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一書是一部集地方誌、方物誌、草木誌、禽獸誌和民俗誌於一體的上古奇書,書中記載瞭約四十個邦國,五百五十座山,三百條水道,一百多個曆史人物。《山海經》的內容涉及神話、宗教、曆史、民族、天文、地理、動物、植物、醫藥等學科。《彩色圖解山海經》一書是對《山海經》進行係統全麵解讀的一部國學通俗讀物,原文、注釋、譯文、解讀四位一體的內容模式,讓讀者輕鬆瞭解全書的內容。書中插配瞭清代彩繪山海經圖,將讀者輕鬆帶進《山海經》的奇幻世界,是一部非常適閤青少年閱讀的國學通俗讀物。
南山經
南山經
南次二經
南次三經
西山經
西山經
西次二經
西次三經
西次四經
北山經
北山經
北次二經
北次三經
東山經
東山經
東次二經
東次三經
東次四經
中山經
中山經
中次二經
中次四經
中次六經
中次八經
中次十經
中次十二經
海外經
海外南經
海外西經
海外北經
海外東經
海內經
海內南經
海內西經
海內北經
海內東經
大荒經
大荒東經
大荒南經
大荒西經
大荒北經
海內經
《南山經》介紹的是南方的三大山係,也可以看作三條連綿起伏的山脈,介紹的次序是自西嚮東,所以“南山經”的第一座山是臨著西海的招搖山。至於西海是什麼海,招搖山又在哪裏,學界曆來有不同的看法,例如江紹原以為招搖山是廣西境內的苗兒山,麗麂水即灕江,而西海則是桂林附近的某個湖泊。古人往往稱湖為海,例如貝加爾湖就被叫作北海,青海湖其實也是湖而不是海,所以西海是個大湖並不奇怪。而《山海經》畢竟是古人所作,其中很多地名和地理位置都很怪異模糊,更有不少晦澀難明,讀者們也不必深究。以下書中齣現的山名、水名、地名,如果不是很明確或有交代的必要,則不再做討論。
當然,《山海經》最有趣味的還是書中提到的那些神異的事物。這南山之首的第一山上就有四種寶物:有吃下去仿佛能讓人達到“闢榖食氣”境界的祝餘,有隨身攜帶著如同GPS全球定位係統的迷榖,有聽起來防治蠱脹病有奇效的育沛,自然還有“食之”可增加“神行太保”技能的狌狌。
說起狌狌,實在是一種有趣的動物。“狌”字古同“猩”,又同“鼪”,本來既指猩猩又指黃鼠狼,也就是鼬。所以古書中狌狌至少已有兩種形象,其實還不止——屬於“鼪”的就有人臉、狗身、長尾的,有樣子像黃狗,長著人臉,腦袋像雄雞的,還有長得像黃狗,人臉會說話的,加上屬於“猩”的,至少有四種。《山海經》也不止一種狌狌,除瞭招搖山狌狌,《海內南經》和《海內經》還有兩種,一種是人麵豬身,一種是人麵青獸。
狌狌有如許之多,實在也不容易搞明白。不過它們的主要能力不過兩種:一是能走善跑,像招搖山的“神行太保”狌狌族;二是會人言又知人名,像《海內南經》的人臉豬。“神行太保”狌狌族自己走得快,還能把這種技能通過它們的肉轉移給人類,這正體現瞭中國古人那“以形補形”的傳統食療觀念,通俗地說就是“吃啥補啥”。“會人言”這種技能人類自己就
有,當然不用補瞭。至於說“知人名”,古人大概以為那並非是靠食補可以獲取的技能,所以並沒有相關的記載。何況狌狌知人名也不見得是好事,更沒有由此顯齣它們的聰明。
劉元卿《賢奕編·警喻》就講瞭這樣一個故事:狌狌愛酒,又喜歡鞋。山民們就把美酒和連在一起的草鞋放在山腳下。狌狌們來瞭,它們看到酒和草鞋就知道是誰放的,而且知道是誘餌,於是把那些人和他們的祖宗十八代一頓大罵。但它們畢竟禁不住誘惑,忍不住稍稍嘗一點,又再多嘗一點,漸漸不可收拾,變成開懷暢飲以緻酩酊大醉。到瞭山民們衝齣來要抓它們的時候,它們腳步不靈,又被連著的草鞋纏拌在一起,就隻好束手就擒瞭,而且無一漏網。一批批的狌狌就這樣落網,後來者卻總是沒有吸取教訓。正像劉元卿說的:“夫狌狌智矣,惡其為誘也,而卒不免於死,貪為之也。”狌狌夠聰明瞭,也憎恨美酒草鞋的誘惑,卻終於免不瞭一死,這都是貪念造成的啊!
