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学家斯末特莱的自传体小说
※英国18世纪启蒙时期现实主义的重要代表作。作者从启蒙哲学的理性原则出发,通过一个苏格兰穷苦青年医师的坎坷不平的遭遇,全面地展现了“产业革命”前夕英国封建、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现实
《蓝登传》是斯末莱特的小说处女作,是一部典型的流浪汉小说,同时有很强的自传性质。它讲述了苏格兰人蓝登寻找爱情与财富的经历。因为不愿忍受祖父的家暴,蓝登很小就离开了家,到伦敦谋生,通过努力获得医生执照,并当上助理海军医生,后遭遇不幸,沦为奴仆,返回伦敦后,又因债台高筑而入狱。后来他的叔父将他救出,两人四处流浪,在西班牙遇见了他的父亲。他的父亲也是早年离家,现在已经成为富豪。从此,蓝登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绅士生活。
斯末莱特(Tobias Smollett , 1721—1771),十八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出身于贵族家庭,曾在格拉斯哥大学学医,也曾作为外科医生开业,但对文学的兴趣主导了他的余生。他写诗、剧本、小册子,也从事翻译和出版活动,但主要的成就是小说。主要著作有《蓝登传》《皮克尔传》《菲迪南伯爵传》等。
杨周翰(1915—1989)(译者),中国莎士比亚研究的拓荒者,当代中国比较文学奠基人,学贯中西的比较文学和西方文学研究大师,西方古典文学、英美文学翻译家。主要著作有《十七世纪英国文学》《攻玉集》《镜子与七巧板:比较文学论丛》《中国比较文学年鉴》(主编)等。
作者序
寓言一则
卷一
卷二
译后记
寓言一则
有一位青年画师一时高兴,画了一幅类似人物画的图画,上面画的是一只狗熊,一只猫头鹰,一只猴子,一头毛驴;为了使这幅画更加醒目、更加幽默、更加有意义,他又从人的生活中摘出几样不同的标志加在每个形象身上。
狗熊布鲁因的打扮和神气就象个老得掉了牙的、醉醺醺的军人;猫头鹰停落在一把咖啡壶的壶柄上,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好象在出神地看报;毛驴头上点缀了一顶其大无比的、后面扎着小辫的假发(但是还盖不住它的一对长耳朵),端坐着让猴子画他的肖象;猴子手里就拿着画具。这一幅古怪的人物画提供了一些笑料,获得了普遍的赞许;忽然有人恶作剧,暗示说,整个这幅画是画家在讽刺他的朋友。他这话一传出去,当初鼓掌赞成这幅画的人就嘀咕起来了,甚至以为画中人物是在暗指自己。
其中有一位上了年纪的体面人,在军队里服务过,名誉很好;他认为这是在侮辱他,一怒之下就闯到画家的住所,画家正巧在家,他就说道:“喂,猴先生,我很想叫你明白明白:狗熊虽然掉了牙,他还有脚掌;而且他还没有醉得连你那无理取闹都看不出来。我凭耶稣流的血发誓,先生,你画的那副没牙的嘴脸是一种该死的、可耻的人身诽谤;你不要以为我一点骨气都没有,我还能挺直腰板,表示愤怒呢。”他说到这里,进来了一位很有学问的医生,把他话头打断。这位医生满脸怒气,冲到被吿(指画家)面前,喊道:“你把毛驴的耳朵画得这样长,假如我们来把大马猴的耳朵削短,你看如何?等等,你不必躲躲闪闪地说话;我以伊斯库来撇斯的胡子起誓,我这顶假发上根根头发都会站起来审判你,定你个人身侮辱罪。—军官先生,请你来看一看,连我这头发鬈儿都让这下贱的坯子画上去了;不错,颜色不一样,不过式样和前顶却是十分相似呢。”他正在不住大声喊叫的当儿,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上议员踱了进来,摇摇摆摆地走到犯人面前,叫道:“你这猴崽子,我现在要叫你明白:除了报纸以外,别的东西我也看得懂,而且还不必戴眼镜。过来,这是你亲笔写的借据,我若不借钱给你,恐怕你自己早象一只猫头鹰了,你还敢在光天化日之下露面吗?你这忘恩负义、败坏名誉的小人!”
