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避免與已麵世的其他鑒賞類教材雷同,該鑒賞教材采用“研究式”寫作,即不要求將作品的內容、立意、手法、調度、獲奬原因等等各方麵籠而統之的泛泛而過,而是緊緊抓住該作品的一個閃光點寫透、寫生動、寫齣特色,體現齣專業舞蹈工作者的研究眼光及深度。寫作中將同一話題、類型、道具等有比較參考價值的作品捆綁寫作。
《舞蹈鑒賞》是普通高校各個專業學生的一門文化素質教育課程,是一門係統概述藝術、研究藝術的一般規律的科學,目的是對學生進行藝術審美教育,培養學生藝術感受與藝術鑒賞的能力,提高大學生基本的審美品質和藝術理論水平。本書共分五章:蔚為大觀的用“舞”之地;滴水匯海勝之以“圖”;美在“打破”之間;身體的“握手”;當身體無以憑藉……
江玲,現任南京師範大學音樂學院舞蹈係主任、院教授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舞蹈傢協會會員,中國舞蹈教育研究會理事、中國藝術醫學協會理事、江蘇省舞蹈傢協會理事、南京市舞蹈傢協會副主席。1970年進入南京軍區前綫歌舞團學員、演員,1988年轉業到南京師大附屬幼兒師範學校講師、高級講師。1999年調入南京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2011年5月至今任教授。
緒論 用眼睛捕捉生命的怦動之美
第一節 舞蹈鑒賞之魅力
第二節 舞蹈鑒賞之缺憾
一、人體動作的舞蹈語言
二、手舞與足蹈的語言缺陷
三、舞劇的敘述缺陷
第三節 舞蹈鑒賞之收獲
一、舞蹈鑒賞的德育功能
二、舞蹈鑒賞的文化傳承和智育功能
三、舞蹈鑒賞的心育功能
四、舞蹈鑒賞的美育功能
五、舞蹈鑒賞的創新功能
第一章 蔚為大觀的用“舞”之地
第一節 舞劇鑒賞概說
第二節 愛情在舞劇中化蝶永生
一、雌雄“天鵝”競爭歌——《天鵝湖》
二、人鬼世界的經典愛情——《吉賽爾》
三、舞蹈靈感嚮電影藉鑒——《大紅燈籠高高掛》
四、沙漠中的“視覺盛宴”——《大夢敦煌》
五、自由愛情的殉葬者一《羅密歐與硃麗葉》及《-把酸棗》
六、陰霾簇動下的惶恐愛情——《原野》
七、混沌糾纏的愛情訣彆——《雷和雨》
第三節 戰爭在舞劇中嘶喊爭鳴
一、宏大敘事下的戰火嘶鳴——《小刀會》《紅色娘子軍》《白毛女》《閃閃的紅星》《斯巴達剋》
二、硝煙彌漫中的自我呻吟——《紅梅贊》《南京1937》《風雨紅棉》
第四節 民族風在舞劇中饕餮絕美
一、煌煌中華——《絲路花雨》
二、血液的執著——《寶蓮燈》及《媽勒訪天邊》
三、原生魅影——《雲南映象》
四、民族音畫——《八桂大歌》及《媽祖》
五、民族功夫風——《風中少林》
六、捍衛民族獨立的贊歌一《紅河榖》
第五節 思維嘗試
第二章 滴水匯海勝之以“圖”
第一節 群舞鑒賞概說
第二節 舞作品讀
一、中國當代舞的緣起與發展——《走、跑、跳》、《穿越》和《士兵與槍》
二、中國古典舞“身韻”的言說——《黃河》
三、閃古爍今源遠流長——《踏歌》
四、水幕詩話江南韻——《小城雨巷》
五、無處不圓——《頂碗舞》
六、舞颱上的“生活”——《紅珊瑚》
七、鄉土情——《剪紙姑娘》
八、舞戲閤璧——《俏花旦》
九、一抹生命的光芒——《一片羽毛》
十、關於水的遐想——《水姑娘》
十一、掀起蓋頭見“樸質”——《掀起你的蓋頭來》
十二、奔跑的“飛”舞一《壯族大歌》
十三、美不勝收山與水——《走在山水間》
十四、熠熠生輝、韆手震撼——《韆手觀音》
十五、滴水匯海、勝之以圖一《小溪?江河?大海》
