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集成電路的可靠性及評價方法

半導體集成電路的可靠性及評價方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章曉文 著
圖書標籤:
  • 半導體
  • 集成電路
  • 可靠性
  • 失效分析
  • 壽命預測
  • 質量評估
  • 電子元件
  • 測試技術
  • 材料科學
  • 電路設計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271601
版次:01
商品編碼:11789658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可靠性技術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10-01
頁數:412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共11章,以矽集成電路為中心,重點介紹瞭半導體集成電路及其可靠性的發展演變過程、集成電路製造的基本工藝、半導體集成電路的主要失效機理、可靠性數學、可靠性測試結構的設計、MOS場效應管的特性、失效機理的可靠性仿真和評價。隨著集成電路設計規模越來越大,設計可靠性越來越重要,在設計階段藉助可靠性仿真技術,評價設計齣的集成電路可靠性能力,針對電路設計中的可靠性薄弱環節,通過設計加固,可以有效提高産品的可靠性水平,提高産品的競爭力。

作者簡介

章曉文,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長期從事電子元器件可靠性工作,在電子元器件可靠性物理、評價及試驗方法等方麵取得顯著研究成果,先後獲省部級科技奬勵3項,發錶學術論文40餘篇,實用新型專利授權一項,申請國傢發明專利4項。

目錄

第1章 緒論 (1)
1.1 半導體集成電路的發展過程 (1)
1.2 半導體集成電路的分類 (4)
1.2.1 按半導體集成電路規模分類 (4)
1.2.2 按電路功能分類 (5)
1.2.3 按有源器件的類型分類 (6)
1.2.4 按應用性質分類 (6)
1.3 半導體集成電路的發展特點 (6)
1.3.1 集成度不斷提高 (7)
1.3.2 器件的特徵尺寸不斷縮小 (7)
1.3.3 專業化分工發展成熟 (8)
1.3.4 係統集成芯片的發展 (9)
1.3.5 半導體集成電路帶動其他學科的發展 (9)
1.4 半導體集成電路可靠性評估體係 (10)
1.4.1 工藝可靠性評估 (10)
1.4.2 集成電路的主要失效模式 (11)
1.4.3 集成電路的主要失效機理 (15)
1.4.4 集成電路可靠性麵臨的挑戰 (16)
參考文獻 (20)
第2章 半導體集成電路的基本工藝 (21)
2.1 氧化工藝 (23)
2.1.1 SiO2的性質 (23)
2.1.2 SiO2的作用 (24)
2.1.3 SiO2膜的製備 (25)
2.1.4 SiO2膜的檢測 (27)
2.1.5 SiO2膜的主要缺陷 (29)
2.2 化學氣相沉積法製備薄膜 (30)
2.2.1 化學氣相沉積概述 (30)
2.2.2 化學氣相沉積的主要反應類型 (31)
2.2.3 CVD製備薄膜 (33)
2.2.4 CVD摻雜SiO2 (36)
2.3 擴散摻雜工藝 (38)
2.3.1 擴散形式 (39)
2.3.2 常用雜質的擴散方法 (40)
2.3.3 擴散分布的分析 (41)
2.4 離子注入工藝 (45)
2.4.1 離子注入技術概述 (45)
2.4.2 離子注入的濃度分布與退火 (47)
2.5 光刻工藝 (49)
2.5.1 光刻工藝流程 (49)
2.5.2 光刻膠的曝光 (51)
2.5.3 光刻膠的曝光方式 (53)
2.5.4 32nm和22nm的光刻 (54)
2.5.5 光刻工藝産生的微缺陷 (55)
2.6 金屬化工藝 (57)
2.6.1 金屬化概述 (57)
2.6.2 金屬膜的沉積方法 (58)
2.6.3 金屬化工藝 (59)
2.6.4 Al/Si接觸及其改進 (62)
2.6.5 阻擋層金屬 (63)
2.6.6 Al膜的電遷移 (65)
2.6.7 金屬矽化物 (65)
2.6.8 金屬鎢 (70)
2.6.9 銅互連工藝 (71)
參考文獻 (75)
第3章 缺陷的來源和控製 (76)
3.1 缺陷的基本概念 (76)
3.1.1 缺陷的分類 (76)
3.1.2 前端和後端引入的缺陷 (78)
3.2 引起缺陷的汙染物 (80)
3.2.1 顆粒汙染物 (81)
3.2.2 金屬離子 (82)
3.2.3 有機物沾汙 (82)
3.2.4 細菌 (83)
3.2.5 自然氧化層 (83)
3.2.6 汙染物引起的問題 (83)
3.3 引起缺陷的汙染源 (83)
3.3.1 空氣 (84)
3.3.2 溫度、濕度及煙霧控製 (85)
3.4 缺陷管理 (85)
3.4.1 超淨間的汙染控製 (86)
3.4.2 工作人員防護措施 (87)
3.4.3 工藝製造過程管理 (88)
3.4.4 超淨間的等級劃分 (91)
3.4.5 超淨間的維護 (92)
3.5 降低外來汙染物的措施 (94)
3.5.1 顆粒去除 (95)
3.5.2 化學清洗方案 (97)
3.5.3 氧化層的去除 (98)
3.5.4 水的衝洗 (101)
3.6 工藝成品率 (101)
3.6.1 纍積晶圓生産成品率 (101)
3.6.2 晶圓生産成品率的製約因素 (102)
3.6.3 晶圓電測成品率要素 (105)
參考文獻 (113)
第4章 半導體集成電路製造工藝 (115)
4.1 半導體集成電路製造的環境要求 (115)
4.1.1 沾汙對器件可靠性的影響 (115)
4.1.2 淨化間的環境控製 (116)
4.2 CMOS集成電路的基本製造工藝 (119)
4.2.1 CMOS工藝的發展 (119)
4.2.2 CMOS集成電路的基本製造工藝 (120)
4.3 Bi-CMOS工藝 (132)
4.3.1 低成本、中速數字Bi-CMOS工藝 (132)
4.3.2 高成本、高性能數字Bi-CMOS工藝 (133)
4.3.3 數模混閤Bi-CMOS工藝 (137)
參考文獻 (141)

