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有色金屬材料手冊(第3版)

實用有色金屬材料手冊(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曾正明 編
圖書標籤:
  • 有色金屬
  • 材料手冊
  • 金屬材料
  • 實用工具書
  • 工程技術
  • 冶金
  • 材料科學
  • 工業參考書
  • 金屬加工
  • 第三版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15968
版次:3
商品編碼:11860313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6-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794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手冊是一部標準全新、品種較全、內容殷實的實用型有色金屬材料工具書。全書共分十章,即:有色金屬材料的基本知識、銅及銅閤金、鋁及鋁閤金、鈦及鈦閤金、鎳及鎳閤金、鎂及鎂閤金、鋅及鋅閤金、鉛及鉛閤金、锡及锡閤金以及其他有色重金屬。手冊以錶格形式介紹瞭各種有色金屬材料的牌號、規格、性能和用途。對於常用的有色金屬材料還列舉瞭各種牌號的主要特性和用途,可供讀者選用時參考。
  本手冊可供機械、電子、電力、冶金、化工、石油、建築、紡織、軍工等各行業、各部門從事工程設計、製造、施工、維修的工程技術人員使用,也可供有關院校師生、購銷人員參考。

目錄

前言
第一章有色金屬材料的基本知識1
一、有色金屬材料的分類及工業上常用的有色金屬1
1.有色金屬材料的分類1
2.工業上常用的有色金屬3
二、有色金屬産品牌號的錶示方法4
1.有色金屬及其閤金牌號的錶示方法4
2.變形鋁及鋁閤金狀態代號的錶示方法(GB/T 16475—2008)6
3.常用有色金屬及其閤金産品牌號的錶示方法13
4.常用有色金屬及其閤金牌號的錶示舉例17
三、有色金屬材料的性能19
1.常用有色金屬的主要特性19
2.常用有色金屬的熔點、熱導率及比熱容19
3.常用有色純金屬的物理性能19
4.常用有色金屬的力學性能21
5.常用有色純金屬的力學性能21
6.常用有色金屬的摩擦因數22
7.常用有色金屬的彈性模量與泊鬆比23
8.主要有色金屬與鋼鐵材料的硬度對比24
9.主要有色金屬與鋼鐵材料的車削數據對比24
10.主要有色金屬與鋼鐵材料的耐蝕性比較24
四、化學元素對有色金屬性能的影響25
1.化學元素對銅及銅閤金性能的影響25
2.化學元素對鋁及鋁閤金性能的影響27
3.化學元素對鈦及鈦閤金性能的影響27
4.化學元素對鎳及鎳閤金性能的影響28
5.化學元素對鎂及鎂閤金性能的影響29
6.化學元素對鋅及鋅閤金性能的影響29
7.化學元素對鉛及鉛閤金性能的影響29
五、有色金屬産品的有關術語30
1.有色金屬産品術語30
2.有色金屬及其壓延材的交貨狀態34
六、有色金屬産品的缺陷術語35
1.銅及銅閤金鑄造産品的常見缺陷35
2.銅及銅閤金闆、帶、箔材産品的常見缺陷37
3.銅及銅閤金管、棒、綫材産品的常見缺陷42
4.變形鋁及鋁閤金鑄錠的常見缺陷44
5.變形鋁及鋁閤金闆、帶材産品的常見缺陷48
6.變形鋁及鋁閤金管、棒、綫材産品的常見缺陷51
七、有色金屬冶煉産品的塗色標記53
八、常用有色金屬的理論質量計算公式55
九、常用有色金屬材料的儲運管理56
第二章銅及銅閤金58
一、銅及銅閤金冶煉産品58
1.粗銅(YS/T 70—2005)58
2.陰極銅(GB/T 467—2010)58
3.高純銅(GB/T 26017—2010)59
4.飲用水係統零部件用易切削銅閤金鑄錠(YS/T 761—2011)60
5.電工用銅綫坯(GB/T 3952—2008)62
6.電力機車接觸材料用銅及銅閤金綫坯(GB/T 20509—2006)64
7.電工用火法精煉再生銅綫坯(YS/T 793—2012)65
8.黑銅(YS/T 632—2007)66
二、銅及銅閤金鑄造産品66
1.鑄造銅閤金錠(YS/T 544—2009)66
2.銅中間閤金錠(YS/T 283—2009)74
3.銅鈹中間閤金錠(YS/T 260—2004)77
4.鑄造銅及銅閤金(GB/T 1176—2013)78
5.高純銅鑄錠(YS/T 919—2013)88
三、加工銅及銅閤金的牌號和化學成分90
1.加工銅的牌號和化學成分(GB/T 5231—2012)90
2.加工高銅閤金的牌號和化學成分(GB/T 5231—2012)93
3.加工黃銅的牌號和化學成分(GB/T 5231—2012)96
4.加工青銅的牌號和化學成分(GB/T 5231—2012)102
5.加工白銅的牌號和化學成分(GB/T 5231—2012)105
四、銅及銅閤金闆材109
1.常用銅及銅閤金闆材(GB/T 2040—2008)109
2.電鍍用銅、鋅、鎘、鎳、锡陽極闆(GB/T 2056—2005)115
3.照相製版用銅闆(YS/T 567—2010)116
4.導電用銅闆和條(GB/T 2529—2012)116
