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綜閤材料首飾設計,即采用多種材料進行自由創作的新形式,在當代首飾領域廣受業內設計師與消費者的歡迎。本書以綜閤材料首飾設計與製作為中心,引導讀者從綜閤材料首飾的材料性能、基礎工藝、設計方法三個方麵展開基礎學習。在此基礎上,通過一係列原創首飾作品,圖文並茂地教給讀者如何親手設計製作一件綜閤材料首飾作品。同時本書還嚮讀者展現瞭幾位歐洲首飾藝術傢的學習生活、創作狀態以及工作室狀況,為想要從事綜閤材料首飾創作的讀者打開一扇窗。
如果你對首飾製作這個精彩的領域産生瞭濃厚的興趣,並想瞭解不同的材料和工藝,那麼《綜閤材料首飾設計與製作》將為你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的指導。書中例舉瞭詳細的首飾製作步驟,可以幫助不同水平的製作者掌握更基礎的工藝,瞭解更多樣的材料,並學會如何將這些知識運用到自己的設計中。
基於此背景,這本充滿創作意識且具有工藝操作指導性的實用專業書籍將會成為國內首飾領域的必需。
內容簡介
《綜閤材料首飾設計與製作》全麵完整的介紹瞭學習令人興奮的首飾製作所需要的各種材料和技巧。本書將幫助任何水平的首飾設計師學習和適應各種首飾製作的技術和技能,並按一定的次序講述各種材質首飾的製作,並教讀者如何設計。
本書涉及的材料包括:銀、紙、金屬片、聚丙烯、包扣、玻璃粉、飲料罐、鑄造物、印刷品、柳木、紗綫、氈製品、膠乳彈、木頭和混凝土。
本書講解瞭12款混閤材料首飾的製作方法。
作者簡介
Joanne Haywood是一個工作室首飾設計師和教師。2002年在聖馬丁藝術學院獲得學士學位,並任教至今。她的作品包括日本、德國、瑞士、美國和西班牙在內的多個國傢銷售和展示,他已經齣版瞭好幾本有關混閤材料首飾作品的書籍,並在2001年因為研究Whitby JetJewellery獲得瞭一份奬學金。
內頁插圖
目錄
緻謝 (Acknowledgements) 6
導言 (Introduction) 7
1 材料 (Materials) 10
2 首飾基礎工藝 (Basic jewellery techniques) 22
3 探索設計 (Exploring design) 34
4 氣球花項飾 (Balloon flower neckpiece) 46
5 串珠胸針 (Bead brooch) 52
6 藍鳥胸針 (Bluebird brooch) 58
7 書和鉑葉手鐲 (Book & platinum leaf bangle) 66
8 罐頭和乳膠項飾 (Can & latex neckpiece) 72
9 蠟燭戒指 (Candle ring) 78
10 泥雕垂飾 (Mudlarking pendant) 84
11 軟陶和紐扣項飾 (Polymer clay & button
neckpiece) 90
12 聚丙烯和綉花紐扣手鐲 (Polypropylene &
stitched button bangle) 96
13 波普和綫形耳飾 (Popper & thread earrings) 102
14 木頭和柳木垂飾 (Wood & willow pendant) 108
15 圖像轉移胸針 (Image transfer brooch) 114
16 會見製作者 (Meet the makers) 120
圖片來源 (Photo credits) 154
英國供應商 (UK suppliers) 155
去哪裏學習首飾設計 (Where to study jewellery design) 156
拓展閱讀 (Further reading) 157
術語錶 (Glossary) 158
索引 (Index) 160
精彩書摘
金屬 (Metals)
無論是精品珠寶、高級時裝首飾、時尚首飾,還是藝術首飾與工作室中的實驗首飾,金屬都廣泛地應用其中。銀和金是最流行的選擇並且之所以被選有許多原因,包括多變的錶麵、延展性、長久穩定性,還有它們的內在特性。金屬能被細分成以下三類。
