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産品裝配與調試(第2版全國電子信息類職業教育係列教材)

電子産品裝配與調試(第2版全國電子信息類職業教育係列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尹玉軍,金明 編
圖書標籤:
  • 電子産品
  • 裝配
  • 調試
  • 電子信息
  • 職業教育
  • 教材
  • 第2版
  • 電子技術
  • 實訓
  • 技能提升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東南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4159375
版次:2
商品編碼:11869330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全國電子信息類職業教育係列教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63
字數:428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電子産品裝配與調試(第2版)》從基本的元器件齣發,係統地介紹瞭元器件名稱、符號、作用、標值、參數、好壞判斷、使用時的注意事項和采購指標;根據現行的電子工藝發展過程,介紹瞭傳統的手工焊接、自動焊接和先進的貼片焊接以及錶麵安裝技術;全麵地討論瞭電子整機裝配與調試的常用工具、常用儀器、常用材料、印製闆的製作、焊接的訓練方法和調試的方法;也討論瞭裝配工藝的元器件處理、基本連接、整機裝配、工藝文件的編製與填寫,調試工藝的指標、步驟和技巧;還舉例介紹瞭電子裝配和調試的全過程以及質量管理的相關知識,內容詳細、操作有趣,易學易懂。每章後附有大量的習題和實訓內容,同時附錄瞭《電子設備裝接工國傢職業標準》和江蘇省信息産業廳電子行業江蘇職業技能鑒定站無綫電裝接工理論考核試捲、操作考題。
  《電子産品裝配與調試(第2版)》的特點是實用、通俗、易懂,同時兼顧瞭電子特種行業技能鑒定,去除瞭煩瑣的理論說教,用*直觀的實例,通俗的語言,說明操作的步驟、過程與技巧,能滿足一般工程技術人員的需要。
  《電子産品裝配與調試(第2版)》可作為高職高專院校電子信息工程、無綫電、通信設備製造、廣播電視工程及通信工程等專業教材,也可以供電子與通信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培訓、考級或自修參考。

目錄

1 常用無綫電元器件
1.1 電阻器
1.1.1 電阻器的作用和分類
1.1.2 電阻器的主要參數
1.1.3 電阻器、電位器型號的命名
1.1.4 電阻器典型參數的標識方法
1.1.5 電阻器好壞的判彆
1.1.6 其他
1.2 電容器
1.2.1 電容器的作用與類彆
1.2.2 電容器型號命名方法
1.2.3 電容器的主要參數
1.2.4 電容器標識
1.2.5 電容器的簡易測試
1.2.6 電容器使用注意事項
1.3 電感器
1.3.1 電感器的類彆
1.3.2 電感器的主要參數
1.3.3 小型固定電感器的標識
1.3.4 電感器的簡易測試
1.4 繼電器
1.4.1 繼電器的分類
1.4.2 有關繼電器的名詞及參數
1.4.3 常用繼電器型號
1.4.4 固態繼電器
1.5 半導體器件
1.5.1 半導體分立元件的命名
1.5.2 半導體二極管
1.5.3 半導體三極管
1.5.4 場效應管
1.5.5 光電耦閤器
1.5.6 集成電路
1.5.7 機電元件
習題1
實訓1
一、電阻器阻值的判讀和檢測
二、電容器標稱值判讀及電容容量比較
三、半導體二極管和三極管的簡單測試

2 手工焊接工藝
2.1 手工焊接工具
2.1.1 電烙鐵
2.1.2 焊接輔助工具
2.1.3 電烙鐵的維護與維修
2.2 焊料與助焊劑
2.2.1 焊料
2.2.2 助焊劑
2.3 元器件的篩選與成型
2.3.1 元器件的篩選
2.3.2 元器件引綫成型
2.4 手工焊接
2.4.1 電烙鐵的選用
2.4.2 電烙鐵使用前的準備
2.4.3 焊點的質量要求
2.4.4 焊接的要領
2.4.5 焊接的步驟
2.4.6 幾種常用工件的焊接
2.4.7 幾種特殊工件的焊接
2.5 焊接質量的檢查
2.6 拆焊
習題2
實訓2
一、帶锡焊接法
二、點锡焊接法
三、元器件的焊接
四、搭焊、鈎焊和繞焊訓練
五、手工貼片焊接
六、拆焊訓練
七、貼片拆焊訓練

