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书作家、原新东方名师李笑来的YC创业课程笔记。作者在看过YC和斯坦福大学联手打造的“年轻人如何创业”课程后,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感悟,和年轻人分享互联网趋势下团队、销售、市场、融资等方面的创业干货。
全书围绕YC认为的创业四要素——创见(GreatIdea)、产品(GreatProduct)、团队(GreatTeam)和执行(GreatExecution),阐释如下内容:创业始于创见、创业团队十条军规、做一个有灵魂的产品、创始人的创业基因、执行为什么那么难、创业公司的成局与败局、天使投资人在意的那些事、好的投资方式是学习以及沟通之道等。
作者相信,每个人都有足够大的成长空间,除非他自己放弃。
李笑来,学过财会,做过销售,不小心成为新东方托福名师。
KnewOne联合创始人之一,艾德睿智国际教育咨询合伙人,天使投资人,畅销书作家,知名博主,时间管理、出国考试培训专家,中国比特币首富。
非专家、非专业、非全才。走得越远觉得自己懂得越少。
著有:《把时间当作朋友》、《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TOEFL高分作文》等。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
——中国青年网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我国有13亿人口、9亿劳动力资源,人民勤劳而智慧,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必将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一定能够顶住经济下行压力,让中国经济始终充满勃勃生机。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面对中国创新创业大潮,以及中英双方在创新创业领域的巨大合作潜力,广大留学人员将大有可为。
——欧美同学会留英分会会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谭铁牛
从点子到公司
——创业始于创见 001
1 能做出完整作品 003
2 创见比创业本身更重要 005
3 怎样才能拥有真正的创见 008
4 先从解决自己的需求/ 问题开始 011
5 不切实际的创业幻想 014
6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 017
7 是否应该相信直觉 021
8 一个70% 的人会犯的逻辑错误 025
9 如何真正理解他人的建议 027
10 不是所有的鸟都要飞 030
传教士和雇佣兵
——创业团队十条军规 035
1 为何要谨慎选择合伙人 037
2 优秀的人需要怎样的激励 040
3 你为什么迟迟不辞退不合适的人 043
4 任何事都没有看起来的那么简单 045
5 传教士与雇佣兵 048
6 自尊心太强是进步的障碍 051
7 像天使投资人一样寻找雇员 055
8 大多创业团队需要转型 059
9 解决莫名其妙的问题的方法 062
10 如何正确地开除一个员工 065
戳中痛点
——做一个有灵魂的产品 069
1 精通你的用户 071
2 如何知道自己的产品不够好 076
3 做一个有灵魂的产品 079
4 不信不如不知 082
5 谁需要营销 085
6 做一个有知觉的产品 088
7 穿过表象看本质 090
8 销售必须亲自来 093
你适合创业吗?
——创始人的创业基因 099
1 创始人的世界 101
2 能精妙类比的人更聪明 103
3 创始人可以不懂技术吗 106
4 聪明投资人为什么显得那么笨 109
5 投资人其实是弱势群体 112
6 切合实际地不断思考未来 115
7 钱是最不重要的资源 118
8 怎样特立独行才好 121
9 明天会发生什么 123
因为简单,所以困难
——执行为什么那么难 127
1 理性之非理性 129
2 像编辑一样运营 131
3 那些略微没那么简单的事 135