貴金屬 (PRECIOUS METALS)
鉑金、銀和金是貴金屬,因為它們具有相應的強度、色澤、延展性和稀有度等性質。能夠買到的不同純度的金在色彩上有黃色、綠色和紅色等。
基礎金屬 (BASE METALS)
青銅、紫銅、鎳、锡、鋅和鋁都不像貴金屬那麼昂貴,也不像貴金屬那麼普遍地用在首飾中,它們在時尚首飾的鑄造和工業化生産方麵也很流行。一些首飾設計師成功地利用基礎金屬。舉例來說,林賽·曼 (Lindsey Mann) 在作品中使用鋁,並且創造齣一些多彩的有趣而復雜的錶麵效果。
難熔金屬 (REFRACTORY METALS)
鈦和鈮是質輕的金屬,有時用在工作室實驗首飾中。但是,它們堅硬難以鋸割,不能通過普通的方式焊接,加工起來很睏難,因此,常常采用彎麯、鉚接和捆綁等冷加工的方法。反過來看,一種材料所引起的問題可能對一個製作者來說是有吸引力的,就像一個想要去解決的疑惑一樣。對於難熔金屬而言,它們的一種有吸引力的性質是能夠通過電解和加熱形成
多彩色。
金屬能以多種型材比如片、管、提前做好的小配件、絲、箔葉和金屬黏土 (PMC) 的形式買到。
許多工作室的首飾設計師用銀和金與其他金屬相結閤。這種材料的組閤使用常常有多種原因。金屬能夠與紡織縴維、塑料或木材的質地形成對比。同樣,金屬也能增加強度,一個金屬骨架可以撐起一個薄紙結構,或者一個金屬盒子可以支持容納樹脂或精細的小配件。一些製作者可能會在一種不貴重的材料中增加使用一種貴金屬以增加價值。
前言/序言
一個由多種材料製作的首飾曾經給我留下深刻的非同尋常的印象,它是來自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首飾珍藏品,現藏於大英博物館。這件首飾是在公元前2500年用多種材料製作而成的,而真正打動我的是金黃色光澤的黃金製成的樹葉襯托下的栩栩如生的藍色青金石。這件首飾用瞭壓花、串編、雕刻與切割工藝,幾乎是技術與材料的大匯閤。它看上去很奇妙,它是如此的古老,卻又是那麼輝煌,直到今天當我看到它時還是感覺很激動。我想象珠寶匠正在製作它,而看到它就好像看到瞭所有那些生活在數韆年前的閃族人。這個宮廷首飾能真實地體現綜閤材料首飾的優秀屬性、製作技巧與獨特性,以及製作者對於材料的熱愛和首飾的含義。
今天,工作室的首飾製作者常常選擇用一套特定的材料,而不是隻選擇金屬。有時候,能夠自如地運用一種特殊材料常常變成一個珠寶匠的
標誌技能,這種情況持續瞭許多年。有時候,製作者可能會為瞭錶現一種特定的設計概念而選擇一種特殊的材料,他們可能發現它僅僅適閤於一
件首飾,而接下來他們就會繼續為瞭下一個挑戰嘗試一種完全不同的材料混搭方式。
綜閤材料首飾作品涉及的技術可能是多種多樣的,並且通過你自己的實驗可能探索到傳統首飾的技能,探索到那些縴維藝術、純藝術與時尚
藝術中的技能。事實上,無論是天然的材料還是人造的材料都能夠用來製作它,給綜閤材料首飾下個定義很簡單,它是指用多種材料而不僅是一
種材料來製作的首飾,而使用混閤材料的首飾匠們也在不斷地擴展傳統首飾的材料界限。盜用科爾·波特 (Cole Pote) 的一句話,“當談及綜閤材料首飾的時候,任何方式都是可行的!”
本書研究瞭一係列珠寶項目中采用的多種材料。它引導讀者瞭解基礎首飾製作技術與工具和少量的傳統首飾製作方法。在第34頁“探索設
計”中包括瞭怎樣從準備工作中選擇得到最好的基礎知識等。
“藝術畫廊”頁是以製作者為中心的,他們的工作或是選擇材料或是選擇靈感來源,這些都與設計項目本身有關。此外,“藝術畫廊”頁旨
在推進設計計劃與製作內容,在廣泛的材料與技術方麵選擇展示多種引人入勝的綜閤材料作品。
在“會見製作者”章節中,從第120頁開始將介紹引導讀者瞭解來自全世界的綜閤材料首飾工作者,展示綜閤材料的多種不同的屬性和他們設
計與製作的方法技巧。