画家惊讶不已,他说他并没有想要得罪谁,也没有想要画某某人,但是他说了半天,毫无用处。他们都说画得太象了,谁都看得出来;他们骂他傲慢无礼、恶意伤人、忘恩负义;他们吵嚷的声音被外面的人听见了,从此人人都知道军官是狗熊,医生是毛驴,上议员是猫头鹰了,一直到他们死的那天为止。
善良的读者,我请求你看仁慈的主的面上,在你浏览下面这部书的时候,要记住这个事例,不要把五百人共有的特点划归你自己一个人。你如果看见一个人物有些不太美妙的特征很象你,不要声张;你要想一想,五官只有一官,凑不成一张脸,你的特点也许是你的圆肿鼻子,但是也可能有二十位邻居和你有同样的苦衷呢。
卷一
第一章
我的出生,我的父母。
我出生于联合王国北部,生在我祖父的宅子里。我的祖父是个相当有钱有势的绅士,屡次为国立功,声誉卓著。他在作法官任内,表现了出色的司法才干,对付乞丐的立法执行得尤其出色,他对这种人是深恶痛绝的。
我父亲是我祖父最小的儿子。老先生宅里住着一位穷亲戚,担任管家职务,我父亲爱上了她,私自娶了她,我就是他们头胎生的儿子。我母亲怀我的时候,作了一个梦,她惊慌得不得了,一天到晚缠着她丈夫,她丈夫没有办法,最后只好去求高地上的一位算命先生算算。他满想事先花几个钱贿赂贿赂算命的,让他把梦往好处圆就完了,不料这位算命先生却非常廉直。我母亲作的梦是这样的:她梦见她生了一个网球,而使她大吃一惊的是,接生婆是魔鬼,拿起球拍用力把球一打,那球立刻就无影无踪了。亲生骨肉不见了,她伤心了半天,劝不过来;忽然间她看见网球和方才一样猛可地又回来了,落在她脚下,钻进地里,于是这块地上立刻长出了一棵极美的树,开满了花儿,浓烈的花香刺激了她的神经,她就醒了。算命先生留心细听,想了一想,叫我父母尽管放心,说是他们一定会既有福分,又有名望。这番话究竟有几成应验,请看下文自然明白。
事隔不久,有个好事之徒告诉我祖父说,他的儿子和管家过从甚密;我祖父听了,大吃一惊,过了几天就对我父亲说,他到了应该想到成家立业的时候了,并且说已经给他找了一门亲事;而这门亲事,平心而论,他是没有理由反对的。我父亲发现自己的事再也隐瞒不下去了,就老老实实讲了出来,并且让他父亲原谅他没有事先征求他的同意,还说,他明知道征求他的同意也没有用处;如果把自己的心愿说了出来,祖父一定会采取有效措施,使他根本不可能达到目的。他还说,他妻子的品德、出身、容貌、贤慧等等是绝对不容非议的;至于她的经济情况,他根本不屑计较。
老先生从头到尾听他说完,克制了内心的各种情感,惟有愤怒之情克制不住;最后他不动声色地问我父亲道,他和他的妻子打算如何维持生活呢?我父亲回答说,有慈父在堂,他和妻子绝不会有饥寒之虞,他们一定始终恪尽孝道,好获得父亲的怜爱,他相信他父亲给他的费用一定符合大户人家的家境和排场的,而且他的兄弟姊妹也都托他父亲的荫庇得到一分家产,心满意足,可以引为先例。我祖父说,“你的兄弟姊妹在婚姻大事上还没有认为不屑和我商量;你若是没有一笔私房存在手里,我想你决不会忘记这件分所应作的事;你去享受你的私房吧。此外,我还要求你和你妻子今天晚上就另找住所,不久我会派人给你送一笔帐目清单,开列我花在你身上的教育费用,希望你归还。先生,你也曾到大陆上游历过了,是个懂得礼节的上等人了,很不错的上等人了,我祝你福乐无边,再会。”他说完就走了,剩下我父亲一人,他当时的情景不难想见。不过他并没有迟疑多久;他早就摸熟了他父亲的脾气,知道他父亲很高兴拿这个借口把他撵走;而且他也知道他父亲下了决心就决不更改,和米底亚人、波斯人的法律一样;他知道再去乞怜苦求也没有用处;因此,他也就不再去求他,带着哭哭啼啼的新媳妇住到了一户农舍人家去,那原是他母亲的一个老家人。
……
作者序
在各种各样的讽刺之中,最能引人入胜、最能普遍使人获得教益的,无过于在讲述一个情节处处生动有趣的故事时信手穿插进去的那种讽刺;这类故事之所以会达到这种讽刺的效果,还因为它能把常见的情景写得稀奇可笑,既使其中每一细节都以现实为根据,又能具有优美的新奇感。
读者在阅读他所偏爱的人物的经历之时,不仅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而且也会站到人物的一边,同情他的不幸,对于陷害他的人感到强烈的愤懑,心中燃起人道的激情;坏人无礼,好人受欺,两相对照,更能激起读者的不平;因此,每个故事在读者心中就产生两种效果:故事的情景既保存在记忆里,同时内心也从这事例中吸取了教训。人物既然不仅仅是一系列的姓名,而是丰富多彩的创造,因此读者就不会感觉厌倦,相反,他会感到愉快;作者从各种不同的具体情况表现生活的变化,也就有了充分的机会表现自己的才智与幽默。
