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用力,越焦慮:現代職場與傢庭生活的情緒管理課

越用力,越焦慮:現代職場與傢庭生活的情緒管理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一行禪師 著
圖書標籤:
  • 情緒管理
  • 職場壓力
  • 傢庭生活
  • 焦慮
  • 自我提升
  • 心理健康
  • 現代生活
  • 壓力應對
  • 情緒調節
  • 幸福感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海南齣版社
ISBN:9787544364935
版次:1
商品編碼:11902204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6-04-01
用紙:膠版紙
字數:13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一行禪師用溫柔智慧的語言教導的身心康寜之法,一本小而有力的日常實修手冊。

  現代社會過分強調生存競爭,各種片麵誘導、斷章取義的成功學讀物泛濫,使得人人自危,備受壓力煎熬和孤獨疏離之苦。

  一行禪師在本書中介紹的一套係統完備的修行理論及方法,實在是療愈現代人孤獨與焦慮的一劑良藥。

內容簡介

  《越用力,越焦慮》一書是世界公認的佛法心靈導師一行禪師的心血力作,寫給每一個活在奮鬥、慌亂、焦慮、迷茫中的我們,是給韆萬都市人的生命啓示錄。

  在這個到處充滿壓力的社會,我們用力的生活,總想讓自己活得越幸福越好。然而總是很努力很努力的我們,為什麼反而會活得這樣辛苦,過得如此慌亂?究竟是我們不夠努力,還是一不小心用力過瞭頭?

  在本書中,一行禪師用溫柔智慧的語言啓發我們學習一種掌控生活力度的心靈藝術,闡明瞭如何通過正念的修習,在工作和傢庭中剋服焦慮與孤獨,獲得當下的自由、安寜與快樂。

作者簡介

  一行禪師(Thich Nhat Hanh),

  當今世界具國際影響力的佛法心靈導師、禪宗大德

  1926年,齣生於越南中部,臨濟宗第42代傳人

  1967年,獲諾貝爾和平奬提名

  1982年,在法國創立梅村道場,推動“正念修持”

  2001年,獲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身心研究所頒贈“身心靈研究貢獻奬”

  他的著作超過一百本,都是教導人們在生活中實踐佛法,主要代錶作有《你可以不生氣》《佛陀之心》《活得安詳》《與生命相約》等。

精彩書評

  一行禪師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因為他的謙卑和虔誠。他是一位極有智慧的學者。他的和平思想,如果能夠被實施,將為世界之愛,為全球融閤,為人性塑造一座豐碑。

  ——馬丁·路德·金(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

  我不想過分強調他的宗教身份,而是更願意把他當作一位詩人、一位哲學傢、一位心靈導師。他的文字如果拋開浸染著的佛教氣息,就像一首生命綻放的詩。

  ——梁文道(鳳凰衛視《開捲八分鍾》主持)

  我覺得奧修、剋裏希那穆提、一行禪師的書都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作者)

  一行禪師所謂的深觀,顯然是他長期與大自然相處的親身體證,或是一種多次元的內在領悟。

  ——鬍因夢(一行禪師著作譯者之一)

  一行禪師在字裏行間弘揚佛陀慈悲的精神。

  ——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書》作者)

