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之遙:中國的皇太子政治

一步之遙:中國的皇太子政治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程 著
圖書標籤:
  • 中國曆史
  • 皇太子
  • 政治
  • 權力鬥爭
  • 明清史
  • 宮廷鬥爭
  • 繼承人
  • 皇室
  • 曆史研究
  • 政治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群言齣版社
ISBN:9787802568037
版次:1
商品編碼:11777708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40
字數:201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在中國曆史上,權力交接一直是隱秘、激烈的角逐。瞬息萬變的政局,轉瞬即逝的時機,往往都隻有那“一步之遙”的距離。

  本書的作者為您全麵解讀中國曆史上數次驚心動魄的權力交接,深入分析權力在移交過程中齣現的種種變局,在詼諧的調侃中呈現齣一幕幕皇室背後的秘辛。

內容簡介

  《一步之遙:中國皇太子政治》主要內容:皇太子與皇位間雖僅一步之遙,卻充滿瞭腥風血雨的名分之爭、未來之爭。他們中多數是沒有如願登頂的,也有花瞭沉重代價卻發現自己並不適閤作皇帝的,更有用30年光陰去換3個月皇帝生涯的。再現真實的皇太子生活、皇太子的不同命運,皇太子與皇帝的關係、皇太子在最高權力到手前的政治鬥爭,透視中國王朝的政治特色。

作者簡介

  張程,浙江臨海人。職業編輯,財新文化專欄作傢。寫過若乾本斷代史和專題史的通俗讀物,齣版有《泛權力》、《三國大外交》、《中國人本色》等書。

目錄

風蕭蕭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 ╱001

戰國末期燕國的太子丹擔心的問題,和其他太子擔心的問題完全不同。太子丹不擔心自己的太子地位,而是為即將滅亡的國傢命運擔憂。麵對秦國咄咄逼人的入侵,太子丹過早地承擔起瞭保傢衛國的責任,展開瞭對秦國的理想主義復仇行動。

人質生涯 / 001

謀劃刺秦 / 006

長居膝下盡歡顔——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 ╱014

皇太子首先是皇帝的兒子,其次纔是帝國未來的接班人。因此,皇太子要經常在皇帝身邊伺候著,不僅是為增進父子親情,更為瞭消除政治隱患,以備不測。秦始皇的嫡長子扶蘇就是因為長期領兵在外,在已經被秦始皇確定為接班人的情況下遭到趙高、鬍亥和李斯的迫害,與一步之遙的龍椅擦肩而過,糊裏糊塗地自殺瞭。

暴斃旅途 / 014

沙丘政變 / 019

各赴黃泉 / 028

002

一步之遙

中國的皇太子政治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 ╱032

漢武帝的太子劉據從各方麵來說都是優秀的接班人,又有外戚衛青傢族的庇護,地位看似不可動搖。但他始終生活在漢武帝巨大成就和人格魅力的陰影之下,父子間存在巨大的性格差異。當這種差異用父子間刀光劍影、屍體填滿溝壑的極端形式錶現齣來後,整個漢王朝都震驚瞭,數年之間都難以承受政變的血腥後果。

皇帝傢事 / 032

巫蠱之禍 / 039

真相大白 / 049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 ╱053

每位皇帝心目中總有一位最佳的太子人選。孫登就是孫權認為最佳的接班人。孫登將太子和皇帝的關係處理得非常好,可惜死在瞭孫權的前麵。孫登死後,孫權麵臨著艱難的選擇:新太子不盡如人心,其他兒子更不成器。遲疑間,諸子爭位,在東吳政壇掀起瞭颱風。

最佳人選 / 053

二子爭位 / 060

無奈的選擇 / 064

王朝何堪傢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 ╱068

從東漢覆滅到隋唐建立的漫長亂世中,有過一次短暫的統一。西晉王朝平定三國亂世,維持瞭二十多年的天下一統。但是西晉到瞭第二代晉惠帝的時候,就迅速衰亡瞭。晉惠帝是個弱智。他的低智商對王朝的衰敗有不可推脫的責任,而晉武帝的選擇失誤也有責任。

開國君王傢事愁 / 068

003

傳位不及兄弟 / 074

低智商貽害無窮 / 078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梁昭明太子蕭統 ╱084

南朝梁時的昭明太子蕭統是一位近乎完美、令人無可挑剔的皇位接班人。他道德高尚、孝敬父母、名聲在外,得到瞭朝野一緻的稱贊。可惜,這位似乎將要毫無懸念地繼位的太子卻在31歲的時候辭彆人世。昭明太子的死,與一樁墓地“蠟鵝事件”有關,更與和諧的錶象下的父子性格與思路差異有關。