首飾製作經常用到種類繁多的材料。綜閤材料首飾並不是現代纔有。在早期遠古的首飾中常常發現動物骨頭、種子、貝殼和其他收集的對象,它們常常被混閤到一起使用並創造齣非常個性化的作品。金屬很早就被用來製做首飾,包括黃金、銅和銀。黃金總是象徵著財富,神奇的是,它一
直沒有真正離開過我們的現代精神生活。在許多文化中黃金都是重要的,並且被用在民俗與曆史中。直到今天,黃金還是備受首飾匠人們歡迎的
重要選擇。金屬總是與其他材料結閤使用,有時是貴重的,有時是不貴重的。對於佩戴者而言,首飾能夠體現一種特殊的意義。有時這種意義通過材料自身來錶達。維多利亞時代的首飾常常用材料組閤傳達一個故事或
一個秘密信息。不同石頭的混閤和像黃金一樣的珍貴金屬用在一起可以用來拼成愛的信息。在首飾中,頭發常常用來錶示記憶,從一些例子中可
以看到錯綜復雜的編織與編辮子技術。
在早期曆史中常將琺琅與金屬結閤使用,跨越不同的大陸。在埃及常常喜愛將這些材料與多種多樣的彩色石頭結閤在一起製作首飾。公元1~3
世紀,羅馬裔不列顛人垂飾的設計與技術都是卓越非凡的。公元6世紀在肯特郡及其周圍地區的羅馬首飾看上去就已經有驚人的現代感瞭。這時
候,琺琅仍是一種令人尊敬的技術給工匠們提供展示他們技能的機會。
17世紀,剪紙技術齣現在首飾中,修女常用剪紙技術來展示其聖潔的形象,這種錯綜復雜的研究是非凡的,並且這些作品被放在玻璃和黃金
首飾盒,沒有隨著時間逝去而消逝。19世紀,鋼和鐵成為首飾的流行材料。在柏林,因為當時政府要求為戰爭捐獻黃金,工廠開始用鐵來代替貴金屬首飾。柏林鐵首飾的製作者和佩戴者不僅為新材料新技術而激動,佩戴鐵首飾還是愛國的錶現。19世紀二三十年代,鑄鐵寶石被鑲嵌在有光澤的鋼錶麵,齣於一種對於材料價值的考慮,他們常對佩戴者說,這種技術在概念上是一種技術進步。
在18~19世紀,微型種子珍珠作品是流行的,用非常純的成分創造齣藍色琺琅背景,並將其用到金屬和玻璃框內,這些小塊色彩有一種拼
貼的感覺,常讓人感覺是作品本身固有的。19世紀晚期,一個倫敦珠寶商哈利·伊曼紐爾 (HayEmanuel) 用真正的羽毛和黃金鑲嵌創造瞭一款非
凡的蜂鳥項飾。同樣,來自海外的製作者正在引領著綜閤材料首飾的流行趨勢。大英博物館展示瞭兩個蜂鳥胸針,這個作品在委內瑞拉製造,專
為齣口英國。仔細看鳥的細節,它是用一個大的母珍珠為基礎製作的,鑲嵌在一個金屬和玻璃架子上。
對比17~19世紀的歐洲首飾與美國當時的首飾是很有趣的。在美國,人們還很喜歡紡織品,這種紡織品在歐洲作為裝飾品早就與首飾毫無關
聯瞭。在美國,紡織品在首飾中還是占瞭一大部分,看到不同文化中的不同的價值體係是有趣的。
你追蹤手工作坊裏的首飾的發展可能要迴到20世紀中期首飾匠的工作中,但是反過來這時期他們已經被他們前麵的首飾匠影響瞭,他們前
麵的首飾匠常常用一個類似以藝術為基礎的方式來工作,雷內·萊儷卡 (Rene Lalique) 創作時常常有一種工作室首飾匠的精神以及開發技術的
熱情。
19世紀60年代以來,工作室首飾快速領先瞭,並且有瞭一些新的觀眾和學生。製作者和作者引用不同的首飾匠人為其鋪路並為影響未來的製作者負責。對我來說那些製作者是珠寶界的英雄!他們有著自己獨特的視角,並且總是能夠轉嚮一條新路探索。比如他們中的:赫爾曼·約格爾 (Hemann Jünge)、卡羅琳·布羅德海德 (Caoline Boadhead)、通內·維格朗 (Tone Vigeland) 和大衛·波斯頓 (David poston)。
好的,這是一份針對您提到的書名“綜閤材料首飾設計與製作 [design & make mixed media jewellery]”的不包含該書內容的圖書簡介。 --- 書名: 純粹寶石學:稀有礦物學與現代切割藝術 作者: [虛構作者姓名] 齣版社: [虛構齣版社名稱] 齣版年份: [虛構年份] 內容簡介 本書《純粹寶石學:稀有礦物學與現代切割藝術》深入探討瞭地球深處孕育的珍貴礦物,聚焦於它們在自然狀態下的形成機製、化學結構、物理特性,以及如何通過精湛的寶石切割技術,將其內在的輝煌與光彩全然釋放。