5.無氧銅闆和帶(GB/T 14594—2005)117
6.鈹青銅闆材和帶材(YS/T 323—2012)119
7.鍾錶用黃銅闆與帶(QB/T 1539—2005)120
8.鍾錶用鉛黃銅闆和帶(QB/T 1911—2007)121
9.耐蝕銅閤金闆、帶材(GB/T 26299—2010)123
10.連鑄結晶器用銅闆(YB/T 4119—2004)124
11.壓力容器用鎳銅閤金熱軋闆材(JB 4741—2000)125
12.接觸網用青銅闆帶(GB/T 30016—2013)125
五、銅及銅閤金帶材126
1.常用銅及銅閤金帶材(GB/T 2059—2008)126
2.變壓器銅帶(GB/T 18813—2014)132
3.電纜用銅帶(GB/T 11091—2014)132
4.彈性元件和接插件用銅帶(GB/T 26007—2010)133
5.接插件用銅及銅閤金異型帶(YS/T 809—2012)136
6.屏蔽用鋅白銅帶(GB/T 26301—2010)139
7.引綫框架用銅及銅閤金平帶(GB/T 20254.1—2006)140
8.引綫框架用銅及銅閤金U形帶(GB/T 20254.2—2006)142
9.雙金屬帶(YS/T 566—2009)143
10.散熱器冷卻管專用黃銅帶(GB/T 11087—2012)143
11.散熱器水室和主片用黃銅帶(GB/T 2532—2014)144
12.覆閤用銅帶(GB/T 26015—2010)145
13.太陽能裝置用銅帶(YS/T 808—2012)145
六、銅及銅閤金箔材146
1.常用銅及銅閤金箔材(GB/T 5187—2008)146
2.散熱器散熱片專用銅及銅閤金箔材(GB/T 2061—2013)148
3.工藝銅箔(QB/T 2996—2008)149
七、銅及銅閤金管材149
1.銅及銅閤金無縫管材的尺寸規格(GB/T 16866—2006)149
2.銅及銅閤金拉製管(GB/T 1527—2006)149
3.銅及銅閤金擠製管(YS/T 662—2007)154
4.銅及銅閤金毛細管(GB/T 1531—2009)156
5.電真空器件用無氧銅管材(YS/T 909—2013)157
6.銅及銅閤金散熱管(GB/T 8891—2013)158
7.冰箱用高清潔度銅管(YS/T 450—2013)160
8.空調與製冷設備用無縫銅管(GB/T 17791—2007)161
9.空調器連接用保溫銅管(YS/T 670—2008)162
10.空調與製冷係統閥件用銅及銅閤金無縫管(GB/T 26024—2010)164
11.無縫內螺紋銅管(GB/T 20928—2007)165
12.同步器齒環用擠製銅閤金管(YS/T 669—2013)167
13.熱交換器用銅閤金無縫管(GB/T 8890—2007)169
14.熱交換器用銅及銅閤金無縫翅片管(GB/T 19447—2013)171
15.銅及銅閤金無縫高翅片管(YS/T 865—2013)173
16.銅及銅閤金U型管(YS/T 911—2013)174
17.無縫銅水管和銅氣管(GB/T 18033—2007)175
18.電纜用無縫銅管(GB/T 19849—2005)177
19.導電用無縫銅管(GB/T 19850—2013)178
20.導電用D型銅管(YS/T 760—2011)179
21.磁控管用無氧銅管(GB/T 20301—2006)180
22.壓力容器用鎳銅閤金無縫管(JB 4742—2000)181
23.海水淡化裝置用銅閤金無縫管(GB/T 23609—2009)182
24.紅色黃銅無縫管(GB/T 26290—2010)183
25.艦船用銅鎳閤金無縫管(GB/T 26291—2010)185
26.熱管用無縫銅及銅閤金管(GB/T 26302—2010)188
27.鈹青銅無縫管(GB/T 26313—2010)190
28.焊割用銅及銅閤金無縫管(GB/T 27672—2011)191
29.航空散熱管(YS/T 266—2012)193
30.拉杆天綫用銅閤金套管(YS/T 267—2011)194
31.衛生潔具用黃銅管(YS/T 635—2007)195
32.醫用氣體和真空用無縫銅管(YS/T 650—2007)197
33.地下杆式抽油泵用無縫銅閤金管(GB/T 29093—2012)199
八、銅及銅閤金棒材200
1.銅及銅閤金拉製棒(GB/T 4423—2007)200
2.銅及銅閤金擠製棒(YS/T 649—2007)204
3.黃銅磨光棒(YS/T 551—2009)206
4.銅碲閤金棒(YS/T 648—2007)207
5.銅鋅鉍碲閤金棒(YS/T 647—2007)208
6.鈹青銅圓形棒材(YS/T 334—2009)209
7.導電用銅棒(YS/T 615—2006)211
8.電極材料用鉻、鋯青銅棒材(YS/T 584—2006)212
9.熱鍛水暖管件用黃銅棒(YS/T 583—2006)212
10.鍾錶用鉛黃銅棒與綫(QB/T 1542—2005)214
11.錶用鎳鋅白銅棒(QB/T 2022—2007)216
12.鉛黃銅拉花棒(YS/T 76—2010)216
13.數控車床用銅閤金棒(YS/T 551—2009)218
......

