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开启移动网络新时代

5G:开启移动网络新时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Jonathan Rodriguez(乔纳森·罗德里格斯) 著,江甲沫 等 译
图书标签:
  • 5G
  • 移动通信
  • 无线技术
  • 网络技术
  • 通信工程
  • 信息技术
  • 物联网
  • 数字化转型
  • 未来网络
  • 技术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78327
版次:1
商品编码:1187465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80
字数:36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的读者对象为移动通信领域的研发人员、系统设计师、工程技术人员、行业管理人员,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以及所有关心5G移动通信网络发展的人们。
  内容涵盖影响5G发展的各个方面
  讨论5G网络技术创新及其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阐述5G网络的技术路线图
  展望5G的未来发展方向
  5G不是简单的移动通信技术,而是一个生态体系,是传统互联网与移动网络标准的融合。
  互联网、云计算将在5G生态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6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拉开帷幕,包括华为、中兴、中国移动、爱立信在内的多家电信企业在本次大会上展示了全新5G应用技术。美国、欧洲、日韩等多家电信运营商则在会上宣布,将从2016年开始积极筹备5G网络测试,加速推进5G商用进程。多数业内人士预测,2016年将是5G商用的起步之年,5G标准很有可能将在今年被正式确定,到2020年5G网络将有望正式商用,届时用户不但可以享用更为高速的移动网络,物联网、云计算等依赖高速网络的各类数据服务,也将开始被广泛使用。本书或许能带你开启5G移动互联网新时代。

内容简介

  本书概述了5G移动网络的核心功能,讨论了5G网络技术创新及其所面临的主要挑战,阐述了5G网络的技术路线图,展望了5G的未来发展方向。本书内容丰富,涵盖影响5G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未来的互联网、云计算、小型基站、自组织网络、协同通信、动态频谱管理、认知无线电、广播宽带融合、5G移动通信网络的安全挑战,以及绿色射频等到内容。本书首次从整体的角度,向5G产业链中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阐述了5G网络关键技术的趋势,提出了解决5G移动系统无缝运行的跨学科设计方案。

作者简介

  Rui L.Aguiar,2001年获得阿威罗大学的电气工程博士学位。现在是阿威罗大学教授,之前在卡耐基梅隆大学信息网络学院担任兼职教授。他在ITAV领导了关于下一代网络架构和协议的研究团队。目前的研究方向是先进无线网络系统的实现,重点是关于未来Internet网络QoS和移动性等方面的研究。他已经发表了400余篇论文,并且作为多个学术会议的技术主席,例如Monami 2012、NTMS 2014、ISCC 2014、MobiArch 2014等,并经常被邀请进行关于5G网络的学术演讲。

  江甲沫,博士,现就职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要从事3GPP标准化、IMT-Advanced系统关键技术及相关测试工作。