十六、大愛無疆、簡約生輝——《中國媽媽》
十七、風格鑄就永恒——《小白樺》
十八、人生不是夢歲月纔如歌——《歲月如歌》
十九、悲壯且震撼——《長城》
二十、血與火中的詩境——《那一片蘆蕩》
二十一、“垓下”悲歌——《垓下雄魂》
二十二、古韻舞風——《霓裳羽衣舞》
第三節 思維嘗試
延伸對比閱讀——《長城》的另一種鑒賞視角
第三章 美在“打破”之間
第一節 三人舞鑒賞概說
第二節 舞作品讀
一、真情藏於搖籃——《牛背搖籃》
二、霓裳羽衣舞斷魂長生殿中築墓颱一《大唐貴妃》
三、傣傢小妹多彩的夢——《邵多麗》
四、情趣橫生花為媒——《小夥?四弦?馬櫻花》
五、樂動舞舞動情——《高原女人》
六、手足親情、刻骨銘心——《我的兄弟姐妹》
七、 巾幗英豪、流芳百世——《金山戰鼓》
八、母子相隔兩世間——《母親》
九、人生如棋各就其位——《位子》
第三節 思維嘗試
延伸對比閱讀——《小夥?四弦?馬櫻花》的另一種鑒賞視角
第四章 身體的“握手”
第一節 雙人舞鑒賞概說
第二節 舞作品讀
一、不一樣的“一起走”——《齣走》和《同行》
二、心靈之握——《牽手》
三、血鑄戰友情——《士兵兄弟》
四、生命的相伴——《兩棵樹》和《藤枝葉》
五、相濡以沫夕陽情——《老伴》和《咱爸咱媽》
六、天上人間姐妹情——《青蛇與白蛇》
七、“型”的骨骼“韻”的血脈——《萋萋長亭》
八、香音長繞舞蹁躚——《飛天》
九、草原風情畫——《牧歌》
十、大喜之際悲更切——《新婚彆》
十一、我的雙手托起你的夢——《師徒春鞦》
十二、現代都市情感的“迷茫”——《唉無奈》
第三節 思維嘗試
延伸對比閱讀一——《牧歌》的另一種鑒賞視角
延伸對比閱讀二——《青蛇與白蛇》的另一種鑒賞視角
第五章 當身體無以憑藉
第一節 獨舞鑒賞概說
第二節 舞作品讀
一、兩番巾幗競紅裝——《木蘭辭》及《木蘭歸》
二、海鷗飛處海浪生——《海浪》
三、滾滾江水成歸宿——《江河水》
四、壯鄉蛙趣——《螞拐》
五、聖潔的神靈——《雀之靈》
六、原始而神秘的鳳凰——《太陽鳥》
七、舞裏戲外話“花旦”——《旦角》
八、書法與舞蹈的不解之緣——《書韻》和《書癡》
九、彈起撩人的“鼕不拉”——《可愛的一朵玫瑰花》
十、酒不醉人舞自醉——《醉鼓》
十一、藍天?草原?牧馬人——《濛古人》
十二、魂兮歸來——《秦俑魂》
十三、畫魂畫骨神自齣——《孔乙己》
十四、無言的愛——《母親》
十五、今世前生脂粉無情——《胭脂扣》
十六、秧歌情——《扇妞》和《大拜年》
十七、扇舞動容四十載——《春江花月夜》和《扇舞丹青》
十八、酸甜人生——《摘葡萄》
十九、關不住的女兒心——《庭院深深》
二十、體悟生命——《殘春》
二十一、魅力“三道彎”——《敦煌彩塑》
二十二、一隻羽翎神氣來——《掛帥》
二十三、美麗的紅尾狐——《翠狐》
二十四、袖拂春色——《綠帶當風》
二十五、春之戀——《一片綠葉》
第三節 思維嘗試
延伸對比閱讀一一《書癡》和《書韻》的另一種鑒賞視角
延伸對比閱讀二——《扇妞》的另外一種鑒賞視角
延伸對比閱讀三——《春江花月夜》和《扇舞丹青》的另一種鑒賞視角
參考文獻
附錄一 舞蹈關鍵詞知識鏈接
附錄二 舞蹈作品信息檢索
《舞蹈鑒賞(修訂版)》:
1.“飢童舞”
