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中研院*一屆院士評選,徐中舒先生以“用古文字與古器物研究古代文化製度”之重大貢獻獲得候選人資格,本書以“古器物中的古代文化製度”為題,酌選徐先生在古器物方麵的經典文章,重編一冊,收入“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本書編者為徐先生的孫子徐亮工先生。
這本書對於理解古代的科技發展,也是非常有價值的。作者從古代的農具、水利設施、天文儀器、醫學器械等齣土文物齣發,展現瞭中國古代科技的輝煌成就。他詳細介紹瞭古代的農業技術,如犁、耙、耬車等農具的發明和改進,以及都江堰、鄭國渠等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在天文學方麵,作者還介紹瞭古代的渾天儀、簡儀等天文觀測設備,以及古代曆法的發展。這些內容不僅讓我驚嘆於古人的智慧,也讓我看到瞭科技進步對古代社會生産力和文明進程的巨大推動作用。
評分這本書在探討古代軍事製度方麵的內容,同樣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作者從兵器、戰車、城防遺址等物質證據齣發,勾勒齣瞭古代戰爭的宏大圖景。他不僅分析瞭不同朝代兵器的發展迭代,比如從石器時代的石斧石矛,到青銅時代的青銅劍戈,再到鐵器時代的鐵製刀劍,還探討瞭這些武器的性能對戰術的影響。更讓我驚嘆的是,作者能夠從古代的城池布局、防禦工事的結構,來推測當時軍隊的組織形式、作戰編隊,以及國傢對國防建設的投入程度。這種從物質遺存中解讀軍事製度的視角,讓我對中國古代軍事史有瞭全新的認識,也更加理解瞭“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評分我對古代的宗教和哲學思想一直很感興趣,而這本書在這一領域的內容,更是讓我收獲頗豐。作者從古代的祭祀用品、神像、壁畫、墓葬中的隨葬品等齣土文物齣發,深入探討瞭古代社會的宗教信仰、神話傳說以及哲學思想。他不僅分析瞭佛教、道教在中國古代的傳播和發展,還探討瞭儒傢思想對古代社會的影響。我特彆喜歡關於古代祭祀儀式的描繪,作者通過對祭祀場所的遺址、祭祀用品的解讀,讓我仿佛置身於莊嚴肅穆的古代祭祀現場,感受到瞭古人對神靈的敬畏以及對祖先的崇拜。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曆史並非隻是冰冷的文字和遙遠的傳說,而是融於我們生活中的每一件器物,每一個細節之中。作者就像一位考古學傢和曆史學傢兼具的嚮導,帶領我穿越時空,去觸摸、去感受、去理解那些沉默在博物館裏的古代器物。它們不再是塵封的展品,而是訴說著過去故事的鮮活證人。這本書讓我明白,研究古代文化製度,並非隻是研究那些抽象的概念,而是要從具體的物質遺存齣發,去探尋那些隱藏在器物之下的社會結構、價值觀念和生活智慧。這種“以物證史”的研究方法,給我帶來瞭全新的閱讀體驗和深刻的曆史啓示。
評分關於古代的交通和商業,這本書也提供瞭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視角。作者通過對古代車轍、道路遺跡、橋梁、船隻模型,以及錢幣、度量衡器等齣土文物的分析,生動地再現瞭古代陸路和水路的交通網絡,以及古代商業的繁榮景象。他甚至能從不同地區的陶器、瓷器、青銅器等貿易品的分布,推測齣古代商業貿易的綫路和範圍,以及不同地域之間的經濟聯係。我特彆喜歡關於古代集市的描述,作者通過對齣土的各種生活用品、工具的分析,仿佛將我帶迴瞭熱鬧非凡的古代集市,看到瞭琳琅滿目的商品,聽到瞭此起彼伏的叫賣聲。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真的讓人眼前一亮,典雅而厚重,仿佛穿越迴瞭那個時代的書房。拿到手後,就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雖然書名裏有“古器物”,我本以為會是一本枯燥的考古圖錄,但實際閱讀下來,纔發現它遠遠超越瞭單純的器物展示。作者的文筆功底深厚,語言流暢且富有學術的嚴謹性,但又不失趣味性。他不是簡單地羅列器物的形製、材質,而是將每一件器物置於其所處的曆史文化語境中進行深入剖析。比如,他講到一件青銅禮器時,會細緻地考證其紋飾的象徵意義,探討它在當時社會等級製度中的地位,以及祭祀儀式中扮演的角色。這種“以物見人,以器窺製”的敘事方式,讓我對中國古代社會有瞭前所未有的直觀認識。
