掃描部件,再到無人機的靈巧控製,微特電機無處不在,卻又常常被忽視。我期待這本書能像一個專業的導遊,帶領我深入瞭解這些“小傢夥”的內部構造、工作原理,以及它們是如何在如此微小的體積裏實現令人驚嘆的功能的。我希望它不僅能解釋“是什麼”,更能觸及“為什麼”和“怎麼樣”,例如,不同類型的微特電機,像直流有刷、無刷、步進電機等,它們各自的優勢劣勢在哪裏?在實際應用中,又有哪些關鍵的技術考量會決定工程師的選擇?這本書能否解答我關於電機效率、功率密度、壽命以及控製精度的疑問?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包含一些真實的案例分析,展示微特電機在不同行業,如醫療、航空航天、消費電子等領域是如何被巧妙應用的,這些應用案例往往能最直觀地展現技術的價值和發展潛力。同時,我也希望能看到一些關於未來微特電機發展趨勢的探討,比如在新能源、物聯網等領域,微特電機將扮演怎樣的角色,又會麵臨哪些新的挑戰和機遇。總而言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係統性的知識框架,滿足我對微特電機從基礎到應用的全麵認知需求,並且能激發我進一步探索和學習的興趣。

評分

當我看到“微特電機”這本書名的時候,我的腦海裏立刻浮現齣那些在精密儀器、智能設備中默默工作的微小驅動器。這本書給我一種專業且深入的預感,我希望它能夠真正滿足我對微特電機知識的渴求。我期望這本書能夠從最根本的原理講起,清晰地闡述不同類型的微特電機,比如直流有刷、無刷、步進、伺服電機等,它們的結構組成、工作機製以及各自的優缺點。我希望書中能夠有詳細的圖解和案例,讓我能夠直觀地理解這些概念。在實際應用層麵,我非常想瞭解工程師們在選擇微特電機時會考慮哪些關鍵因素,例如功率、扭矩、轉速、精度、效率、噪音、壽命以及成本等,以及這些因素是如何相互影響的。是否有關於電機性能參數的計算方法和選型流程的指導?我對於微特電機在當今科技浪潮中的應用也充滿瞭好奇,尤其是在機器人技術、智能傢居、可穿戴設備、醫療器械等前沿領域,微特電機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又麵臨著哪些新的技術挑戰和發展機遇?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思考,讓我對微特電機的未來發展有一個更清晰的認知。

評分

我一直認為,微特電機是現代科技進步中不可或缺的“幕後英雄”,它們雖然微小,卻驅動著我們生活中無數的精密設備。這本書的標題“微特電機”簡潔有力,直接點明瞭其核心內容,這讓我對它産生瞭強烈的閱讀興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理解微特電機世界的權威指南。我期待它能詳盡地介紹各種主流的微特電機類型,並深入剖析它們的內部結構、工作原理、以及各自的性能特點和適用範圍。例如,直流有刷電機、直流無刷電機、步進電機、伺服電機等,它們各自的優勢和劣勢是什麼?在實際應用中,工程師們是如何根據不同的需求來選擇閤適的電機?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例如在智能手機、無人機、醫療器械、工業自動化等領域,微特電機是如何被巧妙應用的,以及它們為這些設備帶來瞭哪些核心功能。此外,我也對微特電機的設計、製造工藝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抱有濃厚的興趣,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電機效率、功率密度、精度控製、以及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新應用和發展方嚮的見解。

評分

我一直對那些能夠驅動現代科技進步的“幕後英雄”充滿敬意,而微特電機無疑是其中最值得關注的一類。這本書的書名“微特電機”直白而準確,讓我立刻産生瞭濃厚的閱讀興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本詳實的百科全書,為我揭示微特電機世界的奧秘。我期待它能夠係統地介紹各種主流的微特電機類型,比如直流有刷電機、直流無刷電機、步進電機、伺服電機等等,並且能夠清晰地闡述它們的結構特點、工作原理、優缺點以及各自適用的典型應用場景。在實際應用層麵,我尤其希望能夠深入瞭解在選擇微特電機時,工程師們會考慮哪些關鍵的技術指標,比如轉速、扭矩、效率、功率密度、精度、噪音、壽命、工作環境適應性等,以及這些指標之間的權衡關係。書中是否有實際的設計案例,能夠展示如何根據具體的應用需求,從原理圖到成品,一步步完成微特電機的選型、集成和優化過程?我設想這本書能夠幫助我理解,為什麼有些應用需要高精度步進電機,而有些則側重於高效率的無刷直流電機。此外,我也對微特電機在新能源、智能製造、航空航天、醫療器械等前沿領域的最新應用和發展趨勢抱有濃厚的興趣,希望書中能夠包含一些前瞻性的內容,讓我對這個領域的未來發展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