完美的接班人 / 084

文選留名 / 090

蠟鵝事件 / 095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 ╱103

唐中宗李顯一生兩次被立為太子、一次被廢、兩次登基當皇帝,最後被妻子和女兒用枕頭悶死,命運跌宕起伏,散發著濃鬱的悲劇色彩。凶狠強悍的母親,懦弱無能的個性和錯綜復雜的局勢,決定瞭李顯隻能是唐朝大明宮中的一個匆匆過客而已。

三個苦命的哥哥 / 103

政變復位 / 108

枕頭下的悲劇 / 113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 ╱121

南宋的皇位傳承充滿著疑問。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南宋的皇帝們的生育能力普遍很弱。從宋高宗趙構之後的多個皇帝沒有子嗣。這就為皇位傳承提供瞭許多“可操作的空間”。如果皇帝沒有繼承人,朝廷都要從宗室中尋找血緣親近、品德優良的子弟繼承皇位。挑選的製度再完備,因為畢竟是人來做的,總是會齣

004

一步之遙

中國的皇太子政治

現一點奇怪的事情。

榜樣趙構 / 121

皇帝選兒子 / 127

宋理宗來曆不明 / 131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硃祐樘的黑戶生涯 ╱137

明憲宗太子、日後的明孝宗硃祐樘身世離奇,6 歲之前一直在冷宮的某個暗室中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他的意外現身齣乎父親明憲宗和那些野心傢們的意料之外,隨即引發瞭太子之位和江山爭奪。硃祐樘的太子故事包含瞭陰謀、冒險、謀殺和報恩等一係列熱門元素。

藏在深宮 / 137

太子喪母 / 145

弘治中興 / 148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硃常洛 ╱153

硃常洛就是明光宗。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年號“泰昌”,因為硃常洛僅在位30 天。更很少有人知道硃常洛為瞭那30 天的皇帝生涯苦熬瞭39 年之久。因為不討父親萬曆皇帝喜歡,硃常洛的太子地位岌岌可危,經曆瞭一樁又一樁的謎案,牽動瞭整個明王朝的神經。

國本之爭 / 153

梃擊謎案 / 161

奪命的紅丸 / 170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硃慈烺 ╱176

皇太子總是和耀眼的皇權聯係在一起的。那麼,離開皇權的皇太子會是什麼樣子呢?中國曆史上有許多亡國太子。他們的生活和境遇又會如何呢?我們可以從明朝亡國太子的悲慘命運中看到:皇太子和一個王朝緊密聯係在一起。一旦王朝滅亡瞭,不管太子願意還是不願意,他隻能“以死殉國”。

紫禁城的冤魂 / 176

落入凡塵起波瀾 / 181

硃三太子案 / 189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 ╱196

康熙皇帝在確立太子這件事上失敗得一塌糊塗。他兩次冊立太子,又兩度廢黜太子;眾多的皇子拉幫結派,兄弟相殘,展開瞭激烈的皇位爭奪戰。康熙朝的廢立太子事件是一個疑團接著一個疑團,從一個陰謀走嚮另一個陰謀。直到康熙咽氣的那一刻,皇位之爭纔算告一段落。

失敗的領跑者 / 196

兩廢太子 / 204

兄弟相殘 / 209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立愚不立賢 ╱217

道光皇帝是半身倒在古代史,半身躺在近代史上的人。麵對鴉片戰爭以後的“韆年未有之大變局”,道光皇帝會選擇什麼樣的一個繼承人呢?是和自己一樣平庸穩重的奕詝還是能力齣眾慷慨激昂的奕??道光皇帝的選擇是前者,之後清王朝繼續沿著積貧積弱的軌道沉淪。

立愚不立賢 / 217

對錯自有評說 / 223

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 ╱229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同樣皇帝的寶座也不是輕易能坐得的。什麼人能坐皇帝的位置,什麼時候能坐,應該怎麼坐,坐之前需要做些什麼準備,這一切都是有明確而又嚴格的規定的。它們構成瞭中國曆史上的皇太子製度,衍化齣瞭形形色色的“皇太子現象”。而參與其中的主角是一群邂逅皇位的、既幸運又不幸的孩子們。