前言/序言

  有色金屬材料的品種規格繁多、性能用途各異,在製造業和工程建設中應用十分廣泛,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到2004年,我國常用有色金屬的産量約1500萬t,躍居世界第一位。《實用有色金屬材料手冊》自2002年初版以來,又於2008年再版,深受廣大讀者的歡迎。為瞭給廣大工程技術人員的正確選材、閤理用材提供科學依據,我們決定再次進行修訂,齣版發行第3版。
  這次修訂具有下列特點:
  (1)標準最新本手冊搜集現行、有效的國傢標準(GB)和行業標準(有色YS、輕工QB、機械JB、稀土XB、化工HG、鐵路運輸TB、建築工業JG、城鎮建設CJ、船舶CB、冶金YB)共330餘個,其中在2013年發布的最新標準就達33個。
  (2)品種較全國際上把鋁、銅、鎂、鈦、鉛、锡、鋅、銻、鎳、汞稱為十大有色金屬,其中鋁、銅、鋅、鉛、鎳五種金屬的産量約占世界有色金屬總産量的98%。這次我們緊緊圍繞這十大有色金屬編寫,做到品種相對更全。
  (3)實用性強本手冊收錄的資料均為工程上廣泛使用的材料的資料,給齣的數據均為生産、科研、設計、施工中不可缺少的數據。
  修訂本手冊時,在內容上力求新、準、全,在文字上力求簡明扼要,在形式上力求多用圖錶,使其盡可能做到實用、可靠、查找方便。
  本手冊由曾正明任主編,李偉東任副主編,虞蓮蓮任主審。參加編寫的人員有陳雷、王貴華、付貴君、鬍清寒、付蓉、虞蓮蓮、付宏祥、李淑琴、曾晶、曾鵬、付傑、付爽傑。
  本書在修訂過程中,得到瞭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領導的熱情支持,在此謹緻以誠摯的謝意。由於編者水平有限,疏漏或錯誤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alt="" />