3 自動焊接工藝
3.1 印製電路闆(PCB)
3.1.1 印製電路闆的材料與類型
3.1.2 印製電路闆的製作
3.2 浸焊與波峰焊
3.2.1 浸焊
3.2.2 波峰焊
3.2.3 次焊接工藝
3.3 錶麵安裝技術(SMT)
3.3.1 錶麵安裝技術的特點
3.3.2 錶麵安裝材料
3.3.3 SMT裝配器件
3.3.4 SMT元器件的基本要求
3.3.5 使用SMT元器件的注意事項
3.3.6 錶麵安裝工藝
3.4 微組裝技術(MPT)
3.4.1 微組裝技術概述
3.4.2 微組裝技術類型
3.4.3 微組裝技術焊接
習題3
實訓3

4 裝配工藝基礎
4.1 常用工具與材料
4.1.1 裝配工具
4.1.2 裝配設備
4.1.3 常用綫材
4.1.4 絕緣材料
4.1.5 磁性材料
4.1.6 電工常用塑料
4.1.7 常用緊固件與綫紮
4.1.8 常用粘接材料、油漆和有機溶劑
4.2 裝配中的加工工藝
4.2.1 導綫的加工
4.2.2 綫紮加工
4.2.3 電纜導綫的加工
4.3 裝配中的安裝工藝
4.3.1 螺裝
4.3.2 鉚裝
4.3.3 粘裝
4.3.4 壓接
4.3.5 繞接
習題4
實訓4
導綫與電纜的加工訓練

5 常用技術文件及整機裝配工藝
5.1 常用技術文件
5.1.1 概述
5.1.2 工藝文件的編製原則與要求
5.1.3 常用工藝文件的類型及填寫
5.1.4 工藝文件的管理
5.2 整機裝配工藝
5.2.1 裝配準備
5.2.2 裝配階段
5.2.3 檢驗階段
習題5
實訓5
一、BJ一1八路數字顯示報警器的裝配
二、敲擊式語言門鈴的裝配

6 常用調試儀器
6.1 萬用錶
6.1.1 UT一53型數字萬用錶麵闆結構
6.1.2 工作原理
6.1.3 測量範圍和指標
6.1.4 使用方法
6.1.5 注意事項
6.2 晶體管穩壓電源
6.2.1 麵闆結構
6.2.2 主要技術指標
6.2.3 使用方法
6.2.4 注意事項
6.3 信號發生器
6.3.1 低頻信號發生器
6.3.2 高頻信號發生器
6.3.3 函數信號發生器
6.4 示波器
6.4.1 麵闆結構圖
6.4.2 主要性能指標
6.4.3 工作原理
6.4.4 使用方法
6.4.5 注意事項
6.5 晶體管毫伏錶
6.5.1 麵闆結構圖
6.5.2 主要性能指標
6.5.3 工作原理
6.5.4 使用方法
6.5.5 注意事項
6.6 頻率特性測試儀
6.6.1 麵闆結構圖
6.6.2 主要性能指標
6.6.3 工作原理
6.6.4 使用方法
6.6.5 注意事項
6.7 虛擬儀器
習題6
實訓6
一、SR-8雙蹤示波器的使用訓練
二、示波器、信號發生器、晶體管毫伏錶混閤使用訓練

7 調試技術
7.1 概述
7.2 調試的工藝文件
7.3 單元電路調試的方法
7.4 單元調試
7.4.1 靜態調試
7.4.2 動態調試
7.5 整機調試
7.6 電子整機調試與檢測舉例
7.6.1 超外差式晶體管收音機的調試
7.6.2 彩色電視機的調試
習題7
實訓7
一、收音機調試訓練
二、高頻特性麯綫的調試訓練(2頻道)
三、中放特性麯綫的調試訓練
四、伴音鑒頻S麯綫的調試訓練

8 質量管理與産品認證
8.1 質量管理體係
8.1.1 概述
8.1.2 ISO9000質量管理體係
8.1.3 一體化管理體係
8.1.4 卓越績效評價準則
8.2 質量管理
8.2.1 質量管理的概念
8.2.2 質量管理的原則與目標
8.2.3 質量保證
8.2.4 質量控製
8.2.5 質量改進
8.3 電子産品生産質量管理
8.3.1 概述
8.3.2 電子裝配的質量管理
8.4 質量管理體係認證
8.4.1 質量認證
8.4.2 産品強製認證
習題8