這是一個幾乎在“原地”完成的舞蹈段落,它的大半個舞段都是在幾級固定的颱階上完成的。所有的演員全都坐在颱階上,這意味著演員們的下肢是沒有運動空間的,特彆是我們可以看到,四排演員之間的行距極其狹窄,雖說這樣的空間排列限製瞭演員肢體運動的空間,但造就瞭“綿密齊整”的視覺效果。如舞段起始處,隨著音樂散闆的結束,清晰的節奏配閤著演員們極度單一的動作“擺頭”,雖然隻是一個簡單的如同日常生活的動作,但是在演員們動作力度的把握下,在童謠的映襯下,在長達三個八拍的重復下,這個看起來單一的“擺頭”動作帶給觀眾們的是一種“天真”、“無邪”、“可愛”的意象,演員們的角色不僅僅體現在服裝和發型上,他們的舞蹈語言已經更加清晰明白地傳達瞭他們的身份,取得瞭觀眾審美的認同。
舞段中對道具的使用也值得我們仔細揣摩。簡單的一隻“要飯碗”,由於道具使用的角度和演員們身體變化所産生的錯落,給觀眾留下瞭非常深刻的視覺印象。這隻碗一會兒是用來乞食的器皿,一會兒是用來遮擋風雨的器物,不僅將道具的象徵意義進行瞭擴展,更重要的是暗示瞭“飢童”們無處棲身、無所依傍的處境。而舞蹈語匯的輕快與音樂鏇律的輕鬆,再加上演員們臉上的錶情,觀者不免更加沉重:這樣一群天真的孩子,即使食不果腹沿街乞討,也依舊留存著屬於孩子的那份天真和樂觀,“苦中作樂”往往比“滿麵愁容”更令人動容和心疼,這種對比與反襯的藝術效果與感染力,編導可謂諳熟於胸,使用起來也格外到位。
2.“團扇舞”
這段舞蹈幾乎可以說是《一把酸棗》中最令人難忘的舞段瞭。它緊接在“飢童舞”之後,節奏與色調的反差立即抓住瞭觀者的注意力——音樂由輕快轉為深沉,隨著紅色矮背景牆的滑動,一群“魅”影齣現,在轉為暗藍色的舞颱燈光中,那一道天幕上的屋簷與垂墜其下的燈籠共同營造齣一種深宅大院的神秘之感。
“團扇舞”的服裝設計非常齣色,特彆是加上演員們獨具特色的發型與發飾,“宅院”氣息甚濃,寬闊的褲腳與袖口可以隨著身體的運動産生有節奏的“動勢”,也就是說在舞蹈動作本身的基礎上,服裝設計的誇大強化瞭動作的幅度,帶來瞭獨特的視覺效果。如演員齣場時,褲腳的黃色部分隨著細碎的步伐前後晃動,與演員上身較為穩定的藍色(由於演員們上身的動作幅度非常微小,並以身體側麵為主要視覺點,因此我們幾乎看不到演員上半身服飾的擺動)形成瞭一種“動靜之態”,在對比中凸顯無盡意味。
與“飢童舞”不同,“團扇舞”沒有單純地突齣動作的“頓挫”,而是選擇瞭一種“流動中的頓挫”,即在主題動作流暢的整體動勢中,忽然加大一個動作的幅度(如斜綫時手腳一順邊的忽然抬起與收迴)或是身體節奏的戛然停滯(如兩個小方陣匯集為一個長方形時的動作節奏變化)。
……
這本書的排版風格讓我感到有些驚訝,它並沒有采用那種過於學術化、密密麻麻的純文字排版,而是留齣瞭大量的空白區域,並且章節之間的過渡非常自然流暢。這種設計使得閱讀過程中的視覺負擔大大減輕,即便需要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特彆疲勞。我注意到,書中的某些段落似乎引用瞭大量的理論術語,這可能意味著它對讀者的背景知識有一定要求,或許更偏嚮於專業院校的教材或者深度愛好者的案頭書。不過,即便如此,這種嚴謹的結構也保證瞭知識體係的完整性,讓人覺得作者在構建這個知識框架時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足夠多的案例分析來佐證這些理論,比如某一個舞蹈動作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象徵意義的對比研究,那種跨文化的比較分析總是讓人耳目一新,能拓寬我們對舞蹈藝術的理解邊界。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顯得非常剋製和內斂,用詞精準,似乎每一個詞語的選擇都經過瞭反復推敲,透露齣一種學院派的嚴謹氣質。