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原理(第二版)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原理(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振华 著
图书标签:
  • 地球化学
  • 微量元素
  • 地球化学原理
  • 第二版
  • 分析化学
  • 环境地球化学
  • 同位素地球化学
  • 岩石学
  • 矿物学
  • 化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74964
版次:1
商品编码:11909250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48
字数:108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供地球化学、矿床学、岩石学等学科的科研人员、教师、研究生及高等院校地学高年级学生参考。

本书是国内*本详细阐述新一代基因组、转录组等测序技术的中文书,包含了目前**的技术资料,极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内容简介

本书曾获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资助于1997年出版。本次是该书的修改与增订,增加了原书出版后作者近些年来及国内外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本书以地球化学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理论为基础,系统论述微量元素作为地球化学示踪剂,在各种成岩作用的定量理论模型及成岩、成矿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如温度、压力、氧逸度、盐度等)成岩成矿物质来源,识别及构造背景判别,地球主要圈层(地壳、地幔) 间相互作用,地球历史中的地壳、地幔地球化学演化规律等研究中的应用。概要论述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的方法论。本书理论与实际紧密相结合,既有理论模型论述,又有大量应用实例。

内页插图

目录

目录
第二版 前言
第一版 序
第一版 前言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发展历程(2)
第二节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发展趋势(5)
第二章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基本概念及有关理论问题(8)
第一节 微量元素的概念及分类(8)
一、以微量元素在固相液相(气相)间分配特征的分类(9)
二、以微量元素在熔融过程中挥发与难熔程度的分类(II)
三、以微量元素在地球(地壳)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分散与富集特点的分类(12)
四、以硬、软酸碱理论为基础的分类(14)
第二节 稀溶液与亨利定律(15)
一、亨利定律(15)
二、亨利定律的适用范围(15)
第三节 能斯特定律和分配系数(19)
一、分配系数(20)
二、分配系数的测定.(21)
三、影响分配系数的因素(23)
第四节 岩浆形成和演化过程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模型 (29)
一、部分熔融模型( 29)
二、分离熔融模型(31)
三、结晶作用模型(32)
四、混合模型(34)
五、围岩混染和分离结晶联合作用( AFC)的模型(35)
六、能量限制—分离结晶混染( EC-AFC)模型(37)
七、与时间相关的分离结晶混染模型.(39)
八、分离部分熔融和结晶作用的联合模型(40)
第五节 岩浆岩成岩过程的鉴别(41)
一、部分熔融和分离结晶过程鉴别(42)
二、混合作用与过程鉴别(45)
三、岩浆岩成岩过程模型识别方法(48)
第六节 岩浆岩成岩定量模型中地球化学参数的确定方法(49)
一、源区物质成分(50)
二、分离结晶过程的D与F值计算(54)
三、分离结晶与部分熔融固相矿物组成的确定(55)
第七节 岩浆岩成岩模型计算实例(57)
一、部分熔融模型(57)
二、分离熔融模型(59)
三、分离结晶模型(60)
四、混合作用模型(62)
五、分离结晶混染模型(AFC模型)(69)
六、能量限制分离结晶混染模型( EC-AFC)(70)
第三章 微量元素与成岩成矿作用( 74)
第一节 微量元素在地质体中的存在形式及在地球化学过程中的活动性(74)