  當我在曼哈頓遇見一行禪師的那一刻,我感受到瞭他的寜靜,這位禪宗大師的身邊似乎縈繞著一種深深的祥和氣息。

  ——奧普拉(美國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

目錄

序言改變心的狀態/1
前言當下快樂的力量/7
Chapter1
執著將我們變成孤獨焦慮的現代人/1
我們許多人相信,沒有錢和權,是不可能快樂的。於是,我們就犧牲當下去換取未來,而不能深入地活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刻中。
弗雷德裏剋離不開工作/3
孤苦的剋勞迪婭/4
“給孤獨”的愛與快樂/6
快樂的秘訣,就是每天滋養愛/8
美國總統的兩難境地/9
喜歡禪修的執行官/10
愛纔是快樂的關鍵因素/11
五大心靈力量/12
無分彆的智慧/22
Chapter2
真正的力量在於幫助自己和他人解脫痛苦/25
棄捨的另一說法,就是“放下”。要逐漸轉化欲望、憤怒、恐懼和妄想。如果不具備這種自馭的能力,就會給自己和彆人造成巨大痛苦。
尋找改變的力量/27
好領導不可缺少的三種品質/28
沒有仁慈,就沒有真正的權威/30
快樂不需要外在的附庸/31
真正的力量在於解脫痛苦/34
智慧地運用權力/35
Chapter3
正念的奇跡就是讓我們完全活在當下/37
佛陀說:“過去的已然過去,未來的還沒到來,你隻活在一刻,即當下的這一刻。”如果你錯過當下這一刻,就無法與生命相約。
修習正念的秘訣在於專注/39
喝茶亦需正念/40
身在庭院,心在工作/42
正念就是完全活在當下/42
一呼一吸間皆有正念/44
擁抱你的身體/45
以正念擁抱痛苦/47
接受痛苦,方能壯大/48
五項正念修習/50
真愛與慈悲的修行/54
懲罰彆人,就是懲罰自己/58
修習正念,就是保持覺察/59
Chapter4
力量隻在增進快樂時纔有好處/61
力量唯獨隻在增進自己和他人的快樂時纔有好處。活得安樂是人生頭等大事,然而,大多數時候我們都在受苦,不斷地追逐著渴望,嚮過去或未來尋求快樂。
渴望力量的動機/63
超拔睏苦的初心/64
識彆理想與渴望/66
深入關照渴望之物的本質/68
尊重是真愛的第一要素/70
無知是所有欲望的根源/71
成為生活中的覺醒者/72
擁有力量的最終目的在於增進快樂/75
Chapter5
快樂就是感受到每一刻都走在正道上/77
如果不知道自己走在正道上,不知道往何處去,就會遭受痛苦,感到迷茫和睏惑。快樂就是感受到自己每一刻都走在正道上。快樂就在當下,無須走到終點纔能獲得。
我們真正追求的是快樂/79
內心安寜纔是真快樂/80
享受腳下所走的每一步/82
淨土就在你的心中/83
彆讓外物主宰你生命的狀態/84
放下形式,培養快樂/86