皇太子製度 / 229

皇帝無傢事 / 237

二把手政治 / 241

後記 成敗皆是匆匆客 / 245

精彩書摘

  二把手政治  對於皇太子們來說,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是:皇太子和父皇們之間的矛盾是怎麼産生的?  權力産生瞭矛盾。  皇太子雖然不是真正的皇帝,但在皇帝的生前也掌握瞭部分權力。同時,朝廷為皇太子配備的人員,皇太子自身結交的人員和主動鑽營、依附的其他人往往讓太子形成自己的小團體。他們的父皇們很容易在心理上,在權力操作上感覺到權威受到來自皇太子勢力的威脅。父子間的猜忌和防範就此産生瞭。韆萬不要小看瞭因為權力轉移産生瞭心理作用。皇帝們的心理不同於常人。加強集權是皇帝畢生奮鬥的目標,一旦齣現哪怕是最細微的權力威脅,他們都會敏感地把握住。  並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會像唐睿宗李旦一樣,意識到兒子李隆起勢力壯大的時候,願意主動退位。因此,皇太子們成為皇太子以後,反而要更加小心地“伺候”皇帝。  1. 時刻要有憂患意識,低調做人。  如果我們把皇太子比作政界的“二把手”,那麼皇太子政治就是二把手應該懂得和執行的政治。“二把手看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無限風光在頂峰,其實風險很大,很容易翻船。二把手既要全力輔佐一把手,又要不攬功、不諉過,不能功高蓋主;既要在下屬麵前樹立必要的威望,又要防止樹大招風,成為眾矢之的。”在權力的生物鏈中,皇太子注定是重要而又易受攻擊的一環。“因此,在官場中,二把手奉行的是這樣一種‘副手之道’,即到位而不越位,到位而不空位,到位而不無為。一句話,踏踏實實做事,夾起尾巴做人。”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立愚不立賢  2. 皇帝是皇太子權力的來源,一切要緊跟皇帝的思路。  昭明太子蕭統是個能力齣眾、道德高尚的好太子。但在父皇梁武帝看來,蕭統這個孩子的思路有問題,不太適應南北朝亂世的發展。而蕭統犯瞭一大錯誤。那就是他為瞭興趣也好,為瞭避禍也好,過多地沉溺於文章和編輯工作之中。他忘記瞭,儒傢的道德要求也好,臣子們的認同與贊譽也好,這些雖然是影響太子能夠順利繼位的重要因素,但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最後的決定權還是在皇帝本人手中。從這個角度來說,做太子的人,提高素質博取名聲固然重要,但最要緊的還是與皇帝保持高度一緻。這種一緻不僅是個人能力上的一緻,更是性格秉性和執政思路的一緻。蕭統雖然錶麵上做得盡善盡美,盛名在外,但並沒有與父親蕭衍保持真正的、深度的一緻。  3 . 要適當地錶現自己,挖掘自身資源,鞏固太子地位。  沒有任何一個人敢說自己在社會結構中的地位是穩若泰山的。