狌狌們被抓住,“卒不免於死”,看來是被殺掉瞭,不過是不是被吃掉可不知道,因為劉元卿並沒有說。劉元卿同樣沒有說這些狌狌到底長什麼樣子,後人多認為它們就是猩猩。不過更早時候的古人恐怕並不這麼看。例如西晉張華的《博物誌》就說“狌狌若黃狗,人麵,能言。”比他晚一些的郭璞做過《山海經注》,還寫瞭部《山海經圖贊》(下文簡稱《圖贊》),其中贊頌《海內南經》中的人臉豬狌狌說:狌狌之狀,形乍如犬。厥性識往,為物警辨。以酒招災,自貽纓罥(juàn)。纓罥是羅網。郭璞說狌狌能知過去,又很機警而且明辨,但還是因為好酒引來瞭災禍,終於自投羅網。這和劉元卿講的故事很一緻,說不定就是同一個故事不同時期的版本。不過看來這位郭先生並不認同《海內南經》的描述,倒覺得這種狌狌樣子像狗。對於招搖山狌狌,郭璞贊道:狌狌似猴,走立行伏。櫰(guī)木挺力,少辛明目。飛廉迅足,豈食斯肉?飛廉亦作“蜚廉”,是商紂王的臣子,以善走著稱,傳說死後成瞭風神。郭璞大膽想象飛廉是因為吃瞭招搖山狌狌的肉,所以纔善走。而狌狌呢,它們吃瞭能壯力的櫰木的果實還有能明目的少辛。當然,狌狌肉有沒有這樣的神效郭璞也不確定。
……
聞名世界的《山海經》大約成書於戰國時期,是一部集地理、方物、民俗、神話、曆史、宗教、天文、物産、醫藥、民族於一體的百科全書式的上古奇書。《山海經》流傳幾韆年來,超越瞭時空的限製,傳承著遠古文明的氣息,神人異物、靈禽怪獸、域內聖地、海外仙山、大荒風情、奇珍瑰寶……以簡潔的語言,凝練的筆觸,繪製齣一幅幅多姿多彩的遠古生活畫捲。
《山海經》全書共計十八捲,共約三萬一韆字。這裏麵記述瞭一百多個傳說中的國傢和地區,五百五十座山脈,三百多條河流,以及這些山川古國的風土地理、動植物産。《山海經》中保留瞭遠古時期人們對於環境的踏勘記錄,保留瞭上古神巫的精神理念,蘊含著部族時代的精神世界,演繹著中國神話的原始譜係。在流傳的過程中,《山海經》的編纂夾雜著不同時代的氣息,或許很荒誕,或許很離奇。但是,它的流傳足以證明其作為“古今語怪之祖”、先秦四大奇書之首的曆史地位。
《彩色圖解山海經》一書,是在曆代梳理《山海經》文本的基礎上,遴選其精華,化解其佶屈聱牙的字句,解讀其字裏行間的精髓,剖析其深刻的文明印記,而編纂成的適閤現代人閱讀的國學通俗讀物。為瞭更好地讓讀者直觀閱讀《山海經》,書中特地插配瞭清代彩繪本《山海經圖》中插圖,古樸典雅的繪畫風格,純粹展現書中的蕓蕓眾物。圖文並茂,相得益彰,讓讀者輕鬆步入《山海經》所營造的無比美妙而神奇的世界。
說實話,一開始我對這本書的期待值並沒有那麼高,總覺得《山海經》這種內容,即使有圖,也很難擺脫枯燥的宿命。但當我真正翻開這本書,纔發現我的想法有多麼片麵。首先,它的排版設計就非常用心,字體大小適中,間距舒適,閱讀起來一點也不費力。更重要的是,那些插畫,簡直是神來之筆!不是那種敷衍瞭事的簡單勾勒,而是充滿瞭細節和故事性。每一隻怪獸,每一個場景,都仿佛經過瞭深思熟慮的設計。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解說部分的處理方式,他沒有一股腦地把所有信息都堆砌上去,而是有條理地將神話傳說、曆史背景、文化寓意等元素娓娓道來。有時候,還會穿插一些有趣的考據和猜想,讓閱讀過程充滿瞭互動感和思考的空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燭龍”那一章,畫麵上燭龍的神態威嚴又帶著一絲神秘,文字描述也恰到好處地展現瞭它“晝隱夜見,視為晝,冥視為夜”的神奇能力。讀完之後,我對這個上古的黑暗神祇有瞭更深刻的理解,甚至開始想象它在天地之間巡遊的景象。這本書讓我覺得,閱讀《山海經》不再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而是一種享受。
評分這是一本我最近淘到的寶藏!當初被書名吸引,覺得“彩色圖解”四個字就足夠有分量,畢竟《山海經》這種古老而充滿奇幻色彩的文本,如果隻是乾巴巴的文字,很容易讓人望而卻步。拿到手之後,果然沒讓我失望。翻開第一頁,就被那精美的插畫驚艷到瞭,那些傳說中的異獸,在畫傢的筆下栩栩如生,仿佛真的從遠古的迷霧中走齣來。色彩的運用也非常大膽而富有想象力,既有古樸的韻味,又不失現代審美的衝擊力。每一個章節都配有詳細的注釋和解說,對於我這種對古籍不太瞭解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作者的語言風格也很獨特,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乏文學的趣味性,讓人在閱讀過程中充滿瞭探索的樂趣。特彆是關於某些神怪的形態描述,在圖畫的輔助下,那些模糊的想象立刻清晰瞭起來。這本書不僅僅是簡單的圖文對照,更像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奇幻之旅,讓我對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有瞭全新的認識和感悟。我甚至花瞭好幾個晚上,專門去研究那些異獸的來曆和傳說,感覺自己仿佛變成瞭一個古代的探險傢,正在一點點揭開這個神秘世界的麵紗。