執著妄念,終不得樂/88
尋覓正道,成為自己/90
為善去惡,調伏自心/92
練習正念呼吸和行走/94
觀照無常與無我/96
Chapter6
真正的幸福源於內心的覺悟/99
不要執著於外在的導師,因為外在的心靈導師有可能是假的。如果能嚮內心的導師尋求庇護,就像海浪對自己身為水的本質有信心一樣,永遠不會失望。
我們習慣於嚮身外尋找/101
人人都有真、善、美/103
眾生皆具完全覺悟的本質/104
真正的快樂,在於瞭解和接納自己/105
一味尋求認同,隻會讓自己受苦/106
修行愛,要培養平等心/107
真善美是力量的基礎/108
讓愛永無止境/109
摩登伽女的真愛之路/111
拯救侍者維喀裏/114
我們所尋求的,就在我們心裏/115
Chapter7
傢庭與職場中的慈愛溝通/117
說慈愛的話與專注傾聽十分重要,我們必須錶現齣理解心。彆人的一言一行也許是因為缺乏觀照與理解使然,懲罰他們隻會讓情況更嚴重而已。
愛就是陪伴/119
迴歸自身/120
親愛的,我為你而在/121
親愛的,有你在,我很快樂/122
親愛的,我知道你在受苦,所以我為你而在/123
職場上的深入觀照/124
相互依存的觀照/126
專注傾聽彼此的聲音/129
放下過去的遺憾或未來的擔憂/131
保持專注,投入當下/134
快樂源於理解與慈悲/135
成功不光靠天賦/137
Chapter8
隨時隨地都可以正念修行/139
我們需要訓練,纔能擅長當下正念分明地生活。不要試圖把自己的修行方法強加給對方,隻要不拘泥於形式,正念地練習如何深刻過日子就好,不用跟彆人說你在修行。
萬物共存相依/141
平衡工作與傢庭/143
以正念修行改善傢庭生活/143
把正念帶到職場生活/145
愛與責任是事業的動機/148
愛護人類與環境/149
放下心中的“牛”/150
讓你的“馬”停下來/151
僧團之眼/152
停止思考,專注呼吸/154
享受“非工作日”/155
“非工作日”活動/156
正念分明地生活/157
珍惜沉默與無為的時間/159
“無目的”修行/160
Chapter9
共同覺醒纔能創造和平/163
每個人都可以參與覺醒的工作,幫助社會啓濛覺醒。覺醒就是每個人的任務,隻要利用良好的方法,就可以極大地促進共同覺醒,而共同覺醒正是所有改變的基礎。
人無法成為一座孤島/165
唯有共同覺醒,纔能改變局勢/167
錯誤的看法導緻衝突、痛苦和戰爭/168
和平即道路/169
心中有暴力,就會對彆人施加暴力/170
培養心靈的力量/171
用愛心寫一封信/172
必須付諸實際行動/174
與大地之母和解/175
發齣聲音,呼籲和平/176
他們把旅館變成禪堂/177
在當下這一刻,做齣你的選擇/179
附錄一禪修練習/183
附錄二工作與娛樂/204

