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销十年,宗教影响各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韦伯思想对当今世界的全新解读,说的是常识,却是你意想不到的新视角和新思维
常识与发现-于歌作品集(套装全2册)由《美国的本质:基督新教支配的国家和外交》(3版)+《民族个性与民族兴衰:宗教改变的国家走向》组合而成。 《美国的本质——基督新教支配的国家和外交》是作者于歌的处女作,从初版到现在,已届十年。有网友大呼:这是十年来难得一见的好书!读完它,自己的美国观被颠覆了!
作者从基督教对美国的国家政治、外交的影响角度,考察了基督教精神对美国国家政治的影响,分析和揭示了美国国家的创立、美国的发展与基督教的深刻关系,美国现实的社会、经济、政治、外交与基督教的深刻关系,并介绍了国外一些学者从基督教与现实政治角度对中美关系的预测。
书中观察美国的角度以及所介绍的一些看法,在许多国家都是惯常的视角或者常识,但对于我们中国读者来说,确实是新鲜的。书中提出的一些观点也颇有震撼力,足以引起人们的怀疑或反对,甚至叫骂。但十年前它所描述的情景,正在逐渐变成现实。它曾预言,中美关系的另一个演变,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成功,中国对新旧传统越来越自信,中美价值观的对立越来越尖锐,现实冲突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现实的演变确实如此,中国更加强调“三个自信”,美国理念的价值观越来越遭受贬斥,中美价值观的对立和现实的对立也越来越深刻。
该书的姐妹篇《民族个性和民族兴衰——宗教改变的国家走向》2015年出版面市,是对《美国的本质》相关内容的拓展。两本书同读,相信会加深读者在这方面的认识。《美国的本质》作者的另一部力作,将在网络上在读者间引发比《美国的本质》更热烈的讨论。众所周知,宗教从不同程度影响了世界上的多数国家,或为推动进步的信仰力量,或为阻碍发展的传统束缚。作者例举英、美、德、法、意、日以及拉美国家,分析它们在不同宗教或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差异悬殊的民族个性,这种民族个性反映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并进而影响到不同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作者认为,现代化终究是由人推进的,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才是最根本和最应该注目的。如果说,宗教启动了以上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那么,宗教的作用也是通过具体的人来发挥发扬。因此作者尝试从宗教角度来描述现代化进程,即人的心态与这个民族国家的现代化是怎样关联的,这是一个较为微观的角度,它更容易让读者感受到,但也容易引起争议。作者浅白晓畅的分析,或者能给读者一点新的思维启发。
《美国的本质——基督新教支配的国家和外交》(3版)
绪论
第一章 美国是一个表面上世俗化,实质上非常
宗教化的国家
第二章 美国的表面的世俗化特征,是基督教理
念的实践,并非真正的世俗化
第三章 美国的外交是意识形态外交
第四章 美国的意识形态实际上是基督教理念的
产物
第五章 美国与欧洲的区别:基督教国家与世俗
化了的基督教文明国家的区别
第六章 布什主义把美国的基督教理念外交推到新的高度
第七章 美国的对华外交:从传教的热忱到对反基督
者的仇视,再到异教徒情结
第八章 由美国国家和外交的本质,看中美关系的未
来演变
附录 一份深刻地揭示了宗教对美国社会和政治影响
并有助于理解本书观点的资料
原版后记 关于本书的写作目的和本书的性质
修订版后记
三版后记
……
《民族个性与民族兴衰:宗教改变的国家走向》
第一章 民族的强弱,是因为种族的优劣吗?
第二章 近代民族的兴衰,是因为宗教特色的不同
——韦伯的思考与观点
第三章 新教革命与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现代性的
形成及其崛起
——加尔文主义与盎格鲁-撒克逊大英帝国
理论tips 韦伯论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四章 清教徒民族个性与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
持续霸权
——清教徒与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国家美国
思想tips 美国的高度自由与秩序
第五章 自然神、启蒙主义下的德法民族个性及其遭遇
——自然神或无神论的理性主义在近现代的荣辱
趣味tips 法国,英国,谁是近代源流?
第六章 儒释道传统与中华民族现代性的缺失
——我们在近代何以失败
学说tips 传统中国为什么发展不出现代资本主义?