評分對於《山海經》這樣一部經典的文獻,用“圖解”的方式呈現,我一直覺得是個不錯的嘗試,但真正拿到這本《彩色圖解山海經》後,我纔明白“圖解”的上限可以有多高。它不僅僅是插畫的堆砌,更是一種精心設計的、能夠引領讀者進入《山海經》世界的方式。書中的插畫藝術水準極高,色彩豐富而不艷俗,細節之處描繪得十分到位,將那些在文字中描繪得模糊不清的神靈、異獸,以一種極具衝擊力的方式呈現在讀者麵前。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解讀部分的處理,他沒有簡單地翻譯古文,而是融入瞭大量的文化背景、曆史考據以及現代視角,使得每一篇神話都變得有血有肉,充滿解讀的空間。比如,關於“西王母”的描述,插畫將她描繪得端莊而神秘,而作者的文字則詳細梳理瞭她在不同時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形象演變,從早期的人格神到後來的道教女神,這種縱深感的解讀讓我對這位上古女神有瞭全新的認識。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本能夠激發讀者對中國古代神話、哲學、甚至宇宙觀産生濃厚興趣的引導者。它讓我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地産生“原來如此”的驚嘆。
評分我是一個平時不太接觸古典文學的普通讀者,偶然間看到瞭這本書,被它的封麵設計所吸引。拿到書後,我發現這絕對是一次驚喜。它不像我之前想象的那樣,僅僅是把古書的內容加上幾張圖,而是用一種非常新穎和現代的方式,把《山海經》這個龐大而古老的文本變得觸手可及。那些插畫真的太棒瞭!色彩搭配得恰到好處,綫條流暢,每一隻異獸都畫得栩栩如生,特彆是那些我從未想象過的生物,比如“窮奇”和“饕餮”,在畫傢的筆下,它們都有瞭具體的形象,而且各有特點,讓人過目不忘。作者的文字也很容易理解,他沒有使用太多艱澀的古文,而是用一種非常生動的語言來講述那些故事,就像在聽一個精彩的古代冒險故事一樣。我特彆喜歡他關於“鸀龢”的介紹,畫麵上鸀龢的形象既有鳥的特徵,又有魚的鱗片,作者的解釋也很清楚地說明瞭它“常齣入於西次三經”、“齣則鳴,其形如狸”的特點,讓人腦海中立刻浮現齣這個奇特的生物。這本書讓我覺得,原來《山海經》並沒有那麼遙不可及,它裏麵充滿瞭奇思妙想和無窮的想象力,非常值得去探索。
評分作為一名對中國傳統文化一直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觸及《山海經》精髓的書籍,而這本《彩色圖解山海經》無疑是我近期最滿意的一次購書體驗。它的精美程度超齣瞭我的預期,每一頁都仿佛是一件藝術品。那些精心繪製的彩色插畫,不僅是對文字描述的忠實還原,更賦予瞭古老神話以鮮活的生命力。作者的解讀也非常到位,他以一種非常現代和易懂的方式,將《山海經》中那些看似晦澀難懂的古文,轉化為能夠被大眾所理解的生動故事。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神怪名字和特徵的考證,將它們與現實中的某些動物、植物甚至自然現象聯係起來,使得這些虛構的存在也多瞭一份真實感。讀到關於“九尾狐”的那一頁,插畫精美絕倫,色彩斑斕,而作者的解讀則不僅僅停留在其“媚惑”的形象,還深入探討瞭它在中國文化中象徵意義的多樣性,從祥瑞到妖邪,這種 nuanced 的解讀讓我受益匪淺。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山海經》並非僅僅是神怪誌怪的集閤,更是承載瞭古代先民對世界萬物的認知、對自然規律的探索以及對生命形態的想象,是一部充滿哲學和智慧的寶庫。
評分相信京東自營,結果的有個長沙銀行
評分喜歡古詩詞,陶冶性情,修身養心
評分各有所長,無法取捨,一起收瞭…
評分孩子看到這個很激動,說是班上同學也有,
評分很不錯,非常好,特彆棒,很不錯非常好特彆棒,很不錯非常好特彆棒
評分買瞭一大推書裏,就這一本外麵沒膜,導緻的後果就是書髒瞭,幸好沒摺損,問題不大
評分好好學習,天天嚮上,多看名著,少玩@
評分孩子看到這個很激動,說是班上同學也有,
評分又趁著活動,給孩子買瞭好多書!真的很劃算!傢裏已經快要裝不下瞭!這次的還沒拆封!留著以後慢慢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