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作品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其批判性的史观,它敢于挑战一些流传已久的“定论”。比如,在评价武则天及其统治时期时,它没有陷入“妖后”与“千古一帝”的二元对立,而是从赋税制度的调整、均田制的维护以及对江南士族的平衡中,揭示出其统治在特定历史阶段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这种超越时代局限、以更长远的目光来审视历史人物的勇气,是这部书的灵魂所在。它促使我这个读者不断地质疑自己既有的知识框架,去重新审视那些被简化了的历史人物的复杂动机。书中对一些关键史料的考证也十分扎实,注释详尽而不累赘,为我们这些想做进一步探究的爱好者提供了极佳的起点,让人感受到作者背后付出的巨大心血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对我的影响,那便是“立体化”。过去我对唐朝的印象更多是盛世的辉煌和后期的衰败,结构感较弱,像一幅被拉平的壁画。而这套书构建了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历史空间。它不仅关注了皇帝、宰相和名将的“宏观叙事”,更难能可贵地引入了社会阶层中下层人物的生存状态——比如基层吏员的困境、寺院经济的崛起对地方的影响,以及女性在政治幕后的角色转换。这些侧面的描写,如同为宏大的历史骨架填充了有血有肉的肌理,使得整个隋唐五代史的画卷变得丰满而真实可感。合上书卷时,我感觉自己不仅是了解了一段历史,更是体验了一段真实发生过的人间历程,那种被历史的细节所打动的感觉,是很多单纯的年代记录所无法比拟的。
评分说实话,最初我对“隋唐五代”这个阶段的历史抱有某种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总觉得那是英雄辈出、战争不断的“大场面”,缺乏那种细腻入微的生活质感。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没有把笔墨仅仅集中在李世民的雄才大略或安史之乱的惨烈上,而是花费了大量篇幅去描摹当时社会结构的细微变化。比如,对于科举制度的初期影响,作者的分析就极其精到,探讨了它如何一步步侵蚀了旧贵族的权力基础,以及底层知识分子在这一变革中的挣扎与机遇。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文化融合问题上的视角,唐代的开放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制度和经济基础之上的,作者通过对丝绸之路贸易路线的变迁和宗教传播路径的勾勒,将宏大叙事与微观生活完美地结合起来,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年代线,而是鲜活的人间烟火。
评分阅读体验极其酣畅,仿佛请了一位博学多识的智者在耳边娓娓道来,那种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对于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很多史书往往一带而过,或者将其简单归结为“军阀割据的必然结果”。但在这里,作者却展现了惊人的耐心,细致地剖析了后梁、后唐、后晋等政权的政权构建逻辑和覆亡的内在逻辑。特别是对契丹族兴起的叙述,不再是突兀的外部冲击,而是将其置于唐末藩镇权力真空的演变过程中去考察,这种将“内部矛盾”与“外部力量”结合分析的方法,极具洞察力。每一章的过渡都衔接得如行云流水,即便是涉及复杂的军事部署和冗长的官僚体系改革,作者也能用精炼的语言提纲挈领,让人在领会其大势的同时,不会被细节淹没。读完后,我对“分裂”的理解都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它不再是简单的国家解体,而是一场漫长而痛苦的权力重组过程。
评分这本历史著作的篇幅之宏大,简直让人望而生畏,然而一旦翻开,便仿佛被一股强大的历史洪流裹挟而去。作者对于时代脉络的梳理清晰得令人叹服,即便是初涉此领域的新手,也能在纷繁复杂的人物和事件中找到清晰的路径。尤其是对关陇集团兴衰的描绘,不再是教科书上那种脸谱化的叙述,而是深入挖掘了其内部的权力制衡与利益纠葛,那些曾经模糊的政治博弈,在此刻变得栩栩如生,仿佛能看到士族们在朝堂上的眼神交锋。读来不禁拍案叫绝,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细节的丰富性,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在陈述“发生了什么”,更在追问“为什么会这样”,这种探究精神,使得这部作品充满了思想的张力,让人在阅读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历史的再构建。全书的语言风格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又不失文学的流畅性,读起来酣畅淋漓,很少有晦涩难懂之处,实乃一部雅俗共赏的佳作。
评分商品很喜欢,适合珍藏
评分囤起来,慢慢看,京东给力,赞
评分这是民国时候的学者写的。跟现在的历史结论相比较。值得深思深看。
评分识判世事!必晓历史!
评分此用户未及时填写评价内容,系统默认好评!
评分中华文明历史上又一个辉煌时代。
评分中华文明历史上又一个辉煌时代。
评分很好很不错,有时间多读些书是很好的
评分两本很厚的书,吕思勉的书囤货慢慢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