一、微量元素在地质体中的存在形式及分配(74)
二、微量元素的活动性(76)
三、元素活动性的定量计算方法(90)
第二节 不活动元素在火成岩分类命名中的应用(91)
一、火山岩命名(91)
二、碱性(A型)花岗岩(101)
第三节 变质岩的原岩恢复与沉积岩物源(102)
一、变质岩原岩恢复(102)
二、沉积岩物质来源(105)
第四节 岩浆分异演化程度(115)
一、岩浆分异演化指标微量元素与元素对的选择(116)
二、碱金属及高场强元素(116)
三、稀土元素(117)
四、云母类矿物(118)
第五节 成岩成矿作用酌物理化学条件(119)
一、微量元素地质温度计(119)
二、微量元素地质压力计(134)
三、氧化还原状态(136)
四、古盐度及海相和陆相(160)
五、成矿物质来源(164)
六、特殊成矿作用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标志(170)
第六节 矿石和脉石矿物中微量元素分布的矿床地球化学意义(180)
一、矿石矿物(180)
二、脉石矿物(187)
第七节 地质体含矿性评价(205)
一、全岩地球化学法(205)
二、矿物地球化学法(238)
三、岩体含矿性评价的多元统计分析法(240)
四、元素丰度与矿产储量和资源潜力(242)
第四章 微量元素与构造背景判别(244)
第一节 微量元素识别板块构造背景的地球化学依据( 244)
一、俯冲带微量元素组合的极性(244)
二、俯冲带深度、地壳厚度及岩浆形成深度(247)
三、岩石构造组合 (253)
四、地质历史中板块构造启动时间 (255)
第二节 不同类型岩石的构造背景判别 (256)
一、玄武岩类 (256)
二、蛇绿岩( ophiolite) (267)
三、钾质火成岩 (270)
四、安山岩 (273)
五、埃达克岩 (274)
六、花岗岩类 (275)
七、沉积岩 (285)
第三节 一些特殊类型构造背景的识别 (289)
一、底侵作用 (289)
二、拆沉作用 (291)
三、俯冲剥蚀 (292)
四、地幔柱 (293)
五、洋脊俯冲 (296)
六、通道流( channel flow) (300)
第四节 微量元素用于构造背景判别的限制(301)
告五章 地球形成演化过程中的微量元素 (304)
第一节 太阳系星云、陨石与地球成分 (304)
一、太阳系星云、陨石(304)
二、地核成分 (307)
三、对硅酸盐地球的球粒陨石模型的挑战与难题 (308)
第二节 月球的形成与演化 (309)
一、月岩的微量元素组成 (309)
三、月球形成的Nb/Ta证据(316)
第三节 玻璃陨石的成因(317)
第四节 地壳与大气圈地球化学与演化 (322)
一、陆壳与洋壳的形成(322)
二、陆壳生长的模型 (330)
三、大陆地壳的化学组成和演化 (332)
四、大气圈的化学演化. (350)
第五节 地幔化学组成及地球化学演化的微量元素制约 (367)
一、地幔的不均一性——不同类型的地幔端元或储源 (368)
二、地幔交代作用 (373)
三、地质历史中地幔的地球化学演化 (385)
四、Nb、Ta地球化学与壳幔演化问题(392)
第六节 地质历史中灾变事件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依据 (412)
一、小行星撞击说 (413)
二、火山爆发说 (420)
每六章 微量元素的分析测试技术与数据整理 (421)
第一节 分析测试方法简述 (421)
一、主(常量)元素(421)
二、微量元素(422)
三、矿物微量元素含量与分布的原位定量分析(425)
第二节 微量元素分析数据的地球化学图解法(427)
一、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图解(428)
二、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图解(428)
三、地球化学参数图解(429)
四、“标准化”作图法(430)
五、地球化学变量间关系及图解中“目标”区域的圈定(431)
六、使用地球化学图解的限制(432)
第三节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参数的选择与计算(432)
一、地球化学数据中的有效数字问题(432)
二、原始岩浆成分与岩浆分离结晶演化(435)
三、氧化还原参数(438)
第四节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方法论(439)
一、过程模拟(439)
二、辩证思维:“非此即彼”与“亦此亦彼”(441)
三、地球化学中的悖论(442)
四、扎实认真的野外观察是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443)
参考文献(444)
附表(495)