第5章 半導體集成電路的主要失效機理 (142)
5.1 與芯片有關的失效機理 (142)
5.1.1 熱載流子注入效應(Hot Carrier Injection,HCI) (142)
5.1.2 與時間有關的柵介質擊穿(Time Dependant Dielectric Breakdown,
TDDB) (153)
5.1.3 金屬化電遷移(Electromigration,EM) (157)
5.1.4 PMOSFET負偏置溫度不穩定性 (164)
5.1.5 CMOS電路的閂鎖效應(Latch―up) (178)
5.2 與封裝有關的失效機理 (180)
5.2.1 封裝材料?射綫引起的軟誤差 (180)
5.2.2 水汽引起的分層效應 (181)
5.2.3 金屬化腐蝕 (182)
5.3 與應用有關的失效機理 (185)
5.3.1 輻射引起的失效 (185)
5.3.2 與鋁有關的界麵效應 (186)
5.3.3 靜電放電損傷(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 (189)
參考文獻 (193)
第6章 可靠性數據的統計分析基礎 (195)
6.1 可靠性的定量錶徵 (195)
6.2 壽命試驗數據的統計分析 (197)
6.2.1 壽命試驗概述 (197)
6.2.2 指數分布場閤的統計分析 (198)
6.2.3 威布爾分布場閤的統計分析 (201)
6.2.4 對數正態分布場閤的統計分析 (205)
6.3 恒定加速壽命試驗數據的統計分析 (211)
6.3.1 加速壽命試驗概述 (211)
6.3.2 指數分布場閤的統計分析 (214)
6.3.3 威布爾分布場閤的統計分析 (215)
6.3.4 對數正態分布場閤的統計分析 (217)
參考文獻 (218)
第7章 半導體集成電路的可靠性評價 (220)
7.1 可靠性評價技術 (220)
7.1.1 可靠性評價的技術特點 (220)
7.1.2 可靠性評價的測試結構 (221)
7.1.3 可靠性評價技術的作用 (224)
7.1.4 可靠性評價技術的應用 (225)
7.2 PCM(Process Control Monitor,工藝控製監測)技術 (227)
7.2.1 PCM技術特點 (228)
7.2.2 PCM的作用 (229)
7.3 交流波形的可靠性評價技術 (231)
7.3.1 交流波形的電遷移可靠性評價技術 (231)
7.3.2 交流波形的熱載流子注入效應可靠性評價技術 (232)
7.4 圓片級可靠性評價技術 (232)
7.4.1 圓片級電遷移可靠性評價技術 (234)
7.4.2 圓片級熱載流子注入效應可靠性評價技術 (240)
7.4.3 圓片級柵氧的可靠性評價技術 (241)
7.5 生産綫的質量管理體係 (249)
7.5.1 影響Foundry綫質量與可靠性的技術要素 (250)
7.5.2 影響Foundry綫質量與可靠性的管理要素 (251)
7.5.3 Foundry綫質量管理體係的評價 (252)
參考文獻 (253)
第8章 可靠性測試結構的設計 (256)
8.1 版圖的幾何設計規則 (256)
8.1.1 幾何圖形之間的距離定義 (257)
8.1.2 設計規則舉例 (258)
8.1.3 版圖設計概述及軟件工具介紹 (260)
8.1.4 多項目晶圓MPW(Multi-Project Wafer)的流片方式 (262)
8.2 層次化版圖設計 (266)
8.2.1 器件製造中的影響因素 (266)
8.2.2 版圖驗證和後仿真 (276)
8.3 等比例縮小規則 (277)
8.3.1 等比例縮小的3個規則 (277)
8.3.2 VLSI突齣的可靠性問題 (280)
8.4 測試結構的設計 (282)
8.4.1 MOS管的設計 (282)
8.4.2 天綫效應 (283)
8.4.3 MOS電容的設計 (285)
8.4.4 金屬化電遷移測試結構設計 (288)
參考文獻 (291)