目录

第1章 5G驱动力:无处不在的连接型社会 /1
1.1 简介 / 1
1.2 无线通信的历史发展趋势 / 2
1.3 从LTE技术向“后4G”技术的演进 / 5
1.4 5G路线图 / 7
1.5 5G的10个核心点 / 7
1.5.1 现有无线接入技术的演进 / 8
1.5.2 高密度小小区的部署 / 9
1.5.3 自组织网络 / 9
1.5.4 机器类通信 / 10
1.5.5 发展毫米波的无线接入技术 / 10
1.5.6 重新设计回传链路 / 11
1.5.7 能量效率 / 11
1.5.8 为5G分配新的频谱资源 / 12
1.5.9 频谱共享 / 12
1.5.10 无线接入网虚拟化 / 13
1.6 欧洲5G研发情况 / 13
1.6.1 Horizon 2020框架项目 / 14
1.6.2 5G基础设施公私合作伙伴关系 / 15
1.6.3 METIS项目 / 16
1.6.4 5G创新中心 / 17
1.6.5 各公司愿景 / 17
1.7 北美5G研发情况 / 18
1.7.1 高校研究 / 19
1.7.2 企业研究 / 19
1.8 亚洲5G研发情况 / 20
1.8.1 中国5G研发情况 / 20
1.8.2 韩国5G研发情况 / 24
1.8.3 日本5G研发情况 / 26
1.9 5G架构 / 28
1.10 小结 / 30
致谢 / 31
参考文献 / 31
第2章 5G Internet /35
2.1 简介 /35
2.2 物联网与上下文感知 /39
2.2.1 物联网 /40
2.2.2 上下文感知 /42
2.3 组网重配置和虚拟化支持 /43
2.3.1 网络定义组网 /44
2.3.2 网络功能虚拟化 /46
2.4 移动性 /48
2.4.1 从现有Internet出发的演进方法 /49
2.4.2 全新设计方法clean-slate /54
2.5 服务质量控制 /56
2.5.1 网络资源供应 /57
2.5.2 聚合资源供应 /58
2.6 资源超量供应的改进方法 /61
2.6.1 控制信息寄存器 /62
2.6.2 业务许可控制策略 /63
2.6.3 网络资源提供 /63
2.6.4 控制执行功能 /65
2.6.5 网络配置 /65
2.6.6 网络操作 /66
2.7 小结 /68
致谢 /69
参考文献 /69
第3章 5G移动网络的小小区 /78
3.1 简介 /78
3.2 小小区是什么? /80
3.2.1 候选小小区技术:WiFi和家庭基站 /82
3.2.2 WiFi和家庭基站的性能-室内vs室外 /89
总结 /91
3.3 密集部署的容量限制和性能增益 /92
3.3.1 多天线技术的性能增益 /92
3.3.2 小小区的性能增益 /94
总结 /96
3.4 移动数据需求 /98
3.4.1 方案策略 /98
3.5 需求VS容量 /102
3.6 小小区的挑战 /111
3.7 小结和展望 /114
参考文献 /118
第4章 下一代无线网络中的协作通信 /126
4.1 简介 /126
4.2 协作分集和中继策略 /129
4.2.1 协作和网络编码 /129
4.2.2 协作ARQ MAC协议 /130
4.3 PHY层对MAC协议分析的影响 /133
4.3.1 快衰落和阴影衰落对QoS保证数据包接收的影响 /134
4.3.2 阴影衰落空间相关性的影响 /135
4.4 研究实例:NCCARQ /136
4.4.1 NCCARQ概述 /136
4.4.2 PHY影响 /137
4.5 性能评估 /139
4.5.1 仿真场景 /140
4.5.2 仿真结果 /141
4.6 小结 /146
致谢 /147
参考文献 /147
第5章 移动云:未来通信平台技术与业务 /150
5.1 简介 /150
5.2 移动云 /152
5.2.1 用户资源 /156
5.2.2 软件资源 /156
5.2.3 硬件资源 /157
5.2.4 网络资源 /158
5.3 移动云使能技术 /159
5.3.1 移动用户域 /160
5.3.2 无线技术 /162
5.3.3 软件和中间件 /167
5.4 网络编码 /168
5.5 小结 /174
参考文献 /174
第6章 5G无线网络的认知无线电 /177
6.1 简介 /177
6.2 5G认知无线电技术总览 /178
6.3 利用认知无线电的频谱优化 /180
6.4 5G的相关频谱优化 /181
6.4.1 动态频谱接入 /181
6.4.2 频谱管制政策 /183
6.4.3 市场政策和模型 /183
6.5 认知无线电和频谱聚合 /184
6.6 高能效的认知无线电技术 /185
6.7 5G认知终端的关键需求和挑战 /186
6.7.1 5G认知无线电终端 /187
6.7.2 5G认知终端的挑战 /190
6.8 小结 /193
参考文献 /194
第7章 解决无线频谱危机:将白频谱用于5G? /196
7.1 简介 /196
7.2 背景 /199
7.2.1 早期的频谱管理 /200
7.2.2 广播电视白频谱的历史 /201
7.2.3 雷达白频谱的历史 /203
7.3 电视白频谱技术 /203
7.3.1 标准 /205
7.3.2 白频谱的工作方式 /206
7.4 白频谱的机会与挑战 /208
7.5 广播电视白频谱的应用 /212
7.5.1 固定无线网络 /214
7.5.2 公共安全应用 /216
7.5.3 移动宽带 /217
7.6 国际上的努力 /220
7.7 白频谱在5G中的角色 /221
7.8 小结 /222
参考文献 /223
第8章 趋向统一的5G广播-宽带架构 /228
8.1 简介 /228
8.2 研究背景 /229
8.3 挑战 /233
8.3.1 频谱规划 /233
8.3.2 终端市场分裂风险 /235
8.3.3 电视消费模式转变和灵活方案需求 /236
8.3.4 商业相关障碍 /237
8.3.5 社会需求:扮演欧洲公共服务多媒体平台的电视广播 /237
8.4 广播-宽带融合方案中的候选网络架构 /238
8.4.1 方案1:电视频段上的蜂窝广播架构 /239
8.4.2 方案2:混合网络架构――采用DVB-T2 FEFs技术的LTE传
输 /241
8.4.3 方案3:下一代公共广播系统 /243
8.5 广播-宽带融合研究:需要做什么? /244
8.5.1 欧洲电视和视频的未来消费模式 /245
8.5.2 广播-宽带融合架构方案选择 /245
8.5.3 广播-宽带融合方案仿真与评估 /245
8.5.4 可行性研究 /246
8.6 小结 /246
参考文献 /247
第9章 5G通信安全 /249
9.1 简介 /249
9.2 潜在5G通信系统架构概述 /250
9.3 5G通信系统中的安全问题和挑战 /252
9.3.1 用户终端 /252
9.3.2 接入网络 /255
9.3.3 核心网 /260
9.3.4 外部IP网络 /262
9.4 小结 /263
参考文献 /263
第10章 5G移动网络的SON演进 /266
10.1 简介 /266
10.2 UMTS和LTE中的SON /268
10.3 5G中的SON需求 /280
10.4 面向小小区为主的异构网络的演进 /285
10.4.1 面向5G的SON新架构 /287
10.5 小结 /290
参考文献 /291
第11章 5G绿色灵活射频 /292
11.1 简介 /292
11.2 无线系统设计 /293
11.2.1 5G中的天线设计 /294
11.2.2 面向5G的基于SIW的无源前端设计 /308
11.2.3 射频功率放大 /313
11.3 MIMO系统中的非线性串扰 /317
11.4 小结 /323
致谢 /324
参考文献 /324
第12章 总结及未来展望 /329
12.1 下一代网络的设计驱动力 /329
12.2 5G:一种绿色的网络互联体验 /330
12.2.1 大幅减少信令开销的新方法 /334
12.3 5G移动通信的愿景 /335
12.4 小结 /339
缩略语 /343

