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18
推薦一:《傳習錄》——以《王文成公全書》繁體原版為原本
《傳習錄》以《王文成公全書》繁體原版為原本,全譯全注,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的重要資料。上捲經王陽明本人審閱,中捲裏的書信齣自王陽明親筆,是他晚年的著述,下捲較為具體地解說瞭他晚年的思想,並記載瞭王陽明提齣的“四句教”,是瞭解陽明心學的必讀本。
推薦二:《傳習錄》——全譯全注,深入淺齣,更易於理解
鑒於《傳習錄》原文語言晦澀,難以理解,本書特附注解和譯文,有助於讀者閱讀理解,更好地領悟知行閤一的哲學思想。
推薦三:《傳習錄》——附《硃子晚年定論》
《硃子晚年定論》是王陽明的重要哲學著作之一,集中體現瞭其心學思想,對陽明心學的發展和傳播有重要影響。《傳習錄》將《硃子晚年定論》附文後,可以讓讀者在比較之下更好地理解陽明心學思想。
推薦四:《傳習錄》——精美手稿大圖,裸背綫裝,精心之作,閱讀體驗感更完美
多幅作者手記影印圖片,精美的裸背綫裝設計,讓閱讀更舒適。
《傳習錄》是明代哲學傢、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代錶人物王守仁(世稱陽明先生)的語錄和論學書信,集中反映瞭王陽明的心性之學及其辨證的授課方法,在中國古代哲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傳習錄》分三捲,上捲闡述瞭知行閤一、格物是誠意的功夫等觀點,由王陽明本人審閱;中捲有書信八篇,齣自王陽明親筆,是他晚年的著述;下捲的主要內容是緻良知,提齣本體功夫閤一、滿街都是聖人等觀點。鑒於《傳習錄》語言晦澀,難以理解,本書特附注解和譯文,幫助讀者更好地閱讀理解,更能從中獲得熏陶和啓迪。
王陽明(1472-1528),名守仁,字伯安,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的哲學傢、思想傢、文學傢、政治傢和軍事傢,是“心學”流派的重要代錶人物。他認為“至善”是心本體,他反對硃子知先行後、行重知輕的主張,提齣“知行閤一”,即知是心之本體的良知,良知充塞流行、發而為客觀具體的行動或事物,就是行。從而提齣與程硃理學分庭抗禮的“陽明心學”。
傳習錄上
第一捲
第二捲
第三捲
傳習錄中
第一捲答顧東橋書
第二捲答周道通書
第三捲答陸原靜書
第四捲答歐陽崇一
第五捲答羅整庵少宰書
第六捲答聶文蔚
第七捲訓濛大意示教讀劉伯頌等
第八捲教約
傳習錄下
第一捲以下門人陳九川錄
第二捲以下門人黃直錄
第三捲以下門人黃勉叔錄
第四捲以下門人黃省曾錄
第五捲此後黃以方錄
附錄:硃子晚年定論
傳習錄 上 第一捲
二
【原文】
愛問:“‘知止而後有定’《大學》原文。,硃子以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見硃熹《大學或問》:“能知所止,則方寸之間,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矣。”,似與先生之說相戾。”
先生曰:“於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卻是義外也義外,見《孟子·告子上》第四章:“仁,內也,非外也。義,外也,非內也。”。至善是心之本體,隻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精一,義同引言注。處便是。然亦未嘗離卻事物。本注所謂‘盡夫天理之極而無一毫人欲之私此句為硃熹對《大學》篇首第一句之解,原文為:“言明明德新民,皆當至於至善之地而不遷。蓋必其有以盡夫天理之極,而無一毫人欲之私也。”’者得之。”
【譯文】
徐愛問道:“《大學》之中‘知止而後有定’,硃熹認為是指事事物物都有定理,這好像與您的看法不一緻?”
先生說:“從事事物物上去探求至善,是在本體之外。至善是屬於內心本體的。隻要‘明明德’,並到瞭惟精惟一的地步便能做到至善。但這也沒有離開具體事物。這個注所說的‘窮盡天理,不帶一絲一毫的私欲’的人,錶達的就是這個意思。”
三
【原文】
愛問:“至善隻求諸心,恐於天下事理有不能盡。”
先生曰:“心即理也“心即理也”,此為陽明學說核心主題,是心學與理學最主要分界綫。“心即理也”就是說心的本體就是天理。裏的主宰處即心,心的條理處即理。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愛曰:“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其間有許多理在,恐亦不可不察。”
先生嘆曰:“此說之蔽久矣,豈一語所能悟;今姑就所問者言之。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個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個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個信與仁的理,都隻在此心。心即理也,此心無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須外麵添一分。以此純乎天理之心,發之事父便是孝,發之事君便是忠,發之交友、治民便是信與仁。隻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愛曰:“聞先生如此說,愛已覺有省悟處。但舊說纏於胸中,尚有未脫然者。如事父一事,其間溫凊[qìng]定省溫凊定省,齣自《禮記·麯禮上》:“凡為人子之禮,鼕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之類,有許多節目,不亦須講求否?”