附錄
附錄1 電子設備裝接工國傢職業標準
附錄2 無綫電裝接工理論復習題
附錄3 無綫電裝接工操作考試樣題——電子行業職業技能鑒定統一試捲
無綫電裝接工(高級)操作考試試捲(1)
無綫電裝接工(高級)操作考試試捲(2)
無綫電裝接工(高級)操作考試試捲(3)
無綫電裝接工(高級)操作考試試捲(4)
無綫電裝接工(高級)操作考試試捲(5)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光影流轉:攝影藝術的百年探索》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深入淺齣、圖文並茂的攝影藝術史著作,係統梳理瞭自攝影術發明以來,攝影藝術在技術、觀念、風格和社會功能等各個層麵的演變與發展。它不僅僅是一部編年史,更是一次對攝影語言獨特魅力的深度挖掘,一次對那些用鏡頭捕捉時代瞬間、凝固永恒情感的偉大藝術傢們的緻敬。 第一章:影像的誕生與早期探索(19世紀中葉—20世紀初) 達蓋爾的奇跡與 Talbot 的印記: 追溯攝影術發明的源頭,詳解達蓋爾銀版法和 Talbot 的紙基正負底片法,分析其技術原理、成像特點以及早期對現實世界的“忠實”記錄。探討這些早期攝影師如何從科學記錄走嚮藝術錶現的初步嘗試,如風光攝影、肖像攝影的興起。 沙龍攝影與新藝術的萌芽: 介紹19世紀末20世紀初,攝影界盛行的“沙龍攝影”風格,分析其追求繪畫性、模仿油畫的特點,如柔焦、模糊的處理方式。同時,也關注到一些藝術傢開始質疑傳統,探索攝影自身的語言,例如阿爾弗雷德·斯蒂格利茨(Alfred Stieglitz)及其“直影派”(Straight Photography)的齣現,強調攝影的“直觀性”和“客觀性”,為後來的現代攝影奠定瞭基礎。 攝影的社會功能: 考察早期攝影在新聞報道、科學研究、社會紀實等方麵的作用。例如,羅傑·芬頓(Roger Fenton)在剋裏米亞戰爭中的報道攝影,雅各布·萊斯(Jacob Riis)對紐約貧民窟的揭露,以及伊麗莎·芬奇(Eliza Finch)對女性生活的記錄。這些作品不僅是影像的呈現,更是時代社會變遷的有力見證。 第二章:現代攝影的崛起與革新(20世紀初—20世紀中葉) 立體主義、錶現主義與攝影的實驗: 深入分析20世紀初歐洲藝術思潮對攝影的影響。立體主義如何啓發攝影師打破傳統透視,探索多角度觀察;錶現主義如何引導攝影師運用主觀情感、扭麯變形來錶達內心世界。例如,曼·雷(Man Ray)的“太陽版畫”(Rayograph)和“移畫”(Photogram),愛德華·韋斯頓(Edward Weston)對物體形態的極緻追求,以及保羅·斯特蘭德(Paul Strand)對形式感的探索。 “黃金時代”的群星璀璨: 重點介紹20世紀現代攝影的黃金時代,一批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攝影大師湧現。 安塞爾·亞當斯(Ansel Adams): 他的“區域曝光係統”理論及其壯麗的美國西部風光攝影,如何將自然景觀提升至一種崇高的藝術境界,強調技術的精準與對自然的敬畏。 亨利·卡蒂爾-布列鬆(Henri Cartier-Bresson): “決定性瞬間”理論的提齣者,他如何捕捉日常生活中轉瞬即逝的、具有深刻意義的瞬間,他的紀實攝影以其簡潔的構圖和深刻的人文關懷聞名。 黛安·阿勃絲(Diane Arbus): 挑戰社會常規,以獨特的視角捕捉邊緣人群,她的作品充滿著爭議和力量,迫使觀者審視自身對“正常”的定義。 羅伯特·弗蘭剋(Robert Frank): 《美國人》的作者,他以一種非傳統、主觀的視角審視美國社會,打破瞭官方的、理想化的美國形象,對後來的紀實攝影産生瞭深遠影響。 紀實攝影的社會擔當: 探討紀實攝影在揭示社會問題、推動社會變革中的作用。例如,多蘿西婭·蘭格(Dorothea Lange)在大蕭條時期的作品,如《遷移的母親》,如何成為那個時代的象徵;沃剋·埃文斯(Walker Evans)對美國南方貧睏農民的記錄,其冷靜、客觀的風格對後世産生巨大影響。 第三章:攝影的觀念革命與多元發展(20世紀中葉至今) 後現代語境下的攝影轉嚮: 分析後現代主義思潮對攝影理論和實踐帶來的衝擊。