前言/序言


《地球深部过程与矿产资源:前沿探索与模型构建》 本书简介 本书聚焦于当前地球科学研究中最具活力和挑战性的领域之一:地球深部过程的物理、化学和动力学机制,以及这些过程如何驱动关键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我们旨在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前沿的视角,连接宏观尺度的地幔动力学到微观尺度的晶体化学和流体作用,为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可持续利用资源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 第一部分:地球深部物质循环与动力学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地球内部物质循环的驱动力及其在不同深度圈层间的相互作用。 第一章:地幔对流与板块构造的耦合 本章详细分析了驱动板块构造的根本机制——地幔对流。内容涵盖了从线性对流理论到三维非线性数值模拟的演进。重点阐述了不同粘滞度模型(如依赖温度和压力的粘滞度)对地幔柱形成、俯冲带演化及地幔“大循环”模式的影响。讨论了地幔的非均质性,包括大洋岩石圈地幔(Old/Thick Lithosphere)的再循环历史及其对地表地质记录的深远影响。此外,本章还结合了地震学层析成像数据,重建了数亿年间的地幔热柱与板块运动的协同演化历史。 第二章:俯冲带的物理化学过程 俯冲带是地球上物质和能量交换最活跃的区域。本章聚焦于俯冲板片中水和挥发性物质的迁移、相变与脱气过程。深入探讨了含水矿物(如蛇纹石、角闪石)在不同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性、脱水反应动力学及其对上覆地幔楔的熔融作用(如岛弧岩浆的形成)。结合高压实验数据和地球化学示踪,解析了俯冲带中俯冲物(尤其是沉积物和海水)如何影响地幔熔融的起源和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 第三章:地核-地幔边界(CMB)的相互作用 CMB是地幔物质上涌和地核物质下沉的交汇点。本章分析了CMB附近的极端条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讨论了富集地幔柱(LLSVPs)的结构、热物质通量以及它们对地幔顶部加热和岩浆房活动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地核物质(如铁、硫、硅)在CMB处与地幔物质的反应,以及这种反应如何影响地幔的化学分异历史。 第二部分:极端条件下的矿物物理与化学 本部分深入探究了在地球深部高压、高温环境下,岩石和矿物的结构稳定性、相转变行为及其对深部物质输运的控制。 第四章:高压矿物物理学:结构与稳定性 本章详细介绍了利用金刚石对顶砧(DAC)和高温高压装置获取的极端条件下的晶体结构数据。内容包括橄榄石、尖晶石和石榴石等主要地幔矿物在转变压力下的晶格畸变、体积压缩行为以及它们在过渡带(410-660 km)的相转变(如布里奇曼石的形成)。重点阐述了压力和温度如何影响晶格振动、热膨胀系数以及矿物的弹性模量,这些参数直接决定了地震波在深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 第五章:深部流体的迁移与溶解作用 深部流体(如超临界水和富含溶解质的熔体)是驱动深部化学反应和物质迁移的关键介质。本章分析了高压下水在矿物晶格中的溶解度、扩散机制以及流体与固体之间分配系数的变化。讨论了流体驱动的化学分异(如交代作用)在岩石圈减薄和深部物质再循环中的作用。特别关注了富集流体在岩石圈-地幔边界附近的活动及其与浅部热液系统的联系。 第六章:非晶态物质与高温粘滞性 在地震活动或快速构造事件中,岩石可能经历快速剪切,导致形成非晶态的剪切带(如流变学中的“软化”现象)。本章探讨了非晶态硅酸盐的结构特征、弛豫时间以及其在剪切带中表现出的异常低粘度。结合原位光谱学数据,阐释了高压下硅氧四面体的重排机制如何影响高粘度流体的输运性能,为理解深源地震的触发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第三部分:深部过程与关键矿产资源的成因 本部分将深部物理化学机制与工业和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形成联系起来,探讨了矿床成因的深部控制因素。 第七章:地幔熔融与铂族元素(PGE)的分配 铂族元素(PGE)在地幔物质中的丰度和分配是理解地球早期分异的关键。本章详细研究了不同熔融程度和氧逸度条件下,PGE在橄榄石、辉石与熔体之间的分配行为。讨论了地幔柱上涌和快速俯冲对地幔源区PGE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并将其与铬铁矿和硫化物矿床的Pikwawakiite分异历史进行对比。 第八章:大陆深部流体与关键稀土元素(REE)的富集 本书提出了大陆深部热液系统是形成某些特定类型稀土元素矿床(如碳酸岩型REE矿床)的关键动力。本章分析了俯冲或地幔物质上涌携带的超临界流体在浅部地壳中发生相变和冷却时,如何高效地捕获和富集REE。重点讨论了REE在磷灰石、氟碳酸盐等矿物中的替代机制及其与深部岩浆活动的耦合性。 第九章:锂、铍与战略性轻元素的地幔循环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锂和铍等轻元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章专注于这些元素在地幔矿物中的微量替代机制和迁移路径。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解析了锂在俯冲带脱水过程中的行为,以及高温下锂在云母和含水相中的分配系数变化。探讨了花岗岩、伟晶岩与地幔源区的联系,揭示了战略性轻元素从深部向地表迁移的地球化学途径。 结论:多尺度集成建模与未来展望 本书最后总结了当前研究的瓶颈,强调了将高压物理化学、地幔动力学模拟与矿床地球化学观测数据进行多尺度集成建模的必要性。展望了未来在深部地球结构、极端条件实验技术和资源勘探预测方面可能取得的突破。本书不仅是地球深部过程研究的综合性参考,也是对地球系统资源潜力的深度思考。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对《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原理(第二版)》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原理”二字。这意味着它不仅仅罗列数据和现象,更重要的是要解释“为什么”。我渴望了解微量元素在地球系统中所扮演的“幕后英雄”的角色,它们是如何微妙地调控着宏观的地质过程。这本书是否能够深入浅出地阐述微量元素在地球化学循环中的关键作用?比如,在地幔对流、岩石圈变形、板块构造等宏大尺度地质事件中,微量元素又是如何作为示踪剂,揭示这些过程的动力学和物质来源的?我尤其想知道,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同位素地球化学在微量元素研究中的应用,比如利用某些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来测定岩石和矿物的年龄,或者利用稳定同位素的比值来追溯物质的来源和演化历史。这对于理解地球的演化时间线以及物质的迁移转化过程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当然,一本优秀的原理性著作,还应该具备逻辑严谨的体系和清晰的脉络。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层层递进,从基础概念讲到复杂的应用,让读者能够逐步建立起对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系统认知。