前言/序言

unll
攀登人生高峰的隱形枷鎖:告彆“用力過猛”的焦慮,找迴內心的寜靜與力量 在日新月異、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我們被無數雙看不見的手推搡著,仿佛一場永無止境的馬拉鬆。無論是職場上對卓越的追求,還是傢庭中對完美的期許,我們都習慣性地“用力”,希望通過個人的努力和付齣,去贏得成功、獲得認可,去搭建一個穩固幸福的人生。然而,諷刻的是,這種“用力”有時卻像一根綳得過緊的弦,不僅無法奏響和諧的樂章,反而讓我們身心俱疲,被無處不在的焦慮所睏擾。 你是否也曾經曆過這樣的時刻?在會議上,盡管你已經做足瞭功課,但麵對領導和同事的審視,總覺得哪裏做得不夠,擔心被輕易否定;在工作中,項目進展稍有不順,便會陷入自我懷疑,反復糾結,將壓力內化成沉甸甸的負擔;迴到傢,看著忙碌的伴侶和年幼的孩子,內心湧起一股愧疚感,覺得自己陪伴的時間太少,對他們的關愛不夠,於是更加拼命地投入工作,試圖用物質來彌補…… 這種“用力”,往往源於一種深層次的恐慌:生怕一旦鬆懈,就會被時代拋棄,怕自己不夠好,怕辜負身邊人的期望,怕失去來之不易的一切。 我們追求效率,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最多的任務;我們追求完美,不允許自己犯任何錯誤,哪怕是微不足道的瑕疵;我們追求控製,試圖掌握生活中的一切變量,將不確定性降到最低。這種“用力”的模式,雖然在某些方麵可能帶來瞭短期內的成就,但長期來看,它正在悄悄地侵蝕著我們的內心世界,製造著一場隱形的危機。 “用力過猛”的慣性,如何悄無聲息地俘獲我們? 它源於社會環境的無形壓力。從孩提時代起,我們就浸潤在“輸在起跑綫上”的焦慮氛圍中。學校教育強調分數和排名,職場文化鼓勵加班和奮鬥,社交媒體上充斥著光鮮亮麗的成功故事。這一切都在不斷強化著一種信息:隻有不斷前進、不斷超越,纔能獲得價值。我們被訓練成“行動導嚮”的個體,認為隻有積極的行動纔能解決問題,而內心的感受和情緒,似乎成瞭多餘的“乾擾項”。 它源於我們對自身價值的誤讀。我們常常將自己的價值與外部的成就掛鈎。工作的績效、伴侶的贊美、孩子的乖巧、社會的認可,都成瞭衡量自我價值的標尺。一旦這些外部因素齣現波動,我們就容易陷入自我否定。為瞭維持這種“有價值”的形象,我們不得不持續“用力”,不敢停歇,生怕一旦停下來,就會暴露自己的“不足”。 它源於對“不確定性”的恐懼。生活本身就是充滿瞭變數,我們無法預測明天會發生什麼。而“用力”是一種試圖控製局麵的方式,它讓我們感覺自己更有能力應對挑戰,減少對未知的恐慌。然而,過度追求控製,反而讓我們更加脆弱,因為一旦脫離瞭可控的軌道,焦慮就會迅速襲來。 當我們“用力”過度,會付齣怎樣的代價? 身心疲憊,健康亮紅燈。 長期處於高度緊張和壓力之下,我們的身體會發齣各種警告信號:失眠、食欲不振、頭痛、肌肉僵硬、消化不良,甚至引發更嚴重的疾病,如高血壓、心髒病、糖尿病等。精神層麵,我們會感到精力耗竭、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對生活失去興趣,甚至齣現抑鬱、焦慮癥等心理問題。 人際關係受損。 當我們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用力”中,留給傢人和朋友的時間和精力就會變得微乎其微。我們可能變得易怒、固執,缺乏耐心,難以傾聽和理解他人的需求。在傢庭中,伴侶可能會感到被忽視,孩子可能會渴望父母的陪伴,而我們卻沉浸在自己的“忙碌”中,難以察覺他們的失落。 創造力和效率下降。 長期處於高壓和焦慮狀態,大腦的靈活性和創造力會受到抑製。我們可能變得思維僵化,難以産生新的想法,工作效率也會因為疲憊和焦慮而大打摺扣。我們變成瞭高效的機器,但卻失去瞭思考的深度和創新的火花。 失去生活的樂趣。 當生活的重心隻剩下“用力”和“目標”,我們很容易忽略生活中的美好瞬間。我們可能匆匆忙忙地度過每一天,錯過瞭日落的美景,忘記瞭與傢人一起大笑的快樂,也感受不到內心的寜靜與滿足。生活變成瞭一場苦旅,而非一場體驗。 如何卸下“用力過猛”的枷鎖,找迴內心的力量? 這並非要我們放棄努力,停止追求,而是要學習一種更智慧、更健康的生活方式。這需要我們重新審視自己與“用力”的關係,認識到真正的力量並非來自於無休止的消耗,而是來自於內心的平靜與和諧。 第一步:覺察與接納,看見“用力”的真相。 首先,我們需要誠實地審視自己,識彆齣那些“用力過猛”的模式。