前言/序言

  欧洲首次开始大规模部署4G网络,可以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宽带移动数据服务。然而,移动数据业务流量仍然在高速持续增长,很多高级的宽带业务需求进一步推动着当前标准的演进,实现无线技术和更高速率间的更紧密融合,需要新一代移动通信:即5G。向5G演进被认为是因特网业务与现有移动网络标准的融合,通过具有高速连接速率的异构网络实现“移动互联网”。在5G的演进路线上,绿色通信也将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主流的移动通信研究机构通过高成本效率的设计方案构建更加绿色的移动生态系统。事实上,由新涌现的业务和技术趋势可以越来越清晰地看出,能效和单比特成本的降低,服务的泛在化以及高速连接将成为下一代网络的主要特征。
  目前,5G的概念仍不清晰,一些研究机构也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理念。本书致力于将零散的5G移动通信观点进行整合,试图描绘一个更加清晰的技术路线,明确提出1000倍传输速率提升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和需求。
  鉴于本书作者在欧洲技术研究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及一直在进行5G前沿通信技术研究,本书的目的是首次对5G进行开放式讨论,希望成为包括学术界和产业界在内所有5G相关研究人员的有用工具,在这个快速演进的时代,为推动进一步的技术创新带来启发。
  Jonathan Rodriguez
  高级研究员
  葡萄牙阿威罗大学电信学院
  致谢
  编者感谢对本书各个章节作出贡献的合作者,同时也要感谢阿威罗大学电信学院4TELL团队在本书编辑过程中提出的很多有价值的建议。特别感谢Shahid Mumtaz博士在亚洲5G研究方向提供了及时地帮助以及Evariste Logota博士在结论部分(未来因特网)提供的见解,此外,也非常感谢Claudia Barbosa在本书语言文字校对方面所做出有辛勤工作和努力。
  编者也希望感谢ARTEMIS ACCUS(FCT-ARTEMIS-005-2012/GA编号 333020)为第二章5G因特网的撰写提供了灵感,同时,也特别感谢FCT SMARTVISION(PTDC/EEA-TEL/119228/2010)和FP7-CODELANCE(FP7-IAPP-285969)项目为第九章安全挑战相关内容所做出的贡献。