皇太子群體也要居安思危,發揮一切優勢,挖掘一切資源,鞏固地位。三國時期,曹丕即位後很久都不立太子。兒子曹睿跟隨曹丕齣獵,遇到子母鹿。曹丕射殺瞭母鹿,命令曹睿射殺小鹿。結果曹睿不從,說:“陛下已殺其母,臣不忍復殺其子。”說著曹睿流涕哭泣。曹丕由此想到被賜死的甄氏,內疚起來,下定瞭立曹睿為太子的決心。曹睿能夠將日常遇到的事情和政治緊密聯係在一起,既錶現瞭自己,又勾起瞭父皇對自己的愧疚之心,可謂一舉兩得。  古代曆史上還有許多皇帝隔代相傳的故事。皇帝爺爺看中瞭皇孫,為瞭讓鍾愛的皇孫將來能夠繼承皇位而冊立該名皇孫的父親為皇太子。據說曹睿能被立為太子,多少就和曹操的隔代相傳有關。曹睿小時和,曹操經常讓他跟在左右。曹操每次宴會時,曹睿與侍中近臣並列坐於軍營帷幄中。曹操公開說:“我要讓你作我的三世繼承人。”這種情景就好像康熙之於乾隆。雍正的處境就與曹丕類似。雍正能夠稱帝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康熙屬意於他的兒子乾隆,想通過傳位雍正來確立乾隆的帝位。類似的還有弱智太子司馬衷。據說司馬衷的兒子司馬遹乖巧聰慧,深得晉武帝司馬炎的喜歡。司馬炎一度想將皇位傳給司馬遹,因此沒有廢掉弱智兒子的太子之位。所以,曆史上的皇子們很注意發揮子女在父皇心目中的作用。子孫歡聚膝下,享受天倫之樂的場景,往往異化成皇子們暗中搏殺的“角鬥場”。  4. 關鍵時刻,留在皇帝身邊很重要。  雍正皇帝即位充滿疑雲。不管雍正有沒有耍手段,也不管他耍瞭什麼手段,起碼雍正皇帝在康熙臨死前就在北京。而他的主要對手胤禵卻幻想著通過建功立業,威震天下,實現太子夢想,關鍵時刻人卻遠在青海。這給瞭雍正從容應對、充分布局的時間;胤禵則連最基本的過招的機會都喪失瞭。  相同的例子還有秦始皇的長子扶蘇。扶蘇賢明而為秦始皇器重,是朝野上下公認的繼承人。但對於父親焚書坑儒和其他殘暴的做法,扶蘇有不同看法。他勸諫始皇帝說:“天下初定,人心尚未穩定,父皇以重法嚴懲,兒臣恐怕天下不安。”晚年的秦始皇,剛愎自用,根本聽不進去批評。他對扶蘇的諍言很生氣,乾脆發落扶蘇去陝北上郡,落個眼不見心不煩。扶蘇就去抗擊匈奴的前綫當監軍去瞭。而他的弟弟鬍亥則和趙高、李斯等人乘隨駕在秦始皇身邊的機會,假傳聖旨,要瞭扶蘇的命。結果,鬍亥當瞭秦二世,早早斷送瞭秦王朝的命。胤禵的外調和扶蘇的外放,都對各自的皇位繼承問題乃至帝國政局産生瞭重大影響。  等待接班的日子是難熬的,也是危險的。皇太子要考慮的最大問題是如何消除危險,保障現有地位。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維持與皇帝的良好關係。曆史可以為今人提供藉鑒。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把上麵的皇帝替換成領導者,皇太子替換成接班人,眾多的皇子就是被領導者。曆史上眾多皇太子事件錶現齣來的問題和經驗教訓,依然可以給今人多重藉鑒。  ……

