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號稱“世界上難學的語言”,印歐語係古老的語言之一;作為兩韆多年前的古代印度上層社會使用的語言,在長達數百年的時間裏具有強大的傳播力和社會影響力。大乘佛教發端之初,為瞭達到廣泛宣傳、爭取刹帝利等上層階級人士為信眾的目的,用的傳教語言就是梵語。公元一世紀,大乘佛教方興未艾,此時白馬馱經東來,所以傳入我國的佛教經籍大多為梵語佛經。從詩律、日常用語到物質文化,乃至思想體係,我們如今習以為常的諸多方麵,都深受梵語和梵語典籍的影響。
《梵語入門》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梵文研究中心為國傢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項目“梵文研究及人纔隊伍建設”所編著的梵文教材。書稿沿用瞭季羨林和金剋木兩位先生20世紀60年代於北京大學東語係梵巴專業班授課的方法,詳細講述瞭梵文語法。
附錄中收錄瞭季羨林先生根據德國學者斯坦茨勒的《梵語基礎讀本》翻譯的《梵文語法講義》,與金剋木先生編寫的《梵文文法》。對於梵語學習者而言,本書是必不可少的優秀教材。 在現代中國的科研機構裏開設梵文班,是1960年北京大學東語係的創舉。季羨林先生和金剋木先生白手起傢,親自編寫瞭語法和課文講義。當時的油印本講義,有季先生編譯的《梵文語法講義》、金剋木先生編寫的《梵文文法》。這兩部講義詳盡地講述瞭梵語語法和構詞法。大師手筆,自然非同一般:季先生匠心獨具地在編譯時加入瞭不少漢語、英語與梵語在語法上的相似或相異之處的解說,為學習者提供瞭很大的便利。金先生的講義是便於梵語學習者隨手查閱的梵語語法手冊,對初學者尤為實用。其中,兼具專業與學術史價值的季先生的《梵文語法講義》,還是首次公開發錶。
郭良鋆,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所研究員,著有《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譯有《經集——巴利語佛教經典》等著作;葛維鈞,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所研究員,著有《印度》、譯有《摩訶婆羅多》等著作。兩位著者精通梵語、巴利語和佛教典籍,在中國社科院梵文班的教學卓有成效,培養瞭一批梵語人纔。
序;體例說明;梵語語法縮略詞錶;梵文文法例句;那羅傳;益世嘉言;五捲書;故事海;小泥車;沙恭達羅;迦丹波利;梵經注;詞匯錶;附錄:梵語語法講義;梵文文法
說實話,我對這本《梵語入門》的“實用性”其實抱持過懷疑態度的,畢竟梵語不是日常交流的工具,它的價值更多體現在學術研究或對經典文本的解讀上。但這本書成功地讓我看到瞭它在理解傳統文本方麵的巨大潛力。它不僅教你如何“說”或“寫”,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解析”。書後附帶的那些精選的《奧義書》或《薄伽梵歌》中的短句選段,經過作者細緻入微的詞法和句法拆解,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窺見原著的結構美。作者在處理那些復閤詞(Samskrta)時,展現瞭極高的耐心和清晰度,一步步將一個超長的、由多個詞素粘閤而成的“大詞”,拆解還原成它最基本的形態,並解釋每個部分的功能,這對於閱讀印度哲學原著的讀者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這種分析能力比單純的翻譯要強大得多,它培養的是一種“讀懂”的能力,而非被動接受譯文的習慣。可以說,它架起瞭一座通往古代印度智慧殿堂的堅實橋梁。
評分這本《梵語入門》簡直是為我這種零基礎的“小白”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對古老的印歐語係抱有濃厚的好奇心,尤其對梵語那優美而復雜的發音和語法結構心嚮往之,但市麵上很多教材要麼過於學術化,要麼就是那種把所有規則堆砌在一起讓人望而生畏的厚本子。然而,這本入門書的編排思路簡直是化繁為簡的典範。它沒有一上來就拽著你啃那些拗口的變位和變格,而是從最基礎的,也是最吸引人的部分入手——那些我們熟悉的、已經融入現代語言和哲學概念中的詞匯。比如,它會用非常生動的方式解釋“Karma”、“Dharma”的詞源和本義,而不是簡單地給齣一個中文翻譯。更讓我驚喜的是,它的排版設計非常注重閱讀體驗,字體大小適中,關鍵的語法點和例句都會用不同的顔色或加粗來突齣,即便是第一次接觸天城文(Devanagari),在配套的清晰發音指南下,也能很快掌握基本的字母形狀和拼讀規則。這種循序漸進、注重實踐的教學方法,極大地降低瞭我的畏難情緒,讓我覺得學習一門如此古老的語言,竟然可以如此平易近人,真是一種享受。我尤其喜歡其中穿插的印度文化小知識,這讓學習過程不再是枯燥的語言記憶,而是一次對古老文明的探索之旅。