4 所谓“痛点” 138
5 专家的价值 141
6 举一反三是聪明人的能力 144
7 写下来是好习惯 146
8 如何避免被情绪左右 149
与趋势共舞
——创业公司的成局与败局 153
1 复杂的模式思考常常难以表达清楚 155
2 去做跨界门槛足够高的事情 157
3 精益创业可信吗 159
4 与趋势共同成长 162
5 创业,地理位置很重要 165
6 讲项目,只用一句话就够吗 169
7 回头不是岸 173
8 如何避免出师未捷身先死 176
9 可怕的归因错误 178
10 把自己当作创业公司 180
资本的喜好
——天使投资人最在意的那些事 183
1 从闲聊开始吧 185
2 多少个鸡蛋放到多少个篮子里 188
3 早期项目中什么最重要 190
4 选择赛道是谁的事儿 192
5 领投与跟投的机制靠谱吗 196
6 早期项目股权投资最大的风险 199
7 早期项目投资最难的部分 201
8 投资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204
9 如何成为受欢迎的投资人 207
10 “不熟不投”对不对 210
11 自己的钱和别人的钱有什么不一样 213
12 最扯和最不扯的是什么 219
学习学习再学习
——最好的投资方式是学习 223
1 公平永远是奢侈品 225
2 谁说路人甲就不能有梦想了 230
3 如何优雅地对待非议 237
4 别逗了,高风险就高收益吗 241
5 投资创新和未来 246
6 识己,更要识人 252
7 既诺必达 256
8 健康的幻觉与投资的杀手 259
9 如何免交“无知税” 262
10 投资如游戏,比谁的装备更牛 265
11 不做功课就是要吃亏的 269
12 如果投资世界里也有导航 271
让所有人都听你的
——会沟通就成功了一半 273
1 一开始就做对 275
2 会沟通就成功了一半 284
3 只有了解听众,才能征服听众 296
4 说服即是博弈 304
5 学会讲之前先学会听 316
6 废话的意义 325
7 没有耐心,一切都不可能发生 329
AirBNB 的投资人阿尔弗雷德·林A 提到公司遭遇山寨,甚至被山寨公司所威胁的时候,说:“我觉得我们是传教士和雇佣兵。”
关于山寨模式是否也可以成功是另外一回事儿了。虽然我们大多数人讨厌山寨、鄙视山寨,但这好像并不妨碍山寨好像也是个可被验证的、可成功的商业模式。这一点中国人好像见识更广。
从另外一个角度,创业的时候,合伙人也好,第一批雇员也罢,最好都是传教士而不是雇佣兵。
真正优秀的传教士和真正专业的雇佣兵都是那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人,但他们有区别:
前者最大目标是实现理想、传递信念;后者的唯一目标是为了金钱而必须完成任务。
如果合伙人或第一批雇员都像传教士,那团队就伟大了——因为他们有信仰,他们执着,他们简朴、他们不屈不挠……
这太难做到了,因为这样的前提是,那个创见伟大到有着宗教般的力量。
更多的时候,创业者最终会发现自己身边没有传教士,只有雇佣兵——而且全是那种一点都不专业,一点都不敬业的雇佣兵:
他们只在乎自己的待遇,他们只关注自己的风险,他们永远都在等待命令,他们铺张浪费且振振有词……
最令创始人伤心的是,这些雇佣兵同时又很擅长把自己伪装成传教士,总是信誓旦旦,时时刻刻目光炯炯、说话向来掷地有声……
创始人总是误以为给对方一些股份可以“拴住他们”,可惜在雇佣兵眼里,只有“现值”,没有“期值”,除非能当场卖出去还钱,否则股份算个屁。
雇佣兵很难管理、很难沟通。最职业的雇佣兵确实是不用管理的,他们只要“极高的报酬”——通常是十倍以上而不是两三倍。即便如此,他们也需要至少两样东西:
·明确的目标,虽然实现过程不用你管。
·雇主兑现承诺,否则杀无赦。
创始人的难处在于:
1.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需要不断调整(至少微调)团队的目标,这却是职业雇佣兵最讨厌的。
2.别说难于兑现承诺了,哪怕拿出两倍的报酬都是不太可能的……
于是,如果创始人不刻意寻找、培养传教士的话,那么他招来的一定是“初级雇佣兵”或者“伪雇佣兵”——这种人充当合伙人或者第一批员工对创业公司或团队来说几乎注定是灭顶之灾。