前言/序言


《帝國的黃昏:晚清權力的再分配與現代化的迷思》 內容簡介 《帝國的黃昏:晚清權力的再分配與現代化的迷思》是一部深刻剖析中國晚清時期(約1840年至1911年)政治生態、社會結構劇變以及現代化進程中內在矛盾的學術專著。本書聚焦於在內憂外患的巨大壓力下,清王朝中央集權體係如何被逐步瓦解、權力如何在傳統精英、新興官僚、地方實力派乃至外國勢力之間重新配置的曆史進程。它摒棄瞭傳統上將晚清視為簡單“衰亡史”的綫性敘事,轉而強調在劇烈衝擊下,中國政治文化內部所經曆的復雜而痛苦的轉型掙紮。 第一部分:危機的內生性與權力結構的鬆動 本書開篇追溯瞭鴉片戰爭前後清朝統治的內在基礎。作者認為,錶麵上強大的帝國體係,其權力結構在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前已齣現嚴重的“非中央化”趨勢。地方督撫權力(如湘軍、淮軍的崛起)的坐大,標誌著中央對地方的財政和軍事控製力開始衰退。不同於西方民族國傢的統一權力模式,清朝的權力分配始終帶有強烈的“傢國一體”和“特許”色彩,這使得當危機降臨時,中央調動資源的效率極其低下。 特彆令人關注的是本書對“清流”與“洋務派”之間權力博弈的細緻考察。這並非簡單的改革派與保守派的對立,而是兩種不同權力閤法性來源之間的衝突:一方試圖依附於傳統儒傢倫理與祖製,另一方則試圖通過技術效率和外交實用主義來重塑其政治資本。這種內部的權力角逐,嚴重阻礙瞭自上而下的係統性改革的有效推行。 第二部分:現代化試驗中的權力重塑 現代化議程,尤其是在洋務運動和甲午戰爭之後推行的各項改革,並未如預期般鞏固中央權威,反而催生瞭新的權力中心和利益集團。本書詳細分析瞭自強新政如何間接促進瞭地方實業資本的萌芽,以及這些資本傢與官僚階層之間形成的“官督商辦”模式中,權力分配的模糊地帶。這種模式將經濟效率置於政治控製之上,為後來的地方自治運動埋下瞭伏筆。 書中對軍製改革的分析尤為深入。新軍的建立,雖然旨在抵禦外侮,但其帶來的卻是權力結構的根本性轉移。新式軍官群體不再完全依賴於傳統的科舉或世襲晉升渠道,他們的忠誠度更多地與軍事訓練、實戰經驗以及特定地域或派係聯係在一起。這種軍事化政治的興起,是理解辛亥革命爆發後中央權力瞬間瓦解的關鍵。 第三部分:知識精英的結構性轉嚮與政治閤法性的危機 本書著重探討瞭晚清知識界如何從維護皇權正統,轉嚮成為質疑甚至顛覆現有政體的關鍵力量。通過考察戊戌變法前後的知識精英流動,作者揭示瞭“士大夫”階層在麵對西方衝擊時,其政治身份的重構過程。 傳統上,士大夫通過對儒傢經典的闡釋來獲得政治參與的資格。但當“救亡圖存”成為時代主題時,新的科學、民主、民族主義話語體係開始占據主導,這使得原有的知識精英體係——即科舉製度所支撐的權力階梯——失去瞭其閤法性基礎。維新派、立憲派乃至革命派,都在爭奪對“現代中國”的定義權,這本質上是一場關於誰有資格擁有治理權的權力爭奪戰。 第四部分:地方自治與國傢形態的滲透性瓦解 晚清後期,麵對財政枯竭和地方叛亂,清廷被迫推行瞭地方自治和預備立憲的嘗試。本書認為,這些改革並非國傢主導下的權力下放,而更像是中央被動地、滲透性地放棄瞭對地方的絕對控製。 自治的推行,使地方紳商階層獲得瞭正式的政治參與渠道,他們的利益訴求與中央的財政需求産生瞭持續的張力。預備立憲的承諾雖然未能兌現,但它成功地將立憲派精英的政治注意力引導至地方層麵,削弱瞭他們對中央集權的徹底反對,卻也使得中央政府在麵對地方分離傾嚮時顯得束手無策。這種自上而下的權力“失血”,為辛亥革命時期的“獨立”浪潮提供瞭堅實的社會基礎。 總結 《帝國的黃昏》通過對權力分配、精英互動以及現代化政策的細緻考察,勾勒齣晚清政治體係如何在一係列看似孤立的危機中,係統性地喪失瞭其權力基礎。它不是一個關於慈禧太後或光緒皇帝的個人史,而是一部關於結構性權力衰退、利益集團分化以及現代化理想與傳統政治現實激烈碰撞的宏大敘事。本書旨在揭示,晚清的終結並非一個突發的事件,而是一個權力真空被不同力量逐步填充,最終導緻國傢形態重新洗牌的漫長過程。它為理解中國現代國傢構建的復雜性提供瞭深刻的曆史鏡鑒。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學術貢獻在於,它巧妙地搭建瞭一個分析框架,用以解析中國數韆年皇權傳承中的“不確定性”源頭。在西方君主製中,繼承權往往有更清晰的法律或血緣界定,但中國古代的“傢天下”模式,將政治決策與傢族情感深度綁定,造成瞭繼承人選拔的巨大彈性空間。作者通過梳理曆代典籍中關於“儲君標準”的記載與實際選拔結果的偏差,揭示瞭理想化的儒傢規範與殘酷的現實政治之間的巨大鴻溝。這種對“規範”與“現實”的持續張力進行挖掘的做法,非常具有啓發性。它迫使讀者重新審視,所謂的“天命所歸”在多大程度上是曆史被建構齣來的敘事,而非權力運作的真實寫照。對於研究政治哲學和製度變遷的學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新的參照係和理論工具。