先生曰:“如何不講求?隻是有個頭腦。隻是就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講求。就如講求鼕溫,也隻是要盡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間雜;講求夏清,也隻是要盡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間雜,隻是講求得此心。此心若無人欲,純是天理,是個誠於孝親的心,鼕時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要求去個溫的道理,夏時自然思量父母的熱,便自要去求個清的道理,這都是那誠孝的心發齣來的條件。卻是須有這誠孝的心,然後有這條件發齣來。譬之樹木,這誠孝的心便是根,許多條件便是枝葉。須先有根,然後有枝葉。不是先尋瞭枝葉,然後去種根。《禮記》言:‘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須是有個深愛做根,便自然如此。”
【譯文】
徐愛又問:“至善隻從心中尋求,大概不能窮盡天下所有的事理呀?”
先生說道:“心即理。天下哪裏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呢?”
徐愛說:“像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這裏邊就有許多理在,恐怕不可不細察。”
先生感嘆地說:“世人被這種觀點濛蔽很久瞭,不是一兩句話就能使人們清醒的。現僅就你的問題來談一談。比如事父,不是從父親那裏求得孝的道理;事君,不是從君主那裏求得忠的道理;交友、治理百姓,不是從朋友和百姓那裏求得信和仁的道理。孝、忠、信、仁在各自心中。心即理。沒有被私欲迷惑的心,就是天理,不用到心外強加一點一滴。以這顆純潔無私的心,去做任何事都是天理,事父便孝,事君則忠,交友則信,治民則仁。所以隻要在心上修習,去私欲、存天理就行瞭。”
徐愛說:“聽瞭先生這番話,我覺得獲益匪淺。但以前的舊說仍然糾纏於胸,沒有完全去除。例如事父,那些噓寒問暖、早晚請安的細節,不也需要講求嗎?”
先生說:“怎能不講求?但要分清主次,在自己心中去私欲、存天理的前提下去講求。比如講究鼕溫,隻要是盡心去盡孝,就怕有個私心雜念去做;講究夏凊,也隻是要盡心之孝,就怕有一絲一毫的私欲夾雜。所以凡事講究就是要講究內心的純潔。如果己心沒有私欲,天理至純,是顆誠懇孝敬父母的心,鼕天自然會想到為父母防寒,會主動去掌握保暖的技巧;夏天自然會想到為父母消暑,會主動去掌握消暑的技巧。防寒消暑正是孝心的錶現,但這顆孝心必是至誠至敬的。有瞭這誠孝的心,就好比有瞭根本,比如樹木,心為根,許多的事情為枝葉,有根纔有枝葉,不是先尋枝葉,然後去種根。《禮記》上說:‘有深愛的孝子,一定有和氣;有和氣的人,一定有愉悅的心情和臉色;有愉悅心情和臉色的人,一定有美麗的容貌。’必須有深愛之心作為根本,便自然會這樣瞭。”
四
【原文】
鄭朝朔問:“至善亦須有從事物上求者?”
先生曰:“至善隻是此心純乎天理之極便是,更於事物上怎生求?且試說幾件看。”
朝朔曰:“且如事親,如何而為溫凊之節,如何而為奉養之宜,須求個是當,方是至善。所以有學問思辨之功學問思辨,齣自《中庸》第二十章:“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先生曰:“若隻是溫凊之節、奉養之宜,可一日二日講之而盡,用得甚學問思辨!唯於溫凊時,也隻要此心純乎天理之極,奉養時也隻要此心純乎天理之極,此則非有學問思辨之功,將不免於毫厘韆裏之繆;所以雖在聖人,猶加‘精一’之訓。若隻是那些儀節求得是當,便謂至善,即如今扮戲子,扮得許多溫凊奉養得儀節是當,亦可謂之至善矣。”
愛於是日又有省。
【譯文】
鄭朝朔問:“至善也必須從事物上探求嗎?”
先生說:“己心純為天理就是至善。怎麼從外物上探求呢?你不妨舉幾個例子。”
朝朔說:“比方孝敬父母,怎樣纔能保暖避暑,怎樣纔能奉養正恰,這是必須有個標準的,符閤標準瞭纔是至善。所以需要學問思辨去知曉標準。”
先生說:“假若孝敬父母隻講求保暖避暑和奉養正恰,可以一天兩天就講完瞭,哪裏用得著學問思辨?侍奉父母雙親時隻要內心純於天理。這不是什麼學問思辨的事,否則一字之差謬於韆裏。所以即使是聖人,都要加上內心要精純一緻的訓條。倘若認為把那些禮節講求得適宜瞭就是至善,那麼,現在請些戲子來扮些得當的儀節,也可說是至善瞭。”
徐愛在這天又有所省悟。
……
傳習錄(軟精裝珍藏插圖版)-“慢讀”係列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傳習錄(軟精裝珍藏插圖版)-“慢讀”係列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第一次買的綫裝的有問題 退迴去又換瞭一本 還是那樣 綫裝的 總覺得不結實 怕散架 不敢翻
評分沒啥說的,閉著眼鏡買就行瞭,大傢的書,不是現在的一些專傢可比的
評分我為什麼喜歡在京東買東西,因為今天買明天就可以送到。我為什麼每個商品的評價都一樣,因為在京東買的東西太多太多瞭,導緻積纍瞭很多未評價的訂單,所以我統一用段話作為評價內容。京東購物這麼久,有買到很好的産品
評分經典好書,翻譯的也好。值得收藏
評分 評分 評分書是正版,搞活動買的,很劃算!京東服務很好!
評分值得購買 孩子很喜歡 愛看
評分磨蹭瞭好長時間纔到的,不容易
傳習錄(軟精裝珍藏插圖版)-“慢讀”係列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