這種風格對於想要建立紮實理論基礎的讀者來說是極其寶貴的財富,它構建瞭一個穩固的認知框架。然而,這種過度追求精確性的文字有時可能會讓初次接觸舞蹈藝術的讀者感到有些距離感,藝術畢竟是感性的東西,光靠冷硬的邏輯結構去解析,可能會丟失掉其靈魂的一部分。我內心深處渴望在那些嚴謹的定義和分析之間,能瞥見作者對舞蹈本身那種近乎癡迷的熱愛。也許是通過對某一特定舞者舞颱魅力的感性描述,或者對某個經典編排瞬間的動人刻畫,來柔化整體的學術調性,讓讀者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被深深地打動,從而真正愛上這種藝術形式。
評分說實話,我更關注的是這本書的“修訂版”這三個字帶來的承諾。通常來說,修訂意味著內容得到瞭更新和補充,希望能跟上當代的藝術發展步伐。我期待看到書中對近二十年內湧現齣的新流派、新技術(比如多媒體在舞蹈中的應用)有所涉及。如果它僅僅是重復瞭舊有的經典理論,而沒有反映齣舞蹈藝術與時俱進的活力,那會稍微有點遺憾。我希望閱讀時能感受到一種“呼吸感”,即理論的厚重與當代實踐的輕盈能夠完美結閤。一個優秀的舞蹈鑒賞讀物,不應該隻是博物館裏的陳列品,而應該是一扇通往當下舞颱的窗戶。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高質量的視頻資源鏈接(或者QR碼),引導讀者去觀看那些書中所述的經典或新銳作品,那將是無與倫比的增值服務,讓“鑒賞”真正從紙麵走嚮現實體驗。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挺吸引人的,封麵選用瞭一種很雅緻的暗色調,搭配著富有動感的舞者剪影,給人一種既專業又不失藝術氣息的感覺。拿到手裏沉甸甸的,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閱讀體驗感很棒。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書中的具體內容,但從目錄的編排來看,它似乎涵蓋瞭舞蹈史、不同流派的特點,以及一些基礎的欣賞理論,這對於想要係統瞭解舞蹈世界的初學者來說,應該是一個很好的起點。我特彆期待能看看裏麵對於不同時代舞蹈風格的梳理,比如從古典芭蕾到現代舞的演變,希望作者能提供一些獨到的見解和豐富的圖例來輔助說明,讓抽象的理論變得更形象生動。如果書中能穿插一些著名舞蹈作品的幕後故事或者編舞傢的訪談,那就更完美瞭,那樣能讓讀者感受到舞蹈背後的溫度和創作的艱辛。總而言之,從外觀和初步印象來看,這本教材的製作水準是相當高的,讓人充滿期待。
評分這本書的章節劃分看起來邏輯性非常強,像是搭積木一樣,一層一層地往上建構。從最基礎的動作元素分析,到復雜的結構和敘事方式,層層遞進,看得齣作者是花費瞭大量心血來設計學習路徑的。這種結構非常適閤自學者,因為它能清晰地指明每一步應該掌握什麼。不過,我個人在閱讀這種結構分明的書籍時,常常會留意到作者是否在不同章節之間建立瞭有效的“橋梁”。比如,如何從純粹的技術分析自然過渡到美學評價,或者如何將民族舞蹈的特點無縫地引入到對當代融閤風格的探討中。如果這些過渡處理得過於生硬,讀者在轉換思維模式時就會感到吃力。我期待這本書能展示齣舞蹈藝術的整體性和包容性,而不是僅僅將其割裂成若乾個孤立的研究模塊,真正做到融會貫通,將知識轉化為洞察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