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八旗官制与行政》是一部全面钩沉、阐释满洲-满族书面文学发展及其规律的著作。以中华多民族文化交相互动为参照系,宏观把握与微观细读相结合,对满民族的书面文学流变,做出迄今为止翔实、新鲜、系统的讨论。本书将满族书面文学作为自成民族文化体系的具有自身流变规律的历史事实来观察,从满族历来便与中原民族交流较深的现实出发,由史料解读入手总结“后母语阶段”满族文学的审美呈现,对满族历史上经典的作家作品提供启动于满学内在视阈的认知,对以往未受重视的作家作品给予民族文学价值下的观照。作者系“创建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学术工程的主要发起人,本书是这一观念的相关研究专案。
杜家骥,1949年生,天津市武清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清史,著有《八旗与清朝政治论稿》、《清朝满蒙联姻研究》、《清皇族与国政关系研究》、《清朝简史》、《清代制度》、《皇太极事典》、《中国古代人际交往礼俗》,及《嘉庆事典》(二人合著)、《清史研究概说》(二人合著)、《中国古代官僚政治》(二人合著);主编《新编中国历朝纪事本末·明清分册》《清嘉庆朝刑科题本社会史料辑刊》《清代社会基层关系研究》。在清朝政治制度、八旗制度、满蒙关系、清代财政、兵制、刑法制度、宫廷史、古代礼制、史料等方面发表论文一百五十余篇。
说实话,这本书的学术性是毋庸置疑的,书后浩如烟海的注释和引用的原始档案材料,足以证明作者在史料挖掘上的下苦功夫。不过,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非汉化”行政体系的重构尝试。清朝的统治是满汉共治,但八旗系统内部的行政逻辑,却明显带有其自身的逻辑和惯性。本书非常成功地剥离出了这套“满语-满文”体系下的独特运作方式,并将其与汉文化主导的科举-六部体系进行了对比。例如,关于旗衙门的文书往来和官员任免流程,与清廷主流的文官系统存在着怎样的摩擦和协作?书中对此的论述非常精妙,它揭示了清代统治结构中那种“双轨制”并存的复杂性。这种对制度差异性的强调,使得对清代政治史的理解不再是单一线性发展的,而是充满了多重权力中心的交织与制衡,读起来酣畅淋漓,有一种拨开迷雾见真章的快感。
评分这本《清代八旗官制与行政》的封面设计非常考究,那深邃的藏青色调配上烫金的字体,给人一种庄重而历史厚实感。我原本是抱着对清代官僚体系的纯粹好奇心来翻阅的,没想到它在内容上展现出的细节梳理能力,远超我的预期。首先,作者对“八旗”这一核心概念的阐释就非常到位,它不仅仅是军事组织,更是贯穿清初到中期的社会结构基石。书中对旗人身份的演变,从早期的军事贵族到后期的世袭俸禄阶层,那种潜移默化的权力更迭和经济基础变化,分析得鞭辟入里。我尤其欣赏它对具体官署职能的剖析,比如理藩院、宗人府这些机构,常常在宏大叙事中被一笔带过,但这本书却能详细勾勒出它们日常运作的流程、与其他中央机构的互动关系,甚至连不同旗分之间在行政权限上的微妙差异也捕捉到了。阅读过程中,仿佛置身于紫禁城内廷,亲眼目睹那些繁复的文书和决策过程,那种身临其境的代入感,是其他泛论清史的著作难以提供的。对于研究清代早期国家治理模式的学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份极其珍贵的田野调查报告式的文献汇编。
评分坦白说,我并非专业历史研究人员,更偏向于对清代社会生活和权力运行逻辑感兴趣的业余爱好者。因此,当我拿起这本厚厚的书时,内心其实有些忐忑,担心术语过多会造成阅读障碍。然而,作者的叙事功力着实令人佩服。他没有陷入纯粹的“目录学式”的罗列,而是巧妙地将复杂的制度规定融入到生动的历史案例中去解释。比如,在阐述“八旗都统”的行政权力时,书中引用了数个涉及地方纠纷或财产继承的案例,这些案例不仅直观地展示了制度的实际效力,也侧面反映了当时旗人内部的社会矛盾和司法实践。这种“以点带面”的写作手法,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书中的图表和结构示意图制作得非常清晰,比如对旗务和朝廷事务权限划分的图解,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些概念的读者,也能迅速建立起基本的认知框架。总而言之,它在保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兼顾了知识的可传播性,成功地架起了一座连接专业研究与大众兴趣之间的桥梁。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次对清代官僚体系“微观脉络”的深度探险。我们习惯于从“军机处”、“内阁”这样的权力核心去理解清朝的统治,但这本书的视角却下沉到了地方和具体执行层面。它让我意识到,八旗系统在地方上的延伸,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深入。书中对“闲散王公”和“内务府包衣”在行政管理中的角色分析,尤其发人深省。这些边缘但又不可或缺的群体,是如何在既定的制度框架内寻求自身利益、并对行政效率产生影响的,作者给出了一套非常细腻的分析模型。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旗人土地、营生及俸禄制度变迁的部分,这部分内容直接触及了八旗系统由盛转衰的经济根源。它不仅仅是描述制度的静态结构,更着力于描绘制度如何随着时间、人事和财政压力而产生动态的扭曲和适应。这种对制度生命周期的洞察,是本书最大的价值所在,它让我对清代中后期的社会治理困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质量,完全配得上其内容的分量,那种对细节的尊重,让我感觉自己拿在手里的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严谨的历史文物。我发现作者在阐述一些关键的行政术语时,习惯性地加入了满文(或其对应的音译),这对于真正想深入了解清代官制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这体现了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即不回避语言障碍,而是将其视为理解制度内核的一部分。在章节布局上,逻辑推进非常清晰,从宏观的八旗建制到中观的各级衙门职权划分,再到微观的特定事务处理流程,层层递进,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读完之后,我对于清代“旗汉关系”的理解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它不再是简单的文化冲突,而是在行政权力分配和资源占有上的结构性博弈。这本书无疑为未来深入研究清代社会管理史提供了一个极高的基准线。
评分非常好。 一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京东购书最实惠,先囤了再说。
评分南开大学杜家骥先生的大作,要好好读一读。
评分好
评分封面、纸张、印刷、封面均不错。
评分包装完好,品相新,送货快!
评分杜家骥老师新书值得收藏
评分可以可以,一般般吧,就这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