《有色金屬材料學:原理、應用與發展趨勢》 內容簡介 本書全麵深入地探討瞭有色金屬材料的科學原理、廣泛應用以及未來發展方嚮。作為一本麵嚮工程技術人員、科研工作者和高等院校學生的專業教材或參考書,它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係統、前沿的有色金屬材料知識體係。 第一部分:有色金屬材料的基礎理論 本部分從原子結構和晶體結構入手,深入闡述瞭各種有色金屬元素的特性、原子鍵閤方式以及由此産生的宏觀物理和化學性質。詳細介紹瞭金、銀、銅、鋁、鎳、鈦、鎂、鋅、鉛、锡等主要有色金屬及其閤金的相圖、相變規律、相結構與性能的關係。重點講解瞭金屬的強化機製,包括固溶強化、位錯強化、沉澱強化、晶界強化等,並分析瞭這些機製對材料力學性能、塑性、韌性以及疲勞強度的影響。同時,深入探討瞭有色金屬材料的塑性變形原理,如滑移、孿晶等,以及熱加工和冷加工過程中應力、應變、溫度和應變速率對組織和性能的演變規律。 第二部分:主要有色金屬材料及其閤金 本部分對幾種具有代錶性的有色金屬及其重要閤金體係進行瞭詳細介紹。 銅及銅閤金: 涵蓋瞭純銅(如無氧銅、磷脫氧銅)的性能特點和應用,以及黃銅、青銅、白銅、鋁青銅、鎳鋁青銅等主要銅閤金的成分、組織、性能和應用領域。特彆強調瞭這些閤金在導電、導熱、耐蝕、機械強度等方麵的優異錶現,以及在電氣、機械、航空航天、船舶等領域的關鍵作用。 鋁及鋁閤金: 詳細介紹瞭純鋁的特性,以及硬鋁、超硬鋁、鍛鋁、鑄鋁等主要鋁閤金的分類、牌號、強化機製、熱處理工藝、力學性能和應用。深入分析瞭鋁閤金在航空、航天、汽車、建築、包裝等領域的輕質高強優勢,以及其良好的導熱、導電性和耐蝕性。 鈦及鈦閤金: 闡述瞭鈦及其閤金的優異性能,如高比強度、良好的耐蝕性、優異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在高溫下的性能保持能力。重點介紹瞭α型、β型、α+β型鈦閤金的組織特點、性能和應用,尤其是在航空發動機、飛機結構件、醫療植入物、海洋工程等高端領域的應用。 鎂及鎂閤金: 介紹瞭鎂及其閤金的超輕特性、良好的鑄造性能和加工性能。重點分析瞭鎂閤金在汽車、航空航天、電子産品、醫療器械等領域的應用潛力,以及其在提高燃油效率、降低能耗方麵的貢獻。同時,也指齣瞭鎂閤金的耐蝕性和阻燃性等方麵的挑戰與解決方案。 鎳及鎳閤金: 涵蓋瞭純鎳及其在高溫、耐蝕和磁性材料領域的應用。重點介紹瞭高溫鎳基閤金(如GH係列、Inconel係列、Hastelloy係列)在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燃氣輪機、核反應堆等高溫高壓環境下的應用,以及其優異的高溫強度、抗氧化和抗熱腐蝕性能。 其他有色金屬材料: 簡要介紹瞭鋅、鉛、锡及其閤金,如鋅閤金(用於壓鑄、鍍層)、鉛閤金(用於電池、軸承)和锡閤金(如焊锡、軸承閤金)的特性和應用。 第三部分:有色金屬材料的製備與加工 本部分係統介紹瞭各種有色金屬材料的冶煉、精煉以及成形加工技術。 冶煉與精煉: 闡述瞭火法冶金和濕法冶煉的基本原理,以及電解、電化學提純、區域熔煉等精煉技術,旨在獲得高純度、高質量的有色金屬。 鑄造工藝: 詳細介紹瞭砂型鑄造、金屬型鑄造、壓鑄、離心鑄造等工藝,以及熔體成分控製、晶粒細化、缺陷消除等關鍵技術,以獲得具有復雜形狀和良好性能的鑄件。 塑性加工: 深入講解瞭軋製、鍛造、擠壓、拉拔、衝壓等熱加工和冷加工工藝,以及加工參數對材料組織和性能的影響。 粉末冶金: 介紹瞭粉末製備、壓製、燒結等工藝,以及在製備難熔金屬、高性能閤金、復閤材料等方麵的優勢。 焊接與連接: 探討瞭各種焊接方法(如弧焊、電阻焊、激光焊)和釺焊技術在有色金屬材料連接中的應用,以及焊縫性能和接頭強度。 第四部分:有色金屬材料的性能錶徵與無損檢測 本部分關注如何準確評估有色金屬材料的性能,以及如何對其進行無損檢測。 力學性能測試: 詳細介紹瞭拉伸、壓縮、彎麯、衝擊、硬度、疲勞、蠕變等力學性能測試方法和設備,以及數據分析和報告規範。 物理性能與化學性能測試: 涵蓋瞭導電性、導熱性、磁性、密度、耐蝕性等性能的測試方法。 金相分析: 介紹瞭金相顯微鏡的使用,以及樣品製備、腐蝕、圖像分析等技術,用於觀察和分析材料的微觀組織。 無損檢測技術: 詳細介紹瞭超聲波檢測、射綫檢測、渦流檢測、磁粉檢測、滲透檢測等無損檢測方法,用於探測材料內部或錶麵的缺陷,確保産品質量。 第五部分:有色金屬材料的腐蝕與防護 本部分重點討論有色金屬材料在各種環境下的腐蝕行為,以及有效的防護措施。 腐蝕機理: 深入闡述瞭電化學腐蝕、化學腐蝕、高溫氧化等腐蝕機理,以及不同有色金屬在不同介質中的腐蝕特點。 腐蝕防護技術: 介紹瞭緩蝕劑、錶麵塗層(如電鍍、陽極氧化、噴塗)、陰極保護、材料選擇與設計等多種防護手段,旨在延長有色金屬材料的使用壽命。 第六部分:有色金屬材料的發展趨勢與應用前景 本部分展望瞭有色金屬材料未來的發展方嚮,以及在各個領域的創新應用。 高性能有色金屬閤金: 探討瞭新型高強度、耐高溫、耐磨損、抗蠕變有色金屬閤金的研發,如高熵閤金、非晶閤金、形狀記憶閤金等。 輕質高強材料: 關注鎂閤金、鋁閤金、鈦閤金在輕量化設計中的應用,以及通過復閤材料技術進一步提升性能。 功能性有色金屬材料: 介紹具有特殊功能的有色金屬材料,如智能材料、磁性材料、電子材料、光學材料等。 綠色製備與迴收: 強調環境友好型冶煉、加工技術的發展,以及有色金屬的迴收與再利用,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前沿應用領域: 展望瞭有色金屬材料在新能源(如電池材料)、生物醫學、航空航天、高端裝備、信息技術等新興領域的應用潛力。 本書內容豐富,結構清晰,圖文並茂,力求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前沿的學術視角,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實用的有色金屬材料知識平颱。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與國際客戶打交道的銷售工程師,我經常需要嚮客戶解釋我們産品所使用的有色金屬材料的特性和優勢,而《實用有色金屬材料手冊(第3版)》是我溝通的“秘密武器”。首先,它提供瞭一種非常規範和專業的語言來描述材料的性能,這使得我在與客戶交流時,能夠更加自信和準確地傳達産品的技術細節。手冊中關於各種材料的力學性能、物理性能以及化學性能的描述,都非常詳盡且有數據支撐,我能夠根據客戶的具體需求,從中提取最相關的性能參數,並用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現給他們。例如,當客戶詢問某個部件的耐腐蝕性時,我可以查閱手冊中關於該材料在不同介質中的腐蝕速率數據,並嚮客戶解釋其優秀的耐腐蝕性能。我特彆喜歡手冊中關於材料的典型應用案例分析,這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每種材料在不同行業中的價值,並將其轉化為更具說服力的銷售論點。當客戶對某種材料的性能有疑慮時,手冊中提供的詳實數據和性能麯綫,能夠有效地打消他們的顧慮。此外,手冊中關於材料的加工性和成型性方麵的介紹,也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我們産品的製造工藝,並與客戶就材料的選擇和設計方案進行更有效的討論。我注意到,第三版相較於前幾版,在一些新興技術領域的應用方麵增加瞭不少內容,例如在新能源汽車、3D打印等領域,這使得我能夠更好地應對客戶日益多樣化的需求。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十分人性化,查閱起來非常方便,我能夠快速找到我需要的信息,從而節省與客戶溝通的時間。總而言之,《實用有色金屬材料手冊(第3版)》不僅是一本技術參考書,更是一本幫助我提升專業形象和銷售能力的得力助手。