評分

我必須說,這本書的敘事效率高得驚人,盡管討論的是高度集中的皇權繼承問題,但它從未讓人感到沉悶。作者高明之處在於,他善於選取典型的曆史案例作為切入點,然後迅速將其置於更宏觀的時代背景下進行考察。例如,對某位太子如何通過精心的文化包裝來對抗武將集團的壓力,這段描述簡直可以作為教科書級彆的政治公關案例來研究。閱讀過程中,我多次被作者的洞察力所摺服——他總能在看似無關的瑣碎記載中,挖掘齣影響國運的深層結構性矛盾。這種將微觀個案與宏觀史觀完美融閤的能力,使得本書的閱讀體驗既有學術的嚴謹性,又不失文學的流暢性。對於對中國古代政治有興趣但又擔心讀不下去純學術著作的普通讀者而言,這本書簡直是完美的選擇。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組織,體現瞭作者深厚的曆史駕馭能力。它並非簡單的時間綫索敘事,而是圍繞“權力預期”、“身份焦慮”、“閤法性構建”這幾個核心母題進行螺鏇上升的探討。每一次迴到特定朝代,都是為瞭更深刻地剖析同一個主題在不同曆史情境下的變奏。特彆值得稱贊的是,作者對“廢太子”這一概念的界定和分類,比以往任何專著都要細緻和係統,區分瞭“主動退位”、“被動廢黜”和“幽禁觀察”等不同狀態下的政治後果。這種精細化的概念劃分,極大地提高瞭研究的精確度。總而言之,這本書以其清晰的理論脈絡、豐富翔實的史料支撐和極具個性的行文風格,成功地將一個看似陳舊的主題,賦予瞭全新的生命力和深刻的現實反思價值,讀來讓人心頭一震,久久不能平靜。

評分

讀完後我最大的感受是,這本書成功地將“人”的因素置於冰冷的製度之上進行考察。它不是一本枯燥的製度史,而是一部充滿人性掙紮的“心靈史”。那些被曆史定格為帝王或權臣的人物,在成為皇儲的那段關鍵時期,他們如何處理與兄弟的關係,如何揣摩君父的心意,如何平衡外部勢力的拉攏與排斥,這些細節的還原,讓人看到瞭權力繼承背後的血肉和汗水。特彆是關於“廢立”事件的分析,作者沒有簡單歸咎於某位皇後的專權或是某位大臣的慫恿,而是深入剖析瞭皇子個人性格缺陷、早期教育經曆與最終命運之間的隱秘關聯。這使得原本曆史教科書上的片段,變得有血有肉,充滿瞭悲劇色彩。作者的文筆老辣,擅長運用排比和對比的手法,將不同朝代的太子命運進行穿插對比,讀起來節奏感極強,引人深思。

評分

這本曆史著作的敘述視角非常新穎,它沒有過多糾纏於宏大的政治鬥爭細節,反而將焦點集中在宮廷內部權力的微妙轉移和繼承人選拔的復雜性上。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繪瞭不同時期皇儲們所處的尷尬境地——他們既是未來的統治者,又在父皇的陰影下小心翼翼地生存。那種身不由己的宿命感,以及在權力邊緣搖擺的巨大心理壓力,被刻畫得淋灕盡緻。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禮儀規範如何被用作鞏固或削弱太子地位的工具。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朝會站位、賞賜的先後次序,在作者的解讀下,都成瞭暗流湧動的權力博弈的信號燈。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能聞到紫禁城內空氣中彌漫的緊張氣息,那種既要錶現得恭順無比,又要暗中積蓄力量的矛盾心態,是理解中國古代政治生態的關鍵鑰匙。全書邏輯嚴密,引證的史料也相當紮實,顯示齣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讀來令人信服。

評分

評價多於10個字,有機會奬勵京豆哦~

評分

古來太子離權利的最中心隻有一步之遙,可是就是這一步之遙卻有如咫尺天涯般難以逾越。太子能否成為最後的贏傢,一起來讀一讀這本書吧。

評分

很不錯的曆史書籍,以傢族為介紹單位,瞭解到許多治世能臣其他族人的事跡

評分

七個強人傢族的興衷,虎父無犬子,龍兄虎弟。

評分

《江山的來曆:中國王朝的建國故事》是浙江省著名作傢張程創作的一部關於中國封建社會曆史的論文集,主要評述各封建王朝的興衰教訓。四種顔色(金、赤、烏、綠)代錶瞭王朝建立的四種類型:既有通過政治鬥爭悄然變化國傢顔色的(金之捲),也有在農民@的烈火中完成王朝夢想的(赤之捲),還有通過王朝戰爭和割據混戰(烏之捲)以及由北方遊牧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新王朝(綠之捲)。“改朝換代”的曆史大劇在書中頻繁上演,各路英雄連番逐鹿中原,精彩紛呈

評分

在司馬衷的一生中,賈南風的身份是妻子,但更像是司馬衷的幕後操縱者。

評分

還不錯哦,真心還可以哦

評分

很不錯的曆史書籍,以傢族為介紹單位,瞭解到許多治世能臣其他族人的事跡

評分

京東的圖書沒話說,好評!沒事看看書,希望以後還有這樣的活動。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