評分

我最近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性梳理和講解“微特電機”的讀物,畢竟,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這些小巧而強大的驅動力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卻又往往被我們忽略。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直擊主題,沒有絲毫的冗餘,這讓我對內容充滿瞭期待。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停留在理論的羅列,而是能夠深入淺齣地剖析微特電機的工作機製,從最基本的電磁學原理齣發,逐步講解不同類型微特電機(例如直流有刷、直流無刷、步進電機、伺服電機等)的設計理念、製造工藝以及性能特點。我非常關心在實際應用中,如何根據不同的場景需求,選擇最閤適的微特電機型號,以及在設計和集成過程中需要注意的關鍵技術問題。例如,對於一些對精度要求極高的應用,如醫療器械中的微型泵或光學設備中的對焦係統,微特電機需要具備怎樣的特性?而對於需要長時間穩定運行的工業自動化設備,電機又該如何權衡效率、壽命和成本?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具體的工程實踐指南,或者是一些成功的案例分析,讓我能夠看到理論知識是如何轉化為實際生産力的。此外,我也對微特電機的最新發展趨勢很感興趣,比如在智能化、微型化、集成化方麵有哪些突破性的進展,以及它們在新能源汽車、可穿戴設備、智能傢居等新興領域將如何發揮更大的作用。這本書如果能夠提供一些前瞻性的見解,那我將感到不虛此行。

評分

我一直對那些隱藏在精密設備背後的驅動力量感到好奇,而微特電機絕對是其中最令人著迷的一類。這本書的書名“微特電機”簡潔明瞭,直接點齣瞭它的核心內容,這讓我對即將獲得的知識充滿瞭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微特電機世界的大門,讓我從最基礎的層麵去理解它們。例如,我想知道微特電機究竟是如何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不同類型的電機(比如直流有刷、無刷、步進、伺服等)在工作原理上有什麼本質的區彆?我希望書中能夠用清晰易懂的語言,配閤恰當的圖示,來解釋這些復雜的概念。此外,我還對微特電機的性能參數非常感興趣,比如它們的轉速、扭矩、功率、效率、精度等等,這些參數是如何被定義和測量的?在實際應用中,工程師們又是如何根據具體的項目需求來選擇閤適的微特電機?我設想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實際的應用案例,比如在智能手機、無人機、醫療器械、汽車電子等領域,微特電機是如何被巧妙應用的,以及它們在其中扮演著怎樣的關鍵角色。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對微特電機的應用範圍和技術潛力有一個更全麵的認識,並且能夠激發我進一步深入學習的興趣。

評分

我對那些能夠讓復雜機械裝置運轉起來的精巧部件一直充滿好奇,而微特電機無疑是其中最關鍵的一環。這本書的書名“微特電機”非常直觀,立刻吸引瞭我。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深入瞭解微特電機世界的鑰匙。我期待它能夠係統地介紹微特電機的種類、基本原理以及它們在各個領域的應用。例如,我一直想知道,為什麼有的電機有刷,有的無刷?它們在性能和維護上有什麼區彆?在實際的工程設計中,工程師是如何根據具體需求來選擇最閤適的微特電機?例如,是選擇高扭矩低轉速的,還是高轉速低扭矩的?書中是否能提供一些實際的應用案例,讓我更直觀地理解微特電機的價值?我尤其關心微特電機在精密儀器、醫療設備、消費電子等領域的應用,因為這些領域往往對電機的性能要求非常高。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對微特電機的性能參數、選型原則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有一個更全麵的認識,並且能夠激發我進一步探索的興趣。

評分

便宜,快,沒理由不選京東。

評分

還可以吧,看著目錄不錯,各個模塊講的再全點就更好瞭。

評分

還可以吧,看著目錄不錯,各個模塊講的再全點就更好瞭。

評分

內容多而不細

評分

還行

評分

便宜,快,沒理由不選京東。

評分

內容多而不細

評分

還可以吧,看著目錄不錯,各個模塊講的再全點就更好瞭。

評分

正版,好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