第七章 儒释道传统下的日本何以不同
第八章 天主教传统与拉丁民族的顿挫
理论tips 拉美化现象与民族个性
后记
★诚实是看待一切事物的起点,之后必要的是理性。——写书如此,读书亦如此。
——著名作家史铁生
★对抱有成见的人来说,“回归常识”是需要极大勇气的,这本看似通俗浅近的书,却能考验我们的勇气。
——著名主持人张越
★真正让人看明白美国的一本好书,平常却很有说服力。尤其是关于新教的意义,及新教对近代文明的影响的论述,格外令人着迷。
——著名自由评论人何东
读完这套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我们身边藏着那么多被忽略的有趣现象!作者似乎总能在最平凡的事物中挖掘出不平凡的联系,比如某一个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的物品,他能从历史、文化、甚至科学的角度去剖析,让你恍然大悟,原来它背后有着如此丰富的故事。有些篇章读起来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思想的探险,作者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们穿越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常识”,去揭示隐藏在其中的“发现”。有时候,他提出的问题会让你陷入沉思,比如,为什么我们会这样思考?为什么这个现象会普遍存在?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作者的引导却能让你开始主动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我特别喜欢他那种不疾不徐的叙述风格,没有枯燥的理论,没有复杂的术语,只有流畅的文字和深刻的洞见,让人读来既轻松又受益匪浅,仿佛在和一位博学而风趣的长者对话。
评分这套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艺术感,沉甸甸的纸张,印刷精美,光是拿在手里就觉得很有分量。我一直对“常识”这个词很感兴趣,觉得它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生活的智慧。而“发现”又总能让人联想到那些突破性的科学成果、或者独辟蹊径的思考方式。于歌这个名字对我来说是陌生的,但“作品集”的标签让我充满期待,不知道这位作者会如何将“常识”与“发现”融汇贯通,用他独特的视角来解读我们习以为常的世界。我特别好奇,他笔下的“常识”会不会颠覆我固有的认知?而他的“发现”又会带来怎样的惊喜?这本书的定位似乎偏向于一种温和的启迪,不是那种强行灌输的知识,而是像一位老朋友在聊天,娓娓道来,让你在不经意间获得新的感悟。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探索于歌先生构建的那个充满智慧和惊喜的世界了。
评分这是一套非常适合“慢读”的书,需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作者的文字就像陈年的美酒,初尝或许平淡,但越品越能感受到其中的醇厚和回甘。他不会急于抛出结论,而是用一种邀请的姿态,邀请读者一同进入他的思考过程。很多时候,我在阅读过程中会停下来,反复琢磨他提出的某个观点,或者他使用的某个比喻,然后回过头来审视自己的生活,发现那些之前被忽略的细节。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是那种读完就丢的书,而是会长期留在你的脑海里,时不时地会跳出来,提醒你一些重要的东西。它让我对“常识”有了新的认识,不再是理所当然,而是需要被审视和理解的;也让我对“发现”有了新的期待,它存在于每一个细微之处,等待我们去捕捉。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有价值的书,能够给予读者的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新视角,而这套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于歌先生似乎拥有化繁为简的魔力,他能够将那些我们司空见惯、甚至有些麻木的“常识”,抽丝剥茧,让我们看到它们背后隐藏的逻辑和规律。同时,他对于“发现”的解读也并非局限于科技前沿,更多的是一种对生活、对人性的洞察。他会引导你去思考,我们日常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什么?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如何塑造了我们的观念?这些问题看似微不足道,但深入探究却能带来巨大的启示。这本书给我最大的触动,是让我开始更加积极地去观察和思考身边的一切,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去探索,去质疑,去发现属于自己的“常识”与“发现”。
评分这套书的写作风格非常鲜明,有一种独特的“于歌式”幽默感。他会用一些意想不到的比喻,或者在不经意间抛出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段子,让原本可能有些严肃的话题变得妙趣横生。然而,幽默之下,隐藏的是作者对世界的深刻观察和独到见解。他不像一些写作者那样,为了显得“有深度”而故作高深,他的文字朴实却充满力量,能够直击人心。我尤其欣赏他在描述一些抽象概念时,能够用非常具体、生活化的例子来阐释,让那些原本难以理解的道理变得清晰明了。例如,他在讨论某个社会现象时,会引用一些日常生活的片段,或者人们普遍的心理反应,从而引出他的观点。这种将宏大议题微观化的能力,让他的作品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大众的阅读趣味。
评分可
评分可
评分还行
评分可
评分还行
评分可
评分可
评分还行
评分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