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自古以来,住在日本列岛的人们将风、树、山所有“令人敬畏”的事物称之为神。把带来灾难的事物、带来谷物及渔业丰收的事物等所有人力不可控制的自然现象当做敬畏的对象。本书在追寻被天神追逐,流窜的众神的命运的同时,探讨日本人生活的原貌。
作者简介
谷川健一,1921年出生于日本熊本县,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日本民俗学者、地名学者、作家。日本地名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俗学。
目录
第一章 神·祖灵·妖怪/001
风和御前/001
狂风大浪/004
神和妖怪/006
祭场与墓地/007
神社的原型/010
山宫祭/012
第二章 外来魂和守护神/019
稻魂/019
灵力/021
产神/023
与邪神的斗争/025
扫帚神和厕所神/026
迎接山神/028
产土神/030
个人守护神/035
第三章 流窜的诸神/037
群神乱舞/037
国神和山人/040
单眼单足的妖怪/042
精灵们的冬祭/044
阿伊努人的神的世界/045
国命、国魂/047
天神攻入东北/048
虾夷之神/049
荒胫巾神的作用/052
第四章 创世神话的展开/056
萱壁教的神话/056
南岛的创世神话/058
八重山的洪水神话/059
隐藏的基督徒的海啸传说/061
落差感的缺失/062
橘小门/064
喷火造岛的神/067
海岛神话的诞生/069
第五章 活神的思想与御灵信仰/072
一物/072
客神来访/075
日之妻天照/077
云游巫女/079
先祖神/081
跳跃的巫女/082
祭日的巫女/083
巫女病/085
给神授予官阶/086
教祖的预言/089
国造后裔的祭司/091
天皇灵/095
御灵信仰/096
第六章 神观念的扩大/099
惠比寿/099
动物灵/100
海神的坐骑/102
与族灵的合体/103
和异类的婚姻/105
青神和阿隆神/106
青神和海神/109
在海滨/110
天花神也是贵客/112
第七章 众神来往的海上通道/114
赤山明神/114
渡来人的众神/115
天日枪及其妻子/118
地名一致/122
八幡神南下/123
石锅与家船/125
阿摩美久与石锅/127
阿摩美久与冶炼/128
先岛的锻造神/129
南下的志向/131
常世和龙宫/134
终章 回顾诸神/136
对马·出云·宫古岛/136
后 记/142
前言/序言
前 言
为了使日本的众神符合当时的国家体制,能够堂而皇之地编入皇统谱,《古事记》《日本书纪》对其进行了加工处理,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记纪(《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的总称)中记载的日本众神都有前史,它们的背后还隐藏着另外一段沧桑的历史,这一点也毋庸置疑。那是居住在日本列岛上的人们在漫长的岁月中,从民族意识萌芽伊始就开始创作的一部日本神灵的前史,抑或传说。从弥生时代到编撰《古事记》《日本书纪》的八世纪初叶,其间历时一千两百多年,这完全可以与记纪时代到二十世纪末这段悠久历史相匹敌。为了记载这段遥远的历史,《古事记》《日本书纪》用“妣国”“本之国”“根国”“常世之国”等这样一些令人怀恋、遐想联翩的词来描述这段众神传说的背景。
“妣国”“本之国”“根国”“常世之国”等这样一些词不仅表达了日本人死后灵魂归处的“他界”,更多的是表达了日本民族的“原乡”这样一重含义,或许,更应该说是日本民族梦寐以求的“原乡之梦”。我确信这个梦一直隐藏在现代日本人的内心深处,隐藏在甚至连他们自己都没有发觉的意识深处。我一直有一种感觉:探寻日本众神的原型,追溯日本民族梦寐以求的“原乡之梦”,或许能够意外发现指引日本人的未来之路。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日本众神的本来面貌也随着时间的迁移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探寻日本众神的原型不能简单地翻看它们的履历,必须尽可能地剥除后世的附加物,才能找到原生态的日本众神。所以,我决定将研究重点放在神社、神道以及国家神道之外,去那些至今仍然保留着古风的日本民族神以及受佛教熏陶极少的奄美、冲绳的神灵中寻找记纪之前的日本众神的线索。
虽然这样说,但也并不是要怠慢日本的古籍和神社。
日本传统文化中,最古老、最原始、改变最少的就是神社和地名。经过半个世纪战后生活的洗礼,日本古老的习惯和传统几乎被一扫而光,因此,作为日本人意识传导体的神社和地名,其学问价值反倒增加了。
充当了时局和国策走卒的国家神道并非日本众神原有的姿态,战败的惨痛教训证明了这一点。作为一个二战后的日本人,我追求精神重建的并不是与国家比肩的日本神,而是几经风霜,将日本历史和古文化传承下来的日本众神。它们是那些被置于古神社偏僻角落的日本神,是那些在偏远山村、渔村生生息息的日本神,是那些摆放在几棵古木下面以表圣域的几块石头所代表的南岛的日本神。换言之,它们是那些置身于偏僻角落,或者栖身路旁的小小的神。我之所以对这些神情有独钟,并不仅仅是出于对幼小之物的怜爱,而是因为这样一些小小的神灵同时也是“可敬畏之物”。我相信这样一些“小小的”“可敬畏的”日本神可以帮助我们打开探索日本人灵魂深处的世界观和生死观的大门。