于是,如何找到有最专业雇佣兵那样技能水平的传教士,就成了最大难题,谁能解决它,谁就成功了至少一半。
那些小心的投资人常常有这样的判断:
·刚认识几天就在一起合伙的,成功、持久的概率很低。
·不肯拿低于平均水准工资的合伙人,更可能像雇佣兵而不是传教士。
·创始人股份比例越低,越说明创始人对其他合伙人的依赖程度越高,失败的风险越高。
·第一批职员的工资越高,很可能说明团队凝聚力越差。
·没有统一价值观的团队,其实更像是个团伙。
当然,投资人为了避免得罪人,常常并不把这些事实都说出来。因为即便有时候坦诚相见,被投资对象也可能并不领情——
事实上,谁都不喜欢被判断,谁都希望自己也好、自己的创见也好、团队也罢,能在瞬间被认同。
……
机遇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警告:前方鸡汤浓重,不喜勿近。
你要知道,谁的人生都一样,到最后,无论如何都是后果自负。
其实,这里记录的更多是我自己的成长过程,也是我和我的伙伴们一起成长的过程。
写这本书的灵感来自于YCA创业课程:《如何开始创业》(How To Start A Starup),课程的主办方是Y-Combinator和斯坦福大学,在场的听众主要是是斯坦福的本科生。
2015 年春节,我抽出时间开始看这套课程,有收获当然不必说,实际上更多的是震撼和感动。震撼的是,看到那么多比我年轻许多的人早已做到如此那般的成就;感动的是,这些聪明、勤奋且又实干的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没有半点故弄玄虚。
而让我颇为惭愧的是,几个月前,我就听说了这一课程,虽然知道课程很棒,但却有一点多多少少的自以为是,并没有立刻就看的热情,所以课程拖了很久,才开始去看、去思考。惭愧之余,我开始向身边的人推荐这个课程,尤其向那些年轻人,甚至还在校园里的小朋友们吐血推荐。在我眼里,只要具备一定程度的自学能力的人都是“成年人”——
有很多人,虚长了那么多的岁数,却全无学习能力,这样的人常常比小朋友还幼稚。
我开始陆陆续续地在各种即时通讯工具上建群,参与讨论。在理解他人的收获过程中又一次体会到各种震撼和感动——这是时代进步的红利,下一代人就是比上一代人更聪明,有更多的机会去施展才华,有更多的可能获得更大的回报。
所以,本书的中心话题是:创业。
我之前陆陆续续写过《学习学习再学习》,但有那么几次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因为觉得其实读者不会把那些老生常谈且显而易见的道理当回事儿——正如他们之前就没把那些道理当回事儿一样。
这次稍微有些不同,因为创业于我来讲,也是必须反复学习、从头再来的事情。所以,这一次不是写书和讲课,而是自己以及自己和小伙伴们一起学习的历程。
有这样一组统计数字:
在视频平台ClipMine 上,2015 年3 月18 日,这套课程中第一课的数字是这样的:
·· 324K views|2.4K likes
而第二十课的数字是这样的:
·· 19.1K views|113 likes
也就是说,仅有不到百分之六的人看完所有课程——要是用最终第二十课点赞的人数作为分子,用最初看第一课的人数作为分母,得出来的比例是万分之三。
想起来我过去讲课时常说的话,每期班第一课我都会说:
我看到你们目光炯炯,我知道你们刚刚决心重新做人……
我倒是想知道你们能坚持多久?
人和人起步的时间、地点、空间其实都各不相同,最终每个人能爬到的高度其实也各不相同。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爬上梯子的最顶端,对有些人来说,爬过一两格之后梯子可能就断了……
给那些胸怀大志的朋友们的建议
不要把YC的内容当作“技校课程”,它是货真价实的“教育课程”。这一点对我们中国观众来说,尤其值得提醒。
实话实说,中国的学校里几乎没有教育,只有培训。被各种披着教育外衣的培训熏陶多年之后,很多人学习时的想法常常是:“少废话,我不想知道那么多,你就告诉我怎么做吧!”
创业也好,成长也罢,不可能像学习“如何使用×××软件”那样,只要遵循几个步骤,一二三四五六,全部操作正确完成之后就肯定“搞定”!同样,它也不可能有什么太
多的“绝对正确的原则”:只要这么做,就肯定没错!