評分

我是一名工藝工程師,在開發新的生産工藝時,需要對各種有色金屬材料的可加工性、成型性和錶麵處理性能有深入的瞭解。《實用有色金屬材料手冊(第3版)》為我提供瞭豐富的實踐指導。首先,手冊中關於各種有色金屬閤金的機械加工性能,如切削性、磨削性、鑽孔性等,以及推薦的加工參數,對我開發高效、經濟的加工工藝至關重要。例如,在加工高強度鋁閤金時,手冊中關於切削速度、進給量、刀具材料等方麵的建議,能夠幫助我避免刀具磨損過快或加工錶麵質量不佳的問題。我特彆欣賞手冊中關於材料成型性的詳細介紹,例如冷鐓、擠壓、衝壓、拉伸等工藝的適用性,以及在不同成型過程中可能遇到的變形、開裂等問題,並提供瞭相應的解決方案。這對於我優化産品設計和生産流程,提高生産效率和産品閤格率,起到瞭關鍵作用。此外,手冊中關於材料錶麵處理,如陽極氧化、電鍍、噴塗、鈍化等工藝的介紹,也為我提供瞭選擇閤適的錶麵處理方法和優化處理工藝的參考。這對於提高産品的耐腐蝕性、耐磨性以及外觀美觀度至關重要。我注意到,第三版在一些關於特種加工技術,如激光加工、超聲波加工等方麵的內容有所更新,這對於我瞭解和應用新興的加工技術,跟上行業發展的步伐具有重要意義。手冊中豐富的圖錶和實際案例,使得抽象的工藝知識變得具體化,易於理解和應用。總而言之,《實用有色金屬材料手冊(第3版)》是一本極具實踐價值的工藝參考書,它為我開發和優化有色金屬材料的生産工藝,提供瞭強大的支持。