攝影不再被視為記錄現實的唯一可靠媒介,而是被看作一種建構現實、解構符號的工具。 觀念攝影的興起: 探討觀念攝影如何將思想和概念置於影像之上。約瑟夫·科蘇斯(Joseph Kosuth)的《一件和三把椅子》等作品,挑戰瞭藝術的定義和圖像與現實的關係。辛迪·雪曼(Cindy Sherman)通過自拍和扮演不同角色,探討身份、性彆和觀看的政治。 攝影的類型學與跨界融閤: 介紹當代攝影在不同領域內的蓬勃發展,如時尚攝影、廣告攝影、建築攝影、科學攝影等,分析它們在藝術語言和商業功能上的相互影響。同時,也關注到攝影與其他藝術媒介(如電影、裝置藝術、數字媒體)的融閤,催生齣新的藝術形式。 數字時代的挑戰與機遇: 探討數字攝影的普及對攝影藝術帶來的革命性變化,包括圖像的無限復製、編輯的便捷性以及虛擬與現實的界限模糊。分析數字時代下,攝影師如何應對信息爆炸,如何重新思考圖像的真實性、原創性和價值。 全球化背景下的攝影藝術: 考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攝影實踐,以及全球化對攝影語言的催化作用。關注新興攝影力量的崛起,以及跨文化交流對攝影觀念的豐富。 第四章:攝影的語言與欣賞 構圖的奧秘: 深入分析攝影構圖的經典法則,如三分法、對稱構圖、黃金分割等,並探討如何打破常規,創造齣富有視覺衝擊力的畫麵。 光影的魔法: 闡述光綫在攝影中的重要性,從自然光到人造光,分析不同光綫的質感、方嚮和強度如何塑造主體、營造氛圍。 色彩的敘事: 探討色彩在攝影中的心理學和象徵意義,分析如何運用色彩來錶達情緒、引導觀者視綫,以及不同色調的搭配如何影響畫麵的整體感覺。 視角與敘事: 分析攝影師如何通過選擇不同的拍攝視角(高、低、平視)來影響觀者的感知,以及如何通過一係列照片來構建一個完整的故事或錶達一個深刻的主題。 觀看的藝術: 引導讀者從“看”到“觀”,學會如何欣賞一張攝影作品,理解其背後的創作意圖、技術運用和社會文化語境,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藝術體驗。 結語: 《光影流轉:攝影藝術的百年探索》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刻的攝影藝術視角,從技術革新到觀念演變,從藝術大師的創作實踐到普通人的影像生活,全景式地展現攝影藝術的魅力與力量。本書不僅適閤攝影愛好者、學習者,也對任何希望深入理解視覺文化、捕捉時代脈搏的讀者都將有所啓發。通過對攝影藝術的百年迴顧,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當下,並展望未來影像藝術的無限可能。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我確實是近期纔入手,當時也是被它的“第2版”和“全國電子信息類職業教育係列教材”這樣的字樣吸引的,畢竟教育係列教材通常意味著內容比較係統和權威。到手後翻瞭幾頁,感覺整體編排還是很嚴謹的,圖文並茂,很多步驟都配有清晰的圖示,這對於我們這些動手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習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元器件識彆和焊接技巧的部分,講解得非常細緻,從最基礎的區分正負極到不同類型焊锡的使用方法,都一一列舉,還附帶瞭一些實際操作中的注意事項,比如如何避免虛焊、如何處理過多的焊锡等。這讓我之前在實踐中遇到的一些小麻煩,一下子就有瞭清晰的解決思路。而且,書中還穿插瞭一些實際案例的分析,結閤瞭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感覺學起來更有方嚮感,而不是死記硬背。比如說,在介紹某個電路的組裝時,會詳細分析這個電路的功能,以及各個元器件在其中的作用,這樣一來,我們不僅知道怎麼裝,更知道為什麼這麼裝。這對於提升我們對電子産品整體的理解,是非常有幫助的。

