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手册由上海交通大学12所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麻醉科通力合作,由我国著名麻醉学专家杭燕南、俞卫锋、于布为和王祥瑞教授主编 李士通、江伟、石学银、徐美英、张马忠、皋源、姜虹、罗艳 、闻大翔和陈杰教授为副主编,德高望重的孙大金、庄心良、朱也森和马家骏教授审阅。
《当代麻醉手册》第3版共分8个部分,98章,附录2篇,内容包括麻醉前淮备和病情估计、麻醉药理、麻醉方法、各科手术和特殊病人麻醉、临床监测、重症治疗以及疼痛治疗等。本手册在第2版基础上,吸取近年国内外麻醉手册的精华,参考循征麻醉医学、各类指南,结合工作在临床一线专家们的经验,对第2版的每一个方面进行仔细修改和补充,尽量做到简明扼要,内容新颖,紧密结合临床实际。 本手册为麻醉与危重病医学提供实用参考资料,有助于广大麻醉医师,尤其是麻醉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的临床实践。
杭燕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麻醉和重症医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药学会麻醉药理分会顾问,中华麻醉学杂志顾问,上海医学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顾问,上海医学会疼痛学专业委员会顾问。
俞卫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麻醉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学会麻醉学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麻醉学杂志副主编,临床麻醉学杂志副主编。
于布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麻醉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会长,上海医师学会麻醉学分会会长,中华麻醉学杂志副主编,临床麻醉学杂志副主编,世界麻醉学会联合会学术组理事。
Ⅰ 麻醉前准备和术前病情估计
1 麻醉前准备
2 术前病情估计
Ⅱ 麻醉药理
3 麻醉辅助药
4 吸入麻醉药
5 静脉麻醉药
6 麻醉性镇痛药及其拮抗药
7 骨骼肌松弛药
8 局部麻醉药
9 非甾体类抗炎药及其辅助用药
10 增强心肌收缩药
11 血管收缩药
12 抗高血压药和控制性降压药
13 抗心律失常药
14 止血药和抗凝药
15 激素和抗组胺药
16 晶体液和胶体液
17 利尿药和脱水药
Ⅲ 麻醉方法
18 神经阻滞和局部静脉麻醉
19 蛛网膜下腔阻滞
20 硬膜外阻滞
21 腰硬联合麻醉
22 喉罩的临床应用
23 气管内插管术
24 困难气道处理
25 静脉麻醉、吸入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
26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
27 低温麻醉与体外循环
28 麻醉机的结构和安全使用
29 麻醉后恢复室及并发症的防治
Ⅳ 各科手术麻醉
30 神经外科手术麻醉
31 颈部手术麻醉
32 口腔颌面手术麻醉
33 眼科手术麻醉
34 耳鼻喉科手术麻醉
35 胸部手术麻醉
36 肺隔离和单肺通气技术
37 后天性心脏病手术麻醉
38 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麻醉
39 血管手术麻醉
40 腹部手术麻醉
41 腹腔镜手术麻醉
42 骨科手术麻醉
43 整形外科手术麻醉
44 泌尿外科手术麻醉
45 妇科手术麻醉
46 剖宫产麻醉
47 高危妊娠患者剖宫产麻醉
48 孕期及孕前期手术麻醉
49 手术室外麻醉
50 日间手术麻醉
51 肝移植手术麻醉
Ⅴ 特殊患者麻醉
52 老年患者麻醉
53 小儿麻醉
54 新生儿麻醉
55 创伤患者麻醉
……
Ⅵ 重症监测方法
Ⅶ 重病治疗技术
Ⅷ 疼痛治疗
附录1 麻醉失误防范措施
附录2 麻醉与围术期应急流程
附录3常用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参考值
《当代麻醉手册》第2版出版又历时5年,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由于麻醉学发展很快,学术交流频繁,麻醉患者大量增多,全国各地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年轻麻醉医师不断增加,全国各大城市开始启动麻醉住院医师规范化专业培训工作,需要临床实用的参考书。为了跟上时代发展和满足读者的需要,我们启动《当代麻醉手册》第3版编写。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现有瑞金医院、仁济医院、新华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市九人民医院五所附属医院的基础上,还有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1人民医院、第六人民医院、胸科医院、儿童医院、国际妇幼保健院和精神卫生中心等医院,以及2013年加盟的历史悠久的同仁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院的临床各科医疗更加齐全,麻醉学科医、教、研实力进一步提升,增强了我们编写第3版的信心。
《当代麻醉手册》第2版原有正文96章,修改后的第3版为98章,附录3篇,内容约增减了1/4,把腹腔镜手术麻醉从腹部手术中分出来,还增加了日间手术麻醉和精神障碍患者麻醉,丰富了产科麻醉的内容等。同时,对每一章进行仔细修改和补充,参考新的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的专家共识、美国和欧洲的循证临床麻醉有关资料。内容更加新颖、实用和简明扼要,希望《当代麻醉手册》第3版能成为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的实用参考资料,有助于广大麻醉医师,尤其是麻醉住院医师的临床实践,使之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本手册经过上海交通大学各附属医院麻醉科的通力合作,《当代麻醉手册》第3版的编写作者增添了许多新生力量,少数老专家及调离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的专家不再参与第3版编写,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感谢。为了继承历史和发展学术,新增俞卫锋、于布为和王祥瑞教授为主编,由李士通、江伟、石学银、徐美英、张马忠、姜虹、罗艳、闻大翔、皋源、陈杰教授为副主编,德高望重的孙大金、庄心良、朱也森和马家骏教授审阅。希望这本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院编写的《当代麻醉手册>今后每隔5年修订一次,不断提高质量,永远传承。