在战后日本人不再眷顾日本神灵的时候,我从民族学的角度开始探求日本人信仰的原型。最讨厌、最忌讳战时狂热的日本神的我,战后立志要发现日本众神原始的、真正的面貌。也许这看起来是逆时代潮流而为之,但是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条必然之道。我的战后史就是一个日本人想重新认识日本、寻找真正的日本的步履蹒跚的一道轨迹。
本书同时也是对我将近四十年旅程的一个总结报告,这里面包含了一些以前发表的文章经过修改订正的内容。
与《日本的地名》《续日本的地名》两书一样,本书给新书编辑部的山田真里女士添了很多的麻烦,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1999年5月19日
日本的众神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了解日本的学术书籍,老爸要的
评分
☆☆☆☆☆
好好好
评分
☆☆☆☆☆
语义的逻辑起源上看,“意气”最早的源头应该是“生き","生き"读为”いき“,意为生、活着;活着的人就要呼吸,就有气息,就有生命力,于是便有了”息 “。”息“写作”息き“,也读作”いき“。关于这一点,九鬼周造在《”意气“的构造》的结尾处,有一条较长的注释,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研究”意气“的词源,就必须首先在存在论上阐明”生き(いき)、息(いき)、行き(いき)、意気(いき)“这几个词之间的关系。”生“无疑是构成一切的基础。”生きる“这个词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生理上的活着,性别的特殊性就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作为”意气“的质料因的”媚态“也就是从这层意思产生出来的;”息“则是”生きる“的生理条件。 这是非常具有启发性的见解。但是在”意气“之下,还需要继续往下推演。人有了”意气“,就要表现”意气“,意气的表现就是”意气张“(いきはり),就是伸张自己的”意气“。而”意气“一旦得以伸张,便有了”意气地“(いきじ),即表现出了一种自尊、矜持或傲气。而这种矜持和傲气在男女交际的场合运用得当、表现得体的时候,就产生了一种”色气“(いろけ),换言之,”色气“是”意气“、”意气张 “、”意气地“的一种性别特征。 那么,“媚态”又是什么意思呢?所谓“媚态”,是指一元存在的个体为自己确定一个异性对象,而该异性必须有可能和自己构成一种二元存在的关系。因此,“意气”中包含的娇媚(namamekashiki)、“妖艳“(iroppoi)、“色气”(iroke)都来自于这个二元关系的可能性为基础的张力。也就是说,“上品”这个词,相比之下就缺乏这种二元性。二元关系的可能性是“媚态”存在的本质根源,当与一个异性身心完全融合、张力消失时,“媚态”自然就消失了。“媚态”是因为有征服异性的假象目的而存在的,必定会是随着目的的实现而消失。现代作家永井荷风在小说《欢乐》中写道:“没有比想要得到而又被得到了的女人更可怜的了。”这话指的是曾经活跃于异性双方之间的“媚态”自行消失后,所带来的那种“倦怠、绝望、厌恶”感。因此,要维持此种二元关系,也就是要维持这种“可能性”使之不消失,这是“媚态”存在的前提,也是“欢乐”的要谛。但有趣的是,“媚态”的强度不会随着异性间距离的接近而减少。距离的接近反而会使“媚态”得以强化。作家菊池宽在《不坏的白珠》中,关于“媚态”有这样的描写:“片山。。。。。。为了和玲子拉开距离而加快了脚步。可能,玲子迈开她那修长的腿。。。。。。片山越想拉开,她越往前靠,眼看就接近了。”“媚态”的要领就是尽量贴近对方,把距离缩小到最小限度。“媚态”的可能性实际上是一种动态接近的可能性。这就如同阿格硫斯“迈开他的长腿”无限接近于乌龟的神话故事所讲述的那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不能不承认芝诺提出的悖论是言之有理的。所谓“媚态”,从完全的意义上说,就是必须是把异性之间的二元的、动态的可能性,永远作为一种“可能”,并将这种“可能”加以绝对化。在“被继续的有限性”中不断行动的放浪者,在“恶的无限性”中陶醉的淫荡者、“没完没了”地追逐不舍得阿格硫斯,这样的人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媚态”。因此,这种媚态为“意气”定下了“妖艳”(iroppoi)的基调。
评分
☆☆☆☆☆
很不错的一本书,值得一读。
评分
☆☆☆☆☆
发货很快,包装和内容都很好。京东值得信赖。
评分
☆☆☆☆☆
对研究比较有用的参考书,可以参考一下。
评分
☆☆☆☆☆
了解日本的学术书籍,老爸要的
评分
☆☆☆☆☆
不错~值得购买~物有所值~
评分
☆☆☆☆☆
想了解日本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