第9章 MOS場效應晶體管的特性 (292)
9.1 MOS場效應晶體管的基本特性 (292)
9.1.1 MOSFET的伏安特性 (293)
9.1.2 MOSFET的閾值電壓 (296)
9.1.3 MOSFET的電容結構 (299)
9.1.4 MOSFET的界麵態測量 (300)
9.2 MOS電容的高頻特性 (302)
9.2.1 MOS電容的能帶和電荷分布 (302)
9.2.2 理想MOS電容的C-V特性 (304)
9.2.3 影響MOS電容C-V特性的因素 (306)
9.2.4 離子沾汙的可靠性評價 (310)
9.2.5 MOS電容的高頻特性分析 (311)
9.3 MOSFET的溫度特性 (316)
9.3.1 環境溫度對器件參數的影響綜述 (316)
9.3.2 環境溫度對器件參數的具體影響 (318)
參考文獻 (325)
第10章 集成電路的可靠性仿真 (326)
10.1 BTABERT的仿真過程及原理 (327)
10.1.1 BERT的結構及模型參數說明 (328)
10.1.2 MOS熱載流子可靠性模擬 (335)
10.2 門電路的HCI效應測量 (338)
10.2.1 應力電壓測量 (338)
10.2.2 數據測量及處理 (340)
10.3 門電路的模擬仿真 (344)
10.3.1 門電路的模擬和測試 (344)
10.3.2 門電路的失效時間計算 (346)
10.4 基於MEDICI的熱載流子效應仿真 (348)
10.4.1 MEDICI軟件簡介 (348)
10.4.2 數據處理及結果分析 (350)
參考文獻 (353)
第11章 集成電路工藝失效機理的可靠性評價 (354)
11.1 可靠性評價試驗要求和接收目標 (354)
11.1.1 可靠性試驗要求 (354)
11.1.2 接收目標 (356)
11.2 熱載流子注入效應 (357)
11.2.1 測試要求 (358)
11.2.2 實驗方法 (359)
11.2.3 注意事項 (362)
11.2.4 驗證實例 (363)
11.3 與時間有關的柵介質擊穿 (364)
11.3.1 試驗要求 (365)
11.3.2 試驗方法 (367)
11.3.3 注意事項 (369)
11.3.4 驗證實例 (370)
11.4 金屬互連綫的電遷移 (371)
11.4.1 試驗要求 (371)
11.4.2 實驗方法 (373)
11.4.3 注意事項 (374)
11.4.4 驗證實例 (375)
11.5 PMOSFET負偏置溫度不穩定性 (376)
11.5.1 試驗要求 (377)
11.5.2 試驗方法 (378)
11.5.3 注意事項 (381)
11.5.4 驗證實例 (381)
參考文獻 (383)
主要符號錶 (385)
英文縮略詞及術語 (391)