評分我必須承認,我買過好幾本號稱是“零基礎”的語言學習書,但真正能堅持下來的寥寥無幾,很多都是開頭幾章講得還行,一旦進入核心的語法結構就立刻變得晦澀難懂,感覺作者在撰寫時完全沒有站在學習者的角度去思考。但《梵語入門》在這方麵做得非常到位,它似乎深諳“慢工齣細活”的道理。它的章節劃分極其精妙,每引入一個新的概念,都會立刻搭配大量的、貼近生活(盡管是古代生活)的例句進行鞏固。比如,在講解動詞的“現在時主動語態”時,它不會一下子給齣全部的詞尾變化,而是先聚焦於最常用的幾個動詞,將這些動詞的不同人稱變化分解成小塊,配上清晰的圖錶,然後馬上要求讀者進行仿寫練習。我特彆欣賞它對“詞根”(Root)的強調,這真的是理解梵語內部邏輯的關鍵。通過對詞根的剖析,我開始明白為什麼那麼多看似不相關的詞匯會共享某些音節或結構,這比死記硬背成百上韆的詞尾要有效率得多。這種結構化的教學方式,為我後續深入學習印歐語係的其他分支也打下瞭堅實的基礎,絕對不是那種“一錘子買賣”的速成指南。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配套資源,也體現齣瞭一種對學習者的尊重和投入。我特彆喜歡它附帶的在綫音頻資源。很多語言教材的音頻質量很差,或者發音含糊不清,讓人無所適從。但這套資源的錄音質量非常高,發音者是專業的學者,語速適中,清晰度極佳,尤其是對那些捲舌音(Retroflex Consonants)和送氣音的區分,通過聽覺的反復強化,極大地幫助我剋服瞭中文使用者在發音上的障礙。此外,書中的練習題設計也十分巧妙,它們並非簡單的填空或選擇,而是包含瞭大量的“逆嚮工程”練習——比如,給齣詞根和一些後綴,要求讀者“閤成”齣一個符閤特定語法的詞匯,這極大地鍛煉瞭我的主動構建能力。我發現,每完成一個單元的學習後,我都會有一種“我真的掌握瞭”的紮實感,而不是做完一套題後,閤上書本就什麼都不記得瞭的虛浮感。這完全得益於其嚴謹的結構設計和高品質的學習輔助材料。
評分從一個對印歐語係曆史感興趣的業餘愛好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曆史感”和“學術態度”拿捏得恰到好處。它在介紹語法規則時,總是會適當地提及這些規則在語言演變中的地位,比如某個變位是更古老的吠陀梵語的遺存,還是後期古典梵語的簡化。這種“縱嚮”的曆史觀,使得梵語的學習不再是一個孤立的知識點,而是被置於整個語言發展脈絡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同時,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嚴謹,但絕不冷漠,它保持瞭一種溫和而堅定的引導力,讓人感覺像是在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的陪伴下學習,而不是獨自麵對一本厚厚的字典。這本書沒有迴避梵語中的復雜性,但它展示瞭如何係統地、有邏輯地去徵服這些復雜性,讓讀者對其産生敬畏感而非恐懼感。對於任何希望嚴肅對待梵語學習,並希望未來能觸及更深層文獻的初學者而言,這本書無疑是一個極具價值的起點和可靠的參考書。
評分簡介
評分應該算是經典教材吧,挺好的
評分《梵語入門》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梵文研究中心為國傢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項目“梵文研究及人纔隊伍建設”所編著的梵文教材。書稿沿用瞭季羨林和金剋木兩位先生20世紀60年代於北京大學東語係梵巴專業班授課的方法,詳細講述瞭梵文語法。
評分非常滿意推薦
評分很厚實很有質感的一本書,多於小白的我來說,有點難,尤其是語音部分,不過講真,書不錯。
評分簡介
評分買瞭好多古典語言的教程,準備自學。京東書籍質量都不錯!
評分版次 1
評分好書,內容有些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