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特地组织一批理论素养高、文字功底好、熟悉广东历史和省情的专家和学者编写了广东省干部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系列教材,紧紧围绕广东省五大特色,编写了《民主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先行区》、《特色理论阐发地》、《对外交流桥头堡》和《岭南文化集萃地》五本教材。系列教材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梳理了广东每个特色的形成和发展,不仅系统解读了广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追求、探索和发展中所具有的特点和内涵,并辅以相关教学点基本情况介绍和点评,对广东特色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阐述,为教师现场教学和学员学习提供参考。
《改革开放先行区》是中共省委党校组织专家编写的“广东省干部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系列教材”的一种。本书认真分析了三十多年来的重大或较重大的改革开放事件,经过认真比较和甄别,选择了一些相对有意义、有影响的改革开放历史事件,并插入一些高度相关的知识性小资料和小案例,来具体分析、介绍广东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希望这样能真实、准确,并有时代感地反应广东改革开放的历史轨迹。为了能反映全省党校在广东改革开放现场教学基地建设方面的情况,作者团队先后去了深圳、惠州、佛山、清远、揭阳等地进行了调研,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型写作,可读性较强。
蔡兵,1996年获博士学学位,2000年起担任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授,04年作为中国政府特派研究员留学日本东京大学,进行中日经济比较研究。2006年起担任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省情教研部(省情研究中心)主任。
第一章广东改革开放先行概述
第一节1978:开启改革开放新纪元
第二节先行先试:第一经济大省崛起
第三节幸福广东:改革开放新起点
第四节新的征程:全面深化改革再争先
第二章率先打破旧体制坚冰
第一节从发展“三来一补”起步,珠三角经济快速起飞
第二节大胆率先放开价格,依靠市场解决短缺
第三节建立经济特区,打开对外窗口
第三章大力培育市场主体
第一节大力下放审批权限,引外资“活水”入广东
第二节大力发展股份制经济,社会资金成改革力量
第三节创造条件大力扶持,让民营经济“活”起来
第四节 从限制流动到尊重权益,广东成全国最大打工省
第四章 探索综合改革之路
第一节 在“以路养路”基础上首创BOT模式
第二节打造“全国荒山造林绿化第一省”
第三节金融领域试点改革亮点纷呈
第四节创新国有土地出让方式
第五章选准改革新突破口
第一节资本市场建设的里程碑:成立深圳证券交易所
第二节取消粮票:广东进入市场经济时代的象征
第三节社保改革:广东适应市场经济的时代产物
第四节完善农村基层建设:广东在全国率先直选村官
第六章增创改革开放新优势
第一节高交会:以“中国科技第一展”引领创新发展
第二节广州城十年巨变:天更蓝水更清路更通
第三节应对“入世”:掀起“第二次改革开放”潮
第七章促进内外源协调发展
第一节CEPA先行先试:粤港澳走向全方位合作
第二节启动户籍制度改革,“农转非”退出历史舞台
第三节率先启动省部产学研合作
第八章深化改革先行先试
第一节制定改革发展规划,引领广东走向科学发展
第二节实施“双转移”战略,开创转型升级新局面
第三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改革行政管理体制
第九章改革开放迈上新征程
第一节以实干开拓精神,再谋改革先行之路
第二节加快粤东西北振兴,打造广东经济升级版
第三节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力争成为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
后记
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更多地来自于其对“观念重塑”这一隐形战役的刻画。在物质层面开始松动之前,思想观念的松动才是最艰难、也最根本的变革。我发现,作者对“思想解放”这一主题的关注,远远超出了传统的经济史范畴。书中穿插了大量关于文化思潮、知识分子讨论以及普通民众日常生活观念转变的篇章。例如,关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口号如何在不同阶层中引发的巨大震动和接受过程,被描绘得入木三分。这种从内向外、由心到物的变革过程,远比简单的政策颁布要复杂得多。《改革开放先行区》成功地捕捉到了这种微妙的心理变化,展现了社会肌体在适应新常态时所经历的阵痛与兴奋。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改革,是渗透到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自我革命。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到位,让人一口气读下去,根本停不下来。它最巧妙的地方在于,它成功地平衡了政策解读的深度与人文关怀的温度。很多关于宏观经济政策的书籍,往往读起来枯燥乏味,充满了晦涩的术语,但《改革开放先行区》在这方面做得极为出色。它总能找到一个绝佳的切入点,将复杂的理论与生动的案例无缝对接。比如,书中对于价格双轨制实施初期,市场层面出现的那些“灰色地带”和人性的博弈,描绘得栩栩如生。那种夹杂着希望与焦虑、机遇与风险的复杂心态,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它没有回避改革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争议,反而坦然地将它们摊开来供读者审视,这种求真务实的态度,正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一点。读罢此书,我不仅对改革开放有了更立体的理解,也对“先行者”这个词汇有了更深刻的敬意。
评分合上书本,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种强烈的对比感。一方面,是过去几十年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物质丰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另一方面,则是书中描绘的,那些在转型期为之付出巨大代价的先行者们。这本书最宝贵之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审视发展模式的全新视角——不是仅仅聚焦于“成功”的数字,而是深入挖掘“成功”背后的代价与路径依赖。它探讨了如何在保持改革开放的锐气与活力时,同时避免产生新的结构性问题。这种深层次的反思,让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简单的“回顾录”,而更像是一份面向未来的“行动指南”或“警示录”。它引导我思考,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如何继续保持那种“先行区”的探索精神,同时吸取历史的教训,走得更稳健、更公平。
评分这本《改革开放先行区》读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它像是一部浓缩的历史画卷,将那个特定时期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一种近乎纪录片式的冷静与深刻,呈现在我们眼前。我尤其被其中对于经济体制改革初期那些充满摸索与阵痛的细节描写所吸引。作者没有采取那种高屋建瓴的宏大叙事,而是深入到具体的城市、工厂乃至田间地头,通过那些鲜活的小人物的命运起伏,折射出时代洪流的磅礴力量。我记得其中有一章,详细叙述了某个沿海小镇如何从一个籍籍无名的渔村,通过引进外资、建立试验区,迅速蜕变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工业基地。那种从计划经济的僵硬束缚中挣脱出来的勃勃生机,那种敢为人先、不畏犯错的探索精神,读来令人热血沸腾。它不仅仅是在记录历史,更像是在重温那一代人如何用汗水和智慧,亲手绘制出中国未来发展的蓝图。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醒我们,今天的繁荣并非理所当然,而是建立在无数次艰难抉择和先行者的不懈努力之上的。
评分从文学性和历史研究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无疑是一部重量级的作品。它的资料搜集之详实,考证之严谨,令人叹服。但最让我欣赏的,是作者在运用这些一手、二手资料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克制而有力的笔触。它没有陷入过度煽情或主观褒扬的窠臼,而是让事实本身说话,让历史的逻辑链条自然地呈现出来。书中对于一些关键决策过程的还原,仿佛拉近了我们与历史当事人的距离,让我们得以窥见他们在面对巨大不确定性时的权衡与抉择。尤其是关于区域差异化发展策略的论述,不仅展示了政策制定的艺术,更揭示了地域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总的来说,这是一部经得起推敲、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适合对中国近现代发展史有深度兴趣的读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