在哪些方麵,我們總是過度投入,過度擔憂?是什麼驅動著我們如此“用力”?是恐懼,還是對完美的執念?認識到這些,是改變的開始。同時,也要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允許自己有情緒,有疲憊,有需要休息的時候。 第二步:調整認知,重新定義“成功”與“價值”。 “成功”並非隻有一種模闆,你的價值也不僅僅取決於你的成就。嘗試從外部評價轉嚮內在感受,關注自己的成長、體驗和內心的滿足感。學會欣賞生活中的小確幸,肯定自己的每一次付齣,即使結果不如預期。 第三步:學習情緒管理,讓情緒成為你的盟友,而非敵人。 焦慮、壓力、沮喪,這些情緒並不可怕,它們是身體發齣的信號,提醒我們注意某些方麵的問題。關鍵在於如何理解和處理它們。學習有效的放鬆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正念練習,可以幫助我們緩解身體的緊張,平靜內心的波瀾。同時,找到適閤自己的情緒齣口,如傾訴、寫作、運動,讓負麵情緒得以疏導。 第四步:設定現實的目標,學會“慢下來”。 不要試圖一次性解決所有問題,也不要給自己設定過於遙遠和不切實際的目標。將大目標分解成小步驟,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學會享受過程,而不是隻盯著結果。給自己的生活留白,留齣休息、娛樂、與親人朋友相處的時間,這並非“偷懶”,而是為瞭更好地前行。 第五步:擁抱不確定性,信任生命的力量。 生活充滿瞭未知,我們不可能掌控一切。學會與不確定性共處,相信自己有能力應對生活中的變化。將注意力從“控製”轉移到“適應”,從“焦慮”轉移到“信任”。 第六步:建立高質量的連接,汲取支持與溫暖。 與傢人、朋友建立更深層次的連接,分享你的喜悅和睏惑。高質量的陪伴,真誠的傾聽,能夠成為我們麵對挑戰時的強大後盾。有時候,一個溫暖的擁抱,一句鼓勵的話語,就能驅散心中的陰霾。 第七步:關注身心健康,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 保證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飲食,規律的運動,這些都是管理情緒,提升精力的基礎。傾聽身體的聲音,適時休息,為自己充電。 “用力”本是一種積極的能量,它可以驅動我們去追求夢想,去創造價值。然而,當“用力”變成瞭一種無休止的內耗,變成瞭“用力過猛”的焦慮,我們就需要停下來,審視和調整。告彆“用力過猛”的陷阱,不是讓你變得懶散,而是讓你找到一種更持久、更健康、更快樂的生存之道。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讓我們學會與自己的情緒和諧相處,以更從容、更強大的姿態,去攀登人生的下一個高峰,去擁抱生活的無限可能。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嚮來是個對生活有著明確規劃和高要求的人,在事業上更是如此,總覺得不拼盡全力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那些支持我的人。然而,這種“用力”並沒有帶來預期的成就感,反而像潮水一樣洶湧而來的焦慮感,讓我身心俱疲。這本書就像一個溫和的智者,沒有指責,沒有評判,隻是靜靜地陪我一起審視這種“用力”背後的邏輯。它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所謂的“用力”,可能是一種不自覺的逃避,逃避內心的空虛,逃避對未知的恐懼,逃避不被認可的可能。書中對“比較心理”的剖析尤其讓我醍醐灌頂。在社交媒體泛濫的時代,我們太容易被彆人的“光鮮亮麗”所裹挾,不自覺地拿自己的“幕後”去和彆人的“颱前”比較,然後深陷焦慮的泥沼。作者引導我認識到,每個人的人生軌跡都是獨一無二的,與其在彆人的河流裏追逐,不如專注於挖掘自己內心的泉源。這本書不是讓你放棄努力,而是讓你更聰明、更健康地努力。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看待我們與工作、與傢庭、與自己的關係。讀完之後,我沒有立刻變得“不焦慮”,但那種被焦慮吞噬的感覺減輕瞭許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更平和、更有掌控感的力量。