评分

作为一名对环境科学和地质学交叉领域有浓厚兴趣的本科生,我对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原理(第二版)》的出现感到十分振奋。市面上关于地球化学的书籍不少,但专门针对微量元素进行系统阐述的,而且又是第二版,更新更及时的,实属难得。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能够详细解析微量元素在矿产资源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例如,某些稀有金属元素是如何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富集的?它们与主要的成矿元素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此外,我也十分好奇书中会对微量元素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角色做何阐述。毕竟,许多微量元素,如硒、锌、铜等,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它们的地球化学行为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的健康。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这些元素在土壤、水体、大气以及生物体之间流转机制的详尽解答,了解人类活动(如工业排放、农业施肥)对这些微量元素循环可能造成的干扰和影响。作为一本原理性的书籍,我期望它不仅能介绍概念和规律,更能提供一些经典的案例分析,帮助我们理解理论在实际地质问题研究中的应用。比如,利用微量元素数据来划分岩石的来源、推断岩浆演化的路径,甚至重建古海洋的化学环境,这些都是我非常想深入学习的内容。

评分

当我翻开《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原理(第二版)》的书页时,一股深厚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从其严谨的标题便可窥见,这并非一本泛泛而谈的科普读物,而是一本饱含科学深度和研究价值的专著。我曾接触过一些地球化学的文献,但对于微量元素如此细致入微的探讨,一直觉得有些碎片化。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我希望它能系统地介绍微量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它们在不同地球化学环境下的配分行为。例如,在岩浆分异过程中,哪些元素倾向于富集在早期形成的矿物中,哪些则留在剩余熔体里?在热液活动中,微量元素的迁移和富集又遵循怎样的规律?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经典的地球化学模型,如分配系数(partition coefficient)的计算和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岩石和矿物的形成过程?而且,考虑到是第二版,我非常期待其中能够纳入近年来的前沿研究成果,比如利用高精度分析技术(如ICP-MS)对微量元素进行探测的新进展,以及在行星科学领域,微量元素在地外天体(如月球、火星)研究中的应用。这本书无疑将成为地质学、地球化学以及相关交叉学科研究人员的重要参考。

评分

从一本图书的标题往往能预见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原理(第二版)》则给我带来了一种既熟悉又充满探索欲的感觉。熟悉,是因为“地球化学”这个领域本身就极具魅力,而“微量元素”更是其中的精髓所在,它们如同地质体中的“DNA”,记录着丰富的地球演化信息。探索欲,则源于“原理”二字,它暗示着这本书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究那些支配微量元素行为的根本法则。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否会对微量元素的分类、地球化学行为(如亲离子性、亲固性等)进行详尽的阐述?这些性质又如何影响它们在不同矿物和岩石中的分配?此外,我非常想了解,书中在讲解微量元素在各种地质现象中的应用时,会选择哪些典型案例?例如,如何利用微量元素来区分火山岩的岩浆来源?又如何通过它们来研究沉积岩的物源信息?甚至,微量元素在环境地球化学领域,如污染物迁移转化、古气候重建等方面的应用,是否也会被提及?对于一本“第二版”而言,我期待它能够体现出近年来该领域的新进展,例如新的实验技术、新的理论模型,或者在地球化学研究方法上的创新。这本著作,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微量元素世界的大门,值得细细探索。

评分

这本《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原理(第二版)》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沉稳又不失专业感,一看就知道是值得细细品读的书籍。我一直对地球的化学组成和演化过程充满好奇,特别是那些肉眼难以察觉,却又在塑造我们星球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角色的微量元素。这本书从名字上看,就直击了我的兴趣点,仿佛是一把钥匙,能够打开通往地质奥秘的大门。我期待它能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解微量元素在各种地质体(岩石、矿物、水、大气)中的分布、迁移和富集规律。不知道书中会不会详细阐述不同微量元素在地壳、地幔、地核等不同圈层中的独特性质和行为,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岩浆演化、变质作用、沉积过程的。我很想了解,比如某些稀土元素在不同岩石类型中的指示意义,或者某些亲石元素和亲铁元素在地质体中的分配差异,这些信息对于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历史至关重要。而且,作为“第二版”,我推测它一定在内容上有所更新和深化,或许会涵盖近年来微量元素地球化学领域的新发现、新理论或者新的研究方法。比如,对于同位素地球化学在示踪微量元素来源和演化方面的应用,或者利用微量元素研究古环境的最新进展,都让我充满期待。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视角。

评分

专业书籍,正版,清晰

评分

书是正版行货,印刷质量很好的。很满意,给五星。

评分

质量好,价格合适,送货及时,东西质量也不错

评分

我只能说,我是第一个买这本书的人;表示自己很开心

评分

买来做教材参考书用,印刷质量很好应该是正版,价格比书店便宜。

评分

价格实惠,书的质量很好,送货也快

评分

帮同学买的专业书,看起来不错,希望物尽其用。

评分

内容很丰富,包装很完美,物流很快,快递小哥很热情,服务态度很好

评分

价格实惠,书的质量很好,送货也快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