在第3版编写过程中,仁济医院麻醉科陈杰和王珊娟主任及重症医学科皋源主任大力支持,许多中青年医师,以及周仁龙博士和黄萍医师付出辛勤劳动。虽经大家认真校对,尽量减少错误,难免也有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指正和谅解。
哇,这本《当代麻醉手册(第3版)》简直是我的救命稻草!作为一名刚入行不久的麻醉医生,之前总是觉得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之间总有一层隔阂,看文献又庞杂零散,想快速掌握关键信息总是有点力不从心。但这本书完全改变了我的感受。它不是那种堆砌大量晦涩理论的书,而是真正从临床出发,把每一个麻醉场景都剖析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喜欢它对于不同年龄段、不同合并症患者的麻醉处理的详细阐述。比如,在处理老年高血压患者时,书中不仅列出了推荐的药物和剂量,还深入分析了这些药物在老年人心血管系统上的潜在风险和应对策略,甚至还考虑到了他们可能存在的认知功能下降对配合度的影响。这让我觉得非常安心,在面对复杂病例时,不再是凭着经验“摸石头过河”,而是有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清晰的操作思路。而且,书中关于区域阻滞的章节,图文并茂,非常直观,我跟着练习了好几次,现在已经能熟练地进行一些常用部位的阻滞了,病人的舒适度也大大提高。
评分我是一名资深麻醉护士,长期以来,我总觉得麻醉学的某些理论知识对我们一线操作人员来说,有些过于高深和抽象。但《当代麻醉手册(第3版)》这本书,真的拉近了我们和麻醉医生之间的距离。它用一种非常贴近临床实际的角度,解释了许多我们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比如,在处理术中低血压时,书中不仅列出了可能的原因,还详细描述了作为护士,我们可以如何协助医生进行判断和处理,以及哪些监护指标是我们必须时刻关注的。它对于麻醉机的操作和维护的讲解也相当到位,让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从而更好地保障手术的安全。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围手术期并发症预防和管理的章节,它详细列举了各种潜在的风险,并给出了我们作为护士可以采取的预防措施,这让我们在工作中更加主动,也更有底气。这本书真的让我们一线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麻醉的全局,从而更有效地配合医生,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优质的护理。
评分作为一名对麻醉技术充满好奇心的医学生,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性地学习麻醉学知识的书籍,《当代麻醉手册(第3版)》无疑满足了我的需求,甚至超出了我的预期。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生动有趣,它不像一些枯燥的教科书,而是通过大量的病例分析和图示,将复杂的麻醉知识变得易于理解。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不同麻醉方式选择的讨论。书中不仅仅是罗列各种麻醉方式的优缺点,更是从患者的安全性、手术的需求以及医生的技术熟练度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在特定情况下会选择某种麻醉方式。例如,在描述全凭静脉麻醉(TIVA)时,它不仅解释了其生理基础和临床应用,还详细讲解了如何根据患者的反应,实时调整药物剂量,从而实现精准的麻醉深度控制。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麻醉世界的大门,让我对这个学科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
评分我是一名在手术室里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麻醉医生,阅书无数,但《当代麻醉手册(第3版)》依然给我带来了不少惊喜。与其他教科书相比,这本书的最大亮点在于它的“前沿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它不仅涵盖了麻醉学的经典理论,更重要的是,它紧密追踪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技术突破。比如,书中关于新型麻醉药物的 pharmacokinetics 和 pharmacodynamics 的分析,以及它们在特定手术场景下的应用,都让我耳目一新。此外,它对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新理念和新方法的介绍,比如多模式镇痛的应用,也为我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最让我赞赏的是,这本书并没有止步于理论的讲解,而是将这些新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联系起来,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操作建议和注意事项。例如,在介绍微创手术的麻醉管理时,它不仅分析了手术本身的特点,还深入探讨了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手术效果和最快的术后恢复。
评分自从翻开《当代麻醉手册(第3版)》后,我感觉自己像开启了麻醉世界的“任意门”。这本书的编排逻辑简直是天才,每一个章节都像是在解决一个临床上的“疑难杂症”。我一直对危重症患者的麻醉管理感到头疼,特别是那些心肺功能严重受损的病人,稍微有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导致病情急转直下。而这本书,就像为我量身打造了一份“危机处理指南”。它详细介绍了在不同危重情况下的评估流程、监测要点以及药物选择,甚至连最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比如液体管理和电解质平衡,都进行了详尽的说明。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脓毒症患者麻醉处理的部分,书中不仅强调了血流动力学稳定,还细致地讲解了如何选择合适的镇静镇痛药物,以及如何最小化对器官功能的进一步损害。读完这一章,我感觉自己对这类病人的信心倍增,不再像以前那样紧张和束手无策。这本书真的让我明白了,麻醉不仅仅是“打麻药”,更是一门精细的艺术,需要对生理病理有深刻的理解,以及对风险的精准预测和控制。
评分质量不错,值得购买!!
评分改正了第二版的一些错误,写得不错,内容五分。包装差评,就一个袋子装,完全没有保护措施,拿到的时候袋子都坏了,书也有些皱,还好没有弄脏。
评分整体内容可以,毫无包装,感觉像盗版
评分交大的葵花宝典,很实用
评分交大的葵花宝典,很实用
评分送货速度快,服务态度好,书本正版
评分相比第二版,内容增加不多。
评分质量不错,值得购买!!
评分书的质量还可以啊,内容基本上没有错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