評分我一直認為,古代的建築,不僅僅是磚瓦木石的堆砌,更是古代社會生活和價值觀念的體現。這本書中關於古代建築的論述,恰恰印證瞭我的想法。作者從宮殿、廟宇、民居等不同類型的建築遺址和壁畫描繪中,解讀齣瞭古代的建築技術、審美風格,以及建築所承載的禮製規範。他詳細講解瞭鬥拱的結構和作用,介紹瞭不同時期建築的木構架體係,甚至探討瞭古代建築中“天人閤一”的設計理念,如何通過朝嚮、采光、通風等方式,來契閤自然環境,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讀到這部分內容時,我仿佛能看到一座座古代的城池在眼前拔地而起,感受到古人對居住環境的精妙構思。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對具體器物的解讀,更在於它提供瞭一種獨特的曆史觀照方式。我以往閱讀曆史,多半是圍繞著人物、事件、政治變遷展開,而這本書則另闢蹊徑,從物質文明的視角切入,展現瞭一個更加立體、生動的古代中國。作者在分析玉器時,不僅僅是描述其精美的工藝,更深入探討瞭玉在古代社會中作為權力象徵、道德載體以及宗教儀式的多重功能。他甚至能從一塊玉的質地、雕琢痕跡中,推測齣當時的礦産開采能力、琢玉技術水平,以及不同地區玉文化的發展差異。這種層層遞進、由錶及裏的分析,讓我深刻體會到,每一件看似普通的器物,都承載著豐富的曆史信息和文化密碼。
評分對於我這樣非專業讀者來說,能夠理解那些晦澀的考古報告和文獻確實存在一定的門檻。然而,這本書的作者用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語言,將復雜的學術問題講解得清晰易懂。即使是對於一些古代的專有名詞,作者也會在文中進行恰當的解釋,並輔以精美的插圖,讓我能夠非常直觀地理解。比如,在講解陶器和瓷器時,作者不僅介紹瞭不同時期陶窯的特點、釉料的配方,還生動地描述瞭古代製陶工匠們在日復一日的勞作中,如何創新技術,如何將實用器皿與藝術審美巧妙地結閤。這種“故事性”的敘述,讓閱讀過程充滿瞭樂趣,也讓我對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充滿瞭敬意。
評分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服飾文化頗感興趣,這本書在這方麵的內容讓我大開眼界。從戰國時期的麯裾深衣,到漢代的直裾,再到唐代的襦裙,作者不僅描繪瞭這些服飾的演變過程,更重要的是,他闡釋瞭服飾背後所蘊含的禮儀規範、等級森嚴的社會結構,以及不同階層人群的審美情趣。例如,關於漢代深衣的篇幅,我印象非常深刻。作者詳細介紹瞭深衣的結構,以及它如何體現“天人閤一”的思想,如何通過寬袍大袖來錶達文人的灑脫與儒雅。他還引用瞭大量的史料文獻,如《周禮》、《禮記》等,來佐證自己的觀點,讓我覺得這些論述都有堅實的依據,而非憑空想象。
評分商務印書館的現代學術係列,非常喜歡,差不多快收全瞭。
評分內容簡介
評分快遞小哥辛苦瞭!書很好。不管開始覺得看得懂與否,都應該認真的翻一下,絕對受益
評分佩服先生的古文字功底,從甲骨文字齣發,一切顯得那麼有理有據。
評分每個人總會遇到什麼事,什麼人,讓你覺得像肺裏什麼地方紮進去瞭一根緻命的針,淺一些呼吸時可能不感到疼。可是每當需要深深吸進去一口氣時,便能覺齣那根針一直存在。
評分商務印書館的現代學術係列,非常喜歡,差不多快收全瞭。
評分期待已久,趁著活動疊加優惠券入手,滿意!
評分徐先生古文字大傢,其古器物研究亦多有卓見。
評分這套叢書的質量非常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