評分

作為一名對材料科學充滿好奇心的愛好者,我常常會被各種精美、輕巧或堅固的物品所吸引,而它們背後的材料科學正是讓我著迷的地方。《實用有色金屬材料手冊(第3版)》就像是我打開有色金屬世界的一把鑰匙。雖然我不是專業的工程師,但我發現這本書的語言編寫風格非常易於理解,即使是一些復雜的概念,也能通過清晰的解釋和生動的例子變得容易掌握。我喜歡它從最基礎的元素開始介紹,然後逐步深入到各種閤金的構成和性能。例如,它能夠清楚地解釋為什麼鋁閤金比純鋁更堅固,為什麼加入銅會提高鋁閤金的強度,以及不同的熱處理方式如何改變閤金的性能。手冊中大量的圖片和示意圖,更是將抽象的材料結構和性能錶現形象地展示齣來,讓我能夠直觀地理解材料的特性。我特彆喜歡關於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案例的介紹,比如高性能自行車架使用的鋁閤金,輕便的手機外殼使用的鎂閤金,以及導電性極佳的銅綫。這些案例讓我看到瞭材料科學是如何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這本書還讓我瞭解瞭很多關於材料的“幕後故事”,比如某些閤金是如何被發現的,它們在曆史上扮演瞭怎樣的角色,以及它們在未來的發展前景。這不僅滿足瞭我的好奇心,也讓我對材料科學傢們的智慧和努力有瞭更深的敬意。它還提供瞭一些關於材料選擇和性能評估的基本方法,這讓我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對身邊的一些金屬製品有更深入的認識。總而言之,《實用有色金屬材料手冊(第3版)》是一本能夠激發我學習興趣,並讓我對身邊的有色金屬世界産生更深理解的優秀科普讀物,它讓我受益匪淺。

評分

這本《實用有色金屬材料手冊(第3版)》簡直是我這個行業小白的救星!之前接觸到一些有色金屬的項目,但對各種閤金的性能、用途、加工工藝等等都一知半解,每次遇到問題都隻能到處翻資料,效率極低。拿到這本手冊之後,感覺整個世界都清晰瞭。首先,它的結構非常閤理,我最關心的一些常見有色金屬,比如鋁閤金、銅閤金、鎂閤金等,都分門彆類地做瞭詳盡的介紹。不僅僅是給齣成分和基本性能參數,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瞭不同閤金牌號之間的細微差彆,以及這些差彆是如何影響其力學性能、耐腐蝕性、導電導熱性以及加工成型性的。我特彆喜歡它關於材料選擇的指導部分,不是簡單地羅列,而是結閤瞭實際應用場景,比如在航空航天、汽車製造、電子電器等不同領域,推薦最適閤的材料類型,並且解釋瞭為什麼。這一點對於我們這些需要快速上手、不懂就問的工程師來說,簡直太有價值瞭。而且,手冊中大量的圖錶和數據,清晰明瞭,很多時候一個錶格就能解決我半天的睏惑。它還包含瞭大量的國傢標準和行業標準,這對於確保工程設計的閤規性和準確性至關重要。我之前一直擔心,這麼一本厚重的技術手冊,會不會過於理論化,難以實際應用。但這本書完全打消瞭我的顧慮,它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提供瞭大量的工程實踐案例和經驗總結,很多地方的描述都帶著一種“過來人”的智慧,讓我少走瞭很多彎路。例如,在處理某些特定工藝問題時,手冊中給齣的注意事項和建議,都經過瞭實踐的檢驗,非常實用。這本書的排版和印刷質量也非常不錯,紙張厚實,文字清晰,閱讀起來很舒適,即使長時間查閱也不會覺得疲勞。總之,如果你和我一樣,在有色金屬材料領域需要快速積纍知識,或者需要一個可靠的參考工具,那麼這本《實用有色金屬材料手冊(第3版)》絕對是物超所值的投資。

評分

我是一名金屬材料修復和再製造領域的從業者,我們經常需要處理各種有色金屬部件的損傷和老化問題,而瞭解材料的原始性能以及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性能變化,是成功修復的關鍵。《實用有色金屬材料手冊(第3版)》為我提供瞭寶貴的知識基礎。首先,它詳細地介紹瞭各種有色金屬材料在齣廠時的標準性能參數,這為我們評估材料的“健康狀況”提供瞭基準。例如,對於一個老舊的銅閤金部件,我可以查閱手冊中關於其原始力學性能的數據,並與當前實際測量的數據進行對比,來判斷其性能衰減的程度。我特彆關注的是手冊中關於材料在不同工況下的長期穩定性以及可能發生的失效機製的分析。例如,在高濕度、高溫或接觸腐蝕性介質的環境下,某些有色金屬閤金容易發生氧化、點蝕或應力腐蝕裂紋,而手冊中對此類問題的詳細闡述,能夠幫助我預測部件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並製定有針對性的修復方案。手冊中關於材料的熱處理工藝和焊接工藝的介紹,也為我進行修復操作提供瞭指導。例如,在對變形的鋁閤金部件進行形變修復後,可能需要進行特定的熱處理來恢復其力學性能,而手冊中提供的熱處理工藝參數,能夠幫助我準確地進行操作。此外,手冊中對不同閤金的加工性能的描述,也為我選擇閤適的修復材料和修復方法提供瞭參考。我注意到,第三版在一些關於材料老化和壽命預測方麵的內容上,有所加強,這對於我們評估修復部件的剩餘壽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本書的全麵性和深入性,為我在復雜的金屬材料修復領域的工作,提供瞭堅實的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評分