精彩書摘

  《半導體集成電路的可靠性及評價方法》:
  (3)工藝過程變異。在晶圓通過生産的各個工藝過程時,會有多次的摻雜及光刻工藝,每一步都必須達到極其嚴格的物理特性和潔淨度的要求。但是,即使是最成熟的工藝過程也存在不同晶圓之間,不同工藝之間,以及不同天之間的變化。偶爾某個工藝過程還會超齣它的工藝界限並生産齣不符閤工藝標準的晶圓。工藝過程的自動化所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將這種工藝過程變異減至最小。
  工藝過程和工藝控製程序的目標不僅僅是保持每一個工藝操作在控製界限範圍之內,更重要的是維持相應的工藝參數穩定不變的分布。大多數的工藝過程都呈現為數學上稱為正態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的參數分布,也稱為中心極限分布(Central theorem distribution)。它的特點是大部分的數據點處於均值附近,距離均值越遠,數據點越少。有時一個工藝過程的數據點都落在指定的界限內,但是大部分的數據都偏嚮一端。錶麵上看這個工藝還是符閤工藝界限的,但是數據分布已經改變瞭,很可能會導緻最終形成的電路在性能上發生變化,導緻達不到標準要求。晶圓生産的挑戰性也就在於要保持各道工藝過程數據分布的持續穩定。
  在整個晶圓生産工藝流程中,設有許多用來發現有害變異的檢查和測試,以及針對工藝標準的周期性設備的參數校準。這些檢測一部分由生産部門人員來執行,一部分山質量控製部門來執行。所有的這些檢測及工藝過程標準允許一定程度的變異。
  (4)工藝過程缺陷。工藝過程缺陷被定義為晶圓錶麵受到汙染或不規則的孤立區域(或點)。這些缺陷經常被稱作點缺陷(Spot defect)。在一個電路中,僅僅一個非常小的缺陷就緻使整個電路失效。
  ……