評分

我之前在學習電子技術的時候,總是感覺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之間有一個很大的鴻溝,很多東西在書上看起來都懂,但實際操作起來就抓瞎。這本書簡直就是這座鴻溝上的“完美橋梁”。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知識點,而是非常注重知識點的“應用性”。在講解每一個裝配或調試環節時,都盡可能地貼近實際工作場景,甚至會模擬一些你在實際工作中可能會遇到的突發狀況,並給齣應對策略。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故障排除”那一章節,它把很多常見的故障現象都進行瞭歸類,然後針對每一種故障,都提供瞭一個係統性的排查流程。這對我來說,簡直是“救星”。以前遇到問題,就是無從下手,現在有瞭這本書,感覺就像有瞭一本“故障診斷手冊”,能夠更有條理地去尋找問題根源。而且,書中還強調瞭“標準化操作”的重要性,這對於保證産品質量和提高工作效率都有極大的幫助。

評分

這本書的章節設置非常閤理,循序漸進,讓我這個對電子技術完全是“小白”的初學者也能很快上手。從最基礎的電子元件的種類、功能介紹,到如何正確地讀取電路圖,再到具體的裝配工藝和最後的調試技巧,環環相扣,邏輯性非常強。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電路圖識讀”的部分,以往看到電路圖就頭疼,覺得像天書一樣,但這本書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生動的講解,把那些符號和綫條都“活”瞭起來,讓我很快就能理解各個元件之間的連接關係以及信號的流嚮。在裝配部分,書中對焊接技巧的講解更是細緻入微,從最基本的“锡點飽滿”、“虛焊”的辨彆,到“短路”、“漏焊”的預防,都給瞭非常具體的操作指導。我還注意到,書中還強調瞭靜電防護和安全操作的重要性,這一點對於保護我們和元器件都非常關鍵,也是很多初學者容易忽略的地方。總的來說,這本書為我打下瞭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讓我對接下來的學習和工作充滿瞭信心。

評分

坦白說,這本書帶給我的驚喜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我一直覺得電子産品裝配和調試這類實踐性很強的技能,光靠理論書很難完全掌握,總覺得隔靴搔癢。但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在講解過程中,非常注重與實際操作的結閤,尤其是在“調試”那一塊,簡直可以說是“實戰寶典”。書中列舉瞭大量不同類型電子産品在調試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常見問題,並且針對每一個問題都給齣瞭詳細的排查思路和解決方案。比如,當某個設備無法正常開機時,它會一步步引導你從電源部分開始檢查,再到各個功能模塊的信號狀態,最後到元器件的損壞判斷,邏輯非常清晰。我還特彆注意到,書中還介紹瞭各種調試工具的使用方法,比如示波器、萬用錶等,並且提供瞭如何利用這些工具來讀取信號、測量電壓、判斷故障的實際操作演示。這對我來說,是極大的提升,因為之前我雖然知道有這些工具,但真的不知道該怎麼用,用瞭又能看齣什麼門道。現在,感覺自己真的可以動手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瞭,不再是隻能看彆人操作的“旁觀者”。

評分

我最近正在學習電子産品的相關知識,偶然間看到瞭這本書,覺得內容相當紮實。這本書在講解電子元器件的時候,並沒有流於錶麵,而是深入淺齣地介紹瞭各種元器件的工作原理、特性以及在實際電路中的應用。我特彆欣賞的是,它在介紹如何裝配和調試的時候,不是簡單地告訴你“怎麼做”,而是會告訴你“為什麼這麼做”,讓你理解背後的科學原理。舉個例子,在講解某個特定電路的連接時,它會詳細解釋為什麼某個元器件需要連接到這個位置,以及它在整個電路中扮演的關鍵角色。這對我來說,非常有啓發性,讓我不再是機械地模仿,而是能夠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而且,書中對於一些復雜的電子儀器和工具的使用,也有非常詳細的圖文說明,包括如何正確連接、如何設置參數、如何讀取數據等等,這些都是我在其他地方很難找到的實用信息。感覺通過這本書,我的實踐操作能力得到瞭顯著的提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