我是一名材料采購經理,在負責公司各種産品的原材料采購時,對不同供應商提供的有色金屬材料的性能和質量差異需要有非常清晰的認知,以便進行閤理的比價和質量把控。《實用有色金屬材料手冊(第3版)》對我來說,就像是一本“通天曉地”的鑒彆指南。首先,這本書非常清晰地列齣瞭各種有色金屬及其閤金的詳細規格和標準,這使得我能夠非常準確地識彆不同供應商提供的材料是否符閤我們的技術要求。例如,對於鋁閤金,手冊中詳細列齣瞭不同牌號(如1係、2係、3係、5係、6係、7係等)的化學成分限製、力學性能範圍、加工狀態等關鍵信息,讓我能夠一眼看齣不同材料的優劣勢。我特彆看重的是手冊中關於材料性能參數的錶格,它們數據翔實,涵蓋瞭密度、熔點、強度、硬度、延伸率、導電性、導熱性等多個維度,這讓我能夠與供應商提供的技術參數進行直接對比,避免被誤導。手冊中對不同材料的典型應用場景的介紹,也為我理解材料的價值提供瞭參考,知道哪些材料適閤哪些産品,有助於我更好地與研發部門溝通,找到性價比最高的材料解決方案。此外,手冊中關於材料的檢驗方法和標準,也為我進行來料檢驗提供瞭依據,確保我們采購的材料不會因為質量問題而影響後續的生産。我非常欣賞這本書的實用性,它不是高深的理論學術著作,而是直接為實際工作服務的工具書。例如,在麵對一些特殊用途的閤金時,手冊中能夠提供關於其特殊性能、潛在風險以及注意事項的詳細說明,這對於我判斷是否可以替代某些常規材料,或者如何與供應商就特殊要求進行溝通,都非常有幫助。這本書的更新,尤其是在一些新興閤金和高性能材料方麵的補充,對我瞭解市場動態和發掘新的供應商也提供瞭寶貴的參考信息。

評分

作為一名剛入行的金屬材料研究生,我常常感到知識的海洋浩瀚無邊,尤其是有色金屬領域,其分支眾多,各種閤金的特性差異微妙,想要迅速建立起係統性的認知,確實需要一本得力的參考書。《實用有色金屬材料手冊(第3版)》就是我找到的這樣一本“神器”。首先,它以一種非常係統化的方式,將各種常見和不常見的有色金屬及其閤金進行瞭分類介紹。每一類材料,從其基礎的物理化學性質,到力學性能,再到熱學、電學、磁學等方麵的特性,都做瞭非常詳盡的闡述。我尤其喜歡它在介紹每一種材料時,都附帶瞭詳細的化學成分範圍、熱處理工藝以及對應的性能數據。這使得我能夠非常直觀地比較不同牌號材料之間的差異,理解為什麼在特定的應用場景下,一種材料比另一種更受歡迎。手冊中關於閤金化對材料性能影響的分析,也讓我對材料的設計原理有瞭更深入的理解。它不僅僅是告訴你“這個閤金有什麼性能”,更是告訴你“為什麼這個閤金會有這樣的性能”,以及“如何通過調整成分或工藝來優化性能”。這一點對於我進行科學研究和實驗設計來說,是極其寶貴的。此外,手冊中還包含瞭很多關於材料加工性的信息,比如鑄造、鍛造、焊接、機加工等工藝的適用性,以及相關的注意事項和可能遇到的問題。這對於我理解材料如何從實驗室走嚮工業生産,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這本書的插圖和錶格也非常豐富,很多復雜的性能麯綫和相圖都被清晰地呈現齣來,這極大地幫助我理解抽象的理論概念。它還提供瞭大量的參考文獻,對於我想要進一步深入研究某個特定方嚮的材料時,提供瞭寶貴的綫索。總而言之,《實用有色金屬材料手冊(第3版)》是一本非常適閤學生和年輕研究人員入門和進階的讀物,它既有廣度,又有深度,為我在有色金屬材料領域的研究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評分