5G:开启移动网络新时代 引言 我们正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技术变革的浪尖之上。从最初的模拟通信到如今的万物互联,移动网络的发展速度和影响力,一次又一次地重塑着我们的生活、工作乃至整个社会的面貌。每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迭代,都意味着一次巨大的飞跃,不仅体现在速度的提升,更在于其能够支撑的新应用、新服务,以及由此催生的新产业和新经济模式。而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正是这场变革中最具颠覆性的一股力量,它不仅仅是4G的简单升级,更是一次从根本上的重构,预示着一个全新的移动网络时代的到来。 本书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索5G技术的核心奥秘,剖析其在技术原理、架构设计、关键性能指标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独特之处。我们将从宏观视角审视5G如何颠覆传统行业,催生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并详细解析其在智能制造、自动驾驶、智慧医疗、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领域的应用潜力,描绘一个触手可及的智能未来。同时,本书也将关注5G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包括技术成熟度、部署成本、安全隐私、频谱资源以及国际竞争等,并探讨应对之策,以期为各界人士提供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框架。 第一章:5G的诞生与演进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辉煌的演进过程。从2G的数字通话,到3G的数据传输,再到4G的移动宽带,每一代技术都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我们将在本章回顾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分析历代技术的主要特点、突破性进展以及对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深入探讨孕育5G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技术驱动力。为何需要5G?它解决了前几代技术存在的哪些瓶颈?是什么样的需求和应用场景驱动了5G技术的研发?我们将从用户需求、产业发展、国家战略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揭示5G诞生的必然性。 第二章:5G的核心技术解析 5G之所以能够实现飞跃式的发展,离不开一系列颠覆性的核心技术的支撑。本章将对5G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剖析。 毫米波(mmWave)与Sub-6GHz频段: 5G采用了更宽的频谱带宽,包括之前未被充分利用的毫米波频段,以提供极高的带宽和数据速率。我们将解释毫米波和Sub-6GHz频段的特性、优势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考量,并探讨其在传播损耗、穿透性等方面的挑战。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assive MIMO): Massive MIMO技术通过在基站部署大量天线,实现对信号的更精细化控制,显著提升频谱效率和网络容量。我们将详细介绍Massive MIMO的工作原理,包括波束赋形(Beamforming)、用户分离等技术,并分析其对提升网络性能的关键作用。 网络切片(Network Slicing): 网络切片是5G的核心创新之一,它允许将物理网络虚拟化为多个逻辑网络,为不同的应用场景提供定制化的网络服务。我们将阐释网络切片的定义、实现机制,并重点探讨其如何满足不同行业对网络延迟、带宽、可靠性等差异化需求,例如为自动驾驶提供低延迟、高可靠的网络,为高清视频提供高带宽的网络。 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与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 5G在设计之初就着力于满足不同类型的业务需求。URLLC旨在提供极低的延迟(毫秒级)和极高的可靠性,这是实现远程操控、自动驾驶等关键应用的基础。mMTC则面向海量物联网设备的连接需求,提供高连接密度和低功耗的通信能力。我们将深入解析这两种通信模式的特点、技术挑战以及应用场景。 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与云计算的协同: 5G的低时延特性与边缘计算的结合,将计算和存储能力推向网络边缘,靠近用户和数据源。我们将探讨边缘计算如何与5G协同工作,减少数据传输延迟,提升响应速度,为实时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第三章:5G网络架构与部署 理解5G技术,离不开对其网络架构和部署方式的认知。本章将深入探讨5G网络的构成要素和发展思路。 5G核心网(5GC): 5G核心网采用了全新的服务化架构(SBA),与4G核心网相比,其更加灵活、开放和可编程。我们将介绍5GC的关键功能实体(如AMF、SMF、UPF等),以及服务化架构带来的优势,包括更高的灵活性、更快的业务部署和更优化的资源利用。 接入网(RAN)的演进: 5G的无线接入网(RAN)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包括集中式RAN(CRAN)、分布式RAN(DRAN)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虚拟化RAN(vRAN)和开放式RAN(O-RAN)。我们将分析不同RAN部署模式的特点、优势和挑战,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支撑5G网络的覆盖和性能。 频谱分配与管理: 频谱是宝贵的无线资源,5G需要更多、更灵活的频谱来满足其高性能需求。我们将探讨5G所使用的不同频段,以及频谱的分配、许可和管理策略,并分析频谱对5G部署的影响。 网络演进路径: 5G网络的部署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多个阶段。我们将介绍NSA(非独立组网)和SA(独立组网)两种不同的部署模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演进关系。