传奇文学无疑是愚昧、虚妄和迷信的产物。在世界的黑暗时代,如果有人因自己的智慧或勇敢而出了名,那么他的家人和从属就利用他的这种优良品质,加以夸大,把他和他的特点说成是神圣的、超人的。普通人很容易就上了当,求他保佑,尊敬他,赞美他,以至于崇拜他。他的事迹传到后代,已经被人夸大了千百次;人们一次又一次地叙述他的事迹,借以促进道德;人们把他当天神一样看待,立庙纪念他,以资鼓励那些想要效法他的人。这样就产生了基督教以前的神话,而神话无非就是一部荒诞传奇的总汇。等到知识进步了,天才也获得了培育,这时人们又把这些故事用优美的诗歌加以美化;同时为了更能引起注意,人们就在节日,在公共场所歌唱这些故事,使听众既获得娱乐,又受到教育;有时,在战斗之前重述这些故事,来激励人们去作出光荣的事迹。由此就产生了悲剧和史诗;随着修养的提高,悲剧和史诗的发展也到达了完美的境地。古代的人们听到他们最优秀的诗人用诗歌赞咏了这些奇事之后,自然就不爱听散文的故事了。因此在古代文学的全盛时期,我们并没有发现什么传奇文学,也许色诺芬的《库洛斯的教育》一书可以算作例外;直到野蛮人入侵欧洲之后,艺术和科学开始复兴了,这一类的东西才出现。但是当人们的头脑受到僧侣巫术的蒙蔽和腐蚀,遇事轻信,以至达到最荒唐的程度,这时传奇作家就出现了,这些作家完全不顾情理,满篇写的都是些最荒唐的奇谈。论天才,他们是无法和古代诗人媲美,因此他们决心想在虚构方面超过古人,想引起读者的惊叹,而不去诉诸读者的理性判断。因此他们就乞援于魔术;不用庄严的情操和实践去充实人物的性格,徒然用体力、活跃的动作和荒诞的行为使人物显得与众不同。虽然他们所描绘的形象是无比地可笑或不近人情,但是仍然有人赞成,有人欣赏,而世人也就居然受了骑士冒险故事的精神流毒了。这时,塞万提斯起来用他那不可摹拟的嘲讽的妙笔,纠正了人类这种癖好。他以正确的观点,揭示了骑士道,改变了浪漫传奇的目的,使它成为有用而又有趣的文学,使它成为喜剧,并揭露日常生活中的愚蠢。
其他西班牙作家和法国作家也都曾经用过这个方法,但是其中最成功的要算勒萨日先生。勒萨日先生在他写的《吉尔·布拉斯》中,以无穷的幽默和智慧描写了生活中的无赖行为和缺点。我的这部作品就是仿照他的规模而写的,不过在具体写作的过程中我大胆采取了不同的作法,因为我认为在有些地方他所写的情景太离奇,太过分,或者只有在故事发生的国家才可能出现。吉尔·布拉斯的丑事大部分只能引起人的讪笑,却不能引起人的同情。连他自己都讥笑自己作的事情。他从苦难过渡到幸福,或者,虽然算不得幸福,至少也算得安适吧;但是他这变化来得太快了,读者要可怜他也来不及,连他自己也还没有来得及和痛苦混熟呢。在我看来,这种写法不仅有所牵强,而且不能引起读者对肮脏的、险恶的世道人心,激起应有的、充分的愤慨。
我所要表现的是关于一个谦卑而有品德的人如何和各种困难挣扎,是关于一个无亲无友的孤儿,一方面由于自己缺乏经验,另一方面由于人类的自私、忌妒、恶意和卑鄙的漠然态度,因而遭受到各种困难。为了使读者能够处处袒护他,所以我给了他一个比较好的出身和教育,我希望借此使心地坦率的读者对他的一系列的不幸遭遇能够寄予更热烈的同情;我固然预料到有人读到他陷入一些下流的场合时会感觉不快,但是我相信,有判断力的读者不仅能够了解这种场面的描写是不可避免的,由于他地位的低贱,他必然只能在这种场合里活动,而且在浏览这一部分生活的时候也会发现一些癖好和欲望往往披上正当的喜好、礼节或者教养的外衣,因而感觉好笑;此外,他的脾气中的一些怪僻之处我是这样处理的:他是怎样我便怎样把它表现出来。不过我想也没有必要为这种写作方法多加辩护,在这方面,最优秀的作家早已开了先例,其中有几个的名字我已经提到过了。
任何聪明的读者一看就知道我在叙述事实方面并没有违反真实;这些事实大体说来,无一不是真实的,不过具体的环境是经过改变、经过伪装了,为的是避免人身讽刺。
最后我想说一说我何以要把一个北方的不列颠人作为这部作品的主角。原因主要是这些:我只要用一点点的花费就能使他得到教育,这种教育,我认为按他的出身、地位和人品而论,他是应该受到的,但是按我计划的规定,他的力量终究是菲薄的,不可能在英国受到教育。其次,在王国的边远地区描写一些有欠文雅的举止还比较恰当,若在京畿附近就不恰当了。最后,苏格兰人性喜游历,因此我把这冒险家写成来自苏格兰,也说得过去。