前言/序言


《電子設備可靠性設計與實踐》 一、 核心理念與價值 在當今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電子設備的普及程度和重要性日益凸顯。從日常消費品到尖端軍事裝備,穩定可靠的性能已經成為衡量産品價值和用戶滿意度的關鍵指標。任何一個微小的失效都可能導緻巨大的經濟損失、安全隱患,甚至影響社會功能的正常運轉。因此,理解並掌握電子設備可靠性設計與實踐的原理和方法,不僅是工程師必備的核心技能,更是企業在激烈市場競爭中脫穎而齣的基石。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套係統、全麵且極具實踐指導意義的電子設備可靠性工程解決方案。我們不局限於某個特定組件或技術的可靠性,而是著眼於整個電子設備的生命周期,從設計之初的理念植入,到製造過程的質量控製,再到使用維護的持續優化,全方位剖析影響可靠性的關鍵因素,並提供行之有效的對策。本書強調的是“預防為主,管理為輔”的可靠性工程思想,即通過在設計階段就充分考慮潛在的失效模式,並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從源頭上降低設備發生故障的概率,從而顯著提升設備的整體可靠性水平。 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幫助讀者: 建立正確的可靠性思維模式: 理解可靠性並非偶然,而是工程設計和管理的結果。 掌握係統的可靠性分析工具: 學習和運用各種統計方法、模型和測試手段,對設備進行可靠性評估。 提升可靠性設計能力: 掌握在産品設計中融入可靠性考量的技巧,選擇閤適的材料、工藝和元器件,優化結構設計。 優化製造與質量控製: 理解製造過程中的關鍵控製點,以及如何通過嚴格的質量管理體係來保障産品可靠性。 掌握失效分析與改進方法: 學習如何有效地進行失效分析,找齣失效根源,並實施有效的改進措施。 應對復雜環境下的可靠性挑戰: 瞭解各種環境因素(溫度、濕度、振動、電磁兼容等)對設備可靠性的影響,並掌握相應的防護策略。 縮短産品開發周期,降低生命周期成本: 通過早期介入可靠性工程,避免因設計缺陷導緻後期高昂的返工、維修和召迴成本。 二、 內容體係概述 本書的內容體係構建在一個嚴謹的邏輯框架下,圍繞電子設備的生命周期展開,層層遞進,相互關聯。 第一部分:可靠性工程基礎 本部分為讀者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我們將從可靠性的基本概念齣發,深入探討其定義、度量指標(如MTBF、MTTF、失效率、可靠度函數等)以及可靠性在整個産品開發流程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我們將介紹可靠性工程的學科體係、發展曆程以及其在現代工程領域的地位。我們還將詳細講解可靠性理論中的概率論和數理統計基礎,這是進行一切可靠性分析的基石。讀者將學習到各種常用的概率分布(如指數分布、威布爾分布、正態分布等)及其在可靠性分析中的應用,以及如何進行數據分析和參數估計。 第二部分:電子設備可靠性設計 可靠性設計是實現高可靠性産品的關鍵。本部分將聚焦於如何在産品設計階段將可靠性理念融入其中。我們將詳細介紹多種可靠性設計方法,包括: 冗餘設計: 深入分析串聯、並聯、混閤冗餘等不同冗餘結構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根據係統功能和失效模式選擇最優的冗餘策略。我們將通過具體的案例分析,闡述冗餘設計在提升係統可用性和容錯能力方麵的顯著優勢。 應力-強度模型: 講解如何通過分析元器件和係統的承受能力(強度)與工作環境和外部因素(應力)之間的關係,來預測和設計産品的可靠性。我們將介紹常用的應力分析方法,以及如何通過優化設計參數來減小應力,提升強度。 可靠性分配: 闡述如何將總的可靠性目標閤理地分配給係統的各個子係統和元器件,以及如何考慮不同部件的重要性和復雜性。我們將介紹常用的可靠性分配方法,如等概率分配法、基於功率分配法等。 故障模式與影響及危害性分析 (FMECA): 作為一種係統性的風險評估技術,FMECA旨在識彆所有可能的失效模式、分析其對係統功能的影響,並評估其危害程度。我們將詳細介紹FMECA的實施步驟,如何進行失效模式識彆、影響分析和危害性排序,並在此基礎上提齣相應的預防和緩解措施。 設計 for Reliability (DFR) 原則: 總結並闡述貫穿整個設計過程的設計可靠性原則,包括選擇高可靠性元器件、優化結構布局、考慮熱管理、電磁兼容(EMC)等,以及如何避免設計中的潛在陷阱。 第三部分:電子元器件與材料的可靠性 電子設備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組成元器件和所用材料的可靠性。本部分將對電子元器件和材料的可靠性進行深入探討。 常用電子元器件可靠性: 重點分析電阻、電容、電感、半導體器件(如二極管、三極管、集成電路等)、連接器、PCB等關鍵電子元器件的典型失效模式、影響因素(如工作電流、電壓、溫度、濕度、振動等)及其可靠性預測方法。 材料可靠性: 探討材料的物理、化學和機械特性如何影響電子設備的可靠性。我們將分析金屬、陶瓷、聚閤物等材料在不同環境下的老化機製和失效行為,以及如何選擇耐候性強、穩定性好的材料。 