理解这些部署模式,有助于我们把握5G发展的实际进程。 第四章:5G赋能的未来应用 5G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是开启未来无限可能的钥匙。本章将重点聚焦5G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前景,描绘一个由5G驱动的智能世界。 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 5G的低时延、高可靠性将彻底改变制造业的面貌。我们将深入探讨5G如何支撑工业自动化、机器人协作、远程设备监控与维护、柔性生产线等,赋能智能工厂的建设,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自动驾驶与智慧交通: 自动驾驶汽车的实现离不开5G提供的低时延、高可靠通信。我们将分析5G在车联网(V2X)通信中的作用,包括车辆之间的实时信息交换、车辆与基础设施的协同,以及如何通过5G提升交通安全和运行效率。 智慧医疗与远程医疗: 5G将为医疗健康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从远程手术、远程诊断、实时患者监护,到高清医学影像传输,5G将打破地域限制,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惠及更多患者。 超高清视频与沉浸式体验: 4K/8K超高清视频、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沉浸式体验,对网络带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5G强大的带宽能力将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影音娱乐体验,并催生新的内容创作和消费模式。 智慧城市与公共服务: 5G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石。从智能交通管理、环境监测、智慧安防,到远程教育、智慧政务,5G的应用将全面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居民生活品质。 物联网(IoT)的爆发: 5G的mMTC特性将极大推动物联网的发展。海量的传感器、智能设备将能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接入网络,为智慧家居、智慧农业、智能物流等领域带来无限可能。 第五章:5G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任何一项颠覆性技术的落地,都伴随着挑战与机遇。本章将对5G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探讨,并分析其中蕴含的机遇。 技术成熟度与标准化: 尽管5G标准已经初步确立,但部分关键技术仍需进一步成熟和完善。我们将关注5G技术的演进和标准化进程,以及可能出现的潜在技术瓶颈。 高昂的部署成本: 建设一张覆盖广泛、性能优越的5G网络需要巨额的投资。我们将分析5G网络建设的成本构成,以及运营商和政府在部署过程中所面临的经济压力。 安全与隐私问题: 随着连接设备数量的激增和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网络安全和用户隐私保护面临新的挑战。我们将探讨5G网络在安全设计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如何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 频谱资源的争夺与分配: 5G需要更多的频谱资源,如何合理分配和管理这些宝贵的资源,成为全球各国关注的焦点。我们将分析当前全球频谱分配的现状,以及可能出现的竞争与合作。 商业模式的创新: 5G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升级,更需要与之匹配的商业模式创新。我们将探讨如何从5G的应用场景中挖掘新的商业价值,以及不同行业如何与5G技术相结合,实现共赢。 国际竞争与合作: 5G技术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竞争的重要领域。我们将分析当前全球5G技术研发和部署的格局,以及各国在技术、标准、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竞争与合作态势。 结论 5G,作为移动通信的下一代技术,其影响力早已超越了通信领域本身。它是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也是一次面向未来的产业升级。本书通过对5G核心技术、网络架构、应用场景以及发展挑战的全面解析,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关于5G的完整认知体系。我们相信,随着5G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的深入拓展,一个更加智能、互联、高效的未来正加速到来。对于企业而言,理解和拥抱5G,将是把握未来发展机遇的关键;对于个人而言,5G将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数字生活体验。让我们共同期待并积极参与到这场由5G开启的移动网络新时代之中。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历史和技术演进都充满好奇心的普通读者,我发现《5G:开启移动网络新时代》这本书的视角相当独特。它不仅仅是聚焦于5G技术本身,而是将其置于整个通信技术发展的宏大叙事中。书中对前几代移动通信技术(1G到4G)的简要回顾,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技术演进的脉络和迭代的逻辑。这种“纵向”的梳理,帮助我理解了5G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前代技术的集大成者和突破性发展。更重要的是,书中并没有将5G仅仅描述成一种“快”的技术,而是深入探讨了它在“连接数量”、“延迟”、“可靠性”等方面的革命性提升,以及这些提升如何为全新的应用场景打开了大门。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万物互联”概念的解读,它不仅仅是“人与人”的连接,更是“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这种全局性的视角让我对未来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想象。这本书让我感觉,我不仅仅是在了解一个技术名词,而是在阅读一段关于人类社会通信方式进化的史诗。