高雅的读者读到这部稗史里有些人物口中说出一些无聊的骂人话来,也许会感觉不快,请允许我预先声明,我当初是这样想的:要揭露这种无聊的咒骂之荒唐可鄙,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把这些咒骂连同当时的整个谈话,如实地、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
坦白说,我起初对这种厚重的题材有些望而却步,总觉得会读得很累,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预期。它的结构安排极具匠心,采用了一种非线性的叙事手法,将不同时间线索和多重视角巧妙地编织在一起。这种处理方式,非但没有造成阅读的混乱,反而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悬念和立体感。每一次视角和时间点的切换,都像是在拼凑一幅宏大的历史拼图,读者需要主动去思考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主动参与”的阅读体验,极大地提升了沉浸感。尤其欣赏作者对于“空白”的处理,他从不把话说满,总留下一些值得推敲的细节和留白,把解释和判断的空间留给了读者自己。这让我在合上书本后,依然能沉浸在对人物动机、历史走向的反复揣摩之中。这种引发深度思考的能力,才是真正优秀作品的标志。它不仅仅是记录历史,更是在邀请我们重新审视历史的构成方式,非常值得那些喜欢逻辑推理和多层次解读的读者去细细品味。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其对“人性”刻画的毫不留情和无比真实。它没有将任何一个主要角色塑造成完美无瑕的英雄或者纯粹的恶棍,每个人物都在光明与黑暗的交界线上挣扎,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作者似乎拥有透视人心的能力,他毫不避讳地揭示了在巨大压力和诱惑面前,即便是最坚贞的信念也可能产生动摇,最崇高的目标也可能被私欲所玷污。我特别关注到其中对权力腐蚀性的描写,那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是通过大张旗鼓的恶行展现,而是通过那些微不足道的妥协、不经意的傲慢,一步步将人物推向深渊。这种对道德灰色地带的深入探索,让我感到十分震撼,因为它无比贴近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真实人性,只不过被放在了更极端的历史背景下被放大和考验。这种诚实到近乎残酷的描绘,反而让人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让我们反思自己面对困境时,又能坚守多少原则。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底,简直可以用“炉火纯青”来形容,它不像某些历史读物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诗意的张力。作者似乎对语言有着一种近乎偏执的追求,每一个词语的选用都经过了千锤百炼,组合在一起,便形成了极富画面感的叙事风格。我特别喜欢其中描绘自然风光和环境氛围的段落,那些景物描写,绝不仅仅是简单的背景交代,它们是情绪的载体,是暗示情节发展的伏笔。举个例子,有一段描绘风暴来临前的宁静,那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感,仅仅通过对云层颜色和风向变化的细致捕捉,就被烘托得淋漓尽致,让人不自觉地屏住呼吸,期待着即将到来的转折。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样优美的文字之下,作者并没有牺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它巧妙地将复杂的社会结构、错综的政治博弈,融入到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中,使得即便是对那段历史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松领会其精髓。这种“雅俗共赏”的平衡感,在严肃题材作品中是极其罕见的,读来完全没有压力,却能收获巨大的精神满足。