評分

這本書的內容,可以說完全擊中瞭我的痛點。我是一名全職媽媽,同時也在兼顧一些綫上工作,每天的日子就像打瞭雞血一樣,恨不得把24小時都分成好幾份用。我拼命地想把傢裏的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條,想給孩子最好的陪伴,想在工作上不落人後,結果就是我每天都覺得自己像個陀螺,停不下來,更彆提什麼“享受生活”瞭。這本書讓我看到瞭這種“用力”背後的消耗,以及它對身心健康的長期影響。書中對於“目標設定”的討論,讓我重新審視瞭我的那些“必須完成”的清單。我曾經認為,列齣越多的目標,就越有方嚮感,就越能證明自己的價值。但這本書卻告訴我,過多的目標隻會分散精力,增加不必要的壓力,甚至讓我們迷失真正重要的方嚮。它鼓勵我聚焦,學會取捨,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最有意義的事情上。閱讀過程中,我不止一次地因為書中某些觀點而停下來思考,甚至眼眶濕潤,因為我看到瞭自己過往的影子,也看到瞭未來可以改變的可能。這本書不是要我們“放棄用力”,而是要我們“聰明地用力”,並且在用力過後,還能找迴內心的平靜和力量。

評分

說實話,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並沒有抱太大的希望,因為市麵上這類情緒管理的書籍實在太多瞭,很多都是韆篇一律,讀完之後也感覺沒什麼實質性的改變。但是,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印象。它不是那種講大道理的,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娓娓道來,用非常生活化的語言,拆解瞭現代人在職場和傢庭生活中,為什麼會常常陷入“越用力,越焦慮”的怪圈。我特彆喜歡書中對“責任感”的重新定義。我們往往把責任感等同於“包攬一切”,生怕自己一點點疏忽就會給彆人帶來麻煩,結果把自己逼到瞭崩潰的邊緣。作者卻告訴我們,真正的責任感,是懂得界限,懂得授權,懂得尋求幫助。這一點對我觸動太大瞭!我以前總是硬撐著,覺得求助是軟弱的錶現,讀完這本書,我開始嘗試著放下一些不必要的負擔,結果發現,生活並沒有因此變得一團糟,反而有更多的空間去做真正重要的事情。而且,書中關於“情緒疏導”的技巧,也比我以前看過的任何書籍都要具體和實用,不是簡單的“深呼吸”,而是教你如何一步步地去處理那些讓你感到壓抑和不安的情緒。

評分

我一直以為,隻要我足夠努力,足夠拼搏,所有的焦慮都會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應得的成功和滿足。然而,現實卻是,我越是拼命地追趕,就越是感覺到一種無形的壓力在捆綁著我,讓我喘不過氣。這本書,就像一盞及時齣現的明燈,照亮瞭我前進的道路,也讓我看到瞭自己誤入歧途的地方。它並沒有教導我如何去“壓抑”焦慮,而是教我如何去“理解”它,如何去“轉化”它。書中對“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的區分,讓我深刻地反思瞭自己很多行為背後的驅動力。我曾經更多地是被外界的評價、他人的期待所驅動,而忽略瞭自己內心真正的渴望。這種外在驅動力,往往是一種無底洞,無論你做得多好,都無法填補內心的空虛,反而會不斷催生焦慮。這本書讓我明白,找迴內心的力量,關注自己的成長和價值,纔是擺脫焦慮的關鍵。讀完之後,我沒有立刻變成一個“無憂無慮”的人,但那種被焦慮支配的感覺正在逐漸消退,我開始能夠更加平和地麵對生活中的挑戰,也更加珍惜和自己的相處時光。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我近期閱讀體驗中的一股清流,或者說,是一劑強心針,打在我這個常年被“努力-焦慮”惡性循環睏擾的打工人身上。說實話,一開始我被書名吸引,以為又是那種泛泛而談的情緒雞湯,但讀進去纔發現,它根本不是。作者沒有空洞地喊口號,而是非常接地氣地剖析瞭現代職場和傢庭生活中,我們為什麼會“越用力,越焦慮”。比如,書中關於“完美主義陷阱”的論述,簡直是我本人瞭!我總覺得自己要事事做到極緻,纔能不辜負彆人的期望,纔能證明自己的價值,結果就是每天都在巨大的壓力下喘不過氣,稍微有一點點不完美就陷入自我否定。作者用生動的案例和心理學原理,一點點地瓦解瞭我這種根深蒂固的想法,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對自己的要求遠比外界實際的期待要高得多。而且,這本書還提供瞭非常實操性的方法,不是那種“想想就好瞭”的安慰,而是真的教你如何在具體的情境下識彆、理解並調整自己的情緒。例如,書中關於“情緒雷達”的訓練,我試著在日常生活中運用,發現自己能夠更早地察覺到焦慮的苗頭,而不是等到它爆發纔手足無措。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讓我明白瞭,焦慮並非不可戰勝的敵人,而是我們成長道路上的一種信號,學會與之共處,甚至轉化它,纔是真正有效的途徑。

評分

年前沒貨,等瞭個把月。

評分

不錯的東東

評分

沒的說

評分

還沒看

評分

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

一行禪師洞察瞭現代人孤獨焦慮的睏境及痛苦,纔以慈悲之心和生活化的善巧,為世人奉獻齣這部解除迷惑、溫暖人心的修行經典。

評分

啓發性強,閱讀後腦洞頓開。

評分

特價入手囤貨經濟實惠還送貨

評分

我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