封裝與互連可靠性: 深入研究電子元器件的封裝技術和互連方式對可靠性的影響,如焊點可靠性、引綫鍵閤可靠性、PCB走綫可靠性等,以及如何通過優化工藝和設計來提高封裝和互連的可靠性。 第四部分:電子設備可靠性測試與評價 本部分將介紹各種用於評估和驗證電子設備可靠性的測試方法和技術。 加速壽命試驗 (ALT): 詳細闡述加速試驗的原理,如何通過提高應力水平來縮短測試時間,並利用加速模型(如Arrhenius模型、Eyring模型、Weibull模型等)將加速試驗結果外推到正常工作條件下的壽命。我們將介紹不同類型的加速試驗,如恒定應力加速試驗、步進應力加速試驗等。 環境應力篩選 (ESS) / 壽命預置試驗 (LPT): 講解ESS/LPT的目的、方法和實施步驟。我們將重點分析溫度循環試驗、高低溫儲存試驗、濕熱試驗、振動試驗、衝擊試驗、鹽霧試驗等典型環境試驗,以及它們如何暴露和剔除早期失效的産品。 可靠性增長試驗: 介紹在産品研發過程中,通過不斷地試驗、發現失效、進行改進,從而逐步提升産品可靠性的方法。我們將講解可靠性增長模型的應用,如何量化可靠性增長的效果。 可靠性數據的分析與推斷: 結閤實際試驗數據,介紹如何使用統計學方法進行可靠性數據的分析,包括數據擬閤、參數估計、置信區間計算、假設檢驗等,以獲得對産品可靠性的準確評估。 可靠性鑒定試驗: 講解如何根據相關標準和閤同要求,設計和執行可靠性鑒定試驗,以驗證産品是否滿足規定的可靠性指標。 第五部分:電子設備可靠性管理與維護 除瞭設計和測試,有效的可靠性管理和維護策略對於保障設備長期可靠運行同樣至關重要。 可靠性管理體係: 介紹建立和實施有效的可靠性管理體係的重要性,包括可靠性目標的設定、可靠性計劃的製定、可靠性資源的分配、可靠性指標的監控和匯報等。 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 (FMEA) 的持續改進: 強調FMEA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一個持續改進的過程,如何在産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更新和完善FMEA,並將其作為産品改進的依據。 維護與保障: 探討預防性維護、預測性維護等維護策略在提高設備可用性和延長設備壽命方麵的作用。我們將介紹一些先進的預測性維護技術,如基於狀態監測和數據分析的維護方式。 可靠性數據收集與應用: 講解如何建立有效的現場可靠性數據收集機製,並如何利用這些數據來評估産品在實際使用中的可靠性錶現,為産品改進和設計優化提供寶貴的輸入。 可靠性工程在産品全生命周期中的角色: 總結可靠性工程如何貫穿産品研發、生産、使用、維護和退役的全過程,以及如何實現跨部門協作,共同提升電子設備的整體可靠性水平。 三、 目標讀者 本書適用於廣泛的讀者群體,包括但不限於: 電子工程師與産品設計師: 希望提升産品設計可靠性,避免設計缺陷的工程師。 可靠性工程師與質量工程師: 需要係統掌握可靠性理論、分析方法和測試技術的專業人員。 研發經理與項目經理: 負責産品開發和質量管理,需要瞭解並實施可靠性工程的領導者。 製造與生産管理人員: 關注生産過程中的質量控製和産品一緻性的管理者。 航空航天、汽車、醫療設備、通信、國防等行業的從業人員: 這些行業對設備可靠性有著極高的要求。 相關專業的在校學生與研究人員: 希望深入學習電子設備可靠性理論和實踐的學生及學者。 四、 學習收獲 通過閱讀和實踐本書的內容,讀者將能夠: 深刻理解可靠性工程的價值與挑戰。 熟練運用各種可靠性分析工具和統計方法。 掌握從源頭提升産品可靠性的設計策略。 有效進行可靠性測試與評估,科學地評價産品可靠性。 建立健全的可靠性管理體係,實現産品全生命周期的可靠性保障。 在實際工作中,能夠獨立或協同團隊解決電子設備可靠性相關的問題,最終交付更穩定、更長壽命、更高價值的産品。 本書力求理論與實踐相結閤,通過豐富的案例分析和圖錶展示,幫助讀者更直觀地理解和掌握可靠性工程的精髓。我們相信,這本書將成為您在電子設備可靠性領域不可或缺的參考指南。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吸引人,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僅僅是書名《半導體集成電路的可靠性及評價方法》就勾起瞭我對這個專業領域的好奇心。通常,我們接觸到的半導體信息更多停留在其功能、性能以及設計製造工藝的層麵,而“可靠性”這個詞,則觸及瞭産品生命周期和實際應用的關鍵環節。我一直對電子産品為何會“壞掉”以及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發生非常感興趣。這本書似乎就是解決這個痛點的。它是否能夠詳細闡述那些導緻集成電路失效的內在機製,比如材料缺陷、工藝偏差、電遷移、熱應力等等?更重要的是,它能否提供一套係統的、可操作的評價方法?我期望書中能包含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不同類型的集成電路在不同工作環境下可靠性錶現的差異,以及相應的測試和驗證流程。畢竟,理論的再完美,也需要實際數據的支撐。我尤其關注書中所介紹的評價方法是否具有前瞻性,能否應對未來更復雜、更微小、更高性能的集成電路挑戰。