评分

读罢《5G:开启移动网络新时代》,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手机信号背后,蕴含着如此精密的工程和前瞻性的规划。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巧妙,他并没有一开始就陷入技术细节,而是从宏观的角度,描绘了5G诞生之前的背景,以及它所要解决的痛点。我记得书中提到了,随着物联网设备的爆炸式增长,以及高清视频、VR/AR等应用对带宽和延迟的严苛要求,原有的4G网络已经显得力不从心。这种铺垫让我对5G的出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并非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必然产物。然后,书中循序渐进地介绍了5G的核心技术,比如毫米波、大规模MIMO等等,虽然我并非技术背景,但在作者的引导下,我能大致理解这些技术是如何协同工作的,它们又为实现5G的超高速、低延迟和海量连接提供了怎样的基础。我尤其对书中关于5G频谱的讨论印象深刻,这就像是为信息高速公路选择了最合适的“车道”,直接影响着网络的效率和覆盖范围,这其中的权衡与决策,是多么复杂而又关键。

评分

我一直对科技的社会影响以及伦理问题很感兴趣,而《5G:开启移动网络新时代》在这方面也给了我不少启发。书中没有回避5G发展过程中可能带来的挑战,比如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以及数字鸿沟的加剧等问题。我记得有一个章节详细讨论了,当万物互联成为现实,海量的数据流涌动时,我们如何才能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不被泄露,如何避免技术进步反而加剧社会的不平等?这让我思考,技术的发展不仅仅是工程师的责任,更需要政策制定者、企业以及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共同努力,去引导和规范它的发展方向。书中也探讨了5G在推动社会公平和普惠方面的潜力,例如通过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让偏远地区的人们也能享受到优质的资源,这是一种令人欣慰的愿景。我觉得,一本书如果只谈技术优势而不谈潜在风险,那就显得不够全面,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它让我看到了5G的双面性,既带来了无限可能,也伴随着需要我们认真应对的挑战。

评分

我是一名对未来发展趋势比较关注的创业者,在阅读《5G:开启移动网络新时代》时,我更多地是从商业应用的视角去审视。书中关于5G赋能各行各业的案例分析,给我提供了很多灵感。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工业互联网和智慧城市的章节印象深刻。想象一下,工厂里的每一个设备都能实时联网,数据分析驱动着生产效率的极大提升,产品质量得到精准控制,这对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无疑是颠覆性的。而在城市层面,5G可以支撑起更加智能化的交通管理、环境监测、公共安全系统,让城市运行更加高效、便捷、安全。书中也提及了5G在娱乐、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比如沉浸式的VR体验、个性化的在线教育、以及远程精准的手术指导等等。这些都让我看到了新的商业机会和发展蓝海。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更深入地剖析,在5G时代,哪些商业模式会兴起,哪些会消亡,以及创业者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规避风险,去构建未来的商业生态。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5G:开启移动网络新时代》本身就足够吸引人了,作为一名对科技发展一直保持着好奇心的普通读者,我被这个响亮的承诺所吸引。我常常在想,我们每天依赖的手机网络,到底还能进化到什么程度?从2G的短信时代,到3G让我们能初步上网,再到4G让视频流媒体成为可能,每一次迭代都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如今,“5G”这个词汇更是频繁出现在各种新闻和讨论中,似乎预示着一场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规模宏大的变革。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5G到底与之前的网络技术有什么本质区别?它不仅仅是网速的提升,是否还包含了更多隐藏的潜力,比如更低的延迟,更大的连接密度,以及更广泛的应用场景?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复杂的电信技术术语,去理解5G的核心原理,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豁然开朗,真正明白它将如何塑造我们未来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智能家居到自动驾驶,从远程医疗到工业自动化,这些看似科幻的场景,是否都能在5G的赋能下成为现实?我渴望了解这种“新时代”究竟意味着什么,它将如何改变我的工作、娱乐,甚至是社交方式。

评分

性价比高,非常不错哦

评分

学习5g,价格便宜书质量很好

评分

棒棒棒棒棒棒

评分

5g时代急先锋

评分

挺好的!学习中!

评分

科普性质的书,内容一般。

评分

替单位买的,还没看,相信京东

评分

哎呦不错哦

评分

科普性质的书,内容一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