课程里的许多“原则”也好,“结论”也罢,应用的时候,要看实际情况。绝对不是直接拿来就可以直接保证正确结果的,没有任何东西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
事实上,整个课程系列中,有不少乍看起来矛盾的地方:比如,有人告诫你说“事先要想好”,另外一个人告诉你说“我们成功前转型了12 次”;再比如,有人告诉你说,“创业时远程协作太不靠谱了”,另外一个人不经意之间告诉你“我们是如何高效远程协作的”……
YC 创业课的主讲人之一山姆·奥特曼有篇博客文章,叫:《给那些胸怀大志的19 岁朋友们的建议》(《Advice for ambitious 19 yearolds》)。这篇文章有相同的观点:别动不动就把什么东西当作放之四海皆准的教条。
在我看来,世上最难学会的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这一点,书中会有很多好玩的例子——这个课程里的内容,都可能对,但我们必须在特定的情况下做出特定的判断和决定。
其实,人生最难的问题可能就是:看情况而定。
《斯坦福大学创业成长课》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直接的改变,是让我学会了如何系统地思考问题,并用一种更具创造性的方式来解决它。书中关于“创新思维的培养”的章节,让我明白了,创新并非灵光一闪,而是可以通过系统的方法和训练来达成的。作者通过对不同创新模型的介绍,以及对那些颠覆性创新案例的剖析,让我看到了创新背后的规律。他鼓励读者跳出思维定势,拥抱不确定性,并用批判性的眼光审视现有的一切。这种“颠覆式思维”,让我开始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而且,书中关于“战略选择与执行”的讲解,也让我对如何将想法落地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作者强调,一个好的战略,仅仅是成功的一半,更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地执行。他通过对不同公司的战略执行案例分析,揭示了那些成功的公司是如何通过清晰的目标设定、高效的资源配置以及灵活的调整机制,将战略转化为现实的成果。这种“执行力”,对于任何想要将创业想法付诸实践的人来说,都至关重要。整本书的内容,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语言生动,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思维的洗礼。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给我带来的启发之大,难以用言语尽数。我曾经认为,创业就是有了一个好的想法,然后拼命去实现它。但《斯坦福大学创业成长课》让我明白,想法只是开始,更重要的是如何将这个想法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并最终形成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书中关于“商业模式画布”的讲解,简直是一把神奇的工具,它帮助我以一种结构化的方式,梳理清楚商业模式的各个要素,并从中发现潜在的风险和机会。我曾经尝试用纸和笔来构思商业模式,但总是觉得零散,不成体系,而商业模式画布则将所有要素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清晰的全局图。而且,书中关于“创业公司的估值”的章节,也让我对如何吸引投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作者并非简单地给出一个估值公式,而是从多个维度,分析了影响公司估值的因素,以及如何通过提升公司价值来获得更有利的融资条件。这种“金融思维”,对于任何想要将创业作为事业来经营的人来说,都至关重要。整本书的语言风格,既有斯坦福大学的严谨,又有硅谷创业的活力,读起来让人倍感振奋。它让我开始相信,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思维,创业并非遥不可及。
评分读完《斯坦福大学创业成长课》,我仿佛经历了一次思维的“奇点”。这本书的内容之丰富,视角之独特,逻辑之严谨,都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组织文化建设”的探讨。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口号,而是深入到了如何通过价值观的塑造、制度的完善以及领导者的行为,来构建一个能够支持创新、激励成长、并具有凝聚力的组织。作者通过对那些拥有强大组织文化的公司的案例分析,揭示了文化在创业成功中的关键作用。这种“软实力”的打造,让我看到了创业的另一条重要路径。而且,书中关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的论述,也让我对创业的未来有了更深远的思考。作者强调,真正的伟大创业,不仅仅是追求利润,更是要为社会创造价值,并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这种“责任感”,让我看到了创业更宏大的愿景。整本书的语言风格,既有斯坦福大学的学术深度,又有硅谷创业的实操性,让人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也能获得直接的实践指导。它让我开始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创业这件事,并相信,通过正确的思维和方法,我也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创业者。