本書旨在為寶石學愛好者、珠寶設計師、礦物收藏傢以及對地球科學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視角,超越傳統的首飾製作範疇,直抵寶石的本源與藝術的極限。 第一部分:寶石的起源與礦物學基礎 本部分從地質學的宏大敘事齣發,詳細解析瞭寶石的誕生過程。我們追溯到地殼和地幔的深層活動,解釋瞭火成岩、沉積岩和變質岩環境中,特定元素如何富集並結晶形成礦物。書中包含瞭大量的地質圖譜和晶體結構示意圖,用以闡明寶石形成所需的溫度、壓力和流體環境。 重點章節深入剖析瞭構成已知寶石傢族的核心礦物群。讀者將學習到矽酸鹽類寶石(如綠鬆石、碧玉)、氧化物類(如紅藍寶石的剛玉傢族)以及碳酸鹽類(如珍珠的形成機製,盡管珍珠並非傳統礦物)。我們著重介紹瞭寶石的化學成分,例如鋁、鈹、鉻等微量元素的介入如何賦予礦物以特定的顔色,以及這些元素在晶格中的排布方式如何決定瞭寶石的光學性質。 特彆闢齣瞭一章討論“稀有與獨特”的礦物。這部分內容側重於那些因儲量稀少、産地獨特或結構罕見而備受推崇的寶石,例如亞曆山大石(亞曆山大變色效應的科學解析)、坦桑石的成因,以及一些鮮為人知的次生寶石的形成路徑。本書清晰地區分瞭“礦物”與“寶石”的概念,闡明瞭哪些物理和光學特徵使得一種礦物得以進入寶石殿堂。 第二部分:光學特性與寶石的“生命” 寶石的價值往往取決於其光綫的處理能力。本書耗費大量篇幅,以嚴謹的物理光學原理為基礎,係統闡述瞭影響寶石外觀的各項關鍵指標。 摺射率與雙摺射: 詳細講解瞭光綫進入不同晶體結構時速度的變化,以及雙摺射現象如何産生復射效應。書中包含瞭一係列寶石的精確摺射率圖錶,並解釋瞭為何有些寶石(如鑽石)展現齣極高的“火彩”,而另一些則相對平淡。 色散與火彩: 探討瞭色散現象——光綫被分解成光譜的原理。通過分析寶石的化學結構如何影響其對不同波長光的吸收和透射,我們揭示瞭每種寶石獨有的“體色”是如何形成的。 吸收光譜分析: 運用分光光度計原理,展示瞭如何通過寶石的可見光吸收光譜來確定其微量元素組成,這是一種鑒定和評估寶石品質的無損科學方法。 此外,書中探討瞭伴隨著礦物一同齣現的“包裹體”現象。這些內含物並非缺陷,而是寶石“生長曆史”的記錄。通過顯微鏡下的觀察技術,本書指導讀者識彆常見的晶體包裹體、液態包裹體以及裂隙,並理解它們如何影響寶石的透明度和穩定性,有時甚至成為寶石來源和處理工藝的證據。 第三部分:現代寶石切割的幾何學與藝術 切割是賦予原始礦物生命力的關鍵步驟。本書將寶石切割提升至一門精確的幾何學藝術,著重於現代標準化的切割工藝,而非傳統的手工打磨技巧。 基礎幾何與光路設計: 深入解析瞭標準明亮式切割、祖母綠切割、階梯式切割等主流切工的數學模型。重點在於“光綫迴歸點”的設計——如何通過精確的角度控製,確保光綫在寶石內部産生最大程度的全反射,最終從颱麵射齣。書中包含瞭大量的截麵圖,演示瞭腰圍、亭部和冠部的角度如何相互製約,以達到最佳的亮光和分散度。 特殊切割的挑戰: 針對異形寶石(如橢圓形、梨形、心形)和特殊光學效應寶石(如貓眼效應、星光效應),本書講解瞭切割師如何調整傳統比例以最大化其特徵。例如,在切割貓眼石時,如何使光帶(眼綫)精確地位於寶石的中央,以及如何平衡高弧度與穩定的腰圍。 電腦輔助設計(CAD)在現代切割中的應用: 介紹瞭先進的寶石切割軟件如何利用三維建模,模擬不同光照條件下的光綫路徑,從而預先優化切割方案,最大限度地減少原料浪費,並確保成品達到理論上的光學完美。本書強調,現代切割的精度是以微米為單位的科學計算,而非憑感覺的經驗積纍。 結語:寶石的保護與收藏倫理 最後一部分超越瞭技術層麵,探討瞭寶石作為地球遺産的保護責任。本書倡導可持續的開采實踐,並討論瞭當前市場上對“閤成寶石”與“天然寶石”的鑒定標準,確保讀者在欣賞寶石的內在美時,也能秉持負責任的收藏態度。 本書不涉及任何首飾的鑲嵌技術、金屬工藝或混閤材料的組閤應用,其全部內容嚴格圍繞礦物學、光學科學以及精確的寶石切割幾何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