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海内外新解密档案,真实展示军统从初创到发展壮大,直至败走台湾的历史全景。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是国民党著名的特务机构。 其鼎盛时期拥有各类准军事人员十万余人,势力分布渗透到国民政府的军队、警察、党政机关,教育、文化、交通运输机构,乃至驻外领事馆,专门进行监视、绑架、逮捕和暗杀等秘密活动。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问,军统堪称世界上规模大、效率高、电讯破译技术先进的情报机构。
本书整合档案资料,真实地还原历史真相,全面、系统地讲述了军统的前世今生。
马振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馆员,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十八本。代表作有《国民党特务活动史》《惨胜》等。
邢烨,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南京医科大学社会科学部讲师。出版民国特工史著作三部,发表论文近十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国民党史、国民党特务活动史、抗日战争史等。
第一章 军统的产生背景
第一节 蒋介石运用特务之肇始 001
第二节 “特工之王”崭露头角 009
第二章 初露峥嵘
——军统前身特务处时期
第一节 蓄 势 015
第二节 暗 杀 020
第三节 情报与策反活动 030
第四节 戴笠西安“救蒋” 040
第五节 特务处在抗战初期的活动 042
第三章 自立门户
——抗战时期的军统局
第一节 军统的成立和发展 051
第二节 “ 戴老板”的手腕 076
第三节 扩张、控制和渗透 111
第四节 组建境外特务网 122
第四章 隐蔽战线
——抗日秘密战
第一节 对日情报、破坏和防谍战 133
第二节 势遏奸逆 148
第三节 抗日游击 166
第四节 中国的“黑室” 180
第五章 高下立判
——与中共的较量
第一节 军统对延安的渗透及失败 184
第二节 重用张国焘图谋的失败 193
第三节 中共“七人小组”刺入军统心脏 198
第四节 重庆大本营的反共活动 203
第五节 利用伪“黄洲国军”反共 205
第六章 斗争利用
——与汪伪的特工战
第一节 刺杀汪精卫 206
第二节 军统南京区的重建与瓦解 211
第三节 军统上海区的活动与崩溃 217
第四节 “花花公子”深入“虎穴” 228
第五节 在广东、浙江刺杀伪政权头目 236
第六节 对日伪的货币战 237
第七章 对外合作
——与国外谍报组织的交往
第一节 军统与苏联情报合作揭秘 240
第二节 中美特种技术合作始末 249
第三节 中美英三方情报合作会议及其意义 280
第八章 配合反攻
——抗战胜利前夕军统组织的活动
第一节 配合“豫湘桂战役”作战 291
第二节 准备迎接美军登陆作战 295
第三节 抗战胜利前夕的作战 297
第九章 难挽狂澜
——抗战胜利后军统组织的膨胀与危机
第一节 蒋戴关系之异变 302
第二节 “接收”与“肃奸”中的丑行 313
第三节 参与原子弹研制计划 321
第四节 重庆谈判中军统被迫保护中共领袖 326
第五节 军统基层组织的活动 327
第六节 戴笠之死及军统的苟延 334
第十章 走向末路
——逃台前的保密局
第一节 军统改组保密局后的活动 342
第二节 垂死挣扎的保密局 357
第三节 真假保密局的最后闹剧 369
本书由马振犊、邢烨合作而成,在马振犊原著《国民党特务活动史》的基础上,补充增添新史料,重拟系统大纲。感谢金城出版社慧眼识珠,为本书问世提供了全力支持与保障。并希望学界同仁与广大读者有以指教,使有关国民党军统组织的历史研究能够不断推进。
坦率地说,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信息战”和“心理战”在早期形态下的描绘。我们今天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觉得很多信息控制手段都是现代产物,但读了《军统特务活动史》后才发现,早在那个年代,对舆论的引导、对敌方士气的瓦解、对内部的渗透与反渗透,就已经被发展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复杂程度。书中对宣传机器的运作、对流言的制造与扩散,有着非常系统和冷酷的描述。这不仅仅是关于特务机构的活动记录,更是一部关于权力如何利用信息流来塑造现实的早期案例研究。它揭示了隐藏在历史事件背后的那个无形战场,让人在合上书本后,对我们今天所接收到的信息,会多一份审慎的思考和警惕。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的洞察力,而非仅仅是史料的堆砌。