評分

從一個普通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電子産品“用久瞭就不好使”是司空見慣的現象。《半導體集成電路的可靠性及評價方法》這本書,似乎給瞭我們一個深入瞭解這個現象的契機。我好奇這本書是否會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集成電路在日常使用中會經曆哪些“磨損”?比如,手機經常發燙,是否會加速它的“衰老”?經常摔落,會對內部的芯片造成怎樣的影響?我更感興趣的是,那些生産廠商是如何確保我們手中的産品能夠穩定可靠地工作一段時間的。書中提到的“評價方法”,是否意味著有一些嚴格的質量檢測流程?我希望能讀到一些關於産品上市前所經曆的各種嚴苛測試的描述,比如模擬極端環境的實驗室測試,以及一些用戶在使用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典型失效場景的分析。如果這本書能讓我對電子産品的可靠性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從而在選購産品時更有依據,那我將非常滿足。

評分

作為一名在半導體行業摸索多年的工程師,我對《半導體集成電路的可靠性及評價方法》這本書的書名有著天然的親切感。可靠性,這個詞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我非常好奇書中對於“評價方法”的論述會達到怎樣的高度。它是否會深入探討各種失效機理,例如熱失效、電遷移、擊穿等,並給齣相應的量化模型?而對於評價方法本身,我期望它能涵蓋從理論建模到實際測試的完整流程。書中是否會介紹一些前沿的可靠性測試技術,例如AI輔助的失效預測、高通量測試平颱,亦或是針對新興材料(如GaN、SiC)的特殊可靠性評估方法?我更關心的是,這本書是否能為我們提供一套係統性的、可落地的可靠性評估框架,幫助我們在産品設計、製造和應用的全生命周期中,有效管理和提升産品的可靠性。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成為我們解決實際可靠性問題的有力工具。

評分

我一直對電子元器件背後的科學原理感到著迷,而《半導體集成電路的可靠性及評價方法》這個書名,瞬間抓住瞭我的眼球。我好奇這本書是否能深入淺齣地解釋,為什麼那些微小的矽片能夠承載如此復雜的功能,又是什麼原因讓它們在長時間的運行中逐漸衰老,甚至失效。我特彆關注書中是否會涉及半導體材料在不同應力下的物理化學變化,例如高低溫循環、濕度、振動以及電應力對材料性能的影響。而且,“評價方法”這個部分,我期待它能揭示一些不為人知的技術秘密。它是否會介紹一些前沿的可靠性測試技術,比如基於人工智能的失效預測,或者非接觸式的監測手段?我想瞭解,科學傢和工程師們是如何通過精密的實驗和分析,來量化一個集成電路的“壽命”,並預測其在真實應用中的錶現。這本書是否能幫助我構建一個更全麵的知識體係,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半導體産業的深度和廣度?

評分

對於我這樣一位在電子産品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從業者來說,質量和穩定性是産品的生命綫。《半導體集成電路的可靠性及評價方法》這個書名,無異於給我指明瞭一個亟需深耕的領域。我非常好奇書中對於“評價方法”的論述會有多詳盡。是側重於理論模型的推導,還是更偏嚮於實際的測試方案和標準?我個人更希望看到後者,比如關於加速壽命試驗、環境應力篩選、失效模式分析(FMEA)、故障樹分析(FTA)等方法的具體實施細節,以及如何根據不同的産品類型和應用場景來選擇和組閤這些方法。這本書是否能夠提供一些實用的工具和軟件推薦,幫助我們更高效地進行可靠性評估?同時,我也很想瞭解書中關於可靠性設計(Design for Reliability, DFR)的理念是如何與評價方法相結閤的。畢竟,預防勝於治療,在設計階段就融入可靠性考量,遠比事後補救更為有效。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們提供切實可行的指導,幫助我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交付更具競爭力的産品。

評分

不錯的工具書

評分

不錯的東西,老婆喜歡,兒子更喜歡

評分

正版正版正版正版正版正版正版

評分

東西非常好,暫時沒發現問題。京東自營的比較讓人放心,到貨時間有保證1。

評分

是專業書籍,挺好的,迴去慢慢研究瞭。

評分

不錯

評分

産品質量很好,同行編著的,找作者簽瞭名,快遞神速!

評分

專業的知識,愉快的購買,服務也很周到!

評分

正版正版正版正版正版正版正版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