评分《斯坦福大学创业成长课》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人生导师,它不仅仅教授创业的技巧,更引领我思考创业的本质和意义。书中关于“创业者的特质”的论述,让我对成功的创业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不仅仅是聪明才智,更是坚韧不拔的毅力、敏锐的洞察力和持续学习的能力。作者通过对那些伟大创业者的故事的解读,让我看到了他们在面对困难时是如何坚持下来的,以及他们是如何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不断成长的。这种“成长型思维”,对于任何想要在人生道路上不断进步的人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次,书中关于“创业生态系统”的分析,也让我看到了创业的宏观环境。它不仅仅是关于公司自身的运营,更需要与投资者、合作伙伴、政府部门以及整个社会形成良性的互动。作者通过对不同创业生态系统的案例分析,揭示了哪些因素能够促进创业的繁荣,以及创业者如何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与之共同成长。这种“全局视野”,让我意识到,创业并非孤军奋战,而是需要融入一个更大的网络。整本书的内容,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语言生动,让我在享受阅读的同时,不断获得新的启发。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初见之下,就有一种扑面而来的学术气息,简约而不失庄重,淡雅的色彩搭配,似乎预示着内容将是严谨而深入的。翻开第一页,我便被那种清晰的逻辑和系统性的梳理所吸引。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一些空泛的概念,而是循序渐进地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全新的思维模式。举例来说,书中关于“价值主张”的阐述,不同于我以往接触过的任何书籍,它不仅仅是关于“你卖什么”,更是深入到了“为什么有人会买”的本质。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生动地展示了不同创业公司在价值主张构建上的成功与失败,让我深刻理解到,一个模糊不清的价值主张,就像没有罗盘的船只,迟早会迷失方向。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最小可行性产品”(MVP)的论述,它颠覆了我之前对“产品”的认知,不再是追求完美,而是快速验证市场需求,不断迭代优化。这种“精益创业”的思想,在今天的商业环境中尤为重要,能够帮助创业者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最大化地降低试错成本。整本书的语言风格,既有教授的严谨,又不失创业者的激情,阅读过程中,仿佛置身于斯坦福大学的课堂,与那些顶尖的创业导师面对面交流,受益匪浅。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创业的技巧,更是一种思维的启迪,一种勇于探索的精神的培养,对于任何想要在商业世界中有所作为的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典。它的结构设计也非常人性化,每一章都围绕着一个核心主题展开,配以丰富的图表和案例,使得复杂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和消化。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仅仅局限于创业,它所蕴含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在个人成长、职业发展等多个领域都具有普适性。
评分对于我这个初涉创业领域的人来说,《斯坦福大学创业成长课》简直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在我迷茫的道路上点亮了一盏盏明灯。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引人入胜,它不是枯燥地罗列理论,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将复杂的商业逻辑娓娓道来。我最先被吸引的是书中关于“用户研究”的部分,作者强调的“走出实验室,走到用户身边”的理念,让我意识到,再好的想法,如果脱离了用户的真实需求,都将是空中楼阁。书中分享的那些成功创业者,如何通过与用户的深度互动,不断打磨产品,最终赢得市场的案例,给了我极大的启发。我之前总以为,产品做得够好,自然有人买,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理解用户,比做得够好更重要。其次,书中关于“商业模式的构建”的章节,让我看到了创业的不同路径。它不仅仅是单一的收入来源,而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组合,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商业生态。作者对于不同商业模式的拆解和分析,让我意识到,原来创业的“玩法”如此多样。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易懂,即使是那些高深的理论,也能被解释得清晰明了,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理解。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为创业者准备的,对于任何希望在组织中发挥更大影响力的人,都能从中获得宝贵的启示。它让我开始重新思考,如何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运用这些创业的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不断地挑战我的固有认知,并为我打开新的视角。《斯坦福大学创业成长课》并非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重塑。当我读到关于“竞争分析”的那一部分时,我发现自己过去对竞争的理解过于片面,总是停留在“谁是我的对手”这个层面。作者则引导我思考“市场空白”、“差异化优势”以及“生态位竞争”等更深层次的问题。他通过对不同行业巨头的案例分析,揭示了那些真正能够长期占据市场领导地位的公司,是如何通过构建自身独特的竞争壁垒,而非仅仅是价格战或者功能叠加来实现的。这种“战略性思维”,让我明白了,创业不仅仅是“战术”的运用,更是“战略”的规划。而且,书中关于“融资策略”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之前对融资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找钱”的层面,但作者则深入分析了不同融资阶段的特点,以及如何根据公司的发展阶段,选择最适合的融资方式,如何与投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以及如何利用融资来加速公司的成长。这种“财务智慧”,对于任何想要将创业想法付诸实践的人来说,都至关重要。