评分老实讲,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远超我阅读同类题材时的预期。我习惯了市面上很多以猎奇和煽情为主的“秘史”读物,但《军统特务活动史》的作者显然是下了大功夫的。通读下来,能明显感受到大量的原始资料和口述史料被审慎地引入和交叉验证。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事件,而是构建了一个严密的逻辑框架来解释“为什么是这样”。我尤其关注它对组织结构演变和不同派系之间微妙张力的分析,这部分内容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例如,书中关于戴笠先生的权力制衡艺术,并非一味赞颂或批判,而是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语境下进行剖析,展示了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高效、铁腕的组织形态是如何被塑造和维持的。对于研究近代政治史或者情报史的同仁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参考价值是极高的,它迫使读者跳出既有的认知定式,去理解那个时代精英阶层的决策逻辑。
评分从装帧和排版来看,这本书的出版质量也体现了对内容的尊重。纸张的质感很厚实,印刷清晰,尤其是一些附录中的老照片和地图,即便是黑白影印,也依然保留了足够的信息量,这对于需要对照地理位置或组织架构图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个人很看重历史书籍的视觉辅助材料,因为文字描述总有其局限性。作者在关键的地名和人名索引上做得也很到位,便于读者进行快速回溯和定位。可以说,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就能感觉到这是一部用心打磨的作品,而不是匆忙赶工的产物。这种对细节的关注,极大地提升了阅读过程中的沉浸感和专业度,让我在翻阅时感到非常舒畅和高效。
评分这本书,《军统特务活动史》,简直是历史迷的饕餮盛宴!我作为一个业余历史爱好者,原本只是对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有些模糊的印象,但读完这本书后,仿佛亲身踏入了那个充满阴影与光辉的抗战时期。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尤其在描述那些具体行动和人物命运的转折点时,简直是扣人心弦。我特别欣赏它没有陷入简单的“好人坏人”的二元论,而是深入剖析了那个特殊组织内部的复杂生态,从底层特工的挣扎求生,到高层决策者的权谋博弈,都描绘得淋漓尽致。比如,书中对几次著名情报获取行动的复盘,简直就像一部谍战大片剧本,细节丰富到让人咂舌,对于那些后勤保障、密码破译的幕后工作,都有着详尽的考据和推测,这远超我原先对这类组织活动的想象。它成功地将冰冷的历史档案,转化为了有血有肉的叙事,读起来完全没有学术著作的枯燥感,反而充满了悬疑和张力。这种将宏大叙事与个体命运紧密结合的叙事手法,实在高明。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进行了一次深入骨髓的“时代浸泡”。我不是历史学家,我只是一个对历史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所以对我来说,最吸引人的往往是那些“人”的故事。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把那些特务描写成符号,而是展现了他们作为有血有肉的人,在极端压力和道德困境下的挣扎。我读到一些关于潜伏人员的篇章时,常常会思考,如果是我处于那种境地,是会选择背叛、坚守还是妥协?那种无时无刻不在刀尖上跳舞的心理状态,被作者捕捉得极其到位,读完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它探讨的不仅仅是“做了什么”,更是“为什么这么做”以及“付出了什么代价”。这种深层次的人性挖掘,让这本书超越了单纯的行业史,进入了更广阔的人文思考领域。
评分是好东西,京东已经成为我的固定商家了
评分很好的东西,下次还会买
评分一
评分好书,不错,支持!
评分挺有意思的。坐姿很正。
评分不错,好好好好好。
评分书的内容不错,质量也不错
评分非常好的书,孩子喜欢,值得一买!
评分不错,价格优惠,送货快。满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