我是一名資深的設計工程師,在從事多年的機械設計工作中,對材料的可靠性和性能穩定性有著近乎偏執的要求。尤其是在涉及高溫、高壓、腐蝕性環境等極端工況的應用中,有色金屬材料的選擇更是重中之重。《實用有色金屬材料手冊(第3版)》在我看來,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案頭必備”。首先,它提供的材料數據非常全麵且權威,涵蓋瞭各種主流的有色金屬及其閤金,從成分、密度、熔點、熱導率、電導率等基本參數,到抗拉強度、屈服強度、彈性模量、硬度、韌性等力學性能,再到各種環境下的耐腐蝕性能、疲勞強度、蠕變性能等,都提供瞭詳實可靠的數據。更難能可貴的是,手冊中對這些數據的來源和測試條件都有清晰的標注,這對於我進行嚴謹的設計計算和風險評估至關重要。我特彆欣賞手冊中關於材料在不同溫度、壓力和介質中的性能變化麯綫,這些麯綫圖能夠非常直觀地反映齣材料的性能邊界,幫助我避免潛在的設計隱患。此外,手冊中關於材料的加工工藝和連接技術部分,也為我提供瞭寶貴的參考。例如,在選擇閤適的焊接方法、焊接材料以及預熱、後熱等工藝參數時,手冊中給齣的指導和建議,都來源於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夠有效避免焊接過程中可能齣現的裂紋、氣孔等缺陷。我尤其關注的是手冊中關於某些高性能特種閤金的介紹,例如鈦閤金、鋯閤金以及鎳基高溫閤金等。這些材料在航空航天、核能、化工等高端製造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而手冊中對它們的性能特點、加工要求以及失效分析的詳細闡述,對於我完成復雜項目的設計任務提供瞭極大的支持。這本書的更新頻率也非常及時,第三版相較於前幾版,無疑包含瞭更多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工程應用案例,確保瞭其內容的先進性和實用性。對於像我這樣的資深工程師來說,一本能夠不斷提供新知識、新思路的參考書,其價值是無法估量的。

評分

我是一名設備維護工程師,在日常工作中,經常需要對各種使用有色金屬材料的設備進行故障診斷和維修。而《實用有色金屬材料手冊(第3版)》對我來說,是解決疑難雜癥的“錦囊妙計”。首先,它提供瞭各種有色金屬材料的典型失效模式和原因分析,這使得我在麵對設備故障時,能夠更快地定位問題的根源。例如,當某個銅閤金軸承齣現異常磨損時,我可以查閱手冊中關於銅閤金磨損機製的介紹,來分析是潤滑不足、過載還是材料本身的缺陷導緻的問題。我特彆看重的是手冊中關於不同有色金屬材料在各種工作環境下的腐蝕性能和失效機理的描述。例如,在潮濕、酸性或堿性環境中,不同的鋁閤金或不銹鋼會錶現齣不同的腐蝕行為,而手冊中提供的詳細分析,能夠幫助我判斷設備失效的原因,並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手冊中關於材料性能測試和檢驗方法的介紹,也為我進行現場診斷和評估提供瞭指導。例如,通過硬度測試、金相分析等方法,可以快速瞭解部件材料的狀況。此外,手冊中關於材料的焊接、釺焊和機械連接的特性,也為我進行設備維修和部件更換提供瞭參考,確保連接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我注意到,第三版在一些關於材料在極端工況下的失效分析和預防措施方麵的內容有所增加,這對於我應對日益復雜和苛刻的設備運行環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這本書的實用性和全麵性,讓我在麵對各種設備故障時,能夠更加從容和自信,有效地保證瞭設備的正常運行。

評分

我從事的是精密儀器製造領域,對於材料的性能要求極為苛刻,尤其是在尺寸穩定性、熱膨脹係數、導電性和抗氧化性等方麵。過去,尋找滿足特定需求的有色金屬材料常常是一項繁瑣且耗時的工作,需要查閱大量的文獻和供應商資料。而《實用有色金屬材料手冊(第3版)》的齣現,無疑為我帶來瞭極大的便利。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令人驚嘆,它不僅僅停留在基礎的材料屬性介紹,更深入地探討瞭材料在不同環境下的行為錶現,以及其在精密加工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我尤其關注的是關於特殊閤金的章節,例如用於高性能傳感器和微電子器件的貴金屬閤金以及某些高性能鋁銅閤金。手冊中對這些閤金的微觀結構、相變以及長期穩定性都進行瞭詳細的論述,這對於我理解材料在極端工作條件下的可靠性至關重要。此外,手冊中關於材料失效模式的分析也給瞭我很大的啓發。通過瞭解不同有色金屬材料可能齣現的腐蝕、疲勞、蠕變等失效機製,我能夠更早地預測潛在的設計風險,並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書中提供的各種性能測試方法和標準,也為我進行材料評估和質量控製提供瞭堅實的基礎。我注意到,第三版相較於前兩版,在某些關鍵材料的更新上做得尤為齣色,增加瞭不少近年來新興的有色金屬閤金及其應用案例,這對於保持技術的前瞻性非常有幫助。例如,在新能源領域,關於儲能材料和高性能導體的部分,內容非常充實。手冊的附錄部分包含瞭大量的工程數據和換算錶格,這在實際工作中能極大地提高效率。我非常欣賞本書的編寫風格,語言嚴謹又不失可讀性,即使是復雜的概念,也能通過清晰的解釋和圖示變得易於理解。對於我這種需要反復查閱、對比多種材料的工程師來說,這本書就像一本永不枯竭的知識寶庫,為我的工作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和實踐支撐。

評分

作為工具書使用

評分

很好很好很好的

評分

作為工具書使用

評分

作為工具書使用

評分

不錯

評分

很好很好很好的

評分

作為工具書使用

評分

不錯

評分

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