评分这本书的开篇就将我牢牢地吸引住了,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让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作者对于细节的把握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无论是宏大的战争场面,还是人物内心细微的情感波动,都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我尤其欣赏叙事者那种冷静而又深沉的笔调,它没有一味地渲染悲壮,反而让人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深刻反思。比如,其中对于一个重要角色的成长轨迹的描写,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他从一个懵懂的少年,如何在残酷的现实中摸爬滚打,最终蜕变成能够独当一面的领袖,每一步的挣扎、每一次的选择,都充满了人性的复杂性。我能清晰地看到,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片段,是如何一步步塑造了他的性格,最终决定了他的命运。这种细腻的情感铺陈,使得人物的形象立体而丰满,让人读来既觉震撼,又倍感亲切,仿佛这位历史人物就活在我的眼前,与我一同呼吸。全书的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高潮迭起却不失沉稳,读完后留下的余韵悠长,让人久久不能忘怀,无疑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
评分这部作品的知识密度是惊人的,但神奇的是,它读起来完全不费力气,这归功于作者极其出色的“场景构建”能力。每当涉及到重要的转折点或关键的决策会议时,作者似乎总能搭建起一个极其逼真的空间,让你仿佛置身其中,亲耳聆听那些影响历史进程的对话。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隐形的旁观者,见证了那些幕后交易的复杂性,感受到了决策者所承受的巨大心理负担。书中的一些段落,对于军事部署或行政决策的描述,逻辑严密到令人拍案叫绝,它并非简单的术语堆砌,而是将复杂的策略融入到生动的对话和行动中,让读者在紧张的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吸收了大量信息。这不仅仅是一部传记或历史小说,它更像是一堂关于领导力、战略制定和组织管理的实践课,只是包装得极其引人入胜。我必须承认,读完后,我对如何在高压环境下进行有效沟通和判断,有了全新的、更具实践性的认识。
评分书籍很好,送货速度快,很满意。
评分书籍很好,送货速度快,很满意。
评分书籍很好,送货速度快,很满意。
评分英国18世纪启蒙时期现实主义的重要代表作。作者从启蒙哲学的理性原则出发,通过一个苏格兰穷苦青年医师的坎坷不平的遭遇,全面地展现了“产业革命”前夕英国封建、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现实
评分经典作品权威的翻译。
评分欧立德,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讲座教授、副教务长。张梅,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客座研究员。本文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
评分绝版书再版,很不错。
评分买了一摞,慢慢看吧,应该不错。
评分书的质量很好,而且是名家名作,值得收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