整本书的逻辑严谨,章节之间层层递进,仿佛在引导读者一步步地解开创业的秘密。它让我开始用一种更全局、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创业这件事。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最大价值,在于它打破了我对创业的固有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了创业的无限可能性。《斯坦福大学创业成长课》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仅仅关注“怎么做”,更关注“为什么做”,以及“做成什么”。书中关于“使命驱动型创业”的探讨,让我看到了那些真正伟大的创业公司,是如何通过解决社会痛点、创造社会价值来吸引用户和人才,并最终实现商业成功的。作者通过对一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创业公司的案例分析,揭示了使命感在创业过程中的重要性,它能够凝聚团队,赢得用户,并为公司带来长期的竞争优势。这种“价值导向”的创业理念,让我看到了创业更深层次的意义。而且,书中关于“创业风险管理”的章节,也让我对创业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作者并非简单地列举风险,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类型的风险,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来降低创业失败的可能性。这种“预见性思维”,对于任何想要在商业世界中稳健前行的人来说,都至关重要。整本书的语言风格,既有斯坦福大学的深邃,又有硅谷创业的活力,让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创业氛围。
评分翻开《斯坦福大学创业成长课》,我立刻被其流畅的叙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所吸引。这本书没有华而不实的辞藻,而是直击创业的核心问题,用最实用、最有效的方法论,为读者指明方向。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产品开发流程”的阐述,它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产品开发的认知。书中强调的“用户中心设计”、“迭代开发”以及“A/B测试”等概念,让我看到了一个更高效、更贴近市场需求的产品开发模式。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展示了那些成功的创业公司是如何通过快速原型、用户反馈和持续改进,不断打磨出令用户尖叫的产品。这让我深刻意识到,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固守传统的产品开发模式,只会让自己落后于人。而且,书中关于“市场营销策略”的分析,也让我眼前一亮。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广告投放,而是深入到了“品牌定位”、“渠道选择”、“内容营销”以及“社群运营”等多个层面。作者通过对不同创业公司营销案例的剖析,揭示了如何根据产品的特点和目标用户的需求,制定出最具针对性的营销方案。这种“精准营销”的思维,对于资源有限的初创公司来说,尤为重要。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创业指南,更是一种“商战兵法”,它教会我如何在这个充满竞争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并最终取得胜利。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远不止于其内容的深度,更在于其阐述的视角之独特。作者仿佛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审视着创业的全过程,并将那些隐藏在成功背后的规律,用一种极其精炼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团队建设”的探讨,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说“找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角色在创业团队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将个体能力最大化地转化为团队合力。书中提出的“股权分配的艺术”,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原来这背后隐藏着如此多的学问和考量。作者通过对一些知名公司的股权结构分析,揭示了合理的股权分配机制,是如何激励团队成员,同时又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与自己过往的经验进行对比,发现了很多自己曾经忽略或者处理不当的地方。书中对于“市场分析”的章节,更是让我认识到,盲目跟风是创业最大的敌人,真正成功的创业者,都善于发现被市场忽视的需求,或者用全新的方式满足现有需求。这种“差异化”的思维,贯穿了整本书的始终,让我在阅读时,仿佛能够看到无数个创新创业的火花,在作者的引导下,逐渐点燃。它不仅仅是一本“how-to”的书,更是一本“why-to”的书,它让你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以及这些事情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创新创业世界的大门,让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评分韩国官方刚刚滚滚滚
评分很给力,打五折买的,用起来不错
评分在京东上买了好多东西,很喜欢,很实惠。书也买了好多本,很喜欢,很实惠。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比较有启发意义,值得一看
评分东发货真快,活动起来也很给力,一直在京东买~
评分因为感觉内容不错, 所以买实体书支持.
评分99选10很划算,当然可选的书不多,这个还没看,好像有点看不下去,先好评
评分赶上双12的促销,买,买,买!京东自营,书好,关键是物流很快,隔天到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